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欣賞的必要性
音樂欣賞的來必要性?你們老師給你自們出這么損的題目啊!
地球人都欣賞音樂,談什麼必要性呢!
聽音樂給人帶來快樂啊!
即使是悲傷的曲調也能帶來一種與心靈相同通的共鳴,讓你沉醉在那樣一種意境里.可能叫一種放逐吧.現實的生活空間太小了,我們都需要一個純凈的樂園去放逐.
我有一個樂觀的朋友告訴我,他愁苦的時候就會去聽聽自己喜歡的歌,跟著哼哼,然後就會好很多,又可以以一個微笑的面孔面對大家,而不是老是找人來吐苦水.
我還沒達到這種境界,但是也很喜歡聽歌列~~~:)
② 什麼是音樂欣賞音樂欣賞的基本方式
音樂鑒賞的本意為對音樂作品的鑒別和欣賞,或者是認真地欣賞與回味音樂作品。隨著近些年各類音樂的創新與突破,市場上的音樂作品也是豐富多彩,為人們的業餘生活提供了豐盛的聽覺盛宴。
基本方式:
一、對音樂音響的辨別能力
這是指對音樂的音高、節奏、力度、音色等基本要素的辨別能力,如果欣賞者具備了對這些音樂要素的辨別力,也就具備了音響感知的基礎。
二、對音樂音響的感受能力
音樂音響的感受力包括旋律感、節奏感、多聲部的音樂感以及對樂曲結構的整體感知等幾個方面。
三、對音樂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音樂是時間的藝術,音樂的音響材料是在時間中展現並隨著時間的運動轉瞬即逝。
(2)音樂欣賞活動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聽覺的分類
音樂的聽覺有兩種:「一種是外在聽力,就是聽到一個人演奏出的聲音;另一種是內在的聽力,就是想像著音樂應有的樣子」。
二者既是音樂欣賞心理活動的體現,也是音樂經驗積累的結果。只要具備正常的聽覺器官,人人都能具有一般的聽覺能力。
然而,一般聲音聽覺能力和音樂的聽覺能力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先天具備的,而後者則需要經過有目的的訓練才能具備。
③ 音樂欣賞的目的是什麼
傳承文化 陶冶情操 啟發靈感 娛樂休閑........太多了 你覺得什麼方面有益,那這就是它的目的
人不同感悟不同哈 我想也沒什麼一定之規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④ 音樂欣賞的意義是什麼
音樂欣賞,是一種再創造。在欣賞過程中,人們對音樂的本身得到一種認識專,發屬生一定程度的共鳴,產生審美愉悅,從而滿足自己的審美要求。,音樂欣賞是一個復雜的感情與理智的綜合體,對於音樂的認識會由於個人的音樂素養起相當大的變化,重要的是要使聽眾盡可能地對音樂
⑤ 如何制定音樂欣賞活動中目標,組織的形式以及流程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綱要》中的藝術領域目標及解讀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幼兒音樂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音樂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音樂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音樂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深入領會並在實施中進行貫徹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藝術教育終極目標
第二層次目標——音樂教育總目標
第三層次目標——各年齡段音樂教育目標
第四層次目標——具體音樂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像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動
2、韻律活動
3、音樂欣賞活動
4、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採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復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復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復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桿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及教學方法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幼兒學慣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情感體驗。歌唱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情感體驗的抒發與正確歌唱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關歌唱的簡單知識和技能
1、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指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唱歌,都應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兩眼平視,兩肩放鬆;口型保持長圓形,嘴唇的動作要求自然,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使幼兒在歌唱時保持最佳的氣息通道狀態,有利於用美好自然的聲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時有氣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長歌聲,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應該是自然地吸氣,均勻的用氣。
