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一部賞析音樂作品的論文,從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個方面賞析的 原創~~~~~
賞析音樂作品的論文很樂意的幫你完成。
㈡ 音樂劇使用什麼唱法
1、吶喊
呼吸位置與傳統的美聲唱法呼吸位置用在腹部和腰部的部位, 並且呼吸的力度是較強且深的, 這樣唱出來的高音是極具爆發性的。這種呼吸方式在搖滾風格性強的音樂劇里運用得較多, 如美國 50- 60 年代的音樂劇。
2、 抽泣
這種特殊情緒的演唱吸氣主要部位在鼻咽腔,,呼吸的力度較弱且淺的,用這種呼吸方法演唱出來的聲音急而短促,形象地表達了生活中哭泣和悲傷的情緒。幾乎大部分的音樂劇中表示悲傷情緒的唱段,都會用到這種類型的修飾音。
3、氣聲
在吐氣方面的運用與傳統的美聲唱法不太相同,傳統美聲唱法里的吐氣講究阻氣,要控制吐氣的量,以免漏氣失去聲音的密度。吐氣就是強調漏氣讓大量的氣息和聲音同時出來,造成音色略暗、朦朧的效果,我們可以在一些表達角色內心活動和感嘆的唱段中,找到這種類型的修飾音。
4、顫音
呼吸方式和美聲唱法的也有一定的區別。這里的顫音不是歌劇詠嘆調里的tr的意思,美聲唱法唱這個音,呼吸的支點在腰腹部,聲音在小舌頭的部位顫抖,並輕輕的在高位置哼出來。音樂劇唱法中的顫音的呼吸支點雖然也在腰腹部,但力度不同並且抖動的風格較之美聲唱法有很大的不同。
(2)音樂劇音色擴展閱讀
1、正確的呼吸
美聲強調呼吸是歌唱的基礎,要求「用氣息托住聲音」,肯定了胸腹式呼吸法,提出用調整呼吸狀態來調整歌唱狀態的觀點。
2、准確的起音
認為美聲只有完成良好的起音,才能獲得輕鬆柔和、明亮圓潤的聲音。而要完成良好的起音,一定要正確呼吸,喉頭穩定、思想集中、心理上作好充分准備,聲帶積極閉合。著名聲樂家加爾西亞具體地概括出起音的要領:舌頭平放、准確地唱到音高,平穩而不能滑動。
3、聲音的連貫性
美聲強調保持音質的一致、聲音位置安放不變,音與音的連接講究平滑勻凈,音量漸強漸弱控制自如。
4、聲音的靈活性
18世紀比較崇尚花腔技巧和復雜的裝飾音演唱,所以美聲注重訓練聲音的靈活性,發展音域,打開喉嚨,鍛煉聲音的控制能力應多練習快速音階、快速走句、跳音,要求聲音清晰明亮而准確。
5、聲區與共鳴
聲區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很多專家對此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無論將聲區如何劃分,Bel canto都始終堅持在教學中統一聲區,並認為聲區是教學的關鍵,聲區與共鳴是相輔相成的。要達到音色統一動人,富有穿透力,共鳴的位置必須相對穩定、准確。
6、吐字和語言
歌唱要有良好的語言習慣。美聲要求語言中每個母音的發聲是清晰准確的,歌唱中的母音轉換要圓潤、流暢,只有這樣,Legato的原則才能在吐字和語言中得到真正的體現。
㈢ 歌劇演唱中的人聲類型
美聲
起源於17和18世紀義大利的強調自如、純凈、平穩的發聲與靈活和准確的聲樂技巧的歌劇唱法。
按字義講,「bel canto」即優美的歌唱,並兼有美麗的歌曲的含義。它不僅是一種發聲方法,還代表著一種演唱風格,一種聲樂學派,因之通常又可譯作美聲唱法、美聲學派。
美聲歌唱不同於其他歌唱方法的特點之一,是它採用了比其他唱法的喉頭位置較低的發聲方法,因而產生了一種明亮、豐滿、鬆弛、圓潤,而又具有一種金屬色彩的、富於共鳴的音質;其次是它注重句法連貫,聲音靈活,剛柔兼備,以柔為主的演唱風格。
