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歌唱藝術的建國以後我國歌唱藝術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全國相繼建立了歌舞團、歌舞劇院,除了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外,全國各省及大城市也先後成立了音樂學院,設置了聲樂專業。
50年代初,我國就開始選派青年歌唱家出國學習西歐傳統唱法。當時有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男高音歌唱家施鴻鄂。與此同時,許多音樂院校和文藝團體不斷地邀請蘇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美國等國家歌唱家和聲樂教育家來講學。經過我國的音樂家和聲樂教育家的不斷努力,我們自己培養了一大批歌唱家,如:孫家馨、樓乾貴、劉淑芳、羅忻祖、蘇鳳娟、羅天撣、李光羲、劉秉義等。這些是我國第三代歌唱家。
當時由於提倡」民族化」,50年代後期在各學院聲樂系開設了民歌、民間說唱和戲曲課,並採取了」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向老藝人學習,所以這個時期的歌唱家雖然按西歐傳統唱法發聲,但已開始在民族風格、民族語言和」美聲」的結合上下了功夫。
1956年」全國音樂周觀摩匯演」後,提出了」土洋並存」,廣大聲樂工作者帶著各種不同的想法,採取各種各樣的做法,通過各種途徑去探索,終於摸索出了一條既繼承我國古代傳統聲樂藝術的精髓,又借鑒西歐傳統唱法優長的新路,在吸取」洋」唱法的呼吸、共鳴、發聲等科學原理的基礎上,根據我們民族的心態、民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和民族語言特點,來改進」土」唱法,發展自己民族的聲樂藝術,涌現了一大批民族民間唱法的歌唱家。
50年代末60年代中期,是我國歌唱藝術的第一個繁榮時期,在歌劇舞台上,陸續上演了外國歌劇《茶花女》、《蝴蝶夫人》、《澳涅金》清唱音樂會,和中國歌劇《草原之歌》、《江姐》、《洪湖赤衛隊》、《紅霞》、《劉胡蘭》等等。
十年浩劫,我國的聲樂藝術遭到嚴重的破壞,聲樂工作者一律都強調演唱京劇,大多數歌曲均在」橫掃」之列,專業文藝團體、音樂院校都下放農場、農村勞動,音樂教育也陷於停頓,聲樂工作者業務荒廢。這個時期是我國歌唱藝術發展過程中最令人遺憾的一段歷史。70年代後期,粉碎了」文革」侄桔,文藝事業開始了新的發展,聲樂藝術走向繁榮。涌現了一大批新的歌手。如:李雙江、楊洪基、鄧韻、程志、終鐵鑫、於淑珍、關牧村等。
80年代是我國歌唱藝術事業大發展的時期,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增強了國際文化的交流,代表當今世界上美聲學派最先進、最優秀的一流聲樂藝術家頻繁地來到我國,如帕瓦洛蒂、多明戈、卡巴耶等著名歌唱家先後來華演出;義大利著名的歌劇大師、男中音歌唱家吉諾·貝基從1981年起先後4次應邀來我國講學等等。同時我國又不斷地派出留學生出國深造。在聲樂藝術家、聲樂教育家們的不斷鑽研和辛勤耕耘以及廣大聲樂工作者的刻苦努力下,培養了一大批為祖國贏得榮譽的卓有成就的新一代歌唱家,他們在國內、國際各個重大聲樂比賽中名列前茅,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使世界各國為之矚目,聲樂藝術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果。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遞信息的設備日趨普及,人們對歌唱藝術欣賞的范圍迅速擴大,由港台傳入了流行音樂,使」通俗唱法」應運而生。近幾年又有了卡拉OK、CD、VCD、DVD、mp3、mp4等等,更增強了自娛性,格外受青年人青睞。時至今日,歌壇上百花爭艷,群星璀璨。自1983年在上海」三種流派歌手同台賽歌會」開始,人為地將多種多樣的歌唱歸納、劃分為美聲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但是,在歌唱的實踐中三種唱法並沒有如此截然地分開,而是互相靠近、彼此滲透、美聲唱法吸取了民族唱法以字帶聲、以情帶聲的長處,注重了發聲和語言的緊密結合,再不是純」洋」的唱法。民族唱法借鑒了美聲唱法的科學發聲原理,克服了」大本嗓」的低位置唱法,糾正了」越土越有味」的片面觀點,注重了字中有聲,以聲傳情,聲、腔、字、情揉為一體。通俗唱法和民族唱法互相補充、相互靠近,講究以情帶聲。
