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音樂劇的四大元素

音樂劇的四大元素

發布時間:2021-01-22 02:19:47

1. 四大經典音樂劇分別是什麼請詳細介紹一下

1《貓》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2〈歌劇魅影〉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英國著名音樂劇作曲家。1994年韋伯名列《戲劇周刊》雜志編寫的美國戲劇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之榜首。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各大城市演出韋伯的音樂劇。
他為其父寫的"安魂曲"和他的"變奏曲"合起來製成的專輯成為銷量最大的專輯,以及後來的"首演集"專輯成為三倍白金輯(即銷量超過六萬百萬套)。韋伯的第二個妻子薩拉-布萊特曼演唱的"安魂曲"中的流行單曲,進入英國前10名排行榜。1996年為巴塞羅那奧運會創作會歌"生命之友"。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附:韋伯經典音樂劇:《貓》、《艾薇塔》、《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
《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韋伯的經典之作,四大音樂劇之首,被奉為音樂劇的代表。改編於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它在當時其實並不是很有名的小說,但是在二十年代,它卻成為無聲電影和早期恐怖電影的寵兒。即使是中國,解放前也有一部《夜半歌聲》是根據此書改編的,可見其影響力之大。本來是一個可怕的故事,韋伯卻把Phantom寫成了一個有知識有靈魂的,優秀的建築師、作曲家、魔術師,他的悲劇是愛上了美麗的Christine。與之前的導演相比,韋伯筆下的Phantom多情、邪氣、才華橫溢又專一,生活在黑暗的另一個世界。
在音樂劇里的Christine既深愛著Raoul,但也被才華橫溢的Phantom,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與神秘,所吸引。這樣華麗刺激的戀情,也許是所有女人的幻想。古老的巴黎歌劇院下面,深得不知多少尺的地底,漆黑水面上的小船,船頭上站著的黑披風白面具的神秘客,恐懼和渴望,刺激又浪漫.
《Phantom of the Opera》這首歌了。莎拉.布萊曼的高音和克勞福德華美的中音完美結合,歌者激情澎湃,聽者波濤洶涌,營造了陰森緊張氣氛。另一首是男聲獨唱《the music of the night》也很經典,克勞福德用低緩的聲音慢慢地傾訴著戀愛時心理改變,溫柔細膩,傷感期待。

3〈悲慘世界〉

改編自雨果同名文學巨著的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音樂劇《悲慘世界》的始作俑者—法國人阿蘭·鮑伯利和米歇爾·勛伯格,都曾是音樂劇的狂熱歌迷。1971年,兩人在紐約觀看了韋伯的音樂劇《萬世巨星》,由此萌發出創作一部史詩風格的音樂劇的想法。兩人從韋伯的經典音樂劇《萬世巨星》和《艾維塔》中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令其既有史詩般的壯麗,又不乏流行文化的精華。1978年,鮑伯利和勛伯格在巴黎「奇跡般地」完成了這項宏偉的工程。

1980年秋,長達兩個小時的音樂劇《悲慘世界》在巴黎體育館首演。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它竟然被硬插在了拳擊和馬戲表演之間,並在上演後的第十六周便被迫收場。哀嘆之餘,曾經把《貓》成功包裝上音樂劇舞台的英國著名演出製作人麥金托什找到了鮑伯利和勛伯格,下決心要把《悲慘世界》搬到「世界歌舞之都」—百老匯。三人一拍即合,6年後,重新包裝後的《悲慘世界》落戶百老匯,並正式踏上了國際舞台。

作為一部大型音樂劇,《悲慘世界》聘用的演員總數為421人,幕後的員工更高達1633人。該劇之所以能連演16年而不衰,除了故事和主題的歷久彌新、真切感人外,演員的專業、音樂的動人以及場景的變換等,也都是引人入勝的原因。例如主角冉·阿讓在大戰前夕祈禱上蒼保佑養女珂賽特的愛人馬呂斯的獨唱《讓我死,讓他活》,其神情之懇切、旋律之優美,令人過耳難忘;再者,《悲慘世界》的編導破天荒地利用大型轉台,將革命青年和巴黎市民共同堆砌的「戰壕」逼真地呈現出來,加上慷慨赴沙場的激昂軍樂和充滿火葯味的槍聲、爆炸聲,令觀眾如身歷其境,達到了比電影還要真實的震撼體驗。

