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舞美設計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舞美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3 13:40:27

1. 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的舞蹈特點

《Notre Dame de Paris》的創作群一覽
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編劇:Luc Plamondont(天才!他的東西全是精品!)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更加天才!法國現代經典的音樂劇大都出自他和上面那個天才的配合。)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導演:Gilles Maheuk
編舞:Martino Muller

《Notre Dame de Paris》的演員陣容表
Helene Segara 飾 Esmeralda (Helene只擔任了一次演出,很慶幸買到這一版)
Daniel Lavoie 飾 Frollo
Bruno Pelletier 飾 Gringoire (這個人是個表演慾望極強的人,很出色!我喜歡!)
Garou 飾 Quasimodo (噶胡為這部戲犧牲了很多,把自己糟蹋的足夠丑了。)
Patrick Fiori 飾 Phoebus
Luck Mervil 飾 Clopin
Julie Zenatti 飾 Fleur-De-Lys

特色篇:
1、與眾不同的音樂劇,
當今著名的音樂劇大多是由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演藝公司包裝而成的,因此這些劇目也帶有了百老匯和西區特有的風格特徵和運作方式。而《巴黎聖母院》卻是一個例外,它是少數幾部聞名世界卻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影響的著名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誕生於法國巴黎,遠離紐約和倫敦,先天就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的影響。而作品誕生後,從包裝到製作推銷的整個過程,也全部是由法國公司全權包辦的,而不像《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那樣在法國誕生,卻由倫敦西區的公司來包裝和運作。因而,《巴黎聖母院》中幾乎沒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印記,觀看過該劇的人也往往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
2、舞蹈角色與歌唱角色分離,
《巴黎聖母院》的一大特色是採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離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員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員不跳舞。這與當今大多數音樂劇處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樂劇中,舞蹈和歌唱演員的角色分配會有側重,但基本上沒有絕對分開的情況,歌唱演員也會和舞蹈演員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員也會參與歌唱(更多是合唱),從而體現出歌舞一體的樣式。而《巴黎聖母院》則是將兩者完全的分離,整個劇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員演唱,他們歌唱的時候不參與任何舞蹈,個個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燈下的超級明星。舞蹈演員則完全不參與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慶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跡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愛之谷(valley of love)>等幾個大場面的段落中,舞蹈幾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將舞蹈與歌唱完全分離,可以讓兩者更加投入於自己的演出,將各自的表演發揮到極致。而不需要因為歌唱演員的緣故而降低舞蹈的難度,也不需要因為舞蹈演員的緣故而影響聲音的質量。當歌唱演員用聲音表達情感時,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體表達復雜的感情糾葛。以愛斯米拉達一出場為例,當她演唱起<吉普賽女郎(Bohemia girl)>的時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熱歡快的舞蹈,這樣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現她內心奔放的思想。而當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時,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著背影跳舞,讓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內心和痛苦的抉擇。
在《巴黎聖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詞來表達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動作來表達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時表達了內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動作上,編舞還給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顯帶有自由發揮的成份。同時舞者在舞蹈時還運用了欄桿、棍棒等道具,體現出了寫實和寫意的雙重效果。
3、純流行化的演繹,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聖母院》完全運用了流行唱法,沒有融入一點美聲唱法。而在演奏樂器上,《巴黎聖母院》也全部採用電聲樂器,沒有一件管弦樂器。這兩者都表明了《巴黎聖母院》追求純粹流行風格的姿態。而在其他大多數音樂劇中,多多少少都會融入美聲唱法,在伴奏樂器上,也大多以管弦樂器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搖滾電聲樂器,很少見到純流行樂器
4、獨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聖母院》中特別偏重獨唱,整場50段音樂中,絕大部分都是獨唱,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首接一首,而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結尾等少數幾個地方才出現過,而且採用的是事先錄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於沒有現場演員的參與,因此即便聽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實感。在大多數音樂劇中,為了更好地表現起伏的劇情和豐富的聲音層次,一般會將獨唱,重唱和合唱進行合理的安排,不會過份偏重於獨唱,也不可能過份偏重於重唱或合唱。《巴黎聖母院》對獨唱的偏好,會讓人感到聲音層次不夠豐富,在形式上略顯得單調了。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離。 由於舞蹈角色不參與演唱,因此全劇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這7個人在劇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難了。好在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聽,這也多少彌補了歌唱形式上的簡單。
與眾不同的音樂創作手法 ,
《巴黎聖母院》中的音樂共有50段。作曲者對於每一首歌曲都是獨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與歌曲之間共同的音樂材料。除了幾首是完全反復之外,幾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創作。因而你在音樂上很難找到歌曲與歌曲之間的聯系,在欣賞時會有現場音樂會的感覺。如果在觀賞時沒有歌詞提示,你閉上眼睛很容易感覺這是一張法國流行音樂的精選輯,而不是一部音樂劇。說的專業一點就是,《巴黎聖母院》沒有採用大多數音樂劇採用的主題音樂素材變化發展的手法。
《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與大多數音樂劇的創作手法不同。如今,絕大多數的音樂劇還是採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作曲者將幾個主題音樂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中進行變化,使其貫穿在整個劇目中,讓人感覺到有些音樂片段會時時縈繞在耳邊。這一手法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就非常明顯,在《悲》劇中真正全新的音樂只佔到了全劇音樂的三分之一,而全劇音樂就是根據這三分之一的音樂素材,將其進行變化和延伸而形成的。當耳邊不時地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主題,既感到親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印象。
在音樂劇的創作中,對立統一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樂的不斷變化,又要有音樂的統一呼應。如果變化太多,會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如果統一太多,不免會讓人有厭煩情緒。 《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創作手法,給人的感覺是變化有餘,而相對缺乏統一。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作曲者對自己的旋律寫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證每一首歌曲都優美動聽,但如果讓他運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反而影響了他對歌曲的自由創作,寫得不自由也不優美了。
5、不用伴奏用錄音,
《巴黎聖母院》中沒有使用現場伴奏,這也是很少見的。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中,基本上都是樂隊現場伴奏。 《巴黎聖母院》則是播放預先錄制好的配樂。這一做法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因為人們感到錄音會顯得死板而沒有生氣,類似於現在明星假唱的感覺。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影響實際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全部是電聲樂器演奏的,對於電聲樂器而言,錄音與現場演奏的差別並不大。而且在劇中也沒有哪個地方需要音樂節奏上的松動,因此完全可以事先錄制好,用一樣的節奏數以萬次的演奏。當然,最重要恐怕還是省錢,本來需要許多人的現場演奏,現在只要一盤錄音帶就解決了,作為一個長期演出的劇目,這樣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
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採用了耳掛式麥克風,演員把麥克風掛在嘴邊,暴露在觀眾面前,這種耳掛式麥克風常常用在勁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絕大多數的音樂劇中,往往把麥克風藏在頭發鬍子等看不見的地方,俗稱隱藏式麥克風,因為這樣可以感覺更象演員,而不是歌星。《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確實讓許多人很吃驚。當演唱者每人一個耳掛式麥克風站在舞台上高聲歌唱,配合著舞者的舞蹈和燈光,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場歌舞巨星的演唱會,很有視覺上的現場感,但相對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戲劇的感覺。
6、高空特技盡顯魅力,
劇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驚異。比如卡西莫多對著自己心愛的大鍾傾吐內心愛慕之情的時候,三個大鍾頓時從天而降,在每一個鍾裡面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他們扮演鍾擺奮力地搖擺,撞擊著大鍾,發出震人心魄的聲音。看著特技演員掛在大鍾裡面,作著各種各樣的動作,配合著巨大的鍾聲,再加上卡西莫多熱烈而近乎嘶吼的聲音,絕對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場面。還有愛斯米拉達被弔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臨終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鋼絲上的演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多少歸功於高空特技帶來的震撼。這些動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他們中有許多是從運動員或雜技演員轉行過來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聲大噪的<高動能(YAMAKASI)>七人團,著名電影導演魯貝松曾經根據他們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電影《企業戰士》,在歐洲青少年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7、抽象的布景:
《巴黎聖母院》的布景是簡單而有沖擊力的。劇目一開場,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堵由幾十塊泡沫拼板拼成的大牆,再加上幾根大柱,就組成了巴黎聖母院,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神秘幽暗的氣氛。這樣的設計顯然只露出了巴黎聖母院一個很小的部分,讓人不能馬上看明白,卻能給人更多的想像。像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大多數音樂劇,在道具上則更多強調模擬,讓人一看就明白,與他們相比,《巴黎聖母院》在布景的設計上要顯得抽象得多。
在長達3小時的演出里,這堵高大威武的大牆始終屹立在舞台上,由於舞台的高度和寬度完全被大牆占滿,已經不便於在縱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個劇目中,大牆的前面始終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來表演。這樣的設計使得舞台上大多數的時候只有演員,而沒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給人以現場音樂會的效果。
8、與眾不同的好劇目:
像這樣一部與眾不同的劇目,自然比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同絕大多數著名的音樂劇一樣,《巴黎聖母院》在誕生後遭受的指責也不少。比如《倫敦快報》評論說:幾根醜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牆來代表美麗的巴黎聖母院,實在有失水準。《電訊日報》評論說音樂聲音過於喧鬧,而演員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報》評論說歌曲的安排顯得雜亂而沒有層次等等。當然,贊揚和褒獎的評論要遠遠比批評的多得多。
《巴黎聖母院》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它追新求異的姿態,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國人自己製造的音樂劇。

