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中國原創音樂劇有哪些

中國原創音樂劇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1-20 04:27:59

Ⅰ 赤道雨的《赤道雨》拓展中國原創音樂劇新路

金秋10月,海軍大型原創音樂劇《赤道雨》,在海軍禮堂成功演出,可謂是給首都的文藝舞台增添了一道亮麗絢麗的風景。
《赤道雨》這台激情洋溢的音樂劇受到了觀眾和專家的一致好評。認為這是一出讓人振奮的好戲,是近期中國音樂劇創作的重要收獲。李准(原中國文聯副主席):看音樂劇《赤道雨》很過癮,視聽都是一種享受,確實是探索中的中國音樂劇創作的一個重要收獲。整個戲很昂揚、很大氣、很亮麗、很深情、好看、好聽又很動人,這部戲很巧妙地從一對地跨大洋兩岸的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上,來揭示我們中國改革和強大之後,人民海軍走向世界這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揭示血濃於水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感召力,從精神內涵上看,愛國主義主旋律和中華民族的這種民族情結,改革開放的時代風采,都表現的很好。
廖奔(中國戲劇家協會黨組書記):看了這個戲很振奮,它大氣磅礴,令人耳目一新,不僅題材抓得相當好,現在的創作已經達到了相當的藝術水準,看起來很震撼人,舞台場面恢宏,舞美很出色、很突出,給人的感覺是很強烈。
左青(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局長)特別感謝海軍又為全軍、全國的文藝舞台推出了一個好的作品。站在中國原創音樂劇發展、探索的基礎上,音樂劇《赤道雨》確實是一個成功之作,不僅思想性強,時代感、觀賞性均超出我的想像,是目前國內原創音樂劇中最好的作品之一。怎樣在藝術性和觀賞性上下功夫?用市場的方式讓老百姓愛看,讓觀眾喜歡,我們軍事文藝正在進行研究,音樂劇《赤道雨》值得借鑒。
姚欣(國家文化部藝術局原副局長、巡視員):音樂劇《赤道雨》是一個主題非常好的作品,我們的文藝作品應該反應我們綜合國力的增強和海軍現代化的建設,這部戲里滲透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很可貴。
黃奇石(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副院長、劇作家):《赤道雨》的選材現代意識很強,它是中國音樂劇能夠走向世界的選材。這部作品很新。表現出的愛國主義情懷是很讓人激動的。劇作三個春天、三次出航的結構,構思很巧,全劇的唱詞也很美。辟如女主角肖可悅在海邊大段的詠嘆調,沁人心俯全劇舞台充滿動感,難能可貴。
黃維若(中央戲劇學院教授、劇作家)很喜歡這個戲,非常好。因為它有一種陽剛之氣。海軍的環球出訪把我們的自豪、把我們的表達和平、美好的願望,送到了世界的各個地方去。它引起的震撼,是非常巨大的。這部劇是在一個愛國主義的主題之下,來表達一個美好的愛情故事,很有意義。劇中肖可悅對潘天雨艦長的愛情背景是海外遊子們的愛國情懷,是他們對祖國的嚮往和留戀,音樂的結構非常完整。
劉彥君(中國藝術研究院話劇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這個戲好看、好聽。舞台的視覺沖擊力很強,屏幕和投影疊加使人產生新的聯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集體舞很有朝氣,讓人感覺樂觀,節奏感很強,創作者把其它藝術元素融進來,整個演出很活躍。
