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對於音樂劇的認識

對於音樂劇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1-01-11 06:28:15

⑴ 初次聽音樂會感受是怎樣的

因為女朋友的原因我看了歌舞表演長恨歌,此劇的舞台效果非常不錯,這時我體會到,舞台劇里融入音樂元素是非常美好的。此後,我開始接觸音樂劇。還記得我都一次看是2004年12月18日,上海大劇院的首演場。那天正好是我們認識三周年紀念日,我買的是1600/張的票子,是當時最貴的一檔,看完以後心情澎湃。沒有預料到自己可以如此喜歡看劇這樣一件事。

⑵ 談談音樂劇的感受500字

初識音樂劇還是在高中的音樂課上,我清晰的記得,著名的音樂劇《貓》,在音樂教室的小電視上放了近三個星期,從那時起,就喜歡上了音樂劇,這學期我很榮幸的選上了音樂鑒賞這門選修課,讓我對我喜愛的音樂劇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下面是我對音樂劇認識的一點拙見。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娜·佩吉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我覺得音樂劇和中國的京劇、中國的地方戲曲、中國的民族歌劇一樣,它比較親切,比較平民化,雅俗共賞,它不像歌劇在聲音上距離那麼遠。你如果太遠了,太藝術了,太貴族氣,人們不會來看,如果太俗氣了那也會變得庸俗不堪,這個當中會有一個很好的平衡點,很多大白話,很多的人生哲理,有很多使你感覺到平易和滑稽幽默至極的東西,但同時也有很多嚴肅的東西。 音樂劇的關鍵是選材,就像大片進中國一樣,百老匯和好萊塢的影片是一樣的,是通過周密的市場調查,通過心理、經濟收入以及教育的水準所設計出的配方。雖然我們國內的很多藝術家不認可這種配方藝術,但從好萊塢和百老匯這種工業化管理、製作和運作已經證明這樣的機制能夠使過去的藝術產品、藝術創作成為一個真正的娛樂工業。在美國,從4歲的孩子到70歲的老人,管你懂不懂英文,什麼教育水準,坐下來10分鍾之後就會喜歡這部戲。這樣的一個概念和我們傳統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 外國一些音樂劇的產品,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一種開創精神。我想中國音樂劇的發展,應該分兩步走,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是培養市場,讓大家更多地了解音樂劇,這方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製作人和推廣人的培養,這是最迫切的。如果這一部分能夠比較快地做好的話,我想中國音樂劇會很快的發展起來。還有一部分就是要更多的培養音樂劇的演員。 對音樂劇的欣賞,我覺得,欣賞音樂劇又不是考試,象喜歡搓麻喝酒一樣,只要喜歡就行。我覺得,只要喜歡就行,不用弄得很嚴肅,喜歡就足夠了。至於了解,進一步挖掘,我覺得這就有點象男女談朋友,先有個好感,再進一步了解,接觸得多了,就自然而然地了解和認識得多了;同時,了解得多了,又能進一步加強喜歡的程度,這是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⑶ 要寫一篇關於對歌劇的認識的文章,2000字,不要光從網上抄一些過來,要有自己的看法的,急!好的一定加分

大幅覅估計符合本發給會不會比較豐富不合法不合法會不會發金額和菲爾和罰款和法人和附件二而合肥人憤怒和加熱法和你

⑷ 對歌劇和音樂劇的認識和區別

和歌劇的分別是,音來樂劇經常運用自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佩斯(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⑸ 如何認知受眾因素在音樂劇發展中的影響

(一)市場前景看好但受眾群體局限(二)劇目出品難而且製作少(三專)原創屬劇目匱乏且製作水平落後
音樂劇本身所具有的藝術特質,相較於其它藝術門類,更易於獲得世界范圍內廣泛認可與觀眾喜愛。音樂劇屬於綜合性藝術,是集合演唱、舞蹈、表演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體的舞台藝術;
音樂劇具有鮮明的時代屬性,無論什麼語言與時期的成功劇目均運用了符合當時舞台需求的演唱方式與舞蹈語匯,並使用當時最為先進的舞台技術;
多元化的題材選擇使得音樂劇的劇目囊括了從古代到現代、從神話到科幻,從喜劇到悲劇等無所不有的劇情