2.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音樂特點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當代罕見的曠世巨作,法語版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一出改編自法文學巨擘雨果的不朽名著,由歐美樂界頂尖才子Luc Plamondon譜詞,Richard Cocciante作曲,本劇率先於1998年1月的法國嘎納唱片大展中綻放異彩,同年9月16號正式在巴黎國會大廳推出首演,撼動人心佳評如潮。首演未及兩年,其魅力風潮迅速襲卷歐陸,此劇在法語系國家連演130場,盛況空前,同時榮獲加拿大FELIX藝術獎項「年度劇作」、「年度最佳歌曲」與「年度最暢銷專輯」多項殊榮。
19世紀的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偶然看到了巴黎聖母院牆上深深刻下的希臘字母「ΑΝΑΓΚΗ」,它代表了天數-命運之神「Destiny」,一部不朽的傳世之作——《巴黎聖母院》就這樣誕生了。本劇取材於這部世界名著,強烈而具有震撼力的現代音樂,極具視覺效果的舞檯布景,盡情投入的表演,生動的表達出了原著中對教會和封建制度的揭露和鞭撻、對教會人士邪惡行徑和貴族卑劣的精神道德的抨擊、對人道主義仁愛精神的頌揚。巴黎聖母院劇中角色與場面充滿對立及沖突:傾慕與狂戀,誓言與背叛,權利與佔有,宿命與抗爭,原罪與救贖,沉淪與升華,跌宕起伏的戲劇張力,建構成一部波瀾壯闊血淚交織的悲劇史詩,跨越時代潮流與文化藩籬,開創當代音樂劇的新紀元。[12]
基本資料
【作曲】Richard Cocciante
【法文作詞】Luc Plamondon
【英文作詞】Will Jennings
【原著】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
【導演】Gilles Maheu
【編舞】Martino Muller
【布景設計】Christian Ratz
【服裝設計】Fred Sathal
【燈光設計】Alain Lortie
【英文版首演】2000年元月24日美國拉斯維加斯[13]
創作背景
當鮑伯利和勛伯格以《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與《西貢小姐》(Miss Saigon)造成轟動,來自法國的作品逐漸獲得世人的喜愛。近年一部來自法國的音樂劇新作品,改編自雨果名著的《巴黎聖母院》,又在國際上引領矚目的風潮。
雨果這位被譽為19世紀法國浪漫主義大文豪,除了《悲慘世界》之外,還創作了《巴黎聖母院》、《克倫威爾》等文壇名著,他的一生經歷了漫長而動盪的歷史時期,當時法國文壇正處於古典及浪漫主義沖突之際,他力主浪漫風格,以磅礴的氣魄、豐富的想像力、華麗的詞藻傲視文壇,更以曲折離奇的情節撼動讀者心弦。《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這樣的一個故事:擔任全劇「主述」的游唱詩人葛林果,是吉普賽女郎艾斯梅拉達(Esmeralda)有名無實的丈夫,艾斯梅拉達出於同情心,為了讓他免於被族人處死才允諾和他結婚。天生畸形、被巴黎聖母院收容而擔任敲鍾人的加西莫多(Quasimodo),以及聖母院的副主教弗侯洛(Frollo)與侍衛隊的隊長腓比斯(Phoebus),都情不自禁地愛上了美麗的艾斯梅拉達。一生侍奉天主的弗侯洛,明知男女之愛是神職人員的禁忌,仍然難以自拔。而腓比斯雖然已有嬌美的未婚妻百合(Fleur-de-Lys)為伴,卻因為生性風流而意圖染指艾斯梅拉達。他們三個人共同合唱的「Belle」,在法國單曲市場創下了300萬張的傲人成績。加西莫多自慚形穢,只敢把愛意深埋心中。艾斯梅拉達愛上了腓比斯,引起弗侯洛的妒恨,他趁著艾斯梅拉達與腓比斯幽會時,刺傷了腓比斯,然後嫁禍給艾斯梅拉達,要脅她以身相許,否則就要將她處死。她拒絕服從,被送上了絞刑台。加西莫多奮不顧身到法場劫人,把她藏在聖母院中。不久,吉普賽人的領袖克婁潘率眾攻打聖母院,意圖解救艾斯梅拉達。腓比斯率領衛隊擊潰了吉普賽群眾,克數潘被殺,葛林果取代了領導人的地位。自知無力對抗軍隊的加西莫多,讓弗侯洛把艾斯梅拉達交給腓比斯,因為他以為腓比斯是來解救她的。未料及腓比斯由於不敢再觸怒未婚妻,而宣布將艾斯梅拉達處死。悲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侯洛從鍾樓頂端推下,然後去解救艾斯梅拉達,只可惜為為時已晚。他哀求劊子手的同意,抱走了艾斯梅拉達的遺體,躲藏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為艾斯梅拉達以死殉情。
這一故事永遠是值得音樂劇作家們深入挖掘的好題材。以它為基本架構所改編的音樂劇有安德魯洛伊韋伯的《歌劇魅影》、迪斯尼的《美女與野獸》和《巴黎聖母院》等等。和迪斯尼的大團圓結局版本不同,這出劇以悲劇收場,沒有作大幅的刪改,比較忠實於原著。
法國人搶先推出了法文版的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據說是因為看見迪斯尼版本的首演居然是在柏林,心中頗為不平。這出劇由加拿大詞曲家Luc Palmondon和法裔混血兒、歐洲原創歌手Richard Cocciante合作,於1998年在巴黎國會大廳首演。在倫敦上演之前,它的法語版本在1999年9月起進行了歐洲的巡迴公演,其中包括法國、瑞士及比利時等法語系國家。公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如火如荼,一度脫銷。10月起,此劇橫跨大西洋,在加拿大法語區魁北克省開始巡迴演出,又一次引起轟動。這出音樂劇的英語版從2000年元月起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出半年,場場爆滿。5月份,劇團正式移師倫敦西區,准備常駐此地,以期創造另一個奇跡。

