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樂活動教案對幼兒發展有什麼價值
音樂游戲是一種以發展幼兒音樂能力,並且通過游戲的方式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教學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形式和內容。教師在游戲中教,幼兒在游戲中學,教學過程中貫穿生動、活潑、童趣的氣氛,大大提高幼兒學習興趣。 一、音樂游戲的內涵 關於游戲的定義,中外學者說法不一,他們認為游戲是一種...傾向、是一種行為、一種情景,游戲是生活的本質,游戲是幼兒的生活與工作等等。綜合國內外學者對游戲本質及特徵的認識,可以看出遊戲具有源於內在動機、重過程輕結果、自由選擇、主動參與、非實際性、具有積極情感等特徵。《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些提法都確定了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音樂游戲是以歌唱、律動、演奏、欣賞等手段為主要形式的音樂教學活動,它將音樂和游戲緊密結合起來,以游戲的方式學習音樂,以音樂的內容進行游戲,促使幼兒擁有輕松、積極的學習心態,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音樂游戲的發展價值 在音樂游戲中,音樂和游戲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它將教育教學的要求以生動有趣的形式表現出來,幫助幼兒具體、形象地感受和理解音樂,獲得一定的情緒情感體驗,使孩子們在樂此不疲的游戲和玩耍中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滲透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它的發展價值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促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 音樂是音樂游戲的靈魂,貫穿音樂游戲活動的始終。幼兒在音樂游戲中可以伴隨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異同、情緒的變化與發展感受音樂的情緒情感、體裁、形式以及音樂風格與流派,進而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通過游戲的方式鍛煉自己,用手中的樂器或是身體表現和創造音樂。幼兒的音樂創造能力是以音樂感知能力為基礎,是表現能力的升華。通過多樣化的音樂游戲可以幫助幼兒通過音樂認識自我、認識世界,進而激發孩子的音樂潛能,幫助孩子用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來表現音樂。 (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以及現代動機心理學關於內在動機的研究和對兒童行為的觀察,兒童具有三個層次九種需要。驅使兒童去游戲的需要主要有身體活動的需要、與環境保持平衡與協調的需要以及社會性交往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游戲可以滿足兒童在生理、認知、社會性發展和自我實現自我肯定等方面的需要。各種需要發動了游戲,游戲使各種需要得到滿足,需要的滿足帶來快樂,快樂作為強化物使兒童對游戲活動本身產生興趣,興趣和快樂這兩種情緒體驗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如此循環反復,游戲就成為兒童穩定的興趣,成為兒童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的基本活動形式。 在音樂游戲中,幼兒可以通過發聲訓練鍛煉肺活量以及聲帶和嗓音的柔韌性,通過舞蹈和律動鍛煉手腳協調能力,通過打擊樂器鍛煉手持樂器的技巧以及腦中樞神經系統的配合能力等身體基本素質。音樂是幫助幼兒學習語言不可或缺的工具,一首首歡快活潑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朗朗上口的兒歌,通過音樂律動游戲學習單詞、短句,積累語言經驗,現如今許多智障兒童通過音樂治療來刺激語言的發展,也是音樂對語言發展功能的體現。在音樂游戲中,幼兒對音樂的聆聽可以提高幼兒的專注力,音樂中不同形式的音樂刺激幼兒分辨不同類型的聲音以及聲音中包含的情感,幫助幼兒培養注意力和良好的行為習慣。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游戲讓幼兒在情感體驗中獲得美好的生活經驗,利用音樂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不僅會使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積極快樂的情緒,在情感上產生共鳴,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審美感知,提高幼兒的審美理解,從而對幼兒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及審美能力產生積極影響。音樂游戲還可以多途徑幫助幼兒形成獨立的音樂個性,同時在游戲的過程中對游戲規則的遵守等還有利於幼兒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形成,提高幼兒同伴交往的能力,幫助幼兒各種社會性特徵得到鍛煉和培養。 三、音樂游戲的教學指導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活動材料 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是開展音樂游戲的關鍵。選擇的作品既要富有音樂性,也要富有游戲性。音樂游戲分為歌唱類音樂游戲、律動類音樂游戲、演奏類音樂游戲和欣賞類音樂游戲四種主要類型。歌唱類的音樂游戲在選材時應該選擇歌詞內容簡單有趣、易記且易被幼兒理解,節奏和旋律比較平穩,歌曲速度適宜,結構簡單多重復,適合幼兒用動作表現歌詞內容,適合自發自由編唱的。例如《我愛我的小動物》這首歌,結構短小,節奏簡單,歌詞內容通俗易懂,孩子在學唱時可以用動作表現不同的小動物,還可以角色扮演並變換角色,邊做動作邊學唱歌曲。律動類的音樂游戲應該選擇節奏感十分強的音樂,幼兒很容易通過身體律動或模仿性的動作來表現的,例如《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歌詞部分可以用模仿性的動作表現,間奏部分可以用拍手拍腿等動作表現。演奏類的音樂游戲應該選擇節奏感強,高低、強弱、長短、快慢對比強烈的,適合幼兒用不同樂器配器的音樂材料。欣賞類的音樂游戲應該注重選擇音樂情緒情感變化強烈的,比如悲傷、高興、調皮、緊張等。