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對於你來說音樂劇的魅力在哪裡
綜合的舞台元素,因為接觸不久的原因,所以撲面而來的新鮮感,跟劇場觀眾最直接的藝術交流
② 音樂劇的特點
1、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歌唱的字句稱為歌詞(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book/script)。
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libretto)。
2、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復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3、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
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
(2)談談音樂劇的魅力擴展閱讀:
最早的音樂劇:
事實上,《惡棍》的出現,沾了歷史的光,它的發展也有賴於歷史的推動。南北戰爭結束後,美國婦女地位提高,可以邁出家門,選擇自己想看的劇目。
再加上交通設施的發展,遠方的人們也能慕名而來,觀看大城市的劇院演出,種種因素聯合作用之下,使得《惡棍》名聲大噪,模仿作品也逐漸多了起來,《伊萬潔琳》就是其中之一。
③ 你喜歡音樂劇的原因是什麼
大概就是愛情和音樂完美融入一起,可以更好的體會歌曲的意義
④ 音樂劇的特點是什麼
音樂劇,應該來是以戲劇源(尤其是劇本BOOK)為基本,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音樂、舞蹈、戲劇三大元素的整合來講述故事、刻畫人物、傳達概念的表演藝術娛樂產品。它包括敘事音樂劇(Book Musicals)和時事秀(Revue)兩種基本形式。在這個定義中,音樂點出了它的音樂本質——歌曲、舞曲、背景音樂、序曲與間奏曲,還有相對於音樂的無聲靜默段落;舞蹈點出了它的動作本質——舞蹈場面,還有許多特殊的場面調度、精緻繁雜的走位設計等等;戲劇點出了音樂劇以人物為中心的表演本質和劇場音樂劇要求:不斷變化的規定情境中人物間相互發展的舞台行動和矛盾沖突;整合點出了三大娛樂元素的互動性、互補性和不可或缺性;娛樂產品則點出了它的市場性和商業性特點。
⑤ 我該怎樣寫欣賞音樂劇的感受
音樂劇就是一來種高度綜合源性的舞台藝術的形式,結合了 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 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音樂劇有著不同於其他藝術的獨特之 處, 它對歌曲、 對白、 肢體動作要求都比較高。 音樂劇在世界很多地方的很流行, 特別是美國紐約的百老匯。 通過對音樂劇的欣賞,我們可以了解音樂劇藝術的基 礎知識, 感受世界經典音樂劇作品的藝術內涵,充分體驗音樂劇綜合性的藝術文 化。更重要的是,音樂劇表演揭示了生活的本源,讓我們在裡面探尋悲喜人生, 感受各種各樣的豐富的情感, 讓我們品味音樂劇人物情感下的大師人生。近些年 來, 音樂劇憑借其悅耳動聽的旋律、耐人尋味的情節和奪人眼球的舞蹈美吸引著 越來越多音樂劇愛好者。總而言之,當我們對音樂劇進行欣賞時,我們要有深層 次的的覺悟, 因為音樂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精彩的情節,更重要的是其背後反 映的生活本源和悲喜人生。
⑥ 關於音樂劇 貓 裡面的魅力貓
呵呵,首先糾正樓主一個錯誤,您所指的魅力貓或者其他的某某貓 ,只是《貓》登陸回日本是,日本人所起的一個代號,她真正的名字叫「格里澤貝拉」。
咳....進入正體(以下簡稱格里澤貝拉為「格」)
劇中格年輕的時候是一隻年輕美貌的貓,答他不甘心待在傑利克貓族裡,於是單槍匹馬的去外面的世界闖盪,結果總出人意料——她失敗而歸,但是它已脫離了傑利科貓族,貓族裡的每一隻貓都不再接受她,於是她變得孤僻和沒落。韋伯讓她在劇中演唱了3次《貓》的靈魂歌曲《回憶》,第1次是她內心的獨白,第2次是她感情的轉折點,第3次是她內心的吶喊,達到了高潮。
《貓》是一部完全抽空時代的偉大作品。
其中蘊含的哲理有很多很多,請用自己的心慢慢體會。
還有一個建議呦!你可以去貼吧「音樂劇貓」吧,那裡的人都愛《貓》呢!
