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樂教育活動教師指導的重要性
音樂教育活動中教師的指導策略
2013年12月3日上午,我參加了在中心園舉行的「縣級示範性幼兒園互動研討」活動,觀摩了林老師的音樂活動《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結合今天的教研議題《幼兒園音樂活動有效開展策略》,我說說我的想法。
幼兒藝術教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和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貫徹《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回顧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1.教師是活動的絕對主宰者。教師引領多,幼兒模仿多,給幼兒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不夠。
2.幼兒對音樂活動大都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教師缺乏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不能完全得到滿足。
4.雖然活動形式比較活躍,但教師缺乏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把握。
那麼,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師指導策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活動在各領域活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呢?我認為選擇適宜的音樂教育內容與方法是最為關鍵的。
首先是節奏訓練。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與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訓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使幼兒感受節奏美,並體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表現功能,從而促進幼兒音樂感的發展。可以這么來設計:一是在音樂伴奏下讓幼兒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要求幼兒准確合拍。教師示範,從模仿小鳥飛,小兔跳,逐步發展到拍手、拍肩、拍腿、跺腳、走步及更復雜的動作。感受節奏的基礎是運動覺,我們重點讓幼兒在聽覺中產生印象,在運動中表現音樂節奏。二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滑稽音樂作品如《豬八戒吃西瓜》等,讓幼兒在歡笑中按樂曲節拍、速度做拍手、走步等基本動作和舞蹈動作的合拍練習,以使幼兒的動作不僅合拍而且富有韻律感,能夠把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等都表現出來。
其次是音樂聽覺能力訓練。一是培養幼兒聽辯樂音的高低、快慢、強弱,同時要求幼兒張開嘴輕輕地唱,達到聽得准、唱得准、反應靈敏的目標。二是練習聽唱短句,以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三是在電子琴上變換不同的音區彈奏,以培養幼兒聽辯音區高低的能力。我們用電子琴變換出鋼琴、風琴、提琴、小號等音色,讓幼兒在比較中聽辯不同樂器的聲音,提高聽音辨別能力。四是欣賞不同風格的曲子,如歡快的《七色光》、安靜的《搖籃曲》、雄壯的《進行曲》、優美的電子琴曲等,以此豐富幼兒的欣賞經驗,幫助其積累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源於生活,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歡樂,音樂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對幼兒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使幼兒在唱、跳、玩、樂的活動中加強了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同時其個性與品德也得到了健康有益的發展。我們堅信,優美動聽的歌曲與樂曲會給孩子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並把他們引向光明燦爛的未來;我們也堅信,根據音樂藝術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音樂教育,因為始終堅持以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為核心,注意讓幼兒在傾聽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待音樂、理解音樂,因此也是富有成效的,確實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發展。
幼兒藝術教育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藝術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藝術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和促進作用,改變使藝術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而教師是《綱要》與幼兒發展之間的橋梁和紐帶,貫徹《綱要》的關鍵在於教師。回顧傳統的音樂教育活動,教師在指導策略上存在著如下幾個問題:
1.教師是活動的絕對主宰者。教師引領多,幼兒模仿多,給幼兒發展和表現的空間不夠。
2.幼兒對音樂活動大都停留在喜歡的層面上。教師缺乏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
3.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表達不能完全得到滿足。