幼兒通過對音樂的喜怒哀樂的感知會幫助他形成對音樂的理解,也為日後建立豐富的音樂情感打下基礎。 (二)制定適宜的音樂游戲活動目標 適宜的音樂游戲目標是有效開展音樂游戲的基礎,教師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應該根據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總目標和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來確定。比如根據小班幼兒律動能力以模仿為主、以單純大肌肉動作為主、持續時間短的特點,因此在活動目標上大多以情感為主、動作為輔,發展小班幼兒在律動游戲中積極參與的態度,感受律動給他們帶來的快樂。而大班幼兒由於動作的抽象性增強,動作與音樂的協調性增強,活動時間也較長,對動作的記憶力增強,因此在設計活動目標時可以對幼兒動作協調性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目標要求的不同,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時側重點就不同,就能夠根據不同孩子的需要制定不同的游戲活動方案。 (三)創設良好的游戲環境 游戲環境的創設包括物質環境,也包括心理環境的創設。物質方面應提供幼兒參與音樂游戲的材料和場地,律動音樂游戲應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活動的空間,演奏類音樂游戲應保證每個孩子都有參與配器的合適樂器。同時要注重寬松、自由、和諧的人際環境的創設,包括良好的師幼關系以及同伴關系。 (四)游戲過程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游戲指導和規則設定 游戲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雙重屬性,因此,在幼兒游戲過程中,教師在注重培養幼兒游戲的自主性的同時,也應加強指導,給予幼兒游戲自由的同時強調規則意識。在音樂游戲活動中,老師應該仔細觀察幼兒表現,在幼兒成功嘗試後給予肯定的評價,在幼兒嘗試失敗或遇到困難止步不前時適時給予幫助和指導。 音樂游戲的有趣性決定了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容易出現過度興奮、人際沖突等現象,而通過規則的設立幫助幼兒保持適度興奮狀態是音樂游戲順利開展的重要條件。應鼓勵幼兒自己設立游戲規則,引導幼兒增強游戲活動中的自律意識。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在這些活動中體驗到集體創造的快樂,學會理解、接納、欣賞他人,學習與同伴的交流和合作。 (五)給予具體有針對性的評價 評價是了解幼兒發展水平,檢測教育活動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針對幼兒在音樂游戲中的表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以便我們調整活動計劃,更好地促進幼兒的發展。例如
2. 如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
一、多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如果採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幼兒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採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例如:教《春天》一歌時,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大樹,然後隨著口唱"春天天氣真正好",畫出"太陽",地上長出小青草,畫出一些"小草",樹上小鳥吱吱叫,畫出在樹上唱歌的"小鳥","花兒都開了",在地上畫出正在開放的花朵。這些簡單生動的畫面不僅揭示了歌詞的內容,也能引起幼兒對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聯想。 對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的,可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邊唱邊游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 二、多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曲之前,教師為幼兒製作多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梯形、圓形等小模型,繫上小繩,讓幼兒放在裝有肥皂水的盆里進行實驗,取出後,一個個小模型像鏡子一樣透明,立體感強。然後啟發幼兒動腦想想,什麼東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來,並做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肥皂、洗衣粉、洗發水、洗滌靈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來。然後讓幼兒拿著自己製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礎上學習《泡泡不見了》,既拓寬了知識,感受到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見了》,這首歌的歡樂情緒。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三、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 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因此,幼兒藝術教育不能僅局限於教師組織的藝術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觀察活動中,幼兒穿上雨靴、雨衣, 打上雨傘, 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兒們興奮地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漫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我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 於是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帶著問題在玩耍中仔細尋找, 發現了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落在小草上沒有聲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 篤篤」 的聲音等。