⑦ 通過《悲慘世界》談談對現代音樂劇的看法
有時候我想,人這輩子真是靠緣分啊!這么精彩這么美麗的世界,你耗盡了一生也僅僅體會點滴,多少精彩多少夢幻,錯過也就錯過了。可是,在這浩如煙海的世界裡,那麼偶然的,你就接觸了藝術,見識了美好,從此投入其中,身心俱醉。說真的,在上這個課之前,我對音樂劇真是一點也不了解,印象里就是《雨中曲》,《音樂之聲》這樣的載歌載舞,輕松,歡快,有美國人自由的性情,可要說有多喜歡可真談不上。可當我看了張老師給我們看的經典音樂劇之後,我便身醉其中了,並努力搜集相關的知識。
* * * * *
自一九八五年上演《悲慘世界》以來,世界各地的《悲慘世界》劇迷們如滾雪球般不斷地快速成長,超過《貓》、越過《歌劇魅影》,從來沒有一出音樂劇可以十二種語言,同時在世界一百多個城市上演。沒有超級巨星、沒有眩目的舞台景觀與服裝,有的僅是動人的音樂與感人的情節。《悲慘世界》是每次聽都會令人淚濕前襟的音樂,在看過現場演出後再次聽音樂時,除感動外更多了一層心痛與對人性、信仰的深沉認識。。
在當今音樂劇的四大名劇(《悲慘世界》《貓》《歌劇院幽靈》《西貢小姐》)中,《悲慘世界》是唯一一部改編自世界名著的音樂劇。有了這樣一個嚴謹、成熟的故事,創作者除了把一些次要的情節略去,使得劇情顯得比較緊湊以外,對雨果作品基本沒有多大改動。而改編的時候比較突出學生軍團的起義,增強了全劇的悲劇色彩和民眾色彩,下的工夫不是太大。因此我覺得音樂的創作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說是音樂決定著這部戲的成敗。而《悲慘世界》的音樂確實不同凡響。『《悲慘世界》音樂的風格與韋伯的音樂劇相比有比較大的區別,有的朋友覺得剛開始聽時覺得好像很多歌都沒有調一樣。但我的感覺是,它的旋律很容易上口,簡單而平實,也有不少抒情的旋律很美的歌曲。』
看了老師給我們放的《悲慘世界》後,我再次讀了雨果原著《悲慘世界》。
我相信,一遍又一遍地讀過《悲慘世界》的人,會理解這部書直擊了人們靈魂最脆弱的地方,淋漓盡致,讓人無法釋懷,更無法逃避所有必須直面的主題。
這些主題中,我認為有三個始終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筆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難、愛和革命。而音樂劇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也毫不遜色於原著,甚至,我認為,音樂劇通過最能讓人心產生共鳴的方式——音樂和詩歌,把悲慘世界的深刻內涵表現的比原著還突出。
《悲慘世界》的音樂整體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富有史詩般的色彩。在序曲中,耳邊總是「mi」「la」(固定唱法)/「do」「fa」(首調唱法)兩個音不斷的四度跳進。旋律雖簡單,卻能立即營造出沉重、壓抑的氛圍。 你會聽到串鈴的聲音,它就象牛馬身上的鈴鐺,也暗示著此時的人民正受壓迫,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這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寫照。拉馬克將軍的死訊傳開後,學生領袖恩佐拉帶領眾人唱的「你可聽到人民的歌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充滿著昂揚的鬥志,激盪人心,讓人聽後不禁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過耳難忘。而後面的一首「只待明天」(one day more)也是一首很有氣勢的大合唱,與前一首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唱在最激烈的1832街壘戰前夕,曲中交織著多個主題:像芳婷的「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的主題,此時由珂塞特、馬呂斯、愛波寧唱出,分別表達出珂塞特與馬呂斯分別前的戀戀不舍及愛波寧對馬呂斯的愛慕之心;德納第夫婦「房間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的主題暴露了他們想在戰爭中大發一筆橫財的小人嘴臉;而冉阿讓、沙威、起義學生和窮苦百姓各自的主題也都交織在「one day more」的大主題下,表達了各個階層、立場的人對於這場戰斗寄予的期望。