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麻煩推薦一些音樂劇中的著名音樂
01 Memory (From the musical 「Cats」) 回憶(選自音樂劇《貓》)
02 Be on your own (From the musical」Nine」) 做回自己(選自音樂劇《九歲》)
03 Another suitcase in another hall (From the musical 「Evita」) 走廊里的手提箱(選自音樂劇《艾薇塔》)
04 Send in the clowns (From the musical 「A little night music』) 扮演小丑(選自音樂劇《小夜曲》)
05 Running back for more (From the musical 「Blondel」) 回憶往事(選自音樂劇《布隆戴爾》)
06 Good morning Starshine (From the musical 「Hair」) 星光早上好(選自音樂劇《長發》)
07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From the musical 「Evita」) 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選自音樂劇《艾薇塔》)
08 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 (From the musical 「Jesus Christ Superstar」) 我不知道怎樣愛你(選自音樂劇《基督耶穌巨星》)
09 What I did for love (From the musical 「A chorus line」) 所做為愛(選自音樂劇《平步青雲》)
10 One night only (From the musical 「Dream girls」) 僅一夜(選自音樂劇《夢幻女郎》)
11 Losing my mind (From the musical 「Folloies」) 空白(選自音樂劇《Folloies》)
12 Tomorrow (From the musical 「Annie」) 明天(選自音樂劇《安妮》)
『貳』 世界四大經典音樂劇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刺激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激情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巨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經把《貓》成功包裝上音樂劇舞台的英國著名演出製作人麥金托什找到了鮑伯利和勛伯格,下決心要把《悲慘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匯。三人一拍即合,6年後,重新包裝後的《悲慘世界》落戶百老匯,並正式踏上了國際舞台。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該劇之所以能連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讓我死,讓他活》,其神情之懇切、旋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葯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4〈西貢小姐〉
1989年製作的類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樂劇。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詞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張照片之後得到的靈感。照片上是一個越南女孩正要登上從胡志明市飛往美國的飛機,去見她從未謀面的曾經在越南當兵的父親。女孩的母親握著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見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覺得母親的沉默和女孩的淚水表現了由戰爭摧毀的相愛的人們的生活。
