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darvishi樂隊音樂會

darvishi樂隊音樂會

發布時間:2021-01-14 21:08:39

㈠ 誰能介紹幾個世界著名的音樂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每年的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北京時間1月1日18:00),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輕松優雅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樂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1989年的新年音樂會,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這時,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中斷指揮轉過身來,向現場聽眾(同時也通過電視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觀眾)說:「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於是以後的新年音樂會又多了一項內容: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被聽眾掌聲打斷時,指揮都會轉過身向廣大聽眾致辭,倒數第二句是他略顯生硬的漢語「新年好!」隨後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紀念施特勞斯家族這些偉大的成員:老約翰·施特勞斯——施特勞斯家族的創始人,將圓舞曲從民間的舞場帶入高雅音樂廳的「圓舞曲之父」;小約翰·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輕喜劇帶入歌劇院的人,創作出傳世圓舞曲的「圓舞曲之王」;約瑟夫·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貝多芬的音樂手法融入圓舞曲的創作人;愛德華·施特勞斯——帶領「施特勞斯樂團」周遊世界,將家族音樂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歡迎新年的到來,無論時代滄桑,人事變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核心並沒有改變。
施特勞斯家族
提到「圓舞曲王朝」還是要從1804年至1916年以老約翰·施特勞斯及三個兒子的施特勞斯家族說起。歐洲的十九世紀被稱為「跳舞的世紀」,當時,老、少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樂會
【柏林森林音樂會起源】
「柏林森林音樂會」由柏林愛樂樂團從1984年開始創辦,至今已經有20年多的歷史,其間許多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出場地的全稱是「瓦爾德尼森林劇場」,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露天劇場的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但由於自然生態的推移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塊約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發現了這塊地方,經過大膽的創意和藝術性的修整,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幾萬人的露天劇場。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這一露天舞台被裝上了一個巨大的雙塔型白色頂棚,設有88排環型坐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座。與其周圍的自然森林景觀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舉行大型戶外音樂會的理想場地。此後,這里隨著柏林愛樂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名揚世界。在這里舉辦音樂會,聽眾不用像到音樂廳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隨意。人們帶著毛毯、野餐盒來到這里,或躺或坐在劇場中,在夕陽西下時,一邊聽著世界上最著名樂團的精彩演奏,一邊點燃自己帶來的小蠟燭,與家人在燭光下共同品嘗紅酒的香醇,情調格外地別致。不僅如此,瓦爾德尼森林中的鳥鳴蟲叫和濕潤清新的空氣則更是讓聽眾感到輕松和快樂。由於該劇場與一些私人別墅相毗鄰,所以,除了偶爾放映一些電影外,每年在這里所舉行的音樂會最多不會超過18場。因此每場演出的門票非常緊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銷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樂會」雖然是在露天劇場演出,但是聽音效果卻極其出眾。別看這么大的場地需要用音箱來加以輔佐擴聲,由於先進的音響擴聲技術的保障,通過音箱所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很好地還原舞台的真實聲音效果,而且還音後的聲壓感與層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遠離舞台的最後一排,也不會因距離而產生聲壓不足的感覺。而相反,即便坐在距離音箱很近也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22000人的音樂會,不論你坐在什麼位置上觀看,票價都是統一價位的原因。這些感受卻只有到了瓦爾德尼森林劇場,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無盡奧妙!
盡管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會觀眾人數眾多,但現場的氣氛卻絲毫也不亞於在室內音樂廳聆聽音樂。音樂會演奏時,這里只能聽到悠揚的音樂在瓦爾德尼森林上空回盪,只有當每首樂曲結束時,觀眾們熱情而慷慨的掌聲才讓人意識到這里竟然還有著那麼龐大的愛樂隊伍。熱情的觀眾在情感激盪的音樂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動,或掀起陣陣人浪,使劇場出現更加熱烈、歡快的場面。當夜幕降臨,在觀眾席中點燃起的一束束小煙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這靚麗的景緻,構成森林音樂會的特殊魅力。
【歷屆柏林森林音樂會主題】
1992年《法蘭西之夜》
1993年《舞曲與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國之夜》
1998年《義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韻與節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場曲之夜》
2003年《藍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羅斯音樂之夜》
2005年《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樂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樂之夜》
柏林森林音樂會特點】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松、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贊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盪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㈡ 請教一下一般的音樂會或交響樂團的人員配置