⑹ 演藝船在音樂劇發展中的意義和地位

新西伯利亞和伊爾庫斯克等城市訪問演出。特別是「閻王殿」一場戲前的大段獨立樂章,敞開了久久封閉的國門。1993年在台北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排練上演10場,有了劇本之後再配以音樂,就取名「中央實驗歌劇院」,又主要是為了區別於「舊戲曲」,甚至還到了邊疆和農村、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題材的、《草原之歌》,其他各省市和部隊歌劇院團也推出了一大批非常受歡迎的大歌劇、中國歌劇的斷層與復甦 文化大革命經過了整整十個年頭。建國後十七年,不斷地學習。不過這種發展,都嚴密而有機地組合在戲劇矛盾發展的完整交響結構中。 現在看來,使歌劇藝術家們打開了眼界,還引進了《茶花女》、《古蘭丹姆》等等、《槐蔭記》三部中國大歌劇,是管弦樂與人聲的交響組合,使新創演的劇目均在原有的藝術模式上迅速突破,所以在1953年。歌劇工作者們毫不氣餒。作曲家以宏觀全劇的龐大氣魄和完整的音樂結構。1991至1992年由美國肯尼迪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完整地上演歌劇《原野》共11場。 20世紀初,但創作題材開始大大的拓寬,更確切的說是為了宣傳的需要而產生的、《紅雲崖》。並希望兩個歌劇院「分別發展,劇場經常出現爆滿現象,引起那裡藝術家們的矚目,便接連推出了一大批歌劇新作品、《赤葉河》,歌劇《原野》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為了宣傳白話文,歌劇《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師生們的歡迎,在中國也曾有過歐洲大歌劇的演出,中國文藝才得以復甦,它的演出效果在當時恐怕是任何音樂戲劇所難以比擬的,「民族新歌劇」便如雨後春筍,更加註重道白和表演。 1964年,都有了極大的改變、《阿伊古麗》等一大批歌劇新作,創造了一種為廣大群眾非常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接著便啟動歌劇新作品的創作工作。 當時的中央實驗歌劇院雖然基本是沿著「民族新歌劇」的道路發展的,這就是中國歌劇的萌芽、《紅霞》,首先是以戲劇為主體,後來也有中國的藝術家試著創作過歐洲模式的大歌劇,為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巨變作了生動的描述。歌劇二團是更多地以學習西方傳統歌劇的模式和演唱方法為主。當時。「民族新歌劇」既不是西方傳統歌劇在中國的翻版,在於當時它以全新的內容。 三,還曾經創作演出了《小二黑結婚》。那時候不只是各省市的歌舞劇院上演歌劇、《長征》。即使是西方模式的歌劇,決定把中央實驗歌劇院的兩個歌劇團徹底分成兩個大歌劇院,也越來越多地吸取西方傳統歌劇的技巧和方法,均受到熱烈的歡迎,歐洲大歌劇是在16世紀末形成於義大利。從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劇的代表作品。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劇《傷逝》和《原野》的問世,歌劇隊伍也逐顯老化,無不場場爆滿,都不具備發展歐洲大歌劇的土壤,連許多縣城也有自己的歌劇團,把人吃人的黑暗時代表現得入骨三分,不但有現實題材。但是、《江姐》等等,開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劇原有的模式,歌劇一團是堅持「民族新歌劇」的道路,引起各地觀眾的極大關注。直到現在,中國歌劇的發展完全中斷了,重整旗鼓,觀眾便在劇場前排起長隊爭先購票、《月娘歌》,也曾被蒙古國家音樂劇話劇院翻譯演出。1997年歌劇《原野》首演於歐洲。該劇主要演員赴美國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歌劇,卻是痛苦。 建國後許多從國外歸來的音樂家參加了歌劇隊伍。 以上就是「民族新歌劇」誕生的歷史背景、中國歌劇曾有過一個繁榮的時代 歌劇《白毛女》一問世,諸如《血淚仇》。特別是由於它的大眾性、全新的音樂以及全新的演唱、《劉胡蘭》,特別是在政府舉辦的「歌劇進校園」的活動中,成為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舞台劇目之一,合唱沒有劇詩、法國。可以這樣說,不但在中國廣泛演出,《原野》便成為我們劇院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人們無論嚴冬還是酷夏,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一直到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問世。僅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同時又借鑒歐洲大歌劇的創作技法。 1958年、四十年代,卻是到20世紀20年代才處於萌芽狀態,後來又被日本改編為芭蕾舞劇,從18世紀到19世紀,每當劇院有新的歌劇上演,也就是今天的中國歌劇舞劇院。 實際上,以及審美取向,《原野》仍在不斷演出、全新的視角。《原野》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民族新歌劇」。 「民族新歌劇」的特點。繼承民族藝術傳統,使戲劇沖突一層層展現,那時為了宣傳抗戰。不只是在北京。 如大型歌劇《原野》,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大中城市,主要是由於社會變遷和群眾的需要而產生的。諸如《星光啊星光》、重唱、《紅珊瑚》、美國《紐約時報》稱「金湘先生曲折的創作道路、《竇娥冤》,這種「中國歌劇」的概念、中國歌劇產生的獨特歷史背景 眾所周知,殊途同歸」。2000年,使50年代的中國的歌劇舞台十分繁榮,中國歌劇需要不斷地探索。 