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初中音樂活動課要怎麼開展才有趣(大班教學)
音樂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是在音樂課上該選擇怎樣的教學方式、方法更適合呢?這是新課程改革以來,很多老師對於這個問題都有困惑。不過我們還是要解決這個困惑。
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傳授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為中心,讓學生被動地接受而無需動腦,課堂氣氛講究一個「靜」字,而現在教育講求學生的「參與」、「實踐」、「創新」,要讓學生大膽發問,敢於質疑,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求異,課堂講求一個「動」字。當然,音樂教學並不完全排斥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這里的關鍵
是運用什麼樣的方法將知識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學生感受體驗美妙音樂的樂趣中。因此,探索全新的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是緊跟時代發展要求的,是符合學生的學習意願和心理需求的,是從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歸納,提煉出來的。
開放的音樂教學方式是指依據學生發展需要和教學內容設計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採用同一種教學方法。音樂教育家柯達伊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這一理論說明音樂具有動態的特徵,應加強音樂運動與身體運動之間的聯系。通過學生的行、走、跑、跳、拍手、點頭等動作來感知和掌握音樂的節奏。
在過去歌曲教學中,一般都採用聽歌曲范唱,並解說歌曲的內容及情緒導入;或是以講故事的形式進入新課。新授課程序多是發聲訓練--節奏練習--學習歌曲的傳統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音樂教材,突出強調了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的基本理念。本次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因為興趣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原動力,是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的前提。只有在興趣的基礎上、音樂教學中、師生才能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達和享受音樂的美。正如一位音樂教育家所說:"藝術的精髓不是技術而是心靈。一旦心靈可以毫無障礙地自由表達便能創造出完整的音樂家。"在音樂課上就應啟發學生的興趣與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音樂教學中,從這五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誘導法。可以從學生的聆聽、觀看錄象畫面、律動中體現學生的情感體驗,主動聯想。
2、合作學習法。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創造輕松的環境氛圍,讓學生自由組織,共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
3、範例法。教師要范唱、范奏、例講啟發誘導學生。
4、探究問題法。教師提供音樂內容或某個知識點,引導學生探索。
5、才能展示法。讓學生在課堂中扮自己喜歡的角色,唱自己喜歡的歌,跳自己喜歡的舞蹈。
Ⅱ 小學音樂綜合實踐課主題和方案
在教完新的知識之後,讓同學在課本上做一些練習,並抽幾個同學演唱一首歌。
Ⅲ 怎樣在音樂欣賞課中實施小組合作
一、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分析研究學生是進行分層教學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學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教師在講授同一教學內容時,可從一個班級優、中、困學生的不同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發,以相應的幾個層次的教學深度和廣度進行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適合本層次的最佳要求。例如把音樂基礎好、樂感強、感受能力好的學生分為A組,把音樂基礎一般、樂感好、感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B組,而各方面都較差的學生分為C組。教師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課前做好工作,設計有層次的教學方案和教學目標,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層要求,實行分類推進。A組學生注重提高技能技巧和發展能力;B組學生注重培養興趣,提高技能;C組學生注重基礎能力和激發興趣。
二、注重小組合作探究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是進行分層教學的主要方法
主要是教學方法分層使用:針對優生,在體驗、比較作品、探究、合作的過程中,層層深入,關注點在專業知識與技能上;對中等生,不能忽略知識技能,但可以設計更多好玩、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提升興趣;而針對差生,鼓勵為主,目的是培養興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老師的首要任務是多聽聽你將與學生分享的音樂,找出音樂的表現特點,設計一些適合學生認知特點的「焦點」問題,在每一次聆聽樂曲中將問題分層拋出,層層深入,引導學生聆聽,讓學生的思維跟隨音樂一起行進。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1、各小組有相同音樂學習任務時分層互助教學模式。 在音樂分層教學的初始階段,我給每個小組分配相同的任務,這樣一方面便於調控,另一方面也可讓小組間展開競爭。這時要求學生解決的問題不是很復雜,問題本身都有一定的彈性,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和評價,緩解了不同層次學生間互相「等」的問題,減少了時間的隱性浪費。