3. 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舞蹈特點

棄兒卡西莫多,在一個偶然的場合被副主教克洛德.孚羅洛收養為義子,長大後又讓他當上了巴黎聖母院的敲鍾人。他雖然十分醜陋而且有多種殘疾,心靈卻異常高尚純潔。

長年流浪街頭的波希米亞姑娘拉.愛斯梅拉達,能歌善舞,天真貌美而心地淳厚。青年貧詩人爾比埃爾.甘果瓦偶然同她相遇,並在一個更偶然的場合成了她名義上的丈夫。

很有名望的副教主本來一向專心於"聖職",忽然有一天欣賞到波希米亞姑娘的歌舞,於是千方百計要把她據為己有,對她進行了種種威脅甚至陷害,同時還為此不惜玩弄卑鄙手段,去欺騙利用他的義子伽西莫多和學生甘果瓦。眼看無論如何也實現不了佔有愛斯梅拉達的罪惡企圖,最後竟親手把那可愛的少女送上了絞刑架。

另一方面,伽西莫多私下也愛慕著波希米亞姑娘。她遭到陷害,被伽西莫多巧計救出,在聖母院一間密室里避難,敲鍾人用十分純朴和真誠的感情去安慰她,保護她。當她再次處於危急中時,敲鍾人為了援助她,表現出非凡的英勇和機智。而當他無意中發現自己的"義父"和"恩人"遠望著高掛在絞刑架上的波希米亞姑娘而發出惡魔般的獰笑時,伽西莫多立即對那個偽善者下了最後的判決,親手把克洛德.孚羅洛從高聳入雲的鍾塔上推下,使他摔的粉身碎骨。

4. 《巴黎聖母院》音樂劇的舞台美術設計特點

神甫愛推柱子玩兒

5. 法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介紹文字

愛音客抄的NDP專區裡面有一篇亂步寫的觀後感,大作啊,洋洋灑灑幾萬字,超鈾感覺。
http://nddp.chinamusical.net/review.htm
這裡面有好幾篇呢

