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奧斯卡獲獎電影《芝加哥》為例,探討如何成功使音樂劇電影化
好萊塢歌舞片與百老匯音樂劇一直有著緊密聯系,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兩者相互借鑒、互相映襯,共同發展。高質量的音樂劇改編為歌舞片搬上大熒幕,是業內常有發生的事情。可以說,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為好萊塢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和創作來源。
其中,《芝加哥》作為極具諷刺意味的百老匯經典音樂劇,多年來長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編為電影,讓更多的人得以領略其韻味和魅力。2003年,電影版《芝加哥》一舉斬獲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奧斯卡六項大獎,並打破了35年來歌舞片無緣奧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為一部在商業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電影。
影片講述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講述了兩名女子殺人以後,不僅沒有得到當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經過律師比利炒作後聲名大噪的故事,諷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娛樂至死的黑暗荒誕世態。
音樂劇和歌舞片是兩種不同意識形態的藝術作品,兩者相映成輝、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場上越來越多音樂劇改編歌舞劇的情況下,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認為好於96%的歌舞片。
《芝加哥》憑什麼脫穎而出,成為音樂劇影視化的經典之作?
在我看來,僅從電影的故事情節探討,無法深入回答這個問題。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為案例,從電影敘事手法、鏡頭話敘事語言、聲音藝術創作三個方面,探討這部歌舞電影如何對音樂劇進行影視改編,從而與觀眾情緒產生聯結,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聽感染力。
寫在最後:
電影《芝加哥》作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無論是商業價值還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憑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場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畫以及現實深刻的主題內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詩級地位,並成為無數人心中的經典之作。
因此,今天這篇文章詳細分析了電影《芝加哥》故事情節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處。
在我看來,影片通過對電影語言的熟練運用,成功將舞台作為主導的音樂劇改編為更具大眾文化的影視作品,將局限於舞台的小眾文化傳播給更加廣闊的受眾,這正是影片《芝加哥》長久不衰的魅力和獨到之處。
㈡ 音樂劇夢幻打工廠的理查德羅傑斯奧斯卡哈姆斯塔在音樂劇發展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然後大致來說,他們開創了被稱為音樂劇的「黃金年代」的時代,兩人的合作搭檔讓音樂劇真正進入了用音樂來...
㈢ {泰坦尼克號}的作者是誰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曾獲得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獲得托尼獎的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曾被稱為「最好的音樂劇」
4月26日,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在紐約辭世,享年73歲。斯通曾經獲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可謂是電影、電視及戲劇的三棲明星。他先後參加過歌舞劇《1776》和音樂劇《泰坦尼克號》等著名影視戲劇作品的創作。
據斯通的密友莫里·耶斯頓透露,斯通是上周六在紐約康奈爾醫院因肺部疾病而去世的。