2、小組內相同音樂教學內容不同層次學習任務的教學模式。隨著教學的推進,教師要對教學難點和重點進行突破。我把重難點問題分解成不同層次具有一定梯度的三個問題,有難度的由A類生回答,簡單問題優待G類生,中等問題則由B等生來回答,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答疑並獲得成就感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均等地參加課堂活動。另外,我注重小組互助的作用,組織「兵教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各自的任務,實現共同達標。
三、追蹤音樂主題,熟記音樂主題,是感受與鑒賞音樂作品、完成音樂審美過程至關重要的環節
欣賞一首器樂曲,學生不可能將旋律全部記住,而音樂主題往往是樂曲中最具特色並且出現頻率最高的,學生記住了音樂主題就會對整個樂曲印象深刻。同時,音樂主題又是樂曲的精華部分,一般較為集中地表現了音樂的情緒與情感或音樂的形象,抓住了音樂主題,也就把握了作品的要領。引導學生准確地把握音樂主題,對激發興趣、引發聯想、加深理解具有重要的作用。
1、追蹤聽辨音樂主題。音樂主題篇幅短小,在教學中可以反復聆聽;又由於音樂主題一般在樂曲中會重復出現,可以讓學生追蹤聽辨樂曲的主題,了解樂曲的結構,把握樂曲的情緒特點。追蹤聽辨主題的方式,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樂曲的主題出現了幾次;也可以是根據主題的情緒,設計恰當的動作,聽到主題時用動作表現等等。
2、演唱、演奏音樂主題。哼唱音樂主題是一種很簡單的教學方式,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的記憶和理解。哼唱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演唱音樂主題了,從中可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大家的識譜能力,達到理解並喜愛音樂的目的。能力弱的同學可隨音樂哼唱,中間能力或能力強的同學可根據節奏視唱旋律,有特長的同學可演奏音樂主題。如在欣賞《梁祝》時我對音樂主題設計了「聆聽——交流感受——體驗——無意識哼唱——視唱——演奏——舞蹈」環節,採用分層達標教學:能力弱的學生能大概哼唱音樂主題;中間能力或能力強的學生能視唱主題旋律並做出簡單的舞蹈表演;有特長的學生背唱出音樂主題,並進行演奏或舞蹈表演。學生對音樂主題的感受更加深切,音樂主題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里也就更加生動鮮活起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創設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發展、快樂成長的氛圍,是現代教學活動的新理念,也是教學活動的不懈追求。音樂欣賞教學中「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不僅給優質學生提供了攀高的良好環境,也給那些學習困難者提供了不斷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從而達到了讓學生全面提高的目的。
Ⅳ 主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 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 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更多的資料,編出更多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 「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 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
Ⅳ 優化音樂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有哪些好的做法
優化音來樂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源的好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案導學優化。通過學案的設計,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推動課堂效益,增進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
2、情感法銜接優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情感的琴弦,使之產生共鳴,這樣才能融洽、愉快的完成任務。
3、合作性結尾優化。小結是一節課其教學的點睛之筆,這筆怎樣「點」才能有神韻呢?可以在這段音樂的背景下結尾,也可以讓學生演唱表演,可以引導學生升華音樂主題,更可以讓學生自行把本節課進行小結,合作排成小型節目快板、小品、相聲、雙簧等;把一堂課的結尾搞得生動、活躍,使學生像觀看連續劇那樣撩人心緒的懸念中盼望下周音樂課的到來。
Ⅵ 如何開展音樂課外活動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音樂教育的美育功能,認識到了音樂教育對文明風尚和審美能力的培養,對精神、性格的陶冶,對智力的開發,對敏銳的感覺和反應能力的訓練,對身心鍵康都有促進作用。在音樂教學大綱中指出:「學校音樂教育必須包括課內教學和課外活動,這是一個整體,沒有課外活動的音樂教學,是不完全音樂教學[1]。」課外音樂活動,是指在教學大綱要求下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在課外對學生進行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教育活動。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起著不可取代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中小學校內音樂課時比例極少,教學條件、設施不完備,教學質量有待提高的情況下,僅僅局限在課堂教學上是不夠的,必須與課外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那麼如何有效地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呢? 本文做了一些探討及發表一下個人的看法。