『叄』 如何評價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基督耶穌》2000版
首先不解為何有「電影」的標簽,雖然該演出發行過官方版視頻,但是其形式依然是舞台演出,而不是影視作品。
其次,這部劇目是60年代西方反主流文化風潮的一個體現。韋伯家裡宗教情結比較濃厚,所以他最早參與創作的兩部音樂劇都是宗教題材——另一部是同樣取材於聖經的《約瑟夫的神奇綵衣》。但是他在這兩部作品中採用的音樂風格,卻幾乎沒有多少宗教風格,而是採用搖滾(JCS)和各式各樣的流行曲風(Joseph),可見其內心叛逆情結。
然後,該劇選用的故事內容是耶穌殉道的那部分,但是和耶穌對手戲最強的,卻不是後來的聖徒彼得或者保羅,而是被後世詛咒的猶大。劇中的猶大,出賣耶穌並不是為了錢財,而是「革命信仰」,有一首歌叫「Heaven on Their Minds」就很好地揭示了這一主題。這對於家裡和聖公會主教關系密切的韋伯來說,無疑是離經叛道之舉。當然,這和Tim Rice這位作詞天才的影響不無關系,直到他們分手之前,實際上真正賦予劇作靈魂的,基本上是Tim Rice的美妙歌詞,比如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這首歌里,「cry」是一個非常棒的雙關用法:很多人翻譯成「哭泣」,而實際上這首歌第一次正式出場,並不是一個需要哭泣,而是應該歡呼(英文里同樣可以用cry)的場面。
最後,文藝作品很難說「同樣高度」,因為面對受眾不同,評判標准也各不相同。我個人對歌詞比較敏感
『肆』 四大經典音樂劇分別是什麼請詳細介紹一下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刺激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激情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巨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經把《貓》成功包裝上音樂劇舞台的英國著名演出製作人麥金托什找到了鮑伯利和勛伯格,下決心要把《悲慘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匯。三人一拍即合,6年後,重新包裝後的《悲慘世界》落戶百老匯,並正式踏上了國際舞台。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該劇之所以能連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讓我死,讓他活》,其神情之懇切、旋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葯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4〈西貢小姐〉
1989年製作的類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樂劇。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詞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張照片之後得到的靈感。照片上是一個越南女孩正要登上從胡志明市飛往美國的飛機,去見她從未謀面的曾經在越南當兵的父親。女孩的母親握著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見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覺得母親的沉默和女孩的淚水表現了由戰爭摧毀的相愛的人們的生活。
『伍』 萬世巨星(音樂劇)是什麼題材
宗教題材,其實就是一個耶穌受難的故事,但是戲裡面耶穌不是神,只是一個普通人,為了避免教會抗議現在西方排這個戲手法都愛往後現代風格上靠。。。。
『陸』 世界十大經典音樂劇是什麼啊
世界十大歌劇