6. 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 介紹

巴黎聖母院》的誕生: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又稱《鍾樓怪人》,前幾年迪斯尼就拍攝了《鍾樓怪人》的動畫電影,產生了不小影響,至今還讓許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國和英國拍攝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早已引進中國並配音,記得十幾年前常在電視上看到。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走紅要比小說和電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劇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Plamondon)開始著手創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普拉蒙東屬於大器晚成的詞作家,他從50年代就開始從事歌詞和劇本的創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現在他已經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法語詞作家。
在93年,法國詞曲作者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經創作了《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劇目均獲得了輝煌的成功,讓世人看到了法國人創作音樂劇的實力。這一狀況多少對普拉蒙東有相當的促動。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並被小說的魅力深深折服, 將這樣一部已經銘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樂劇舞台,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普拉蒙東找到了當時已經聞名歐美的法裔音樂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兩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這三年裡,普拉蒙東為《巴黎聖母院》寫下了600頁的筆記和30多首歌曲的歌詞。在96年底,他們倆合作完成了擁有50段音樂,40餘首歌曲,時間長3個小時的大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同《悲慘世界》一樣,《巴黎聖母院》也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小說,事實證明,雨果的小說也確實具有改編為音樂劇的質素,至今已經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克倫威爾》三部雨果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音樂劇,而且都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東聘請了加拿大導演吉列爾斯.米舒(Gilles.Msheu)擔任導演,由法國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藝公司投資製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Charles Talar」演藝公司是法國最著名的演出製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演藝明星。同年,《巴黎聖母院》劇團有限公司成立了,開始了正規化的製作。
《巴黎聖母院》的劇團成員共有24位群體演員、7位主角演員、30位舞美、15位技術人員及若干行政人員。劇團經過一年的籌備,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個月時間里,《巴黎聖母院》連演了126場,50萬張門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售出兩百萬張門票,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打破了過去由《悲慘世界》保持的記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巴黎聖母院》開始了世界巡迴公演,創下了直接劇場觀眾400多萬人的佳績,巡演的國家有: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瑞士的日內瓦、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的米蘭、俄羅斯的莫斯科、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脫銷。至今,《巴黎聖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萬張、錄象帶100餘萬張、DVD近20萬張,劇中的單曲「美人(Belle)」更是獲得許多著名世界音樂獎項,被眾多歌手翻唱。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還獲得了法國「最佳演出年度獎」、「最佳曲目年度獎」、「最佳世紀歌曲觀眾獎」。在加拿大魁北克獲得了「最佳唱片獎」、「最佳年度演出獎」、「最佳聖堂歌曲獎」、「最佳導演年度獎」。在摩納哥獲得了「世界音樂法語唱片最佳銷售獎」。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聖母院》誕生了,這意味著《巴黎聖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樂劇舞台,2000年5月,劇團正式從法國巴黎移到了倫敦西區,以期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說與劇情: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講述了15世紀法國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同時描寫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和無奈,是表現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力作。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劇情和小說劇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沒有很大的更改。相對而言比較大的人物調整是劇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說中的游吟詩人和吉普賽女郎艾米斯拉達有名無實的丈夫之外,還擔任了故事情節的敘述者,起到了講述劇情和過渡段落的作用。

7. 對於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解讀

與眾不同的音樂劇----解讀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法國經典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將於1月22日至26日在上海大劇院上演了,這是繼《悲慘世界》之後又一部榮登上海大劇院舞台的音樂劇。 有趣的是,同《悲慘世界》一樣,《巴黎聖母院》也是誕生於法國,而且也是由雨果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的。
在上海演出之前,《巴黎聖母院》先在北京上演,地點在人民大會堂,能在這個舉行最高規格會議的政治場所演出,足以見北京對《巴黎聖母院》的重視,也體現出了《巴黎聖母院》的高規格。

《巴黎聖母院》的誕生: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又稱《鍾樓怪人》,前幾年迪斯尼就拍攝了《鍾樓怪人》的動畫電影,產生了不小影響,至今還讓許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國和英國拍攝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早已引進中國並配音,記得十幾年前常在電視上看到。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走紅要比小說和電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劇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Plamondon)開始著手創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普拉蒙東屬於大器晚成的詞作家,他從50年代就開始從事歌詞和劇本的創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現在他已經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法語詞作家。
在93年,法國詞曲作者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經創作了《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劇目均獲得了輝煌的成功,讓世人看到了法國人創作音樂劇的實力。這一狀況多少對普拉蒙東有相當的促動。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並被小說的魅力深深折服, 將這樣一部已經銘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樂劇舞台,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普拉蒙東找到了當時已經聞名歐美的法裔音樂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兩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這三年裡,普拉蒙東為《巴黎聖母院》寫下了600頁的筆記和30多首歌曲的歌詞。在96年底,他們倆合作完成了擁有50段音樂,40餘首歌曲,時間長3個小時的大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同《悲慘世界》一樣,《巴黎聖母院》也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小說,事實證明,雨果的小說也確實具有改編為音樂劇的質素,至今已經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克倫威爾》三部雨果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音樂劇,而且都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東聘請了加拿大導演吉列爾斯.米舒(Gilles.Msheu)擔任導演,由法國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藝公司投資製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Charles Talar」演藝公司是法國最著名的演出製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演藝明星。同年,《巴黎聖母院》劇團有限公司成立了,開始了正規化的製作。
《巴黎聖母院》的劇團成員共有24位群體演員、7位主角演員、30位舞美、15位技術人員及若干行政人員。劇團經過一年的籌備,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個月時間里,《巴黎聖母院》連演了126場,50萬張門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售出兩百萬張門票,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打破了過去由《悲慘世界》保持的記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巴黎聖母院》開始了世界巡迴公演,創下了直接劇場觀眾400多萬人的佳績,巡演的國家有: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瑞士的日內瓦、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的米蘭、俄羅斯的莫斯科、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脫銷。至今,《巴黎聖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萬張、錄象帶100餘萬張、DVD近20萬張,劇中的單曲「美人(Belle)」更是獲得許多著名世界音樂獎項,被眾多歌手翻唱。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還獲得了法國「最佳演出年度獎」、「最佳曲目年度獎」、「最佳世紀歌曲觀眾獎」。在加拿大魁北克獲得了「最佳唱片獎」、「最佳年度演出獎」、「最佳聖堂歌曲獎」、「最佳導演年度獎」。在摩納哥獲得了「世界音樂法語唱片最佳銷售獎」。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聖母院》誕生了,這意味著《巴黎聖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樂劇舞台,2000年5月,劇團正式從法國巴黎移到了倫敦西區,以期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說與劇情: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講述了15世紀法國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同時描寫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和無奈,是表現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力作。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劇情和小說劇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沒有很大的更改。相對而言比較大的人物調整是劇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說中的游吟詩人和吉普賽女郎艾米斯拉達有名無實的丈夫之外,還擔任了故事情節的敘述者,起到了講述劇情和過渡段落的作用。