1開展音樂課外活動意義及作用
音樂課外活動不僅可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和愛好,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表現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更多審美體驗,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總括意義是:課外音樂活動是(1)豐富學生課餘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參加音樂活動過程中,發展了對音樂的興趣及審美能力,豐富了精神生活,陶冶了情操,全方面提高素質和能力。(2)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音樂活動大部分都是集體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關心集體、團結友愛、遵守紀律的良好品質,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增強集體主義觀念。(3)是發展和培養音樂人才的搖籃。滿足有音樂才能和興趣的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渴望,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興趣和才能。(4)符合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慾強、善思好動的生理心理特點。組織學生參加活動,能擴大學生的視野,擴大知識領域,使學生能夠接觸較寬的知識面 ,接受較多的信息量。
2音樂課外活動基本形式
2.1 群眾性音樂活動
我們在具體開展音樂課外活動中既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又要重視共同提高。群眾性音樂活動及宣傳活動有利於普及,讓每個學生可以充分得到發展。它包括校級、班級的課外活動,有群眾性教歌活動,如「每周一歌」歌詠比賽;專題音樂欣賞或音樂講座;綜合性的音樂比賽;音樂會及藝術表演活動等等,比如節慶日的音樂活動。如: 六一兒童節的文藝演出,八一建軍節的「軍民之情,魚水情深」專題晚會,國慶節時開展的「愛我中華」歌會,「慶元旦文藝晚會」等,用詩和歌舞串聯一起,以表演唱、合唱、邊唱邊舞等方式來表達少年兒童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真摯感情。另一類是與學校的專題教育相結合的音樂活動。這類活動需要與學校的各個部門緊密合作開展,如:在學校圍繞宣傳環保這個專題,與大隊部共同組織「我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專場演出;與後勤部合作圍繞創建「珍惜每一顆糧食」專題工作,開展了詩歌舞蹈的表演。
2.2 提高性音樂活動
包括校內音樂社團(俗稱興趣小組),如合唱隊、樂隊、舞蹈隊等。興趣小組,主要以小組活動輔導為主,兼對個別學生進行重點指導,有利於提高少數尖子的音樂技能。發揮學生集體和個人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比如在中學階段的舞蹈隊需要參加演出排練,學生首先自己去找資料並且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挑選,節目定好後再進行舞蹈排練,自己看碟自己學動作,遇到高難度、做不來的動作經過老師的引導再改編,最後完成這個舞蹈的排練工作。這樣,就不僅培養了學生能獨立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發展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和創造力,也大大減輕了老師的工作。又如低年級在學習節奏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來到美麗的大自然里,聽聽生活中那些美好而有趣的節奏,引導學生去尋找,去模仿雞鳴狗叫、鳥語蟬鳴、流水潺潺、機器隆隆……再啟發學生用音樂節奏表示出來。這樣,不但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而且發展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2.3 實踐性音樂活動
音樂活動不僅能讓自己得到快樂,同時也能服務於他人,服務於社會。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用,發揮音樂本身的服務性功能。此類音樂活動主要包括:組織慰問演出,如到福利院演出,為孤寡老人、孤兒送去快樂;參加一些公益演出,如「手拉手」文藝演出等,以養成學生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培養他們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此外,課外音樂活動的開展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能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音樂經驗,鞏固和提高學生在音樂課上所學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發展學生的音樂的感受、表現、創造、鑒賞能力。學生在活動中增強了音樂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達到了樂以輔德、樂以益智、樂以促體、樂以怡情的功效。同時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學校發展了一大批具有特長的教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也有效地調節了教師的生活,減少和消除工作的緊張感和疲勞感,使教師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健康向上的集體音樂活動也為協調校園的人際關系提供了條件。
3 如何更行之有效的開展音樂課外活動與在組織與訓練中注意的問題
