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賀綠汀的作品
賀綠汀
賀綠汀(1903-1999) 湖南邵陽人。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第1隊,後在重慶育才學校任教。皖南事變後,參加新四軍,在軍部和魯迅藝術學院華中分院從事音樂創作和教學工作。1943年赴延安,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1945年後在華北大學任教。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文工團團長。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全國文聯第四屆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三屆副主席,第五、第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主要音樂作品有《天涯歌女》、《四季歌》、《游擊隊之歌》、《嘉陵江上》、《牧童短笛》等,管弦樂《森吉德瑪》、《晚會》等。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賀綠汀,1903年出生於湖南邵陽一戶貧困農家。二十歲時,他走進長沙 (新聞) 岳雲藝術專修學校,攻讀繪畫與音樂,兩年後留校任音樂教員。1931年,賀綠汀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三年後在俄國作曲家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鋼琴曲」比賽中,以《牧童短笛》和《搖籃曲》獲得一等獎和名譽二等獎。這年,他進入電影界,先後為電影《船家女》、《都市風光》、《十字街頭》、《馬路天使》和話劇《復活》、《武則天》等二十多部影劇配樂,創作了《搖船歌》、《背纖歌》、《春天裡》、《怨別離》等膾炙人口的歌曲。
抗戰期間,他參加了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隊,奔赴各地宣傳抗日,並創作了不朽歌曲《游擊隊歌》,以及《全面抗戰》、《弟兄們拉起手來》、《上戰場》、《保家鄉》等鼓舞人們鬥志的抗戰歌曲。1943年,賀綠汀到達延安,在魯藝教書。《前進,人民的解放軍》、《新中國的青年》、《新民主進行曲》等,是他解放戰爭期間創作的歌曲,風靡一時。
解放後,賀綠汀先生將主要精力放在音樂教學上。他一直擔任上海音樂學院 (新聞) 院長的職務,並創辦了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和附小,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音樂人才。這期間,他還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並且寫下《我對戲曲音樂改革的意見》、《論音樂的創作》、《民族音樂問題》等文章,為中國音樂事業的建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⑵ 聆聽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
森吉德瑪是蒙古族民歌。
歌曲簡介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位聰明美麗的蒙族姑娘,名叫森吉德瑪,愛上了一位勤勞的青年。他們的愛情不幸受到阻撓,森吉德瑪被迫嫁給財主家。青年日夜思念,常常遠道而來,在她的屋旁留戀徘徊,但無法相見。有一天,他們終於沖破重重障礙相見了,但森吉德瑪卻不幸昏死。相傳,《森吉德瑪》一歌就是這個青年所編。他在回家途中邊走邊唱,把歌詞寫在道旁和旅店的牆壁上。失去心愛的人,他悲痛欲絕,最後跳崖自盡以身殉情。這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流行於內蒙古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森吉德瑪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全曲以從容徐緩的馬蹄聲般的節奏為背景,以第一個樂句為種子音調,旋律時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聲呼喚;時而凄惻柔婉,猶如低聲的泣訴。最後以副歌式的、在情緒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襯腔結束,既突出了青年牧民對森吉德瑪的思念,同時更加深了音樂的孤獨凄涼感。《森吉德瑪》象其他鄂爾多斯民歌一樣,音樂主要是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這首民歌是五聲音階宮調式,7音只是偶然出現的經過音。曲調線條的起伏很大,情感富於變化。這種旋律適於表現遼闊、舒暢、奔放的音樂形象和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作曲家賀綠汀把它改編為管弦樂曲,十分細膩地塑造了純潔、美麗的森吉德瑪的形象,同時又刻劃了鍾情相思的青年的內心世界。