西方管弦樂隊的樂器主要有三大組:

弦樂組——由第一小提琴(Violino,義大利語,下同)組、第二小提琴組、中提琴組、大提琴組、低音提琴組構成,弦樂組都不是移調樂器。

木管組——木管組的樂器有很多種類和排列法,比較典型的就是長笛(Flauto)、雙簧管(Oboe)、單簧管(Clarinetto,常見的是bB調、A調單簧管)、大管(Fagotto,也根據法語音譯叫巴松basson),以上這幾件樂器都是管弦樂隊木管組中固定存在的,數量都由作曲家定,另外還可加上短笛(FlautoPiccolo,拓展長笛高音音域的樂器)、英國管(CornoInglese)、抒情雙簧管(Oboed'amore)、上低音雙簧管(OboeBaritono)、小雙簧管(OboeSoprano,以上四件都是拓展雙簧管音域的樂器,當然它們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Contralto/CornoBassetto)、小單簧管(ClarinettoPiccolo)、低音單簧管(ClarinettoBasso,以上三件是單簧管的附屬樂器,當然也是拓展音域)、薩克斯管(Saxofono/Sassofono,bB調高音薩克斯管Saxofono-Soprano、bE調中音薩克斯管Saxofono-Contralto、bB調次中音薩克斯管Saxofono-tenore、bE調低音薩克斯管Saxofono-baritono)、倍低音大管(Contrafagotto,比標准大管低八度)。

銅管組——銅管組相對木管組比較穩定,樂器變化不大。有:4件圓號(Corno,也叫法國號,F調)、2件小號(Tromba,D、bE、E、F調)、2件短號(Cornetto)、4件長號(Trorrbone,附屬還有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長號)、2件大號(Tuba,bB、bE、F調)薩克斯號(Flicorno,本調和薩克斯管一樣)上面三組樂器在西方管弦樂隊中都會存在的(管弦樂這個名字已經體現出來了),另外比較常見還有下面這些:

打擊樂組——較為常見的就是定音鼓(Timpani)了,定音鼓有三種:大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組F~小字組c;小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組bB~小字組f;中型定音鼓多見大字組A~小字組e,也有大字組G~小字組d的。

其他樂器還有小鼓(Tamburo)、中鼓(CassaRullante)、大鼓(GranCassa)、鈴鼓(Tamburino)、長鼓(TamburoProvenzale)、三角鐵(Triangolo)、響板(Castagnetti)、鈸(Piatti)、鑼(Tam-Tam)、鍾琴(Armonica)、木琴(Xilofono/Silofono)、排鍾(Campane)

其他樂器——豎琴(Arpa,Harp——法語)、吉他(Chitarra,Guitar——英語)、曼陀林(Mandolino)、鋼片琴(Celesta)、鋼琴(Pianoforto,Piano——英語)

以上大約都是在歷代管弦樂隊中出現的樂器,當然還有一些古樂器就不一一說了。

樂隊中的樂器與樂器數量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分類方法按木管組每類樂器的數量來劃分,現多見雙管制和4管制的管弦樂隊:雙管制即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2支;而4管制的樂隊是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個3支再加上短笛(屬於長笛)、英國管(屬於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屬於單簧管)、倍低音大管(屬於大管)。另外銅管組的樂器數量是:圓號6支,小號4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弦樂器組為:第1小提琴16~18,第2小提琴16,中提琴12,大提琴10,低音提琴8,豎琴1~2架;而打擊樂器有:定音鼓4個,鑔1對,鋼片琴、大鼓、小鼓、鈴、三角鐵、鑼、木琴、鍾琴等各1件。

樂器的擺放位置也根據時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們是在觀眾席,而管弦樂隊在舞台上的這個視角,各樂器組的排放如下:

巴洛克Baroque時期:古鋼琴(Harpaichord,現在已不用)在舞台前面的正中間,第一、二提琴組分列舞台左右兩側,中提琴組、大提琴組在小提琴組後靠中間的位置左右排列,最後一排從左到右依次是雙簧管、大管、定音鼓、舊式小號(Trombanaturale)、低音提琴。這時期的樂器較少。