然後我參與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踏雨水的活動中, 發現會發出「叭叭」的聲音。於是,我提議幼兒們用小雨靴來唱歌, 幼兒們盡情地在積水中玩耍, 踏出了許多好聽的節奏, 在玩耍中不知不覺滲透了音樂教育。 幼兒們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 但幼兒們並未感到這是一種音樂活動,反而覺得「原來下雨在外面是這么好玩呀」。大自然廣闊的空間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自由的環境, 也為幼兒的創造提供了豐富的元素。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無拘無束地、快樂地創造,同時也享受了創造的快樂。 四、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 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首先是幼兒喜聞樂見,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過去往往教師自己費許多時間選出音樂,但幼兒卻不喜歡,為什麼呢?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想到,在選擇教材時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呢?幼兒喜愛動畫片,觀看動畫片成了每日必須完成的事,也是幼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幼兒的交流,我發現近期孩子對《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片非常感興趣,片頭曲更是人人會唱,甚至有一人唱眾人合的效應。於是當我把孩子帶來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主題曲放給幼兒聽時,立即引起了自發地合唱和歡呼。 如何挖掘《喜洋洋與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綱要》指出,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一般興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音樂的選擇來源於幼兒,這是讓幼兒享受音樂快樂的前提!怎樣讓幼兒享受音樂的快樂呢? 在認真反復思考後我感到, 以前的音樂活動往往是教師設計活動形式,幼兒被動參與。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參與到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來呢?於是我大膽嘗試著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方式。交流中有幼兒提出:"老師我想唱《《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來跳舞! ""我想畫喜洋洋與灰太狼!……"幼兒有許多的想法,這時我感到一種單一的形式已不能滿足眾多孩子的願望,於是我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喜歡音樂,喜歡這些表現形式,但表現還停留在對活動形式本身感興趣上,教師該採取怎樣的指導策略,去引導幼兒表現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該怎樣啟發幼兒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感受呢?兒童的創造表現往往是由環境和材料引發的,通過環境、材料的投放引發幼兒的內心沖突,進而引發幼兒認知結構的同化與順應,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因此,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圖譜、操作卡、舞蹈道具,讓幼兒在生動有趣,材料豐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現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嘗試創造表現帶來的快樂。這樣,教師不再是設計者和指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支持者,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在快樂的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五、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 當今社會的高度發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 大大地改變了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使得許多幼兒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會合作。幼兒在活動中更多注重於自我創造、自我賞識和自我滿足,對於怎樣與朋友合作, 怎樣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 怎樣欣賞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樂的體驗較少。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認為: 合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手段, 能促進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的長足進步。《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在活動中給幼兒自由組合相互參觀的空間, 幼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 也分享了同伴的快樂。教師重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重視了活動過程中孩子的愉悅, 給幼兒留一點欣賞成功的空間, 讓更多幼兒一起分享快樂。 總之,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3. 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可以放那些音樂活躍氣氛
