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喬珊的知音難覓
2005年喬珊創辦「來加拿大九嶷琴社自」,熱心推廣和傳承古琴藝術。近兩年她將發展的重點移到國內,並擔任上海幽篁里鈞天琴韻古琴館館長,該館集古琴教學、文化交流和品茗會友於一身,視中國傳統文明傳播為己任,目前已經成為上海最具規模的專業古琴學習和文化傳播中心之一。據喬珊女士介紹,該館目前有上百個學生,他們都是出於對古琴的熱愛慕名而來,包括IT精英、外企白領、媒體工作者等,一般都是修為比較高的人群。另外,一些家長也會鼓勵子女學習古琴。
古琴這一流傳了幾千年的民族樂器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又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走入人們的生活,究其原因,喬女士認為:「由於社會壓力比較大,大家有一種回歸自然的需求,藉助古琴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一點。此外,古琴文化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大家可以藉此找到心靈的共鳴。」
但對於古琴大眾化的可能性,喬珊女士卻表示不容樂觀。在喬珊女士看來,真正的琴人需要付出很多努力,不僅要積累生活體驗,還要提高文學造詣,這是古琴文化本身的特性決定的。時至今日,喬珊每天還會花一兩個小時彈奏古琴,於她,這已成為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方式。
② 喬珊的妻子
王迪 古琴演奏由關先生的夫人喬珊擔任。她師從九嶷派古琴大師管平湖的唯一嫡傳弟子王迪,深得九嶷派之真傳,演奏風格既雄健瀟灑、又婉轉含蓄。而且,在專輯中兼任琴歌演唱。
③ 中國的十大古琴名曲是什麼
1、瀟湘水雲
曲譜最初見於《神奇秘譜》,共分十段:
洞庭煙雨、江漢舒清、天光雲影、水接天隅、浪卷雲飛、風起雲涌、水天一碧、寒江月冷、萬里澄波、影涵萬象。
2、廣陵散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又名《廣陵止息》,樂曲原是東漢末廣為流傳的民間音樂,被推測為以戰國時期聶政刺韓王為題材的大型器樂敘事曲。它以磅礴的氣勢,獨特的風格,龐大的結構,表現了一種慷慨激昂的英雄氣概,受到琴家們的推崇。
3、高山流水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據《神奇秘譜》記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可見,「高山流水」、「高山」、「流水」三曲實出於同一首琴曲,但傳譜至今僅見《高山》、《流水》兩譜,現存《高山流水》琴曲則是以存見的《高山》、《流水》兩曲合編而成,已非古曲。
4、漁樵問答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在歷代傳譜中,有三十多種版本,有的還附歌詞。樂曲表現漁樵在青山綠水中間自得其樂的情趣。 曲譜最早見於《杏庄太音續譜》(明蕭鸞撰於1560年):「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千載得失是非,盡付漁樵一話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種隱逸之士對漁樵生活的嚮往,希望擺脫俗塵凡事的羈絆。音樂形象生動,精確。
5、平沙落雁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明朝此曲稱《雁落平沙》。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景。
6、陽春白雪
《陽春白雪》是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中國著名十大古曲之一。表現的是冬去春來,大地復甦,萬物欣欣向榮的初春美景。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松明快。相傳這是春秋時期晉國的樂師師曠或齊國的劉涓子所作。現存琴譜中的《陽春》和《白雪》是兩首器樂曲,《神奇秘譜》在解題中說:「《陽春》取萬物知春,和風淡盪之意;《白雪》取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