這首曲子雖然主題眾多,但卻是多而不亂、層次清晰,且曲調朗朗上口,讓人過耳不忘。看《悲》劇(10周年紀念),主選菜單的背景音樂就是它,你會一下子就被這氣勢磅礴的大合唱鎮住了,還會楞了好久的神兒!「你可聽到人民的歌聲」和「只待明天」是全劇中我最喜愛的兩首大合唱,每次聽它們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如同信徒唱贊美詩一樣,滿懷崇敬之情地跟著高歌,然後渾身起雞皮疙瘩(我這人一聽令我感動的音樂就這樣),最後總是會眼中不知不覺地噙了激動的淚水……
當然全劇感人的場面不僅只表現在革命的激情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和道義也不得不讓人為之動容。
像芳婷的「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她的夢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無情的。(我曾有夢,人們都很和善,生活充滿希望……但夢中的我不是生活在這地獄里,現在的生活粉碎了我的夢);而當芳婷即將死去,向冉阿讓託孤時兩人的對唱也讓人不禁心痛。她不願死去,更不願讓珂塞特孤苦伶仃。當她唱到「告訴珂塞特我愛她,我會在醒來後看見她」(……and tell cosette i love her ,and i』ll see her when i wake……)時帶著哭腔,僅這一句,就將一個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臨終前的不舍和懇求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不心碎都難!
我個人將芳婷的旋律主題分為三個:一個是「我曾有夢」;另一個是「cosette ,it』s turned so cold .cosette ,it』s past you bed time」(珂塞特,天涼了,你早該上床了)的旋律;第三個是「come to me, cosette ,the light is fading. don』t you see the evening star appearing」(過來珂塞特,天色變暗了,你沒看到連星星都出來了嗎)的旋律。如果仔細聽這部作品就會發現,芳婷的主題總是不時地與冉阿讓並行。比如冉阿讓從監獄出來後,背景音樂是芳婷的第三主題;他臨終前,又出現了芳婷的第二、三主題。芳婷的主題親切、溫暖,充滿光明,這似乎預示著冉阿讓的命運將由黑暗走向光明,也暗示了他的一生都與芳婷有密切的聯系(他收養珂塞特,並視為己出的照顧她,不正是因為當年他出於愧疚而要幫助芳婷並將其女撫養成人嗎?這一切都是在履行他對芳婷許下的諾言)。另外,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還會發現,那個暗戀馬呂斯、最終為他犧牲的女孩兒愛波寧的那首「我獨自一人」(on my own)與芳婷的第三個主題相同。這首歌是當她獨徘徊在夜幕中的巴黎街頭,暗自訴說自己對馬呂斯的愛慕之情時唱的。這兩個女子都是真心地愛著別人卻得不到回報,最終都是為愛而死。愛波寧似乎成了第二個芳婷,因此二人的主題相同也就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芳婷,盡管她美麗善良,連金發都閃耀著母性的受難的光輝。這不是她的錯,是我自己的傾向。戲劇里,善良的女人往往都是沒心沒肝的笨女人,可憐卻不太可愛。這樣的女人還有珂賽特。』