斯通不僅在戲劇作品的創作方面,而且在電影電視劇本的創作方面都很有名氣。1969年,他因寫作《1776》這部歌舞劇本而獲得美國戲劇界的最高獎托尼獎。此後,1981年、1997年,他又先後因創作出《年度最佳女人》和音樂劇《泰坦尼克》這樣的轟動性劇本而兩度捧得托尼獎。
另外,他還成功地改編了羅傑斯和哈默斯泰因兩人1940年代末創作的音樂劇《安妮拿起你的槍》。截至2001年9月,這部經他改編的音樂劇先後上演了1000多場,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轟動。
1964年,他與S·H·巴內特和弗蘭克·塔羅夫兩人一道,以三人合作創作的《古斯神父》而共同登上了奧斯卡頒獎台,獲第3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20世紀60年代,他還因創作出電視戲劇片《被告》一劇而被授予美國電視藝術界的最高榮譽獎艾美獎。
1997年在接受采訪時,斯通曾經向廣大音樂劇作者暢談了個人的歌舞劇創作經驗。他說:「你要傾聽觀眾的心聲,個別觀眾可能會犯錯誤,但全體觀眾總是對的。如果他們看了你的作品笑不出來,就說明你的作品並不好笑。如果他們看後一直咳嗽,說明你的作品很乏味。如果他們沒看完你的作品,就提前退場,那人就很麻煩了。」
耶斯頓稱,斯通先生的葬禮將以秘密方式舉行,但有關方面計劃在紐約百老匯為他舉行一個追悼儀式
㈣ 奧斯卡歷屆原聲音樂獎
奧斯卡歷屆最佳音樂
奧斯卡從第七屆開始評選最佳音樂(歌曲)獎
I need to wake up
79屆:《難以忽視的真相》 It's Hard Out
78屆:《川流熙攘》 Al Otro Lado del Río
77屆:《摩托日記》 Into the west
76屆:《魔戒》
Lose Yourself
75屆:《8英里》 if i didn't have you
74屆:《怪物公司》 Things Have Changed
73屆:《神奇小子》 You'll Be In My Heart
72屆:《泰山》
When You Believe
71屆:《埃及王子》 My Heart Will Go On
70屆:《鐵達尼號》 You Must Love Me
69屆:《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Colors of the Wind
68屆:《風中奇緣》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67屆:《獅子王》 Streets of Philadelphia
66屆:《費城故事》 A Whole New World
65屆:《阿拉丁》 Beauty and the Beast
64屆:《美女與野獸》
Sooner or Later
63屆:《狄克崔西》 Under the Sea
62屆:《小美人魚》 Let the River Run
61屆:《上班女郎》 The Time of My Life
60屆:《熱舞十七》
Take My Breath Away
59屆:《凌雲壯志》 Say You, Say Me
58屆:《飛越蘇聯》 I Just Called to Say I Love You
57屆:《紅衣女郎》 Flashdance What a Feeling
56屆:《閃舞》
Up Where We Belong
55屆:《軍官與紳士》 Best That You Can Do
54屆:《二八佳人花公子》 Fame
53屆:《名揚四海》 It Goes Like It Goes
52屆:《諾瑪.蕾》
Last Dance
51屆:《星期五的狂熱》 You Light Up My Life
50屆:《你照亮我的生命》 Evergreen
49屆:《星夢淚痕》 I'm Easy
48屆:《納什維爾》
We May Never Love Like This Again
47屆:《火燒摩天樓》 The Way We Were
46屆:《往日情懷》 The Morning After
45屆:《海神號》 Theme from Shaft
44屆:《黑街神探》
For All We Know
43屆:《情人與陌生人》 Raindrops Keep Fallin' on My Head
42屆:《神槍手與智多星》 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
41屆:《托馬斯.克朗的事伯》 Talk to the Animals
40屆:《杜立德醫生》
Born Free
39屆:《生的自由》 The Shadow of Your Smile
38屆:《磯鷂》 Chim Chim Cher-ee
37屆:《歡樂滿人間》 Call Me Irresponsible
36屆:《酒鄉老爹》
Days of Wine and Roses
35屆:《酒與玫瑰》 Moon River
34屆:《蒂法尼的早餐》 Never on Sunday
33屆:《別在星期天》 High Hopes
32屆:《和家歡》
Gigi
31屆:《金粉世界》 All the Way
30屆:《藝海奇人》 Whatever Will Be, Will Be
29屆:《擒凶記》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28屆:《生死戀》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27屆:《羅馬之戀》 Secret Love
