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1)音樂課程目標是指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2. 學校音樂教育的教學原則主要有哪幾點
音樂教學原則是根據音樂教育理論、教學目標,遵循音樂教學過程及教學活動的規律而制定的對音樂教學的基本要求。它是音樂教學客觀規律的反映,是指導音樂教學工作的基本准則,是音樂教學原理的引申和具體化,是音樂教學經驗的提升。人們對教育規律的認識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逐步提高的,因此,人們對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教學原則在提法、名稱、內容、結構等方面,各流派、各歷史時期都不盡相同。有一些經教學實踐檢驗的教學原則,如科學性原則、啟發性原則、直觀性原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原則、統一要求與因材施教相結合原則等,這些教學原則對於中小學音樂教學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而音樂教學的基本原則更應該體現出音樂藝術的教學規律,應突出音樂審美教學的特點。一、音樂性原則音樂性原則也稱音樂為本的原則,是指在音樂教學中自始至終應將音樂置於音樂教育的本來(中心)位置或其職能位置。音樂教育是以音樂為載體的方式來進行實施的、通過音樂來施教而不是其他非音樂性的教育現象。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個體的感性與理性盡可能地和諧統一,它是以音樂本身的規律與特點來展開和實施的。音樂性的原則是音樂教學的根本原則。音樂教育之所以要以音樂為本,是由其本質所決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指出:「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於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揮,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如果否定音樂為本的教育理念,就等於否定了音樂教育的審美價值,那麼,作為「實施美育主要途徑」的音樂課就會被異化為另類課程,失去在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意義。所以說,音樂課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音樂課中要體現音樂藝術。以音樂為本須注重「聽賞」,感受、體驗音樂作品的表現力;以音樂為本,須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正確認識音樂知識與技能;以音樂為本,應明確音樂教學目標,圍繞目標設計教學活動,豐富學生的藝術實踐;以音樂為本,應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和手段,讓教學方法和手段恰到好處地為音樂教學服務。總之,以音樂為本就是,我們的音樂教育必須以音樂為載體,必須突出音樂學科的屬性,不可將其他的內容和形式凌駕於音樂內容之上,使音樂成為點綴。二、情感性原則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給人的情感移入比其他藝術更直接、更強烈、更能深入人的情感世界。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教育的特質就是情感審美。因此,審美教育從本質上講是一種情感教育。情感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和中介,是音樂審美過程中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審美教育從根本上說,是一種主體全身心投入情感的體驗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青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應以自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情感,使之產生共鳴,激發其情感動力。只有當教師把真情實感傾注到音樂之中,才能感染學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樂之中,從而進入學習音樂的最佳狀態。因此,音樂教學要牢牢抓住情感因素,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並不斷提高學生情感外化的表現能力。師生之間和諧的情感交流是音樂教學優化審美功效的重要標志。音樂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應建立一種平等的關系,音樂教師應把感情的紐帶拋向學生,通過音樂教學,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因此,音樂教學應堅持情感性原則。三、體驗性原則體驗性是音樂學習的突出特點之一。這是因為音樂是體驗的藝術,音樂創作、表現和鑒賞都離不開人的親身參與和體驗。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是不能「教」的,音樂的非語義性與不確定性決定了其教學機制主要不是依靠講授和詮釋的方式,因為如果那樣,就會同學生的自身感受與體驗相悖,這是完全違背音樂審美教育規律的。音樂教學的過程應是一個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音樂的過程。沒有參與和體驗,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教學。審美不能依靠灌輸,藝術不能容忍說教,音樂學習的根本機制是學習者自身對音樂的感悟。所以,音樂教學要尊重學生以自己體驗的方式學習音樂,要關注、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語言盡量要少,而且不要總是試圖詮釋音樂,音樂課堂中的教學語言應以描述性為主,目的是創設審美情境,渲染藝術氛圍,引導和誘發學生積極地參與音樂體驗。良好的音樂教學過程應體現為各種有利於學生參與的音樂活動,包括音樂鑒賞活動、音樂表現活動、音樂創造活動等,同時在相關的活動中融進音樂文化知識,讓學生在對音樂的整體感受中增強對音樂文化的了解。
3. 談談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可能性目標有哪些