4〈西貢小姐〉

1989年製作的類似《蝴蝶夫人》故事的音樂劇。故事發生在越南戰爭中,講述了一個美國兵和痴情的越南舞女的戀情故事。

曲作家 Claude-Michel Schonberg 和詞作家 Alain Boublil 在是看到一張照片之後得到的靈感。照片上是一個越南女孩正要登上從胡志明市飛往美國的飛機,去見她從未謀面的曾經在越南當兵的父親。女孩的母親握著她的手,知道她一去就再也見不到她了。Schonberg 和 Boublil 覺得母親的沉默和女孩的淚水表現了由戰爭摧毀的相愛的人們的生活。

2. 歌舞劇的元素有哪些

--------------------------------------------------------------------------------
歌舞等於零--由音樂劇《電影之歌》想到的
最近,本人休閑下來時,特意通過CCTV、新浪網等相關媒體,透過劇本、歌曲小樣、演員選擇、一些音頻和視頻資料,對今年以來宣傳規模最為強勁、人們期望值很高的CCTV多媒體音樂劇《電影之歌》,進行了某種程度的關注。首先,我們必須肯定,《電影之歌》與《雪狼湖》一樣,對中國音樂劇市場的孕育,對提高國人對音樂劇的興趣,發揮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但是,從專業意義上看,要說《電影之歌》給了我們很多值得稱道的突破,這個口我還真開不了。李宗盛等人過去、現在和未來流行歌曲的串串燒;基本上來自影視界的主角在演繹歌曲時還只能顧得上把歌唱得完整,離用歌聲塑造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還有一定的距離,比如,由於缺乏聲樂基本功訓練,在人物年齡跨度太大的戲中不能說很好地解決了好演不好唱的難題,扮演年輕時候和幾十年之後的老人的聲音居然差別不大;聯排時盡管北京現代舞團還沒參與進來,但從他們給舞團留的空位來看,很有高級伴舞的嫌疑;還有據說一而再、再而三突破預算、讓CCTV投資商疼在心裡口難開的「世界級藝術新視覺」,等等,這是《電影之歌》公演之前相關資料和信息留給我的最初印象。

我不由地想起美術界十多年前由吳冠中引發的一場爭論。吳冠中「筆墨等於零」的宣言所引起的中國藝術界的震動和反思使一場龐大的理論爭鳴成為20世紀末中國藝術界的獨具魅力的景觀,並且持續到新的千年。吳冠中將「筆墨」理解成繪畫的技巧,認為「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於零,正如未塑造形象的泥巴,其價值等於零」。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是因他本人感到當時的國畫沒有出路,覺得中國畫領域到處是食古不化的陳詞濫調,許多畫家用固定的技法標准來套創作。他的主觀意圖是為了針砭他認為的時弊,以求創新,故以「筆墨等於零」的激烈言辭來敲警鍾。

這也使我覺得針對中國音樂劇的混亂現狀,有必要借用吳老的勇氣和思辨力,喊出「歌舞等於零」的聲音。從把原創華語音樂劇納入正軌的戰略出發,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以大無畏的勇氣,把中國傳統戲曲的「歌舞敘事」歸於零,把中國更具娛樂性的歌舞劇中的「歌舞敘事」歸於零,把現代性更為鮮明的音樂話劇中的「歌舞敘事」歸於零,同時,更堅定地、毫不動搖地把國際性的方法呈現和審美訴求這一音樂劇主題進行總固頂,以引起人們對音樂劇「嚴肅性」、「科學性」和「美學性」的強烈關注。

「歌舞等於零」不僅是一句口號,也不僅是我們的一種藝術見解,而且反映了我們針對中國音樂劇熱潮中的一些虛假繁榮現象所作的理性反應。原創華語音樂劇發展到現在,這個口號的出現其實是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