馬維干(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副局長):作為軍旅文藝作品,能出這樣一部優秀的音樂劇,是我們軍隊創作的一個很大的成就。第一海軍組織合力攻關,展示了我們海軍的現代化英姿和精神風貌;二是軍地文藝工作者所選擇的海軍艦艇編隊環球出訪題材,也是全軍創作的一個探索;第三這個劇是題材好,文本好,結構方式好,在題材的把握和深度開掘上,都充滿新意;四是舞台的二度創作形式很美,看了很振奮,青春亮麗。
歐陽逸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中國戲劇觀眾的觀賞心理是對故事性要求較高,即使在音樂劇中也不例外,這勢必給編劇帶來更高的難度。《赤道雨》的文學劇本做到了可貴的幾點:第一它追蹤著時代的步伐,什麼叫做時代的步伐?是把握住這個民族的歷史進程在特定時期的心理情緒,創作的時間和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同步的,這是很難做到的; 第二,體現了民族心理與劇作家的關系,當今世界,異國的軍艦到另一個國家的港口去,是悉常慣見的事情,但對於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有今天卻是不容易的,《赤道雨》的編劇非常熱誠地表現了對國家命運、對自己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感,表現了昂揚向上的民族情緒,這樣一種獨特的心理活動;第三,作者沒有停留在我國的海軍到外國去這樣一個盛事的喜悅氛圍里,而是努力探求故事發生的那個深厚遙遠的歷史背景,在現實的天平上到底有多大的分量。其中有兩個重要人物的設置,一個出場的,一個沒有出場的,就是女主人公的外公和母親,這兩個人物可以追溯到中國海軍的命運,使得《赤道雨》雖然表現的是大背景下的兒女情長,但它所說的是一個民族的歷史,有深厚的歷史感,標志著這個劇本的厚度。作為部隊的劇作家,能把那種獨特的歷史使命和個人內心洋溢著的民族情感結合起來,是非常難得。
丁曉里(總政歌舞團作曲)由衷感嘆「非常好看,非常漂亮,震撼人心」。溫大勇(劇本月刊副主編)也認為戲很好看,展現了實力。閻肅和曹其敬同志也都贊揚整體「不錯」,曹其敬還特別提到,「舞台設計、導演處理、演員表演都很好,在近期的音樂劇創作中,是最接近音樂劇的成功的一個」。
姜秀生(總政宣傳部藝術局幹事):音樂劇《赤道雨》是用好歌、好舞演繹的好故事,給人帶來極大的愉悅,看了之後很興奮。劇作文學劇本主題鮮明,主要人物的塑造很成功。
王慶(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赤道雨》第一是主題非常好,第二是這是強大海軍題材獨一無二的優勢,是吸引別人來看的先決條件,第三是劇中的一些唱段都非常不錯,一般樂團很難做到。
黃會林(北京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這部音樂劇是一般歌劇院做不出來的,很有軍隊的特質,看了感到震撼,衷心地祝願它能成為一部精品,成為一部傳世之作。全劇舞台有一種恢宏昂揚的張力,還有一種建築的意韻在里頭,追求詩意,有文化的底蘊在裡面,這點對我們的大學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全劇把多元的創作風格整合在一起,十分難得。
王曉嶺(國家一級作曲):音樂劇的選材應該是青春的、都市的,海軍出訪的題材,恰恰符合了這一點,選材非常好,《赤道雨》的立意,也是超乎想像。
蔡體良(中國舞台藝術研究會會長):這個戲很氣派、很有精氣神,有保留價值的藝術分量。音樂劇《赤道雨》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其舞台上很有形式感、很有視覺的沖擊力,包括導演的處理、包括舞台的二度創作等等。舞檯布景用結構性裝置來統一舞台空間、調度,效果也不俗。音樂劇確實是一個高難度的藝術品種,這些年來部隊文藝工作者連續不斷的搞出歌劇、音樂劇,確實令人敬畏。
胡宗琪(總政歌劇團導演):海軍能排出這樣的戲,非常難得。海軍作為一個特殊的兵種,比較瀟灑。將「旗語」這樣的特殊軍事「語言」搬上舞台,非常新穎好看。具體到舞美設計方面,非常大氣漂亮又很巧妙,充分體現出了音樂劇的特色。舞美也有音樂劇特色,特別是編輯室和軍艦上的電腦房燈光的交替,非常漂亮。