我國的歌唱藝術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得到了不斷的發展。無論是民族聲樂、還是傳統戲曲和曲藝、民歌唱法、歌劇唱法,以及西洋唱法都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表現。我國的歌唱藝術正在不斷地進取和發展。相信我國廣大的聲樂工作者會繼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我國的歌唱藝術,並在繼承傳統、借鑒西洋、發展民族特色上,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聲樂學派而努力奮斗。
⑵ 王宏偉,閻維文,蔣大為,李光曦誰唱功最好劉秉義,佟鐵鑫,廖昌永,楊洪基,朱之文誰唱功最好
在眾多的歌唱家裡,蔣大為舉行的獨唱音樂會最多,蔣大為的唱功絕對是最好的。
⑶ 王威的演出經歷
1996年8月在北京國際藝園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10月參加中法國際聲樂比賽獲得第一名。1996年9月在北京保利劇院參加普契尼歌劇《圖蘭朵》演出,1996年12月參加院里新年音樂會的演出。1997年9月由文化部公派到法國馬賽參加第六屆世界歌劇比賽獲得第二名(一等獎空缺).1998年1月在北京展覽館參加文化部舉辦的中國獲獎藝術家新年音樂會。1998年5月參加德國新聲音國際聲樂比賽獲得第二名,10月在北京音樂廳參加威爾第歌劇《茶花女》的音樂會歌劇演出。12月與中國交響樂團合作,在北京音樂廳演出亨德爾清唱劇《彌撒》並擔任女高音領唱。1999年7月出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音樂會的巡迴演出,獲得獲得極大成功。9月參加澳門國際藝術節演出威爾第的著名歌劇《阿依達》《仲夏夜之夢》,12月與中國電影樂團合作參加四川成都電視台新年音樂會。2000年 2月應中央電視台邀請赴廈門參加公安部春節聯歡晚會。6月在保利劇院演出王洛賓經典音樂會, 7月參加中國中央歌劇院在21世紀劇場演出的著名作曲家王世光的歌劇《馬可波羅》。8月在天津劇院成功的演出中國歌劇《江姐》,11月參加中國文化部在上海舉辦的國際聲樂比賽國內選拔賽獲得優勝,並參加在上海音樂廳舉辦的獲獎者音樂會,12月與河北省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並擔任女高音唱。
2001年9月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歌劇《卡門》。10月參加澳門藝術節威爾第的歌劇《奧賽羅》的演出。12月與中國廣播藝術團合作,在北京國圖音樂廳演出新年音樂會 。2002年 5月參加中國音協舉辦的留學澳大利亞的聲樂選拔賽獲得第一名。6月與世界著名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羅蒂、多明哥、卡雷拉斯在北京紫禁城同台演出三大男高音音樂盛會,轟動一時,並被三大男高音的經紀人魯道斯和導演庫提選為著名普契尼歌劇《圖蘭多》中的女主角柳兒。7月赴法國巴黎歌劇院舉辦的大師班學習。8月在北京天橋劇場參加中國國際第二屆金嗓子杯國際聲樂比賽獲優秀獎 ,9月在北京保利劇院演出莫扎特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並擔任女主角伯爵夫人。 12月參加文化部春節聯歡晚會及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元宵晚會的演出。