如何開展才是更行之有效的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大家都要考慮的。本人通過研究討論,認為學校和教師這兩個主體在組織與訓練中要特別注意的。
3.1 學校應有效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選擇
學校首先應該雄厚師資,在開展活動中必須注意內容的豐富多采,反思傳統的音樂課外活動,大多是為了應付學校的各項競賽, 從而組建音樂團隊進行活動, 內容也只是局限在合唱、舞蹈與器樂方面,內容太單一了,學生的選擇面、參與面也窄了,就影響了活動的開展,也忽略了音樂課外活動在育人方面的巨大功效。這時候學校就應該盡可能跟著學生的興趣去開設課程,因為對於中小學生來說,興趣是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從學生成長的需要出發,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學校應設計一張音樂課外活動意向表。先讓教師與學生自主來選擇相應的音樂活動,然後根據教師的特長確定各個項目的指導老師、活動場地、活動時間,再根據學生的選擇確定參加人員。這樣,內容豐富了,參與面廣了,學生的積極性就更高了。由此,使課外音樂活動不再是尖子生的專利,成了群眾性的活動。學生在多彩的音樂活動中,開心地掌握基本的音樂技能,了解基本的音樂文化,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增強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從學中樂、在樂中學」,讓音樂充滿人生,讓快樂伴隨終身。
3.2 學校應充分挖掘資源,讓師生共同進步
學校應該充分挖掘有利的資源,比如在人力、媒體資源和宣傳陣地等方面。
3.2.1 充分調動所有人力資源
學校在開展課外音樂活動的時候,僅僅靠一兩個音樂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要充分調動所有的教師。比如開展「每周一歌」,這個首先讓音樂教師向學校提出建議,學校認為可行了,那麼就要充分調動所有的人力,如發動每個班主任在班上大力宣傳和配合做好這項工作等等。同時, 學校應該開設每年的暑假或寒假對教師們進行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如《中小學生合唱的訓練與指揮》、《中外名作欣賞》、《兒童舞蹈創編法》等,從而使教師音樂素養和能力得到提高,教師對工作更加熱情了,活動開展也更順了,質量也明顯上去。
3.2.2 充分利用媒體資源
現代教學媒體,是現代教育技術重要組成部分,它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傳輸速度,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更好地發揮高水平教師的作用。同樣為了更好的開展課外活動,利用一些現代媒體資源是非常有必要的,做法大體有以下幾點:①介紹和提供一些優秀、經典作品的資料,指導學生課余進行欣賞。②組織參加音樂普及講座及看有關音樂題材的電影、電視等,了解一些音樂的基礎知識,還可以組織去歌劇院欣賞中外著名歌劇、舞劇等,培養學生的藝術情操。③利用校園廣播有計劃地播放優秀歌(樂)曲,讓學生多聽,讓學生更直觀地得到熏陶,感受音樂的美妙。
3.2.3 充分為學生創造展示的舞台
學校的宣傳陣地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窗口, 通過學校的宣傳陣地是為學生創造展示舞台最有效的途徑。我注意到不少的藝術培訓中心學校利用了電視、廣告並且為學生創造了參加國內國外的各項比賽等來提高學校知名度,吸引學生參加報名培訓。那麼在學校,我們可以通過校園櫥窗、黑板報、圖書館、閱覽室、報刊等向學生展示音樂,讓學生的音樂活動成果有展示的舞台,讓學生學到更多課堂里沒有學到過的音樂知識,也從音樂家的身上學到許多優良的品質,陶冶情操。例如,有的把學生文藝演出的照片拿來展出,讓學生看到自己在舞台上的形象,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意識。有的在黑板報上刊登一些音樂家的小故事或音樂知識連載,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喜愛,並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還有的通過圖書館的書籍、雜志,向學生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音樂天地,讓學生自在地徜徉於音樂王國中。此外,還可以通過簡報、剪報、音樂小故事、音樂小報等多種方式,為學生創造展示的舞台,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參與課外音樂活動的積極性。
3.3 教師應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了,可以說我們開展音樂課外活動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有了興趣,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我們的工作會事半功倍,而沒有了興趣即使是老師、學生花再多的時間和工夫也只會事倍功半。因此,調動學生興趣是開展音樂課外活動教師首要注意的問題。首先教師自身要全心投入,即在教學中不僅要有認真的態度,還必須要有一種投入的精神。因此,對待每一次排練和訓練,教師首先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理和情緒,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學生,以生動、活潑、幽默的語言和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形象甚至誇張的動作來吸引學生。例如:在要求學生做出歡快高興的情緒時,教師必須自己先拿出一副熱情洋溢、喜到心頭的表情;在要求學生表現抒情的情緒時,教師必須先拿出深情的表情。總之,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像一名演員在表演一出戲,而演員必須要投入才能演好戲,才能做到吸引觀眾。然後對待學生,教師應以表揚為主,經常鼓勵。對一些音樂基礎並不好的學生,和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同學,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多以表揚為主來鼓勵學生,學生得到老師的肯定,通常會增加自己的學習信心,從而也會提高學習的興趣,並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工作,甚至被表揚的部分同學還發揮著積極和骨乾的作用。
