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馮滿天的介紹
在7月26日閻惠昌國家大劇院《水與生命的禮贊》音樂會中,克服跨專業、自己租用樂器、時間緊迫等困難,刻苦練習,自編前奏的即興演奏部分,成功擔任《十面埋伏》的吉他領奏,受到指揮、同仁和觀眾的好評。
❷ 馮滿天妻子簡歷
在7月來26日閻惠昌國家大劇自院《水與生命的禮贊》音樂會中,克服跨專業、自己租用樂器、時間緊迫等困難,刻苦練習,自編前奏的即興演奏部分,成功擔任《十面埋伏》的吉他領奏,受到指揮、同仁和觀眾的好評。
中文名
馮滿天
國 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出生日期
1963年
職 業
演奏家
畢業院校
哈爾濱師范大學
主要成就
出彩中國人「出彩之星」
代表作品
春燕
❸ 馮滿天演講稿
馮滿天 在7月26日閻惠昌國家大劇院《水與生命的禮贊》音樂會中,克服跨專業、自己租用樂器、時間緊迫等困難,刻苦練習,自編前奏的即興演奏部分,成功擔任《十面埋伏》的吉他領奏,受到指揮、同仁和觀眾的好評。
「非琴不是箏,初聞滿座驚。」這句詩是描述阮的創始者、魏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彈奏的音色。在很多地方阮又叫阮咸,就是直接套用了阮鹹的名字來稱呼這種古老樂器。 馮滿天反復調研發現,當代民族樂隊中盡管有阮樂器的編制,但這並非古阮。「他們參照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阮咸樣式制阮,卻把琴板上的花紋誤認為鏤空,可真正的中國古樂器是從來不在琴板上開口的。」這些鏤空,反而把古阮的音色和音量限制了。從1993年起,馮滿天便一頭扎進阮的世界,去尋找古阮真正的音色,他也有了「阮痴」的名號。 馮滿天尋訪了許多制阮琴師,但結果讓他失望。「中國的民族樂器製作水平還處於農業社會。做琴師傅都不懂彈琴,而彈琴的人又不會做樂器,不像西方工藝進化很完善。西方制琴師都必須是彈琴的人,對演奏有切身體會。」不甘失落的馮滿天決定自己動手制琴。他翻書學習,拆琴觀察,又去探訪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師。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馮滿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雖然音孔去掉很簡單,但要保留音量是個難點,最後他從石子入水瞬間找到靈感,在琴側開了個小孔,找迴音色的同時又保持了音量。 最終在《出彩中國人》舞台上呈現的這把「仿唐隱孔中阮」誕生了,而在它之前,馮滿天耗費了47把失敗品的代價。他將家中積攢的錢都花在制琴上,為此沒少得罪家人。馮滿天承認,在阮的世界裡,自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洗腦的狀態。「只要街上看見人背著阮,我就會跟著人家問,看看別人的琴。只要有外國人買阮,我都會非常好奇地跟人家解釋,凡是一切跟阮有關的都令我著迷,我就是為這事痴狂。」馮滿天說。
❹ 馮滿天剛開始做中阮的經歷
4歲跟隨俄羅斯的小提琴教師巴赫耶夫學習小提琴演奏,6歲隨父馮少先學習月琴演奏。在成長期間參加了少年宮、青年宮等多次比賽和演出,在月琴演奏上一直是個小童星。
1978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中,但因個人原因,延誤入學事宜,後考入中央民族樂團。工作期間隨團參加了各地的巡迴演出,在年少的時候就隨團走遍了大江南北。
1982年,19歲經過團里的嚴格篩選,代表文化部中直團體參加了首屆全國民族器樂大賽,獲得了表演獎。一起獲獎的有吳玉霞、朱家明。成為了團里的獨奏演員,得到了更多演出機會和藝術發展的空間。1996年,參加了文化部技術考核,中央民族樂團閉幕考核,獲得了中阮第一名的好成績。2000年,在哈爾濱開辦藝術學校,主要教授中阮。適逢黑龍江電視台有一場才藝