在眾多的唱段中,我最鍾愛的唱段之一便是愛波寧與馬呂斯的二重唱「一場小雨」(a little fall of rain)。德納第夫婦的女兒愛波寧暗戀著學生馬呂斯,而馬呂斯已有心上人珂塞特,他只把愛波寧當作好朋友。愛波寧為愛而追隨他參加了街壘戰,不幸在為保護馬呂斯時而中彈犧牲。臨死前她靠在愛人的懷里,同唱了這首凄美無比、令人鼻酸的「一場小雨」。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能在心愛的人懷里死去已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了。但最後一句還沒唱完,愛波寧就閉上了眼睛……記得那次和同寢室來旁聽的同學一起看《悲慘世界》他對我說:「唉,我太難受了,這個太感人了,我聽得直揪心……」這首歌的確很感人,以至於我曾有過這樣的念頭:愛波寧太可憐了!雨果怎麼這樣「殘忍」要讓她死掉呢?乾脆就讓她和馬呂斯在一起算了!不過越是悲劇才越能打動人!不過我好像是因為喜歡這兩個演員才喜歡上這首歌的。
在眾多形象中,沙威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反派。我認為他的音樂形象塑造得非常有特點,很「像」沙威,他的主題急促而有緊張感,我想即便沒聽過的人也能一下子感覺出「這就是沙威」。在當芳婷與侮辱她的一個花花公子扭打起來時,沙威出現並質問緣由,此時是個短促而密集的節奏型,聽上去令人緊張不安,而且還用木琴伴奏。在一些古典音樂中,木琴的音色都用來表現恐怖、緊張的形象、氣氛(比如聖-桑的《骷髏之舞》等),我想此時配器者運用木琴大概就是這個意圖吧。當沙威懷疑馬德蘭市長就是冉阿讓時,這個主題又一次出現,它的每一次出現都會讓人感到又有什麼不詳之事要發生了。以我們通常的欣賞習慣來說,壞人的音樂似乎應該是「那種樣子」,有的還怪里怪氣;然而對沙威這個大反派,當他對著夜空中的星星發誓,一定要逮捕潛逃的冉阿讓時唱的「黑暗之星」(stars)卻是一首大氣,甚至有些英雄色彩、充滿正氣的唱段。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是否將他的反面形象美化了?」我倒不這樣認為,從沙威的身份來看,他是一位警探,並且原著中說他還是一位非常負責、盡忠職守的警探,所以在他看來,逮捕冉阿讓是他義不容辭的職責,是他至高無上的光榮,因此安排一首有英雄正氣感的唱段也應該算情理之中吧。
《悲慘世界》的故事已經很悲慘了,若是讓觀眾在劇院里從頭「悲」到尾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因此劇中一定要有一點兒喜劇因素來調節氣氛,緩和人們先前的「悲慘」情緒。例如那段「房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原著中那對卑鄙、貪婪、自私、無恥的酒店主人德納第夫婦在這里成了兩個滑稽的小丑形象。與之相應的音樂詼諧、俏皮、滑稽,而且樂隊里還用了一支薩克斯管來做「形象代言」,這種特有的音色正好符合他們圓滑事故、油腔滑調的小人嘴臉。他們唱段中的半音還特別多,比如當冉阿讓要帶小珂塞特走時,德納第夫婦就是不放手,想藉此機會很敲一筆竹杠,卻滿嘴仁義道德地說「親愛的芳婷,我們已為你的孩子做到最好……像我們親生的一樣,已再沒有像我們這些基督徒做得那麼多的了……」這段音樂完全是按半音行進的,很形象地刻畫出他們狡猾、卑鄙的小人像,讓人一聽就知道他們又在盤算著什麼詭計,卻又裝的一本正經,令人恨得牙癢癢。
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全新的音樂並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簡單。而正是因此,才更顯出作曲家超凡的創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將雨果筆下的鴻篇巨著詮釋地如此細膩深刻。旋律簡單是為了好唱、好聽,讓觀眾容易理解和記憶。有人不屑一顧地說這遠不如歌劇的音樂語言豐富。的確,我承認這點,但這畢竟是大眾文化,若搞的像歌劇一樣,必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受不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那麼演出商到哪裡去賺錢?音樂劇最根本的商業屬性又從何談起?
