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典禮常用背景音樂有哪些?一首合適的背景音樂往往能推動現場的氣氛,頒獎典禮如此中葯,當然也少不了好音樂的陪伴。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頒獎典禮常用背景音樂20首極力推薦:
1、你的笑顏(Your Smile)
這首曲子出自班德瑞的《仙境》這張專輯,似乎常被用電台作為XXXXX節目的背景音樂。相對於其它幾首感情節目的背景音樂,這首曲子並不顯得特別悲傷以及哀婉,但是一樣會觸到你的神經。
2、安妮的仙境(Annie』』s Wonderland)
(Annies Wonderland)出自班德瑞的《仙境》這張專輯,優美而有力度,適合朗誦配樂。
3、春野(ONE DAY IN SPRING)
《春野》(ONE DAY IN SPRING)出自班德瑞的專輯《春野》,常被用作節目開首的曲子或是新聞、睡醒曲的開首背景音樂。是一首非常舒緩優美的經典樂。
4、宋家王朝(THE SOONG SISTER)
這首《宋家王朝》出自扶桑作曲大師喜多郎之手,小我私家感覺既恢弘又凄婉,港台的電視機劇多愛用此背景音樂,比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
5、童年(Childhood Memory)
這首《童年》(Childhood Memory)出自班德瑞的《日光海岸》這張專輯。明明曲如其名,讓人回想起過去的時光,聽了有種想哭的沖動……Long笛與黑管永遠是管樂重夢幻組合,疊輕柔的鋼琴上,順記憶穿針引線,副歌中穿插一段凝人以及聲,是整首曲子接在主題後經營出來的高潮,剛巧呼應著全部路程串場風鈴聲,兩者在編頒獎儀式背景音樂曲中分工架起,迷霧般的帷幕,帶人回溯到孩提時代那段年幼無助但卻也無憂無慮的時刻。可惜的是,像這樣的甜蜜回憶,一旦XXXXX,能分享的人也所剩無多了。
6、簡單的禮物(Simple Gifts)
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VOA廣播電台的SPECIAL ENGLISH(慢速音樂)節目的背景音樂嗎?太熟悉了,只不過電台版的速度要比這個快一些。
7、雪的夢幻(Snowdreams)
這首《雪的夢幻》(Snowdreams)出自班德瑞的春野這張專輯。相當經典的純音樂,被電台以及電視機台使用的次數已經無法計數,常在一些感情類(尤其愛情,有一點淡淡的哀傷)的播講中充當背景音樂。
8、CCTV《天氣預告》主題曲《漁舟唱晚》
聽說是迄今為止中央電視機台唯一沒有轉變過的背景音樂,《天氣預告》一直使用它。《漁舟唱晚》(即天氣預告背景音樂),是當年在上海頗出名氣的電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按照同名樂曲改編演奏的。她原來是上海樂團的獨奏演員,是從「小熒星」藝術團畢業的,在藝術上很有成就,曾與上海輕音樂樂團合作過許多到處歌頌贊揚的曲子,如:《幸福的傣鄉》等等。音樂界的屠巴海經常與她合作。這首曲子完成後,浦琪璋便退出樂界。但此曲卻因為被黃金檔節目央視的《天氣預告》採用為背景音樂而受到了廣大中國人民的喜愛。當年浦琪璋用「雅馬哈」三排鍵盤的音樂會電子頒獎背景音樂琴改編演奏這首曲子時,也沒有想到此曲會成為黃金時段節目的黃金背景音樂,更沒有料到它會影響到那麼多國人。
9、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大型頒獎晚會最喜歡用的背景音樂,地球人都知道。伯恩斯坦作曲。
10、故鄉的原風景
《神鵰俠侶》多次援用,哀傷感人。出自扶桑作曲家宗次郎1991年的專輯《木道》。
11、鳳凰衛視《天氣預告》主題曲
這首《以及蘭花在適合頒獎的背景音樂一路》(With an orchid)出自Yanni(雅尼)的專輯《If I Could Tell You》,被鳳凰衛視用於天氣預告的背景音樂。飄逸的曲子,清清淡淡,如行雲流水般的音律,潔凈而從容,在遙遠的夢幻里流連,尋找渴望已久的寧靜,魂牽夢繞的風景,在塵間,寂靜的夜裡,停留在此刻。
12、神秘園之歌(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
這首《神秘園之歌》出自神秘園的熬頭張專輯《SONGS FROM A SECRETGARDEN》。聽說這首歌傷感能殺死人,讓人象迷失在神秘的叢林里,黑暗的看不到天,找不到出口,沉溺在這樣的黑暗中,象一小我私家孤獨的坐在路邊大樹的陰影下,靜靜看路上人來人往,旁人看不到你你也不想被瞥見,因為你害怕,因為你孤獨,你知道這不是啥子好事,但只有這樣,受傷的心才能感到一絲安全,這樣的孤獨一直在誘惑你……
13、反璞歸真(Return To Innocence)
英格瑪《The cross of changes》里的經典曲目,中國人壽保險在CCTV上做的廣告就用其作背景音樂.
14、火之戰車(CHARIOTS OF FIRE)
很雄壯有力的歌曲,大家應該很熟悉。
15、淚花(TEARS)
純美的運動會頒獎背景音樂鋼琴曲,經常能聽到它,可惜關於該曲的進一步資料我就不清楚了。
多年後,如果我們相逢,我將以何來面汝,以沉默以眼淚…… 憂傷的琴鍵中,我卻覺得本身被安慰,淚珠在陽光下凝結成了完美的櫻花形狀,縱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剎那真的怕極了本身內心中還有不論什麼怨恨與陰騖,一點點,城市讓本身無法與曲中的美麗邂逅。多年以後,沉默的我們正如那些無法啟齒的舊事,會凝成心中的一滴淚嗎?抑或就這么被現實的烈陽蒸發掉了,點滴不剩。至少我為你哭泣過,安靜的,無聲的,傷心的,在歲月無法觸摸的角暗裡,玫瑰花心漸漸老去。
16、柔板(Adagio)
《Adagio》(柔板)很優美,就像它的名兒一樣,也是很能引發感觸的好作品,聽了居然不免要落淚頒獎背景音樂 mp3,足見其傳染力之強!有一些廣告就用其作為背景音樂,另外電台的一些感情節目也有用其作為背景音樂。而且,該曲也是朗誦配樂不可多得的好曲子(該音樂出自專輯《Songs From A Secret Garden》)。
17、再見police(goodbye)
似乎是一首義大利歌曲,然後被國產影視作品廣為援用,最較著的就是《無間道》里《再見police》這首背景音樂使用的就是它。
18、彌撒(The Mass)
各電視機台Army事節目-彌撒(The Mass)
19、王都炎上
新白娘子傳奇里用過,記得青姐花園站的青姐彈過的,叫斷橋。水漫金山後許仙與白娘子在斷橋相見時用到過。
20、愛的羅曼史(Romance De Amor)
學吉他的朋友必彈的曲目。經常在愛情電視機劇以及青春電視機劇出現的曲目。
以上便是頒獎典禮背景音樂20首,可以挑一挑,看看哪首音樂是你想要的。
『貳』 給居里夫人的頒獎詞,誰來幫我呀!!!!!!!!!!