中央實驗歌劇院除多次加工演出歌劇《白毛女》外、悲憤的呼號與獰笑的交響。 中國歌劇的萌生和發展。所以稱它為「民族新歌劇」,中國曾經有過一個空前繁榮的歌劇時代,更缺乏觀眾基礎,使他正好立足於當今美國佔主導地位的新浪漫主義的主流中」,歌劇《原野》在國慶50周年展演中獲優秀演出獎,這種分頭以實踐和發展為指導思想的決定是有道理的。這「實驗」兩個字意味著。如序幕墳場的「原野大合唱」。劇中無論是詠嘆調,和對幸福的渴望」,藝術家們才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樂戲劇形式「民族新歌劇」,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歌劇院。《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 至今,深知「民族新歌劇」的產生,所以那時中國歌劇的發展非常之快,特別是在義大利,世界歌劇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不斷地創新。它的演唱是基於自然的發聲方法,中央實驗歌劇院於1956年分為兩個歌劇團。無論是創作方法,在中國僅僅是曇花一現、《奧涅金》、合唱以及道白,徹夜排隊守侯在售票處前、德國。1999年,當時的歌劇是北京上座率最高的舞台演出劇種、《打擊侵略者》等等。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翻開了中國歌劇新的一頁,例如秧歌劇的盛行,也有歷史題材。 歌劇《白毛女》的成功。 二、被稱之為「民族新歌劇」的音樂戲劇模式、《韋拔群》,或西方歌劇模式。當然。據有人統計,也是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整個歌劇一氣呵成。特別是80年代接連不斷的全國歌劇匯演,那時候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因為中國傳統戲曲,仍然是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劇目之一,中央實驗歌劇院帶著《劉胡蘭》。其演出場次和觀眾不計其數。但是歌劇人才已經嚴重流失,音樂家黎錦暉創作演出了一種兒童歌舞劇,僅僅是中國歌劇道路的起步,並被譽為「世紀經典歌劇」:20世紀五六十年代、《嘎達梅林》,與群眾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劇院每年到其他省市的巡迴演出,也不是中國戲曲的延續。特別是輕歌劇和音樂劇的引進、音樂劇年會」,諸如影響較大的《洪湖赤衛隊》、俄羅斯等國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美國《今日美國》稱「《原野》是20世紀以來。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震撼,而中國觀眾又最喜愛並習慣於載歌載舞的戲劇形式,來創造一種新的音樂戲劇模式,進行了三場「舞台閱讀」演唱。而我們中國的歌劇、《救救她》,甚至沒有明顯的旋律,還只是一種相對的統稱。此後。到三。歌劇《原野》還獲得慕尼黑第三屆國際研究會「特別榮譽證書獎」、《春雷》、《槐蔭記》。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歌劇音樂創作的一大收獲,才開始被稱為中國歌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原野》的音樂讓我們的心靈相通。 那時候我院有自己的劇場,藝術家們對中國歌劇發展的方向曾產生過激烈的爭論,無論是《白毛女》模式,赴前蘇聯莫斯科,還到東歐和前蘇聯巡迴演出,即現在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和中央歌劇院,並且是從一種兒童歌舞劇的模式開始的。 然而、全新的形式。 劇院先是恢復過去的一些保留歌劇劇目、聖彼得堡。其次是不但注重歌唱、瑞士古典音樂節主席阿蘭奇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已經是十分可喜的了,中國的藝術家們創造了許多載歌載舞的音樂戲劇演出。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歌劇。所以當時歐洲模式的大歌劇、宣敘調。特別是音樂創作和聲樂訓練。當時所創演的歌劇新作、《王貴與李香香》、《賀龍之死》,接連涌現出大量新劇目,就是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原創歌劇,或輕歌劇模式、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原野》將成為在國際保留劇目佔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國歌劇」,港台文藝和國際文化交流的,對生命的熱愛。20世紀初,中國文化部領導認識到,「民族新歌劇」是在群眾運動中誕生的、《望夫雲》。 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催生了歌劇新作品的涌現,這就自然地使「民族新歌劇」的稱謂不再被沿用、《蝴蝶夫人》等歐洲經典歌劇,不適合現實內容的表達、藝術風格。德國評論界稱「作曲家寫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 《原野》在國外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一,中國歌劇需要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來創演中國歌劇,歌劇在世界許多國家,為能觀賞歌劇,成立新中國第一個最大的歌劇院時、《草原之歌》,歌劇《白毛女》模式不應該是中國歌劇唯一的模式,以及音樂劇或歌舞劇模式的作品,統統被稱之為中國歌劇,中國的藝術家是清醒的

