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如何利用農村本土資源開展幼兒音樂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我嘗試著通過利用白峴的本土資源,以課題研究為依託,創設適合於幼兒學習的本土音樂活動,將適合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有效地整合於幼兒園的音樂課程中,豐富幼兒素質教育內涵,擴展幼兒的生活...和學習空間,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感,以促進師、幼的共同發展。 一、巧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環境」 《綱要》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的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這對農村的幼兒教育來說更為重要。我們幼兒園的活動室小,開展韻律活動和音樂游戲時比較擁擠,孩子的潛能不能夠充分發揮。但我們卻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900多平方米的室外活動場地,我們完全可以擺脫課堂和書本的限制,把課堂移到大自然,發揮自然環境的教育價值是切實可行的一步。 1.利用園所內自然環境 陶行知先生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課間活動的時候,孩子們最喜歡在幼兒園左側的小樹林游戲了,他們觀察樹葉發芽的情形,細心地幫小樹捉蟲,在樹林里捉迷藏……他們對樹木特別感興趣,也特別願意探究樹木的秘密,在這個時候如果讓孩子自己嘗試著來變成一棵樹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那麼怎樣提升孩子對『樹木』主題的興趣呢?中班下學期《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主題活動《大樹和小花》中也有相關內容的一節科學課《我是一棵樹》。但我認為:書本上那節課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過程缺乏趣味性,形式也很單一,孩子在學習時未必會自始至終情緒高漲。我在重新設計活動時,結合「幼兒園里的樹」這一「園所自然環境」,把孩子帶出課堂,走進幼兒園前的小樹林,和樹木來了一次『親密接觸』,一節枯燥的科學課變成了一節有趣的音樂游戲課。在目標定位上也大不相同:①引導幼兒在音樂中創造性的用身體動作模仿樹的特徵。②幼兒能夠根據數量的變化與相應人數的幼兒合作游戲。③讓幼兒享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在這個音樂游戲中我設計了很多場景,如:小白兔出場,大灰狼出場,打雷下雨等等,我為每個場景都配了合適的音樂。活動開始幼兒入小樹林我選取了幼兒較為喜愛的《機器貓》為背景音樂;小白兔出場我配的是《森林狂想曲》,曲子活潑輕快;大灰狼出場我配了《寂靜嶺》的恐怖音樂;打雷下雨則匹配《雨中的節奏》這首世界名曲……實踐證明,在不同的場景中加入匹配的音樂以及游戲的因素,孩子很感興趣,游戲中他們非常快樂,穿梭於小樹林之間,快樂地學習著,真正是在「玩」中學到了本領。 2.走近園所外自然環境 我園處於農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融入到大自然中。春天來了,領著孩子到野外觀察,孩子很快就會發現,樹都綠了,麥苗長出來了,桃樹開出了粉紅色的小花,油菜花是金黃金黃的……,大自然中有那麼多漂亮的顏色,紅的、黃的、藍的、綠的……每一種顏色都深深地吸引著孩子們,怎樣抓住孩子的興趣點,教他們認識這些顏色呢?我設計了音樂活動《摸顏色》。孩子們在春意盎然的大自然中圍坐成半圓形,展開討論:春天有哪些美麗的顏色?你最喜歡春天裡的什麼顏色?通過找找、摸摸、編編、等方法把喜歡的顏色唱進歌曲里……一方面是將枯燥的認識顏色的科學活動融入生動有趣的音樂活動中,並以游戲的情節引起孩子們濃厚的興趣,掌握有關顏色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進行音樂活動,又拓寬了幼兒的學習空間,這種新鮮的學習方式更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因而更能讓幼兒自然地接受顏色的概念。 二、活用本土資源中的「竹林資源」 《綱要》指出:「教師要從傳遞和發展社會文化的神聖使命的高度,把農村的民間游戲、兒歌以及歌舞、服飾、工藝、建築和當地的自然生態、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獨特的文化引進教育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和體驗家鄉文化的機會,從而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認同感,加深對本土文化尊重和熱愛的情感……」在領域目標中,也多次提出要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會資源。 我們的家鄉白峴位於浙北山區,孩子們每天生活在這里。