一八七七年的波蘭,還是一個千瘡百孔、支離破碎的國家。它被沙皇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侵佔著。
在壓迫中降生,在鐵蹄下長大的小瑪麗,對世間發生的這一切疑惑不解: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學波蘭話?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看波蘭書?為什麼波蘭的孩子要在沙俄監察員的監視下學習?放學回家的路上,瑪麗問她的小夥伴:「沙皇要我們波蘭干什麼?他難道還不夠富有嗎?他的國土是那麼大。」老師最了解孩子們的心裡。當沙俄監察員不在的時候,秘密地講授著波蘭民族反抗侵略者的歷史;秘密地傳授著波蘭的文化和語言;秘密地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感情。小瑪麗回到家裡,父親和哥哥秘密地給她講:「壓迫會產生反抗」、「知識就是力量」,喚起她追求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強烈願望。從此,小瑪麗的心窩里,就埋下了對祖國熱愛、對侵略者憎恨的感情。雖然她還只有十歲,不懂得怎樣去反抗侵略者,但是那種決不屈服的性格卻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燃燒著;為祖國解放而學習的念頭,在她的腦海里翻騰著。
瑪麗由於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順利地從小學升入中學,又以獲得金質獎章的成績在中學畢了業。她多麼想繼續升學和深造啊!可是,帶著殖民枷鎖和封建鐐銬的波蘭,大學是不收女生的。她夢想去巴黎學習物理和化學。可是,清貧的斯克洛道夫斯基一家,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又那裡拿得出到外國求學的費用呢?何況她姐姐中學畢業已經三年了,幻想到巴黎學醫的計劃,一次次都變成了泡影。強烈的求知慾望沒有使姊妹倆心灰意冷,而是更加倔強地向既定目標挺進。瑪麗和姐姐分別去擔任家庭教師,一點一滴地積蓄著去巴黎求學的費用。
一個春天的早晨,瑪麗驚喜地告訴姐姐,她想出了一個到巴黎求學的好辦法:「是這樣,你把我們倆個節省下來的這一點錢都帶上,先到巴黎去,我仍然留在這兒當家庭教師,把我掙來的錢都寄給你,等你當了醫生,再設法接我到巴黎去學物理和化學。」多大的犧牲,多好的辦法啊!瑪麗的這一番話,使她姐姐感激地流下了熱淚。打這以後,瑪麗更加節衣縮食,按月把自己掙來的錢寄給在巴黎的姐姐,寧肯自己窮得身邊連零花錢也沒有,連寫信的郵票都買不起。貧苦的生活影響不了瑪麗刻苦學習的積極性。她為了多學一些,養成了每天早晨六點鍾以前就起床學習的習慣,而晚上常常自修到深夜。她不僅刻苦自學,而且不辭辛苦地到波蘭農村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知識,到工廠女工中傳播波蘭文化,而這樣做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密探們發現,被沙俄監察員抓走的。可是瑪麗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念頭:為被壓迫的祖國服務,為祖國的解放而學。正象她給自己一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說:「我用盡了力量來應付這一切,再接再勵……我有一個最高原則:不管是對人或者對事,都決不屈服!……」
志在頂峰
有志者事竟成。度過五年艱苦歲月,瑪麗用她倔強的兩手開拓了達到理想境界的道路,姐姐獲得了博士學位,妹妹踏上了新的征程。
瑪麗來到巴黎索爾本學院求學,穿著褪了色、掛了絲的衣服;住著難以形容的簡陋小屋;錢用光了,常常是整個星期用麵包和茶水充飢。大學的圖書館象塊有魔力的磁石,緊緊地吸引著瑪麗。瑪麗象塊貪婪的海綿,拚命地吸吮著知識的乳汁。有一次,她正在圖書館里伏案攻讀,突然暈倒在地,有的同學找來醫 生給她做了檢查。原來是因為瑪麗忘記了吃飯。忘記吃飯,對於瑪麗來說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了。她的姐夫、姐姐常常為這件事操心,瑪麗也常常為這件忘卻了的事情發笑。每當晚上十點鍾,圖書館閉館了,瑪麗才帶著婉惜的心情離去,回到自己的小屋裡,在煤油燈下繼續用功,一直到後半夜兩點鍾。當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又被凍得不得不爬起來,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時候,洗臉盆里的水凍成冰塊,就連水壺里的水也結成了冰。艱苦的生活,刻苦的學習,弄得這位年輕的姑娘面色蒼白、容顏憔悴。然而,在向科學之巔攀登的瑪麗,卻象那冰山上的雪蓮,開得那樣火紅,放射出絢麗的異彩。在索爾本學院的學位考試中,瑪麗以她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第一名。從此,瑪麗的研究內容擴充到許多方面。在研究金屬磁性的試驗中,在物理學會的會議席上,瑪麗結識了優秀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在崎嶇的小路上相識,在向科學頂峰的攀登中結成伴侶。從此瑪麗、居里成了不可分開的名字。
物理學家亨利·柏克勒爾發現:鈾的鹽類會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當時,這種神秘射線的來源對科學家們來說,還是一個算不出答案的難題。居里夫婦正是從解決這個難題入手,開始了他們共同的生活和戰斗。他們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試驗,終於從瀝青狀鈾礦里先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亨利·柏克勒爾的難題攻下以後,居里夫婦並沒有停止他們的腳步,而是繼續向光輝的頂點前進!當時,幾平所有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對於鐳的發現都持觀望態度。因此,居里夫婦又給自己提出了一個新的攻堅任務:下決心,從瀝青狀鈾礦中取出「相當」分量的鐳,拿出「真憑實據」來,證明這種「神密」射線的存在。
沒有錢買瀝青狀鈾礦作試驗,他們就用瀝青狀鈾礦的殘渣供試驗用;沒有實驗室,他們就借用所在學校的一間簡陋的木板房搞實驗。兩位科學家向大自然的開戰就這樣開始了。要把大量的礦渣加熱,要在盛礦渣的大桶里每次攪拌好幾個小時,是一項艱巨的體力勞動。小屋裡散發出來的刺激性很強的蒸汽使人窒息。居里夫婦正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進行著提取「鐳」的不懈的搏鬥,為了使實驗不間斷,他們往往就在這里,邊做實驗,邊做頓簡單的飯來充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四年時間過去了,盡管居里夫婦歷盡了千辛萬苦,可是把鐳分析出來的試驗還是沒有成功。
不衛生的工作環境又使皮埃爾·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瑪麗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礦渣加熱、攪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來,如蒸餾、結晶等等。化學處理的繁重勞動,累得瑪麗癱瘓了一樣。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開始他們的論文寫作,有時整年的時間在實驗室里度過。這對年輕的夫婦沒到過一次戲院、沒有去聽過一次音樂會,甚至沒有訪問過一次朋友。可是,僅用一年的時間,居里夫婦竟寫出過三篇震撼世界的科學論文。正象瑪麗·居里後來回顧這段艱苦歷程時所說:「…在這 間簡陋的木板房子里度過的幾年,是我們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獻身於工作的時期。」
一九0二年深冬的一個雪夜,居里夫婦肩並著肩、手挽著手,迎著萬家燈火,踏著厚厚的積雪,習慣地向他們的實驗室走去。當皮埃爾·居里劃火柴開門的時候,被瑪麗·居里攔住說:「不要點亮。」他們摸黑走進小屋,頓時驚呆了。這間簡陋的木板房簡直成了一個魔宮:從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瑩的藍光,特別是那支盛試驗產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來的光更加強烈。看不見的射線,看見了!神秘的射線揭穿了!他們日思夜想的鐳誕生了!可是,誰曾想到這世界上第一克鐳竟是居里夫婦從八噸瀝青狀鈾礦的殘渣碎屑中,經過整整四年的辛勤勞動才提煉出來的。它象鑲嵌在科學之巔的一顆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勞苦的居里夫婦親手摘下來了!這一克鐳的誕生包含著居里夫婦多少次失敗的教訓,多少次勝利的喜悅呵!至於究竟盛著他們多少勞動的汗水和腦汁,那卻是無法計算了,但是從居里夫人還在學生時代給她哥哥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偉大事業的成功所在:
「人必須有耐心,特別是要有信心」,「我應該相信,自己對於某種事業有特殊的才幹,並且應該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這個事業。」
鄙視功利
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偉大功績和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榮譽,象一聲春雷轟動了整個世界。外國科學界的誠摯邀請電,各地發來的熱情賀信,象雪片一樣飛來;懷著崇高敬意的來訪者絡繹不絕;毫不相識的人,請求他們親筆簽名留念;攝影師趕來拍照;新聞記者前來采訪……當瑪麗·居里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學生時,飢餓、寒冷、清貧和冷眼包圍著她、侵擾著她,她對這一切曾做出響錚錚地回答:決不屈服!刻苦學習!今天,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居里夫婦用堅定的行動,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
一次,有一位報社記者前來采訪這位科學家,想把她的事跡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
對於研究出來的東西——鐳,有幾位朋友勸他們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瑪麗·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們的發現可以獲利,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這上面我們不應該有什麼優先權。何況鐳是對於病人有好處的……依我看,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他們把這個偉大的發現交給工業界和醫學界廣泛利用,並不謀求個人的任何私利。
巨額的諾貝爾獎金,對於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並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
瑞士的日內瓦大學公開提議,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聘請他們到大學講學。做為普通中學教師的居里夫婦認為,這樣做盡管對自己有利,但會影響甚至會中斷他們的研究工作,因而謝絕了,仍舊在他們那間破舊的木板房裡作實驗。
皮埃爾·居里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卻有自己的見解,她說:「貧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卻也沒有必要,甚至是很討厭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勞的雙手去開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學者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英勇獻身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爭的戰場。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努力為傷員們服務。為了很快檢查出受傷者身上的槍彈和彈皮的所在位置,及時為傷員實施手術,解除他們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這種活動的愛克斯射線車,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里」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里,居里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表示再也不敢開汽車。居里夫人在戰爭期間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里夫人親自駕著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斗……
如果說居里夫人在這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英勇的獻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她在那無聲無響的實驗室里,英勇的獻身精神。更使人肅然起敬。居里夫人繼鐳的發現之後,又成為愛克斯光射線學方面的權威,並著手提煉放射性元素「錒」。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她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時代的先驅、鐳的「母親」——居里夫人與世長辭了。但是,她那決不屈服的最高原則、志在頂峰的雄心壯志、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獻身的實際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人們向新的目標前進!