1,「歌舞等於零」觀念提出的背景

近年來,關於何為音樂劇、需不需要對音樂劇進行定義、如何發展原創華語音樂劇等問題,一直處於不斷地爭論之中。其中對現有許多所謂原創音樂劇的「音樂劇」特性的不斷追問、質疑,其本質在於它是一種對中國傳統「歌舞中心主義」的解構。所謂「歌舞中心主義」,是指在中國歌舞娛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以歌、舞、劇為核心價值標準的藝術觀念。傳統上,中國的戲曲、歌舞劇都是以「以歌舞講故事」作為核心價值標准而逐漸建構起來的,所以,當音樂劇成為中國當今最時尚的舞台表演形式時,由於缺乏對歐美經典音樂劇的系統研究,許多專業人士便匆忙將中國傳統上 「以歌舞講故事」的那一套創作與美學標准拿來引導中國原創華語音樂劇。

「歌舞敘事」確實是中國戲曲和歌舞劇獨具特點的個性之處,它在建構核心的價值標准地位的過程中逐漸具有了一種獨立的審美藝術價值,但它並不全部是一種音樂劇意義上的歌舞價值美學。對歌舞的審美價值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歌舞具有的純粹肢體語言、聲樂形式,另一方面是歌舞被賦予的、所包容的文化內涵。所以,歌舞的審美價值看似獨立,其實仍然受到娛樂方式或藝術形式所賦予的許多超驗價值的制約,而不僅僅是純形式、純技巧的視覺或聽覺感受所能感知的。中國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歌舞敘事」的這兩個方面總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一種「半自律」的狀態。

在「歌舞敘事」的發展中,由於支撐「歌舞敘事」審美價值的傳統文化不斷受到新興文化和娛樂方式的沖擊,所以,有了傳統性很強的中國戲曲文化,也有了娛樂性更強的中國歌舞劇表演方式。這些歌舞元素一旦與戲曲虛擬和寫意的特性所表現出來的特殊美感進行對接、牽手並融和時,便構成與戲曲對稱的歌舞特色;一旦與傳統上的歌舞劇表現規律進行對接、牽手並融和時,則構成與歌舞劇對稱的歌舞特色。舉例來說,「以歌舞演故事」乃是戲曲藝術的基本特徵,而音樂又可稱之為戲曲藝術的靈魂。從戲曲藝術的表現形式來說,無論是其劇本結構、舞台表演,還是劇種風格,無不融會在音樂之中。因此,音樂成為了戲曲中區別不同劇種的重要標志。對於傳統上的歌舞劇而言,也是如此,音樂同樣決定它的藝術風貌及其水準。音樂能否與戲曲和歌舞劇完美結合,並達到和諧統一,將直接影響一個劇目,乃至一個劇種藝術呈現的高低。

當國門打開,歐美音樂劇不斷湧入中國,並顯示出越來越強勁的市場效應的時候,毫無准備的中國人一時束手無策,在這種嚴峻狀況下,又缺乏特別有效的對應措施,於是,傳統意義上的「歌舞敘事」格律和美學趣味理所當然地成為某些人能最快,也最上手的武器。近期中國一批看似音樂劇實則不是音樂劇的歌舞劇開始泛濫成災。

「歌舞等於零」對於「歌舞中心主義」的解構正是在「歌舞敘事」的這種「危機」狀況的推動下產生的。

2,歌舞只是技巧,不是靈魂。

音樂劇若離開了歌與舞的藝術韻味,就失去了音樂劇具有的藝術特色,因此看守住這條底線是正確的。然而單憑借這條所謂的「底線」,不可能解決音樂劇發展的根本問題。以歌舞演故事的傳統在中國一直就存在。發展中國原創音樂劇,這不是根本性問題。換句話說,歌舞只是技巧,不是靈魂,這也是我們主張「歌舞等於零」的重要原因。

那麼,發展中國原創音樂劇必須要守住的最重要,或者說,中國目前最稀缺的底線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不搞清楚,中國音樂劇肯定前途黯淡。