王樹增(武警政治部文工團團長):劇本溝通了人思緒的三個階段:老外公的設置,實際上是暗含了百年國恥的感覺,是歷史的感覺。溝通了歷史、現在、未來,整個戲看起來很厚實,能引起很多聯想。《赤道雨》第一是主題非常好,海軍題材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這個是別人必須來看的;第二是演員和一些唱段都非常不錯,一般樂團很難做到。舞台非常漂亮、非常大方。尤其是這個戲突出了海軍本來的色彩,就是藍色、白色這兩種干凈的色調,也是純凈的色調、青春的色調。全劇的整個流程當中,沒有哪一場是比較灰暗的感覺,即使是主人翁在心裡「狂風怒號」的時候,我們還是看到了一種比較透明的藍色。這裡麵包含了主創人員的精心設置,使我們的整台晚會看起來比較協調,使文學劇本奠定的風格和舞台呈現的風格比較統一,沒有剝離、硬加的感覺。主要演員完成的非常好,尤其是宋祖英的大段唱,真是有點西洋歌劇詠嘆調的感覺。雖然還是民歌體的,但是覺得還是很動人。全劇關鍵性的幾個點,男女主人公也都很好地完成了,尤其中間狂風暴雨那一段,完成的非常好。
劉和平(總政歌舞團舞美設計):從專業的角度評價,舞美設計還是很成功,很大氣的。舞台用的很巧,幾個高低的平台既代表了艦艇上的東西,又用在城市樓房建築、碼頭那種高低的感覺,手段都很巧。而且舞台的展現也是很亮麗的,一開場以後典型的環境,但是又不累贅,給人很漂亮、很吸引人的感覺。同時又給演員提供了很多的高低不平的表演支點,為演員的調度和劇情的發展都提供了很多的、很好的支點。這個戲的舞美很難設計,因為它既有艦艇上的,又有城市裡的,不同的地點,怎麼樣在風格上既統一大方又有變化?這部戲的舞美確實是下了很多的功夫,大場面很漂亮,舞台手法很多,很豐富,整體來講舞美很成功。音樂和舞台表演方面,音樂上整體上很氣魄、很華麗。
黃定山(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主任):如果我們的獨唱演員或者是晚會的獨唱演員,能夠在音樂劇中達到《赤道雨》這樣一種程度,這是上了一個很高的台階,這是一個質的變化,音樂劇這個藝術形式,無論是音樂的元素也好、戲劇的元素也好,在體現上都極為重要。海軍的這個題材,是最適合音樂劇的素材。因為海軍出訪,能呈現出大氣和優美。
王 儉(空政文工團編劇):評價《赤道雨》不能就這個戲論這個戲,也不能單純放在軍事體裁戲劇的創作體系裡觀照,而是應該把它放在中國原創音樂劇的起源、進程、探索這樣一個大范疇裡面去考察論證,這樣的定位一放,這個戲就價值無比,因為它對中國音樂劇所做出的貢獻是巨大的。同時,又因為軍事題材創作自身的局限非常大,音樂劇對中國來說又很陌生,從軍事題材上找這樣的突破口,非常不容易。因此《赤道雨》的成功意義,在我軍的軍事題材戲劇創作上來說又是非常突出的。從軍事題材的開放性方面來看,《赤道雨》不光走出軍營,還融入了現代,讓軍事生活和社會生活交叉,去挖掘軍人的社會價值、社會意義和社會本身對軍人的認同、理解和融匯。因此,《赤道雨》是開放性、現代感、時尚化的統一。它的精神領域具有現代感,是非常時尚化的,我們軍事題材戲劇,往往是迴避時尚化的,強調弘揚主旋律、強調它的政治含義。它的時尚化、它的觀賞性是我們的弱項。而《赤道雨》恰恰在這上面,它進行了有意的探索,進行了成功的突破,也彌補了我們軍事題材的作品在這方面的缺憾。尤其它以音樂劇的形式出現,它的時尚性、它的觀賞性,就更有了深刻的印象和烙印。
總而言之,專家們認為《赤道雨》第一是「新」,它拓展了軍事題材領域,拓展了中國原創音樂劇的新路子。它的這個領地是很新鮮、很陌生,未曾表現過的,撲面而來的是一個新的生活畫面,嶄新的包括物質畫面和精神畫面;第二是「奇」,極具中國傳奇色彩,把觀眾抓住;第三是「壯」,從視覺、聽覺感官上來看,都有很壯的感覺;第四是「美」,有些音樂段落很美,給人以賞心悅目的感覺。在目前國內其他音樂劇都批評聲較多,認為中國不能搞音樂劇的情況下,《赤道雨》的出現可喜可賀。