美聲歌唱的創始人G.卡奇尼在他的《新音樂》的序言中介紹了這種演唱方法。繼而18世紀的P.F.托西、G.曼奇尼,19世紀的F.蘭佩蒂、M.加西亞等又著書作了詳細闡述。美聲唱法在演唱技術上的特點如下:
呼吸 要求有飽滿的氣息支持和靈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因此,排斥啜泣時的鎖骨部位的呼吸法和胸式呼吸法,主張胸腹混合式的橫膈膜呼吸法。美聲歌唱的格言是「誰懂得呼吸和吐字,誰就懂得歌唱」。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良好發聲的基礎。
起音 美聲學派把輕松、明亮、准確、圓潤的起音,看作是正確發聲的關鍵,是調整氣息及喉頭狀態以及集中共鳴的最基本的手段。起音分軟起音和硬起音兩種,初學者宜以練軟起音為主,跳音練習也是一種很有益的練習,它實際上是一系列的起音,有利於鍛煉呼吸支持、喉頭的積極配合和集中聲音的共鳴。良好的起音應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效果。在良好起音基礎上的演唱,可以使聲音有彈性,有持久力,節約聲帶和體力消耗,延長演唱壽命。
聲區 聲區的統一是美聲歌唱訓練中的試金石,美聲唱法取得聲區統一的主要方法是:強調唱好各聲區間的「過渡音」,就是唱上行音階時,要把前一個聲區的最後3個半音,唱得稍帶下一個聲區的特徵(即虛些、假些、暗些);唱下行音階時,較高聲區的最後下行的3個半音,要唱得稍具有較低聲區的特徵(即實些、真些、亮些)。這樣逐漸的量變的過渡就可避免由於從這一聲區到另一聲區的突變而產生的破裂音。
聲音的連貫 是氣息流暢和喉頭穩定、共鳴良好的反映,又是美聲歌唱的旋律線條優美動人的主要特點。破壞聲音連貫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起音不準確,濫用滑音;聲區不統一,音量忽大忽小,音色忽明忽暗,或出現破裂音;呼吸控制不佳,氣息逼緊;母音的共鳴部位的不統一〔特別是「窄」母音(i,e)和「寬」母音(a,o,u)之間的不統一〕等,都影響聲音的連貫。聲音的連貫首先是母音間的連貫。用發子音的部位來唱母音(特別是在高聲區)是造成聲音不連貫、不統一或「白聲」的原因之一。
音量 美聲學派注重追求圓潤、明亮、優美而抒情的音質,它的格言是「追求音質,音量自然會來」。它十分重視在一個單音上漸強漸弱的控制能力的訓練,這不僅是訓練呼吸控制和音量變化的能力,而且還可使聲音鬆弛富有彈性,音色有多樣變化,以豐富藝術表現力和促使聲區的統一。聲音的漸強漸弱主要是依靠氣息來控制,也就是要用呼吸而不是用喉部肌肉來調整音量變化。用有氣息支持的輕聲來唱高音也是獲得「頭聲」的良好途徑之一。
靈活性 用快速的音階、琶音、跳音或裝飾音練習,或用花腔的華采段來訓練歌唱者聲音的彈性和靈活性,是美聲學派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可以促進聲音鬆弛而富青春活力,有利於延長演唱壽命。
音質 明亮、豐富、圓潤而又具有金屬色彩、富於共鳴的特殊音質,是美聲歌唱的特徵之一。
人們往往從音質上來檢驗學派的正統性。良好的音質是良好的聲帶閉合、適度的氣息沖擊、適度的喉的低位置、適度的軟齶提起,喉部及咽部肌肉積極但又不僵硬、不緊張的配合,正確的舌位,鬆弛的下巴和口型,自然而美好的歌唱心理狀態等因素的綜合的協調一致的產物。理想的音質是既明亮又圓潤,既結實又鬆弛,即所謂「又明又暗」。
