A. 不看對手做什麼,只看用戶要什麼
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不看對手做什麼,只看用戶要什麼
字數4976 閱讀9 評論0 喜歡
2016年4月,網易官方宣布:網易雲音樂由網易杭州研究院下屬的音樂產品中心(二級部門),升級為網易音樂事業部(一級部門)。隨著部門升級,網易雲音樂高級產品總監朱一聞也隨之升任一級部門負責人——網易雲音樂CEO。
這與他在2012年7月被丁磊點名參與創辦網易雲音樂已經相距4年之久了。
彼時朱一聞負責的社區產品「夢幻人生」剛剛被叫停,丁磊在和網易杭研院所有高管聊過一遍之後選中了他和他的團隊。丁磊做這個選擇背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是一支在社交方向上耕耘過兩年的團隊,對社交產品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而且剛剛經過一次失敗,他們亟需一次勝利來證明自己,而這正是丁磊想要的。
而時光證明了丁磊的眼光,網易雲音樂在朱一聞的帶領下正在成為國內用戶增速最快的音樂平台。
2015年7月份,網易雲音樂剛剛宣布用戶數過億,而僅隔一年,2016年7月,他們再度宣布用戶數突破2億,要知道,國內下載量最高的酷狗音樂手機版本從推出到用戶突破7500萬經歷了6年時間,天天動聽手機用戶突破7000萬用時4年……一年增長1億用戶,網易雲音樂在業內坐穩了用戶增速第一的寶座。
近日,倪叔有幸采訪了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聽這位36歲的年輕舵手計劃要將網易雲音樂這艘大船駛向何方
(網易雲音樂CEO 朱一聞)
▼
直到今天,朱一聞仍然記得2013年1月的那個凌晨,那一夜他帶領團隊發布了:網易雲音樂1.0版本,所有人都在刷微博看外界的評價,值得高興的是:微博上所有人都在說雲音樂特別好,這是一個跨時代的產品,顛覆性的產品……那一夜很多人刷了一個通宵的微博;
「我們這一次有戲」,到這一刻,作為網易雲音樂產品負責人的朱一聞心頭大石終於落了地。
(2014年5月,朱一聞在網易雲音樂一周年慶上分享,網易雲音樂的好口碑)
站在2012年的歷史背景下來看,要在2年內將一個音樂App做到過億用戶,這是絕對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當時所有人都還停留在PC時代,音樂市場一片紅海,模式雷同,巨頭林立;移動互聯網還只是一個偶爾出現在媒體上的新興概念,iPhone4剛剛發布,還沒用上智能手機的用戶們依然習慣使用PC來聽歌,根本沒有使用移動流量or手機來播放音樂的意識與習慣,市場上的所有音樂APP體驗也都非常可怕……外部市場基本不具備一切應該具備的條件,唯一擁有的就是:對移動互聯網+全民社交化兩大互聯網趨勢的篤信;
那一年,是網易從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轉型的關鍵一年,為了推動轉型,丁磊一口氣從市場上搞來了數百台聯通合約機,分發給網易所有高管人手一部,並定期召開交流會,讓高管之間分享交流關於移動互聯網的想法與見聞……這種強大的轉型推動,決定了雲音樂從出身那天開始就是移動化定位的;
轉型是艱難的,產品的從0到1也是,如果照搬PC時代的曲庫思路,網易雲音樂必死無疑,但要轉向移動,社交是一個方向,但對於音樂社交顯然是個弱需求,核心需求還得回到音樂上,但要脫離傳統思路找到一個新的對用戶有價值的點,是困難的,朱一聞團隊用了很長的時間來構思產品原型,項目7月份立項,但整個產品方案的成型是在數月之後;
正是這幾個月思考時間,讓網易雲音樂對傳統的「曲庫模式「的缺陷與問題進行深刻反思,從而一開始就踏上了和其他音樂平台截然不同的道路,並深刻的影響的今天的產業格局;
在進行深入了解之前,對倪叔來說:網易雲音樂只是眾多音樂App中排名比較靠前的一個,而當倪叔了解完整,才明白:相比於傳統的音樂App,網易雲音樂是另一種不同的物種;