Ⅱ 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歌劇林徽因的飾演者有幾個

一、中國歌劇產生的獨特歷史背景 眾所周知,歐洲大歌劇是在16世紀末形成於義大利,從18世紀到19世紀,歌劇在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在義大利、法國、德國、俄羅斯等國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平。而我們中國的歌劇,卻是到20世紀20年代才處於萌芽狀態,並且是從一種兒童歌舞劇的模式開始的。 20世紀初,在中國也曾有過歐洲大歌劇的演出,後來也有中國的藝術家試著創作過歐洲模式的大歌劇。但是,那時候中國的經濟和文化,都不具備發展歐洲大歌劇的土壤,更缺乏觀眾基礎。所以當時歐洲模式的大歌劇,在中國僅僅是曇花一現。 中國歌劇的萌生和發展,主要是由於社會變遷和群眾的需要而產生的。20世紀初,為了宣傳白話文,音樂家黎錦暉創作演出了一種兒童歌舞劇,這就是中國歌劇的萌芽。到三、四十年代,那時為了宣傳抗戰,中國的藝術家們創造了許多載歌載舞的音樂戲劇演出,例如秧歌劇的盛行。一直到1945年大型歌劇《白毛女》問世,才開始被稱為中國歌劇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從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被稱之為「民族新歌劇」的音樂戲劇模式。 實際上,「民族新歌劇」是在群眾運動中誕生的,更確切的說是為了宣傳的需要而產生的。因為中國傳統戲曲,不適合現實內容的表達,而中國觀眾又最喜愛並習慣於載歌載舞的戲劇形式,藝術家們才創造了一種嶄新的音樂戲劇形式「民族新歌劇」。「民族新歌劇」既不是西方傳統歌劇在中國的翻版,也不是中國戲曲的延續。 「民族新歌劇」的特點,首先是以戲劇為主體,有了劇本之後再配以音樂。其次是不但注重歌唱,更加註重道白和表演。它的演唱是基於自然的發聲方法。繼承民族藝術傳統,是它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同時又借鑒歐洲大歌劇的創作技法,來創造一種新的音樂戲劇模式。所以稱它為「民族新歌劇」,又主要是為了區別於「舊戲曲」。 歌劇《白毛女》的成功,在於當時它以全新的內容、全新的形式、全新的視角、全新的音樂以及全新的演唱,創造了一種為廣大群眾非常喜聞樂見的音樂戲劇品種。特別是由於它的大眾性,與群眾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系,它的演出效果在當時恐怕是任何音樂戲劇所難以比擬的。其演出場次和觀眾不計其數。 以上就是「民族新歌劇」誕生的歷史背景。 二、中國歌劇曾有過一個繁榮的時代 歌劇《白毛女》一問世,「民族新歌劇」便如雨後春筍,接連涌現出大量新劇目,諸如《血淚仇》、《赤葉河》、《王貴與李香香》、《長征》、《打擊侵略者》等等。從而《白毛女》便成了民族新歌劇的代表作品,不但在中國廣泛演出,還到東歐和前蘇聯巡迴演出,也曾被蒙古國家音樂劇話劇院翻譯演出,後來又被日本改編為芭蕾舞劇,成為中國現代最有影響的舞台劇目之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的保留劇目之一。 然而,中國的藝術家是清醒的,深知「民族新歌劇」的產生,僅僅是中國歌劇道路的起步,所以在1953年,成立新中國第一個最大的歌劇院時,就取名「中央實驗歌劇院」。這「實驗」兩個字意味著,歌劇《白毛女》模式不應該是中國歌劇唯一的模式,中國歌劇需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創新。 建國後許多從國外歸來的音樂家參加了歌劇隊伍,藝術家們對中國歌劇發展的方向曾產生過激烈的爭論。為了更好地發展中國歌劇,中央實驗歌劇院於1956年分為兩個歌劇團,歌劇一團是堅持「民族新歌劇」的道路,也就是今天的中國歌劇舞劇院。歌劇二團是更多地以學習西方傳統歌劇的模式和演唱方法為主,來創演中國歌劇,也就是現在的中央歌劇院。 當時的中央實驗歌劇院雖然基本是沿著「民族新歌劇」的道路發展的,但創作題材開始大大的拓寬,不但有現實題材,也有歷史題材、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題材的。特別是音樂創作和聲樂訓練,也越來越多地吸取西方傳統歌劇的技巧和方法。 中央實驗歌劇院除多次加工演出歌劇《白毛女》外,還曾經創作演出了《小二黑結婚》、《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竇娥冤》、《春雷》、《紅霞》、《紅雲崖》、《嘎達梅林》、《望夫雲》、《阿伊古麗》等一大批歌劇新作,還引進了《茶花女》、《奧涅金》、《蝴蝶夫人》等歐洲經典歌劇,使50年代的中國的歌劇舞台十分繁榮。 1958年,中央實驗歌劇院帶著《劉胡蘭》、《草原之歌》、《槐蔭記》三部中國大歌劇,赴前蘇聯莫斯科、聖彼得堡、新西伯利亞和伊爾庫斯克等城市訪問演出,均受到熱烈的歡迎。 