26屆:《女俠簡恩》 High Noon
25屆:《正午》 In the Cool, Cool, Cool of the Evening
24屆:《喜臨門》
Mona Lisa
23屆:《古堡殲仇記》 Baby, It's Cold Outside
22屆:《海王星女兒》 Buttons and Bows
21屆:《白面書生》 Zip-A-Dee-Doo-Dah
20屆:《南方之歌》
On the Atchison, Topeka and Santa Fe
19屆:《哈維女孩》 It Might as Well Be Spring
18屆:《嘉會良緣》 Swinging on a Star
17屆:《與我同行》 You'll Never Know
16屆:《喂!舊金山,喂!》
White Christmas
15屆:《假日旅店》 The Last Time I Saw Paris
14屆:《端莊淑女》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13屆:《木偶奇遇記》 Over the Rainbow
12屆:《綠野仙蹤》
Thanks for the Memory
11屆:《1938年播音大會》 Sweet Leilani
10屆:《威基基婚禮》 The Way You Look Tonight
9屆:《搖曳時光》 Lullaby of Broadway
8屆:《1935年掘金女郎》
The Continental
7屆:《快樂的離婚了的人》
歷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
1998----《Shakespeare In Love》(寫我深情), Stephen Warbeck (音樂及喜劇)
;《Life is Beautiful》(一個快樂的傳說) , Nicola Piovani(劇情片)
1997----《The Full Monty》(光豬六壯士) , Anne Dudley(音樂及喜劇) ;《Tita
nic》(鐵達尼號), James Horner(劇情片)
1996----《Emma》(芳心愛漫遊) , Rachel Portman(音樂及喜劇) ;《The English
Patient》(別問我是誰) , Gabriel Yared(劇情片)
1995----《Pocahontas》(風中奇緣), Alan Menken (音樂及喜劇) ;《The Postma
n》(末世戰士), Luis Enrique Bacalov (劇情片)
1994----《The Lion King》(獅子王) , Hans Zimmer
1993----《Schindler's List》(舒特拉的名單), John Williams
1992----《Aladdin》(阿拉丁) , Alan Menken
1991----《Beauty and the Beast》(美女與野獸) , Alan Menken
1990----《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 John Barry
1989----《The Little Mermaid》(美人魚) , Alan Menken
1988----《The Milagro Beanfield War》, Dave Grusin
1987----《The Last Emperor》(末代皇帝溥儀), Ryuichi Sakamoto, David Byrn
e, Cong Su
1986----《Round Midnight》, Herbie Hancock
1985----《Out of Africa》(非洲之旅), John Barry
1984----《Purple Rain》, Prince (原聲歌曲);《A Passage to India》(印度之
旅), Maurice Jarre (原創)
1983----《Yent l》, Michel Legrand, Alan and Marilyn Bergman (原創歌曲或
改編);《The Right Stuff》, Bill Conti (原創)
1982----《Victor/Victoria》, Henry Mancini(原創歌曲及改編);《E .T.: The
Extra-Terrestrial》( ET外星人) , John Williams (原創)
1981----《Chariots of Fire》(烈火戰車), Vangelis
1980----《Fame》, Michael Gore
1979----《All That Jazz》(浮生若夢)Ralph Burns (原創及改編);《A Little R
omance》, Georges Delerue (原創)
1978----《Midnight Express》(午夜快車), Giorgio Moroder (原創);《The Bud
dy Holly Story》, Joe Renzetti (改編)
1977----《A Little Night Music》, Jonathan Tunick (原創及改編);《Star Wa
rs》(星球大戰), John Williams (原創)
1976----《Bound for Glory》, Leonard Rosenman (原創及改編);《The Omen》(
凶兆), Jerry Goldsmith (原創)