劇中人物:

卡西莫多:
獨眼駝背,相貌醜陋,他是藏身在巴黎聖母院內的敲鍾人,也就是鍾樓怪人,對吉普賽美女愛斯米拉達一見傾心。

弗羅洛:
巴黎聖母院的主教,也是卡西莫多的監護人。外表道貌岸然,實則陰險狡詐,他有強烈佔有愛斯米拉達的慾望。

菲比斯:
皇家侍衛隊隊長,已有未婚妻百合,仍情不自禁地愛上了愛斯米拉達。

愛斯米拉達:
美麗奔放而又善良的吉普賽女郎,卡西莫多,弗羅洛和菲比斯都對她著迷。

葛林果:
游吟詩人,愛斯米拉達有名無實的丈夫,在劇中他也是故事的敘述者

百合:
菲比斯隊長的未婚妻,家境優越,背景深厚,對愛斯米拉達充滿妒忌與恨意。

克洛潘:
遭人歧視的外來移民,與愛斯米拉達同為吉普賽人,後來成為吉普賽人的領袖。

《巴黎聖母院》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醜陋駝背卻又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愛上了美麗的吉普賽女郎愛斯米拉達,但他知道自己相貌醜陋,只敢把愛藏在心裡。與此同時,巴黎聖母院的主教弗羅洛與皇家侍衛隊隊長菲比斯也傾心於愛斯米拉達。弗羅洛一生侍奉天主,他明知男女之愛是神職人員的禁忌,卻依然難以自拔。而菲比斯已經有嬌美的未婚妻,卻依然想要染指愛斯米拉達。在劇目開場不久,卡西莫多,弗羅洛和菲比斯三人共同唱出了「美人(Belle)」,表達自己對愛斯米拉達的愛慕之情,這首歌曲在法國單曲市場上創下了300萬張的佳績。愛斯米拉達後來愛上了菲比斯,這讓弗羅洛感到無比嫉恨,他趁著愛斯米拉達與菲比斯幽會的時候,暗中刺傷了菲比斯,然後嫁禍給愛斯米拉達,並威脅她以身相許,否則就要將她處死。愛斯米拉達誓死不從,被弗羅洛送上了絞刑台。卡西莫多得知愛斯米拉達即將被判處死刑之後,奮不顧身到法場救回了愛斯米拉達,把她藏在巴黎聖母院中。不久,吉普賽人的領袖克洛潘帶領了一大批人攻打聖母院,想要解救出愛斯米拉達。但是他的烏和之眾被菲比斯率領的皇家衛隊擊潰,克洛潘在戰斗中身亡。
卡西莫多以為菲比斯是為了解救愛斯米拉達,他也知道愛斯米拉達喜歡的人是菲比斯, 於是哀求主教弗羅洛把愛斯米拉達交給了菲比斯。然而菲比斯早已變心,他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不敢得罪和觸怒未婚妻百合,竟然與主教弗羅洛合謀,宣判了愛斯米拉達死刑。
加西莫多後來才看穿了弗羅洛和菲比斯兩人的險惡用心,悲憤之中,加西莫多把弗羅洛從鍾樓頂端推下,然後趕去解救愛斯米拉達,可惜為時已晚。在巴黎公墓的地窖里,卡西莫多抱著愛斯米拉達的屍體失聲痛哭,然後以死殉情,倒在了愛斯米拉達的身旁。
音樂劇同小說一樣都是悲劇結尾的,在最後卡西莫多抱著愛斯米拉達的屍體,失聲痛哭地唱著《舞吧,愛斯米拉達》的時候,看了忍不住要掉眼淚。這與好萊塢動畫影片《鍾樓怪人》的大團圓結局相比,小說和音樂劇的悲劇性結尾不知要感人多少倍。

與眾不同的音樂劇:

當今著名的音樂劇大多是由紐約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演藝公司包裝而成的,因此這些劇目也帶有了百老匯和西區特有的風格特徵和運作方式。而《巴黎聖母院》卻是一個例外,它是少數幾部聞名世界卻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影響的著名音樂劇。
《巴黎聖母院》誕生於法國巴黎,遠離紐約和倫敦,先天就沒有受到百老匯和西區的影響。而作品誕生後,從包裝到製作推銷的整個過程,也全部是由法國公司全權包辦的,而不像《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那樣在法國誕生,卻由倫敦西區的公司來包裝和運作。因而,《巴黎聖母院》中幾乎沒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印記,觀看過該劇的人也往往會有與眾不同的感受。