微顫 歌唱中正常的微顫應是每秒鍾6~7次,過快或過慢都會破壞聲音的連貫或造成不悅耳的音質。過慢的微顫又稱聲音「搖晃」,是喉頭壓得過低,過份追求聲音的「深度」或洪大音量所致;過快的微顫又稱聲音「碎抖」(亦稱「羊聲」),是下頜肌肉緊張和過於追求明亮或甚至「白聲」所致。歌唱中微顫的快慢又與歌曲內容及情緒有關,激動時快些,寧靜時慢些、平穩些,它又是一種強有力的藝術表現手段。
4個世紀以來,美聲歌唱的演唱風格、演唱技巧隨著時代、作品的發展而發展,至今仍盛行不衰。
通俗唱法
通俗唱法始於中國二十世紀30年代得到廣泛的流傳。開始叫流行歌曲唱法,後來稱通俗唱法。
其特點是聲音自然,近似說話,中聲區使用真聲,高聲區一般使用假聲。很少使用共鳴,故音量較小。演唱時必須藉助電聲擴音器,演出形式以獨唱為主,常配以舞蹈動作、追求聲音自然甜美。感情細膩真實。
通俗唱法聲音的主要特點是完全用真聲唱,接近生活語言,輕柔自然。強調激情和感染力,演唱時有意藉助電聲的音響製造氣氛,所以很注意話筒的使用方法和電聲效果。
通俗唱法以青年為中心,可以說是:寫青年,唱青年。青年唱,青年聽。
古己有之的那種通俗唱法,並非我們目前所指的典型意義的通俗唱法。現代通俗唱法,有兩個重要的特性,一是它風格樣式國標化;二是它與現代高科技電子技術結合。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由於政治經濟上的改革開放,文化上的禁錮被解除,國門大開,首先是港台通俗音樂一擁而進,形成熱潮。這決不僅僅是因為年輕人在經濟上的獨立,而是由於流行音樂有青春活力。展示了人們是如何生活的意願。
同時,一大批通俗歌手不斷涌現,並風格各異,五彩繽紛。通俗歌曲從此也受到了國家和人民以及音樂界的極大關注和重視。
藝術分類五花八門,流派同樣千差萬別。很多時候我們有藝術上的錯覺,以為天下功夫盡出少林,少林的和尚一定比青城山上的道士功夫好,有誰想過福建不起眼的林家也會有驚世駭俗的《葵花寶典》呢?美聲音樂是音樂,通俗音樂算不算音樂?怎麼能一葉瞕目?境由心生,喜歡的就是好音樂,任何一種藝術做得好都能做出內涵。恩雅世人皆知,她的音樂應該歸於何類?空靈、飄忽,可她僅僅有流行與縹緲嗎?她的歌聲里還有流浪與遷徙,像一種訴說,在不少歌里她還顯出堅強不屈的凱爾特人的特質,這些你聽出來了嗎?是的,很多人聽到的總是她有如囈語的表達、如夢似幻的意境,久而久之就以為恩雅不過如此,一個模式而已。恩雅的首張專輯面世至今已整整20年,這20年變化的是她的聲線、她的狀態,不變的是她的純凈與堅持,還有驕傲。如果恩雅沒有內涵,她何以風行世界這么久?你要是喜歡,她就是高雅的,流行的高雅。你不能因為有人用恩雅的歌聲做了某次燭光晚宴的背景音樂,就將之定為淺俗與小資。
演唱者Susanna Thomas(蘇珊娜·托馬斯)是一位演唱歌劇的女高音。在這張專輯里,她以美聲與通俗的完美融合,將這些海的日記演譯得有如天籟之聲。整張專輯將人聲的美、器樂的美、以及海浪拍岸、海鷗輕鳴等自然音效融為一體,既營造出海的遼闊、秀美和夢幻的意境,也傾訴出人們對海洋母親的深深依戀.
Andrea Bocelli 2006年的新專輯《Amore》發布了
他在這張錄音中以美聲方式演唱的這些旋律通俗易懂卻富有內涵.這張專輯的可聽性和曲目質量則都要超過前作,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波切俐憑借其天籟之聲及超越流行和古典的歌喉,就一次次讓我們刮目相看.