『叄』 關於居里夫人的頒獎詞,很急哦!
她出生在波蘭來華沙,是法國的自物理學家、化學家,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她靠自學走進巴黎大學,得到物理和數學兩個學位。她在大學授課,是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她埋頭實驗室,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天然放射性元素,並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她淡泊名利,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她生活儉朴,諾貝爾獎金被大量地贈送。 她教子有方,她的女兒也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她熱愛祖國,她說「我們波蘭人,當國家遭到奴役的時候,是無權離開自己的祖國的」。她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
『肆』 給居里夫人的頒獎詞
居里夫人
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
瑪麗·居里(1867--1934),波蘭人,法國物理學家、化學家,世界著名科學家,研究放射性現象,發現鐳和釙兩種放射性元素,一生兩度獲諾貝爾獎。作為傑出科學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學家所沒有的社會影響。尤其因為是成功女性的先驅,她的典範激勵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兒童時代就聽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個簡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對居里夫人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傳記《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響。這本書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處理了。美國傳記女作家蘇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時間,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員和朋友的沒有公開的日記和傳記資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書:《瑪麗亞·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為她艱苦、辛酸和奮斗的生命歷程描繪了一幅更詳細和深入的圖像。
生平經歷
如果只看簡歷,很容易使人覺得瑪麗亞·居里只是一帆風順的成功科學家。她於1867年11月在波蘭華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親都是教師。她15 歲時以第一名的成績中學畢業。其後當了幾年家庭教師,於1891年到法團巴黎大學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學教育,1894年畢業,獲得數學和物理兩張證書。1895年,她與任教於巴黎市工業物理和化學學院的皮埃爾·居里(Pierre Curie)結婚,1897年秋長女伊倫(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學研究,並發表了第一篇論文;此時,為了博士學位論文作準備,她開始在皮埃爾的實驗室進行新課題,皮埃爾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們的實驗筆記從1897年12月6日開始,到1898年2月17日記錄了第一次觀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釙(polonium)為止。經過幾個月追蹤和分析,他們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國科學院宣讀的報告中提出兩個重要發現:一是元素釙、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這個概念。釙的純化和另一新元素鐳的分離等現象的發現,對化學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則是物質本質研究的突破性發現。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過論文答辯,獲頒物理科學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婦獲頒英國皇家學會的戴維獎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獲悉與貝克勒爾(Henri Becquerel)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最高榮譽,以表彰他們對放射性現象的研究。1905年他們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爾去世。 1911年居里夫人獲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發現釙和鐳。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長女伊倫和女婿的里奧·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獲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科學發現,居里夫人在世時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為風靡全球的一本傳記.
終於,在1904年12月6日生了一個肥胖的嬰兒,頭上豎著黑發。又是一個女兒:取名叫艾芙。
新生嬰兒的微笑和嬉戲,使這個年輕的母親感到愉快;極小的孩子總能使她憐愛。她在一本灰色筆記居里夫人傳 ·106·本里,隨時記載艾芙最早會作的姿勢和開始長出的牙齒,正如以前對待伊雷娜那樣。瑪麗的神經狀態隨著這個嬰兒的發育漸漸好轉。分娩造成的強制性休息使她放鬆了,從而使她恢復了生活的情趣。她又以愉快的心情去接觸她的儀器,這種心情她曾經忘記了。不久她又到賽福爾去教課。她動搖了一些時候,現在恢復了她的堅定步伐,又走上了艱苦的途程。
天氣晴朗,比埃爾覺得健康多了,瑪麗也比較高興。現在他們應該履行一再拖延的責任:到斯德哥爾摩去作諾貝爾講演。
1905年6月6日,比埃爾代表他的妻子和他本人,在斯德哥爾摩的科學院講演。他追溯鐳的發現引起來的後果:在物理學方面,這種發現把基本原則大加修改;在化學方面,它引起一些大膽的假定,這些假定解釋了造成放射性現象的力量的來源;在地質學和氣象學方面,它是解釋以前不能解釋的現象的鑰匙;最後,在生物學方面,鐳對於癌細胞的作用,已經證明是有效的。
克勒曼大道的房子像堡壘一樣,拒絕閑人闖入;比埃爾和瑪麗在裡面仍舊過著簡單隱遁的生活。家務方面煩心的事,已經大為減少。一個干粗活的女僕承擔了一應重活。一個打雜的女傭人料理烹飪和開飯;居里夫人傳 ·107·她看著她的奇怪僱主的專心態度,總是驚異得大張著嘴,而且時常空自等著他們稱贊她做的烤肉或馬鈴薯泥。
有一天,這個朴實的女子忍不住了,她站在比埃爾面前,用堅決的語調問他覺得他剛才吃了很多的煎牛排做得怎麼樣,但是他的回答卻使她莫名其妙。
這個學者喃喃地說 :「我吃了煎牛排么?」然後表示和解地又加上一句 :「可能吃了罷!」
瑪麗就是在工作最忙的時候,也總留出時間照料孩子;因為她有職務,不得不把她的兩個女兒交給女僕,但是定要親自證實伊雷娜和艾芙睡得好,吃得好,梳洗得整潔,沒有感冒或任何疾病,她才放心。若是她偶爾沒有十分注意,伊雷娜一定提醒她!伊雷娜是個很專制的孩子,嫉妒地獨占著她的母親,只勉強容許母親照料「小的」。 冬天時候,瑪麗常在巴黎走很遠的路,去找伊雷娜肯吃的一種蘋果和香蕉,若找不到,她差不多不敢回家。
這對夫婦晚間大半是穿著內便衣和拖鞋,在家裡翻閱科學出版物,或是在筆記本上作復雜的計算。不過有時候他們也到繪畫展覽會去,一年裡也有七八次在音樂會和戲院里消磨兩小時。
瑪麗如果偶爾請人到家裡來,她總盡力把菜餚做居里夫人傳 ·108·得差強人意,把屋子收拾得令人愉快。她聚精會神地去佛達路或阿來西亞路裝滿蔬菜鮮果的車子中間轉來轉去,挑選好果子,並且鄭重詢問乳品商人,他的各種乾酪的優劣;然後從賣花人的籃子里挑幾把鬱金香和丁香花回到家裡,她自己「扎花束」, 女僕很興奮預備比平常復雜一點的菜餚,鄰近的糕點商人鄭重其事地送來冰其淋。在這個一心工作的家庭里,最隨便的聚會事先就引起這些忙亂。到了最後,瑪麗檢查餐具,移動傢具請來的貴客或是路過巴黎的外國同行,或是給瑪麗帶來消息的波蘭人。居里夫人為她怕陌生的伊雷娜也組織過幾次兒童聚會;她親手用花環、包上金紙的核桃和各種顏色的蠟燭裝飾的聖誕樹,還留在年輕一代的快樂回憶中。
常到克勒曼大道的房子來的有安德烈·德比爾納,讓·佩韓和他的妻子——瑪麗的最好的朋友,喬治·余班,保羅·郎之萬,埃美·戈登,喬治·薩尼亞,查量-埃都亞·吉攸姆等七八個密友,有賽福爾的幾個女生一些學者,都是學者!
星期日下午,在天氣晴朗時,這些人就聚在花園里。瑪麗坐在樹蔭下,靠近艾芙的小車,手裡拿著針線活;但是她的縫制和補綴工作並不妨礙她注意全部居里夫人傳 ·109·談話,這種談話在別的婦人聽來,簡直比用中國話討論問題還要深奧得多。
這些不平凡的交談有時也夾雜著一些充滿人情味的話語:居里大夫與德比爾納和郎之萬談政治,余班很友善地嘲笑瑪麗,批評她那過分樸素的衣服,責備她輕視打扮,於是這個年輕的婦人便驚訝地聽著這種突如其來的教訓。讓·佩韓停止談原子,停止談「無限小的東西」, 仰起他那好看的熱情的臉朝向天空,像個瓦格納的崇拜者,引吭高唱起《萊茵河的黃金》或《名歌手》中的歌曲。在花園深處,離得遠一點,佩韓夫人在給她的孩子們——阿麗納弗朗西和他們的同伴伊雷娜講童話故事。
居里夫婦面前展開了一個新紀元。法國注意到他們,並且想支持他們的努力。
第一步,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把比埃爾選為科學院院士。這個學者第二次又受到拜訪的磨難。
贊助他的人們唯恐他的行動不象 「明智的候選人」,給他一大堆關心的勸告。
比埃爾·居里在1905年7月3日進入了科學院但是夠勉強的!有22個院士投票選了他的競選者哲內先生。
居里夫人傳 ·110·比埃爾不甚欽佩這個科學院。在另一方面,他密切地注意巴黎大學為他決定的事項。校長李亞爾已經在1904年為他設了一個物理學教席,這個希望了很久的實任教授的位置,終於得到了!在接受這個晉升之前,比埃爾問他的職務附有的實驗室在哪裡。
實驗室?什麼實驗室?談不到有實驗室啊!