舞蹈角色與歌唱角色分離:
《巴黎聖母院》的一大特色是採用了舞蹈和歌唱相分離的形式,也就是跳舞的演員不唱歌,而歌唱的演員不跳舞。這與當今大多數音樂劇處理歌唱和舞蹈的做法不太相符。在音樂劇中,舞蹈和歌唱演員的角色分配會有側重,但基本上沒有絕對分開的情況,歌唱演員也會和舞蹈演員一起舞蹈,而舞蹈演員也會參與歌唱(更多是合唱),從而體現出歌舞一體的樣式。而《巴黎聖母院》則是將兩者完全的分離,整個劇目的歌曲全部由7位主要演員演唱,他們歌唱的時候不參與任何舞蹈,個個全情投入,就像聚光燈下的超級明星。舞蹈演員則完全不參與歌曲的演唱,在<非法移民(The refugees)>, <愚人慶典(The Feast of Fools)>, <奇跡之殿(The court of the Miracles)>,<愛之谷(valley of love)>等幾個大場面的段落中,舞蹈幾乎就是演出的全部。
將舞蹈與歌唱完全分離,可以讓兩者更加投入於自己的演出,將各自的表演發揮到極致。而不需要因為歌唱演員的緣故而降低舞蹈的難度,也不需要因為舞蹈演員的緣故而影響聲音的質量。當歌唱演員用聲音表達情感時,一旁的舞者就全情投入地用肢體表達復雜的感情糾葛。以愛斯米拉達一出場為例,當她演唱起<吉普賽女郎(Bohemia girl)>的時候,在她身旁的舞者就跳起狂熱歡快的舞蹈,這樣的舞蹈比演唱更能表現她內心奔放的思想。而當菲比斯演唱<心痛欲裂(Heartbreak)>一曲時,在他身旁的四位男性舞者只露著背影跳舞,讓人感受到他黑暗的內心和痛苦的抉擇。
在《巴黎聖母院》中,歌唱者用具象的歌詞來表達情感,舞者用抽象的動作來表達情感,歌者和舞者在同一舞台上同時表達了內在和外在、具象和抽象。
在舞蹈動作上,編舞還給予舞者很大的自由度,有些段落明顯帶有自由發揮的成份。同時舞者在舞蹈時還運用了欄桿、棍棒等道具,體現出了寫實和寫意的雙重效果。

純流行化的演繹:
在演唱方法上,《巴黎聖母院》完全運用了流行唱法,沒有融入一點美聲唱法。而在演奏樂器上,《巴黎聖母院》也全部採用電聲樂器,沒有一件管弦樂器。這兩者都表明了《巴黎聖母院》追求純粹流行風格的姿態。而在其他大多數音樂劇中,多多少少都會融入美聲唱法,在伴奏樂器上,也大多以管弦樂器為主,或者在其中加入一些搖滾電聲樂器,很少見到純流行樂器伴奏的情況。

獨特的演唱安排:
在《巴黎聖母院》中特別偏重獨唱,整場50段音樂中,絕大部分都是獨唱,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首接一首,而較少有重唱。合唱只有結尾等少數幾個地方才出現過,而且採用的是事先錄制好的背景式合唱。由於沒有現場演員的參與,因此即便聽到合唱,也缺少了合唱的真實感。在大多數音樂劇中,為了更好地表現起伏的劇情和豐富的聲音層次,一般會將獨唱,重唱和合唱進行合理的安排,不會過份偏重於獨唱,也不可能過份偏重於重唱或合唱。《巴黎聖母院》對獨唱的偏好,會讓人感到聲音層次不夠豐富,在形式上略顯得單調了。
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舞蹈角色和演唱角色的完全分離。 由於舞蹈角色不參與演唱,因此全劇的歌唱段落就全部落在了7位主要角色身上,這7個人在劇中全部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已經很少了,要一起重唱和合唱就更難了。好在劇中的每一首歌曲都非常好聽,這也多少彌補了歌唱形式上的簡單。

與眾不同的音樂創作手法:
《巴黎聖母院》中的音樂共有50段。作曲者對於每一首歌曲都是獨立成篇的,很少追求歌曲與歌曲之間共同的音樂材料。除了幾首是完全反復之外,幾乎首首都是全新的創作。因而你在音樂上很難找到歌曲與歌曲之間的聯系,在欣賞時會有現場音樂會的感覺。如果在觀賞時沒有歌詞提示,你閉上眼睛很容易感覺這是一張法國流行音樂的精選輯,而不是一部音樂劇。說的專業一點就是,《巴黎聖母院》沒有採用大多數音樂劇採用的主題音樂素材變化發展的手法。
《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與大多數音樂劇的創作手法不同。如今,絕大多數的音樂劇還是採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作曲者將幾個主題音樂素材,在不同的人物和故事情節中進行變化,使其貫穿在整個劇目中,讓人感覺到有些音樂片段會時時縈繞在耳邊。這一手法在音樂劇《悲慘世界》中就非常明顯,在《悲》劇中真正全新的音樂只佔到了全劇音樂的三分之一,而全劇音樂就是根據這三分之一的音樂素材,將其進行變化和延伸而形成的。當耳邊不時地聽到自己熟悉的音樂主題,既感到親切又加深了人物和故事情節的印象。
在音樂劇的創作中,對立統一的原則是極為重要的,也就是既要有音樂的不斷變化,又要有音樂的統一呼應。如果變化太多,會給人捉摸不定的感覺,如果統一太多,不免會讓人有厭煩情緒。 《巴黎聖母院》這樣的創作手法,給人的感覺是變化有餘,而相對缺乏統一。 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作曲者對自己的旋律寫作非常有信心,可以保證每一首歌曲都優美動聽,但如果讓他運用主題素材變化的手法,反而影響了他對歌曲的自由創作,寫得不自由也不優美了。

