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唱音樂劇,是唱美聲還是通俗
這是唱美聲的習慣問題,您習慣了用頭腔共鳴幫助打開喉嚨唱歌。通俗唱法包括音樂劇唱法都是用胸腔為主,發聲感覺的不同導致了不能順利運氣支持聲帶,所以唱不上去。
② 一直在學習美聲想轉學音樂劇,還有半年藝考,來得及嗎
還有半年藝考,我覺得現在改時間有點緊。但是如果是你興趣濃厚,又有表演天賦,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是還是要慎重!
③ 歌劇和美聲唱法有什麼不同
1、唱法上不同:
歌劇:民族唱法(義大利文:Nazionale cantanti)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專,創屬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
美聲唱法:喉頭在保持吸氣位置狀態下,呼出氣流吹響聲帶,使打開的共鳴腔體能夠完全、均勻共鳴的歌唱方法。
2、發展上的不同: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初葉的義大利,以音質圓潤飽滿,音色華麗流暢而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因為有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論與訓練方法在三種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統化的。
美聲的發展與歌劇的誕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說閹人歌手的出現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那麼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又從更符合歌唱藝術發展的文化層面促使了美聲的發展。
3、表現和體現上的不同:
就風格而言,美聲唱法還有「俄羅斯」和「義大利」兩大流派。在我國現有的九所音樂學院當中,除中國音樂學院較多研究中國民族聲樂唱法之外,其餘八所在聲樂教學的唱法研究方面,都是以美聲唱法為主。
歌劇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藝術上的表現;它不僅是一種歌唱技術和一種演唱網路,而且還是一定美學原則和藝術思想的體現。
④ 學音樂劇有什麼出路,與學美聲有什麼差別
最明顯的區別就是音樂劇需要一邊唱一邊跳(專業基本功),而美聲只用唱就好了。如果不能出名,都沒什麼出路。
⑤ 嗓音條件一般,有美聲基礎可以考音樂劇么
可以的,音樂劇主要是看現場發揮,有舞蹈基礎就很好,聲音有美聲基礎就好,到時候有話筒,建議低聲區在演唱時更像說話一些能好很多
⑥ 唱法的歌劇與美聲唱法
美聲的發展與歌劇的誕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說閹人歌手的出現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那麼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又從更符合歌唱藝術發展的文化層面促使了美聲的發展。歌劇誕生於文藝復興運動的極大影響之中,當時,佩里、卡契尼、蒙特威爾第等作曲家,在歌劇創作中為了仿效希臘悲劇的朗誦調,他們使旋律與歌詞內容、情緒變化,以及語言的起伏緊密結合,在歌劇中主要起著展開情節的作用。他們突破了傳統和保守的束縛,創造了採用自然聲音,由各角色來演唱自己段落的宣敘調演唱形式。為了使宣敘調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臘人在廣場上演悲劇朗誦的那種聲音效果,就不能採用聲音微弱的童聲和假聲,而需要採用有足夠氣息支持,有豐厚聲音共鳴,豐滿宏亮而咬字清晰、真切、並富於穿力的聲音。「這些就促使佛羅倫薩小組的成員除了創作之外,還必須研究解決如何演唱的問題,於是就在前人,特別是維基的三幕僅供清唱用的16世紀戀歌劇《安菲帕那索》的演唱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了美聲唱法」(摘自尚家驤的《歐洲聲樂發展史》)。卡契尼提出要以宏亮致遠的聲音演唱歌劇的要求;蒙特威爾第則進一步使歌劇音樂戲劇化,寫出了歌唱性的宣敘調和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詠嘆調,這些都使得歌唱家們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藝是良好表現音樂作品的基本保障。同時,蒙特威爾第在威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座歌劇院,使歌劇從最初的宮庭和貴族的廳堂走入了正規的歌劇院,也為社會各階層的觀眾提供了良好的欣賞場所。這樣,隨著觀眾層次的擴大,欣賞要求不斷提高,必然地促使歌唱家們開始研究訓練完善他們的歌唱技術,以便自己的演唱能達到卡契尼、蒙特威爾第所提出的宏亮、致遠、富於戲劇性的聲音要求。於是,許多卓越的歌唱家以他們高超的演唱技巧、華麗的嗓音,穿過龐大的樂隊「音牆」,清晰地把歌聲送到劇場的每個落,征服了觀眾,使歌唱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所以可以說「美聲」隨著歌劇而得到極大的發展,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藝術上的表現;它不僅是一種歌唱技術和一種演唱網路,而且還是一定美學原則和藝術思想的體現。