正歌劇(opera seria)——盛行於十七世紀的題材重大嚴肅、音樂風格崇高華麗
講求歌唱技巧的歌劇。
歌唱芭蕾劇(opera-ballet)——十七、十八世紀盛行於法國的歌唱與舞蹈並重的體裁。
喜歌劇(opera buffa)——又稱「諧歌劇」,和正歌劇相對力的歌劇種類。
盛行於十八世紀。題材取自日常生活。音樂風格輕快幽默。
大歌劇(grand opera)——盛行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多採用歷史題材,具有史詩性
音樂風格華麗恢宏,場面較一般歌劇大,常常插入芭蕾舞。
輕歌劇(operetta)——又稱小歌劇,盛行於十九世紀的法國,常常有對白,
音樂風格輕快幽默,有時又比較抒情。
樂劇(music drama)——十九世紀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對自己歌劇作品的稱謂。
他以此來表示他對樂隊以及戲劇、舞台設計等因素的高度重視,強調歌劇的
「綜合藝術」特性,而不像其他作曲家那樣把歌唱放在首要位置。
音樂劇(musical comedy)——音樂劇,也稱作「音樂喜劇」。或者更確切地稱為
「美國音樂劇」。十九世紀末發源於美國百老匯(Broadway)。美國紐約的娛樂中心,
戲劇活動的重要陣地)。內容從輕松幽默的到嚴肅深刻的都有,但常常與現實生活
有密切的聯系,音樂風格較為通俗,有時是融合了嚴肅和通俗音樂風格的混合體。
歌劇——清唱劇(opera-oratorio)——將歌劇和清唱劇(包括獨唱、合唱和樂隊的
一種古老的音樂體裁,與歌劇不用之處是靜態的表演方式——演員沒有戲劇性的動作,
並且以宗教題材為主要內容)題材混合而成的體裁,近代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
對自己的作品《俄狄普斯王》的稱謂。
……
除了以上的類型,還有巴羅克歌劇(Baroque Opera),古典主義歌劇(Classical
Opera),浪漫主義歌劇(Romantic Opera),民族主義歌劇(Nationalist Opera),
真實主義歌劇(Verismo Opera),印象主義歌劇(Impressionistic Opera)
表現主義歌劇(Eepressionist Opera)等類型
在實際作品中,歌劇的類型常常是混合的,因此有些作品不能簡單的歸與某一種類型。
㈣ 音樂劇與其他音樂形式的異同
不太清楚「音樂形式」是什麼意思。這里主要講「音樂劇」。音樂劇英文原文是Musical Theatre,字面意思來說,就是「用音樂表演的戲劇」,所以音樂劇實際上是屬於戲劇范疇的,和話劇屬於同一類。在音樂劇的世界中心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音樂劇參加的評獎,都是戲劇類的如托尼獎或者奧利弗獎。音樂劇在國內,常會和音樂/配樂話劇以及歌劇搞混。主要區別是:
話劇是通過對白獨白來講述劇情表達情緒的,有些配樂話劇,會有一些歌曲表演,但是歌曲表演是烘托氣氛的,並不進行主要的敘事或者抒情,類似於電影里的背景歌曲/音樂;
歌劇雖然是通過演唱來表演劇情的,但是歌劇講究的是唱腔,類似中國的地方戲曲。所以去欣賞歌劇,需要對聲樂知識有所了解,對欣賞者要求有點高了。同時,歌劇表演,基本上用的是美聲唱法。
而音樂劇,則是通過演唱為主的音樂表演手段來講述劇情的發展,表達情緒,對唱腔要求不是十分嚴格,可以根據劇情需要,來安排不同的角色採用不同的唱法甚至音色,比如著名的Cats里頭,有些貓用的是通俗唱法,有些貓則是搖滾的,有些貓則帶一些美聲。除了演唱以外,舞蹈也是音樂劇里常見的音樂表演形式,著名的West Side Story里,有一首講述「噴氣幫」幫眾們如何謀劃和「鯊魚幫」的火拚的歌曲,就是連唱帶跳的。
如果非要說音樂劇和「其他音樂形式」,就得明確,音樂劇是「劇」,得有劇情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而其他的如演唱會、獨唱、合唱等,則大部分不具有這方面的表達,重點在演唱上。
深入一點:一個合格的音樂劇演員,應該是演、唱、舞、有時候甚至還得是雜技手段都會的結合體,缺一不可。
㈤ 華語樂壇中的哪位歌手的音色是令你最喜歡的
肯定喜歡的是周深,毫無疑問🤔️,非常唯美動聽、動心的聲音,周深獨特的嗓音空靈純凈、天籟之音,溫柔深情讓聽眾忍不住沉醉其中。周深神仙般的聲音讓人為之震撼,他的聲音就彷彿是從天上來,營造出美輪美奐的多元曲風,多才多藝,有著超強的語言天賦,周深不斷的努力提高自己,給聽眾帶來那麼多的感動歡笑聲,更多精彩演繹,我們非常喜歡聽周深的音色!周深是最棒的!支持周深!加油💪🏻
㈥ 你最喜歡的音樂劇角色都有哪些
我喜歡的音樂劇很多,既好聽又好看:
1.悲慘世界(十周年版)
演唱功底最好的一版,可以反復循環聽。PQ 的沙威幾乎封神。不過演員大多數年齡比較大。
25周年版的燈光效果很好,演員都很年輕,安灼拉和格蘭迪爾也是魅影25周年的男一、男二,顏值非常不錯。但是馬呂斯唱得太斷氣,聽不大下去,艾潘妮很驚喜。
6.諸子百家
這嚴格意義上來說不算一個音樂劇(或者是可以算是廣播劇?)。但是非常值得一聽,CV的音色都很美,台詞把握的也很好。主要是百家爭鳴前後的人物,聽完覺得作為炎黃子孫十分榮耀。