不用伴奏用錄音:
《巴黎聖母院》中沒有使用現場伴奏,這也是很少見的。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中,基本上都是樂隊現場伴奏。 《巴黎聖母院》則是播放預先錄制好的配樂。這一做法一開始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因為人們感到錄音會顯得死板而沒有生氣,類似於現在明星假唱的感覺。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影響實際的效果,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巴黎聖母院》的音樂全部是電聲樂器演奏的,對於電聲樂器而言,錄音與現場演奏的差別並不大。而且在劇中也沒有哪個地方需要音樂節奏上的松動,因此完全可以事先錄制好,用一樣的節奏數以萬次的演奏。當然,最重要恐怕還是省錢,本來需要許多人的現場演奏,現在只要一盤錄音帶就解決了,作為一個長期演出的劇目,這樣的方式可以省下一大筆費用。
還有一個特別之處是採用了耳掛式麥克風,演員把麥克風掛在嘴邊,暴露在觀眾面前,這種耳掛式麥克風常常用在勁歌狂舞的歌星身上。在絕大多數的音樂劇中,往往把麥克風藏在頭發鬍子等看不見的地方,俗稱隱藏式麥克風,因為這樣可以感覺更象演員,而不是歌星。《巴黎聖母院》的這一做法確實讓許多人很吃驚。當演唱者每人一個耳掛式麥克風站在舞台上高聲歌唱,配合著舞者的舞蹈和燈光,讓人感覺就像是一場歌舞巨星的演唱會,很有視覺上的現場感,但相對而言,就缺少了一些戲劇的感覺。

高空特技盡顯魅力:
劇中的高空特技也非常令人驚異。比如卡西莫多對著自己心愛的大鍾傾吐內心愛慕之情的時候,三個大鍾頓時從天而降,在每一個鍾裡面都有一個特技演員,他們扮演鍾擺奮力地搖擺,撞擊著大鍾,發出震人心魄的聲音。看著特技演員掛在大鍾裡面,作著各種各樣的動作,配合著巨大的鍾聲,再加上卡西莫多熱烈而近乎嘶吼的聲音,絕對是一段感人至深的場面。還有愛斯米拉達被弔死的一幕,以及卡西莫多在臨終前的四位舞者吊在鋼絲上的演出,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這多少歸功於高空特技帶來的震撼。這些動作的表演者可不是一般人可以勝任的,他們中有許多是從運動員或雜技演員轉行過來的,其中就有以舞蹈特技表演而名聲大噪的<高動能(YAMAKASI)>七人團,著名電影導演魯貝松曾經根據他們7人的高超特技表演拍成了電影《企業戰士》,在歐洲青少年中產生了很大反響。

抽象的布景:
《巴黎聖母院》的布景是簡單而有沖擊力的。劇目一開場,呈現在觀眾面前是一堵由幾十塊泡沫拼板拼成的大牆,再加上幾根大柱,就組成了巴黎聖母院,在燈光的映襯下,呈現出神秘幽暗的氣氛。這樣的設計顯然只露出了巴黎聖母院一個很小的部分,讓人不能馬上看明白,卻能給人更多的想像。像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大多數音樂劇,在道具上則更多強調模擬,讓人一看就明白,與他們相比,《巴黎聖母院》在布景的設計上要顯得抽象得多。
在長達3小時的演出里,這堵高大威武的大牆始終屹立在舞台上,由於舞台的高度和寬度完全被大牆占滿,已經不便於在縱向的平面上布置太多的布景和道具,因而在整個劇目中,大牆的前面始終保留了一大片空地,以便演唱者和舞蹈者有充足的舞台來表演。這樣的設計使得舞台上大多數的時候只有演員,而沒有其他的布景和道具,給人以現場音樂會的效果。

與眾不同的好劇目:
像這樣一部與眾不同的劇目,自然比較容易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同絕大多數著名的音樂劇一樣,《巴黎聖母院》在誕生後遭受的指責也不少。比如《倫敦快報》評論說:幾根醜陋的水泥柱子和一堵牆來代表美麗的巴黎聖母院,實在有失水準。《電訊日報》評論說音樂聲音過於喧鬧,而演員只注重嗓音而不注重表演,《泰姆士報》評論說歌曲的安排顯得雜亂而沒有層次等等。當然,贊揚和褒獎的評論要遠遠比批評的多得多。
《巴黎聖母院》在各個方面都體現了它追新求異的姿態,似乎也在向世人表明,這不是一部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而是一部完全由法國人自己製造的音樂劇。
許多劇評家認為, 《巴黎聖母院》將引領當代音樂劇跨越80年代韋伯式音樂劇的影響,進而邁向表演藝術的新紀元。這個口氣似乎太大了,不過,《巴黎聖母院》確實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好劇目,這話絕對不假,口氣也一點不大。