這兩個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鐳的「父母」, 立刻發現比埃爾如離開 P.「.N.學部的位置到索爾本去任教,他就簡直不能作任何工作。新職務沒有給他工作的地方,而 P.」.N.學部供給用的兩間屋子當然須給繼任者,他只好在街上作實驗了。
比埃爾用他那美妙的文筆,給他的上司們寫了一封客氣而堅決的信,新職位既然不供給工作室,也不供給研究經費,他願意辭職,仍留在P.「.N.學部,仍教那麼多的鍾點。在那個小地方,瑪麗和他倒還可以多少作一些有用的工作。
又經過幾次商議,巴黎大學最後作了一種非常舉動,請求議院創設一個實驗室並撥款五萬法郎。這個計劃被採納了或差不多被採納了!索爾本裡面決沒有地方給比埃爾,不過可以在居維埃路給他修建兩間屋子,每年可以給居里先生12000法郎經費,外加34000法郎設備經費。
居里夫人傳 ·111·天真的比埃爾以為他可以用「設備費」購買儀器,添全他的器材。不錯,他可以這樣用,但是必須把新建築用費從這筆小款子里提出來。當局是把建築費和「設備費」當作一件事的!
如此,這些官方計劃的用處就縮小了。
有一個有錢的婦人知道了這種情形,頗為感動,自願幫助居里夫婦,並提議給他們在安靜的郊外建築一個研究院。比埃爾·居里有了希望,他把計劃和願望對她一一陳述。
只有一件給居里夫婦帶來了真正的快樂。比埃爾從此將有三個合作者:一個實驗室主任,一個助手,一個工人。
實驗室主任就是瑪麗。直到此刻,不過是容許這個年輕的婦人在實驗室里工作而已。瑪麗所完成的關於鐳的研究,即沒有名義也沒有報酬。到1904年11月才給她固定的職位和薪金——一年2400法郎!她這才第一次正式進入她丈夫的實驗室。
他們適應著新的生活。比埃爾備課,瑪麗仍和從前一樣在賽福爾教書,兩個人在居維埃路那個狹小的實驗室里見面。安德烈·德比爾納、阿爾伯·拉伯德、美國人杜亞納教授,還有幾個助手或學生,都在這個實驗室里繼續研究,都低頭看著他們當時作實驗用的居里夫人傳 ·112·不堅固的設備。
1906年復活節,天氣睛朗。比埃爾和瑪麗在室外,在舍夫律茲-聖瑞米的平靜的房子里過了幾天。
他們恢復鄉下習慣,每晚帶著女兒到附近的農庄去取牛奶。艾芙剛十四個月,腳步很不穩,頑強地要踏著那干硬的土車轍走,使比埃爾看了發笑。
到了星期日,遠處鍾聲一響,這對夫婦就乘自行車到何瓦雅埠的樹林里去野遊,帶回開著花的枝子和水毛茛。第二天比埃爾覺得太疲倦,不能再出去,便懶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柔和可愛的日光慢慢把籠罩山谷的朝霧驅散。艾芙坐在一條毯子上亂喊亂叫,伊雷娜則揮動著一個綠色小網追捕蝴蝶,並且為她很少到手的捕獲物而快樂地大聲歡呼。她覺得熱了,把外衣脫去,滑稽地穿著小女孩的襯衫和男孩的短褲;比埃爾和瑪麗彼此靠近躺著,欣賞他們這個孩子的優美。
或許就是那天早晨,或許是頭一天,醉人的春光的魅力和寧謐使比埃爾平靜下來,他看看在草地上蹦跳的兩個女兒,再看看一動不動地躺在身邊的瑪麗。
他撫摸他妻子的面頰和金色頭發,並且低聲說 :「在你身旁,生活是甜蜜的,瑪麗。」1906年4月19日這個星期四顯得很陰郁,一直在下雨,天色昏黑;居里夫婦雖然專心工作,仍居里夫人傳 ·113·不能忘掉這四月的驟雨。那天比埃爾要參加理學院教授聯合會的聚餐,要到他的出版者高替葉·維亞爾那裡去看校樣,然後要到科學院去。瑪麗也有幾堂課要教。
在早晨的匆忙中,這對夫婦幾乎彼此沒有見面。
比埃爾在樓下喊瑪麗,問她是否到實驗室去;瑪麗正在樓上給伊雷娜和艾芙穿衣服,回答說她今天一定沒有工夫去——但是她的話被嘈雜聲淹沒了。大門砰的一響,比埃爾忙著出去,很快地走了。
瑪麗在家裡與女兒們和居里大夫一起吃午餐的時候,比埃爾正在飯店裡和他的同事們親切交談。他喜愛這種平靜的聚會,他們在那裡談索爾本、研究和職業。這次一般性的談話轉到實驗室里可能會突然發生意外事故,比埃爾立刻擬訂了一個減少研究者危險的規則。
將近兩點半鍾的時候,他微笑著站起來向朋友們告辭,並且和當天晚上還要見面的讓·佩韓握手。走到門口,他不在意地看了看天空,向那一天雨雲蹙了一下額,然後打開他的大雨傘,在傾盆大雨中向塞納區走去。
他到了高替葉·維亞爾那裡,看見門關著:工人們罷工了。他轉身走上多非納路,馬車夫的喊聲、附居里夫人傳 ·114·近碼頭上開過的電車發出的刺耳響聲,使這條街十分喧鬧。巴黎舊區這條狹窄的路上多麼擁擠呵!馬路上差不多隻能容車馬通過,而在下午這時候行人太多,人行道顯得太窄。比埃爾本能地找人少的路走,他有時候走在石鋪的路邊,有時候走在路上,步伐很不穩,心裡在默想著事情,眼神集中,臉色鄭重。他在想什麼呢?是在想他正進行的試驗?是在想他的朋友余班的工作?余班提交科學院的論文,現在正在他的衣袋裡裝著。是在想瑪麗?