3、發聲: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使歌聲優美、動聽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兒童學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來唱歌就必須用一定的發聲技巧。對於幼兒來說,首先要告訴幼兒的是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下巴放鬆、嘴巴自然打開、不大聲喊叫,也不過分的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模式一:示範——模仿——練習的模式
1、引出主題。
2、范唱新歌。
3、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用全曲帶唱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時用教唱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6、採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反復練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後累加的模式 (案例分析)
1、教師將歌曲中的節奏、歌詞、曲調分解出來,作為節奏活動、語言文學活動、節奏朗誦活動、韻律活動等材料分別加以使用,使幼兒初步掌握歌詞或旋律。
2、採用按節奏朗誦歌詞並同時傾聽曲調的過渡方法,最終由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曲調唱出。
●從動作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頭發肩膀膝蓋腳》
1、教師提出遊戲的方式:教師說出身體某一部分的名稱時,全體幼兒以最快的速度將雙手放到該部位上去。
2、教師以隨意的順序說,有時快,有時慢,使幼兒感到緊張有趣。
3、教師改用歌詞中的順序說,並逐步加快,讓幼兒逐步發現其中重復的規律。
4、教師改用歌唱的方式發出指令,讓幼兒逐步熟悉歌曲的整體形象。
●從情景表演開始的設計:
範例:小班歌曲《誰餓了》
1、教師表演,用動作象徵性地表述全部歌詞內容。如「一直大貓出來了」(模仿動物走路的樣子)「肚子餓的咕咕叫」(做出表現肚子難受的樣子),「看見了小老鼠」(做出看見食物很驚喜的樣子),「啊嗚啊嗚吃完了」(先做出狼吞虎咽的樣子,再做出吃飽後很滿足的樣子)。
2、教師邀請幼兒猜想教師的表演所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一開始是誰來了?他怎麼了?後來它看見了什麼?最後它又怎麼了?
3、教師根據幼兒的猜想組織歌詞演唱給幼兒聽。
4、教師邀請幼兒一起隨歌聲邊唱邊做動作。
●從故事講述開始的設計:
範例:中班歌曲《迷路的小花鴨》
1、教師出示掛圖,引導幼兒觀察:圖上有一個池塘,池塘邊有一棵柳樹,柳樹下有一隻小小的花鴨子,小花鴨正在傷心地哭。接著,教師請幼兒猜想:小花鴨為什麼要傷心地哭?最後,教師完整地講述第一段歌詞中的故事。
2、教師把第一段歌詞所講的故事清唱給幼兒聽。
3、幼兒邊看圖跟唱歌曲。
⑥ 音樂鑒賞課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學習什麼
前,新課改的要求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互相學習互相探討的關系。不像以前,只是老師滿堂灌。對高中音樂鑒賞課的要求更進了一步,現在的音樂鑒賞課不只是有關音樂知識外,往往還涉及到文學、歷史、美術、地理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僅靠我們學過的音樂知識還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鑽研教材的同時,廣泛涉獵有關方面的書籍,博聞拓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我們老師自身文學,藝術素養,並熟練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豐富教學內涵,提高教學層次,徹底改變音樂鑒賞課只是老師講同學們聽的這種落後模式,使學生參於到課堂中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辦。
音樂鑒賞課更是一門「聽」的藝術。什麼樣的音樂都離不開「聽」。「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對音樂的欣賞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進行。而應該深入到樂曲的音響結構及各種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這樣才能准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真正地聽懂音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對一部音樂作品反復地聽。多聽是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我們的雙耳不僅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還要具很強的審美感受能力,這一能力與生俱來,反復地聽,會給我們的聽覺製造接觸音樂的機會,我們的音樂聽覺就會得到發展。同時,音樂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構成音樂作品的那些音響瞬間即逝,這些聲音以單音或多音組合的方式,先後展現給我們的聽覺。多聽,大腦中的記憶就會把聽覺中的印象慢慢綜合起來。聽的次數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樂的記憶力,欣賞音樂的能力就有了較大的進步。