歌詞欣賞
從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樂曲嗬,從你的內心裡傾吐出溫存細語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智慧,啊,森吉德瑪縱然提著黃金的水桶,何處尋覓。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東海的水還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獲得再生,啊,森吉德瑪但願我們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才智。啊,森吉德瑪就是從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靈巧。啊,森吉德瑪今生不能相聚來世也要同歡。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
《森吉德瑪》後改編為舞劇
舞劇《森吉德瑪》
中文名稱: 森吉德瑪
外文名稱: Senji Dema
類別: 民族舞劇 蒙古族舞劇
劇情介紹
第一場廟會鍾情
廟會上,全旗首富德利格爾的獨生女兒森吉德瑪,鍾情於在摔跤比賽中擊敗群雄一舉奪魁的青年牧奴布日固德。而她的花容月貌卻引起了正在選美的小王爺的垂涎與覬覦之心。
第二場悠悠情波
繁花盛開的草原。森吉德瑪思念著布日固德。當她馴服一匹桀驁不馴的烈馬而被拖拉在地的危急時刻,布日固德趕來救了她。愛情之花盛開在二人的心中。不料,德利格爾已接受了小王爺的聘禮,厄運在威脅著這對初戀的情人。
第三場赤心同結
沙原深處。森吉德瑪逃出府院與布日固德相會。他們決心向命運挑戰,與惡勢力抗爭——以天地作證,花木為媒,就地成婚。但是,王府布下了天羅地網。二人被虜,森吉德瑪以死相脅,逼使王府管家放走了布日固德。
第四場婚宴血淚
王府內廳。盛大的婚宴在舉行中。身著「烏吉」霞帔的新娘森吉德瑪被迎親隊伍簇擁而上。她如臨地獄之門,悲憤交集,肝膽欲裂。
第五場九泉重圓
蒙古包中,森吉德瑪已絕食抗婚五六天。小王爺使盡多種手段,但無濟於事。森吉德瑪在昏睡的幻覺中與布日固德幸福相會……但幻影終於破滅。布日固德冒死來營救森吉德瑪。心力交瘁的森吉德瑪安詳地死在了情人的懷抱。布日固德悲慟欲絕,發誓生前不能相聚,九泉之下也要與心上人重圓。
⑶ 十首最火的草原歌曲是什麼
十首最火的草原歌曲:NO1《陪你一起看草原》降央卓瑪、NO2《鴻雁》呼斯楞、NO3為內蒙古喝彩、NO4《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降央卓瑪、NO5《我和草原有個約定》降央卓瑪、NO6《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德德瑪、NO7《呼倫貝爾大草原》布仁巴雅爾、NO8《夢中的額吉》烏達木、NO9《遇上你是我的緣》央金蘭澤、NO10《天下最美的草原》格格。
其它歌曲有《夢中的額吉》這首歌不用介紹了,是蒙古族男孩烏達木唱的,很深情的一首歌曲,非常感人。《鴻雁》額爾古納樂隊唱的,很好聽。《蒙古人》老歌了。《嘎達梅林》更老,但是很好聽,經典《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非常有味道的一首歌,《為內蒙古喝彩》這首歌曾在內蒙非常流行,但是國內不怎麼知道,有一個群星的版本,聽起來非常大氣,宏亮,特別好聽。
⑷ 賀綠汀創作了什麼歌曲
賀綠來汀(1903 ~ 1999),湖南邵陽縣源人。著名作曲家,音樂教育家,音樂理論家。《牧童短笛》是馳名世界的中國優秀鋼琴作品之一。賀綠汀一生作品豐富,大概創作了260多首歌。賀綠汀一生創作了260餘首歌曲。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他在煤油燈下創作了不朽的抗日戰歌《游擊隊歌》。後來還創作了《全面抗戰》、《上戰場》、《弟兄們拉起手來》、《保家鄉》、《中華兒女》、《勝利進行曲》、《還我河山》等充滿戰斗熱情的歌曲。他根據一首民間曲子創作了曲名為《倒卷珠簾》,與人合作寫了劇作《長征》,獨立創作大合唱《十三陵水庫》、《上海第三次武裝起義》、《人民領袖萬萬歲》、《軍旗頌》等重要歌曲。