▼
2012年,在籌備網易雲音樂的時候,朱一聞面試了一個酷我的產品經理,而被對方告知:酷我用戶的80%都是使用本地音樂,這個數據將朱一聞嚇了一跳,這意味著你有多少版權,聯合多少歌星都沒有用,因為對方很可能就是一次下好一百首歌,然後一輩子就聽這一百首歌,每次打開聽完本地音樂就關掉了……
通過這次招聘,朱一聞明白了做曲庫,做工具是沒有出路的;
曲庫模式下,音樂站為用戶提供的核心是:音樂的下載及試聽服務,單薄的產品模式之下,催生了大量將音樂下載到本地,需要時才播放的用戶習慣,而這樣的用戶習慣是沒有活躍及訪問深度可言的,App更多是作為一個提供下載的本地播放器而存在的,這樣的模式背後的商業價值可想而知;
唯有活躍的用戶才具有價值,因而網易雲音樂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定位就不是工具產品。定位上的不同,所有的決策都是不同的。
(2016年5月,朱一聞在知乎鹽Club分享網易雲音樂的音樂社區探索經驗)
舉個簡單的例子,網易雲音樂產品的核心架構是歌單,而不是歌曲,歌單就是我創造的歌曲列表,它可以被其他人收藏、評論和分享。簡單來說,如果有個跟我口味類似的朋友,我完全不需要自己做歌單,收藏好友的歌單聽可以了,而且好友更新了歌單,我還會同步更新,這個架構天然就是基於社交的。
網易雲音樂1.0的Solgan叫做:發現好音樂,在朱一聞看來就是要把網易雲音樂打造成:全網發現一首陌生的好音樂成本最低+社區氛圍最濃的地方;
發現一首自己沒有聽過的好音樂,就是很多用戶使用網易雲音樂的開始,在這里:不管是別人幫你製作好的歌單,還是DJ給你推薦一些歌曲,還是動態裡面別人推薦你好的音樂,都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你發現一首好歌的成本。
然後網易雲音樂會把評論放在最顯眼的入口上,你在聽這首歌的時候就看一下評論。聽到這個歌曲背後的故事,因為你不熟悉這首歌,所以你要發現這首歌背後的故事,這個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完美的閉環。我從一個不熟悉的歌,我要知道它背後的故事,去找它的評論,看評論裡面的故事。
當你看到評論裡面的故事,這時候你會發現不是我一個人在聽歌,這么多人陪著我聽歌,因為評論里大都是一些情感共鳴,而這些情感共鳴就造就了:一個社區的人情味;
而這種:從歌單-評論-社區的整體架構帶來的豐富產品體驗,是遠非一個播放器可以比擬的,當競品還在持續70%以上的本地音樂使用率的時候,網易雲音樂僅有1%的用戶在每天使用本地音樂;
而如此傲人的成績,證明了:網易雲音樂其戰略及理念上的正確性;
超越競爭思想,經由價值創新來獲得新的空間的打法被稱為藍海戰略,而在倪叔看來:網易雲音樂從社交角度對在線音樂行業的解讀與改造,就如同西南航空對航空業的了解與改造,雖然猛一看只是一些稍微不同的改變,一旦深究就會發現是處處不同,造就了價值鏈的重組
▼
在傳統的平台運作邏輯里,平台運營者的核心在於:不調整集貨和集客的天平兩端,是以招徠更多商家+不間斷的做營銷來與用戶產生溝通的,但朱一聞並不這樣想;
朱一聞有一個習慣:每天早上來公司之後,在看完了昨天的數據日報,就會打開微博搜索「網易雲音樂」關鍵詞,看微博上面用戶的留言,一旦發現有任何問題都會第一時間聯系對方看是否能為對方解決;
這個習慣,他已經保持了3年了,而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在他看來:直面用戶的需求與問題是最為重要的工作方式;
為了更好服務用戶,他建立一個用戶反饋後台,現在這個後台每天可以收到近10萬條反饋,並對應有一個分工機制,將反饋分類,按照是屬於產品建議還是技術bug等類別進行分流,交給相應的團隊解決。但相比一般公司的服務流程,技術出身的朱一聞做的更為徹底:為加快效率,直接讓技術人員去解決!