透過17世紀歐洲諸多樂派中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歌劇樂派佛羅倫薩樂派、威尼斯樂派、羅馬樂派、那波里樂派對演唱風格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它們對「美聲」的發展的重大意義。
佛羅倫薩樂派:在佛羅倫薩歌劇樂派中有—個小組,他們突破傳統的演唱形式,採用自然的聲音,男演男角,女演女角。在貴族的宮庭里,在文人的聚會上他們都會盡情地演唱,弗朗西斯科·卡契尼就是當時最早、最優秀的女歌唱家之一。為了能使演唱再現古希臘人在廣場上演出的悲壯效果,佛羅倫薩小組的成員開始了對聲音及唱法的探究。傳統的童聲或假聲已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一種強調充分的呼吸,豐滿、明亮的共鳴,清晰真切的咬字及宏亮而致遠的音質的演唱要求被提出。他們不僅創作歌劇,而且還要不斷地對演唱、發聲的技巧進行研究。於是,隨著《達芙妮》、《猶麗狄契》等抒隋音樂劇的誕生而產生了代表佛羅倫薩樂派風格的演唱要求:在自然、樸素的演唱基礎上要求甜美、柔和、典雅,旋律優美抒隋給人以舒適之感。
威尼斯樂派:在17世紀的歌劇史上,蒙特威爾第創立了威尼斯歌劇樂派,為早期義大利歌劇奠定了基礎。如果說佩里和卡契尼是歌劇音樂抒隋的創始人,那麼蒙特威爾第則是音樂戲劇性的創始人,可以說歌劇誕生在佛羅倫薩,發展在威尼斯。蒙特威爾第創作的宣敘調加大了樂隊伴奏的比例,豐富和烘託了獨唱的氣氛,他的第一部歌劇《奧菲歐》與佩里和卡契尼的《猶麗蒂契》來自於同—題材,而他寫出了戲劇性的悲劇效果。在歌劇的創作上,蒙特威爾第首先使用了減七和弦,大膽地使用了轉調和半音音階,在樂隊伴奏上,他首創了弦樂器的撥弦和揉弦的技巧。威尼斯樂派使歌劇走向社會,並使其走上了「花腔」——加花演唱的道路,他們追求華麗的演唱技巧和聲音效果,他們以高超的聲樂技巧出現在舞台上,引起了陣陣狂熱。這種戲劇性的宣敘調和詠嘆調使Bel canto的演唱獲得了更大的表現力。
羅馬樂派:作曲家卡瓦里埃原是佛羅倫薩人,後定居羅馬,成為了羅馬有名的作曲家,同時也成為了羅馬樂派的代表人之一。歌劇這種體裁在羅馬樂派中成了宗教的附屬品。卡瓦里埃在宗教的氣氛包圍中,創作了寓言性的,頌揚封建道德的歌劇《靈魂與肉體》,以他為代表的羅馬樂派的歌劇創作雖然在題材和形式上模彷彿羅倫薩樂派,在演唱上局限於宗教風格,但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在舞檯布景、裝置、服裝上追求富麗豪華的場面。
那波里樂派:17世紀下半葉,義大利的歌劇被那波里歌劇樂派所取代,同時也為Bel canl0的演唱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其中包括A·斯卡拉蒂。A·斯卡拉蒂是一位頗有才能的作曲家和歌唱家,他創作的歌劇具突破性,使美聲從此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而且也逐漸形成了那波里的美聲風格:重視聲音的明凈、優美的音質和華麗的聲韻效果。同時,他還為社會培養出了許多教授美聲的教師。
十七、十八世紀美聲的演唱風格具體表現在:
1.要求演唱者深入理解歌詞,力求自然質朴,追求高度的藝術表現。
2.培養聲音的美學觀念,提高鑒賞力,使演唱更加合乎美聲的要求。
3.歌唱中特別強調氣息的控制,強調Legato(連貫性)及音色的優美,要求歌唱中語氣富於變化,情感表達真摯。在即興演唱高難度的華彩樂段時,要求嚴格的音準和節奏,流利靈活的樂旬,鬆弛、明亮、豐滿的聲音形象。
隨著美聲的成熟,它在聲音訓練方面的各種技術也日趨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1.正確的呼吸。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2.准確的起音。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鬆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准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3.聲音的連貫性。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4.聲音的靈活性。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准確。
5.聲區與共鳴。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並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准確。
6.吐字和語言,歌唱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美聲要求語言中每個母音的發聲是清晰准確的,歌唱中的母音轉換要圓潤、流暢,只有這樣,Legato的原則才能在吐字和語言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由此可見美聲是借鑒、融合了聖詠、閹人歌手高超華麗的演唱方法,伴隨著歌劇的創始與發展,逐漸成熟和完善並成為—個科學的聲樂體系,它能在世界聲樂史上達到一個光輝的頂峰,所依靠的正是那些嚴格、准確的技術要求和訓練,依靠的正是那些動人的聲樂作品和傑出的歌唱家們爐火純青的高超技藝。由於「美聲」這種歌唱方法與風格,很快得到歐洲各國聲樂表演和聲樂教學的採用和接受,並在它的發展中,逐步從地區性擴展為國際性,形成一種具有演唱風格,聲樂技術,美學原則和教學理論的聲樂學派。