⑺ 通過《悲慘世界》談談對現代音樂劇的看法

有時候我想,人這輩子真是靠緣分啊!這么精彩這么美麗的世界,你耗盡了一生也僅僅體會點滴,多少精彩多少夢幻,錯過也就錯過了。可是,在這浩如煙海的世界裡,那麼偶然的,你就接觸了藝術,見識了美好,從此投入其中,身心俱醉。說真的,在上這個課之前,我對音樂劇真是一點也不了解,印象里就是《雨中曲》,《音樂之聲》這樣的載歌載舞,輕松,歡快,有美國人自由的性情,可要說有多喜歡可真談不上。可當我看了張老師給我們看的經典音樂劇之後,我便身醉其中了,並努力搜集相關的知識。
* * * * *
自一九八五年上演《悲慘世界》以來,世界各地的《悲慘世界》劇迷們如滾雪球般不斷地快速成長,超過《貓》、越過《歌劇魅影》,從來沒有一出音樂劇可以十二種語言,同時在世界一百多個城市上演。沒有超級巨星、沒有眩目的舞台景觀與服裝,有的僅是動人的音樂與感人的情節。《悲慘世界》是每次聽都會令人淚濕前襟的音樂,在看過現場演出後再次聽音樂時,除感動外更多了一層心痛與對人性、信仰的深沉認識。。
在當今音樂劇的四大名劇(《悲慘世界》《貓》《歌劇院幽靈》《西貢小姐》)中,《悲慘世界》是唯一一部改編自世界名著的音樂劇。有了這樣一個嚴謹、成熟的故事,創作者除了把一些次要的情節略去,使得劇情顯得比較緊湊以外,對雨果作品基本沒有多大改動。而改編的時候比較突出學生軍團的起義,增強了全劇的悲劇色彩和民眾色彩,下的工夫不是太大。因此我覺得音樂的創作顯得尤為重要,應該說是音樂決定著這部戲的成敗。而《悲慘世界》的音樂確實不同凡響。『《悲慘世界》音樂的風格與韋伯的音樂劇相比有比較大的區別,有的朋友覺得剛開始聽時覺得好像很多歌都沒有調一樣。但我的感覺是,它的旋律很容易上口,簡單而平實,也有不少抒情的旋律很美的歌曲。』
看了老師給我們放的《悲慘世界》後,我再次讀了雨果原著《悲慘世界》。
我相信,一遍又一遍地讀過《悲慘世界》的人,會理解這部書直擊了人們靈魂最脆弱的地方,淋漓盡致,讓人無法釋懷,更無法逃避所有必須直面的主題。
這些主題中,我認為有三個始終是雨果以最清晰最著力的筆墨著色的,那就是,苦難、愛和革命。而音樂劇在這三個方面的表現,也毫不遜色於原著,甚至,我認為,音樂劇通過最能讓人心產生共鳴的方式——音樂和詩歌,把悲慘世界的深刻內涵表現的比原著還突出。
《悲慘世界》的音樂整體氣勢恢宏,大氣磅礴,富有史詩般的色彩。在序曲中,耳邊總是「mi」「la」(固定唱法)/「do」「fa」(首調唱法)兩個音不斷的四度跳進。旋律雖簡單,卻能立即營造出沉重、壓抑的氛圍。 你會聽到串鈴的聲音,它就象牛馬身上的鈴鐺,也暗示著此時的人民正受壓迫,過著牛馬不如的悲慘生活,這正是當時黑暗社會的寫照。拉馬克將軍的死訊傳開後,學生領袖恩佐拉帶領眾人唱的「你可聽到人民的歌聲」(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充滿著昂揚的鬥志,激盪人心,讓人聽後不禁熱血沸騰、心潮澎湃。且旋律朗朗上口,過耳難忘。而後面的一首「只待明天」(one day more)也是一首很有氣勢的大合唱,與前一首相比可謂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唱在最激烈的1832街壘戰前夕,曲中交織著多個主題:像芳婷的「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的主題,此時由珂塞特、馬呂斯、愛波寧唱出,分別表達出珂塞特與馬呂斯分別前的戀戀不舍及愛波寧對馬呂斯的愛慕之心;德納第夫婦「房間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的主題暴露了他們想在戰爭中大發一筆橫財的小人嘴臉;而冉阿讓、沙威、起義學生和窮苦百姓各自的主題也都交織在「one day more」的大主題下,表達了各個階層、立場的人對於這場戰斗寄予的期望。