7、胡笳十八拍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根據同名詩譜寫的樂曲。所反映的主題是「文姬歸漢」。漢末戰亂中,蔡文姬流落到南匈奴達十二年之久,她身為左賢王妻,然而十分思念故鄉。當曹操派人接她回內地時,她又捨不得離開兩個孩子,還鄉喜悅被骨肉離別之痛所淹沒,心情非常矛盾。
8、陽關三疊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是根據唐代詩人王維(699~759)《送元二使安西》詩譜寫的一首琴歌。
9、梅花三弄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借物詠懷,通過梅花的潔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來贊頌具有高尚節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調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稱為「三弄」。
10、醉漁唱晚
中國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醉漁唱晚》是唐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所作的琴曲,全曲描繪了漁翁豪放不羈的醉態,素材精煉,結構緊嚴,是一首精緻的琴曲小品。目前流行的譜本傳自張孔山。
(3)qq音樂喬珊古琴曲擴展閱讀
古琴演奏名家:
1、古代
伯牙(春秋)、師曠(春秋)、師襄(春秋)、師文(春秋)、孔子(春秋)、列子(春秋)、司馬相如(西漢)、揚雄(西漢)、蔡邕(東漢)。
蔡文姬(東漢蔡邕之女)、諸葛亮(三國)、周瑜(東漢)、姜維(三國)、嵇康(三國)、阮籍(三國—西晉)、趙耶利(唐代)。
薛易簡(唐代)、董庭蘭(唐代)、蘇軾(北宋)、郭楚望(南宋)、嚴天池(明末)。
徐青山(明末)、張孔山(清末)、楊宗稷(清末民國)。
2、近代
徐元白(新浙派)、管平湖(九嶷派)、李浴星(九嶷派)、吳景略(虞山派)、吳兆基(吳門琴派)、王燕卿(梅庵派)、徐立孫(梅庵派)、吳蘭蓀(虞山派)。
張子謙(廣陵派)、劉少椿(廣陵派)、梅曰強(廣陵派)、顧梅羹(泛川派)、夏一峰(山陽琴派)、查阜西(泛川派)。
3、現代
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再傳弟子) 、龔一(師承:張子謙、徐立孫等人)、劉赤城(梅庵派,師承:徐立孫)、成公亮(廣陵派,師承:張子謙劉景韶)。
丁承運(泛川派師承:顧梅羹、張子謙)、李祥霆(後現代派,師承:管平湖)、吳文光(現代派,其父乃吳景略)、陳長林(閩派)、李鳳雲(師承廣陵派張子謙)、李天桓(九嶷派,師承其父李浴星)、朱默涵(師承泛川派顧梅羹,中國第一個古琴碩士研究生)
劉正春(金陵派,師承:王生香、夏一峰、程午嘉等)、李禹賢(閩派)、吳釗(師承:吳景略)、劉揚(廣陵派,師承劉少椿、梅曰強)、喬珊(師承: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楊青(師承: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等人)、戴曉蓮(師承:張子謙)、汪鐸(師承:吳兆基)、李金洞(九嶷派,師承:李天桓)
呂建福 (師承:吳兆基,吳門琴派)、顧澤長(師承:顧梅羹)、王燕喜(燕山琴派)、謝導秀(嶺南派)、張子盛(九嶷派,虞山吳氏)、陳熙珵(師承:管平湖,吳景略)、鄭雲飛(新浙派師承:徐元白)、徐曉英(新浙派,師承:徐元白)、沈偉宏(九嶷派,師承:楊青)
④ 當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各自有何特點(成公亮、龔一、李祥霆、趙家珍等)
成公亮善於變換指法,運用這些指法能把聲音處理得細膩豐富,充分表達內心的情感。
龔一老師比較注重琴韻,沉穩,現在加入了一些現代的地方音樂特色,他的風格我十分喜歡。
李祥霆老師的功底十分醇厚,基本上每次演出都是即興表演,創造力很強。
趙家珍是我認為不夠格冠上演奏家的級別的人。11月底的那次眾古琴演奏家齊聚演出上,曲子後半部分節奏比較快,好多音她根本就來不及彈上去,還有好多的雜音,掐的時候全都是敲擊琴面的聲音,完全聽不到琴音,基礎不好,手法太粗糙,動作的幅度太大。