8.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有沒有獲獎過具體有哪些獎項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又稱《鍾樓怪人》,前幾年迪斯尼就拍攝了《鍾樓怪人》的動畫電影,產生了不小影響,至今還讓許多人(尤其是小孩子)回味。而法國和英國拍攝的電影《巴黎聖母院》也早已引進中國並配音,記得十幾年前常在電視上看到。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走紅要比小說和電影晚得多了。1993年,法裔加拿大劇作家呂克.普拉蒙東(Luc.Plamondon)開始著手創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普拉蒙東屬於大器晚成的詞作家,他從50年代就開始從事歌詞和劇本的創作,但直到70年代末才真正出名。現在他已經被認為是最優秀的法語詞作家。
在93年,法國詞曲作者阿蘭.鮑伯利(Alain Boublil)和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Claude-Michel Schonberg)已經創作了《悲慘世界》和《西貢小姐》, 這兩部劇目均獲得了輝煌的成功,讓世人看到了法國人創作音樂劇的實力。這一狀況多少對普拉蒙東有相當的促動。他看中了雨果的另一部長篇小說《巴黎聖母院》,並被小說的魅力深深折服, 將這樣一部已經銘刻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巨作搬上音樂劇舞台,一定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普拉蒙東找到了當時已經聞名歐美的法裔音樂才子理查德.科奇安特(Richard Cocciante), 兩人一拍即合,在1994至1996這三年裡,普拉蒙東為《巴黎聖母院》寫下了600頁的筆記和30多首歌曲的歌詞。在96年底,他們倆合作完成了擁有50段音樂,40餘首歌曲,時間長3個小時的大型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同《悲慘世界》一樣,《巴黎聖母院》也改編自法國大文豪雨果的小說,事實證明,雨果的小說也確實具有改編為音樂劇的質素,至今已經有《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和《克倫威爾》三部雨果的小說被改編成了音樂劇,而且都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1997年普拉蒙東聘請了加拿大導演吉列爾斯.米舒(Gilles.Msheu)擔任導演,由法國著名的「Charles Talar」 演藝公司投資製作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Charles Talar」演藝公司是法國最著名的演出製作公司,曾造就了一大批世界級的演藝明星。同年,《巴黎聖母院》劇團有限公司成立了,開始了正規化的製作。
《巴黎聖母院》的劇團成員共有24位群體演員、7位主角演員、30位舞美、15位技術人員及若干行政人員。劇團經過一年的籌備,1998年9月16日在巴黎隆重上演,引起了強烈的藝術震撼,在98年剩下的三個月時間里,《巴黎聖母院》連演了126場,50萬張門票全部售完。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售出兩百萬張門票,成為法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音樂劇,打破了過去由《悲慘世界》保持的記錄。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巴黎聖母院》開始了世界巡迴公演,創下了直接劇場觀眾400多萬人的佳績,巡演的國家有: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加拿大的蒙特利爾、瑞士的日內瓦、英國的倫敦、義大利的米蘭、俄羅斯的莫斯科、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黎巴嫩的里本等。巡演十分成功,好評如潮,CD更是賣的脫銷。至今,《巴黎聖母院》共售出唱片近700萬張、錄象帶100餘萬張、DVD近20萬張,劇中的單曲「美人(Belle)」更是獲得許多著名世界音樂獎項,被眾多歌手翻唱。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還獲得了法國「最佳演出年度獎」、「最佳曲目年度獎」、「最佳世紀歌曲觀眾獎」。在加拿大魁北克獲得了「最佳唱片獎」、「最佳年度演出獎」、「最佳聖堂歌曲獎」、「最佳導演年度獎」。在摩納哥獲得了「世界音樂法語唱片最佳銷售獎」。
在2000年元月,英文版的《巴黎聖母院》誕生了,這意味著《巴黎聖母院》真正登上了世界的音樂劇舞台,2000年5月,劇團正式從法國巴黎移到了倫敦西區,以期獲得更大的成功。

小說與劇情:

《巴黎聖母院》是雨果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小說講述了15世紀法國一個跌宕起伏的故事,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同時描寫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和無奈,是表現雨果人道主義思想的力作。
音樂劇《巴黎聖母院》的劇情和小說劇情基本一致,在人物上也沒有很大的更改。相對而言比較大的人物調整是劇中角色葛林果,他除了扮演小說中的游吟詩人和吉普賽女郎艾米斯拉達有名無實的丈夫之外,還擔任了故事情節的敘述者,起到了講述劇情和過渡段落的作用。

9. 急!!!!關於《巴黎聖母院》的舞美設計

怎樣做好燈光舞美設計
參考資料還有更多,也有帶圖的!

討論:好的舞美設計所必須比備的條件是什麼?
第一、美術專業基礎(學校時的基礎課程大一大二:素描/色彩/三大構成/設計理論等.大三大四的專業設計課程,最好是工業造型和室內設計或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等等);

第二、對舞台設備的認識及熟悉性能和特點(如對各種不同類型的燈的變化及性能:電腦燈系列和常規燈和效果燈和一些鋪助設備如煙機,泡泡機,雪花機,乾冰噴射器,火焰器,冷煙火的應用)要有了解;

第三、對電腦設計軟體的操作的熟悉及掌握(如:三維專業建模造型設計軟體:3DMAX5.1和MAYA制圖和建模軟體:CAD2004和CORELDRAW10平面修飾軟體:PhotoshopCS平面編輯軟體:WYSIWYG10和LightingStudio2005還有專業渲染軟體:Lightscape3.2);當然還要有好的槍:就是配置自己的電腦專業和高一點,本人的是圖像工作站配置(至強雙CPU2.8/專業3D顯卡,2G內存,SISG硬碟,20寸彩顯),呵呵年前剛配的,

第四、對製作舞美材料及工藝的認識及熟悉(材料方面有很多,基本上建材市場上的大部分材料都能用到,但是傳統的舞美材料還是要掌握及了解的如:歌劇和話劇等舞台劇的場景常用到做樹林藤條用的紗幕就用啦:棉網、帆布和手工染色料等,做石山就用到啦:帆布+木方+老膠,然後造型上色,當然現在都有很多現代材料更方便和更加實用並出更好的效果,如:有機帶色透明的材料和各種板材和鋁合金不銹鋼和陽光板,鋁塑板,噴繪等等)(製作工藝的了解:如材料的大小木工結構,鐵電焊的工藝及強度,)總之是要全面的了解,起碼要知道製作相關的過程;

第五、強有力的大腦和小腦加電腦創造設計思維靈感和想像力要豐富,建議多看科幻電影(裡面有很多好的造型,能激發你的設計)及多注意國內外的各城市一些相關的室外建築造型等等,呵呵只是個建議;

第六、良好的心態(萬事要忍,如辛苦啦幾天幾夜的設計方案被否被改面目全非,特別是被什麼都不懂的地方公務員類型的領導亂改亂否的時候,)因為要隨時承受做罪人和工人和出氣筒的心胸!

閱讀全文

與音樂劇巴黎聖母院舞美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