4.雖然活動形式比較活躍,但教師缺乏對關鍵經驗的理解和把握。
那麼,如何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優化教師指導策略,切實發揮音樂教育活動在各領域活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音樂教育的美育作用呢?我認為選擇適宜的音樂教育內容與方法是最為關鍵的。
首先是節奏訓練。節奏是音樂的骨骼,是音樂情緒與風格的重要表現手段。節奏訓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節奏感,使幼兒感受節奏美,並體驗節奏在音樂藝術中的情緒表現功能,從而促進幼兒音樂感的發展。可以這么來設計:一是在音樂伴奏下讓幼兒進行基本動作的訓練,要求幼兒准確合拍。教師示範,從模仿小鳥飛,小兔跳,逐步發展到拍手、拍肩、拍腿、跺腳、走步及更復雜的動作。感受節奏的基礎是運動覺,我們重點讓幼兒在聽覺中產生印象,在運動中表現音樂節奏。二是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滑稽音樂作品如《豬八戒吃西瓜》等,讓幼兒在歡笑中按樂曲節拍、速度做拍手、走步等基本動作和舞蹈動作的合拍練習,以使幼兒的動作不僅合拍而且富有韻律感,能夠把音樂的情緒、速度、力度等都表現出來。
其次是音樂聽覺能力訓練。一是培養幼兒聽辯樂音的高低、快慢、強弱,同時要求幼兒張開嘴輕輕地唱,達到聽得准、唱得准、反應靈敏的目標。二是練習聽唱短句,以培養幼兒注意傾聽和記憶音樂的能力。三是在電子琴上變換不同的音區彈奏,以培養幼兒聽辯音區高低的能力。我們用電子琴變換出鋼琴、風琴、提琴、小號等音色,讓幼兒在比較中聽辯不同樂器的聲音,提高聽音辨別能力。四是欣賞不同風格的曲子,如歡快的《七色光》、安靜的《搖籃曲》、雄壯的《進行曲》、優美的電子琴曲等,以此豐富幼兒的欣賞經驗,幫助其積累音樂知識,擴大音樂視野,提高感受和理解音樂的能力。
生活離不開音樂,音樂源於生活,音樂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歡樂,音樂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對幼兒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使幼兒在唱、跳、玩、樂的活動中加強了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同時其個性與品德也得到了健康有益的發展。我們堅信,優美動聽的歌曲與樂曲會給孩子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並把他們引向光明燦爛的未來;我們也堅信,根據音樂藝術的特點和幼兒的年齡特點開展的音樂教育,因為始終堅持以培養幼兒的音樂興趣為核心,注意讓幼兒在傾聽與欣賞音樂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對待音樂、理解音樂,因此也是富有成效的,確實能夠有效地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與素質的發展。
2. 淺談如何提高教師進行幼兒音樂創編活動的能力
(參考範文)
一、幼兒園教師的音樂素質是關鍵
根據研究顯示,幼兒園教師的音樂素質對幼兒音樂創編教學活動有重要的影響,幼兒教師要做好幼兒音樂創編教學,所需要的音樂素質是綜合的,幼兒音樂創編教學在實際音樂教學中難度較大,需要教師的音樂素質也較高。教師除了要加強基本的樂理知識和演奏技能外,還應該有正確的教育觀念,這些教育觀念也是教師音樂素質的一部分,在幼兒音樂創編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應具備以下教育觀念:
1.給予所有幼兒平等的機會,發掘其內在潛能。
2.了解每一名幼兒的特點,為其制定符合其特點的目標,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發展。
3.掌握音樂藝術的表現規律,以多樣化的音樂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促進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一名合格的幼兒音樂教師要經常鼓勵幼兒進行音樂創作表演。音樂是表演的藝術,表演被稱為「二度創作」,音樂的演唱、演奏是極富個性魅力的。教師必須對音樂的美有充分的感受、認識和欣賞能力,了解音樂藝術的表現手段和特點,把握音樂藝術的表現規律,允許幼兒在音樂活動中以他自己個人化的方式來表達他對音樂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只有教師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他才會充分尊重幼兒各自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才不會以自己主觀的、唯一的、以成人為中心的「好」和「不好」的模式化標准去評價和衡量幼兒的藝術表現,更不會以此作為唯一的准繩去要求,甚至苛求幼兒。
二、幼兒教師要把握好進行音樂創編的態度
在音樂創編教學中,教師的態度對教學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鼓勵幼兒的創造行為,肯定幼兒的創造成果,充分調動幼兒的創造熱情,激發幼兒的潛在能力,並使幼兒在創造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促進了幼兒思維獨特性和自信心的發展。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做肯定性評價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巨大動力。在進行音樂創造力教學中,通過有效的鼓勵方式,調動幼兒的創造興趣和熱情,對激發幼兒的音樂創造潛能和發展創造性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對音樂創編教學應該持積極的態度,要用鼓勵的態度對待幼兒音樂創造活動。
三、幼兒教師應明確音樂創編的目的