靈犀之音為你服務
Dream Land Days - Kirby's Dream Band
対武器ボス戦 - 下村陽子
Monkeys Spinning Monkeys - Kirby's Dream Band
閑聊波爾卡進行曲 - Various Artists
4. 為什麼說節奏活動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重要內容
節奏是孩子理解音樂的基礎,如果連點都打不出,還怎麼聽音樂啊,我家寶寶節奏感很好,雖然她還很小,只有3歲,我現在給她報了一個音樂集體課,課上就有一個環節是節奏練習,小孩現在一上課就跟老師敲敲打打的,可興奮了,因為幼兒園沒有開相應的課程,我們只能在外面加課,還好這個課比我預期要好很多,如果有和我一樣情況的家長可以去www.nysbj.com紐約音樂學校去看看,我覺得他們還是挺專業的:)
5. 音樂活動對幼兒的好處
「幼兒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部分,這種早期的音樂教育為幼兒提供發展其音樂才能的機會,是成人所能給予幼兒的最良好的關心和培養。」所謂的「律動」是一種肢體有節奏的運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律動」,可以加強對音樂的感受性,並進而發展出更敏銳的聽力、專注力、對音樂各要素的覺察力、節奏的控制力、相互協調、彈性、對音樂符號的確認與了解、並能夠感知音樂中具有表達性的特質。律動教學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的目的。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總結出了在律動教學方面的幾個要點:
1、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感受音樂律動。
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生活化。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人本能的一種需要,是享受快樂的過程,幼兒並不需要熟練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環境的寬松自由。教師還要注意多提供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這樣便於幼兒識記,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展。事實證明:如果識記的任務與有興趣的活動及活動的動機相聯系時,識記的積極性和識記的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創設一個富有美感的環境,可以激發幼兒對美的事物的興趣,使他們的審美感知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我的做法是一日活動中滲透律動音樂,誘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同時,我們還巧妙地利用一些空餘時間,如餐後散步,或進餐前、集中教學前等時間來播放或彈奏各種類型的音樂讓幼兒表演一些優美的律動。久而久之,幼兒傾聽興趣慢慢地提高,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愛音樂、體會音樂,現在孩子們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聽到音樂、歌曲,他們都會手舞足蹈,自得其樂。
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以聽覺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因此,音樂律動教學應該以聽為主線。在幼兒熟悉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去做拍手、點頭、踏腳等動作,或者,啟發他們做簡單的即興表演。這樣,既能幫助他們去掌握音樂的節奏、韻律,還能啟蒙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這個過程是對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的誘發。
2、運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表現音樂律動。
幼兒期正是一個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時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潛力,幼兒越是能夠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作品,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就越會逐步懂得愛、溫柔、同情、自豪、集體精神、憎恨丑惡和追求美善。在律動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發情感,才能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為此,我們採用多種音樂律動教學形式,通過欣賞、舞蹈、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1)欣賞活動是音樂律動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通過對音樂的認真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近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種主要形式。無拘無束的想像是培養和提高幼兒創造力的基本前提。而要使幼兒對欣賞活動感興趣,就應讓幼兒動起來,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
(2)幼兒律動教學跟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它們都是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由於音樂是訴諸於情感的表演藝術。所以,律動和音樂的語言同是情感的語言。因此,把舞蹈放人律動中,把它的設計重點放在分析教材內容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來設計。輕快活潑的舞曲,動作的設計必然乾脆利落,表現出歡快的情緒;柔和優美的抒情曲,其動作就應該突出抒展……;民族音樂就得根據不同的民族的習俗和風格來設計,應藉助民間的舞蹈語言使律動滲透民族特色。