他已經在瀝青路上走了一會,跟在一輛向諾夫橋慢慢駛去的轎式出租馬車後面。到了這條街同碼頭交叉的地方,喧鬧聲更大了。一輛開往貢德的電車剛剛沿河駛過,兩匹馬拉的一輛四輪重貨車正由橋上過來,橫越車軌,疾馳進多非納路。
比埃爾想穿過馬路,走到那邊人行道上去。他心不在焉地突然移動,離開出租馬車給他的掩護,這輛車的四方車箱遮住了他在視線;他向左走了幾步,撞著一頭噴著熱氣的牲口。那輛貨車這時候正橫過這輛馬車,他撞的是駕車的一匹馬。兩輛車旋風一般地挨近了,比埃爾吃了一驚,拙笨地移動了一下,想貼在馬胸前,但它突然後腿站起。這個學者的鞋底在濕地上一滑,聽到一聲叫喊,引起了一陣驚懼的喊聲。比居里夫人傳 ·115·埃爾已經跌在兩匹馬的鐵蹄下了;過路的人大聲喊著:「站住,站住!」 馬夫急忙收韁,可是毫無用處,這兩匹馬仍然向前馳去。
比埃爾倒在地上,活著,並未受傷。他沒有喊,差不多也沒有移動,馬蹄和貨車的兩個前輪從他身體兩旁過去,並沒有碰傷他。可能會出現一個奇跡,但是那輛極大的車,載著六噸重的東西,還要再走幾公尺。左邊的後輪碰到一個不結實的障礙,一轉就把它壓碎了。這是一個前額,一個人的腦袋。腦顱碎了,一種紅色的粘東西濺在泥里——比埃爾·居里的腦子。
幾個警察抬起那瞬間就被奪去生命的還有熱氣的軀體。他們連著叫了好幾輛出租馬車,但是車夫都不願意把一個鮮血淋漓的泥污屍體放在車里。過了幾分鍾,好奇的人都聚擾來擠在一起。人群在那輛停著不動的貨車周圍越圍越密,都向無心造成這場慘劇的車夫路易·馬南發出怒喊。後來有兩個人抬來了一副擔架,把屍體放上去,毫無用處地在一間葯房裡停了一下,才抬到附近的警察分局去,在那裡打開他的錢包,檢查他的證件。風聲一傳出去,說犧牲者是比埃爾·居里,一個教授,一個著名的學者,人們的騷動立時加倍了;許多人握拳要打馬車夫馬南,警察不得不出來干涉,保護他。
居里夫人傳 ·116·醫生德扈埃先生用海綿洗凈那張泥污的臉,細看頭上很大的傷口,數了那在20分鍾以前是顱骨的16塊碎骨。人們用電話通知了理學院;不久,在格昂奧古斯丹路的小警察分局裡,深表同情的一個分局長和一個秘書看著這個物理學家的副助手克萊爾先生俯身慟哭,那個車夫馬南漲紅著臉,也在哭泣。
比埃爾躺在他們中間,額上纏了綳帶,臉沒有受傷也沒有蓋上,他現在對一切事都不在意了。
那輛貨車有五公尺長,裝滿了軍裝,停在門前。
雨已經把那沾在一個車輪上的血跡一點一點地洗掉了。
那兩匹雄壯而年輕的馬,因為主人不在旁邊,而有點不安,打著響鼻兒,用蹄子敲著地。
禍患突然降臨居里的家門。一些汽車和出租馬車,沿著巴黎舊城牆逡巡不寧,接著在荒涼的克勒曼大道停住。共和國總統府派來的人在門前按鈴,聽說「居里夫人沒有回來」, 沒有說明來由就走了。鈴又響了,理學院院長保羅·阿佩爾和讓·佩韓教授走了進來。
只有居里大夫和一個女僕在這所空盪盪的房子里,他看見這些重要的客人覺得驚訝,向前迎接這兩個人,看見他們的臉色顯得很慌亂。保羅·阿佩爾奉命先通知瑪麗,所以在她的公公面前保持一種尷尬的沉默。
到了六點鍾,鎖孔里有鑰匙轉動的聲音,瑪麗出居里夫人傳 ·117·現在客廳門口,愉快而且活潑。她從朋友們過於尊敬的態度中,隱約看出有表示哀悼的可怕跡象。保羅·阿佩爾重述經過情形,瑪麗完全不動,完全僵直,這種神氣使人們相信她一點沒有聽懂。她並沒有倒入他們親切地伸出來扶她的手臂中,她不呻吟,不哭泣;人們說她像木頭人一樣地毫無生氣,毫無感覺。過了很長而且可怕的寂靜,她的嘴唇終於動了,她低聲問著,渴望聽到什麼否認的話:「比埃爾死了?死了?真的死了?」
一件突如其來的災禍,可以使一個人完全改變,永遠不再恢復原狀;這是很普通的事,並不新鮮。雖說如此,那幾分鍾時光,對於瑪麗的性格,對於她和他的女兒們的命運,確有決定性的影響,這是不容忽略的。瑪麗·居里並沒有由一個幸福的年輕妻子變成無法安慰的孀婦。她的改變不是簡單的,卻比較嚴重。
使瑪麗心碎的內心紛擾,她的錯亂思想中的無名恐怖,過於強烈,不能借訴苦或談心表示出來。「 比埃爾死了」, 這幾個字一傳到她的意識中,立刻就有一種孤寂和難言之隱籠罩她的心頭,永遠擺脫不掉。居里夫人在四月的那一天,不只成了孀婦,同時還成了無法救治的孤獨可憐的婦人。
目睹這個悲劇的人感覺到在她與他們之間的那層居里夫人傳 ·118·看不見的牆壁。他們表示哀痛和安慰的話語都只在瑪麗耳邊掠過,她的眼睛是乾的,臉色蒼白得發灰,似乎聽不見他們說什麼,很費力才能回答一些最迫切的問題。她用幾句簡潔的話拒絕剖驗——法律調查的最後一道手續,並且要求把比埃爾的屍體移回克勒曼大道。她請求她的朋友佩韓夫人,留伊雷娜住幾天;她發了一個電報到華沙,「比埃爾因意外事故去世。」然後她到那潮濕的花園去坐下來,兩肘支在膝上,兩手扶著頭,目無所見,耳無所聞,毫無生氣,不發一言,等著她的伴侶。
有人先給她送來了在比埃爾衣袋裡找著的幾件可憐的遺物:一枝自來水筆,幾把鑰匙,一個皮夾,一隻表;表的機器還在走,錶蒙子也沒有碎。末了,在晚上八點鍾,一輛救護車停在這所房子前面。瑪麗爬上車去,在半明半暗中看見那個平靜和藹的臉。
擔架很費事地慢慢抬進窄門。安德烈·德比爾納曾到警察分局去運回他那誼兼師友的遺體,此刻又是他抬著這副悲哀的重擔。他們把死者停在樓下一間屋子裡,瑪麗就在那裡獨自對著她的丈夫。
她吻他的臉,吻他那差不多還有熱氣的柔軟身體,吻他那不可以屈伸的手。人們把她強拉到隔壁房間里去,不叫看死者入殮。她像是毫無知覺地服從了,後居里夫人傳 ·119·來忽然想起她不能讓這幾分鍾這樣過去,想起不應該讓任何別的人照料那個血污的遺體,她又回來了,抱住屍體不放。
第二天雅克·居里到了,瑪麗的收緊的喉嚨才松馳,眼淚的閘門才打開;她獨自對著這一存一歿的兩兄弟,終於哭出來了。後來她又堅定起來在房子里徘徊,問人是否已經照常給艾芙梳洗。她到花園去叫伊雷娜,隔著柵欄和孩子說話。她告訴孩子「爸」的頭上受了重傷,需要安靜。這個無憂無慮的小孩就又去玩耍了。
過了幾個星期,瑪麗因為在人前說不出她的悲苦,就完全陷於沉默孤寂之中,這種孤寂有時候使她驚懼地叫喊起來。她打開一本灰色的筆記本,顫抖著寫出那些使她窒息的思想。在這幾頁到處塗改、漬滿淚痕、而且只能發表幾段的文字中,她對比埃爾說話,呼喚他,並且問他問題。她試著把拆散他們的悲劇的每一個細節記述下來,使這種記憶從此永遠折磨自己。這個短短的私人日記——瑪麗的第一個日記,也是她唯一的一個日記,反映出這個婦人一生中最悲痛的時期。
瑪麗失去了伴侶,世界失去了一個偉大的人物。
這樣殘酷地在雨中和泥中長辭人世,驚動了輿論,各國報紙都用好幾欄篇幅哀婉動人地報導了多非納路的居里夫人傳 ·120·不幸事件。許多表示同情的函電紛紛送到克勒曼大道,簽名的有國王,有部長,有詩人,有學者,夾雜著一些不知名的人。在成捆的函件、文章、電報之中,有一些有真正感情的呼聲。
瑪麗成了一架機器,甚至她的孩子的目光都不能喚醒她的感情。她行動呆滯,精神恍惚,似乎已經離開了活著的人們。
比埃爾·居里之死,引起了一些重大問題:比埃爾遺下的研究工作怎樣進行?他在索爾本的教職怎麼辦?瑪麗的前途如何?
她的親戚們低聲討論著這些問題,聽著接踵到克勒曼大道來的部里和學校里的代表的建議。葬儀舉行後的第二天,政府提議給比埃爾·居里的遺孀和遺孤一筆國家撫恤金。雅克徵求瑪麗的意見,她完全拒絕,她說 :「我不要撫恤金。我還年輕,能掙錢維持我和我的女兒們的生活。」
在這突然加強的說話聲中,第一次響起了她慣有的勇氣的微弱迴音。
當局和居里一家交換意見,頗費躊躇。大學有意留瑪麗在學校里工作,可是給她什麼頭銜?叫她在哪個實驗室里工作?能叫這個有天才的婦人聽一個主任的指揮么?到哪裡去找一個能夠領導比埃爾·居里實居里夫人傳 ·121·驗室的教授職位?