教師進行音樂創編活動,主要應該從幼兒出發,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為主要目的,重視幼兒的音樂體驗,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新《綱要》頒布後,把藝術教育定位在「審美教育」的范圍內,強調對幼兒審美感受和審美情趣的培養,《綱要》指出:藝術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三部分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兒藝術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所以我認為,教師應重新審視音樂活動,重新審視音樂活動中的幼兒,幼兒園的音樂活動應讓幼兒真正享受到音樂的快樂。
四、教師應積極主動學習,積極探索。加強交流
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發現和搜集教學素材和道具。在音樂區或者幼兒音樂創編活動中,各種樂器,表演服裝,相關的玩具,紗巾,綵帶,節奏棒等成為道具。道具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能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對音樂的理解。
有的教師提出現在所用的幼兒音樂和歌曲都較為陳舊,幼兒音樂創編可參考的案例確實不多,但是教師也不能簡單依靠現有的素材和案例。通過案例要舉一反三。自己根據歌曲的特點進行一些創編活動。道具可以通過一些廢舊品製作,比如打擊樂器和音樂表演的裝飾道具。
五、幼兒園應對教師提供園內支持
對幼兒教師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進行再培訓。幼兒教師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基本是在學校進行學習,大部分教師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只是普通水平,特別是對音樂知識和新理念的了解,幼兒園應注意對幼兒教師音樂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進行再培訓,要注重教師各方面音樂能力的提高。
為了更好地提高教師音樂創編的各種能力,提高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幼兒園也可以在全園長期進行幼兒音樂創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教研活動,教師在參加這類課題的同時,也能增強對音樂創編的了解,所獲得研究結果可以用來更好地提高音樂創編教學。
總之,教師要提高自己進行幼兒音樂創編活動的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努力的過程。不僅要從自身出發,也要懂得尋求各種支持,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教師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養,就能更好地進行音樂創編教學,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 在音樂活動中教師的組織指導該怎麼體現
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以游戲開始,讓大家的思維跟著你走
4. 新課程下,音樂教師如何上課
記得小時候的音樂課就是傳統的知識傳授,教師用模唱的教學方法把一首歌不厭其煩地教了很多遍。這樣的音樂課沉悶、枯燥乏味。這樣教師由主導變為主體,學生由主體排擠為客體,甚至成為知識袋。教學由本來的雙邊活動變成單邊活動,揭制了學生學的動力。久而久之,學生因不會學、學不會而不愛學到厭學,教師也因教不會而不愛教、厭教。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不斷地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音樂教師應該怎樣上課才是學生喜歡又達到學習效果的?隨著以審美、創新教育為核心的新課程理念在廣大教師腦海中逐漸確立,各地的音樂教師大膽設計教學方案,實施教學行為,在實踐過程中追求教學風格和課堂氣氛,音樂課改進行得如火如荼。但仔細思考,熱鬧過後學生真正學到多少東西呢?小學六年級不懂看歌譜,一首簡單的簡譜歌曲也不會自己哼唱,更別說五線譜了,這豈不是音樂課的悲哀?我想其結果應該不是課改的初衷。所以,我認為在積極投入課程改革實踐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以下幾點: 一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音樂教師和其他教師一樣,太過於強調灌輸性,在這種觀念下,教師是課堂中的權威,是課堂的主體,孩子們只能聽自己的;而學生因為長期接受這樣教育影響,也漸漸地麻木了,變得依賴老師,沒有自己的想法。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新課改提倡教學民主,要求教師做學生的合作者,不再以知識權威和道德權威的角色出現。在課堂上應該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如果教師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融合在一起,一起學習,一起探討知識,其樂融融,學生就會把教師當作自己的貼心人,有什麼話願意跟教師講,有什麼問題願意問教師。所以每天的音樂課我都早早地來到教室,和學生說說話,很多學生都願意到我身邊來問這問那,把自己的心事或家裡班裡一些有趣的事情告訴我,而往往這些學生在課堂上是表現最好的,他們積極舉手,善於展現自我,敢於表達自己的看法。所以只有形成師生寬松、和諧的倫理關系和健康而親密的情感關系,只有真正意義上的民主才能讓學生自由充分地發現自己,意識到自己的課堂主體地位,知道自己就是課堂的主人公,在個性的解放中體會到我能行的自信;使學生敢想、敢學、敢說、善學;才能使學生積極、全面、健康的發展。 二、轉換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過去的教學過分注重知識的灌輸,教學過程總是被控制在設定好的你教我學的模式中,學生只能安份守紀地聽,保持井然有序的紀律,便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在過去的這種教學模式中讓我們這一代人得到了什麼,那些早已經遺忘了的音樂理論么!