《浮士德》:古諾 Charles Francois Gounod (1818-1893),曲家查爾·弗朗索瓦·古諾出生於法國巴黎。他的父親是畫家,母親是鋼琴家。因此,從小古諾就受到了良好的藝術熏陶。古諾自幼隨母親學習音樂,18歲考入巴黎音樂學院。1839年,他以一部大合唱《斐爾南德》獲羅馬大獎,從而得到公費去義大利深造的機會。在羅馬,古諾熱衷於宗教音樂的研究。回國後,他在教堂擔任管風琴師與唱詩班指揮,並組織了「古諾合唱團」。他曾經受過宗教神職訓練,但他又不肯接受聖職。不過出於對天主教的信仰,他譜寫了大量宗教音樂。從1851年起,古諾開始致力於歌劇的創作。他一生共寫了12部歌劇,其中最成功的是《浮士德》和《羅密歐與朱麗葉》。歌劇《浮士德》的劇本由巴比亞和卡雷根據歌德的同名長詩改編,於1859年首演於巴黎。劇情大致為:年邁的哲學家浮士德十分羨慕青年們的活力,於是祈求魔鬼給他以返老還童的幫助。魔鬼 梅菲斯特·費利斯對浮士德說:如果你肯出賣自己的靈魂,不僅能返老還童,而且還可以得到一個名叫瑪格麗特的姑娘。浮士德應允後,就喝下魔鬼的葯,果然變成了英俊少年。後來魔鬼又施展魔法,使 浮士德騙得了瑪格麗特的愛情。可是,當瑪格麗特懷孕後就被浮士德拋棄了。在一次決斗中,浮士德又將瑪格麗特的哥哥瓦倫丁刺死。瑪格麗特因受刺激而神經錯亂,殺死了自己的孩子而被囚。浮士德 見此情,深感震驚,進入牢房要帶她逃走。但垂死的瑪格麗特已不認得他。這時魔鬼抓住浮士德,要他的靈魂,而天使引導瑪格麗特進入天國的歌聲使浮士德得到了解脫。 這部歌劇是古諾的代表作。歌劇的音樂成功地描繪了劇中人物的各種性格。第四幕中的《士兵進行曲》,是瓦倫丁與士兵出征歸來時唱的,豪邁雄壯,富於動力和生氣,反映了士兵勝利凱旋時的喜悅心情,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著名合唱曲。
《蝴蝶夫人》: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普契尼出生於盧卡(Lucca),1880年他寫了頌主彌*(Messa di Gloria),使他的叔叔願意支持他的音樂學習。1880年開始到米蘭音樂學院學習,1883年畢業後一年寫了第一部歌劇女巫(The Witches)。1889年被任命寫第二部歌劇艾狄加(Edgar),並開始與出版商利歌迪(Ricordi)開始長期的合作。他1893年的作品Manon Lescaut被譽為天才之作。他其中一部最著名的歌劇波希米亞人(La Boheme)1896年在都靈(Turin)首演時不受觀眾歡迎,這部歌劇以法國作家馬格(Murger)的小說《波希米亞生活情景》為藍本。後來這部作品終為人們接受,並被認為是普切尼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普契尼1900年的歌劇吐斯卡(Tosca)是歌劇的標准劇目。1904年的歌劇蝴蝶夫人(Madame Butterfly)在米蘭史基拉歌劇院首演時同樣受到非議,但經過普契尼修改後演出獲得成功。他的其它歌劇還有金色西方的姑娘(La fanciulla del west)、安祖利卡(Sister Angelica)、Gianni Schicchi等。1924年他未寫完圖蘭朵(Turandot)就逝世了,這部歌劇的故事發生在中國,講述關於公主圖蘭朵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旋律來自中國音樂茉莉花。1926年圖蘭朵由安佛努(Franco Alfano)續完後首演。普契尼曾經講過:「我寫的音樂都是小兒科的音樂。」雖然他的作品不象威爾第的「偉大」,但很多人認為他是義大利繼羅西尼之後除威爾第之外最偉大的音樂家。二幕歌劇《蝴蝶夫人》根據美國約翰.朗的小說和大衛.貝拉斯科的話劇改編,由普契尼作曲,義大利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1904年2月17日首演於米蘭的拉.斯卡拉劇院。劇情大意為:天真活潑的日本姑娘巧巧桑,人稱「蝴蝶姑娘」,委身於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回國,三年之間杳無音信。原來,平克爾頓已另有新娶,置蝴蝶夫人於腦後。當他偕美國夫人重登長崎,苦苦等候三年的蝴蝶夫人悲憤交加,在交出了伶俐的兒子後,刎劍自盡。這部歌劇抒情性風格極為強烈,音樂優美感人,成功地塑造了蝴蝶夫人純潔、溫柔、深情、忠貞的動人形象。
《鄉村騎士》:皮埃特羅·瑪斯卡尼 Pietro Mascagni,(1863-1945)