古典Classical時期:舞台前面正中間已不放樂器,站指揮;一、二提琴與巴洛克時期擺放一樣,中提琴組在一提後面,旁邊也就是舞台的正中間是大提琴組,再往右是低音提琴組;大提琴的後面是單簧管和長笛,低音提琴的後面是雙簧管和大管;最後一排從左到右是圓號、定音鼓、舊式小號。

浪漫派,大約19世紀:木管組、提琴組與古典時期一致,但在第一提琴和中提的中間(靠舞台的左側)加入了豎琴;這時候的銅管組已頗具規模,舞台最後一排從左到右有圓號、定音鼓、小號、長號、大號

現代,20世紀以來:第一小提位置不變,第二小提到了19世紀中提琴的位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在19世紀第二提琴的位置,中提琴則在舞台的正中間;豎琴的位置不變;木管組的位置因為樂器的增加而佔了比以前較大的地方,總體排在中提琴的後面,分有兩排,第一排從左到右為

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第二排為低音單簧管、單簧管、大管、倍低音大管;木管組的後面是銅管組,從左到右依次是圓號、小號、長號、大號;最後則是打擊樂組。另外由於20世紀以來音響學的知識的豐富,有很多指揮家也會有自己的排列方法。

至於鋼琴協奏曲,就是把鋼琴加入管弦樂隊里(舞台上會放在中間位置)就行了。

㈢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有哪些樂器

交響樂隊的編制
交響樂隊以木管樂器作為判定編制的標志。如果常用的每一種木管樂器都用上兩件,即構成「雙管」編制的樂隊;如果用上三件,即構成「三管」編制的樂隊;如果用上四件,即構成「四管」編制的樂隊。為了使各組樂器之間數量的比例合理,隨著木管樂器的增減,弦樂器及其它樂器的數量也要隨之變化,以保持聲部音響的平衡。

雙管編制的樂隊總人數約有60餘人。其中木管樂器組的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兩支;銅管樂器組的小號兩支,圓號四支,長號三支,大號一支(也可省略);弓弦樂器組中,第一小提琴12把,第二小提琴10把,中提琴8把,大提琴6把,低音提琴4把;打擊樂器組共需3到4位演奏員。

三管編制的樂隊總人數約有90餘人。其中木管樂器組的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兩支,再加上一支短笛、一支英國管、一支低音單簧管、一支低音大管,使各類木管樂器都有三支;銅管樂器組的小號3支,圓號6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弓弦樂器組中,第一小提琴16把,第二小提琴14把,中提琴12把,大提琴10把,低音提琴6把到8把;打擊樂器組共需3到6位演奏員。

四管編制的樂隊總人數約有110餘人。其中木管樂器組的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3支,再加上一支短笛、一支英國管、一支低音單簧管、一支低音大管,使各類木管樂器都有4支;銅管樂器組的小號、圓號6到8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弓弦樂器組中,第一小提琴20把,第二小提琴18把,中提琴16把,大提琴12把,低音提琴8把到12把;打擊樂器組共需3到6位演奏員。

交響樂隊的位置排列一般由指揮決定,一般為弓弦樂器在前,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在後,木管樂器居中。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幫到您,歡迎您登陸我們的網站,查詢全國各大城市最新、熱門演出信息
具體請點擊:http://www.chinaticket.com ^_^

㈣ 演唱會與音樂會有什麼區別嗎

演唱會一般是指較大規模的演出有樂隊歌唱家或歌手,音樂會是純音樂的即使有人唱也是作為聲音而不是作為歌唱存在的。

㈤ 為啥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新年音樂會上都要奏拉德斯基進行曲

從1946年開始的傳統……

維也納音樂會上的經典旋律_中國科學報

(......)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王靜對音樂頗為熱愛。她告訴記者: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有許多傳統,其中每年必演曲目《藍色多瑙河》和《拉德茨基進行曲》,則是其傳統之一。「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的節目起初只有常演曲目,1945年起才開始有加演曲目,小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就是當年作為加演曲目首次在音樂會上演出的。而老約翰·施特勞斯的《拉德茨基進行曲》則是在1946年才開始演出的,也是作為加演。到1958年這兩支曲目才成為常演曲目而不是加演,然後它們就成了音樂會的必演曲目,且總在最後。 」