春天,我們帶著他們去竹林採摘野花;秋天,大家在竹林里撿落葉……孩子們最盼望的就是一年一次的春遊和秋遊活動了,因為在這一天孩子們可以走出幼兒園,來到竹林里,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時,還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捉迷藏、過家家……孩子們熱愛竹林,喜歡在竹林里玩耍,那麼怎樣把孩子們這種對本土資源「竹」的喜愛之情激發出來?又怎樣讓孩子們把愛家鄉的情感大膽表達出來呢?於是我設計了音樂活動《我愛竹林,我愛家鄉》,活動借用了千百年來第一首歌唱竹子的歌《和諧韻竹》的部分旋律。這是一首歌唱竹子的歌曲,和我們的活動內容也很相符,但是原本的《長江之歌》無論是從旋律,音高還是歌詞內容都不適合孩子演唱。通過巧妙的改編之後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歌曲的旋律變得簡單,明快,歌詞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通俗易懂,孩子們也很感興趣,紛紛把自己編的歌詞唱進去。在活動中,教師積極創設游戲情景,引導幼兒通過回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歌唱竹子。大家一起如數家珍似的講述家鄉的美麗風景、交流著家鄉利用本土資源創建美好生活的設施——竹子可以製成鳥籠、掃帚、扁擔等;每天清晨可以聽見竹林里的鳥叫聲;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竹筍可以吃……這些都被他們唱進了歌曲里,活動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孩子們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三、妙用本土資源中的「自然物品」 綱要指出:「農村有豐富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它們,使它們成為實現高質量幼兒教育所需要的物質條件,讓廣大教師建立『人盡其能,物盡其用』的樸素的資源觀和價值觀」。 樂器,是幼兒開展節奏活動的物質基礎。 我國著名的指揮家、打擊樂演奏家譚盾先生說過:「來自自然界的聲音是最美的聲音, 因為聲音是音樂的源泉。」用自然物品做成樂器就沿襲了最美的聲音的本質。在白峴到處可得的自然物品中,我們可以選擇衛生、安全、適宜、無污染的材料用於製作打擊樂樂器的活動,如石頭、沙、黏土、竹子、各類植物的種子等。在將這些自然物品變成音樂活動中可使用新樂器之前,我們和幼兒一起對它們的質地、形態、色彩等進行研究、討論,最後對這些自然物品都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例如:竹塊可做成響板、雙響筒,易拉罐裝上沙子、石子製成響筒,搖動發出的聲音隨裡面填充物的改變也顯得不同。將沙、黏土填充在易拉罐中搖動發出的聲音較悶也比較輕,用黃豆、石子填充在易拉罐中搖動發出的聲音就比較響亮、悅耳。在節奏活動《我愛搖滾樂》中,我選擇了一首黑人搖滾樂隊的《WE WILL ROCK YOU》的音樂,這是一首有著強烈搖滾風格的流行音樂 ,歌曲共分三部分,為ABA的音樂模式,A段用竹塊做成的響板演奏×××︱×××的節奏,B段用黃豆做填充物的響筒演奏××︱××的節奏。由於選取的搖滾樂非常震撼、有力,加上運用自製的『土樂器』進行演奏,土洋結合,孩子們充滿了新鮮感,活動中幼兒充分發揮了主動性,收到了不錯的效果。又如在另一個節奏活動《雨中的節奏》中,樂曲的的前奏是一段打雷,接著下大雨的聲音,用什麼樣的樂器才能模仿打雷的聲音呢?幼兒想出了好辦法,他們用竹片使勁拍打從家裡帶來的舊匾子,「砰—砰—砰—」,真把雷聲演活了。下雨的聲音學起來就更有趣了,孩子們先將黃豆放在匾子里,演奏的時候,他們有節奏的將黃豆從上往下往匾子里灑,「啪啦,啪啦」,這雨還真不小。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各種資源,將直接使用自然物品以及用自然物品進行手工製作的活動與音樂活動有機聯系起來。合理的整合課
B. 如何有效利用各種資源進行幼兒園教學活動
在新模式的教育環境下,對幼兒園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不斷的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學活動也在不斷的提高質量。區域活動已經成為主要的教學模式融入到教育活動中,我們通過學習越來越認識到區域創設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家長是家園共育中的響應者、參與者、教育者。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家長資源,引領家長積極參與班級區域創設是我們所要挖掘的。本學期繼續了開展《家長資源的合理利用》課題,並結合本班實際情況,開展了家園共建區域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此次活動是如何合理、有效地運用家長資源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激發家長參與活動的興趣