6. 如何對幼兒一日活動進行音樂管理
音樂就在幼兒的身邊,幼兒每時每刻都離不開音樂,音樂不僅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和美好心靈,而且可以幫助幼兒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增強他們對於生活的熱愛。同時還可以挖掘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表現,有利於幼兒整體素質的健康發展。
幼兒離不開音樂,幼兒園教學更離不開音樂,那麼如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我將自己積累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一、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藝術領域―音樂部分)》中指出:創造機會和條件,支持幼兒自發的藝術表現和創造。為了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我不僅在課堂中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還將音樂貫穿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例如:吃飯前我播放優美輕柔的音樂,為幼兒創造舒適的進餐環境,使幼兒有良好的食慾。在區域活動中,我將幼兒平時自製的樂器投放進去,這樣孩子在區域活動時間,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樂器進行演奏和舞蹈動作創編;幼兒午休時我為他們播放搖籃曲,為幼兒營造一個睡眠環境,使他們更快進入夢鄉。有一次,我播放《睡得甜甜》讓幼兒聽,沒想到睡醒後好多幼兒都說做了美夢,而且有一部分孩子醒後還在哼唱呢。除了這些,我抓住幼兒愛玩的天性經常組織他們做一些音樂游戲,幼兒在活動中感受音樂。是呀,幼兒有了更多的時間、空間接觸各種音樂是多麼快樂啊,這樣幼兒的身心才能達到健康成長,我們的音樂教育才有意義。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幼兒興趣。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調動全體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積極性。例如,在《走路》這節音樂活動中,我利用自製教具魔術板,以魔術貫穿本次活動,孩子的興趣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我出示魔術板神秘地對幼兒說:「變變變,變出什麼來了?」這時孩子們連眼都不眨,全神貫注住,積極回答。之後我讓幼兒學學魔術板里動物的樣子,孩子們感興趣極了。在《大樹媽媽》活動中,我利用圖譜教學,孩子們不僅感興趣,而且很快記憶了歌曲內容,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在農場里》,我為孩子們准備了動物頭飾和動物叫聲,孩子們都戴上頭飾表演著,教室里充滿了歡樂和笑聲。幼兒有了音樂的陪伴情緒高漲,身心愉悅,才能健康成長,我們的音樂教育才有意義。
二、在音樂教育中注重情與美的熏陶
教師要充分重視和渲染音樂中的情與美,促使幼兒用喜歡的方式表現自己,從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例1:在教唱《小海軍》這首歌時,我請幼兒模仿小海軍開炮挺的動作,為了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體驗小海軍英勇、威風的形象,我還給幼兒播放海軍視頻,從而啟發幼兒邊聽邊創編動作來表達音樂中包含的情感,快結束時我問孩子:「假如你是小海軍,當敵人來侵略咱們祖國時你會怎樣?」「你會發明什麼武器來戰勝敵人?」孩子們積極回答,從他們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們對祖國的愛、對小海軍的愛和保護祖國的強烈慾望。我還引導幼兒:「咱們要到敵人後方去怎麼樣去?」從而引導孩子學會輕聲唱。我出示晚上的教具:「現在是什麼時候?晚上了小海軍要干什麼?睡覺前要聽什麼樣的歌曲?」從而引導孩子輕輕地、慢慢地唱《小海軍》,將歌兒變成搖籃曲,從而體驗一首歌的三種不同唱法。例2:在《國旗國旗紅紅的哩》中,我為孩子帶來國旗,讓孩子觀察觸摸,並給孩子講國旗的故事,孩子們在了解的基礎上再接觸歌曲就會明白很多道理;還讓孩子們觀看視頻升旗儀式,看後孩子們在唱這首歌時都是全身心地投入,眼裡充滿自豪的目光。由此可見,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音樂情感,做到以情傳神,以情動人,聲情並茂,感人至深,才能感受到音樂的情與美。
三、在音樂教育中注重多通道參與的應用
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的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多通道參與法是音樂教育改革提出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在對幼兒的音樂教育上我遵從這一原則,例如:在我的原創課《睡得甜甜》中,我嘗試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游戲、圖譜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聽一聽、唱一唱、玩一玩、畫一畫,多通道參與,從而使整節活動更有趣味性、生動性和活潑性。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將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說出來,然後我就將相應的圖譜貼在黑板上,然後讓幼兒觀察並演唱圖譜,他們很快就記住了。我還讓幼兒將自己的夢畫出來,再唱給同伴聽。通過這些活動,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體驗歌唱、創作帶來的快樂和成功,通過傾聽,感受到了歌曲的強弱變化,通過認識圖譜,幼兒的觀察、記憶、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創編中藉助繪畫表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從而挖掘了幼兒自身潛在的音樂素質和能力,培養了幼兒對搖籃曲的愛好、對美的感受和表現,幼兒的身心得到了發展。多通道參與的應用可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更全面的發展。