你會看到網易雲音樂里有很多特殊賬號:無所不能的Android開發組,雲音樂iOS開發組,雲音樂web開發組,等這些大號就是雲音樂技術人員自己和用戶溝通,解決技術問題的手段。
安卓端開發是最難的,各種試配,各種問題,經常崩潰,各種BUG,但雲音樂的安卓端這樣的問題會少很多,因為雲音樂本著解決一個就少一個的思想,一直在做這個事情。所有的開發人員都去做這個事情,這樣的話用戶也覺得這個社區真的是有人情味的,很多人在幫自己解決問題。
而且這樣做,技術人員會覺得真的是這個地方做得不夠好,未來要做得更好一點,因為用戶在跟我溝通。我幫他解決問題的時候,心情也覺得很好。對整個團隊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在2014年8月,小米的全盛時期,黎萬強出了一本《參與感》,其中的一個觀點是:所有員工都是客服,所有員工都要參與客服這件事……而這個理念和朱一聞的工作理念是不謀而合的,網易雲音樂從2013年上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工作。
這樣緩慢而細致的產品打磨工作,或許對於一些普通用戶而言並沒有多大的感知,但對於音樂的重度愛好者,他們是非常能感知和關注這些變化的,而網易雲音樂從最開始就把市場重心放到這群種子用戶身上。
通過精耕細作,朱一聞順利的留住「中國所有真正愛好音樂的資深用戶群體」,他們比相比同類產品的用戶,更年輕、有趣,互動意願更強,對產品的參與度更高,也是更重度的音樂愛好者,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們有一定的音樂審美。所以雲音樂的用戶能夠幫助社區創造內容,這些UGC內容包括評論、歌單、主播電台、專欄、動態等等,這是完全區別於競品的內容。
網易雲音樂3.0版本,推出了一個大殺招:首頁所有內容個性化,而這一步到現在所有的競品都不敢跟進,因為這樣的高度個性化推薦要基於海量的UGC內容,基於網易雲音樂每天誕生的42萬優質新歌單曲目的基礎之上,而這些其他竟品是無力擁有的。
眾所周知,所有的音樂平台都想要做社交,但只有網易雲音樂做成了,究其根源:在於大家從根子上就不是一套體系;
▼
當被問及用戶已經2個億了,下一步網易雲音樂的下一個階段有啥打算時?朱一聞給出一個出乎意料的答案:獨立音樂人計劃;
自QQ音樂和CMC合並以降,談及整個在線音樂行業,就無可避免的進入:拼爹模式視角,大家更相信主宰行業的是:資本與版權的力量,因此一時間各公司均打出了打造音樂全產業鏈路的說法,唯有此大家才能站到相同的層面來進行比較,但顯然朱一聞給出的並不是一個關於的競爭視角的答案;
但倪叔旋即明白了這種回答背後的深意:泡妞的核心在於妞喜歡什麼?而非戰勝情敵,業務策略的制定核心在於反映對市場的判斷;
在朱一聞看來:下一階段音樂市場的核心邏輯是去中心化
「近幾年來大牌明星出現的是越來越少了。你現在聽到的大牌音樂人還是幾年前的陳奕迅、周傑倫,沒有再新的出來了。新藝人冒出來的越來越少,為什麼會這樣?我們也在問這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
我個人覺得,跟整個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後用戶的注意力分散是有關系的。因為之前我們只看電視,電視的頻道有限而集中,我上一下春晚就火了。現在不是這樣的,要做火一個人是很難的。現在音樂口味更加偏向於分眾化和個性化,不同的人喜歡不同的音樂藝人,每個藝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絲。在現在,一個藝人要能吸納所有的粉絲,這個可能性很小啦,藝人粉絲都已經分群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獨立音樂人這個市場,我們未來判斷是有希望的,因為它是一個非常個性化與去中心化的市場。比如現在很火的電音,國內電音氛圍最活躍的就是網易雲音樂。包括今年風暴音樂節,聽說在上海辦得特別好,行業都覺得電音的春天要到了。其實我們判斷這件事情就是一個分眾市場,它不可能成為一個主流的東西。但它在一群人裡面發酵,而這個群體會越來越大,我們判斷不會到周傑倫這樣的地步,但它會變成一個有一定體量的垂市場。就像二次元,最近也很火,我們也覺得是一塊垂直市場。