2003年 1月赴陝西省電視台參加春節聯歡晚會。7月參加美國大都會歌劇院在中央歌劇院舉辦的大師班,並舉辦優秀學員音樂會,獲得指揮大師的高度評價。9月在上海大劇院與德國歌劇院合作演出歌劇《漂泊的荷蘭人》。12月與上海樂團在上海東方大劇院合作演出新年音樂會。2004年 2月赴深圳演出十場新年音樂會 。5月赴義大利參加弗萊尼大師班學習並獲得專家的贊賞。6月在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藝術歌曲精品音樂會。7月參加紅星照耀中國中央歌劇院紅色經典歌七一專場音樂會。8月參加新疆克拉瑪依第五屆水節開幕式既慶祝歌舞晚會。8月在哈爾濱劇院參加中國旅歐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劉克清和他的朋友音樂會。12月與北京交響樂團在中山音樂廳合作演出新年音樂會。 2005年 1月參加上海慈善基金會舉辦的「藍天下的至愛」之夜2005新年音樂會與著名音樂歌唱家劉秉義,耿蓮鳳同台演出。 6月 參加新疆克拉瑪依第二屆文化藝術節開幕式既慶祝克拉瑪依油田勘探開發50周年文藝晚會。7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劇院演出慶七一紅色經典歌曲音樂會。7月在北京保利劇院與法國導演及指揮合作演出法國著名歌劇《霍夫曼故事》並擔任女主角朱麗葉塔。7月赴重慶參加中國文化部舉辦的第七屆文華獎聲樂比賽榮獲三等獎。 8月在北京長安大劇院演出歐特克中國之夜。10月在人民大會堂演出反法西斯抗戰勝利六十周年音樂會。12月參加中國石油直屬單位新年音樂會。
2006年 1月赴深圳、汕頭、潮州與中國電影樂團合作演出新年音樂會。2006年2月參加新疆克拉瑪依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3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東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研究生。4月赴上海美琪大劇院與上海愛樂樂團合作演出松江新城之夜唱響中國大型交響音樂會。 5月參加新疆克拉瑪依市第四屆殘疾人運動會既首屆特奧音樂會開幕式文藝演出。2006年6月與深圳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莫扎特的歌劇《唐璜》,飾演劇中女主角安娜。6月赴香港參加香港中華文化總會主辦的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與著名老泥車四重唱同台演出的中國經典歌曲音樂會獲得極大成功。12月參加河北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2007年1月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參加新年音樂會。7月參加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大型文藝演出。8月參加《和諧的旋律》2007藝術人才電視選拔比賽獲青年組聲樂專業特等金獎。9月參加「義大利羅維娜第三屆國際聲樂比賽」榮獲特等獎。11月赴重慶武漢等地參加高雅藝術進校園演出20餘場。12月赴深圳廣州參加新年音樂會。2008年4月在中國國家大劇院承辦的「中法文化之春之際」演出法國作曲家拉羅的大歌劇《伊斯國王》,飾演女主角瑪格麗特。2008年7月在國家大劇院演出中國旅美著名作曲家譚盾的歌劇《茶》,飾演女主角蘭公主,被譚盾譽為中國最具世界明星潛質的女高音歌唱家。2008年8月參加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奧運會重大演出項目之一的《世界新三大男高音音樂會》的演出。2008年10月1日參加香港沙田馬場「國慶賽馬日」開幕式重大演出。2008年底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莫扎特的著名歌劇《唐璜》,飾演女主角安娜。2009年9月,在山東煙台參加張裕葡萄酒節大型演出,12月,在深圳音樂廳參加為中國女高音喝彩八大女高音音樂會。2010年8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參加草原之夜——密境阿拉善原生態大型歌舞慈善義演,12月在國家大劇院演出莫扎特歌劇《費加羅婚禮》飾演女主角伯爵夫人。同月出訪美國,在密尼蘇達州、洛杉磯、舊金山等地巡迴演出,獲得巨大成功。
⑷ 請問哪裡有1975年紀念聶耳冼星海音樂會的錄音
我也在苦苦地找.中央電台有否?
別說超市,超市賣白菜.