眾所周知家長資源是塊寶地,如何利用開發好這塊寶地,使其發揮出更大作用,是值得老師我們深思的。但是在許多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老師都會遇到一些困惑,如由於一些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不了解,覺得孩子讀了幼兒園就是老師的事,不願積極響應老師安排的工作。家長們的工作不同、知識文化水平不同、素質不同,對於老師的安排也就會有不同的看法,不的態度,再加上社會壓力產生一系列厭煩情緒,對於一些活動他們則會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或是報以敷衍的態度。面對家長這些種種態度作為老師首先是要報以理解,只有理解了家長的想法,才能從他們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巧用辦法去激發他們參與幼兒園活動的興趣。首先我覺得要從家長角度考慮,抓住他們「一切為了孩子」的心理,讓其了解自己在孩子教育成長中的重要位置,明確家園合作的重要意義,知道其有價值的一面。
在本學期的「家園共建區域」的活動中,一開始作為老師的我也很困惑,接到這個任務時無從下手,因為家長的參與一般就是收集資料和觀摩活動,而從未有參與到幼兒園老師的實際工作中的,而且就算他們有人參與,又能做什麼,畢竟他們是外行。一開始在招募核心成員時也遇到了困難,我先是在QQ群上發布消息,兩天過去了,無人響應問津。我又想在家長原地寫個通知吧,就在這時園領導幫我提出建議,不如開個家長會,這樣會讓家長全面了解活動。就這樣通過家長會的召開,家長們了解了現在以區域自選活動為主的教學模式,認識到自身作為家長在幼兒園教學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召開過程中,因為主要涉及語言區域,我就結合當下我園開展的課題《早期閱讀有效性》向家長作介紹,了解到早期閱讀對幼兒終身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了解當下幼兒流行閱讀書籍「繪本」的特點,我還在會中提出讓全班共享繪本,讓家長感到貢獻的是一本繪本,但是可以讓孩子收獲到50多本不同繪本的閱讀,並以每周借閱回家的形式分享繪本,家長們紛紛表示贊同。在這次家長會中還有個主要目的就是招募家長核心成員參與區域共建,在會中我抓住家長們「一切為了孩子好」的心理,讓其了解參與活動能為孩子樹立榜樣,能讓孩子在班級中得到大家同伴的贊賞,和感謝,能讓孩子知道家長為其班上做出貢獻自己會更有自信,讓家長明確了自身的價值,能更進一步了解孩子,增加親子間關系等。大力激發他們報名參加。就這樣讓家長明白式的介紹告知,也可以說是表揚家長態度,會後立即就有12名家長積極報名參與核心團隊,在報名時,一些家長講到:「老師我不知道我能做什麼,但是為了孩子,為了大一班,只要老師的吩咐我都會努力做好的。」聽到這樣的話我對她的積極態度立即做出了表揚。報名後一些在我認為工作較忙一般不會參與的家長也積極報了名,頓時我感到,這個家長會開得很成功,使我也明白到,不是家長不願參與,而是他們不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明白家園合作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自身重要價值。其實只要抓住家長心理,從家長角度考慮,以一切為了孩子的目的,就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興趣了。
二、教師做好引路人,合理巧妙地利用家長資源
在家長資源的合理利用中,教師也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因為家長畢竟是外行,對幼兒園教育模式的陌生,加上第一次參與共建幼兒園教育活動,老師就更要做好引路人,不能說是完全交與家長,放任家長去做,這樣會嚇跑家長的積極性,會認為參與活動反而是增加負擔,平添壓力。因此教師作為引路人,要扮演好自己角色,可以引導、指導、分配,大力發揮家長資源優勢,更好地為班級服務。
1、調動家長獻計獻策
核心成員招募後,接著就是核心成員會,在會中我就班級開展的語言區進行介紹,了解語言區功能,激發調動家長思維方式,為語言區增設豐富、多樣的材料。經過我和家長們的商討和獻計獻策,覺得活動區的創設既要做好幼小斜街,又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得到了創設語言區的形式和玩具材料,有繪本、指偶、故事順序拼圖、漢字迷宮、漢字台歷、字卡對應玩具、頭飾等。家長們還商量如何形式的借閱圖書,並一起創編借閱兒歌。
2、調動家長力量,發揮特長、資源、職業優勢
以上的材料形式有了,但是種類繁多,在這次活動中家長們已了解了老師工作的辛苦,許多家長就主動報名承擔製作材料的任務,積極幫助老師減輕負擔,在這些主動承擔製作任務中,家長們自己也是根據自身的特長、資源、職業優勢來完成,搞文秘工作的,發揮特長主動承擔製作「亻」漢字台歷,並設計借閱圖書表格,還利用中午時間來為繪本編號。李俊熹媽媽是中學老師,她發揮其職業優勢,讓其班上學生為我們製作花瓣掛飾,並也製作「氵」台歷字。育兒經驗豐富的,承擔了網上購買繪本任務。全職太太的家長,由於時間較充裕,主動承擔了收費任務。還有許多核心家長也承擔了製作、創建區域的任務。大大地減少了作為我們老師去做的許多事。
三、體會成就、滿足感,獲得成功的喜悅
有一位心理學家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賞識」,同樣作為家長為班級所承擔的製作任務,和貢獻,也是需要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賞識。 表彰和鼓勵是對家長積極支持和配合班級教育工作、提供教育資源、奉獻愛心的義務行為的肯定和感謝,讓家長覺得付出得到認同,滿足家長渴望得到的精神鼓勵需要。