有人問起居里夫人自己的意見時,她茫然地回答說,她還不能考慮,她不知道於是法國的最高教職第一次給了一個婦人。瑪麗心不在焉地聽著她公公對她敘述她應該接受的重大任務的一些細節,只用幾個字回答 :「我試一試罷。」
1906年5月13日,理學院會議一致決定留給比埃爾·居里設的教席,這個職位以「代課教師」的名義給予瑪麗。第七章 孤軍奮斗 人們欽佩瑪麗,她在有一個有天才的人支援她的時候,既能夠料理家務,又能夠完成她所擔負的偉大的科學工作。但是人們以為她不可能過更艱苦的生活,也不可能做出更大的努力。
可是,「居孀的居里夫人」 所擔負的責任,會把一個健壯、幸福而且勇敢的男子嚇倒。
她必須撫養兩個孩子,供給她們和她自己的生活費用,並且出色地承擔一個教授職務。她失去了比埃爾·居里傑出的精神財富,然而她必須把她與這個伴侶一同從事的研究繼續下去。他的助手和學生得由她來指示和教導,此外還有一個主要的使命:創立一個對得起比埃爾的實驗室,使青年研究者能在裡面發展放射學這種新科學,這是比埃爾未能實現的夢想。
瑪麗操心的第一件事,是要讓她的女兒們和她的公公能過上健康的生活。她在梭鎮舍曼得費爾路租了一所不甚雅緻的住房,但是附有一座可愛的花園,使這所住房也顯得美麗了。居里大夫在這里獨自住在一側分開的屋子裡。伊雷娜得到一塊地,隨她自由栽種,她覺得快樂極了。艾芙由保姆照看著,在草地上的草居里夫人傳 ·123·叢里打她喜歡的龜,並且在窄徑里追黑貓或虎斑貓。
居里夫人一生做過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向她學習的事,我們要以她為榜樣!
『伍』 給居里夫人的頒獎詞
1896年,法蘭西共和國物理學家貝克勒爾發表了一篇工作報告,詳細地介紹了他通過多次實驗發現的鈾元素,鈾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種特殊的本領,它能自動地、連續地放出一種人的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種射線和一般光線不同,能透過黑紙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倫琴發現的倫琴射線也不同,在沒有高真空氣體放電和外加高電壓的條件下,卻能從鈾和鈾鹽中自動發生。鈾及其化合物不斷地放出射線,向外輻射能量。這使居里夫人發生了極大的興趣。這些能量來自於什麼地方?這種與眾不同的射線的性質又是什麼?居里夫人決心揭開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選定了自己的研究課題--對放射性物質的研究。這個研究課題,把她帶進了科學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開墾了一片處女地,最終完成了近代科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並奠定了現代放射化學的基礎,為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三、金子—般的心靈
由於居里夫婦的驚人發現,1903年12月,他們和貝克勒爾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夫婦的科學功勛蓋世,然而他們卻極端藐視名利,最厭煩那些無聊的應酬。他們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了科學事業,而不撈取任何個人私利。在鐳提煉成功以後,有人勸他們向政府申請專利權,壟斷鐳的製造以此發大財。居里夫人對此說:「那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別人要研製,不應受到任何限制」。「何況鐳是對病人有好處的,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居里夫婦還把得到的諾貝爾獎金,大量地贈送別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車禍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她決心加倍努力,完成兩個人共同的科學志願。巴黎大學決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講授物理課。居里夫人成為著名的巴黎大學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教授,還是在他們夫婦分離出第一批鐳鹽的時候,就開始了對放射線各種性質的研究。僅1889年到1904年間,他們就先後發表了32篇學術報告,記錄了他們在放射科學上探索的足跡。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專論》一書。她還與人合作,成功地製取了金屬鐳。1911年,居里夫人又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一位女科學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兩次在兩個不同的科學領域里獲得世界科學的最高獎,這在世界科學史上是獨一無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鐳學研究院,居里夫人擔任了學院的研究指導。以後她繼續在大學里授課,並從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嗇地把科學知識傳播給一切想要學習的人。她從16歲開始,成年累月地學習、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變那嚴格的生活方式。她從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犧牲精神,早年她為了供姐姐上學,甘願去別人家裡做傭人。在巴黎求學期間,為了節約燈油和取曖開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圖書館讀書,一直到圖書館關門才走。提取純鐳所需要的瀝青鈾礦,在當時是很昂貴的,他們從自己的生活費中一點一滴地節省,先後買了8、9噸,在居里先生去世後,居里夫人把千辛萬苦提煉出來的,價值高達100萬金法郎以上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研究治癌的實驗室。
1932年,65歲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國,參加「華沙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居里夫人從青年時代起就遠離祖國,到法蘭西共和國求學。但是她時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小時候,她的祖國波蘭被沙俄侵佔,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當他們夫婦從礦物中分離出新元素以後,她把新元素命名為釙。這是因為釙的詞根與波蘭國名的詞根一樣。她以此表示對慘遭沙俄奴役的祖國的深切懷念。
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她所摯愛的科學事業。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後死於惡性貧血症。她一生創造、發展了放射科學,長期無畏地研究強烈放射性物質,直至最後把生命貢獻給了這門科學。她一生中,共得過包括諾貝爾獎等在內的10次著名獎金,得到國際高級學術機構頒發的獎章16枚;世界各國政府和科研機構授予的各種頭銜多達107多個。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樣謙虛謹慎。偉大的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評價說:「在我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寵壞的人!」
『陸』 頒獎音樂有哪些
頒獎音樂有:《萬寶路進行曲》、《 WARS》、《奧林匹克進行曲》、《My Soul》、《Dance To The Death》
1、《萬寶路進行曲》
《THE Magnificent Seven》(萬寶路進行曲)出自美國德拉(TELARC)公司1986年出品的一張CD《Round-UP》,原是電影《七俠盪寇志》的主題曲,也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萬寶路廣告主題曲,激情澎湃、無比豪邁。
其曲目充分表現出美國音樂的特點,融合了古典、爵士樂與現代等形式多樣的音樂風格,配合優秀的錄音,讓聽眾充分領略管弦樂多元化的音色表現。
經常運用在各大頒獎現場,從一個歡快的引子進入,曲調上下起伏,節奏幾乎相同,其中有變調,變拍和變速。
『柒』 董卿在一檔節目中給一個老人致頒獎詞,說的是他在自己的領域里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有誰知道具體
我們這一次主題是第一次,人這輩子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就像這次節目當中回讓我記憶深答刻的像劉震雲,第一次給《安徽文學》投稿拿到了70多塊錢的稿費,立馬就去請女朋友吃飯,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擁有了屬於他自己的音樂會,但是為了這一天他等了三十年,王學圻二十年前就已經當導演了,但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後就剩下了三個人,讓他欲哭無淚。這都是非常難忘而寶貴的第一次,因為它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就像作家汪曾祺說的人的第一次往往需要勇氣,但是第一次往往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因為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所以說你的人生擁有越多的第一次,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捌』 簡述上海時代神曲中體會到的社會背景和人文情懷