還有很多音樂劇沒有提到,搖滾莫扎特,巴黎聖母院,拜訪森林,西貢小姐,羅密歐與朱麗葉,巴士底戀人等等。這些也都是比較好聽的音樂劇,很喜歡聽這些讓人掏碎的音樂劇。
㈦ 華語樂壇的哪位歌手的音色是令你最喜歡的
華晨宇
㈧ 音樂劇與歌劇的區別是什麼什麼是歌劇什麼是音樂劇急用
一、區別
1、起源的時間和元素不同:歌劇起源比較早,最早可追溯到中世紀的教義劇、神秘劇以及表現一系列有關聯的場景的牧歌套曲和田園劇。歌劇的最直接來源是幕間劇,而直接靈感來源於古希臘的戲劇。而音樂劇出現的比較晚,是歌劇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它起源於喜歌劇,清歌劇歌舞雜耍和滑稽表演。
2、測重點不同:歌劇中歌唱佔主要地位,雖然他也有劇本中的戲劇沖突表演,但是遠遠比不上音樂劇。音樂劇重在表演,它是以聲樂、舞蹈、舞台美術、劇本等等組成的綜合藝術,比較平衡,其中的唱段比較通俗流行。
3、音樂形式不同: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宣敘調,歌劇演唱對於聲音和唱功的要求遠遠高於流行歌曲。歌劇的音樂大都是以比較傳統的管弦樂隊為基礎的古典音樂作曲技法。
而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用最符合當代觀眾需求的唱法,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音樂劇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搖滾等流行音樂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電聲樂隊的樂器。
4、舞台表演內容不同:在歌劇中,舞蹈經常作為一種穿插性、色彩性的因素使用,但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本,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手段,通過音樂、舞蹈、戲劇三大元素的整合來講述故事、刻畫人物的表演藝術娛樂產品。
音樂劇不存在教條主義的東西,比較大膽和自由,講究快節奏,善於營造緊張度,舞台氣氛追求熱烈火爆,劇中人物時以道白交待情節,在人物內心感受情激盪,戲劇矛盾尖銳。
5、從舞檯布置不同:音樂劇的布景豪華,場面氣派,絢麗多彩,符合情節的需要,響應觀眾的口味,布置大膽誇張、自由。並且使用先進的舞台技術。相比而來歌劇就顯得單一了點。
6、對演員的要求不同:唱美聲的人大多身材不怎麼好,而且對他們舞蹈和其他方面的要求也不怎麼高,如果一個歌劇男演員大腹便便,女演員體態豐盈,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演出,觀眾們也可以接收。
但音樂劇強調各種藝術元素的整體效應,所以演員在表演一個音樂劇角色時,必須同時兼顧各種表演成分,簡單的說要能歌善舞樣樣精通。
二、概念
音樂劇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是唱出來而不是說出來的戲劇)。歌劇在16世紀末,即1600年前後才出現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它源自古希臘戲劇的劇場音樂。歌劇的演出和戲劇的所需一樣,都要憑借劇場的典型元素,如背景、戲服以及表演等。
歌劇在西方語言的代表字Opera來源於拉丁語「作品」的復數形式(Opus, Opera),後經義大利文推廣至其他歐洲語言,顧名思義歌劇原意不單單包括舞台上的獨唱、重唱和合唱,也包括對白、表演和舞蹈。
16世紀末,在義大利的佛羅倫薩有一群人文主義學者組成了「卡梅拉塔同好社」(Camerata)的團體,以復興古希臘的舞台表演藝術。他們相信古希臘的戲劇中的「合頌」部分實際上是合唱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古希臘的戲劇實際上就和今天的歌劇一樣,全部劇情皆以歌曲交代。
因此當現知歷史上第一部歌劇,由雅各布·佩里(Jacopo Peri)作曲,取材自古希臘神話的《達芙尼(Dafne)》於1597年首演時,風評一片贊好,皆認為「成功復活了古希臘的戲劇精神」。
音樂劇在全世界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音樂劇界最重要的獎項為美國的東尼獎(候選作品為在百老匯上演的音樂劇),以及英國的奧利弗獎(候選作品為在倫敦西區上演的音樂劇)。
隨著中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音樂劇這種新的藝術樣式很快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並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受眾人群。
㈨ 適合做校園音樂劇的純音樂...輕快類型的。。
中文名稱:世界音樂——綠色愛爾蘭
英文名稱:World Music Green Ireland
資源類型:MP3!