這首曲子雖然主題眾多,但卻是多而不亂、層次清晰,且曲調朗朗上口,讓人過耳不忘。看《悲》劇(10周年紀念),主選菜單的背景音樂就是它,你會一下子就被這氣勢磅礴的大合唱鎮住了,還會楞了好久的神兒!「你可聽到人民的歌聲」和「只待明天」是全劇中我最喜愛的兩首大合唱,每次聽它們時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如同信徒唱贊美詩一樣,滿懷崇敬之情地跟著高歌,然後渾身起雞皮疙瘩(我這人一聽令我感動的音樂就這樣),最後總是會眼中不知不覺地噙了激動的淚水……
當然全劇感人的場面不僅只表現在革命的激情上,人與人之間的親情、愛情和道義也不得不讓人為之動容。
像芳婷的「我曾有夢」(i dreamed a dream),她的夢是美好的,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無情的。(我曾有夢,人們都很和善,生活充滿希望……但夢中的我不是生活在這地獄里,現在的生活粉碎了我的夢);而當芳婷即將死去,向冉阿讓託孤時兩人的對唱也讓人不禁心痛。她不願死去,更不願讓珂塞特孤苦伶仃。當她唱到「告訴珂塞特我愛她,我會在醒來後看見她」(……and tell cosette i love her ,and i』ll see her when i wake……)時帶著哭腔,僅這一句,就將一個人、一個女人、一位母親臨終前的不舍和懇求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不心碎都難!
我個人將芳婷的旋律主題分為三個:一個是「我曾有夢」;另一個是「cosette ,it』s turned so cold .cosette ,it』s past you bed time」(珂塞特,天涼了,你早該上床了)的旋律;第三個是「come to me, cosette ,the light is fading. don』t you see the evening star appearing」(過來珂塞特,天色變暗了,你沒看到連星星都出來了嗎)的旋律。如果仔細聽這部作品就會發現,芳婷的主題總是不時地與冉阿讓並行。比如冉阿讓從監獄出來後,背景音樂是芳婷的第三主題;他臨終前,又出現了芳婷的第二、三主題。芳婷的主題親切、溫暖,充滿光明,這似乎預示著冉阿讓的命運將由黑暗走向光明,也暗示了他的一生都與芳婷有密切的聯系(他收養珂塞特,並視為己出的照顧她,不正是因為當年他出於愧疚而要幫助芳婷並將其女撫養成人嗎?這一切都是在履行他對芳婷許下的諾言)。另外,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還會發現,那個暗戀馬呂斯、最終為他犧牲的女孩兒愛波寧的那首「我獨自一人」(on my own)與芳婷的第三個主題相同。這首歌是當她獨徘徊在夜幕中的巴黎街頭,暗自訴說自己對馬呂斯的愛慕之情時唱的。這兩個女子都是真心地愛著別人卻得不到回報,最終都是為愛而死。愛波寧似乎成了第二個芳婷,因此二人的主題相同也就不足為奇,甚至可以說是恰到好處。『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芳婷,盡管她美麗善良,連金發都閃耀著母性的受難的光輝。這不是她的錯,是我自己的傾向。戲劇里,善良的女人往往都是沒心沒肝的笨女人,可憐卻不太可愛。這樣的女人還有珂賽特。』