現在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次的音樂,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音樂中感受。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聽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音樂鑒賞是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像聯想,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培養和熏陶出來的。
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去實踐獲得真知。所以,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多實踐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能夠自己欣賞作品並能夠評價作品。老師在其中只不過起著引導作用。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深入不下去。那麼,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准。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麼是美和什麼是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並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⑦ 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的教育內容有哪些
(一)音樂欣賞活動的選材考慮。 音樂欣賞是指懷著由衷的欣喜熱愛之情,自動追求從音樂中獲得自我滿足和自我實踐過程。開 展欣賞活動應該讓幼兒有美、有愉悅的感受。因此,音樂欣賞材料的選擇顯得至關重要。在選擇音 樂欣賞材料時應綜合考慮多方面的因素: 1、選材時應考慮到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的要求。 選擇的音樂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是否豐富、多樣,比例結構是否合理,都直接影響到音樂 欣賞活動的教育效果。因此我們選材時必須始終以其教育價值出發,選擇符合教育要求的音樂材 料。如我們可以選用一些中、大班將要學唱的歌曲作為小班的欣賞材料,也可以選用一些少兒歌曲 作為中、大班的欣賞材料。 2、選材時應考慮到幼兒感知、理解音樂的實際能力水平。 許多音樂作品都很優美,但往往因為某些原因無論在長度上還是結構上都無法為幼兒所接受而 很難成為幼兒音樂欣賞的材料,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分析與思考,根據幼兒的實際能力水平進行 選擇及節選,如可把作品中比較常的樂段或節奏變化比較明顯的樂段進行整理提煉:《梁祝》是大 家所熟知的樂曲,它的幾個樂段分別講述了不同的故事情節,將"化蝶"一段提出來,便可以讓小班 幼兒通過觀摩教具"蝴蝶"的翩翩起舞結合樂曲優美、緩舒的旋律展開想像和模仿,既滿足了幼兒欣 賞的需求,又符合幼兒善於模仿的特點,從動靜交替中達到教學目標。 3、選材時應考慮到幼兒的興趣需要。 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姆指出:"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發生興趣。"這說明興趣 是學習的基礎,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也不例外。作為幼兒園一線教師,我們更應該關注到這一點, 在平日里多觀察、多指導,及時發現及抓住幼兒的興趣點,充分發揮其教育價值。如平日里幼兒很 喜歡玩滑滑梯,我就安排他們欣賞短小活潑的鋼琴曲《滑梯》,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再次體驗滑 滑梯的樂趣;在角色游戲中,幼兒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可見他們對這兩個角色充滿了興趣,於 是,我就讓他們一邊抱著娃娃一邊欣賞《搖籃曲》,讓幼兒真正地沉浸到音樂中去。 (二)音樂欣賞活動的教師因素。 任何一個教學活動都需要教師進行組織,當然,音樂欣賞活動也不例外。教師在活動中的作用 至關重要。那麼,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我們應該做何努力呢? 1、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養。 音樂欣賞不只含括了音樂知識,還包括了對歌唱能力方面的要求以及豐富的舞蹈動作。教師只 有具備良好的音樂素養,才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細致的分析與理解,才能夠通過協調的動作、優美 的歌唱以及精彩的表現來展示音樂的魅力,從而感染音樂中的幼兒,使他們沉浸在音樂的感受中, 並從教師的引導中提高自身的音樂欣賞能力。 2、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1)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為欣賞作品打好基礎。 