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發生興趣。現在的課改理念重在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逐步培養對音樂的感情,是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終身教育在音樂教育中的最好體現。 1、抓住學生的特點 我要學是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內在需要,這種內在的需要主要表現為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多一些主動的機會,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原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關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所以在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我一點也不吝嗇,我會舍棄一些內容,再自己添加一部分課本以外的內容,如音樂情境、動漫音樂解析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抓住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心理特點,充分把學生表現慾望和音樂所具有的強烈感染力相結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自覺觀察、主動地探索,是學習音樂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 例 如在學習《小雨沙沙》這首歌曲時,我提前布置學生們有的回家用礦泉水瓶自製沙球,有的准備魚鱗鐵板,有的准備帆布,還有的准備噴壺和大盆。上課時,在拓展延伸這個環節,我模仿電影中的配音,通過搖晃沙球來模仿小雨的沙沙聲,通過搖晃魚鱗鐵板發出的聲音模仿雷聲,帆布摩擦的聲音可以模仿風聲,刮風打雷之後,通常都會下雨,一把噴壺、一個大盆,下雨的聲音就可以模仿出來了。這樣,一個風雨雷電交加的配音就完成了。一時間,教室就成了一個電影配音室,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很好的音樂情境。學生們覺得非常的新鮮,大家的熱情高漲,都主動地參與到了音樂課堂中來,有些同學甚至找來水杯,用木棒輕輕地敲打,來模仿水滴到桶里的聲音。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像力。 2、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童年是一個多夢的季節,孩子們總是用最美好的想法憧憬未來,不僅是解放軍、科學家、探險家也包括本來就屬於他們並能給他們帶來快樂的音樂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一些自主,少一些灌輸;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多一些辯論,少一些評判;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多一些開放,少一些封閉;多一些有效教學,少一些無效訓練。將更多的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音樂課上的主角,及時了解學生對音樂課的期望,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興趣導入上貼近學生的需求,滿足學生的需要,從而使學生在參與音樂及表現的創造音樂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 三、把握音樂課改的度 1、把握學科綜合的度 學科綜合的理念就是要求教師全面提高素質,拓寬知識面,有機合理進行各科知識的穿插。我想一個好的教師應充分把握課堂的時間,明確教學目的,有選擇地進行穿插。而不是漫無目的,發散性講解。曾聽過一節這樣的課《中國功夫》,老師要教歌曲《精忠報國》,教師一上來先是給學生耍了一套拳,接著就是讓學生說說自己看過的功夫電影,再就是了解中國各種功夫,看關於功夫的短片,然後是教學生們學、表演功夫,最後時間所剩無幾之時唱了一下歌曲。繞了一大圈解釋的清清楚楚,卻讓人忘了這是一節音樂課。試問這樣的音樂課能引起學生多少的情感呢?同樣的的一節課我們可以這樣設計,讓學生們分成若干組,分別搜集各種類型的表現中國功夫的歌曲,通過欣賞、比較歌曲的不同的音樂風格來體會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為更好地學習歌曲埋下一個鋪墊。讓學生始終在感受音樂、體會音樂的過程中學習,並為我們強大的中華民族而感到自豪。我想想這樣的音樂課始終圍繞音樂在拓展,綜合有度,把握合理綜合的契機點進行課堂設計,使學生從中體驗到美的享受。 2、把握多媒體運用的度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電教媒體輔助教學,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中小學教學過程中。在音樂教學中精心布局、合理運用電教手段,不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內心感情,而且對強化學生的素質教育也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我想通過多媒體的運用,突破了傳統的音樂教學在時間、空間、地域上的限制,是一種很好的輔助手段。但是,這畢竟是輔助,要控制好運用的程度,不能喧賓奪主。現在有的音樂教師太依賴多媒體,一節課至始至終導入、范唱、教唱等全都是靠電腦來演示,我認為是遠遠不夠的,音樂課缺少不了教師的示範演唱、演奏和生動的講解。成功的范唱和范奏能是學生處於音樂審美之中,使學生去探索音樂,感受、領悟、鑒賞並啟迪學生創造音樂,從而提升審美情趣。這就需要我們老師能把握住運用多媒體和傳統授課之間的度,讓我們學生既能多方位地接受新生事物又能得到音樂基礎知識。 新課改課堂教學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新理念的樹立,新實踐的實施需要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5. 請簡述音樂活動中教師「參與」和「退出」時的應注意些什麼