⑸ 森吉德瑪的歌曲賞析
全曲復以從容徐緩的馬蹄聲般的制節奏為背景,以第一個樂句為種子音調,旋律時而高亢激昂,好似青年在高聲呼喚;時而凄惻柔婉,猶如低聲的泣訴。最後以副歌式的、在情緒上具有概括性的附加式曲尾襯腔結束,既突出了青年牧民對森吉德瑪的思念,同時更加深了音樂的孤獨凄涼感。
《森吉德瑪》象其他鄂爾多斯民歌一樣,音樂主要是建立在五聲音階的基礎上。這首民歌是五聲音階宮調式,7音只是偶然出現的經過音。曲調線條的起伏很大,情感富於變化。這種旋律適於表現遼闊、舒暢、奔放的音樂形象和蒙古族人民豪爽的性格。作曲家賀綠汀把它改編為管弦樂曲,十分細膩地塑造了純潔、美麗的森吉德瑪的形象,同時又刻劃了鍾情相思的青年的內心世界。
⑹ 中外愛國音樂家有哪些
1、冼星海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黃訓、孔宇,祖籍廣東番禺(現屬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出生於澳門,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有「人民音樂家」之稱。
2、聶耳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曾用筆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
3、任光
任光(1900-1941),曾用筆名前發。1900年出生於浙江省嵊州市(城關鎮)。 中國近代音樂家、作曲家。
1933年,在田漢的領導下,與安娥、聶耳、張曙、呂驥等,在上海組織左翼音樂組織—「蘇聯之友社」音樂組和「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創作革命群眾歌曲和抒情歌曲,開拓了左翼電影音樂陣地。
4、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1849年),19世紀波蘭作曲家、鋼琴家。
1810年,肖邦出生於波蘭;1817年開始創作;1818年登台演出;1822年至1829年在華沙國家音樂高等學校學習作曲和音樂理論。1829年起以作曲家和鋼琴家的身份在歐洲巡演。後因華沙起義失敗而定居巴黎,從事教學和創作。1849年,肖邦因肺結核逝世於巴黎。
5、賀綠汀
賀綠汀(1903—1999) ,男,原名賀楷、賀安卿,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湖南邵東仙槎橋人。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⑺ 急求:世界著名的兩個音樂家的介紹!
陳鋼
陳鋼 (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伐勒學鋼琴。建國後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樂作品。
賀綠汀
賀綠汀 (1903-1997) 湖南邵陽縣人。1923年入長沙岳雲學校藝術專修科,隨陳嘯空等學習音樂。大革命期間曾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廣州起義。
1928年創作的《暴動歌》曾在海陸豐一帶流傳。1931年入上海國立音專,從著名音樂家黃自學習理論作曲,從查哈羅夫、阿克薩可夫學習鋼琴。1934年所作鋼琴曲《牧童短笛》和《搖籃曲》在亞歷山大·齊爾品舉辦的「徵求中國風味的鋼琴曲」評選中獲第一獎。此後進入電影界,參加歌曲作者協會,為左翼進步影片《風雲兒女》、《十字街頭》、《馬路天使》等寫音樂,其中《春天裡》、《天涯歌女》等插曲廣為傳唱。「八·一三」事件後,參加上海救亡演劇一隊,後到重慶,任教於育才學校音樂組。這時創作了《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等風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新四軍,1943年到延安,創建了中央管弦樂隊。解放戰爭期間,繼續教學和創作。合唱《新世界的前奏》,秧歌劇《劉德順歸隊》,管弦樂小品《森吉德瑪》、《晚會》等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解放後,賀綠汀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和中國音協副主席,主要從事培養人才,但仍堅持創作,寫有大量聲樂作品和電影音樂。
半個世紀以來,賀綠汀共創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鋼琴曲、六首管弦樂曲、十多部電影音樂以及一些秧歌劇音樂和器樂獨奏曲,並著有《賀綠汀音樂論文選集》