1975----《Barry Lyndon》(亂世兒女), Leonard Rosenman (原創及改編);《Jaws
》(大白鯊) , John Williams (原創)
1974----《The Great Gatsby》, Nelson Riddle (原創及改編);《The Godfather
, Part II》, Nino Rota, Carmine Coppola (原創戲劇)
1973----《The Sting》(老千計狀元才), Marvin Hamlisch, (原創及改編);《T h
e Way We Were》, Marvin Hamlisch(原創戲劇配樂)
1972----《Cabaret》(歌廳), Ralph Burns (原創及改編);《Limelight》, Larry
Russell (原創戲劇)
1971----《Fiddler on the Roof》(錦綉良緣), John Williams (原創及改編);《
Summer of '42》, Michel Legrand (原創戲劇)
1970----《Let It Be》, the Beatles (原創);《Love Story》, Francis Lai (原
創)
1969----《Hello Dolly!》(俏紅娘) , Lennie Hayton, Lionel Newman (原創或改
編音樂劇);《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神槍手與智多星) , Burt Bach
arach (原創非音樂劇)
1968----《Oliver!》(新苦海孤雛) , John Green (原創或改編音樂劇);《The Li
on in Winter》(冬獅), John Barry (原創非音樂劇)
1967----《Camelot》, Alfred Newman, Ken Darby (改編音樂劇);《Thoroughly
Modern Millie》, Elmer Bernstein (原創音樂劇)
1966----《A Funny Thing Happened on the Way to the Forum》, Ken Thorne (
改編音樂劇);《Born Free》, John Barry (原創音樂劇)
1965----《The Sound of Music》(仙樂飄飄處處聞) , Irwin Kostal (改編音樂劇
);《Doctor Zhivago》(齊瓦哥醫生) , Maurice Jarre (原創音樂劇)
1964----《My Fair Lady》(窈窕淑女), Andre Previn (改編音樂劇);《Mary Pop
pins》, Richard M. Sherman, Robert B. Sherman (原創音樂劇)
1963----《Irma La Douce》, Andre Previn (改編音樂劇);《Tom Jones》, John
Addison (原創音樂劇)
1962----《Lawrence of Arabia》(沙漠梟雄), Maurice Jarre (原創音樂劇) ;《
Meredith Wilson's The Music Man》, Ray Heindorf (改編音樂劇)
1961----《Breakfast at Tiffany's》(珠光寶氣), Henry Mancini (喜劇及劇情)
;《West Side Story》(夢斷城西), Saul Chaplin, Johnny Green, Sid Ramin, Irwin
Kostal (音樂劇)
1960----《Exos》, Ernest Gold (喜劇及劇情);《Song Without End (The Sto
ry of Franz Liszt)》, Morris Stoloff, Harry Sukman (音樂劇)
1959----《Ben-Hur》(賓墟), Miklos Rozsa (喜劇及劇情);《Porgy and Bess》,
Andre Previn, Ken Darby (音樂劇)
1958----《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與海), Dimitri Tiomkin (喜劇或劇
情);《Gigi》(金粉世界), Andre Previn (音樂劇)
1957----《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桂河橋) , Malcom Arnold
1956----《Around the World in 80 Days》(八十日環游世界) , Victor Young (
喜劇或劇情);《High Society》, Alfred Newman, Ken Darby (音樂劇)
1955----《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 Alfred Newman (喜劇或劇情);
《Oklahoma!》, Robert Russell Bennett, Jay Blackton, Adolph Deutsch (音樂劇)
1954----《The High and the Mighty》, Dimitri Tiomkin (喜劇或劇情);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Adolph Deutsch, Saul Chaplin (音樂劇)