音樂是反映人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欣賞音樂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和生活經驗。生活經驗 是感受音樂作品的基礎。教師在開展欣賞活動前,應事先了解幼兒的經驗基礎,及時為幼兒豐富欣 賞作品時必需的生活經驗。我曾經組織過一次音樂欣賞活動《瑤族舞曲》,由於事先沒有給幼兒以 知識准備,幼兒對瑤族沒有感性上的認識,不知道瑤族人民的生活習慣以及瑤族與其他民族有什麼 不同的民族特徵,導致整個活動的教學效果不理想;而在欣賞歌曲《雪花》前,考慮到泉州這一地 區多年未下雪,班上大部分幼兒沒有見過雪,我結合常識課,通過讓幼兒觀看雪花圖片讓他們認識 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狀、顏色等有關知識,而後進行欣賞教學,幼兒的內心情感得到了升華,想像 力也充分發揮,就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創設良好的音樂氛圍,讓欣賞環境"活"起來。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創造一個與作品相適應的音樂欣賞環境能有效提高幼兒對欣賞 活動的興趣。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作品的內容創設相應的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觸動幼兒的心靈,讓幼兒真正的參與進來。例如,在欣賞音樂作品《秋天》時,我在活動室牆面上 布置了許多表現秋天的圖畫,在地上灑滿了落葉,使幼兒能夠感受到濃濃的秋意,欣賞時自然就更 加投入了。又如在欣賞音樂作品《快樂的小廚師》時,我在活動室內布置了許多食物的圖片,又准 備了許多炊具、廚師的服裝等,讓幼兒感受到廚師的工作,欣賞時也就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了。 (3)適時適度的介入引導,讓幼兒真正自主地參與活動。 在許多的教學活動中,常常存在著教師指導語過多、提問頻繁、直接指導等問題,幼兒常常失 去了思考、創造的時間與機會。要讓幼兒真正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教師就必須改變指導策略, 從中心退向邊緣,從控制者的"前台"走向引導者的"後台",適時、適度地介入引導。例如,在音樂 欣賞《瑤族舞曲》時,我在開始部分運用配樂詩引導幼兒欣賞,此時教師是主導者;下一環節運用 色塊圖把美術欣賞與音樂欣賞相結合,教師則是引導者;最後則讓幼兒跟隨音樂自己舞蹈,教師更 應是欣賞者,在旁鼓勵幼兒大膽自由表現,為下一活動做好經驗准備。 (三)音樂欣賞活動的多手段參與。 幼兒欣賞音樂應是一種積極的活動,而不是消極的、被動的感受,應使整個欣賞音樂的過程都能 引起幼兒的興趣,使其想像活躍,情感有所觸動。因此,我們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參 與滲透,讓幼兒多通道地參與到活動中來。 1、運用語言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 語言材料在這里特指含有藝術形象的有聲文學材料,如故事、散文、詩歌、童謠等。在音樂欣 賞中適當地運用語言材料能把抽象的音樂變得形象化,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與表現音樂作品。例 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我運用配樂詩對音樂進行完整欣賞,配樂詩的內容與樂曲的結構、曲 調、意境相融,較好地幫助了幼兒熟悉樂曲並幫助幼兒感受樂曲所表達的音樂形象。又如在欣賞歌 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時,通過講故事,讓幼兒了解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跡,從而知道了歌曲表達的 內容。 2、運用動作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表現音樂作品。 高爾基說過:"在聽音樂時,得用自己的經驗、印象和知識去補充。"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但 是幼兒感受音樂的能力並不差,且他們都有較強的表現慾望。當音樂響起時,也許他們會情不自禁 地手舞足蹈起來。運用肢體語言與音樂相滲透被視為一種有價值的欣賞形式。例如,在欣賞《運動 員進行曲》時,可讓幼兒隨樂曲打節奏。又如在欣賞《搖籃曲》時,讓幼兒用輕柔的動作哄寶寶睡 覺。 3、運用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地欣賞音樂作品。 視覺材料形象具體,即可是在時空中靜止的(如圖畫、雕塑等),又可是在時空中流動的(如 錄相、可活動的教具操作等)。音樂是流動的,稍縱即逝。我們可以通用提供形象具體的視覺材料 幫助幼兒"留"住那一瞬間,讓幼兒不斷地欣賞、感受。例如,在欣賞《瑤族舞曲》時,引導幼兒用 顏色(色塊圖)來表現樂曲
⑧ 簡述音樂欣賞的意義
音樂欣賞並不是以何種眼光去挖掘音樂表達的意義,而是在你欣賞音樂的時候你的想法,你的情緒,你的情感,
⑨ 簡述音樂欣賞的作用和意義
1.有益於陶冶情操
優秀的音樂作品,無論是聲樂作品還是器樂作品,都是內容與形式、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有著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力量,能夠帶給賞析者藝術造詣的升華,使其道德情操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賞析者在審美的氛圍中會不知不覺受到音樂形象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教育和啟迪,產生樂觀向上的思想情感,剔除思想意識中不健康、不正確的成分,逐漸變得高尚起來,進而形成較高的音樂文化修養及完美的人格。