華彥鈞
華彥鈞 (1893-1950) 民間音樂家。小名阿炳,江蘇無錫東亭人,當地雷尊殿道士華清和之子。華清和號雪海,擅長演奏各種民間樂器,尤精於琵琶。華彥鈞自幼從其父學習音樂。他四歲喪母,二十一歲患眼病,三十五歲時雙目失明。在無錫市以沿街賣唱和演奏各種樂器為生,飽嘗人間的苦難。阿炳的器樂演奏深為群眾歡迎,其超群技藝,早在十八歲時就已被當地的道教音樂界看好。他曾廣泛學習各種民間音樂,能超脫狹隘的師承和模仿,根據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受,創作、演奏各種器樂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流傳於世。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等得以保存下來,並成為中國民族音樂殿堂中的瑰寶。1950年,他所演奏的六首樂曲曾被錄音,並由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將其記錄整理,編成《阿炳曲集》(音樂出版社1956年出版)。
雷振邦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能夠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付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於北京,滿族人。由於家庭生活比較優裕的,使他很小就接觸到京戲。七八歲時,便能哼唱京劇小段,還能用胡琴拉京戲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來到沈陽奉天公立學校讀小學,後入南滿中學。在音樂老師的熏陶下,雷振邦學會吹得一口動聽的口琴,加入學校口琴隊,並成為該隊的指揮。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並指揮演出。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學。在東京,他進了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系預科。不到半年的時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預科專業,校長允許他跳級,轉年便成為作曲系本科學生。
1943年雷振邦回到祖國,先後在北平女子中學和惠中女子中學做音樂教員。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他在課余組織起一個五十多人的業余交響樂團。
雷振邦曾把中國古曲《悲歌》改編成管弦樂的曲子,供業余交響樂團演出,這是公開演出的雷振邦的第一部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來到中國電影樂團從事專業作曲,,從此踏入影壇。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作曲,此後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0多年間,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一百餘首。他堅持深入生活,向民間藝人學習,創作了大量的形象鮮明,優美抒情,具有強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發著撲鼻的生活芬芳的音樂作品,形成他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他為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景頗姑娘》、《蘆笙戀歌》等譜寫的樂曲,都具有上述音樂特點。
1960年在第二屆百花獎中,他為影片《劉三姐》的譜曲,榮獲最佳音樂獎。以後他為影片《冰山上的來客》、《吉鴻昌》和《小字輩》譜寫的樂曲,也分別在1964年和198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舉辦的第一、二屆「小百花獎」中獲最佳作曲獎。
幾十年來,雷振邦創作的故事影片音樂主要有:《董存瑞》、《馬蘭花開》、《蘆笙戀歌》、《花好月圓》、《五朵金花》、《金玉姬》、《達吉和他的父親》、《劉三姐》、《萬木春》、《冰山上來客》、《景頗姑娘》、《戰洪圖》、《鋼鐵巨人》、《暗礁》、《吉鴻昌》、《小字輩》、《幽谷戀歌》、《明天回答你》、《精變》《赤橙黃綠青藍紫》、《東方大魔王》……還有82集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等。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曾經風靡全國,廣為傳唱,成為人們喜愛的經典音樂作品,他不愧為是我國影壇深受觀眾歡迎的著名電影作曲家。