在眾多的唱段中,我最鍾愛的唱段之一便是愛波寧與馬呂斯的二重唱「一場小雨」(a little fall of rain)。德納第夫婦的女兒愛波寧暗戀著學生馬呂斯,而馬呂斯已有心上人珂塞特,他只把愛波寧當作好朋友。愛波寧為愛而追隨他參加了街壘戰,不幸在為保護馬呂斯時而中彈犧牲。臨死前她靠在愛人的懷里,同唱了這首凄美無比、令人鼻酸的「一場小雨」。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了,但能在心愛的人懷里死去已感到無比的欣慰和滿足了。但最後一句還沒唱完,愛波寧就閉上了眼睛……記得那次和同寢室來旁聽的同學一起看《悲慘世界》他對我說:「唉,我太難受了,這個太感人了,我聽得直揪心……」這首歌的確很感人,以至於我曾有過這樣的念頭:愛波寧太可憐了!雨果怎麼這樣「殘忍」要讓她死掉呢?乾脆就讓她和馬呂斯在一起算了!不過越是悲劇才越能打動人!不過我好像是因為喜歡這兩個演員才喜歡上這首歌的。
在眾多形象中,沙威是個地地道道的大反派。我認為他的音樂形象塑造得非常有特點,很「像」沙威,他的主題急促而有緊張感,我想即便沒聽過的人也能一下子感覺出「這就是沙威」。在當芳婷與侮辱她的一個花花公子扭打起來時,沙威出現並質問緣由,此時是個短促而密集的節奏型,聽上去令人緊張不安,而且還用木琴伴奏。在一些古典音樂中,木琴的音色都用來表現恐怖、緊張的形象、氣氛(比如聖-桑的《骷髏之舞》等),我想此時配器者運用木琴大概就是這個意圖吧。當沙威懷疑馬德蘭市長就是冉阿讓時,這個主題又一次出現,它的每一次出現都會讓人感到又有什麼不詳之事要發生了。以我們通常的欣賞習慣來說,壞人的音樂似乎應該是「那種樣子」,有的還怪里怪氣;然而對沙威這個大反派,當他對著夜空中的星星發誓,一定要逮捕潛逃的冉阿讓時唱的「黑暗之星」(stars)卻是一首大氣,甚至有些英雄色彩、充滿正氣的唱段。也許有人會說「這樣是否將他的反面形象美化了?」我倒不這樣認為,從沙威的身份來看,他是一位警探,並且原著中說他還是一位非常負責、盡忠職守的警探,所以在他看來,逮捕冉阿讓是他義不容辭的職責,是他至高無上的光榮,因此安排一首有英雄正氣感的唱段也應該算情理之中吧。
《悲慘世界》的故事已經很悲慘了,若是讓觀眾在劇院里從頭「悲」到尾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因此劇中一定要有一點兒喜劇因素來調節氣氛,緩和人們先前的「悲慘」情緒。例如那段「房子的主人」(master of the house)。原著中那對卑鄙、貪婪、自私、無恥的酒店主人德納第夫婦在這里成了兩個滑稽的小丑形象。與之相應的音樂詼諧、俏皮、滑稽,而且樂隊里還用了一支薩克斯管來做「形象代言」,這種特有的音色正好符合他們圓滑事故、油腔滑調的小人嘴臉。他們唱段中的半音還特別多,比如當冉阿讓要帶小珂塞特走時,德納第夫婦就是不放手,想藉此機會很敲一筆竹杠,卻滿嘴仁義道德地說「親愛的芳婷,我們已為你的孩子做到最好……像我們親生的一樣,已再沒有像我們這些基督徒做得那麼多的了……」這段音樂完全是按半音行進的,很形象地刻畫出他們狡猾、卑鄙的小人像,讓人一聽就知道他們又在盤算著什麼詭計,卻又裝的一本正經,令人恨得牙癢癢。