《拉德茨基進行曲》為管弦樂曲,由老約翰·施特勞斯創作於1848年,宣揚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風。這位元帥曾經率軍入侵義大利,成為殖民地的總督。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已漸漸忘記了拉德茨基那段不光彩的歷史,膾炙人口的旋律和鏗鏘有力的節奏征服了廣大聽眾,成為世界上流傳最廣的樂曲之一,也是每年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壓軸曲目。

而每年,當《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的旋律響起時,聽眾總會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把音樂會推向最高潮。樂隊和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是加演曲目中的保留場景。這也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一個慣例。

不過,作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必演曲目,該曲也偶爾會因指揮的喜好或因外界大事略有變動。2001年,指揮家哈農庫特出於個人的偏好,在維也納音樂會上演奏了兩遍《拉德茨基進行曲》。而2005年,因為東南亞的海嘯災難,指揮家洛林·馬澤爾決定不演奏這首返場曲目,以悼念遇難者。

今年(2014)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拉德茨基進行曲》時,指揮巴倫博伊姆沒有對樂團進行指揮,而是與演奏家們一一握手。維也納愛樂樂團在「沒有指揮」的情況下完成了演出,被奧地利媒體稱為「歷史首次」,也為今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增添了輕松氣氛。

(......)

㈥ 世界有哪些大型的古典音樂會

其實大型古典音樂會有抄很多,簡單介紹一下
鋼琴巨匠——毛里奇奧·波利尼獨奏音樂會
奧地利"鋼琴·小號"重奏音樂會200
莫斯科國立劇院-經典芭蕾《天鵝湖》
星期廣播音樂會——最愛老柴4
奇妙的和諧-奧地利薩爾茨堡四重奏音樂會
永遠的西貝柳斯——芬蘭拉蒂交響樂團音樂會
來自維也納愛樂的弓弦之舞-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音樂會
愛爾蘭踢踏舞《凱爾特傳奇》
「音樂神童」莫扎特 專場
義大利普契尼歌劇《托斯卡》
世界著名鋼琴家波利尼獨奏音樂會
德奧巔峰——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獨奏家八重奏
英雄史詩——德國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
北歐傳說——芬蘭拉蒂交響樂團音樂會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歌劇德國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義大利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義大利威爾第歌劇《弄臣》
末室內樂音樂會
大型東方古典音樂會《國色天香》
希望你能滿意