李煥之
李煥之 (1919-) 原籍福建晉江,生於香港。1936年入上海國產音專從師於蕭友梅。抗戰爆發後,在廈門、香港等地從事革命歌曲創作。1938年就讀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結業後留校任教,並主編《民族音樂》。解放戰爭時期,任華北聯大文藝學院音樂系主任。建國後,一直活躍在音樂戰線,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四十餘年來,創作了大量音樂作品,除了傳唱一時的《民主建國進行曲》、《新中國青年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樂《春節組曲》、《第一交響樂——英雄海島》,古琴弦歌合唱《蘇武》,古箏協奏曲《汨羅江幻想曲》,獨幕歌劇《異國之秋》等,還編有《作曲教程》,並撰寫了三百餘篇論文,部分收入《音樂創作散論》一書。
劉天華
劉天華 (1895-1932) 著名作曲家、民族樂器演奏家、音樂教育家。江蘇省江陰縣人。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是文學家劉半農之弟。1909年入常州中學,開始學習西洋管樂器。1911年因學校停辦而輟學,參加「反滿青年團」軍樂隊。1912年赴上海參加「開明劇社」樂隊。1914年返回家鄉,先後在江陰、常州的中學里教音樂。其間曾向江南民間音樂家周少梅、沈肇州學習二胡、琵琶;專程赴河南學琴;向僧、道和民間藝人學習多種民間樂器;記錄民間樂譜,並開始音樂創作。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於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音樂體育專科教師。1926年任教於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和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音樂系,直至去世。任教期間,先後學習了三弦拉戲、崑曲、小提琴、和聲學、理論作曲等,在廣泛學習中國民間音樂和西洋音樂的基礎上。創作了二胡獨奏曲《病中吟》、《月夜》、《苦悶之謳》、《悲歌》、《良宵》、《親居吟》、《空山鳥語》、《光明行》、《獨弦操》、《燭影搖紅》,琵琶獨奏曲《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和器樂合奏曲《變體新水令》。1927年創辦「國樂改進社」。同年,編輯出版《音樂雜志》,參與發起「愛美樂社」。曾用五線譜和工尺譜准確地記錄梅蘭芳的唱腔(《梅蘭芳歌曲譜》1930)。搜集《安次縣吵子會樂譜》、《佛曲譜》。一生中總共編寫了四十七首二胡練習曲,十一首琵琶練習曲。奠定了二胡專業創作和演奏的基礎。
馬可
馬可(1918-1976) 江蘇徐州人。曾在河南大學化學系學習,後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導下,參加河南抗敵後援會巡迴演劇第三隊。1939年抵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音樂工作團工作、學習,得到冼星海、呂驥等人的指導,記錄、整理過大量民族資料。後在東北解放區從事音樂活動,解放後任中國音樂學院副院長。一生寫了二百多首(部)音樂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灣》、《我們是民主青年》、《咱們工人有力量》、《呂梁山大合唱》,秧歌劇《夫妻識字》歌劇《周子山》(與張魯、劉熾合作)、《白毛女》(與瞿維、張魯、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結婚》,管弦樂《陝北組曲》等流傳最為廣泛。
在音樂理論研究上,除了對冼星海作專題研究,著有《冼星海傳》外,還涉及到新歌劇的發展、戲曲音樂改革、革命音樂傳統和群眾音樂生活等各方面的問題,並著有《中國民間音樂講話》、《時代歌聲漫議》等書和二百餘篇論文。他在歌曲創作、歌劇創作、音樂理論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編入《馬可歌曲選》出版。以他為首集體創作的《哀樂》是現在國內最正式的儐儀用曲。
聶耳
聶耳(1912-1935) 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一作紫藝。筆名曾用過黑天使、噪森、浣玉、王達平等。雲南玉溪人,生於昆明。自幼喜愛花燈、滇劇等民間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