張子盛老師其演奏風格在主攻九嶷派和虞山派基礎上形成了運指華美、取音純凈、心韻合一的特色。
戴曉蓮老師是幾位老師中的女中豪傑(我認為),功底厚實,她的風格我十分喜歡。
拓展資料
演奏名家-現代
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再傳弟子) 龔一(師承:張子謙、徐立孫等人)劉赤城(梅庵派 師承:徐立孫)成公亮(廣陵派 師承:張子謙劉景韶)
丁承運(泛川派師承:顧梅羹、張子謙)李祥霆(後現代派 師承:管平湖)吳文光(現代派 其父乃吳景略)陳長林(閩派 )李鳳雲(師承廣陵派張子謙)李天桓(九嶷派師承其父李浴星)朱默涵(師承泛川派顧梅羹,中國第一個古琴碩士研究生)
劉正春(金陵派,師承:王生香、夏一峰、程午嘉等)李禹賢(閩派)吳釗(師承:吳景略)劉揚(廣陵派,師承劉少椿、梅曰強)喬珊(師承: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楊青(師承:管平湖嫡傳弟子王迪等人)戴曉蓮(師承:張子謙)汪鐸(師承:吳兆基)李金洞(九嶷派 師承:李天桓)
呂建福 (師承:吳兆基,吳門琴派)顧澤長(師承:顧梅羹)王燕喜(燕山琴派)謝導秀(嶺南派)張子盛(九嶷派 虞山吳氏)陳熙珵(師承:管平湖 吳景略)鄭雲飛(新浙派師承:徐元白)徐曉英(新浙派 師承:徐元白)沈偉宏(九嶷派 師承:楊青)
資料來源:網路:古琴
⑤ 誰知道女古琴演奏家
戴曉蓮, 出生於上海,少年時期隨叔外公、著名廣陵派古琴家張子謙先生學習古琴,1985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先後還受教於吳景略、姚丙炎、吳文光、林友仁、龔一、成公亮等多位古琴大師。多次舉辦過講座、音樂會、國際藝術節演出等活動,足跡遍布包括港台在內的祖國各地以及歐洲、澳洲。出版有《廣陵琴韻》、《中國古琴藝術》個人獨奏專輯,曾為《十大古琴名曲》、《名琴名曲》、國外世界音樂專題等CD、VCD出版物錄制獨奏曲目。 2005年錄制出版了教學VCD《學好古琴》和《經典古琴名曲》專輯。多次參與現代音樂MIDI製作古琴音樂錄制和影視配音等。被列入二十一世紀英國大詞典世界音樂名人條目。曾與德國海德堡交響樂隊、法國Aleph室內樂團、國內「大音樂集-室內樂」合作現代作品的首演。在國內國際各類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和打譜琴曲數篇。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副教授。開設古琴專業教學、古琴音樂文化專題理論課程,擔任研究生、留學生課程的教學工作。
因陪鄭重老師看畫展,樂府琴館首期學員的畢業典禮我沒參加。晚上我還是趕到了琴館,大家還沒散,女學員們都換上了旗袍或別的中式正裝,一個個都像綻放的花朵一樣美麗。館主老路前兩天就購置了專業級的定向話筒,所有的演奏都錄了音。第一期古琴班三個班共15位學員,每周一次共三個月的課程,均由上海音樂學院古琴專業的戴曉蓮老師教授。畢業典禮上共有11名學員上台演奏,據說有好幾位學員因為練得勤,自己摸會了一些課堂上未教的曲子,讓老師有些意外。
因為我經常去琴館,學員們大部分我都很熟。他們大多是在上海工作或學習的外地人,其中有4位澳門的學生和一個加拿大姑娘。這些學員有IBM公司的,有學中醫的,有華東師范大學音樂專業的進修生,也有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老師,還有搞廣告設計和經商的。樂府琴館的學習氣氛非常好,每天晚上都有學員們在練琴,互相切磋。晚飯也經常在一起吃,大家AA制買單,我也和他們一起在東北小飯館里吃過好幾頓飯。第一期學員中除了極少數有古箏基礎或鋼琴基礎外,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和樂器打交道。他們都純真簡單地熱愛古琴音樂,身上很少有別的什麼習氣。
大家告訴我,下午戴老師為學員們送別的一曲《陽關三疊》特別感人,對樂曲的處理水準遠遠超過AUVIDIS在法國給她製作的那個版本,有不少學員聽的時候都流淚了。老路開始播放下午的錄音,他的錢沒白花,錄音效果非常好,比老八張的錄音好多了,我甚至覺得和港台的專業錄音也有一拼。