活動中老師退出和進去應該注意各種事項。
6. 結合實際談談教師在幼兒園里組織集體音樂教學活動中如何體現 玩中學 學中玩 (300字左右)
看你的活動類型是什麼,歌唱活動,韻律活動,打擊樂活動 ,音樂欣賞活動,還是綜合性音樂活動
7. 幼兒園教師怎樣在音樂教學活動中目標有效的達成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唱《柳樹姑娘》,聽完這個活動後,我在自己班裡用同一內容同一圖
8. 音樂老師教案範文
作者單位:北京海淀實驗小學 馮琳
年級:二年級1班
課題:《阿細跳月》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生舉例說明哪些民族是我們所熟悉的,從中使學生了解我國是多民族的國家。
2、從視覺上使學生了解彝族這一民族的風格特徵。
3、從聽覺上使學生深入了解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樂型,掌握五拍節奏的特點及我國特色民族樂器的認識。
教學重點:深入了解彝族民歌的特性,掌握民樂合奏《阿細跳月》所帶來的旋律,介紹樂曲是由哪些民族樂器所演奏的。
教學難點:5/8節拍的掌握及民族樂器的分辨。
學生分析:
創造學生的想像空間,使學生的想像思維大於生活中固有的一切事物。發揚我國傳統民間
樂器的知識與文化,是小學音樂課程重要的因素之一,讓學生查閱和搜集有關我國五十六民族的文化特徵,使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自我展示。
教材分析:
《阿細跳月》又叫跳月歌,流行於雲南彌勒西山彝族阿細人之中。在節日或農閑的月夜裡,阿細人喜歡在松林或空曠草坪上舉行「跳月」。參加者多為男女青年。小夥子們手拿高音笛、低音笛、月琴、小三弦、中三弦、大三弦等樂器,邊奏邊舞;姑娘們則隨著音樂,邊拍手邊舞,至興高采烈時唱《跳月歌》。《跳月歌》很有特點,全曲由do、mi、sol三個音組成,採用5/8節拍。演唱時,在每小節的第四、五拍的前半拍由舌的兩旁吸氣。旋律活潑跳盪,富於動感,特色鮮明。作曲家秦鵬章就採用了彝族「跳月」的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歌舞曲,寫成了這民樂合奏曲。
教學准備:「哈利·波特」 的魔杖、音樂課件、演奏的樂器、彝族服飾
教學設計:
1、由「哈利·波特」的魔杖引發了同學們的討論,設計用有趣的魔杖給予學生神秘的暗示並激發學生的興趣,「請根據魔杖的提示尋找哈利·波特想了解中國民族音樂知識的線索,看看同學們誰的運氣最好,在准備的民族知識中和哈利想得是一致的。」
2、教師提前藏在學生教室里一些提示,讓學生趕快找到並揭開謎底,學生找到一些提示卡片,如:「樂器、音樂、舞蹈、服飾、民族」等,找到教師提早准備的彝族素材。並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准備的民族知識。
3、通過音樂使學生了解到彝族民歌《阿細跳月》的旋律,並進行詳細的段落分析,樂曲開始是彈撥樂、鑼鼓的輕輕敲奏的短小引子,表現了男女青年在聚集。跳月就要開始了,竹笛領奏出熱情奔放、歡騰跳躍的主題:這段主題在第一部分中由高音笛、彈撥樂、弦樂及全奏多次反復出現,表現了多變的舞蹈姿態。第二部分作者將主題樂段作了移調處理,並進行幾次反復,與前面調性形成鮮明對比,好像健壯的小夥子們跳起了粗放的舞步。第三部分音樂又轉回原調,由高音笛演奏旋律後,整個樂隊全奏,樂曲進入高潮,在樂隊全奏中展現了宏大的舞蹈場面,彷彿狂歡中的人們忘記了疲勞。最後的短小尾聲,是採用了主題樂段的最後兩拍 擴充發展的,在漸強中結束全曲。
4、通過樂器使學生了解這首旋律活潑跳盪的《阿細跳月》,是由哪些樂器演奏的,教師准備一樣實物樂器,其餘的樂器可用課件代替,准備的樂器可以讓學生輕輕地用手嘗試,使學生體驗拿到實物的樂趣。
5、通過服飾使學生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並延續「哈利·波特」的魔杖使學生在教室找到關於彝族的服飾及裝物品,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通過舞蹈使學生掌握5拍節奏型,先可以用簡單的手來表示,123拍不動,45拍拍手;然後加上腳,123用腳來表示,1左2右3左45拍手;逐步較強難度。
7、結束,同學們安靜的等待和傾聽彝族舞曲的旋律「火把節之夜」,教師用「哈利·波特」的魔杖變出篝火放在教室中間,請同學們聽著《阿細跳月》的旋律,穿著彝族服飾,跳著彝族特有的舞蹈步伐,請一位同學代表「哈利·波特」也和大家跳起來,融入到我們團結的大家庭里。
8、弘揚民族文化精神。
9. 嘗試著提煉出教師創設音樂游戲活動的基本規則
在你查找一下網路就知道
10. 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哪些有效的策略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音樂的原動力,幼兒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願望。教師培養對幼兒音樂活動的興趣,首先是要發現孩子的興趣,其次在活動中激發其興趣,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像,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力和創造力。 一、要善於發現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例如,我班的張可欣、紀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歡邊玩邊哼小調,陳紫陽、馬晨莒小朋友,聽到節奏明快、活潑的音樂就手舞足蹈、搖頭晃腦起來,臉上的表情就豐富起來時,我就知道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對音樂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興趣的一個起點。 二、引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有目的、有計劃地採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來誘發和引導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好奇心,用客觀事物的新異性吸引幼兒的好奇心,從而對音樂產生興趣。