大革命時期曾參加進步學生運動,十八歲到上海,翌年考進「明月歌舞團」,向黎錦暉學習作曲。因不滿劇團的方針,於1932年退出,去北平與李元慶等開展革命音樂活動。後回上海參加劇聯音樂小組,發起組織了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並在聯華影業公司、百代唱片公司工作,為左翼進步電影、話劇、舞台劇作曲。1933年在創作上初試鋒芒,創作了《開礦歌》、《賣報歌》、使人耳目一新。1934年是他的「音樂年」,《大路歌》、《開路先鋒》、《畢業歌》、《新女性》、《碼頭工人歌》、《前進歌》、《打長江》等歌曲以及《金蛇狂舞》、《翠湖春曉》等民族器樂曲,都是這一年完成的。1935年,寫下了《梅娘曲》、《慰勞歌》、《塞外村女》、《自衛歌》、《鐵蹄下的歌女》以及建國後定為國歌的《義勇軍進行曲》。他從事音樂創作時間只有兩年左右,卻為八部電影、三部話劇、一部舞台劇寫了二十首主題歌或插曲,加上其他歌曲十五首和根據民間音樂整理改編的民族器樂合奏四首、口琴曲兩首,共創作了四十一首音樂作品。此外還發表了《黎錦暉的「芭蕉葉上詩」》、《中國歌舞短論》等十五篇戰斗性的音樂論文和《時代青年》等三部電影劇本(生前未出版)。
1935年到日本,准備經歐洲去蘇聯求學,不幸於游泳時溺死於藤澤市鵠沼海中。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徵和時代精神,第一次在歌曲中塑造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光輝形象,是我國當之無愧的革命音樂的開路先鋒。
任光
任光(1900-1941) 浙江嵊縣人。從小喜愛民間音樂,會拉琴、吹號、彈風琴。1919年到法國勤工儉學,當過鋼琴修理工人,同時學習音樂。1927年回國後,參加左翼劇聯音樂小組及歌曲作者協會。1934年創作了著名的《漁光曲》(同名進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並主唱)而一舉成名。以後還創作了《月光光》、《新蓮花落》、《大地行軍曲》等電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發)、《高粱紅了》等著名歌曲。此外,還創作過歌劇《台兒庄》(《洪波曲》)的音樂。1940年起在新四軍軍部工作,皖南事變時不幸犧牲。
王洛賓
王洛賓 (1913-1996),著名的西部民歌傳播者,被譽為中國現代歌曲之王。王洛賓1913年1月生於北京,他父親是油漆匠,會演奏多種民族樂器,而且十分愛唱京劇和崑曲。在家庭的熏陶下,王洛賓自幼就喜愛上音樂,並且對音樂有著很好的感受力和記憶力。
1919年,王洛賓入小學讀書,這時正值「新文化運動」,王洛賓因此學會了許多學堂樂歌,同時開始接觸到一些西方和日本的曲調。1924年,王洛賓入通縣潞河一所教會興辦的中學讀書,在唱詩班裡他接觸到西洋和聲,並且對和弦有了初步的了解。1931年,王洛賓考入北平師范學校藝科,隨俄籍老師霍爾瓦特夫人學習聲樂和鋼琴,開始接受系統的音樂教育。
「九·一八」事變以後,王洛賓希望能用音樂來喚起民眾的愛國熱忱,便為蕭軍的小說《八月的鄉村》創作了一首插曲《奴隸之愛》,這首曲子也是王洛賓的處女作。次年,由於家庭生活日漸困難,王洛賓不得不輟學,到一所中學擔任音樂老師。
1937年,王洛賓參加了由著名作家丁玲領導的西北戰地服務團,並隨團出入槍林彈雨。在這個時期的戰斗生活中,王洛賓還創作了《洗衣歌》、《老鄉上戰場》、《風陵渡的歌聲》等歌曲。1938年春,西北戰地服務團奉上級指示,派出作家蕭軍、詩人塞克、音樂家王洛賓和朱南星等人赴新疆開展工作,在六盤山途中的一個車馬店裡,王洛賓一行巧遇一名綽號叫「五朵梅」的民歌手,她是該店的店主。在大家的邀請下,民歌手為他們演唱了兩首民歌,「五朵梅」演唱時那種豐富情感、意境,加上那抒情動聽的旋律,令王洛賓沉醉在這優美的歌聲中。
為了他深愛的西部民歌,王洛賓拜訪了來往蘭州、新疆的兄弟民族司機。有一位維吾爾族的司機給他唱了一首吐魯番民歌《達坂城》,王洛賓一下子就被樸素優美、活潑明快的旋律迷住,立即記下了這曲調,並請人翻譯了歌詞,同時將其進行重新改編並定名為《馬車夫之歌》改編後的這首歌曲,旋律更加流暢動聽,情調詼諧幽默。這是王洛賓創作生涯上的一個轉折點,也是他搜集整理的第一首少數民族歌曲。