義大利歌劇作曲家。先後就學於凱魯比尼音樂學院和米蘭音樂學院。1895年至1902年在貝沙洛任羅西尼音樂學院院長。1902年後,游歷美洲,指揮自己的歌劇作品。1929年當選為義大利音樂會會員。作有十四部歌劇和一部輕歌劇。獨幕歌劇《鄉村騎士》於1890年在羅馬首演,是他的成名作。故事是發生在西西里鄉村的廣場上,盧齊婭***酒館前。她見到她兒子圖里杜的女兒桑圖扎,十分沮喪,才得知她兒子已經背叛了桑圖扎,與赴車人阿爾菲奧的妻子洛拉相好了。洛拉曾是圖里杜的戀人。他服兵役回來後,已成了趕車人的妻子了。圖里杜確實是位漂亮的小夥子,他也來到了廣場。桑圖扎勸其改邪歸正,但他拒絕了,仍與水性楊花的洛拉一起走進了教堂。此時,洛拉丈夫阿爾菲奧前來尋找洛拉,見到了桑圖扎。她不得不告訴阿爾菲奧,洛拉已與自己丈夫勾搭上了。待圖里杜情緒高昂地走出教堂時,阿爾菲奧向他挑戰,雙方同意決斗。圖里杜前來告別母親盧齊婭,要她象慈母一樣對待桑圖扎,便離去了。之後,桑圖扎來到盧齊婭處,摟住那可憐的老婆婆哭泣起來……。這時,遠方傳來人們的竊竊私語聲。一位婦女還大聲地喊叫:"他們把鄉親圖里杜給殺死了!"桑圖扎頓然暈倒在地。盧齊婭體力不支,悲痛地由周圍的人們攙扶著……。幕急落。在反映拳王阿里的電影《憤怒的公牛》(導演:馬丁·科斯塞斯)中片頭片尾均採用了馬斯塔尼的歌劇「鄉村騎士」的間奏曲
《奧賽羅》: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 Verdi,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四幕歌劇《奧賽羅》完成於1887年,同年2月首演於米蘭,是威爾第擱筆十幾年後又創作的一部令人驚嘆的天才作品,是年作者七十三歲。這部作品的腳本由作曲家兼詩人包依託根據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剪裁寫成,在這部歌劇中,威爾第以豐富的音樂形象展現了莎士比亞原著里壯麗動人的故事。《奧賽羅》集中體現了威爾第幾十年的歌劇創作經驗,他吸取了瓦格納"音樂劇"的某些創作手法,更加註意發揮樂隊的表現功能,使音樂語言與劇情結合得更緊密,從而加強了歌唱的戲劇性。同時,旋律刻劃與中期作品相比,更見深刻而富於情感。;另外羅西尼 Gioacchino Rossini(1792~1868) 也寫國《奧賽羅》但是不及威爾第的這部歌劇反響大,其中以多明哥扮演的奧賽羅最受歡迎
《卡門》:比才(Georges Bizet 佐治·比才,原名亞歷山大·塞扎爾·萊奧波德·比才,1838-1875)是法國著名的作曲家、鋼琴家。歌劇《卡門》是他一生創作中最優秀、最偉大的作品。這部歌劇的音樂語言生動鮮明,和聲配器巧妙,戲劇情節發展非常感人。比才的音樂朴實、明朗、流暢,常以樂觀精神展示生活中的矛盾,具有強烈的戲劇性。比才只活了37歲,但留下的豐富音樂遺產的價值確是難以估量。四幕歌劇《卡門》是比才根據梅里美的同名小說創作的, 1875年在巴黎首演。煙草廠女工卡門是一個美麗迷人而性格浪漫倔強,放盪不羈的吉普 塞姑娘,工廠下班時,她看到了在廣場站崗的軍曹唐霍塞,對他一見 鍾情,於是,卡門便運用了她罕有的女性的魅力來誘惑唐霍塞,致使霍塞忘記了他原來的情人米卡埃拉而墜入卡門的情網。一天,在廣場上,卡門因與人打架傷人而被捕入獄,而霍塞因深深 愛上了卡門,在押解的途中又被卡門的美貌和花言巧語所打動,逐私自放走了卡門,霍塞因此而丟掉了軍職而加入了卡門所在的走私販集 團,但可憐的霍塞此時才發現卡門已經愛上了鬥牛士埃斯卡米諾,於 是導致霍塞與埃斯卡米諾之間的決斗。在決斗中卡門又明顯地袒護埃斯卡米諾,這更使霍塞簡直無法忍受。在盛大而熱烈的鬥牛場面中, 正當卡門為埃斯卡米諾的勝利而歡呼時,霍塞在鬥牛場的一角找到了 卡門。他請求卡門能回心轉意,但倔強的卡門此時已經被那個英勇的鬥牛士埃斯卡米諾所傾倒,在霍塞拔劍威脅之下,她仍斷然拒絕了他 的愛情,最後終於死在霍塞的劍下。這是一部以合唱見長的歌劇,各種體裁和風格的合唱共有十多首。 其中煙廠女工們吵架的合唱形象逼真,引人人勝;群眾歡度節日的合唱歡快熱烈,色彩繽紛。歌劇著力刻劃了女主人公卡門鮮明而復雜的 性格。劇中描寫卡門的主導動機,又稱為「命運動機」,這個具有匈 牙利或吉卜賽音階特徵(包含兩個增二度)的動機貫穿於全劇,在關鍵處不斷地預示或點明這部歌劇悲劇的結局。第一幕中卡門所唱的哈 巴涅拉《愛情就象一隻不馴服的鳥、是表現卡門性格的一首歌曲。