我國教育部實行的《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指出:通過藝術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的優秀藝術成果,提高文化藝術修養,增強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感受美、表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並通過藝術教育陶冶情操,發展個性,啟迪智慧,激發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我國現階段各學校正突出教育改革,轉變藝術教育觀念,體現素質教育要求、體現"減負"精神,降低知識技能難度,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強調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學生的藝術素質,從而提高學生人格素質的目標。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把藝術課程列為國家核心課程,這是因為藝術學科對於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的作用。
一、 藝術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說:「美是一種心靈的體操,它使我們精神正直、良心純潔,情感和信念端正。」現代社會由於生活的多樣化、知識信息的廣泛化,審美活動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內容,美育也成為時代的客觀要求。何謂美育,它是通過現實美和藝術美打動學生感情,使學生在心靈深處受到感染和感化,從而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點,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既是科學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提高人的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它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音樂是以聲音塑造形象的聽覺藝術,它以一定的節奏和旋律通過聽覺影響著人的情感,同時又使人的聽覺在音樂中獲得更好的發展。音樂教育對於開發學生智力,發展其想像力、記憶力,活躍思維及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音樂教育中,教師通過唱歌、欣賞音樂、游戲和舞蹈等內容教給學生有表情地唱歌並迎合音樂做出優美協調的節律動作或舞蹈動作,培養初步的音樂欣賞和唱歌、跳舞的簡單技能,發展其音樂才能和音樂藝術的想像力、創造力。如:欣賞《牧童短笛》時,教師將一組幻燈片放映到熒幕上,孩子們看到熒幕上出現碧綠的田野,牧童騎在牛背上悠閑地吹著笛子。伴隨著畫面的變換,聽著優美動聽的音樂,孩子不僅能感受到牧童的愉悅心情,而且對音樂的豐富內涵有了一定的理解。在音樂的作用下,孩子的表演欲也就產生了,當他們隨著音樂的節奏作出一定的節律動作時,其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就得到了發展。
二、藝術教育與品德教育密不可分
當前的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個廣義概念下的德育, 它的內容很廣,意義深遠,涉及到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影響著學生紀律觀念、學習態度、生活習慣、及愛國愛黨思想的形成,與學生的一言一行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而德育在實施過程中所採取的實質性方法、手段和它要達成的目標與效果,是與學校所有學科內容的大審美教育分不開的。與語文、數學等學科相比,藝術教育更具有直觀形象、貼近學生的教學特點與優勢。
如通過學唱革命歷史歌曲,使學生受到了革命傳統教育;通過每周幾次的舞蹈隊、合唱團、書畫興趣小組的訓練,培養了學生耐心、細心、恆心、信心的意志品質;通過指導學生構思和創作小作品,培養了學生實踐創新意識與能力;通過合唱團的訓練和成功演出,使學生懂得「匯涓成海,聚沙成塔」的道理,同時樹立學生為校爭光的集體榮譽感;如學生劉英說:「在音樂天地里,我參加了合唱隊,在活動中,我懂得了什麼是美,更懂得了團結與合作」。合唱隊員劉蘋說:「我覺得參加合唱隊很光榮,它不僅讓我學會了優美地歌唱,還培養了我高尚的情操,更讓我懂得了做人要有堅定的信念、樂觀、勇往直前」。通過演唱歌曲《憫農》,我們教育學生要關心人民疾苦,要珍惜糧食;通過學校鼓號隊等集體藝術訓練,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等等。
托爾斯泰曾說:「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手段之一。」,藝術教育表現出一種廣泛的滲透功能。從本質上講,藝術教育以自覺的、潛移默化的方式,對人的整體生存態度與生活觀念進行培養,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造就一種健全、完美的人格。在人類精神文明的發展歷程中,人類對美的追求有突出的意義,而藝術教育的價值在於為個體的心理成長和精神發展提供一種內在的精神營養和文化價值,以提高人的精神性。可以說,藝術教育包含著人類精神文明的進步因子,是提升人類精神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徑,它是一種帶有主動意義的重構重建,也是一種發展個體精神力量的重要的功能性環節。
藝術教育的關鍵應在於培養兒童的藝術思維,也就是說,不僅要使兒童學會創作和表現簡單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使他們理解和欣賞自身和其他文化作品的內涵,學會在高度個性化的藝術活動中探索自己和他人的情感世界,將有關的作品與自己的生活和所關心的事物聯系起來。換言之,藝術教育就是要藉助藝術實踐,培養學生的審美以及藝術創作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個人的藝術表現力,同時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修養,讓學生學會藝術地工作和生活,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藝術融入個人的生活之中。
由於我們廣泛深入地開展藝術教育活動,大多數學生在興趣小組中學習自己感興趣的事,學得開心,能比較「自由」的發展,因而其樂融融,這種情感遷移到學習和其他活動上,使學生在校產生一種「寓教於樂」的感覺使我校的藝術教育碩果累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持之以恆地加強藝術教育,素質教育必然在我校結出豐碩的果實!