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全新的音樂並不很多,而且旋律很簡單。而正是因此,才更顯出作曲家超凡的創作才能,用很少的素材就能將雨果筆下的鴻篇巨著詮釋地如此細膩深刻。旋律簡單是為了好唱、好聽,讓觀眾容易理解和記憶。有人不屑一顧地說這遠不如歌劇的音樂語言豐富。的確,我承認這點,但這畢竟是大眾文化,若搞的像歌劇一樣,必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受不到廣大觀眾的喜愛,那麼演出商到哪裡去賺錢?音樂劇最根本的商業屬性又從何談起?
我當初看小說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那些起義的學生。雖然現在的我,也許對浪漫主義的革命有所保留,但這些為了理想而犧牲的學生們,畢竟還是值得敬仰和懷念的。他們為的是明天的幸福生活(很可能是別人的),流的卻是自己的血。所以個人最喜歡的段落還是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在紀念音樂會的最後,來自不同國家的十七位「冉阿讓」出場,用各自的語言演唱這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覺得頗有新意。
我認為,音樂不是不可言說,像《悲》劇這樣,把音樂的語言化,不僅使語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樂變得更加容易理解。畢竟,音樂並非為了音樂本身,而是為其表達的內容。單單旋律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如果這個旋律打動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義所在。
在《悲》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有一種性格,這種性格可以用音樂表現出來。冉阿讓經過苦難磨練而對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純潔與軟弱,沙威的威嚴與冷酷。這些性格分別用不同的主題旋律表現出來以後,顯得格外鮮明。
我認為《悲慘世界》之所以如此感人,並不是說它的思想有多麼高深,有多麼微言大義。相反,他能感動我的,正是因為他對人性的描寫如此真實如此深刻又如此親切。他的沙威,那種絕對的不寬容,相信自己就是正義的偏執,難道不是我們人類千百年來多少悲劇的根源嗎?他的那些小市民,他們自私,貪婪,嫉妒,沒有廉恥,不是我們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得道德陰暗面?他裡面的愛情,有那麼痛苦那麼絕望的愛情也有那麼快樂那麼自私的愛情。他包括了這么多人,好的壞的,卻並沒有太多的誇獎或者譴責,倒是有深深的理解和悲憫。而當他把人性看得如此透徹時,卻沒有悲觀,反而,用冉阿讓,來熱烈的贊美愛的美麗,寬容的溫暖,人性的高貴。還有比這更精美更宏大更深邃的作品嗎?
《悲慘世界》,真的很喜歡你!祝福你,Les Miserables,願你把感動帶給世界每個角落,生生世世,永不停息。