它 通過連續向下滑行樂句的不斷反復,調性游移於同名大小調間,以及旋律始終在中低音區的八度內徘徊等特徵,表現了卡門熱情奔放的誘 人的形象。第一幕中另一首西班牙塞吉第亞舞曲帶有詠嘆調性質,以 鮮明活潑的節奏、熱情而又帶有幾分野氣的旋律,進一步展示了卡門潑辣的性格。第二幕中的《鬥牛士之歌》是埃斯卡米諾答謝和歡迎崇拜他的群眾而唱的一首歌。它採用單二部曲式(主、副歌形式)與分 節歌的結合,雄壯的音調,有力的節奏宛若一首凱旋的進行曲。第三 幕占卜一場,卡門與兩位女伴的三重唱,對卡門作了深刻的心理刻劃。歌曲採用迴旋曲的形式,對比的幾個插部,調式,調性和節拍都與主 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由卡門唱出的「不管洗多少遍,這些無情的 紙牌,總告訴你死!」這深沉而哀傷的內心獨自,進一步揭示出卡門的悲劇命運(第四幕終場的二重唱,卡門音調冰冷和堅定的語氣,與 霍塞先是熱烈,轉而析求,最後絕望的旋律形成尖銳對比,具有扣人 心弦的悲劇力量和強烈而緊張的戲劇性。這部歌劇是近百年來各國上演最多的經典作品之一。
《阿依達》:居塞比·威爾第(Giuseppe Fortunino F.Verdi,1813-1901),義大利偉大的歌劇作曲家。威爾第使義大利歌劇放射了新的光芒,他是一個個性顯著的人物,是應該被提供給新的一代視為模範的人物之一。應埃及總督之請,為蘇伊士運河通航典禮於1870年創作的四幕七場歌劇《阿依達》《阿依達》敘述的是一個古老的東方傳奇,故事發生在埃及法老王時代,當時東北非大陸由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強對峙,長期來彼此征戰積怨極深。兩埃戰事又起,埃及大勝,埃塞王敗回本國糾集余部又來犯境,埃及王拜青年武士拉達梅斯為帥,統軍迎擊,此時的拉達梅斯正與淪為埃及公主安涅麗絲女奴的埃塞王愛女阿依達悄悄相愛,拉達梅斯出征後大獲全勝並將埃塞王生擒。此時對拉達梅斯暗戀已久的安涅麗絲覺察了他與女奴的愛情,不禁妒火中燒,設計套出阿依達對拉達梅斯的真情。為嘉獎其戰功,埃及王將安涅麗絲公主許配給他,使拉達梅斯陷入極度痛苦。為免兩國長期交惡,他私放阿依達父女出逃,不料被暗中監視的安涅麗絲發覺,遂以叛國罪將其未婚夫打入死囚。行刑之期漸近,阿依達不願獨自偷生,悄悄潛入死牢,一對戀人懷著對愛情的美麗憧憬,安然就戳。
《圖蘭多》普切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美麗的中國公主圖蘭多為每一位求婚者留下三道謎語,猜中者方可成為駙馬,猜不中者則被處死。韃靼王子卡拉夫不聽已被廢黜的父王鐵穆爾和被貶女奴柳兒的勸阻,不顧宮廷三丑臣的警告,毅然隱姓埋名,擊鑼接受考驗。當他猜中謎語後,驕傲的圖蘭多仍不肯嫁他。卡拉夫提出,如果天亮之前公主能猜出他的名字,他甘願受死,否則就該下嫁於他。幾經周折,公主的心被卡拉夫的真情融化,終於在天亮時向父皇宣布:他的名字叫愛情。
《托斯卡》三幕歌劇。根據法國維多利安.薩爾杜的劇本改編,由普契尼作曲,伊利卡和賈科薩作詞,科斯坦齊1900年1月14日首演於羅馬科斯坦齊劇院。劇情大意是警察總監以處死馬里奧脅迫托斯卡委身於他,歌劇女演員托斯卡為救戀人、羅馬畫家馬里奧.卡伐拉多西,假意應允。騙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托斯卡刺死了警察總監,但她亦被警察總監「假處死」的花招所騙,馬里奧被真的處決了。托斯卡因刺死總監之事暴露,最終跳牆自殺。劇中的音樂感情強烈、粗獷,許多戲劇性場面的音樂效果極為強烈,從而成為推動劇情發展的有力手段。
《藝術家的生涯》:亦稱《波西米亞人》、《綉花女》。四幕歌劇。根據法國亨利.謬爾傑的小說《窮藝術家的生活情景》改編,由義大利賈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 1858-1924)作曲,義大利裘塞佩.賈科薩、路易基.伊利卡作詞,1896年2月1日,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於義大利圖林。劇情大意為:生活貧困的窮詩人魯道爾夫巧遇綉花女咪咪,一見鍾情。後來,兩人的愛情瀕於破裂。咪咪生了嚴重的肺病,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並計劃著將來的一切。咪咪終於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這部歌劇的音樂新穎而富有魅力,經受了時間的反復考驗,至今仍然百看不厭,成為最受觀眾喜愛的歌劇。世界歌王帕瓦羅蒂和義大利熱那亞歌劇團於1986年訪華演出中上演了這個劇目,受到我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