1953----《Lili》, Bronislau Kaper (喜劇或劇情);《Call Me Madam》, Alfred
Newman (音樂劇)
1952----《High Noon》(龍城殲霸戰) , Dimitri Tiomkin(喜劇或劇情);《With a
Song in My Heart》, Alfred Newman (音樂劇)
1951----《A Place in the Sun》, Franz Waxman (喜劇或劇情);《An American
in Paris》(花都艷舞), Johnny Green, Saul Chaplin (音樂劇)
1950----《Sunset Blvd.》(紅樓金粉), Franz Waxman(喜劇或劇情);《Annie Get
Your Gun》, Adolph Deutsch, Roger Edens (音樂劇)
1949----《The Heiress》, Aaron Copland (喜劇或劇情);《On the Town》, Rog
er Edens, Lennie Hayton (音樂劇)
1948----《The Red Shoes》, Brian Easdale (喜劇或劇情);《Easter Parade》,
Johnny Green, Roger Edens (音樂劇)
1947----《A Double Life》, Dr. Miklos Rozsa (喜劇或劇情);《Mother Wore T
ights》, Alfred Newman (音樂劇)
1946----《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Hugo Friedhofer (喜劇或劇情);《
The Jolson Story》, Morris Stoloff (音樂劇)
1945----《Spellbound》, Miklos Rozsa (喜劇或劇情);《Anchors Aweigh》, Ge
orgie Stoll (音樂劇)
1944----《Since You Went Away》, Max Steiner (喜劇或劇情);《Cover Girl》
(封面女郎), Morris Stoloff (音樂劇)
1943----《The Song of Bernadette》, Alfred Newman(喜劇或劇情);《This Is
the Army》, Ray Heindorf (音樂劇)
1942----《Now, Voyager》, Max Steiner(喜劇或劇情) ;《Yankee Doodle Dandy
》, Ray Heindorf, Heinz Roemheld (音樂劇)
1941----《A ll That Money Can Buy》, Bernard Herrmann (喜劇或劇情) ;《Du
mbo》, Frank Churchill, Oliver Wallace (音樂劇)
1940----《Pinocchio》(木偶奇遇記) , Leigh Harline, Paul J. Smith, Ned Wa
shington (喜劇或劇情);《Tin Pan Alley》, Alfred Newman (音樂劇)
1939----《The Wizard of Oz》(綠野仙縱), Max Steiner (原創) ;《Stagecoach
》(飛渡關山), Richard Hageman, Frank Harling, John Leipold, Leo Shuken
1938----《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俠盜羅賓漢) , Erich Wolfgang Ko
rngold (原創) ;《Alexander's Ragtime Band》, Alfred Newman
1937----《One Hundred Men and a Girl》, Charles Previn
1936----《A nthony Adverse》, Leo Forbetein, Leo Korngold
1935----《The Informer》, Max Steiner 1934----《One Night of Love》, Lou
is Silvers, Victor Schertzinger, Gus Kahn
㈤ 世界著名的歌曲《雪絨花》選自音樂劇的什麼,後來由什麼的國家翻拍成同名電影後獲得奧斯卡金像獎,劇中的插
《雪絨花》復/《Edelweiss》制是《音樂之聲》/《the sound of music》中的插曲
上校一家參加為德國納粹舉行的音樂會,他們決定當夜離開奧地利,前往瑞士。音樂會上,上校彈起吉他,唱起了這首奧地利民歌,哽咽地唱不下去了,瑪利亞和孩子們走上去與他一起唱,他們的深情感動了在場的奧地利觀眾,在上校 的示意下奧地利觀眾都激動地與他們合唱了起來。
音樂劇《音樂之聲》是作曲家理查德·羅傑斯與劇作家奧斯卡·哈默斯坦第二於1959年合作完成的。演出後大受觀眾歡迎。1965年改編成同名影片,同年,該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