⑦ 音樂劇使用什麼唱法
1、吶喊
呼吸位置與傳統的美聲唱法呼吸位置用在腹部和腰部的部位, 並且呼吸的力度是較強且深的, 這樣唱出來的高音是極具爆發性的。這種呼吸方式在搖滾風格性強的音樂劇里運用得較多, 如美國 50- 60 年代的音樂劇。
2、 抽泣
這種特殊情緒的演唱吸氣主要部位在鼻咽腔,,呼吸的力度較弱且淺的,用這種呼吸方法演唱出來的聲音急而短促,形象地表達了生活中哭泣和悲傷的情緒。幾乎大部分的音樂劇中表示悲傷情緒的唱段,都會用到這種類型的修飾音。
3、氣聲
在吐氣方面的運用與傳統的美聲唱法不太相同,傳統美聲唱法里的吐氣講究阻氣,要控制吐氣的量,以免漏氣失去聲音的密度。吐氣就是強調漏氣讓大量的氣息和聲音同時出來,造成音色略暗、朦朧的效果,我們可以在一些表達角色內心活動和感嘆的唱段中,找到這種類型的修飾音。
4、顫音
呼吸方式和美聲唱法的也有一定的區別。這里的顫音不是歌劇詠嘆調里的tr的意思,美聲唱法唱這個音,呼吸的支點在腰腹部,聲音在小舌頭的部位顫抖,並輕輕的在高位置哼出來。音樂劇唱法中的顫音的呼吸支點雖然也在腰腹部,但力度不同並且抖動的風格較之美聲唱法有很大的不同。
(7)音樂劇美聲擴展閱讀
1、正確的呼吸
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2、准確的起音
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鬆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准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3、聲音的連貫性
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4、聲音的靈活性
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准確。
5、聲區與共鳴
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並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准確。
6、吐字和語言
歌唱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美聲要求語言中每個母音的發聲是清晰准確的,歌唱中的母音轉換要圓潤、流暢,只有這樣,Legato的原則才能在吐字和語言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⑧ 音樂劇聲樂
聲樂(vocal music),
是指用人聲演唱的音樂形式。聲樂包括: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現在中國又出現了原生態唱法。通常聲樂指美聲唱法。
歌劇與美聲唱法的產生
美聲的發展與歌劇的誕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說閹人歌手的出現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那麼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又從更符合歌唱藝術發展的文化層面促使了美聲的發展。歌劇誕生於文藝復興運動的極大影響之中,當時,佩里、卡契尼、蒙特威爾第等作曲家,在歌劇創作中為了仿效希臘悲劇的朗誦調,他們使旋律與歌詞內容、情緒變化,以及語言的起伏緊密結合,在歌劇中主要起著展開情節的作用。他們突破了傳統和保守的束縛,創造了採用自然聲音,由各角色來演唱自己段落的宣敘調演唱形式。為了使宣敘調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臘人在廣場上演悲劇朗誦的那種聲音效果,就不能採用聲音微弱的童聲和假聲,而需要採用有足夠氣息支持,有豐厚聲音共鳴,豐滿宏亮而咬字清晰、真切、並富於穿力的聲音。「這些就促使佛羅倫薩小組的成員除了創作之外,還必須研究解決如何演唱的問題,於是就在前人,特別是維基的三幕僅供清唱用的16世紀戀歌劇《安菲帕那索》的演唱經驗基礎上,發展出了美聲唱法」(摘自尚家驤的《歐洲聲樂發展史》)。卡契尼提出要以宏亮致遠的聲音演唱歌劇的要求;蒙特威爾第則進一步使歌劇音樂戲劇化,寫出了歌唱性的宣敘調和具有強烈感染力的詠嘆調,這些都使得歌唱家們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藝是良好表現音樂作品的基本保障。同時,蒙特威爾第在威尼斯建造了世界上第—座歌劇院,使歌劇從最初的宮庭和貴族的廳堂走入了正規的歌劇院,也為社會各階層的觀眾提供了良好的欣賞場所。這樣,隨著觀眾層次的擴大,欣賞要求不斷提高,必然地促使歌唱家們開始研究訓練完善他們的歌唱技術,以便自己的演唱能達到卡契尼、蒙特威爾第所提出的宏亮、致遠、富於戲劇性的聲音要求。於是,許多卓越的歌唱家以他們高超的演唱技巧、華麗的嗓音,穿過龐大的樂隊「音牆」,清晰地把歌聲送到劇場的每個落,征服了觀眾,使歌唱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所以可以說「美聲」隨著歌劇而得到極大的發展,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藝術上的表現;它不僅是一種歌唱技術和一種演唱網路,而且還是一定美學原則和藝術思想的體現。 透過17世紀歐洲諸多樂派中最具影響力的四大歌劇樂派佛羅倫薩樂派、威尼斯樂派、羅馬樂派、那波里樂派對演唱風格的要求,我們不難看出它們對「美聲」的發展的重大意義。