我們一直主張,現在中國最缺乏的是使音樂劇得以成為音樂劇的國際化導向的方法呈現和美學訴求。藝術創造不等同於科學創造,不管是音樂劇還是歌劇、舞劇、話劇,都有其內在的創作規則,這些創作規則,是對於數百年來人們審美興趣的反映和積淀。對音樂劇固有的方法呈現和審美訴求的重視與趨同,就必然向傳統歌舞劇的創作規則和審美方式提出挑戰。所以,全球化背景下當代音樂劇的方法呈現和審美訴求問題,不是簡單的審美趣味問題,而是音樂劇作為獨立學科的專業走向問題。如果要想獨具風采,這條底線就必須堅守。一萬個人有一萬種戲德,難以強求一律,也不應強求一律。各種各樣的歌舞形式探索都可以進行,但只要是音樂劇,就必須重視音樂劇固有的方法呈現和審美訴求,這是認識音樂劇最根本的立腳點,是音樂劇最重要的識別系統,,是人類音樂劇得以存續的慧根之所系。它們作為音樂劇最重要的評價標準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否則,一個百年智慧與靈氣結萃而成的娛樂品種在中國就可能消失在歷史的塵影中。除非不懷好意,沒有一個中國人,也包括外國人,願意看到這樣的結局。

也許有人會說,音樂劇作品在西方也有良莠之分,在中國,不優秀就不是音樂劇了嗎?就像殘障人,他們有殘疾,可他還是人,你不能說他不是人。製作者願將自己的歌舞劇硬叫音樂劇,你又奈得了什麼何?這是一個很有思想的提問!也由此引出我們下面要重點強調的,無論是戲曲還是傳統上的歌舞劇,肯定是要循著它們各自的創作規律和審美要求來創作的,即使加入音樂劇元素,也只是增加一些好看、時尚的佐料,佐料多且適當的話,菜的味道是不會壞的,但這決不能改變它們仍然是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本性,充其量只能說是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改良,是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革命,是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新浪潮運動,因為它們畢竟是循著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創作規則精髓來創作的舊瓶裝新酒而已,它們始終處在量變之中,並未達到質的飛躍。要創作音樂劇,就必須遵循並運用音樂劇的創作程式和美學要求,不然這道菜哪怕有很濃的歌舞成分,也不能稱之為音樂劇。音樂劇固有的創作程式與審美精神,其最核心的意義表現於在專業聚焦的深層次上對觀眾實行撩撥引領。比如《劉三姐》,它從一開始就宣稱自己是歌舞劇,即使劇中劉三姐跳起了拉丁舞、踢踏舞,也沒有為迎合市場而謊稱自己就是音樂劇。這是值得稱道的藝術態度。可惜,有些劇目(尤其是很有影響力的一些劇目)就沒有這么斯文和客氣了。

吳老之「筆墨等於零」破的是:技法教條,思維守舊。立的是:還東方造型之本,揚國畫意象之魂。破立之間,觀點自明。「歌舞等於零」要消解的正是目前音樂劇界一哄而起地、盲目地將傳統意義上的強串線索、矯情空洞的歌舞秀硬擰成音樂劇核心價值標準的膚淺音樂劇創作觀與審美觀;要建構的正是具有專業導航意義的先有音樂劇方法呈現和美學訴求體系、再論歌舞視聽之美的立體戲劇精神。

解構的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轉身看歐美,吸收外來音樂劇的方法與美學體系。音樂劇的立體戲劇審美特性根本上來自於西方,所以在進行建構的過程中,至少必須在格律、方法和美學思想上,以西方音樂劇(尤其是Book Musical和Concept musical)作為參照點。劇本音樂劇一般會伴隨Integrated Musical這個詞彙出現,而概念音樂劇則是伴隨著Fragmented Musical。它需要更開闊的視野、更清醒的頭腦與更大膽的魄力。二是放眼看古今,力求從自身傳統中挖掘有益的歌舞元素。中國是一個藝術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度,民族民間音樂豐富多彩,戲曲和歌舞藝術更是令人嘆為觀止。我們必須對傳統加以充分認識,不能再在還不了解時便輕易否定或扔掉了傳統中最寶貴的東西。前一種是利用西方良葯來醫治自身的根本缺陷,後一種是不斷發現傳統的隱含價值而加以現時的顯現。這並不意味著拋棄傳統,決不是說傳統就喪失了價值,而是對傳統的歌舞審美體系進行再解構。這只是因為音樂劇特有的方法呈現與審美訴求特性是音樂劇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發展的一貫趨向和必然要求。