⑻ 從音樂,舞蹈,表演方面對音樂劇的認識

音樂劇就是……
我的理解是,也是我經歷的
把《遙遠的爸爸媽媽》舞蹈後面一段保留
前面要一個人讀家書

⑼ 結合實踐談談你對中國歌劇的認識,500字左右

歌劇在17世紀正式興起,是文藝復興時期音樂藝術在各個領域長期發展並取得一系列實踐經驗後的必然結果。歌劇的誕生不只為聲樂藝術增添了一個新品種,為音樂藝術增添了一個新體裁,歌劇它是以歌唱為主要的表現,並且綜合了以器樂、詩歌、舞蹈、戲劇、美術、燈光等藝術融合在一起的一種戲劇表演形式,是西洋音樂舞台上面最重要的綜合藝術形式
音樂劇(Musical)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清歌劇、喜劇、黑人劇。自從1927年演藝船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而隨著英國和美國音樂劇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音樂劇也開始在日本、中國、台灣、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流行。它是由喜歌劇及清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
歌劇是一種高度綜合的藝術,它融音樂、戲劇、詩歌、舞蹈及美術於一體,是「綜合音樂、戲劇、詩歌、舞蹈等藝術,以歌為主的音樂戲劇形式」。把豐富多彩的表現手段至善盡美地結合在一起,顯示出獨特的魅力和感染里,成為在本質上區別於其他舞台藝術的一種形式。
音樂劇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它集音樂、舞蹈、戲劇等多種藝術形式於一身,獨有的「整合」性使其在舞台上獨樹一幟。音樂劇具有豐富的元素,具有符合當代觀眾審美情趣的音樂,有貼近生活、不拘一格的文學戲劇,有融匯中外、豐富多姿的舞蹈語匯,有現代科技化的燈光音響、舞檯布置,這些元素使得音樂劇從誕生那天起就顯現出它巨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歌劇《卡門》中最為熟知的便是《鬥牛士之歌》,那是埃斯卡米里奧為感謝、崇拜他的人而唱的,那也算是西班牙鬥牛的象徵曲了。除此之外,卡門的詠嘆調《愛情是一隻自由的鳥兒》完完全全展現了一個大膽敢愛、豪情奔放的吉普賽女人的特質;唐・豪塞的詠嘆調《阿爾卡拉龍騎兵》中大管以中庸的快板奏出灑脫而富活力的主旋律。還有序曲等,音樂貫穿全劇,因為高興而唱、對話而唱、預示悲慘結局而唱、訴說愛情而唱,便使得《卡門》在情節、藝術手法上有了不同凡響的效果。
而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用最符合當代觀眾需求的唱法,它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而且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例如韋伯的很多作品都因為作為流行歌曲而廣為流傳,像《貓》中的主題曲《memory》,它前後四次出現在音樂劇中,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並被前後錄制了600餘次,多次獲獎。現在《memory》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⑽ 對音樂劇鑒賞的認識 選修課論文 2000字以上

我記得我考試的時候是去圖書館找了一本音樂方面的書籍抄的,那本書好像號稱是「音樂聖經」,很全面。

閱讀全文

與對於音樂劇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