王維的原詩《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是中國人大概都知道:「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曲唐代就廣為傳唱,宋代也有幾種唱法,蘇軾就曾唱過。現存琴譜中也有多種,有的長十幾段,有的則只有三段。現在演奏較多的是明代《太古遺音》(1609)里的版本,《琴學入門》(1864)里又將琴曲歌詞略有加工,現在的歌詞除王維的原詩外,前面加了「清和節當春」,後面加了「霜夜與霜晨。遄行,遄行,長途越度關津,惆悵役此身。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最後還有一段尾聲:「噫,從今一別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一段調弦後,琴聲非常平正地開始。戴曉蓮過去給人的印象是琴聲較硬,這次一上來卻感覺到有幾分她叔外公張子謙的高古。下午,我剛和老鄭談到他女兒海瑤為藝術家徐冰寫的文章。徐冰在西方知識界也很受推崇,特別是他得獎的近作,拿911廢墟的塵埃在博物館地上撒出英文「As there is nothing from the first,Where does the st itself collect?」(「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讓西方人大大領悟了一次東方文化。徐冰的構思很巧妙,先在地上放好字模,待塵埃落定後再撤去,顯出空心的字。而曾為慧能撰寫碑銘的王維禪緣很深,在他的詩里,「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並非什麼「色即是空」的馬後炮,而是從一開始就非常透脫的底色。「渭城朝雨浥輕塵」一句,正要有一點「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味道,戴曉蓮起句的處理,在我聽來是非常准確地表現了原詩的韻味的。
從「客舍青青」一句開始,每個人都能聽出琴聲中的感情。人生正如行旅,生命只是客住,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實在是再想不出比王維更好的文字來形容這種人生體會了。中國的古琴雖然是單旋律音樂,但是經過千百年的錘煉,各種指法能表現出變化豐富的音色,再加上按弦聲和揉弦的摩擦聲,虛實相應,其實也能讓人體會到「復調」的感覺,只是這種感覺更加空靈敏感。現在為了穩定音質、擴大音量和耐用,一般都把絲弦改成了鋼弦,揉弦聲和琴聲的對比已變小了些。《陽關三疊》並不算很難的曲子,但同樣的旋律用不同的指法再三表現,聽者的情感隨著音色的變化跌宕起伏,簡單的線條顯得豐富厚實。琴館里養了一隻叫不出名字的小鳥,紅嘴白羽,鳴聲非常悅耳,錄音里聽到它當時也在叫。老路說以後要辨出「樂府版」的錄音很容易,有鳥叫的就是。
三疊過後,一陣泛音,羽調又轉為商調,尾聲回到一派空明平遠。也許是意識到前面彈得有點太投入了,戴曉蓮這時收得非常沉穩講究,頗有「渭城已遠波聲小」的意境。我不知道其他的學員是怎麼理解這首曲子的,只知道不少人掉了淚。其實,我是彎彎繞繞想多了,流淚的小姑娘們只是簡單地為師生惜別的深情打動。
據說,演奏結束時,戴曉蓮不顧大家被她煽起的情緒,臉上沒什麼表情,只是反復地查看那把她剛用過的琴,冒出一句:「這里怎麼被嗑了一下,蠻可惜的。」老路認為她是在掩飾自己,他告訴我,在音樂學院,15年來古琴專業只招過一名學生,今天不管怎樣她應該還是很高興的。
⑥ 我在北京想要學習古琴,琴歌,誰知道老師的電話,非常喜歡喬珊老師誰有她電話嗎,其它的老師也行
不知道您說的喬老師電話,不過京東有個學古琴的好地方,海棠花溪音樂教室!環境好的不得了,還有老師也好,那裡邊還有個社團,專門給古箏和古琴的白領們組織活動,採摘,聚餐,茶會等等,我就是那的成員!住東邊的可以來看看!那的電話 85526757
⑦ 喬珊的評價
由於就任於中國音樂研究所的王迪老師發掘和整理了大量的琴歌,專在她的培養下,喬珊也努力鑽屬研琴歌的演唱藝術。她的琴歌將吟詩和歌唱與古琴清微淡遠的藝術境界結合為一,風格獨特。她自彈自唱的琴歌不但廣受聽眾的喜愛,也受到音樂界的高度評價。
喬珊先後和中國中央樂團、香港中樂團,新加坡華樂團、台灣高雄國樂團、澳門中樂團、天津民族樂團等合作演出。曾出訪奧地利、德國、美國、加拿大、義大利、日本、香港、新加坡、台灣、澳門、俄國、捷克、波蘭、白俄羅斯、等地,成功地舉辦了多場古琴獨奏、協奏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