《茶花女》:三幕歌劇,根據法國小仲馬的劇本《茶花女》改編,威爾第作曲,皮亞維作詞,1853年3月6日首演於威尼斯鳳凰劇院。劇情描述了名*薇奧萊塔為青年阿爾弗萊德真摯的愛情所感動,毅然拋棄紙醉金迷的生活。但是,阿爾弗萊德的父親喬治歐激烈反對。為了顧全阿爾弗萊德的家庭和幸福,薇奧萊塔決心犧牲自己的愛情,重返風月場。阿爾弗萊德誤以為她變了心而當眾羞辱她,患有肺病的薇奧萊塔終於承受不了這一致命的打擊而卧床不起。不久,喬治歐良心發現,把全部真情對兒子言明。當阿爾弗萊德回到薇奧萊塔身邊時,她已經奄奄一息,疾病和不公正的社會奪去了她的愛情和生命。音樂以細微的心理描寫、誠摯優美的歌詞和感人肺腑的悲劇力量,集中體現了威爾第歌劇創作中期的基本特點。
『柒』 2019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上海站有誰
主辦方聚橙網公布的演出陣容是:鄭雲龍、阿雲嘎、丁輝、丁臻瀅、劉浩冉(實際演出陣容以現場安排為准)。
『捌』 歷年奧斯卡獲獎音樂劇
很佩服你這樣的母親(父親)有這樣的眼界,確實用音樂劇來喂養嬰回兒是個明智的選擇,不過奧答斯卡一般是電影,托尼獎才是音樂劇的最高獎項,給你推薦幾部
媽媽咪呀(世界票房最高音樂劇)、貓、我,堂吉訶德(夢幻騎士)、阿依達、獅子王、吉屋出租(音樂超級贊 獲過很多托尼獎)、芝加哥(60年代的托尼最佳音樂劇)、歌劇魅影、悲慘世界(人文進步的代表之作)、變身怪醫、耶穌基督萬世巨星、西貢小姐。。。其中,西貢、悲慘、歌劇、貓並列為世界「四大音樂劇」頭銜(個人最喜歡悲慘 阿依達 獅子王 吉屋)
『玖』 歐洲音樂劇四大麴目是哪些
你說的是世界四大音樂劇嗎?
分別是:《貓》《劇院魅影》《悲慘世界》《西貢小姐》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刺激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激情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巨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經把《貓》成功包裝上音樂劇舞台的英國著名演出製作人麥金托什找到了鮑伯利和勛伯格,下決心要把《悲慘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匯。三人一拍即合,6年後,重新包裝後的《悲慘世界》落戶百老匯,並正式踏上了國際舞台。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該劇之所以能連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讓我死,讓他活》,其神情之懇切、旋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葯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4〈西貢小姐〉
1989年製作的類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樂劇。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詞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張照片之後得到的靈感。照片上是一個越南女孩正要登上從胡志明市飛往美國的飛機,去見她從未謀面的曾經在越南當兵的父親。女孩的母親握著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見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覺得母親的沉默和女孩的淚水表現了由戰爭摧毀的相愛的人們的生活。
其中兩部是韋伯的作品,也是我最崇拜的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