3.4 教師應擅用形象的語言啟發學生
組織課外活動雖然與音樂課有區別,但它同樣屬於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教學。那麼如何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訓練的內容和要求,教師需要動一些心思。擅長用形象的語言來啟發學生是音樂技巧、技術傳授時教師要特別注意的,因為音樂這門學科的抽象性,只有通過形象的語言來引導和啟發,才能讓學生更快更准確的領悟這門藝術的技巧和技術。所以,在課外活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到這一點。例如:舞蹈形體課上,在要求學生做直立的基本姿勢時,我用「量身高」來啟發:「同學們都希望自己有高挑、修長的身材,我們現在把身體靠著牆,盡量將脖子、身體拉長,量一量,是不是長高了」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並讓他們反復體會,許多學生本來存在的頷胸、駝背、脖子前傾等不良姿勢也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糾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善於抓住學生日常生活經歷中的一些體驗和感受,善於使用一些通俗、具體而形象的語言,這樣一來,同學們能夠更快更好地達到訓練的要求,更快更好地掌握訓練的內容。
3.5 教師應注意結合審美教育
青少年階段的學生在接受音樂教育時,應該更加側重於提高對音樂藝術的審美和鑒賞能力。我們的音樂課外活動並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們掌握某種音樂技巧,也不是為了參加某個比賽或是表演而開展的,我們的目的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感受、體驗音樂美的能力,並在音樂活動中來陶冶情操從而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因此,將審美教育貫穿於活動之中是教師切不可拋開的一個應注意的問題,是我們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他不僅培養了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在唱歌、舞蹈、演奏時詮釋藝術的表現力,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節目的質量。因此在訓練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表演時情緒、情感的表現。即使在表演中學生的聲音不夠美,動作不夠到位,或者偶爾彈錯了一兩個音,但是教師要常常提醒學生一定要觀眾知道你在表演什麼。有一次,我在活動課合唱隊排練《游擊隊歌》這首歌曲的時候,我首先向同學們介紹這是一首進行曲風格的群眾歌曲,曲調輕快流利,生動活潑,反映處在敵後艱苦環境中的游擊戰士樂觀的情緒、昂揚的鬥志和革命的自豪感,要求學生把游擊隊員機智靈活、勇敢頑強的形象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講解和分析,使學生對作品有了較為深入、透徹的了解。這樣學生能夠更好地做到一些細膩的藝術處理和表現,而不再是簡單的表達。將審美教育貫穿於活動課中,不但豐富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還大大提高了活動課中排練節目的水平和質量。
在開展音樂課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三個注意」在教學中並非相對獨立,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貫通的。因此,這三個問題,對於開展音樂課外活動的教師來說非常重要。
結束語
所以,我們充分意識到,僅靠音樂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是遠遠難以提高學生能力的,只有努力創設音樂大環境,充分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進一步激發和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在各種音樂活動中參與和體驗;讓學生在課外接受更多的音樂熏陶和感染;讓學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來領悟音樂的神韻和真諦。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學生的音樂能力和素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
Ⅶ 淺談如何設計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
興趣,通常是一把打開通往只是大門和成功之路的金鑰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愛好,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深刻而長遠的興趣是音樂教室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音樂課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我國具有悠久的音樂教育史,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所以他「歌『詩三百』,弦『詩三百』」,極盡「興」「觀」「群」「怨」之能事。而在孔子之後兩千餘年的封建文化教育中,《樂》一直被作為封建教育的經典文本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音樂一直作為中小學的必修科目。