2.有益於提高審美能力
優秀音樂作品是人類的藝術財富、人文精髓,能夠使審美活動帶有鮮明的傾向性,引導賞析者建立正確的審美觀,消除錯誤的審美觀,從而使其受到教育和啟迪。美的觀念是同人們的道德觀念緊密相連的,它反映著人們的世界觀,所以賞析者進行音樂賞析時,實際上是在接受一種道德觀、價值觀,其影響極為深遠。賞析者通過對音樂作品體裁、題材、形式、風格、內容思想性,作曲家創作意圖,具體的表現手法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細致地分析,逐漸准確地把握住作品的音樂形象,領會作品中的人文情懷,汲取音樂藝術的精髓,養成審美鑒賞與辨別能力,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3.有益於培育創造性思維
由於音樂語言往往帶有一定的模糊性、求異性和不確定性,總是有意無意地留下了許多空白,因而音樂賞析需要藝術想像力,讓賞析者去延伸拓展,去捉摸思考,否則便難以轉化為具體可感的形象世界,更不能從賞析中得其境界。音樂賞析不僅需要藝術想像力,而且也發展藝術想像力,它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藝術再創造活動,而不是被動、消極的感知。音樂賞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創造的過程,其間所形成的思維方式主要是為了達到對音樂作品內涵的深刻感受、體驗和創造,要藉助儲存的知識和經驗,也要運用聯想、想像等思維手段,這就使賞析者的智力得到開發,思維更加靈活和敏捷,從而培育創造性思維。
⑩ 應怎樣理解" 音樂欣賞也是一個
很多人把欣賞作為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實踐主義哲學曾經批判過欣賞、審美這些活動過於被動,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其實,在課程性質實踐性中講了四個方面,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傳播和音樂欣賞。這幾個方面都帶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都屬於實踐的內容。所以,音樂欣賞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但是這種實踐不同於唱歌和樂器演奏,它主要強調「動於心」。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熱衷於參與性的欣賞方式,尤其在小學階段,用身體的方式、樂器的形式、文學方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參與欣賞。其實,音樂欣賞是從動的欣賞逐步轉變為靜的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過程。參與欣賞對學生最初理解音樂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班級教學來說,是可以觀察的。但是老師們要明確,音樂欣賞最終是要通過靜的欣賞,通過用心聆聽,通過與音樂對話的過程來實現。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就不能純粹為了動而動了。
大眾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人們參與音樂活動的主要方式,一個是表現,包括演唱、演奏,一個是音樂欣賞。但是,欣賞音樂並不是盲目的欣賞,要通過教育培養他們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提升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由於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每個人聽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展這種對音樂理解的不確定性,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獲得自己對音樂的領悟與感受,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從動的欣賞向靜的欣賞轉變,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轉變。
因為很多人批評欣賞是被動的,所以很多老師就進入一個誤區,認為欣賞課就要動,不動就不是好的欣賞課,不參與就不是好的欣賞課。其實,每個人對音樂都有自己的感覺,「心動」是心靈的參與,最終的目的是聽了音樂以後內心能有所感動,有所感覺。老師們要注意欣賞課不要過於程式化和形式化,過於追求「動」,而是要關注「身動」向「心動」的轉化過程。
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參與並沒有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必要通過參與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音樂體驗。但是,教師還是要考慮欣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其實,「動起來」是非常外在的,它僅限於對節奏、速度的一種理解,而不是音樂的全部。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應該注重內心的參與,所以在高年級欣賞課上一定是要在內心參與上下功夫,關注音樂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