⑨ 歌劇是不是習慣用美聲唱法
歌劇,最早起源於歐洲,而歐洲是沒有民歌的
所以當然美聲唱法比較多
但是 當代版社會,聲樂派別復雜 也有權很多不是美聲唱法啊
還有 歌劇和音樂劇是不同的!!!
十大名歌劇都是美聲唱法 費加羅的婚禮 卡門 魔笛 塞維利亞理發師等到
音樂劇是 貓 西區故事 等等 美國 法國 義大利……很多的 都是現代派的
我認為屬於通俗類吧 歌劇魅影其實也能算是音樂劇呢 它也是通俗啊
⑩ 音樂劇與歌劇的區別是什麼什麼是歌劇什麼是音樂劇急用
一、區別
1、起源的時間和元素不同:歌劇起源比較早,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教義劇、神秘劇以及表現一系列有關聯的場景的牧歌套曲和田園劇。歌劇的最直接來源是幕間劇,而直接靈感來源於古希臘的戲劇。而音樂劇出現的比較晚,是歌劇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起源於喜歌劇,清歌劇歌舞雜耍和滑稽表演。
2、測重點不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但是遠遠比不上音樂劇。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比較通俗流行。
3、音樂形式不同: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宣敘調,歌劇演唱對於聲音和唱功的要求遠遠高於流行歌曲。歌劇的音樂大都是以比較傳統的管弦樂隊為基礎的古典音樂作曲技法。
而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用最符合當代觀眾需求的唱法,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音樂劇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搖滾等流行音樂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電聲樂隊的樂器。
4、舞台表演內容不同:在歌劇中,舞蹈經常作為一種穿插性、色彩性的因素使用,但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本,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音樂、舞蹈、戲劇三大元素的整合來講述故事、刻畫人物的表演藝術娛樂產品。
音樂劇不存在教條主義的東西,比較大膽和自由,講究快節奏,善於營造緊張度,舞台氣氛追求熱烈火爆,劇中人物時以道白交待情節,在人物內心感受情激盪,戲劇矛盾尖銳。
5、從舞檯布置不同:音樂劇的布景豪華,場面氣派,絢麗多彩,符合情節的需要,響應觀眾的口味,布置大膽誇張、自由。並且使用先進的舞台技術。相比而來歌劇就顯得單一了點。
6、對演員的要求不同:唱美聲的人大多身材不怎麼好,而且對他們舞蹈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也不怎麼高,如果一個歌劇男演員大腹便便,女演員體態豐盈,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演出,觀眾們也可以接收。
但音樂劇強調各種藝術元素的整體效應,所以演員在表演一個音樂劇角色時,必須同時兼顧各種表演成分,簡單的說要能歌善舞樣樣精通。
二、概念
音樂劇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歌劇在16世紀末,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歌劇在西方語言的代表字Opera來源於拉丁語「作品」的復數形式(Opus, Opera),後經義大利文推廣至其他歐洲語言,顧名思義歌劇原意不單單包括舞台上的獨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對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有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團體,以復興古希臘的舞台表演藝術。他們相信古希臘的戲劇中的「合頌」部分實際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古希臘的戲劇實際上就和今天的歌劇一樣,全部劇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當現知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
音樂劇在全世界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音樂劇界最重要的獎項為美國的東尼獎(候選作品為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以及英國的奧利弗獎(候選作品為在倫敦西區上演的音樂劇)。
隨著中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音樂劇這種新的藝術樣式很快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並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受眾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