馮滿天(4張)
比賽,用中阮小試牛刀,順便檢驗自己這些年來的成績,結果取得年度總冠軍。比賽強度很大,每周一期,從周冠軍、月冠軍、季冠軍一路走到年度總冠軍,彈了幾十首自己創編的中阮曲目,所向披靡。1997年為了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在哈爾濱師范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深造,2000年順利畢業並取得本科畢業證。2005年受邀前往香港城市大學講學,香港城市大學校長張信剛稱贊道「如果我們的民族音樂欣賞課有馮滿天來教,相信學生們沒有不喜歡上中國傳統的音樂文化。」2006年研發「無品中阮以及演奏法」並首創中阮彈唱,同年7月在北京參加了中央民族樂團
「盛裝民樂」演出。受到了廣泛的好評!2006年被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特邀為全國民族器樂演奏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月琴專家委員會委員,並協助馮少先完成《月琴考級曲目》教材叢書的編撰。2006年9-10月,應邀與父馮少先在台灣的高雄、台中、員林、南投、桃園五城市巡迴演出——「黑土情」馮少先,馮滿天父子獨奏音樂會,每場返場達到5次,創台灣所有地區民族器樂演出的票房歷史紀錄。2007年5月,與瑞士巴塞爾音樂學院音樂家在北京21世紀劇院,廣東省河源市合作演出,中央電視台音樂頻道錄播了本場音樂會。2007年11月,應馬來西亞邀請,與父馮少先一同出訪,並舉行了父子獨奏音樂會,首演了小阮協奏曲《創業》,開創了小阮協奏曲的先河。2008年1月,應邀與黑龍江省民族樂團合作演出了中阮彈唱《家》,詞曲均由本人創作。
2014年4月20日,在「出彩中國人」中,以一曲《鄉愁》獲得第一季「出彩」總冠軍。
自製古阮 人稱「阮痴」
「非琴不是箏,初聞滿座驚。」這句詩是描述阮的創始者、魏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彈奏的音色。在很多地方阮又叫阮咸,就是直接套用了阮鹹的名字來稱呼這種古老樂器。
馮滿天反復調研發現,當代民族樂隊中盡管有阮樂器的編制,但這並非古阮。「他們參照日本正倉院收藏的唐代阮咸樣式制阮,卻把琴板上的花紋誤認為鏤空,可真正的中國古樂器是從來不在琴板上開口的。」這些鏤空,反而把古阮的音色和音量限制了。從1993年起,馮滿天便一頭扎進阮的世界,去尋找古阮真正的音色,他也有了「阮痴」的名號。
馮滿天尋訪了許多制阮琴師,但結果讓他失望。「中國的民族樂器製作水平還處於農業社會。做琴師傅都不懂彈琴,而彈琴的人又不會做樂器,不像西方工藝進化很完善。西方制琴師都必須是彈琴的人,對演奏有切身體會。」不甘失落的馮滿天決定自己動手制琴。他翻書學習,拆琴觀察,又去探訪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師。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馮滿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雖然音孔去掉很簡單,但要保留音量是個難點,最後他從石子入水瞬間找到靈感,在琴側開了個小孔,找迴音色的同時又保持了音量。
最終在《出彩中國人》舞台上呈現的這把「仿唐隱孔中阮」誕生了,而在它之前,馮滿天耗費了47把失敗品的代價。他將家中積攢的錢都花在制琴上,為此沒少得罪家人。馮滿天承認,在阮的世界裡,自己好像是進入了一種洗腦的狀態。「只要街上看見人背著阮,我就會跟著人家問,看看別人的琴。只要有外國人買阮,我都會非常好奇地跟人家解釋,凡是一切跟阮有關的都令我著迷,我就是為這事痴狂。」馮滿天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