1964年,中國文化部領導認識到,中國歌劇需要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發展道路,決定把中央實驗歌劇院的兩個歌劇團徹底分成兩個大歌劇院,即現在的中國歌劇舞劇院和中央歌劇院。並希望兩個歌劇院「分別發展,殊途同歸」。 現在看來,這種分頭以實踐和發展為指導思想的決定是有道理的。即使是西方模式的歌劇,也是在不斷發展中逐漸形成的。當時,其他各省市和部隊歌劇院團也推出了一大批非常受歡迎的大歌劇,諸如影響較大的《洪湖赤衛隊》、《紅珊瑚》、《江姐》等等,所以那時中國歌劇的發展非常之快。 那時候我院有自己的劇場,每當劇院有新的歌劇上演,觀眾便在劇場前排起長隊爭先購票,為能觀賞歌劇,人們無論嚴冬還是酷夏,徹夜排隊守侯在售票處前,劇場經常出現爆滿現象。據有人統計,當時的歌劇是北京上座率最高的舞台演出劇種。不只是在北京,劇院每年到其他省市的巡迴演出,無不場場爆滿。建國後十七年,幾乎走遍了全國所有的大中城市,甚至還到了邊疆和農村,引起各地觀眾的極大關注。那時候不只是各省市的歌舞劇院上演歌劇,連許多縣城也有自己的歌劇團。可以這樣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曾經有過一個空前繁榮的歌劇時代。 三、中國歌劇的斷層與復甦 文化大革命經過了整整十個年頭,中國歌劇的發展完全中斷了。一直到七十年代末「文革」結束,中國文藝才得以復甦。但是歌劇人才已經嚴重流失,歌劇隊伍也逐顯老化。歌劇工作者們毫不氣餒,重整旗鼓。 劇院先是恢復過去的一些保留歌劇劇目,接著便啟動歌劇新作品的創作工作。特別是80年代接連不斷的全國歌劇匯演,催生了歌劇新作品的涌現。僅我們中國歌劇舞劇院,便接連推出了一大批歌劇新作品。諸如《星光啊星光》、《韋拔群》、《救救她》、《賀龍之死》、《月娘歌》、《古蘭丹姆》等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歌劇《傷逝》和《原野》的問世,開始突破了民族新歌劇原有的模式,翻開了中國歌劇新的一頁。 80年代中國的改革開放,敞開了久久封閉的國門,港台文藝和國際文化交流的展開,使歌劇藝術家們打開了眼界。無論是創作方法、藝術風格,以及審美取向,都有了極大的改變。特別是輕歌劇和音樂劇的引進,使新創演的劇目均在原有的藝術模式上迅速突破,這就自然地使「民族新歌劇」的稱謂不再被沿用。當時所創演的歌劇新作,無論是《白毛女》模式,或西方歌劇模式,或輕歌劇模式,以及音樂劇或歌舞劇模式的作品,統統被稱之為中國歌劇。當然,這種「中國歌劇」的概念,還只是一種相對的統稱。不過這種發展,已經是十分可喜的了。 如大型歌劇《原野》,就是一部比較有代表性的當代中國原創歌劇。《原野》完全不同於過去的「民族新歌劇」。作曲家以宏觀全劇的龐大氣魄和完整的音樂結構,使戲劇沖突一層層展現。如序幕墳場的「原野大合唱」,是管弦樂與人聲的交響組合,合唱沒有劇詩,甚至沒有明顯的旋律,卻是痛苦、悲憤的呼號與獰笑的交響。使觀眾感受到一種毛骨悚然的震撼,把人吃人的黑暗時代表現得入骨三分。特別是「閻王殿」一場戲前的大段獨立樂章,為仇虎復仇前後的心理巨變作了生動的描述。劇中無論是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以及道白,都嚴密而有機地組合在戲劇矛盾發展的完整交響結構中,整個歌劇一氣呵成。因此普遍認為這是中國歌劇音樂創作的一大收獲。該劇主要演員赴美國參加奧尼爾戲劇中心「歌劇、音樂劇年會」,進行了三場「舞台閱讀」演唱,引起那裡藝術家們的矚目。歌劇《原野》還獲得慕尼黑第三屆國際研究會「特別榮譽證書獎」。1991至1992年由美國肯尼迪中心華盛頓歌劇院完整地上演歌劇《原野》共11場。1993年在台北由台灣省立交響樂團排練上演10場。1997年歌劇《原野》首演於歐洲。 《原野》在國外演出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德國評論界稱「作曲家寫出了人類共同的感情,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幸福的渴望」、美國《今日美國》稱「《原野》是20世紀以來,世界歌劇史上最主要的事件之一」、美國《華盛頓郵報》稱「《原野》將成為在國際保留劇目佔有一席之地的第一部中國歌劇」、美國《紐約時報》稱「金湘先生曲折的創作道路,使他正好立足於當今美國佔主導地位的新浪漫主義的主流中」、瑞士古典音樂節主席阿蘭奇稱「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原野》的音樂讓我們的心靈相通。《原野》征服了瑞士」等等。此後,《原野》便成為我們劇院經常上演的保留劇目,並被譽為「世紀經典歌劇」。1999年,歌劇《原野》在國慶50周年展演中獲優秀演出獎。2000年,歌劇《原野》榮獲文化部第九屆「文華大獎」。 至今,《原野》仍在不斷演出,特別是在舉辦的「歌劇進校園」的活動中,歌劇《原野》在各地高等院校的大量演出深受師生們的歡迎。