專輯歌手:Various Artists
地區:愛爾蘭
壓縮比率:256kbps
專輯介紹:
在歐洲大西洋的邊緣、與大不列顛島隔海相望有一個美麗島國愛爾蘭。這里的森林、谷和潺潺溪流,流淌著太多的感情,豐富得只有用音樂才能抒發。音樂王國的聖者給了英倫三島太多的寵愛,在中世紀的戰鼓聲聲中,有風笛惆悵;在現代文明的機器隆隆中,有吉他躁動。包括蘇格蘭、英格蘭在內,這片音樂沃土上才俊輩出,而愛爾蘭又因了其特殊的歷史與文化,音樂表現獨樹一幟。愛爾蘭也許不是個富於哲思的民族,沒有如貝多芬、莫扎特這樣的古典音樂偉人。但愛爾蘭人熱愛音樂,喜歡飲酒,這樣的民族血液里奔流著浪漫主義情懷,而起獨特的民族斗爭史又為這種浪漫增添了血與火鑄就的深沉。
要探索愛爾蘭音樂,不能不首先瀏覽愛爾蘭民族以及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不知是遠古時代的哪年,一種撥弦樂器——豎琴在愛爾蘭誕生了。豎琴形狀像滿弦的弓,據說它的發明是有感於箭發弓鳴,而豎琴波動時發出的聲音也確實如箭出弓弦時般干凈、單純,只是少了刺耳的銳利破空聲。豎琴的發明使愛爾蘭有了堪與蘇格蘭風笛媲美的民族樂器,它很快成為愛爾蘭的象徵:愛爾蘭國徽的圖案是豎琴;街上許多建築物的門首上都有豎琴浮雕;甚至在美國的俚語里,愛爾蘭人就叫做「豎琴」。愛爾蘭早期居民凱爾特人是個很有音樂藝術才能的民族。他們在勞動中創作了大量歌曲,他們用豎琴歌唱生活,是古代專業音樂詩歌藝術大師。今天愛爾蘭的許多民歌中還能找到那時的影子。凱爾特人對音樂的熱愛從此一脈傳承,而愛爾蘭民族跌宕起伏的歷史又不斷為愛爾蘭音樂添加靈感。
而提起豎琴,就會令人聯想起在愛琴海邊的女神。而豎琴手端坐琴前,雙手撫琴如行雲流水般飛舞波動琴弦時,起形態姿勢之優美,確如落在凡間的精靈。豎琴有不同的分類,會根據國家和地域的差別在結構上有所差異。愛爾蘭豎琴又稱凱爾特豎琴,它有一個三角形的外框, 約90厘米高,55厘米寬,沒有踏板,不同長度的琴弦發出的音符也不相同,並且音色優美清亮,宛如水珠落盤。演奏者通過手指對琴弦的擠壓來改變琴弦的固有音符,而傳統的愛爾蘭豎琴是用手指甲演奏的。傳說假如一個演奏者的演奏使聽者感到苦惱,他的指甲就會斷裂。愛爾蘭豎琴的音域很寬,泛音表現同樣出色,這就使愛爾蘭豎琴在演奏時猶如瀑布飛流直下,流暢而又疾緩分明。再加上它獨特的清音,豎琴對於愛爾蘭民樂特點的最終形成起到關鍵作用。風笛與豎琴一旦合作,樂曲對曲意的表達便更為豐富,能夠充沛地表達各種情緒,在優美的基調上引起聽眾的共鳴。
風笛實際出自古羅馬,被許多民族吹奏過。當時英格蘭就正流行風笛,只是後來因為蘇格蘭風笛太過有名,風笛才被看成蘇格蘭的民族樂器。從那時起,風笛也被大量使用在愛爾蘭民樂之中。從樂器結構上分析,風笛是由一根吹管和一個風袋構成的。吹笛者換氣時只需用手擠壓風袋,笛聲就不會中斷。此外還有三根木製的單音管(古老的風笛只有兩根),笛手利用有音孔的調音管奏出旋律時,單音管會發出持續不斷的泛音。風笛只能吹出9個音符,一般只能吹奏降B調,而且音量無法改變。由於風笛指法很難掌握,並且極難調音,因此很難吹奏。今天的風笛已經漸漸現代化了,出現了無須擠壓風袋的電子風笛。電子風笛能發出8至9個8度音,音域比傳統的風笛寬廣得多。風笛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的泛音,有了這種持續不斷的降B調低音,風笛手再吹出旋律時,每個音符就都有了一組不同的泛音,混成一體後悠揚高亢,令人神魂顛倒。