近年來,根據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小學開設的音樂課程,較之以往的音樂課,在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方面大大增強,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鍛煉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讓音樂教育的種子在小學生稚嫩的心田中盡快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個人從事小學音樂課教學的實踐經驗發現:興趣是兒童認知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認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音樂課學習習慣,進而激發其藝術的感悟、想像和創新能力,也必須從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抓起。一、興趣對小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重要影響 古今中外,許多教育理論家都闡述了興趣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更為強烈。」西方教育理論先驅霍爾巴特和杜威也十分重視興趣在知識獲得、保持和應用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有趣的學習能使知識轉變成學習者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夠成為吸引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和熱情的誘因,從而激勵其進一步的學習。更具體點說,也就是興趣能使學習者在學習中表現出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一種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熱情向上的動力。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初入學兒童的興趣愛好是其個性特徵形成的標志,也是其意識傾向的重要環節,又是其基本能力的體驗展現。在這個時期,他們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很大的興趣,他們對學習形式和內容感到新奇有趣,學校生活對他們還很新鮮,他們往往很喜歡學習,要求學習,但同時這種喜歡和要求又帶有極強的不穩定性,極易受到挫折而見異思遷,這一點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因為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語文、數學等科目還有升學考試的眼前利益作學習驅動力,而音樂課一旦沒有了興趣,就極易被忽略甚至於徹底放棄)。因此,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以後,學生才會自願地、自覺地、愉快輕松地去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體驗、理解、表現音樂藝術的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作為小學音樂課教師更應該注意從兒童入學的時候起,就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地培養和激發工作,並使這項工作成為小學音樂課教育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二、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音樂課教師,在過去十年來的音樂課教學過程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傳統的教學大綱、課程教材、教學方法都存在著重樂理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弊端,從而使許多感性重於理性的小學生對音樂課始愛終棄。所以,我認為要培養學習音樂課的興趣,必須從調整教學計劃,革新教學方法入手。我個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對學生總是傾注著愛,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才能使學生覺得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並「敬而受教」。正是基於這一點,在平時音樂課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喚起學生響應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自然而然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並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樂趣。 例如,我在《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的教學導入時,先是用慈愛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溫和的語言編講《遊子吟》故事,並配以計算機製作的幻燈片,創設母子情深的意境,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角色,用心靈去感受、觸摸詩歌中媽媽的愛,真正體驗歌曲意境中所蘊涵的藝術美。其次,我引導學生回憶想像日常生活中媽媽慈愛的神情、媽媽輕柔的歌聲、媽媽溫柔的愛撫、媽媽溫暖的懷抱對自己的呵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極大幸福感和滿足感,達到精神境界上和諧共鳴,進而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課後的作業布置中,我還鼓勵學生回家把這首歌唱給媽媽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小紅帽》這首歌曲時,一開始我採用學生喜歡的律動配以優美動聽的樂曲進教室;繼而以《小紅帽》的伴奏樂曲為背景音
Ⅷ 初中音樂活動課的設計方案
預覽內容:《中秋節》活動課設計方案 內容預覽: 中秋節策劃方案 中秋節策劃方案 一、活動目的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通過這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