Ⅲ 中國第一部原創音樂劇《金沙》是由哪個公司打造的

中國第一部原創音樂劇《金沙》是由業丹帶領下的成都演藝集團打造的,它到現在都對中國的演藝事業有著不可替代的影響

Ⅳ 中國音樂劇發展從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音樂劇內容製作更具本土特色。由於嚴格的版權制度、演出制度等因素,國外音樂劇的中文版發展一直很緩慢。自中文版《媽媽咪呀!》在國內巡演獲得巨大成功後,引發了國外音樂劇中文版製作的熱潮。從中文版製作機構來看,亞洲聯創、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等演出機構與國外音樂劇製作機構合作不斷加深,這從邀請國外知名導演、購買國外經典音樂劇版權、成立中外合資公司等方面都得以充分體現。最近,亞洲聯創公司與英國真正好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每年一部的速度,推出《歌劇魅影》等一系列世界經典音樂劇中文版,音樂劇中文版製作步伐將不斷加快。
其次,國內原創音樂劇與話劇、戲曲等元素的融合度不斷加強,原創音樂劇的題材更加多樣化和本土化。
最近一兩年,國內原創音樂劇開始嘗試與話劇、中國傳統戲曲等融合,或在話劇劇情中加入音樂、舞蹈元素推動情節發展,或者將中國傳統戲曲的唱腔與現代流行音樂、舞蹈等元素融合,各種創新不斷涌現,體現了音樂劇本土化的新發展(詳見表一)。
同時,中國本土原創音樂劇劇目的題材也更加多樣化,主要是改編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古老傳說、經典故事、現代小說、漫畫、影視劇等作品,吸引了不少觀眾和媒體的關注,如根據花木蘭代父從軍故事改編的《花木蘭》、根據梁祝愛情故事改編的《蝶》、根據民間傳說白蛇傳改編的《白娘子愛情四季》以及根據武俠小說、漫畫、電影改編的《天龍八部》、《三毛流浪記》、《杜拉拉升職記》等。

Ⅳ 中國原創音樂劇有沒有票房過千萬的

不知道杜琪峰的《華麗上班族》算不算。

Ⅵ 小學生校園經典歌曲有哪些

1、《采蘑菇的小姑娘》這首歌寫於1982年,首唱是歌唱家朱逢博,後經靳小才演唱後受到人們的歡迎,是一首經典的中國兒童歌曲。整首歌曲節奏歡快,在念的語調中找到音樂旋律。

2、《賣報歌》是音樂家聶耳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一首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樂曲曲調簡單,朗朗上口,曲調明快、流暢,以朴實生動的語言,辛辣詼諧的筆調,深刻地描述了舊社會報童的苦難生活及對光明的渴望。

3、《雪絨花》(Edelweiss)是美國電影和音樂劇《音樂之聲》中的著名歌曲,於1959年面世。理查德·羅傑斯作曲,奧斯卡·漢默斯坦二世作詞。

4、《數鴨子》是一首有五樂句構成的一段體歌曲,C大調,4/4拍,歌曲以「數鴨子」的形式勸誠少年兒童珍惜時光,好好學習。填詞王家楨,譜曲胡小環。歌詞通俗易懂,具有趣味性。

5、《種太陽》由李冰雪填詞,王赴戎、徐沛東作曲的一首兒童歌曲,表達了少年兒童要使世界變的更加溫暖、明亮的美好願望。發行時間1988 歌曲原創銀河少年電視藝術團。

閱讀全文

與中國原創音樂劇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