愛爾蘭民族堅強、浪漫的情懷就在這綺麗的音樂中表露無遺。隨著電影配樂的發展,輕松而節奏分明的愛爾蘭樂風,很快就風靡了全世界,這也讓塞爾特高地成為了神秘美好的音樂聖地。在「縹緲的愛爾蘭,翡翠島上的音樂寶藏」中,清亮的樂聲與泛著淡淡哀愁的錫笛聲,讓人陶醉;而風笛、豎琴、木吉他,隨著手鼓的脈搏起舞,又散發出愛爾蘭式的輕快活潑。
專輯曲目:
01.Altan阿爾坦 風琴與木吉他的絕佳對話,宣洩濃濃愛爾蘭月風。
02.If You're In'sh Come Into The Parlour客廳歡聚 歡快、輕松的音樂,伴隨你與愛爾蘭人歡聚。
03.Night Ride夜路 風笛為你拉開藍色天幕,而木吉他則為你展現夜幕下的大地。
04.Asleep In My Arms在我懷中安睡 豎琴與吉他是愛爾蘭音樂的重要樂器,但小提琴也增添音樂優美色彩。
05.Whiskey In The Jar瓶中威士忌 小軍鼓、長笛的配合與交流,是瓶中酒帶給你的輕快、歡愉。
06.Tabache塔巴赫 風笛與風琴,親切的愛爾蘭民族的感覺。
07.Christina克里斯蒂娜 風琴與豎琴、提琴晶瑩剔透的樂風,纖細入微。
08.Maggie瑪吉 魅惑的風笛吹出的旋律和吉他優雅的泛音撥弄你的心弦。
09.Clancy Lowered The Boom無限繁榮 歡快動感,愛爾蘭民間舞的色彩。
10.Mary Bergin瑪麗的祈禱 風笛的聲音傳送古老的愛爾蘭民間旋律。
11.The Blood Of Cu Chulainr熱血傾情 Celtic音樂是歐洲音樂的根源,無論旋律、樂器都濃烈絢麗。
12.All Through The Night整夜 暗夜的濃黑與靜謐,用心去聆聽……
13.O Danny Boy丹尼男孩 古老的愛爾蘭民謠,帶給你甜美的回憶。
14.The Black Rose黑色的玫瑰(試聽曲目) 風笛與豎琴說的凄美故事:關於愛情……
㈩ 歌劇和美聲唱法有什麼不同
1、唱法上不同:
歌劇:民族唱法(義大利文:Nazionale cantanti)是由中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慣和愛好專,創屬造和發展起來的歌唱藝術的一種唱法。
美聲唱法:喉頭在保持吸氣位置狀態下,呼出氣流吹響聲帶,使打開的共鳴腔體能夠完全、均勻共鳴的歌唱方法。
2、發展上的不同:
美聲唱法產生於17世紀初葉的義大利,以音質圓潤飽滿,音色華麗流暢而著稱。在長達幾個世紀的發展過程中,美聲唱法因為有大批專家學者的精心研究,其歌唱理論與訓練方法在三種唱法中,是最完整和系統化的。
美聲的發展與歌劇的誕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說閹人歌手的出現奠定了美聲唱法的基礎,那麼歌劇的誕生和發展又從更符合歌唱藝術發展的文化層面促使了美聲的發展。
3、表現和體現上的不同:
就風格而言,美聲唱法還有「俄羅斯」和「義大利」兩大流派。在我國現有的九所音樂學院當中,除中國音樂學院較多研究中國民族聲樂唱法之外,其餘八所在聲樂教學的唱法研究方面,都是以美聲唱法為主。
歌劇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想在音樂藝術上的表現;它不僅是一種歌唱技術和一種演唱網路,而且還是一定美學原則和藝術思想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