3,沒有整合,就沒有音樂劇

無論一百多年以來,音樂劇的坎坷歷程中,它是多麼的輝煌和驕傲;無論音樂劇理論建構汗牛充棟,音樂劇大師群星閃耀,但是,音樂劇發展至今,它的主流依然是「現實主義美學」和「體驗派美學」的表現形態,依然沒有超越當初莎士比亞、莫里哀、易卜生為主流的戲劇理念和美學追求。因為,它們的藝術本質和美學訴求是一致的,它們的內在規律和演繹精神是一致的,它們的關懷人性和悲憫世界是一致的,盡管它們在表演形式和闡述理念上有著各種各樣的不同甚或天壤之別。

北京舞蹈學院音樂劇系主任張旭一直主張音樂劇率先引導西方藝術實現了「整體戲劇(total theatre)」的審美表達。站在這一立場上對音樂劇進行欣賞,獲得的藝術審美趣味就會區別於其他舞台表演形式。比如,傳統戲劇基本是以人與事件發生的情感 糾葛、矛盾 沖突的思考與解決,實現戲劇任務,達到戲劇目的,而音樂劇是在遵循上述戲劇原則的基礎上,幾乎完全放棄了「台詞朗誦」這一傳統戲劇中核心的表現方式,以音樂為戲劇表現母體,依據戲劇主題表達要求而產生的舞台演藝技法和審美觀念;傳統戲劇是將一個簡單的劇情故事盡可能地復雜化、沖突化,盡可能地使主題變異,從而實現思辨的戲劇任務,而音樂劇是將復雜的情節故事盡可能地簡約化、概念化,騰出更多的空間和時間將復雜的劇情、角色的情感以及戲劇的沖突都交給了以音樂為主體,以舞蹈和其他藝術表現形式為輔體的充滿和追求形式表現的藝術。加上科技的發展,音樂劇更加成為一種完全開放的、自由的、民主的簡約故事、繁復各種表現形式的另類戲劇,它能立體地表現出戲劇的豐滿與張力,多維的承載著戲劇的目的與意義。

音樂劇的立體與整體特性決定話劇只是它的基礎,音樂只是它的基礎,舞蹈同樣也只是它的基礎。它講究的是「多維戲脈」:「戲劇的劇詩」、「戲劇的音樂」、「戲劇的舞蹈」、「戲劇的節奏」、「戲劇的聲線」,以及由此整合導出的獨特戲劇審美品味。所以,無論是R & H經典音樂劇,還是桑海的概念音樂劇,各自體現的首先都是戲劇,並集中體現在劇本上。只有立足於一個好的劇本、一個好的故事,音樂劇的立體敘事才能有機地整合、完美地展開。如果故事不好,整合又很失敗,那麼,這部劇勢必將不可救葯,死無葬身之地。中國許多所謂的音樂劇,就是給人這樣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歌舞等於零」的最終訴求,與其說是音樂劇固有方法呈現與審美訴求問題,不如說是它背後蘊含的更深層次的立足於劇本之上的「有機整合」問題。沒有有機整合,就沒有專業意義上的音樂劇。

音樂劇是那種當台詞不能表達強烈的感情時,你開始歌唱;當動作不能體現激昂的情緒時,你開始跳舞。如果你的音樂舞蹈與戲劇氛圍不適應,再動聽的旋律、再悅目的舞姿也是價值不大的;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style,如果style不適合劇中人物角色,再大腕的明星也應該靠邊站。何處安插音樂、何時植入舞蹈,都必需給出充足的戲劇理由。音樂劇首先是劇,然後才是戲,才有「歌」「舞」「劇」元素相互整合的空間。任何凌駕於「劇」之上的音樂、舞蹈乃至明星,都是慘白無力、不堪一擊的。所以,音樂劇是一種劇本、劇詩、音樂、舞蹈和舞美各個環節之間有機整合的藝術,而且這種整合要在符合音樂劇美學趣味的軌道上有力地帶動歌舞戲劇的流動,將相關的歌舞資源形成互補、生成合力,迅速轉化為舞台上的多維戲劇展現。換言之,有機整合實質上是一種音樂劇本質導向的各種有機整合形式的歷練與磨合,它遵循音樂劇特有的美學邏輯脈絡,使分化了的歌舞資源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間形成無縫的有機聯系,並產生每一獨立歌舞元素單獨所不具有的新的戲劇意義,具有綜合型的特點。劇本、劇詩、音樂、舞蹈和舞美五大范疇合而為一的整合美學態勢,構築了一個以 「劇本」為基石、「劇詩」為核心、「音樂」為靈魂、「舞蹈」為重要表現形式、「舞美」為戲劇發展背景的獨特美學思想體系,從而在一個超越傳統歌舞劇的嶄新起點上,達到相對平衡的最佳戲劇結構狀態,完成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審美情趣升華。