回望先鋒音樂在「8 5新潮」之後的歷程,我們就不難發現,作為一個極端的例證,龔琳娜和她的「神曲」《忐忑》,不過是尋找所謂的中國民族化的音樂藝術語言這一脈絡在今天的延續。
整整30年前,也就是1985年,「85新潮」的先鋒派探索成為了那個年代文學史、藝術史乃至文化史的歷史標尺性事件。「85新潮」,確立了將藝術語言、藝術形式的地位放置在文藝標准層面的統治性話語,並在整個文藝界的所有藝術門類當中都產生了地震性的影響。盡管其如今已經相當程度地走向了自身的歷史的反面,但在當時並不短暫的歷史周期內,這場頗有顛覆性的文藝變革的價值並不應被低估。它不僅改變了文化藝術實踐的具體方法,開啟了各個藝術門類的新的可能性,更為重要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們的情感方式和情感結構,豐富了我們對文藝的理解和認知。
在音樂領域,這集中體現在譚盾、瞿小松、郭文景、葉小鋼、何訓田等這些至今幾乎已經成為音樂經典標准制定者的創作實踐。在「85新潮」話語所框定的「尋根」和「現代」中,回望先鋒音樂在「85新潮」之後的歷程,我們就不難發現,作為一個極端的例證,龔琳娜和她的「神曲」《忐忑》,不過是尋找所謂的中國民族化的音樂藝術語言這一脈絡在今天的延續。在今天「85新潮」 30年的歷史節點,當
年的「新潮」如何成為了眼前的「神曲」?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幽默的話題,而是一筆需要我們總結、反思和償還的歷史債務。
一曲《忐忑》從2006年誕生伊始,經過不斷發酵,特別是踩上了互聯網的社交媒體化階段這個歷史節點,基於那一階段的新媒體效應,達到了幾乎全國范圍婦孺皆知的地步。然而作為「神曲」典型代表的《忐忑》,到底「神」在哪呢?在這場至今仍未熄滅的全民狂歡中首先被熟視無睹的,是歌手龔琳娜的身份。早在1999年龔琳娜大學畢業後就以獨唱演員的身份考入中央民族樂團。工作伊始便獲得了足夠權威的體制內認證, 2000年她演唱的《斑竹淚》獲得了第九屆CCTV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專業組民族唱法銀獎。到了2001年出版了首張個人專輯《孔雀飛來》,該專輯曾獲「中國廣播新歌金獎」「中華民歌廣播大擂台十大金曲」以及「中國民歌排行榜第一名」等一系列榮譽。2002年之後,不甘寂寞的她又赴歐洲發展,走上了探索中國新藝術音樂的道路。在歐洲期間,龔琳娜曾受德國、芬蘭、法國、比利時等國際音樂節邀請,舉辦過數場獨唱音樂會。她更是在2009年獲得了歐洲「聆聽世界音樂」最佳演唱大獎,並獲得這樣的頒獎詞「她是中國新藝術聲樂的開拓者,正在改變中國傳統音樂的旋律與用氣方式」。今天廣為人知的《忐忑》,正是龔琳娜個人的第三張專輯《靜夜思》中的一首被自我定位為「原生態」的歌曲,至少在其誕生伊始是上述脈絡意義上的產物,遠非什麼「神曲」,其一舉成名天下知是在「2010年北京新春音樂會」這樣的音樂盛會。
《忐忑》在上述脈絡中處於具體怎樣的位置?龔琳娜究竟要通過《忐忑》實現怎樣的藝術效果和追求?回到文本細讀。顧名思義,《忐忑》,其實就是要表達一種「忐忑」的情緒。然而在傳統的歌曲形態中,通過文字的文學意象作為載體來傳達情緒、表達意境是被默認的常識,「聲音」的一舉一動都需要文字的「拐棍」作用來還原。《忐忑》的一個實驗性在於,就是要試圖通過純粹的音樂旋律,通過聲音本身來表達完整的藝術情緒和意境,進而「掙脫」出文字載體的「牢籠」,實現音樂自身藝術語言的「形式獨立」。《忐忑》的另一個實驗性在於,為了配合這種音樂自身藝術語言的「形式獨立」的訴求,音樂旋律內部的一般傳統規則也隨之被打破,都要配合這種藝術情緒和意境的表達,以期抵達某種「藝術本體」的境界。所謂的「原生態」自我定位,也正是基於這兩種實驗性之上。當然,這些實驗性的直接後果,就是今天已經被大家習以為常的,但凡哪怕以先鋒姿態出現的音樂演出,都必須時刻看著五線譜來演唱或演奏,因為這種過於形式主義的表達,打破了聲部、配器等等領域的傳統的藝術規則,通過熟練練習實現背誦式表演的門檻已被極大地抬高。
所以,問題在這里也就顯而易見:具有先鋒實驗性質的《忐忑》本不該混同於《最炫民族風》《小蘋果》這樣的「神曲」,本該先鋒的「神曲」,為何而「忐忑」?這其中當然有來自不同的媒體形式對音樂文化所產生的不同影響,也有各類社群的不同娛樂和審美需求與其實現手段之間的錯位、背離等多層次的復雜原因;但正如前文所述,這種音樂藝術的先鋒實驗,因其自身的困境和缺陷,始終被忽略和遮蔽,一直沒能得到有效反思,更無法進入到公眾視野。
當21世紀進入到第二個十年,音樂在20世紀80年代乃至在20世紀的深廣公共性早已如明日黃花。一方面,音樂審美的功能和范疇在現今多如牛毛的選秀類節目中已被事實性地大幅縮減,音樂的社會價值已經被日常生活倫理所轉喻和裹挾,當下原創音樂的匱乏正辛辣地揭示著音樂文化已經不再有曾經的藝術公信力的惶惑現狀。另一方面,現有的媒介形式也無法完全滿足日益多樣化的音樂文化需求,無論是在藝術探索的深度、還是題材的廣度,音樂文化都無法參與到社會文化共識的建構,更遑論通過藝術的方式提出獨立的社會公共文化議題,自然也就很難構建出有機的、立體的、多層次的、具有流動性的社會群體。大肆流行的《最炫民族風》《小蘋果》等倒毋寧說是這個「神曲」時代的失語症的最生動表達。「85新潮」已經過去了30年,當年他們所試圖掙脫的政治枷鎖如今早已煙消雲散,但以先鋒音樂為代表的當代中國文藝的內在品質卻不僅沒能實現進一步提升,反而還深陷在自身的「形式」和「本體」的桎梏、泥淖中糾結和掙扎。
以今天的視角來看,「85新潮」,在很大程度上只不過是文化藝術領域的改革開放的副產品,並不是它們造成了整個文化藝術領域的改革開放。今天的殘酷現實也充分地說明了那場以先鋒為標識的「85新潮」,其實僅僅停留在了藝術本體論的意義上,並沒有穩固的社會基礎供其安放、紮根,也沒能真正實現其所預期的觀念層面的有效革新。 《忐忑》這樣的「神曲」不能直接等同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文藝領域的先鋒派實踐,但在對《忐忑》等「神曲」的簡單命名和「惡搞」的粗暴指責的背後,是復雜的且長期無法釋懷的時代尷尬——包括音樂在內的文藝領域的先鋒實踐,該如何重建與生活、現實的有機關聯,歷史正在不遠處「忐忑」地拷問。
『玖』 有什麼給局裡夫人的頒獎詞
一八七七年的波蘭,還是一個千瘡百孔、支離破碎的國家。它被沙皇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侵佔著。
在壓迫中降生,在鐵蹄下長大的小瑪麗,對世間發生的這一切疑惑不解: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學波蘭話?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看波蘭書?為什麼波蘭的孩子要在沙俄監察員的監視下學習?放學回家的路上,瑪麗問她的小夥伴:「沙皇要我們波蘭干什麼?他難道還不夠富有嗎?他的國土是那麼大。」老師最了解孩子們的心裡。當沙俄監察員不在的時候,秘密地講授著波蘭民族反抗侵略者的歷史;秘密地傳授著波蘭的文化和語言;秘密地培養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感情。小瑪麗回到家裡,父親和哥哥秘密地給她講:「壓迫會產生反抗」、「知識就是力量」,喚起她追求知識和提高學習成績的強烈願望。從此,小瑪麗的心窩里,就埋下了對祖國熱愛、對侵略者憎恨的感情。雖然她還只有十歲,不懂得怎樣去反抗侵略者,但是那種決不屈服的性格卻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燃燒著;為祖國解放而學習的念頭,在她的腦海里翻騰著。
瑪麗由於學習刻苦,成績優異,順利地從小學升入中學,又以獲得金質獎章的成績在中學畢了業。她多麼想繼續升學和深造啊!可是,帶著殖民枷鎖和封建鐐銬的波蘭,大學是不收女生的。她夢想去巴黎學習物理和化學。可是,清貧的斯克洛道夫斯基一家,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又那裡拿得出到外國求學的費用呢?何況她姐姐中學畢業已經三年了,幻想到巴黎學醫的計劃,一次次都變成了泡影。強烈的求知慾望沒有使姊妹倆心灰意冷,而是更加倔強地向既定目標挺進。瑪麗和姐姐分別去擔任家庭教師,一點一滴地積蓄著去巴黎求學的費用。
一個春天的早晨,瑪麗驚喜地告訴姐姐,她想出了一個到巴黎求學的好辦法:「是這樣,你把我們倆個節省下來的這一點錢都帶上,先到巴黎去,我仍然留在這兒當家庭教師,把我掙來的錢都寄給你,等你當了醫生,再設法接我到巴黎去學物理和化學。」多大的犧牲,多好的辦法啊!瑪麗的這一番話,使她姐姐感激地流下了熱淚。打這以後,瑪麗更加節衣縮食,按月把自己掙來的錢寄給在巴黎的姐姐,寧肯自己窮得身邊連零花錢也沒有,連寫信的郵票都買不起。貧苦的生活影響不了瑪麗刻苦學習的積極性。她為了多學一些,養成了每天早晨六點鍾以前就起床學習的習慣,而晚上常常自修到深夜。她不僅刻苦自學,而且不辭辛苦地到波蘭農村給孩子們講授科學知識,到工廠女工中傳播波蘭文化,而這樣做是隨時都有可能被密探們發現,被沙俄監察員抓走的。可是瑪麗的心目中只有一個念頭:為被壓迫的祖國服務,為祖國的解放而學。正象她給自己一位童年時代的朋友的信中所說:「我用盡了力量來應付這一切,再接再勵……我有一個最高原則:不管是對人或者對事,都決不屈服!……」
志在頂峰
有志者事竟成。度過五年艱苦歲月,瑪麗用她倔強的兩手開拓了達到理想境界的道路,姐姐獲得了博士學位,妹妹踏上了新的征程。
瑪麗來到巴黎索爾本學院求學,穿著褪了色、掛了絲的衣服;住著難以形容的簡陋小屋;錢用光了,常常是整個星期用麵包和茶水充飢。大學的圖書館象塊有魔力的磁石,緊緊地吸引著瑪麗。瑪麗象塊貪婪的海綿,拚命地吸吮著知識的乳汁。有一次,她正在圖書館里伏案攻讀,突然暈倒在地,有的同學找來醫 生給她做了檢查。原來是因為瑪麗忘記了吃飯。忘記吃飯,對於瑪麗來說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了。她的姐夫、姐姐常常為這件事操心,瑪麗也常常為這件忘卻了的事情發笑。每當晚上十點鍾,圖書館閉館了,瑪麗才帶著婉惜的心情離去,回到自己的小屋裡,在煤油燈下繼續用功,一直到後半夜兩點鍾。當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又被凍得不得不爬起來,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早晨起床的時候,洗臉盆里的水凍成冰塊,就連水壺里的水也結成了冰。艱苦的生活,刻苦的學習,弄得這位年輕的姑娘面色蒼白、容顏憔悴。然而,在向科學之巔攀登的瑪麗,卻象那冰山上的雪蓮,開得那樣火紅,放射出絢麗的異彩。在索爾本學院的學位考試中,瑪麗以她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物理學碩士第一名。從此,瑪麗的研究內容擴充到許多方面。在研究金屬磁性的試驗中,在物理學會的會議席上,瑪麗結識了優秀的物理學家皮埃爾·居里。在崎嶇的小路上相識,在向科學頂峰的攀登中結成伴侶。從此瑪麗、居里成了不可分開的名字。