現網上有55年的視頻.惜劉秉義不是黎信昌。女高是王秀芬,可以聽。可以看。人稱王是總政之光,去年還舉辦音樂會呢。
⑸ 張天甫的獨唱音樂會
2013年10月27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教育廳、湖南廣播電視台、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省音樂家協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雅韻三湘·湘江北去——張天甫2013(長沙)獨唱音樂會在湖南音樂廳舉行。
芷蘭花里唱國殤
——「愛在中國」張天甫獨唱音樂會在京舉辦
「愛在中國——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男高音歌唱家張天甫獨唱音樂會」8月16日晚在國圖音樂廳拉開帷幕,張天甫用他清澈嘹亮的歌聲演唱了《松花江上》《嘉陵江上》《黃河頌》《延安頌》《在太行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那就是我》《我愛你中華》《共和國之戀》《芷蘭花》《愛在中國》等歌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蔣大為、程志和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作為音樂會嘉賓。音樂會上演唱的大部分歌曲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歌唱家飽含深情的演唱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李谷一、劉秉義、劉為光、馮世全、王佑貴等著名藝術家出席了音樂會。
這是一場特別的獨唱音樂會,作為湖南懷化出生的歌唱家,張天甫幾年前一直將自己的獨唱音樂會放在自己的故鄉。在策劃今年的獨唱音樂會時,正值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而自己的家鄉的芷江正好是70年前抗戰勝利的受降地,於是,舉辦以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為主題的獨唱音樂會的想法應運而生。
由於演唱的歌曲大部分是觀眾耳熟能詳的,因此,演唱會自始至終洋溢著熱情,觀眾情不自禁隨著音樂低聲吟唱。這台音樂會由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主辦,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獨家贊助和承辦。 紀念抗戰勝利 贊頌祖國和家鄉
—— 張天甫回故鄉舉辦愛在中國獨唱音樂會
從充滿悲傷的《松花江上》到慷慨激昂的《延安頌》,從優美抒情的《那就是我》到明亮動人的《芷蘭花》,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張天甫9月1日晚在懷化市委禮堂舉行了一場題為愛在中國-雪峰山之魂的獨唱音樂會,他那清澈亮麗的歌聲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張天甫是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的男高音歌唱家,也是湖南懷化人,多年來,他勵志報效家鄉對他的養育之恩,每年都會回到家鄉舉辦獨唱音樂會。今年正值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張天甫特別於8月16日在北京國圖音樂廳舉辦愛在中國--張天甫2015(北京)獨唱音樂會,演唱抗日戰爭時期的經典歌曲和愛國主題的藝術歌曲。家鄉懷化的芷江機場正是70年前日軍投降儀式的舉辦地,於是,張天甫又把這台精心策劃的獨唱音樂會帶到自己的故鄉,與家鄉的父老鄉親分享。正所謂「八年烽火起盧溝,一紙降書落芷江」,選擇在北京和懷化舉辦個人演唱會,是蘊含了深意的。
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次回到故鄉,總覺得那麼地親切!雪峰巍峨,潕水湯湯,寄託我無盡的鄉思。從懷化走到長沙,再從長沙走到北京,二十餘載的漂泊與奮斗,故鄉的情節不離不棄;走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也到過世界的許多角落,見多了五彩繽紛的繁花似錦,故鄉的山水依然在深夜裡入夢。今年是抗戰勝利七十周年。而提到抗戰勝利,必然會聯想到懷化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抗日戰爭的光榮與夢想,在這里得到盡情的釋放。我的這場獨唱音樂會是以『愛』為主題,在家鄉唱起這些深情的歌來,心情分外舒暢。「音樂會上,著名歌唱家魏松、虢建五、尤泓斐也作為嘉賓演唱了經典歌曲受到觀眾熱烈歡迎。本場音樂會和北京音樂會一樣,仍然由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主辦,湖南雪峰山生態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獨家贊助和承辦。