4. 音樂表演 音樂教育 學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音表注重主專業,在考大學時候大部分學校會把主專業的分數值佔得比例大些,也會考樂理小三門之類的,但是音教就是還要在主專業的基礎上看你的樂理小三門,而且有的學校還要求有第二專業就是在鋼琴,聲樂中選個進行考試加分。畢竟音教是要全面發展的所以考的東西多些,將來進了學校學的東西也比音表寬度廣些。但是音表會學的專業性東西多,比如會學作曲指揮、音樂製作、音樂舞台劇編導之類的.
歸結起來,兩者的主要區別就是,音教是培養老師人才畢業後有個教師資格證,音表是陪樣音樂人才的畢業後從事樂團,音樂製作等等。
音樂表演和音樂教育在培養方式上基本上一樣的,只是你考試的時候專業和文化成績的比例不一樣。音表專業比例高點,身高有要求。音教文化比例高點。就業的話,其實音教的就業還好點,我們學校至少是這樣,其實學音樂除了做老師,就是做表演,可能學MIDI的還可以去唱片公司吧。但是百分之九十九的音樂專業的學生沒有從事表演,從事教育的反而比較多,而音教在考試方面又略勝一籌,因為文化能力強些,現在什麼公立學校不要考試呢?筆試就是第一關了,沒過筆試什麼也別想。個子矮是不適合表演的,除非你優秀到像吳碧霞那樣。 音教出來也不一定只能當老師,但是大部分會選擇當老師,那就取決於你自己的目標意向了.
音樂教育方向是中小學音樂教師,課程設置比較單一,只是就音樂方面開設相關課程,有的學校音樂教育是指專科,本科是音樂學,學制3年,由於專業學習比較系統,畢業後可從事和音樂相關的其他專業.
音樂教育和音樂表演其實著根點是一樣的,那就是對音樂的學習。只是發揮的平台不一樣,一個是講台,一個是舞台。至於哪個更有利於今後的發展,那就要看你的選擇了。相較來說,音樂教育要更穩定一點,而且也要更理論一些,面對的群體也要更單純一些。而表演則要更強調機會性,更強調修煉。因為現在學音樂表演的人太多太多,而這一行,只有出名才會有所收獲。但兩者,都要求不斷地學習。
5. 哪位能提供一片有關教育的論文,只要是教育方面的就成,比如說課改,任教心得等(我是一名小學音樂老師)
對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現狀的反思
內容摘要:農村的基礎音樂教育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音樂教育的整體水平。目前,農村音樂教育中還存在著教育經費不足、對音樂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夠、師資力量嚴重缺乏等一些問題。文章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並提出了一些對策。
關 鍵 詞:農村 基礎音樂教育 現狀 對策
音樂教育對於一個人的全面發展、塑造完美人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對於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國音樂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農村,農村音樂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整體水平。因此對農村基礎音樂教育進行思考,探討農村基礎音樂教育面臨的問題並提供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發展的基本對策,這些都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音樂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發展。
1.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學設備不完備
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是農村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些農村學校為了縮減財政支出,盡量聘請代課教師。教育經費不足,導致教師工資較低。而一部分音樂教師也因沒有課,在年終考核時沒有機會參加考核,這些導致一些音樂教師對音樂課不感興趣。有些老師在自己能力允許的條件下都轉教語文或數學,導致音樂教師隊伍嚴重流失。教育經費不足,導致農村的一些學校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室或多媒體音樂教室,也沒有完備的音樂器材,影響了音樂課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2.教育觀念陳舊、滯後
在較偏遠地區一些農民的生活還有問題,不會有太多的心思和多餘的錢去學習知識、學習音樂。即便是想讓孩子學,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對於音樂,他們覺得不能創造財富,所以他們不會花費太多的精力和財力讓孩子去學習。只有文化課成績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學生家長更看重學生文化課的成績,沒有認識到音樂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音樂在孩子全面發展中的重要性,忽視了對孩子美感、審美素質的培養。
由於學生家長的期望,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社會上對學校的評價也是以升學率作為標准。所以,學校一方面考慮升學率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又受家長的「重望」之託,它們以抓學生成績為主。在這樣的狀況下,一些學校就會為了升學率放棄,甚至犧牲一些看似與成績無關的課程和活動,音樂課就是其中一個犧牲品。一些學校拿教學成績作為老師的考核標准,一些老師用考試成績對學生進行排名,這一連串的排名不由自主地會讓學校、教師、學生都覺得走到哪裡都是文化課最重要。音樂教育在一些農村的基礎教育中基本是處於可有可無的地位。因為升學考試不考音樂,所以平時可能還有音樂課,而一到臨近期末,音樂課就會被其他課程佔去。