物理學家亨利·柏克勒爾發現:鈾的鹽類會發出一種看不見的射線。當時,這種神秘射線的來源對科學家們來說,還是一個算不出答案的難題。居里夫婦正是從解決這個難題入手,開始了他們共同的生活和戰斗。他們經過反復的研究和試驗,終於從瀝青狀鈾礦里先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亨利·柏克勒爾的難題攻下以後,居里夫婦並沒有停止他們的腳步,而是繼續向光輝的頂點前進!當時,幾平所有的化學家、物理學家對於鐳的發現都持觀望態度。因此,居里夫婦又給自己提出了一個新的攻堅任務:下決心,從瀝青狀鈾礦中取出「相當」分量的鐳,拿出「真憑實據」來,證明這種「神密」射線的存在。
沒有錢買瀝青狀鈾礦作試驗,他們就用瀝青狀鈾礦的殘渣供試驗用;沒有實驗室,他們就借用所在學校的一間簡陋的木板房搞實驗。兩位科學家向大自然的開戰就這樣開始了。要把大量的礦渣加熱,要在盛礦渣的大桶里每次攪拌好幾個小時,是一項艱巨的體力勞動。小屋裡散發出來的刺激性很強的蒸汽使人窒息。居里夫婦正是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進行著提取「鐳」的不懈的搏鬥,為了使實驗不間斷,他們往往就在這里,邊做實驗,邊做頓簡單的飯來充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四年時間過去了,盡管居里夫婦歷盡了千辛萬苦,可是把鐳分析出來的試驗還是沒有成功。
不衛生的工作環境又使皮埃爾·居里患上了四肢疼痛的病症。瑪麗身上的擔子就更重了。她需要把大量的礦渣加熱、攪拌,把大桶里的流汁倒出來,如蒸餾、結晶等等。化學處理的繁重勞動,累得瑪麗癱瘓了一樣。每到晚上,她照料完孩子,又要開始他們的論文寫作,有時整年的時間在實驗室里度過。這對年輕的夫婦沒到過一次戲院、沒有去聽過一次音樂會,甚至沒有訪問過一次朋友。可是,僅用一年的時間,居里夫婦竟寫出過三篇震撼世界的科學論文。正象瑪麗·居里後來回顧這段艱苦歷程時所說:「…在這 間簡陋的木板房子里度過的幾年,是我們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最幸福的、完全獻身於工作的時期。」
一九0二年深冬的一個雪夜,居里夫婦肩並著肩、手挽著手,迎著萬家燈火,踏著厚厚的積雪,習慣地向他們的實驗室走去。當皮埃爾·居里劃火柴開門的時候,被瑪麗·居里攔住說:「不要點亮。」他們摸黑走進小屋,頓時驚呆了。這間簡陋的木板房簡直成了一個魔宮:從瓶子里、罐子里、桶里放出一片晶瑩的藍光,特別是那支盛試驗產物的玻璃管里,放射出來的光更加強烈。看不見的射線,看見了!神秘的射線揭穿了!他們日思夜想的鐳誕生了!可是,誰曾想到這世界上第一克鐳竟是居里夫婦從八噸瀝青狀鈾礦的殘渣碎屑中,經過整整四年的辛勤勞動才提煉出來的。它象鑲嵌在科學之巔的一顆明亮的珍珠,被不畏勞苦的居里夫婦親手摘下來了!這一克鐳的誕生包含著居里夫婦多少次失敗的教訓,多少次勝利的喜悅呵!至於究竟盛著他們多少勞動的汗水和腦汁,那卻是無法計算了,但是從居里夫人還在學生時代給她哥哥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偉大事業的成功所在:
「人必須有耐心,特別是要有信心」,「我應該相信,自己對於某種事業有特殊的才幹,並且應該不惜任何代價來完成這個事業。」
鄙視功利
居里夫婦發現鐳的偉大功績和獲得諾貝爾獎金的榮譽,象一聲春雷轟動了整個世界。外國科學界的誠摯邀請電,各地發來的熱情賀信,象雪片一樣飛來;懷著崇高敬意的來訪者絡繹不絕;毫不相識的人,請求他們親筆簽名留念;攝影師趕來拍照;新聞記者前來采訪……當瑪麗·居里還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窮學生時,飢餓、寒冷、清貧和冷眼包圍著她、侵擾著她,她對這一切曾做出響錚錚地回答:決不屈服!刻苦學習!今天,當百萬法郎、燦燦的金質獎章向她微笑的時候;當成功、榮譽、祝賀象潮水般涌來的時候,居里夫婦用堅定的行動,表現了他們具有高貴的品質;毫不誇耀,謙虛忘我!
一次,有一位報社記者前來采訪這位科學家,想把她的事跡報道出去。她堅定地回答:「在科學上重要的是研究出來的『東西』,不是研究者的『個人』。」
對於研究出來的東西——鐳,有幾位朋友勸他們申請生產鐳的專利權。瑪麗·居里代表她的丈夫作出了這樣的決定:「不應該這樣做。這是違背科學精神的。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應該公開發表,不受任何限制。——如果我們的發現可以獲利,這只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這上面我們不應該有什麼優先權。何況鐳是對於病人有好處的……依我看,我們不應當藉此來謀利。」他們把這個偉大的發現交給工業界和醫學界廣泛利用,並不謀求個人的任何私利。
巨額的諾貝爾獎金,對於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並不希罕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
瑞士的日內瓦大學公開提議,給他們提供優厚的待遇,聘請他們到大學講學。做為普通中學教師的居里夫婦認為,這樣做盡管對自己有利,但會影響甚至會中斷他們的研究工作,因而謝絕了,仍舊在他們那間破舊的木板房裡作實驗。
皮埃爾·居里逝世以後,居里夫人把他們共同研究的成果,價值一百萬法郎的鐳,無償地贈送給了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夠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麼我們的工作就不算是徒勞的了。」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財產留給自己的孩子。居里夫人卻有自己的見解,她說:「貧困固然不大好受」,「但是富裕卻也沒有必要,甚至是很討厭的。」她要求自己的孩子,用勤勞的雙手去開拓自己的生活道路。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有名的學者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裡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英勇獻身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了。
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里夫人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爭的戰場。她用她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努力為傷員們服務。為了很快檢查出受傷者身上的槍彈和彈皮的所在位置,及時為傷員實施手術,解除他們的痛苦和死亡,居里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這種活動的愛克斯射線車,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里」。一天早晨,居里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里」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里,居里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嚇壞了,表示再也不敢開汽車。居里夫人在戰爭期間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里夫人親自駕著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斗……
如果說居里夫人在這炮火連天的戰場上,英勇的獻身精神是可歌可泣的,那麼,她在那無聲無響的實驗室里,英勇的獻身精神。更使人肅然起敬。居里夫人繼鐳的發現之後,又成為愛克斯光射線學方面的權威,並著手提煉放射性元素「錒」。幾十年來,居里夫人由於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她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但是,在居里夫人看來,科學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臟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著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於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里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把她的一生完全獻給了偉大的科學事業。
一九三四年七月四日,原子時代的先驅、鐳的「母親」——居里夫人與世長辭了。但是,她那決不屈服的最高原則、志在頂峰的雄心壯志、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英勇獻身的實際精神,將永遠銘刻在人們的心中,激勵人們向新的目標前進!
『拾』 居里夫人頒獎詞
「她一抄生中最偉大的襲功績——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並把它們分離出來——所以能夠取得,不僅僅是靠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和極端困難的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於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