所以,音樂劇對美的獨特理解和獨特的審美趣味,不同於中國傳統戲曲,也不同於中國近現代歌舞劇,它要求達到的,應該是體驗「無動不舞、無聲不歌」的「整體戲劇」的趣味之美。正如著名音樂劇專家陳煒智所言,這里所謂的「無動不舞」不是毛毛躁躁從頭跳到尾,而是指每一個動作都是經過仔細安排、設計的,有「舞」,也有「不舞」,其中當然包括靜止!同樣的,「無聲不歌」更不是像流水瀝瀝、一泄千里般唱個不停,而是指每一個發出的聲音都是經過仔細計算、調配的,有「歌」,也有「不歌」,其中當然包括台詞、說白與靜默!所以每一個動作,看來都似「舞」的一部份,每一個聲音,聽來都像「歌」的一環節,所有的歌和所有的舞,都是「戲」的一部份,分也分不開。這一切的「歌」、「舞」、「劇」在設計的最初和執行的最後,都要經過由導演領導的創作小組根據創作的基本精神與共識仔細做出所有相關、搭配的美學抉擇,而這一切,只能從「歌」「舞」「劇」中「有機」(organic)地發展、衍生而出,這才是最高標準的整合式歌舞音樂劇,這是一個理想、一個奮斗的目標。

成功的音樂劇作品不僅應該是劇本、劇詩、音樂、舞蹈與舞美的有機整合,也是新與老的有機整合:老,即傳統劇種風格和傳統歌舞神韻的根;新,即音樂劇作品所固有的方法呈現與審美訴求。音樂劇的有機整合特性,才是構成原創華語音樂劇作品獨特個性和品格的試金石,而整合中「度」的把握,是原創華語音樂劇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

4,只有歸零,才能飄逸

由上述可見,我們主張「歌舞等於零」,絕對不是要否認歌舞價值,而是說不能把戲曲和中國歌舞劇中的歌舞思潮濫情地移植到音樂劇中來;不是要否認中國傳統歌舞的意義,而是提倡一種直擊音樂劇本質的新思路。音樂劇中的歌舞與戲曲和歌舞劇中的歌舞,具有並不完全相同的涵義和美學訴求。所以,「歌舞歸零」其實是在倡導認識一種超越傳統戲曲和歌舞劇的正宗傳承的音樂劇歌舞審美情趣,從而消除中國原創音樂劇所面臨的「虛火危機」。這根源於對整體戲劇、立體戲劇和整合戲劇的探索。這一口號的戰略意義我認為也正在於此。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用學術討論去判斷一個「音樂劇藝術品」的高低之分,但不值得去衡量一個「文化商品」的市場價值!問題是:面對市場的天空,如果不能同時有效地展開產品力和營銷力兩翼,原創華語音樂劇是永遠飛不高、也飛不久的。假如我們非要不顧音樂劇產品的純正品味,而一味地迎合消費者的心理需求,還不如把音樂劇舞台挪到夜總會,讓明星們唱口水歌,讓女演員演脫衣舞。這樣市場效果豈不會更好?「不管白貓黑貓,在市場上抓到老鼠就是好貓」的實用主義論調,正是「歌舞等於零」主張所要排斥和抗拒的。「歌舞等於零」首先要求必須是優秀的音樂劇作品,然後才談得上把音樂劇作為文化商品進入市場運營。