四、在音樂教育中注重幼兒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在未來的時代里更需要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人才。在教學中我為幼兒創設情境,培養幼兒的想像力。例如:在《馬兒跑》律動時,我為幼兒准備老馬和小馬頭飾,讓孩子來表演,隨著歡快的音樂我學著老馬的口吻來激發「小馬」跟我學奔跑,我富有感染力的話,使幼兒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好像自己真的成了一匹小馬。我又創設種種情境,如快跑就是有緊急情況,要使勁跑,動作幅度大,音樂速度慢就是馬兒跑累了,要邊走邊休息,動作幅度要小。孩子們如身臨其境,表現得自然逼真。結合音樂節奏變化,幼兒在豐富的想像中表演,提高了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同時想像力也在形成。在歌曲的創編中最能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創編內容上要選擇簡單易學的歌,利用創編歌詞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在教學中我努力引導幼兒將歌曲改編成一首又一首新歌。例如在《我有小手》的教學中,孩子們將「我有小手拍拍拍」改成「我有小手捏捏捏」、「我有小手洗洗臉」,有的改成「我有小手幫幫你」,有的還改成「我有小手做好事」等等,孩子們變得興趣盎然,連唱帶動,將歌曲的內容表現得淋漓盡致。孩子們在自主活動氛圍中感受到了創作帶來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未來的人才必須具備更高的藝術修養,而音樂教育最能滿足有藝術興趣和潛力的幼兒的求知需求,鍛煉他們的藝術能力,所以在大力提高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更有理由去研究好音樂教育,實施好音樂教育。
7. 淺談如何在歌唱活動中提高幼兒的表現能力
談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音樂是美育的一部分,目的在與引導幼兒積極主動參與音樂活動,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陶冶性情和品德。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從培養幼兒較為敏銳的音樂審美感知能力、激發幼兒豐富的音樂審美情感、發展幼兒初步的審美創造力三方面入手,讓幼兒在不知不覺的快樂進程中進行學習和獲得音樂感知力的發展。以音樂審美為中心,讓幼兒學會感受美、體驗美、表現美,從而逐步獲得身心發展的和諧美。
幼兒音樂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是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而音樂活動則是幼兒藝術教育活動中不可缺一的重要內容之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由此可見,音樂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幼兒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即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通過走進欣賞,積累經;創新活動,彰顯個性;挖掘材料,激發想像等多元化的策略,萌發幼兒的審美情趣,促進審美能力發展,開啟幼兒那顆愛美、求美的心靈。
一、培養幼兒審美欣賞能力,讓幼兒擁有一對「音樂家的耳朵」
1.音樂欣賞促進幼兒感受和理解能力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對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核心,是審美的要點。」音樂欣賞則是一種通過音樂認識世界的審美活動,幫助幼兒擴大音樂視野,豐富音樂印象和音樂知識,提高幼兒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素質,發展幼兒音樂能力。
教師首先應選取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生活經驗選擇富有審美趣味和意境的音樂素材,還要充分挖掘並呈現音樂作品美的因素和美的力量,給幼兒相應的自由想像空間,又能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如《小貓圓舞曲》是一首輕快活潑、充滿熱情的圓舞曲,深受幼兒喜愛的欣賞曲,它通過節奏、高音、速度、力度、風格截然不同的四個樂段,依次描述了小貓興奮得意地在琴鍵上來回走動——小貓經過一陣愉快的跑跳有些疲勞,跑跳的速度減下來——小貓經過一番休息又興奮的走動起來——小貓變成了一個很有經驗的鋼琴演奏家,正在胸有成竹的為大家演奏一段深刻、寬廣、雄壯的樂曲。從幼兒興趣點入手,體會「小貓」的心態和狀態,易於幼兒領會和接受,讓幼兒在充分的理解、掌握樂曲的結構和情緒後,感受音樂、生活的美。要讓幼兒對構成音樂美的要素充分的感受,感受作品中的節奏、力度、速度、旋律、音色、曲式、情緒等,需要經過長期的聽覺訓練和有計劃、有目的欣賞活動。
2.運用科學的方法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提高
第一,引導觀察,啟發想像。在欣賞音樂教學活動中,為避免幼兒在欣賞過程中呆聽,教師利用多種符號(既圖畫與音樂、語言與音樂、動作與音樂、)體系間的相互解釋的能力,描繪出對音樂的想像,直接將幼兒帶入音樂作品中去。如欣賞《熊和石頭人》《小豬摘瓜》時,先引導幼兒聽樂曲的旋律,感受音樂性質,教師要緊抓住對比特點,用形象、直觀、生動的方法加以啟發,反復對比,讓幼兒有意識地辨別節奏、速度、快慢變化,獲得對音樂的美的感受和理解,在幼兒懂得初步的音樂美和節奏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他們通過充分的聯想和想像,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為基礎進行講述,體會樂曲或歌曲的感情和意境,從而在情感上引起共鳴,真正感受音樂的魅力。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接觸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從而培養幼兒的視聽感受力、理解力和想像力,為今後進一步深入了解這些音樂和提高音樂素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創設感受環境,提高感受力。《指南》提到:「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可見,為幼兒創設音樂氛圍對促進發展幼兒對樂感受力發展的重要性。因此,在幼兒進行戶外體育活動時,根據不同的活動項目,選擇相應的音樂。幼兒午睡時,一首抒情、節奏慢的音樂,能營造安靜的氣氛,使幼兒盡快地入睡。時間一長,幼兒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音樂美、生活美,大大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