從此以後,王洛賓每到一個地方就尋找一切機會搜集民歌,經過多年不懈的努力,王洛賓搜集、整理並記下了眾多優美動聽、有學術價值的各兄弟民族民歌,如維吾爾族《掀起你的蓋頭來》、《喀什噶爾舞曲》、《青春舞曲》、《阿拉木汗》、《半個月亮爬上來》、《依拉拉》、哈薩克民歌《流浪之歌》、《我等你到明天》、《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人》、《瑪依拉》、《黃昏里的炊煙》、《都他爾和瑪麗亞》、《暮色蒼茫》等。這些旋律流暢、曲調清新的歌曲直到今天仍然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在搜集整理民歌的基礎上,王洛賓還改編了許多民歌,如久唱不衰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經典之作,就是王洛賓根據哈薩克民歌《潔白的前額》(又名《羊群里躺著想念你的信》改編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曲首先在甘肅和青海一帶傳開,不久便流傳到全國各地,數十年來,一直深受大眾的喜愛。
1996年3月14日,這位蜚聲海外,影響過幾代人的一代西部歌王,在烏魯木齊與世長辭。
⑻ 中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是哪幾位
中國現代著名的音樂家有蕭友梅、劉天華、賀綠汀、馬思聰、谷建芬、王立平、譚盾、徐沛東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蕭友梅
蕭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名雪明。中國專業音樂教育的奠基人和開拓者、音樂理論家、作曲家。1884年1月7日生於廣東中山,1940年12月31日卒於上海。蕭友梅是中國第一所正規的專業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今上海音樂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2、劉天華
劉天華(1895年~1932年),中國現代作曲家、演奏家及音樂教育家。1895年生於江蘇江陰澄江鎮西橫街。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為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小提琴的技法和西洋器樂的創作手法,並融合琵琶、古琴的演奏技巧,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力,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
3、賀綠汀
賀綠汀(1903年~1999年),原名賀楷,湖南邵陽人。當代著名音樂家、教育家。1931年考入上海國立音樂專科學校。早年參加湖南農民運動和廣州起義。
先後任武昌藝術專科學校教員、明星影片公司音樂科科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政治部宣傳隊音樂教員、延安中央管弦樂團團長、華北文工團團長。
4、馬思聰
馬思聰(1912年~1987年),廣東海豐人。中國傑出的作曲家、小提琴家與音樂教育家,被譽為「中國小提琴第一人」。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影響力最大,其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1987年5月20日於美國費城逝世。
5、王立平
王立平,男,1941年8月5日出生,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知識產權工作16年。國家一級作曲,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中國電影樂團藝術指導,愛好音樂、文學、攝影;主要作品有:《潛海姑娘》、《鴿子》、《海港之歌》等。
6、譚盾
譚盾,1957年8月出生於湖南長沙茅沖,中國音樂人、作曲、指揮。中央音樂學院碩士畢業,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畢業。
1979年,創作了第一部交響樂作品《離騷》,1983年以交響曲《風雅頌》贏得國際作曲大獎。
⑼ 賀綠汀的作品有哪些
《牧童短笛》、《搖籃曲》、《游擊隊歌》、《森吉德瑪》、《晚會》等。
1、《牧童短笛》
《牧童短笛》原名《牧童之笛》,是賀綠汀先生創作於1934年的一首鋼琴曲。該曲是音樂界第一首具有鮮明、成熟的中國風格的鋼琴曲,刻畫了完全不同於西方風格的中國田園音畫。
曲將西方的復調寫法和中國的民族風格相結合,將歐洲音樂理論與中國音樂傳統相結合,呈現出獨具一格的中國風格特徵,為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翻開了新的一頁,是我國近代鋼琴音樂創作上一個具有創造性的範例。
2、《搖籃曲》