行文至此,筆者必須要聲明的是,「我雖然不贊成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這點自由民主觀念的基本常識,本人還是懂的。如果一些人意欲走模仿法語音樂劇《巴黎聖母院 NDDP》的路線,或者遵循《雪狼湖》演唱會式的所謂音樂劇,弱化故事情節,強調音樂敘事,重點在明星光芒、歌舞表演及舞美效果,那麼也許是有商業意義的嘗試。但我們也有自己的音樂劇「立體戲劇」、「整體戲劇」標准,這就是以百老匯musical play敘事型音樂劇作為重要參照物,注重以敘事/塑造角色為真正重心。所以,我們一旦發現一些原創歌舞作品以「音樂劇」等字樣作為市場商標,就會很自然地以「立體戲劇」、「整體戲劇」 所抱持的高標准來檢視這些作品中歌舞元素的結構,分析它們與戲劇的有機整合過程,進而探討將歌舞劇轉化成音樂劇的可能性。

條條道路並不一定全部通向音樂劇。音樂劇專業人士應秉著專業智能、知識和良心彼此深化交流,重視對大量百老匯經典作品的學習、領悟和應用,提高不同國別歌舞娛樂文化的相互認知。盡管在市場商業機制與我們堅守的音樂劇「高標準的檢視」之間找到平衡點絕非易事,但對於目前音樂劇的「虛假繁榮」,這無疑將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葯方。未來原創華語音樂劇的發展,只能也應該出現先驅,決不應該再涌現先烈,因為先驅具有里程碑意義,先烈則只是陪葬品。國家和民間資源(當然包含資本)在音樂劇創作和演出上,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大肆揮霍浪費和作出無畏的犧牲了!

最後,筆者也真誠地希望面對全新的音樂劇科學,在舞蹈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地位的專家能把自己過去的輝煌歸於零,在流行音樂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地位的專家能把自己過去的輝煌歸於零,在古典音樂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地位的專家能把自己過去的輝煌歸於零,在話劇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地位的專家能把自己過去的輝煌歸於零,在導演界享有崇高聲望和地位的專家能把自己過去的輝煌歸於零,尤其是,那些明星大腕們,你們也必須把自己在所在領域的「品牌」和「知名度」歸於零。要成為真正的音樂劇專家,成為真正的音樂劇演員,一起做真正音樂劇的事,而不是追求表面的顯赫,徒有虛名。也只有拿出歸零精神,一切重新開始,原創華語音樂劇才能猛醒、升華,最終實現飄逸。

3. hiphop的四大元素是什麼

Hiphop主要定義為一種文化的歸類。

四大元素包括:碟片連接切割和混合(DJ)、說唱(MC)、街舞(Bboying)、塗鴉(Graffitti)四大元素。

4. hiphop四大元素

Hiphop包含嘻哈音樂、DJ、塗鴉、霹靂舞四大元素。

嘻哈(hip hop)誕生於美國貧民區街頭的一種文化形式,一般的說法認為它誕生於美國紐約布朗克斯。

嘻哈首先在紐約市北部布朗克斯市區的非裔及拉丁裔青年之間興起,繼而發展壯大,並席捲全球。

2018年1月,廣電總局發布了最嚴的禁令,明確規定節目中紋身藝人、嘻哈藝人、亞文化、喊麥、喪文化不得請用。

(4)音樂劇的四大元素擴展閱讀:

1、嘻哈音樂

Herc 和其他的DJ使用混音技術和二筆記錄延長了敲擊的間隙,因而使得其他混音技術很快發展起來。表演者在演奏音樂的時候說唱,最初這些人被稱為MC(司儀或主持人),後來改為rapper。

這些早期的rappers把重心放在介紹他們自己和在聽眾中其他人身上,以一個簡單合唱團進行即興創作和簡單的四連擊形式。不久MCs增加了較多復雜的歌詞, 時常富有幽默感, 和sex組合的主題。70 年代結束時,嘻哈音樂開始成為主要的商業和藝術的力量,而且開始在美國傳播。

2、DJ

一般上來說,DJ 將會同時的使用二個唱盤。 它連接著一個接收器,一個喇叭筒,揚聲器,混合器 和各種其他不同的電子音樂儀器。DJ在兩個正在旋轉的唱片之間用以上列出的方法進行演出。 結果是會產生一種獨特的聲音--兩首不相乾的歌曲看上去彷彿被合成一氣。因此DJ 和音樂製作人不應該被人們混淆。

3、塗鴉

塗鴉藝術是在最早五十年代城市出現的街頭藝術,1969年正式得到發展,至七十年代就已經非常普遍了。原創性對塗鴉藝術非常重要,例如在1972年,著名塗鴉藝術家Super Kool以在一罐烤爐清潔劑上而dispersion cap較闊的噴漆取代,至今仍是常見的做法。