㈥ 泰坦尼克號的作者是誰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曾獲得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獲得托尼獎的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曾被稱為「最好的音樂劇」
4月26日,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在紐約辭世,享年73歲。斯通曾經獲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可謂是電影、電視及戲劇的三棲明星。他先後參加過歌舞劇《1776》和音樂劇《泰坦尼克號》等著名影視戲劇作品的創作。
據斯通的密友莫里·耶斯頓透露,斯通是上周六在紐約康奈爾醫院因肺部疾病而去世的。
斯通不僅在戲劇作品的創作方面,而且在電影電視劇本的創作方面都很有名氣。1969年,他因寫作《1776》這部歌舞劇本而獲得美國戲劇界的最高獎托尼獎。此後,1981年、1997年,他又先後因創作出《年度最佳女人》和音樂劇《泰坦尼克》這樣的轟動性劇本而兩度捧得托尼獎。
另外,他還成功地改編了羅傑斯和哈默斯泰因兩人1940年代末創作的音樂劇《安妮拿起你的槍》。截至2001年9月,這部經他改編的音樂劇先後上演了1000多場,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轟動。
1964年,他與S·H·巴內特和弗蘭克·塔羅夫兩人一道,以三人合作創作的《古斯神父》而共同登上了奧斯卡頒獎台,獲第3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20世紀60年代,他還因創作出電視戲劇片《被告》一劇而被授予美國電視藝術界的最高榮譽獎艾美獎。
1997年在接受采訪時,斯通曾經向廣大音樂劇作者暢談了個人的歌舞劇創作經驗。他說:「你要傾聽觀眾的心聲,個別觀眾可能會犯錯誤,但全體觀眾總是對的。如果他們看了你的作品笑不出來,就說明你的作品並不好笑。如果他們看後一直咳嗽,說明你的作品很乏味。如果他們沒看完你的作品,就提前退場,那人就很麻煩了。」
耶斯頓稱,斯通先生的葬禮將以秘密方式舉行,但有關方面計劃在紐約百老匯為他舉行一個追悼儀式
㈦ 泰坦尼克號的作者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
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曾獲得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獲得托尼獎的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曾被稱為「最好的音樂劇」
4月26日,美國著名劇作家彼得·斯通在紐約辭世,享年73歲。斯通曾經獲過一次奧斯卡獎、一次艾美金像獎和三次托尼獎,可謂是電影、電視及戲劇的三棲明星。他先後參加過歌舞劇《1776》和音樂劇《泰坦尼克號》等著名影視戲劇作品的創作。
據斯通的密友莫里·耶斯頓透露,斯通是上周六在紐約康奈爾醫院因肺部疾病而去世的。
斯通不僅在戲劇作品的創作方面,而且在電影電視劇本的創作方面都很有名氣。1969年,他因寫作《1776》這部歌舞劇本而獲得美國戲劇界的最高獎托尼獎。此後,1981年、1997年,他又先後因創作出《年度最佳女人》和音樂劇《泰坦尼克》這樣的轟動性劇本而兩度捧得托尼獎。
另外,他還成功地改編了羅傑斯和哈默斯泰因兩人1940年代末創作的音樂劇《安妮拿起你的槍》。截至2001年9月,這部經他改編的音樂劇先後上演了1000多場,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轟動。
1964年,他與S·H·巴內特和弗蘭克·塔羅夫兩人一道,以三人合作創作的《古斯神父》而共同登上了奧斯卡頒獎台,獲第37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20世紀60年代,他還因創作出電視戲劇片《被告》一劇而被授予美國電視藝術界的最高榮譽獎艾美獎。
1997年在接受采訪時,斯通曾經向廣大音樂劇作者暢談了個人的歌舞劇創作經驗。他說:「你要傾聽觀眾的心聲,個別觀眾可能會犯錯誤,但全體觀眾總是對的。如果他們看了你的作品笑不出來,就說明你的作品並不好笑。如果他們看後一直咳嗽,說明你的作品很乏味。如果他們沒看完你的作品,就提前退場,那人就很麻煩了。」
耶斯頓稱,斯通先生的葬禮將以秘密方式舉行,但有關方面計劃在紐約百老匯為他舉行一個追悼儀式。
㈧ 歷年奧斯卡獲獎音樂劇
很佩服你這樣的母親(父親)有這樣的眼界,確實用音樂劇來喂養嬰回兒是個明智的選擇,不過奧答斯卡一般是電影,托尼獎才是音樂劇的最高獎項,給你推薦幾部
媽媽咪呀(世界票房最高音樂劇)、貓、我,堂吉訶德(夢幻騎士)、阿依達、獅子王、吉屋出租(音樂超級贊 獲過很多托尼獎)、芝加哥(60年代的托尼最佳音樂劇)、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人文進步的代表之作)、變身怪醫、耶穌基督萬世巨星、西貢小姐。。。其中,西貢、悲慘、歌劇、貓並列為世界「四大音樂劇」頭銜(個人最喜歡悲慘 阿依達 獅子王 吉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