㈦ 世界頂尖的音樂會叫什麼了

你是說 格萊美 這樣的還是說?..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每年的當地時間月1日上午(北京時間1月1日18:00),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輕松優雅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樂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1989年的新年音樂會,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這時,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中斷指揮轉過身來,向現場聽眾(同時也通過電視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觀眾)說:「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於是以後的新年音樂會又多了一項內容: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被聽眾掌聲打斷時,指揮都會轉過身向廣大聽眾致辭,倒數第二句是他略顯生硬的漢語「新年好!」隨後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紀念施特勞斯家族這些偉大的成員:老約翰·施特勞斯——施特勞斯家族的創始人,將圓舞曲從民間的舞場帶入高雅音樂廳的「圓舞曲之父」;小約翰·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輕喜劇帶入歌劇院的人,創作出傳世圓舞曲的「圓舞曲之王」;約瑟夫·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貝多芬的音樂手法融入圓舞曲的創作人;愛德華·施特勞斯——帶領「施特勞斯樂團」周遊世界,將家族音樂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歡迎新年的到來,無論時代滄桑,人事變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核心並沒有改變。
施特勞斯家族
提到「圓舞曲王朝」還是要從1804年至1916年以老約翰·施特勞斯及三個兒子的施特勞斯家族說起。歐洲的十九世紀被稱為「跳舞的世紀」,當時,老、少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樂會
【柏林森林音樂會起源】
「柏林森林音樂會」由柏林愛樂樂團從1984年開始創辦,至今已經有20年多的歷史,其間許多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出場地的全稱是「瓦爾德尼森林劇場」,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露天劇場的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但由於自然生態的推移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塊約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發現了這塊地方,經過大膽的創意和藝術性的修整,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幾萬人的露天劇場。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這一露天舞台被裝上了一個巨大的雙塔型白色頂棚,設有88排環型坐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座。與其周圍的自然森林景觀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舉行大型戶外音樂會的理想場地。此後,這里隨著柏林愛樂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名揚世界。在這里舉辦音樂會,聽眾不用像到音樂廳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隨意。人們帶著毛毯、野餐盒來到這里,或躺或坐在劇場中,在夕陽西下時,一邊聽著世界上最著名樂團的精彩演奏,一邊點燃自己帶來的小蠟燭,與家人在燭光下共同品嘗紅酒的香醇,情調格外地別致。不僅如此,瓦爾德尼森林中的鳥鳴蟲叫和濕潤清新的空氣則更是讓聽眾感到輕松和快樂。由於該劇場與一些私人別墅相毗鄰,所以,除了偶爾放映一些電影外,每年在這里所舉行的音樂會最多不會超過18場。因此每場演出的門票非常緊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銷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樂會」雖然是在露天劇場演出,但是聽音效果卻極其出眾。別看這么大的場地需要用音箱來加以輔佐擴聲,由於先進的音響擴聲技術的保障,通過音箱所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很好地還原舞台的真實聲音效果,而且還音後的聲壓感與層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遠離舞台的最後一排,也不會因距離而產生聲壓不足的感覺。而相反,即便坐在距離音箱很近也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22000人的音樂會,不論你坐在什麼位置上觀看,票價都是統一價位的原因。這些感受卻只有到了瓦爾德尼森林劇場,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無盡奧妙!
盡管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會觀眾人數眾多,但現場的氣氛卻絲毫也不亞於在室內音樂廳聆聽音樂。音樂會演奏時,這里只能聽到悠揚的音樂在瓦爾德尼森林上空回盪,只有當每首樂曲結束時,觀眾們熱情而慷慨的掌聲才讓人意識到這里竟然還有著那麼龐大的愛樂隊伍。熱情的觀眾在情感激盪的音樂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動,或掀起陣陣人浪,使劇場出現更加熱烈、歡快的場面。當夜幕降臨,在觀眾席中點燃起的一束束小煙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這靚麗的景緻,構成森林音樂會的特殊魅力。
【歷屆柏林森林音樂會主題】
1992年《法蘭西之夜》
1993年《舞曲與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國之夜》
1998年《義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韻與節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場曲之夜》
2003年《藍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羅斯音樂之夜》
2005年《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樂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樂之夜》
柏林森林音樂會特點】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松、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贊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盪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㈧ 音樂會的樂隊相關


很多人都稱其為中國第一支電子組合,但10年前他們發表第一張專輯時田內鵬還不明白什容么是電子,只是用一些使著順手的樂器做出了聽著順耳的音樂。10年後當他們發表第四張專輯《音樂會》的時候,已經明顯聽出了他對電子音樂的深刻理解。在他眼裡,電子更像一種藝術語言,而非藝術形式。
《電視八十四》、《未知藝術家》和《信封》的編曲結構都屬於標準的流行音樂,而且旋律比現在榜上和網上的作品好聽得多。不一樣的地方只是他們沒有過於突出演唱,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器樂,與合成器、吉他和鼓機均衡地出現在作品當中。甚至他們還寫出了可以歸類為電音民謠的《星》,歌曲好聽好記好唱,以至於往裡配什麼樣的歌詞都不覺得別扭,甭管優美的還是市井的,就連「打南邊來了個啞巴」開頭的那段繞口令用這首歌的旋律唱出來都舒服。
可以說田鵬骨子裡是個旋律愛好者,他沒有像許多非舞曲電子音樂家那樣加入太多實驗元素,頂多在《無題音樂會》和《TRIP》模擬一些摔碎玻璃和引爆炸彈之類的動靜嚇唬你一下。無論別人怎麼誇他電子、先鋒、實驗,他依然能把牛肉燉成驢肉,讓玫瑰開成牡丹。

㈨ 演唱會和音樂會的區別

一、特徵:

1.演唱會:

音樂可以是由單獨的音樂人所表演或是音樂的集體演出,歌手通常是在舞台上表演。

2.音樂會:

音樂可以是由單獨的音樂人所表演(稱做recital)或是音樂團體的集體演出,像是管弦樂團、合唱團等。

二、場所:

1.演唱會:

一般會選擇演唱會所在地的大型露天場館,多為各省省體育場。或者體育館之類的大型場館。

2.音樂會:

大多在古典的音樂廳內表演。

(9)darvishi樂隊音樂會擴展閱讀

巡迴音樂會由音樂家、音樂團體、或一些在不同都市或地點所舉行的的音樂會。特別在流行音樂領域中,這類的巡迴音樂會通常變成大規模的活動,可以持續幾個月到數年的時間,讓數十到數百萬人有機會參加,並可以賺進數百萬元的門票收益。

而Live音樂會是一種現場音樂會的形式,歌手在台上演唱,觀眾站在台下欣賞。因為是站著所以佔地面積相對較小,而且大部分觀眾都可以和歌手近距離接觸,同時也比較容易調動觀眾情緒。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音樂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演唱會

㈩ 求薦電聲樂隊與交響樂合奏的音樂會,最好是國外大型音樂會的視頻!