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慾望。讓幼兒多接觸音樂,為幼兒創設音樂環境,並將音樂滲透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 在來園時,我會播放輕柔悅耳的名曲、童謠迎接幼兒,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 在進餐時,我播放節奏明快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邊跟著節奏吃。邊吃邊聽音樂創造了愉快的情緒,增加了食慾。午睡時,我播放柔和、恬靜的搖籃曲,讓幼兒自然而然地入睡,培養幼兒良好的午睡習慣。 在給幼兒上音樂活動課「走路」時,用兒歌朗讀和打擊出象徵小兔、小鴨、小烏龜走路的聲音,讓幼兒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節奏。 與各學科配合,以音樂教育為手段,利用藝術的形式進行教育。我選擇了一些和各學科有機結合的互相滲透的游戲活動。在學習兒歌或故事時,我選擇配有音響效果為背景的兒歌或故事,既增強了幼兒語言的表現力,同時音樂促進幼兒大腦半球的活動,提高了記憶效果。如語言節奏「嘰嘰喳喳」「跟誰走」等。 三、以故事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語言在音樂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藝術的創造基礎與創造核心。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樂教學中失去了優美、生動的語言,就會使其變得枯燥、無味,失去了藝術的魅力。俗話說:「言為心聲,音為心語。」教師藝術化的課堂導語設計將引發幼兒想學的慾望,把音樂教材編成故事導入新課,使教學過程故事情節化,常能創設一種良好的課堂情境。 四、用律動舞蹈引導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時間藝術,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好動,如果整個活動讓孩子們坐著不動,他們會坐不住的,所以當孩子對一首歌曲能唱之後,就要選擇適當的動作進行配合。教師根據課程節奏的重難點精心設計律動訓練,不但可強化幼兒的音樂節奏感,而且可減緩教學坡度,為新課的傳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詞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過邊唱邊模仿小狗叫、小貓叫的動作,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果然幼兒一邊唱一邊表演,特別投入,還特別開心。同時在做動作的時候,孩子們自然會表現出歌曲的強弱與詼諧幽默的韻味,這樣就可以一舉兩得,既鞏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強弱規律。 五、開展游戲表演使幼兒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 教學中邊唱歌邊游戲是激發幼兒音樂慾望的有效途徑之一。幼兒園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像力豐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喜歡通過各種動作表現出來。所以,教師要提高音樂活動的質量,就應根據孩子好動的特點,把孩子的音樂學習與游戲、舞蹈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知識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游戲,讓孩子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看、想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等結合起來,使他們在音樂的世界裡輕輕鬆鬆地獲得知識、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時,在音樂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師生之間情感的交流,努力創造一種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以此來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如在活動中經常看著幼兒的眼睛講話和示範,用表情、動作等去調整幼兒的心理狀態。我還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音樂活動中,我不僅僅是教師,還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過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兒帶入到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樂家洗星海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努力地創造愉悅的學習情境,著力激發幼兒的興趣,盡可能使每一個教學步驟都具有趣味性、啟發性、創造性。善於運用一切美的教學手段來喚起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在輕松、活潑、快樂的音樂氣氛中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讓他們在歡樂活潑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獲取音樂知識。這對陶冶幼兒性情,培養興趣,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都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