4、霹靂舞

霹靂舞起源於美國, 它的創始人是美國東海岸黑人歌星詹姆斯·布勞德。他於1949年在電視上唱新歌時,自己創作了一種希奇古怪的動作,青年們競相模仿,並在街頭進行跳舞比賽。這種舞蹈傳到西海岸洛杉磯後,又出現了模仿木偶機器人動作的舞蹈。美國東西兩岸兩大派街頭舞蹈結合起來,深受青年們的歡迎,因這種舞蹈大都在街頭表演,故又稱「街頭舞蹈」。

5. 著名的四大音樂劇是什麼

著名的四大音樂劇是《貓》、《西貢小姐》、《歌劇魅影》、《悲慘世界》。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 《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譜曲的音樂歌舞劇。《西貢小姐》是由Claude-Michel Schonberg與Alain Boublil共同創作的一部音樂劇。《劇院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根據法國作家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說《Le Fantom De L'opera》改編的。《悲慘世界》改自法國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說。這四部音樂劇至今都享有盛譽。
《貓》是一部童話式的作品;《悲慘世界》代表著文學巨著改編音樂劇的典範;《歌劇魅影》以美聲唱法為主,是「歌劇-輕歌劇-音樂劇」過渡的典範;《西貢小姐》是一部女性為主的愛情悲劇。

6. 世界著名的四大音樂劇是什麼

《貓》、《西貢小姐》、《劇院魅影》、《悲慘世界》並稱世界四大音樂劇內。其中,《貓》是一容部童話式的作品;《西貢小姐》是一部女性為主的愛情悲劇;《劇院魅影》以美聲唱法為主,是「歌劇-輕歌劇-音樂劇」過渡的典範;《悲慘世界》代表著文學巨著改變音樂劇的典範。

7. 音樂劇的要素

音樂劇誕生於上個世紀初的歐美大陸,其中,音樂源於地道的美國黑人的爵士音樂版,舞蹈綜合了爵士舞和權踢踏舞。1927年,隆·科恩的《水上舞台》掀開了音樂劇時代到來,其中的插曲《老人河》在當時家喻戶曉,流傳全球。從以爵士音樂、舞蹈為主的音樂劇到搖滾音樂劇,再到類似有現代歌劇概念的歐洲音樂劇,音樂劇的概念本身也在不斷發展變化,成為保留著相當藝術水準的大眾化演出形式。

音樂劇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舞台綜合藝術,如果把它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它的構成要素幾乎囊括了當今世界上現存的絕大多數藝術品種———從文學、戲劇、詩歌、音樂、舞蹈、雕塑、繪畫、建築,到幽默藝術、滑稽表演和聲光藝術,甚至也包括了電影、雜技、魔術等等。

音樂劇將這些不同美學范疇、不同審美方式、不同藝術魅力的藝術門類高度綜合起來,它向觀眾所提供的,是一種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聽覺與視覺並重、表情與造型俱備的綜合性劇場審美效應。

8. 構成歌劇的四大元素是什麼啊

劇本、劇詩來、音樂、舞蹈和舞美源五大范疇合而為一的整合美學態勢,構築了一個以 「劇本」為基石、「劇詩」為核心、「音樂」為靈魂、「舞蹈」為重要表現形式、「舞美」為戲劇發展背景的獨特美學思想體系,從而在一個超越傳統歌舞劇的嶄新起點上,達到相對平衡的最佳戲劇結構狀態,完成原創華語音樂劇的審美情趣升華。

成功的音樂劇作品不僅應該是劇本、劇詩、音樂、舞蹈與舞美的有機整合,也是新與老的有機整合:老,即傳統劇種風格和傳統歌舞神韻的根;新,即音樂劇作品所固有的方法呈現與審美訴求。音樂劇的有機整合特性,才是構成原創華語音樂劇作品獨特個性和品格的試金石,而整合中「度」的把握,是原創華語音樂劇作品能否成功的關鍵。

9. 音樂劇的主要元素

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專以容許出現沒有屬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佩斯(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閱讀全文

與音樂劇的四大元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