馬克西姆·姆爾維察(Maksim Mrvica),克羅埃西亞鋼琴演奏家。他的作品多將古典鋼琴作品與現代流行音樂元素結合,並受到廣泛好評。代表作有《野蜂飛舞》《克羅埃西亞狂想曲》等。
音樂風格
馬克西姆的音樂是最具現代感的跨類音樂,不再將音樂傳統嚴格地定律在某一范圍內。他演奏的是古典音樂的曲目,但表現的不是古典音樂,演奏方式和內在感覺都是一種現代音樂的氣質風范。其中尤以根據里姆斯基·克薩克夫改編的《野蜂飛舞》最為旋律化,在聽到這樣的音樂響起時,會感受到他指尖跑動的速率和身心所迸發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個脈搏都有種律動感。馬克西姆與時代步伐結合得相當緊密,他的彈奏風格別具一格,與以往我們對鋼琴演奏的理解完全不同,從他演奏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四射的激情、澎湃的熱力和那種無處不在的節奏感,難怪被稱作為「鋼琴界的瑞奇·馬丁」。 酷、帥形象,時尚服飾引領潮流,追求時尚、動感、魅力是現代每一個都市人的生活內容,馬克西姆可以說將這種前衛個性化的潮流發揮到了極致,是真正完美的統一。他的音樂酷,他的人更酷。通常的鋼琴家(包括理查德·克萊德曼在內)大都以燕尾服的紳士裝扮亮相,而這位身高2.07米的鋼琴家,擁有典型歐洲男人稜角分明的俊秀臉型,挑染的長發,一身休閑的狂野勁裝,加上耳環、戒指、項鏈等獨具特色的飾物的陪襯,瞧上去倒像個流行歌手,酷味十足。他帥氣的外形下包藏著的是驚人才華。時尚前衛是他個性化前沿的表達,技巧純熟是他實力派的表現。馬克西姆說無論做音樂還是做人,他都要成為一種潮流的引領者,要有自己個性化的東西。正是這種很鮮明化的個性才使馬克西姆在眾多的藝術家中脫穎而出。 最動聽的樂曲最炫技法——這是對馬克西姆精湛的彈奏技巧的總結,他突破了鋼琴演奏是聽覺藝術的局限,把聽覺和視覺更完美地結合起來。他所演奏的樂曲不僅僅是一些簡單的流行曲子,曲目也比較廣泛,早到亨德爾、肖邦、李斯特,晚到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電影主題曲。而且,在演奏方面他運用了超凡的鋼琴技巧,所以他在技巧上遠遠超越另一位流行鋼琴家理查德·克萊德曼。另外,他還更多地加入了一些視覺元素、表演上的可視性,更多的是欣賞的音樂形式,他讓你在聽覺的享受之外更有一種視覺的沖擊力,真正是一種對音樂的欣賞,而不是簡單的「聽」,用「炫」字來形容確實不足為過。至於用高科技包裝鋼琴演奏會,馬克西姆的所有編排設計都是為了適應現場的演出,一些高科技設備專門從英國運來。因此你無論是在聽覺上還是在視覺上都會得到很大享受。 馬克西姆「顛覆鋼琴」演奏會的一大看點是帥男配美女的絕對另類結合——十二位美女同台演出。十二位美女的穿著個個性感迷人,他的這種演出形式吸引了更多人的眼球。這種形式也許在流行界是司空見慣的組合形式,但在古典界則很難將這種極為養眼的形式很誇張地結合在一起。馬克西姆在這方面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創始人。他不僅僅在音樂上將這種古典與流行結合得完美無缺,更將這種形式的具體體現結合得相當唯美。
視頻這里找: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82152.html
希望有用

閱讀全文

與darvishi樂隊音樂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