這些市場大嗎,以總量來看也不是很大,和周傑倫比起來都是很小的,但拆看來看其實用戶量也不小。未來的音樂人市場就是一個非常分眾,非常垂直的市場,不同的人喜歡不同類型的音樂,每個藝人都有一群自己的粉絲。我們覺得只要一個音樂人只要有1千個粉絲,他就能在這個平台上,或者在社會上活得很好。如果能做到這樣,音樂產業就有希望了。我們想做到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麼呢,就讓這些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社會上活得很好。
分眾市場,這就是我們下一個階段對市場的判斷;
▼
在倪叔看來:於群雄並立,產品模式高度同質化的在線音樂行業,要保持高增長是困難的,尤其在「版權越來越貴」 「營銷越來越難」 的雙重背景之下,既缺少戰略級用戶入口,又沒有海量版權預算支持的網易雲音樂能夠成功逆襲,其背後有大不易,但秘訣總結來總結去:只有社交兩個字,但最可氣的就是即使對方坦白的告訴你,你也無力抄襲無力模仿,這就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
如《藍海戰略》所描述的那樣,很多新的商業體與傳統商業體相比似乎只有一塊能力是具有特殊性的,但實際上那是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機會和能力間,呈螺旋式上升成長;
看到新的機會→培養新的能力→培養成新的能力→又會有空間看到更新的機會……一路螺旋式上升;
將網易雲音樂與其他音樂app區分開的,就是從2012年朱一聞和他的網易雲音樂看到了:社交,這個新機會開始的;
而4年後,朱一聞暮然回首,發現雪球已經滾的很大很大了。
B. 如何才能去網易雲音樂工作
你可復以關注網易的招聘網站,看看制上面是否有適合自己的職位。
網易招聘網站
網易雲音樂是一款專注於發現與分享的音樂產品,擁有活躍的社交氛圍,為用戶打造全新的音樂生活。
2013年4月,網易雲音樂正式上線;2015年7月,用戶數突破1億;2016年7月,用戶數突破2億;
2017年4月,網易雲音樂發布四周年,用戶數突破3億,也宣布公司完成A輪融資。
正式發布至今,網易雲音樂已覆蓋iPhone、Android、Web、PC、iPad、WP、Mac、Apple Watch、Win 10 UWP、Linux等十大平台,是市面上增速第一、口碑第一的音樂產品。精準的個性化推薦、千萬高品質歌曲、千位大牌藝人、海量歌單內容、高質量樂評氛圍,成為網易雲音樂的獨家優勢,並助其成為中國最大的音樂社交平台。推出四年,網易雲音樂用戶數實現了從0到3億的跨越式突破。
參考資料:網易雲-社會外推
C. 有哪些對大學生有意義的手機App
網易雲課堂(想學習某項技能、課程)網易雲課堂是網易傾力打造的移動學習APP,基本上大學的課程都有,對於大學生來說比較實用。
D. 愛招聘要怎麼用最方便
設置標簽,比如學校那,對985或者211有沒有要求等等就可以縮小范圍;
不適合的簡歷就直接點不適合,之後的篩選就會越來越精準,就像網易雲音樂推薦一樣。
E. 學習Python就業有哪些方向
入門學習Python後可以做這些:
第一:Python web開發
學完Python可以做web開發,因為現專在中國學習Python的比較少,屬而招聘Python的卻非常的多。所以Python web是一個非常的選擇方向。
第二:運維
我現在是知道很多人運維還沒有學習Python,但是Python給運維帶來的價值非常的大,很多時候我都覺得這些還沒有學習Python的人早晚都要被淘汰。
第三:數據分析
現在無論是哪個行業的,做數據分析的人似乎都離不開Python,因為Python給他們帶來的工作效率是非常的大。
第四:自動化測試
一切關於自動化的東西,似乎Python都可以滿足,Python可以滿足大多數自動化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第五:人工智慧
下個時代就是人工智慧時代,很多人都在關注,而我們的Python同樣可以做人工智慧,這是一個潛力最大的選擇方向,所以學習Python不會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