作為中小學生,他們還處在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過程中,他們對待事物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學校和家長的影響。一些學校講升學率,家長期望他們跳出農村,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們不由自主地也會重視文化課。他們對音樂的認識也只是通過電視、錄音機等這樣一些媒介,認識到的也基本都是時下流行的通俗音樂。其實,對於本民族的民歌、民族樂器等,他們應該多了解、應該了解的知識卻從未耳聞,更談不上喜歡與否。
因此,在農村學校,家長、教師以及學生,對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和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的認識還遠遠不夠,甚至是模糊的。
3.師資力量缺乏
國運興衰系於教育,教育成敗系於教師。農村中小學音樂教師是支撐我國基礎音樂教育事業的重要力量。我國中小學音樂師資的來源基本上是高等師范院校、中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但由於一些現實問題,比如,一些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慢,交通、通訊、文化等與城市相比較落後,所以一些音樂專業畢業生不願去農村任教。
現在,農村較少數學校有專職的音樂教師,大多數音樂教師都由語文、數學或其他科教師兼任,這些兼任老師絕大多數也都是半路出家,他們對音樂理論知識、音樂課程教學方法等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音樂課教學形式單一、氣氛不夠活躍,致使學生對音樂課也失去了興趣。而那些專職的音樂教師,也會因為教學設備不完善而感到「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感到沒有用武之地。這樣的現狀嚴重製約了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也使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和國家統編中小學音樂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相脫節。
二、發展農村音樂教育的對策
1.轉變農村音樂教育的思想觀念,完善評價機制
音樂教育家賀綠汀曾經說過:「中小學音樂教育是關繫到整個後代的文化修養、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質的大事,絕不可可有可無,等閑視之。」所以,必須要改變長期以來影響音樂教育向前發展的傳統教育思想和教育體制,改革考試制度。雖然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在農村的實施情況還不夠好。要對一些教育部門和學校領導進行教育,使他們轉變「分數第一」的觀念,樹立讓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素質教育、審美教育培養的思想。還要鼓勵學生家長參加一些社會藝術活動或民間藝術節,使家長切身體會到藝術的美和音樂的美,使他們明白音樂教育在孩子身心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對塑造孩子心靈的重要作用。
在改變社會、學校、家長教育觀念的同時,隨之改變的一個問題就是教育的評價機制問題。當各方都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時,便不會再以單一文化課成績來衡量學生和評價學校,這樣會激發學校對學生全面發展的培養。
2.加大對農村音樂教育的經費投入,改善辦學條件
教育需要投資,音樂教育更是如此。音樂教學設施是實現課程標準的保證。各級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大對音樂教育的投入,同時要積極鼓勵和調動社會上各種力量來對農村音樂教育進行投入,逐步建立多種渠道,來籌措農村音樂教育經費機制,解決農村音樂教育經費不足的問題,改善辦學條件,修建音樂教室,配置音樂教學器材,完善教學設施,提高農村音樂教師的福利待遇。這樣,一些音樂教師才會安心紮根農村,在農村音樂教育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保證我國農村音樂教育得到真正的發展。
3.優化農村音樂教師隊伍
針對農村音樂教師緊缺,且目前音樂教師的音樂素質較低等諸多問題,首先應該穩定在職音樂教師隊伍,加強對在職音樂教師的定期培訓,提高這些教師的綜合音樂素質。發展有音樂愛好的其他課程教師,鼓勵他們加入音樂教師的隊伍里,對他們進行專業培訓,從而壯大農村基礎音樂教師的隊伍,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和水平。
當然,單靠農村音樂教師的自我補充和自我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要鼓勵高等師范、中等師范院校的專家、教授和專業教師到農村去作講學、作兼職,這樣有助於他們了解農村基礎音樂教育、了解農村需要什麼樣的音樂教師,然後再結合高等師范院校的培養目標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便不至於使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與基礎音樂教育脫節。同時要鼓勵音樂專業的畢業生到農村去建設農村,畢竟城市人口只佔全國人口總數的一少部分,城市學校所需的音樂教師也是有限的。因此,要幫助他們樹立到農村去的觀念,幫助他們克服思想上的負擔和困惑。另外,相關部門對這樣的畢業生在生活上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4.充分利用有利資源,豐富教學內容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根在農村,要保存傳統音樂文化就必須從農村入手。對於農村音樂教育來說更是便利,對傳統音樂文化觸手可及,要充分利用當地的音樂資源。