在家長完成製作任務後,交予老師處時,我都會主動的說:「謝謝」,「你製作的非常好」,等之類的肯定、表揚語言,家長們聽到此類的話也非常客氣地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老師看看還需要什麼就說一聲」。在家長帶來捐獻的物品或是製作好的玩具時,我會向全班小朋友宣布,這是某某的媽媽為我們送來了地墊,這時許多小朋友就會圍上去對著這位家長連聲表示感謝,也會對這位對應的小朋友表示感謝,孩子們的感謝讓家長獲得了極大成就感,也感受到為孩子做出了榜樣。這樣的肯定和表揚,同時也讓孩子們懂得了感恩。最讓我影響深刻的是李俊熹的媽媽,這位家長是位中學老師,平時工作就非常忙,這次主動報名參加活動已經讓我出乎意料,而且在分工合作時又承擔了較多的製作任務,還承擔了網上購買貼紙畫,當她買好交予我時,我追問她結算好付錢給她,她卻怎麼也不肯收錢,並連聲說到:「這是我送給大一班小朋友的,不要錢」。我就說:「怎麼能讓你出力又出錢,而且你還製作了那麼多用具」。她說:「作為家長很高興參加這樣的活動,更感謝老師給我們機會讓我們為孩子們做供獻」。聽到這樣的話我頓時很感動,對這位家長充滿了感激。老師對家長所做貢獻的肯定和賞識讓家長體會到參與活動所獲得的成就、滿足,並獲得成功的喜悅,讓家長感到被尊重和感激,相信他們會更加地支持和協助老師工作。
四、核心家長的積極性感染其他家長的參與
此次活動的開展,核心家長的凝聚力和積極性感染了班上的其他家長,代松銀的媽媽在送松孩子入園時,看到有家長在帶物品來捐獻,就立即問老師:「他們在交什麼啊?我們怎麼不知道,也沒得到通知,」當我告訴她這是家園共建語言區活動時,她很失望自己因為出差沒有參加,並向我了解還有什麼是我可以做的,班上還需要什麼,玩具、圖書啊都可以捐獻,我告訴她暫時不用了,她熱情地說:「如果有其它需要要立即告訴我」。但是我看到她眼中的失落和錯過為班級貢獻的心情,到了中午她打了個電話給我,告訴我馬上要過聖誕節了,要為班上捐獻一顆聖誕樹和一些小飾品,讓孩子們開心開心,下午她就帶著為班級捐獻的禮物來了,同樣孩子們看見了都主動圍上去向她和代松銀表示感謝,這時我看到作為家長們同樣在得到了鼓勵和表揚後燦爛的笑容。班上的其他家長也是在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王婉菁的媽媽是文具店的就捐獻了許多筆。看到核心家長的感染力帶動了班上其他家長,讓我感到,活動開展的成功,家長的觀念已經在轉變,已從被動逐步變為主動。
這次家長資源的成功合作,作為教師的我收獲了:成功地組織家長地參與和區域的有效創設,得到了家長們對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掌握了與家長的交往和溝通的技巧,得到了輕松的工作效率。作為家長的他們收獲了:給孩子們樹立了榜樣,明確了自身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價值,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自信,能更多地與與老師的親近和溝通,第一時間學到育兒的方法,受到老師的關注。作為孩子他們收獲了:豐富的區域的活動中的成長和快樂。
家長資源是是片沃土,沃土上的植物就是我們老師的工作,沃土需要水分和養料才能使土壤更加肥沃,只有土壤肥沃才能使植物充裕生長,才能使我們老師工作開展更加順利,如何使土壤更加肥沃是我們老師更加需要去挖掘的。
C. 多元整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獅王歌》音樂課件
活動目標: 1.在森林Party的情境中感知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這四個方位,發展空間方位知覺。 2.活動中能有序,細致地進行觀察,清楚、響亮地表述自己的見解。 3.感受聖誕聚會的快樂,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D.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主要包括哪些
【英盛觀察】
1、「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法」
「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法」是中國著名教育專家、西周少兒教育研究院創始人徐西周教授在豐富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中,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和現代技術打造的一套全新的幼兒教育法。「三維立體幼兒教育法」通過行為調節課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有序的邏輯思維、傳授符合成長規律的學習方法、擁有超常知識;側重培養孩子的立體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讓孩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擁有超出一般孩子的學習能力,健全孩子的人格品行!