二、培養幼兒的審美表現力,讓幼兒的心靈展開翅膀自由飛翔
如在欣賞《小兔和老狼》這首音樂時,幼兒藉助故事,理解了音樂內容之後,展開了想像的翅膀,充分涌動作去表現音樂中的不同形象、感受樂曲的情緒變化。接著通過觀看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小兔和老狼」,要求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做動作,在表現小兔的音樂時,孩子們作出單獨跳、結伴跳、向前跳、側著跳等各種不同的動作;在表現大灰狼時更是姿態萬千,有的擺動著狼尾巴搖搖擺擺的走,有的踮起腳尖走……真是表現得淋漓盡致,音樂使幼兒產生了靈敏,音樂和節奏速度也通過幼兒動作反映出來了。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將音樂與游戲融為一體,無疑會給幼兒帶來前所未有的快樂與滿足。根據幼
8. 如何讓幼兒喜歡音樂活動
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音樂活動中,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接受美的熏陶,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的呢?我記得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可見讓幼兒置身在游戲中接受美育的重要性。游戲完全符合兒童的本性,幼兒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的興趣卻是不持久和易轉移的。因此,我就以讓每次音樂活動中能保持長久和濃厚的興趣為抓手來進行我的音樂活動。 一、非常重視音樂活動的選材。因為只有選曲有趣味性,藝術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歡,學起來有積極性。如:在歌唱教學時,我選的歌曲《我是人》,歌詞詼諧幽默「你是皮球?我不是!你是盒子? 我不是!你是地板還是牆?我不是!我不是!我是人你知道嗎?」幼兒初次接觸這首歌時,就被它形象生動、富有韻味的歌詞所吸引,產生學習慾望,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幼兒在放鬆的氛圍下進行音樂活動。教師努力創設條件讓幼兒在動作和游戲中自然學會歌唱。例如歌曲《豬小弟》,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利用頭飾開展情境表演,讓孩子體會到小動物們不喜歡小豬的原因是小豬不講衛生,不洗澡,後來小豬知錯能改,把自己洗干凈,小動物們又接受了它。雖然這則情境表演語言不多,但幼兒能充分展開想像,用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歌詞或故事情節,充分體會其情感變化,使後面的完整學唱變得輕松自如,由此令幼兒喜歡音樂活動。 三、創造幼兒表演的機會,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我在平時注重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有時利用多媒體,把攝相槍連結在電視上,拍攝下幼兒表演時的情況。幼兒看到自己的表演,變得異常興奮和驚奇。這樣既激發了學習音樂活動的興趣,還促進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水平。 四、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過程,循序漸進,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在中班進行的打擊樂活動《虹彩妹妹》時,有一次,我在教學過程中急躁了,未做到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因此未能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我雖然運用了直觀教具法、引導創造法,整體感知法進行教學,但是在最後一個步驟,指導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演奏時急躁了,未能做到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我原先設計是:拿起樂器由教師先模仿樂器動作指揮一次,然後提升到用演奏的手勢來指揮,發現那裡不行就練。再過渡到聽錄音演奏。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孩子們領悟得很好,就把「拿起樂器由教師先模仿樂器動作指揮一次,然後提升到用演奏的手勢來指揮,發現那裡不行馬上練」這個步驟省略了,結果孩子們就在這個環節亂了,有些孩子拿起樂器,還未能聽音樂進行演奏,幸好我們班平日得音樂課常規建立得好,孩子們已經學會了看指揮進行演奏,所以很快就能跟著音樂節奏打擊樂器。由此看來,只有循序漸進,才能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 五、組織教學中,教師注意語氣兒童化、趣味性,表情豐富多采,動作誇張、有童趣。如果教師的語氣是兒童化、趣味性的,教師的表情是豐富的、多採的,教師的動作是有童趣的、誇張的,那麼幼兒興趣會很高漲,幼兒會積極參與。記得我在小班進行音樂游戲《開碰碰車》教學時,因為音樂處理出現了問題,我特別緊張,語言表達較平日干澀,自我感覺象嚼菜乾,缺少靈氣。孩子們玩起來完全沒有平日的歡樂氣氛。未能體現我設計中的「讓幼兒驚喜浪接浪」的效果。 以上的觀點是我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多指教。
9. 幼兒音樂的課前活動~
播放音樂,帶領幼兒聽音樂進入活動室,進行簡單的律動,最好是於上課內容有關聯的一些律動,既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也可以活躍氣氛。
當然,常規要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