作於1934年,原為鋼琴獨奏曲。樂曲採用三段體結構。第一段以優美動聽、真摯純朴的曲調,描繪母親在嬰兒的搖籃邊,輕輕地吟唱搖籃曲,輕拍著心愛的孩子入睡的情景,給你以溫暖之感。
第二段彷彿描寫母親因為想到孩子未來的生活情景而心潮澎湃、激動的心情。表現了母愛的偉大!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再現,把嬰兒平靜地進入夢鄉的意境描繪得十分形象。獲得二等獎。後來作者曾把它改編為大提琴獨奏曲。
3、《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是上海樂團合唱的歌曲、賀綠汀作詞及編曲,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主題曲。
1993年6月5日,該歌曲獲得20世紀華人音樂經典優秀曲目。
歌詞:
我們都是神槍手,
每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那密密的樹林里,到處都安排同志們的宿營地,在那高高的山崗上,有我們無數的好兄弟。
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我們生長在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們自己的,無論誰要強佔去,我們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強盜凶,我們的兄弟打起仗來真英勇,哪怕敵人槍炮狠,找不到我們人和影。
不分窮,不分富,四萬萬同胞齊武裝,不論黨,不論派,大家都來抵抗。
我們越打越堅強,日本的強盜自己走向滅亡,看最後勝利日,世界和平現曙光!
4、《森吉德瑪》
《森吉德瑪》是一首蒙古族短調民歌,流行於內蒙伊克昭盟鄂爾多斯部落聚居的地方。它通過一系列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森吉德瑪的美貌,也突出了青年對姑娘堅貞不渝的愛情。
歌詞:
從那弦子的一端生出美妙的樂曲嗬,從你的內心裡傾吐出溫存細語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智慧,啊,森吉德瑪縱然提著黃金的水桶,何處尋覓。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東海的水還要清澈嗬,如果能在人世上獲得再生,啊,森吉德瑪但願我們能在一起自由生活。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碧海的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才智。啊,森吉德瑪就是從青春盼到衰老也毫不怨尤。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生的比那潺潺流水還要清秀嗬,想起了你的聰明靈巧。啊,森吉德瑪今生不能相聚來世也要同歡。啊,真叫人痛苦,森吉德瑪。
5、《晚會》
原名《鬧新年》,是賀綠汀在1934年創作的一首鋼琴曲,1940年改編為管弦樂曲,並通過電台對蘇聯播出,深獲好評。1943年作者在延安對樂曲作了修改。
1949年作者把自己的六首作品編成一部管弦樂組曲,《晚會》為其中一首。樂曲如標題所示,描繪了人們歡天喜地舉行晚會慶祝勝利的情景。
全曲共分為六段,後三段是前三段的反復。在第三段中,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中國民間鑼鼓的節奏,使歡樂的情緒達到高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賀綠汀
⑽ 古今中外著名音樂家、
古今中外著名音樂家舉例如下:
1、路德維希·凡·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歲,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等。
5、約翰·施特勞斯(Yuehan.shitelaosi Johann Strauss)
1825--1899,奧地利的輕音樂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創作了不朽名作《藍色多瑙河》圓舞曲。小約翰·施特勞斯為19世紀維也納圓舞曲的流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曾帶領樂隊訪問歐洲各國,使維也納圓舞曲風靡全歐洲。
由於他把華爾茲這種原本只屬於農民的舞曲形式提升為了哈布斯堡宮廷中的一項高尚的娛樂形式,因此被稱為圓舞曲之王。
代表作品:《藍色多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