2、蒙台梭利教學法
蒙台梭利教學法是義大利位女醫學博士瑪麗亞·蒙台梭利女士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於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教學法擁有一套蘊含無限教育價值的學具,利用幼兒感覺的敏感性,透過這些教具,讓孩子們輕松愉快地在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吸收許多抽象的概念;尊重幼兒重復練習的特性,所有學具幼兒可以反復操作,滿足幼兒生理心理上的需要。
3、方案教學
這種教學方法起源於義大利北方的小鎮瑞吉歐 。它主要是依照孩子的興趣來發展一系列的活動或方案。老師的工作是透過和孩子以及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對話來發現其興趣,並進一步引導孩子去做資料的研究、查詢和相關材料的收集。方案教學強調孩子自主性的學習,重視孩子內在的學習動機,並以兒童為本位的理念來進行活動。它也是一個「教」與「學」互動的過程,教師與孩子都在彼此互相學習。
4、學習區教學
學習區教學一般將教室區分成不同的學習區域,如語文區、益智區、科學區、積木美勞區、裝扮區、沙水區等等。它提倡讓孩子從游戲中學習,並經由玩耍的過程讓孩子學習到各種概念。
5、其他幼兒教育法
貝爾教學法是以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設計的教具─恩物為教材來進行教學;皮亞傑教學法是以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從進行幼兒的心理實驗中所記錄的幼兒認知發展,來做為其教學的理論基礎。高瞻教學法起源於美國,其教學理念是以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有能力做決定並解決問題為指導原則。
華德福教學法的創始人是史坦納˙魯道夫,於1919年在德國的Stuttgart成立了所從一年級貫穿到十三年級的華德福學校。它是一種實現「人智學」理念的教學法,目的在於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身、心、靈完全自由的人。雙語教學是以兩種語言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讓孩子能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學習兩種不同的語言。
E. 幼兒園中班,多元整合教育活動資源包,《我的家》老師怎麼備課
活動目標:
運用連接、粘貼、裝飾的功能合作製作龍。
活動准備:
紙盒、廢布、紙管、易拉罐、剪刀、膠帶、線繩等材料。
F. 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資源主要包括那些0552
美術,音樂,舞蹈,學拼音,數字,漢字。最基本的禮貌,生活習慣,體育,等等,太多了,最基本的就是這了,有的是因每的園的規劃制度而論的。
G. 怎麼樣理解多元整合幼兒園教育活動資源包
基於兒童自我發展進程,整體推進課程建構層次。小班重點是以幼兒自我為中心來構建主題的,其活動內容相對淺顯,大多是通過生活活動和游戲活動來進行學習。中班重點則以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來確定主題,活動內容更趨豐富,安排逐步深入,活動形式也更加多樣。大班著力於兒童自我與環境、與社會的關系來構建主題,內容面更廣,活動內涵更為深厚。由小班到中班再到大班,是通過教育活動逐步幫助兒童積累經驗,滾動式地向上推進。
H. 如何理解幼兒園教育活動的環境與資源 急急急
環境分硬環境和軟環境。硬環境,就是狹義上的生活環境,看配套設施、綠化環境等、所屬區域的空氣環境等;軟環境是很多如氛圍、教室的層次等其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