民間傳統音樂具有淳樸的鄉土氣息,適合農村的特點,容易在學生的心靈上產生共鳴。例如,淳樸高亢的西北民歌、委婉悠揚的江南絲竹、豪邁熱烈的北方吹打等,這些不僅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而且更容易被廣大農民所接受,對他們的思想進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對學生的感染也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因此,學校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請一些本地的民間藝術家到學校進行演出,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使他們了解本土的民間音樂。這樣既豐富了學校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同時對於民族音樂的傳承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我國要實現21世紀發展的宏偉目標,實現科教興國,一定要狠抓農村基礎音樂教育。一方面加快發展農村的經濟,這是物質基礎與保障;另一方面,社會、學校、家長要從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充分認識音樂教育對中小學生智力的啟迪、人格的塑造以及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應重視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改變農村基礎音樂教育的現狀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偉大工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與諸多現實困難,需要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參考文獻:
[1]鄔志輝,任永澤.精神培育: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村教育的使命[J].東北師范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
[2]蘇敏.農村基礎音樂教育邊緣化問題與對策的思考[J].科教文匯.2007(8).
[3]孟穎傑,蔣麗君.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8(2).
[4]張聰.對我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04(8).
僅供參考,請自借鑒
希望對您有幫助
6. 如何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調研報告範文
關於音樂教學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科學發展觀不僅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綱領,也是推動科學、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的指導綱領。教育科學發展觀是在教育領域,破除傳統的、被長期束縛的思想觀念,樹立起現代化的、科學的發展觀。教育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時代特色的、符合時代需要的發展理念。只有具有一流的發展觀,才能辦出一流的教育。
隨著我縣基礎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民歌民舞「五進活動」的大力推進,音樂教師隊伍的不斷充實,課內外藝術教育內容的逐步到位,學校音樂教育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重視,音樂學科正隨著改革的步伐朝著素質教育的目標一步步邁進。然而我發現,人們重視更多的是城市學校音樂教育,在地域遼闊的廣大農村地區,絕大多數地方的學校音樂教育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教育理念提出了要以培養人的綜合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方針,而音樂教育在素質教育中有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獨特功能。所以,呼籲全社會關注農村小學音樂教育,關注音樂教師,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如何提高音樂教育在農村學校及社會的地位,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農村小學中,沒有專職的音 樂老師,音樂學科往往被認為是「副課」,一些老師認為音樂課不就是唱歌,不就是吼幾嗓子,沒有對音樂課有一個根本的認識。有些學校就把一些不大懂音樂、年齡偏大的教師「特殊照顧」安排教音樂,真正有音樂基礎的教師往往所學非所用的去教數學、語文等主要學科。(我校除外)
再一點就是大部分農村小學學校音樂教學設備落後,所有的農村小學學校沒有一架鋼琴,連電子琴也不是每個學校都有。電子琴也是個擺設,沒有教師會彈。一些小學上課必備的打擊樂器、配套教學光碟也只有幾家學校有。音樂教材也都只能循環使用,想讓學生圈圈點點都成問題。在音樂學科師資配置上,農村學校目前還是缺乏尤其是小學,農村小學幾乎都是兼職教師。有的農村小學一位老師要帶語文、音樂、美術、體育、品德與生活五門課。此外有些學校還常以課時緊張為理由,利用音樂課的時間上其他課,致使學生無法學習掌握完整的音樂知識結構。針對上述實際情況,思考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具備何種素質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應是我們所要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7. 什麼是適合所有學校的音樂教育方式