我當初看小說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那些起義的學生。雖然現在的我,也許對浪漫主義的革命有所保留,但這些為了理想而犧牲的學生們,畢竟還是值得敬仰和懷念的。他們為的是明天的幸福生活(很可能是別人的),流的卻是自己的血。所以個人最喜歡的段落還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紀念音樂會的最後,來自不同國家的十七位「冉阿讓」出場,用各自的語言演唱這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覺得頗有新意。
我認為,音樂不是不可言說,像《悲》劇這樣,把音樂的語言化,不僅使語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樂變得更加容易理解。畢竟,音樂並非為了音樂本身,而是為其表達的內容。單單旋律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這個旋律打動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義所在。
在《悲》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一種性格,這種性格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冉阿讓經過苦難磨練而對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純潔與軟弱,沙威的威嚴與冷酷。這些性格分別用不同的主題旋律表現出來以後,顯得格外鮮明。
我認為《悲慘世界》之所以如此感人,並不是說它的思想有多麼高深,有多麼微言大義。相反,他能感動我的,正是因為他對人性的描寫如此真實如此深刻又如此親切。他的沙威,那種絕對的不寬容,相信自己就是正義的偏執,難道不是我們人類千百年來多少悲劇的根源嗎?他的那些小市民,他們自私,貪婪,嫉妒,沒有廉恥,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得道德陰暗面?他裡面的愛情,有那麼痛苦那麼絕望的愛情也有那麼快樂那麼自私的愛情。他包括了這么多人,好的壞的,卻並沒有太多的誇獎或者譴責,倒是有深深的理解和悲憫。而當他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徹時,卻沒有悲觀,反而,用冉阿讓,來熱烈的贊美愛的美麗,寬容的溫暖,人性的高貴。還有比這更精美更宏大更深邃的作品嗎?
《悲慘世界》,真的很喜歡你!祝福你,Les Miserables,願你把感動帶給世界每個角落,生生世世,永不停息。
⑧ 談談音樂劇的感受500字
初識音樂劇還是在高中的音樂課上,我清晰的記得,著名的音樂劇《貓》,在音樂教室的小電視上放了近三個星期,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音樂劇,這學期我很榮幸的選上了音樂鑒賞這門選修課,讓我對我喜愛的音樂劇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下面是我對音樂劇認識的一點拙見。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我覺得音樂劇和中國的京劇、中國的地方戲曲、中國的民族歌劇一樣,它比較親切,比較平民化,雅俗共賞,它不像歌劇在聲音上距離那麼遠。你如果太遠了,太藝術了,太貴族氣,人們不會來看,如果太俗氣了那也會變得庸俗不堪,這個當中會有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很多大白話,很多的人生哲理,有很多使你感覺到平易和滑稽幽默至極的東西,但同時也有很多嚴肅的東西。 音樂劇的關鍵是選材,就像大片進中國一樣,百老匯和好萊塢的影片是一樣的,是通過周密的市場調查,通過心理、經濟收入以及教育的水準所設計出的配方。雖然我們國內的很多藝術家不認可這種配方藝術,但從好萊塢和百老匯這種工業化管理、製作和運作已經證明這樣的機制能夠使過去的藝術產品、藝術創作成為一個真正的娛樂工業。在美國,從4歲的孩子到70歲的老人,管你懂不懂英文,什麼教育水準,坐下來10分鍾之後就會喜歡這部戲。這樣的一個概念和我們傳統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外國一些音樂劇的產品,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一種開創精神。我想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應該分兩步走,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市場,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音樂劇,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製作人和推廣人的培養,這是最迫切的。如果這一部分能夠比較快地做好的話,我想中國音樂劇會很快的發展起來。還有一部分就是要更多的培養音樂劇的演員。 對音樂劇的欣賞,我覺得,欣賞音樂劇又不是考試,象喜歡搓麻喝酒一樣,只要喜歡就行。我覺得,只要喜歡就行,不用弄得很嚴肅,喜歡就足夠了。至於了解,進一步挖掘,我覺得這就有點象男女談朋友,先有個好感,再進一步了解,接觸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和認識得多了;同時,了解得多了,又能進一步加強喜歡的程度,這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⑨ 音樂劇的特點,談談欣賞音樂劇的感受
音樂劇除了有劇情的發展還有許多台詞是根據歌曲唱出來的。我看過音樂之聲,喜歡文藝或者是小清新的可以去看一看,自己覺得還是很好看😊
⑩ 歌劇魅影的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非常燒錢而且把錢都用到點子上的製作
巔峰時期的韋伯
高人氣的明星效應
成熟的市場機制
為女主角的音域量身定製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