音樂的教育功能日趨完善,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一、陶冶情操音樂是滋潤心靈的雨露,是哺育感情的乳汁,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自然起著別的藝術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學校音樂教育應抓住音樂形象性、情感性、愉悅性三大基本特徵,讓學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樂,多多讓學生欣賞一些優秀的作品,老師不時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進一步去體會理解音樂的內涵。二、寓教於樂音樂在實現思想教育作用時,並不是靠強制的方式,它依靠音樂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豐富的和聲、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中樞,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所以,學校音樂教育能以樂輔德。例如,三、啟迪智慧音樂是啟迪智慧的鑰匙,能促進智育的發展。大量事實說明,正確的音樂教育對兒童智力的發展確實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古今中外許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愛因斯坦、列寧都酷愛音樂,可以說音樂對他們的事業成就具有一定的影響。學校音樂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客觀世界,擴大知識面。音樂課讓學生欣賞和唱歌時,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想像力都會得到發展,思維會變得活躍起來。讓學生彈奏樂器,使學生手、腦、眼、耳並用,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四、強健體質優美的音樂可以促進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還可以醫治疾病。我國古代名醫朱震亨說:「樂者,亦為葯也」。總之,學校音樂教育應該與德、智、體、美、勞的發展相互滲透,相互促進。
8. 為什麼說學校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1)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
由於美育在培育人的情感態度、創造性思維、樂觀自信的個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規定的普通學校的教育方針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因此美育成為普通學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內容。盡管普通學校的美育可以通過多種藝術教育途徑來實施,但由於音樂與人們的生活最貼近,音樂的情感性最易動人,音樂在普通大眾中是最受歡迎的藝術種類,所以音樂教育被視作是普通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我國教育部對音樂課程歷來很重視,音樂從課程的設置,到音樂教師的培養培訓;從音樂教學大綱、音樂課程標準的制定,再到音樂教材的審定和教學質量評估,都有章可循,保證了音樂教育在普通學校能夠通過音樂課程和課外音樂活動得以實施。特別是在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音樂教育得到了進一步重視,不僅規定「音樂課是人文學科的一個重要領域,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基礎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而且還制定了高中音樂課程標准,規定音樂課程是高中階段也要開設的必修課目。可見國家教育主管對音樂美育的價值意義是相當肯定的。
(2)是學校實施美育的最佳方式
審美教育家楊恩寰先生說:「審美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是以審美對象激發人的審美情感,使受教者通過親身的情緒體驗,產生肯定或否定的審美評價,從而獲得心理的滿足,情感的共鳴,使情緒得到陶冶。因此,人們常說,審美教育是以美感人,以情動人。這種動情性是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特點」。楊恩寰 審美教育學[M] 沈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1987:88而音樂藝術則是所有藝術門類中最善於以情動人的。正如匈牙利著名音樂家李斯特所說的那樣「如果說音樂被人稱為最崇高的藝術,被唯靈論者提高到上界,認為唯有音樂才配做天上的音樂,那主要是音樂是不加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扉的最純的感情火焰----感情在音樂中的獨立存在,既不憑借比喻的外殼,也不依靠情節和思想的媒介。」李斯特論柏遼滋與舒曼[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1979:27音樂的表情特點使得它可以最自然、最迅速地觸動人的心靈最深處,使人的情感和情緒得到激發和喧泄,同時音樂的不具象性、非語義性,又留給審美者巨大的聯想和想像的空間,能夠使審美者能夠思維在音樂聲中無所制約地暢快遨遊,從而使精神得到最大自由和愉快。音樂審美能夠到達的這種審美境界是最理想的審美境界,它不僅可以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而且還能陶冶情操,升華思考,通過協同效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可以說音樂教育是普通學校實施美育的最佳方式。
9. 普通學校音樂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過音樂審美教育培養什麼
音樂是一種美的藝術。通過音樂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發展學生的聽覺敏銳度和發音的准確性,可以豐富學生的聯想力和想像力,更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陶冶性情。
10. 如何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做好學校音樂教育教學
其實音抄樂教育並不適合於應試教育這種填鴨式教育方法。要想做好學校的音樂教育,首先應該培養出學生的興趣,通常學校裡面的音樂教育,最多不過教學生唱歌,或者簡單的識譜能力。這樣會讓學生從心理上對音樂課產生一種跟其他文化課沒有什麼區別的被動學習態度,這樣很大程度上就抹殺了學生對音樂加深認識的興趣,更不用說學校對於音樂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