⑹ 劉秉義這個人的資料
劉秉義,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1951年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專19兵團文工團工作。
1957年就讀屬於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
1970年在中央樂團任獨唱演員。
1983年-1996年在中國輕音樂團任藝術指導。
1996年任中國歌舞團獨唱演員。
劉秉義先生是一位深受觀眾喜愛的歌唱家,首唱的《我為祖國獻石油》、《回延安》、《沁園春.雪》、《我為祖國守大橋》等歌曲家喻戶曉,獲文化部觀摩評比演唱一等獎,曾於1961年與中央歌劇院合作演出俄羅斯古典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1964年參中《東方紅》大歌舞演出,並獲文化部演唱一等獎;他;錄制的《黃河頌》專輯錄音帶獲《雲雀獎》,《四十年廣播金曲獎》,並獲《榮譽石油工人》等多項榮譽稱號,現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劉秉義先生曾多次舉辦個人獨唱音樂會,曾出版個人專輯唱片,多次赴世界各地演出,深受國內觀眾的歡迎。
演出曲目:《回延安》、《黃河頌》、《延安頌》、《牧歌》、《草原之夜》、《月之故鄉》、《鬥牛士之歌》、《費加羅詠嘆調》、《亞芒詠的嘆調》、《菩提樹》、《游擊隊之歌等》。
⑺ 劉秉義的人物事跡
走出硝煙
劉秉義的藝術道路頗有些傳奇色彩,他天性喜歡唱歌,中學時期為了歡慶解放,劉秉義和同學們上街盡情地放聲歌唱,但是他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把唱歌當作終身職業。
20世紀50年代初期,一大批青年學生響應國家號召投筆從戎,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6歲的劉秉義也毅然穿上了軍裝,他夢想能夠飛上藍天擊落美國王牌飛行員,狠狠打擊空中入侵者。在身體檢查時,由於過不了「眩暈」關,他不得不放棄了「飛翔夢」,繼而走進了軍政學校。當他聽說要被分配到海軍時,又是一陣興奮,從小生活在海邊的他對蔚藍的大海、航行的船隻,特別是威武的戰艦,總是情有獨鍾。
殊不知,沒過多久劉秉義的「大海夢」又一次破碎了。一天,正在籃球場上打球的劉秉義,看見球場邊有幾位穿志願軍服裝的人正對著籃球場指指點點,而他命運在這一刻被徹底改變了。第二天,校領導找他談話,告訴他被正式召入了志願軍文工團。劉秉義惱怒了,鐵血男兒應該血戰疆場,怎麼能吹拉彈唱?為此他大鬧情緒。但是軍人就是軍人,劉秉義最終選擇了服從命令,成為了一名戰地文藝兵。他隨著志願軍奔赴朝鮮戰場,為戰斗在一線的志願軍官兵們進行表演。在朝鮮戰場上,親歷了戰火紛飛與戰友的鮮血,劉秉義在硝煙中磨礪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文藝戰士。他不僅為戰士們唱歌,而且還說相聲、唱快板,由於他的努力和勤奮,使得他獲得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他被送到朝鮮國立劇院學習。當時的平壤是一片名副其實的「平壤」,整座城市幾乎都被夷為平地。劉秉義是在一片瓦礫堆下的地下室里完成了最初的專業學習,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學習——第一次知道了歌唱藝術,第一次知道自己是男中音。之後,在戰場上,劉秉義抓住一切可以學習的機會,向赴朝慰問團的藝術家們學習。天寒地凍,他站在雪地里練嗓子,眉毛與頭發都結滿了冰霜。 就這樣,劉秉義的歌聲響徹了戰火硝煙。
永遠遺憾
劉秉義對自己的藝術表演總是帶著遺憾,每一次演出結束後他都要認真總結,找出這一次演唱時的「遺憾」,作為下一次演唱的研究課題,從而使得自己的演唱藝術日臻完美。所以,當一些年輕演員問他是否對演唱厭煩時,劉秉義興致盎然地說:當然不厭煩,每次都有遺憾,都有要改進的地方,都有新的追求,怎麼會感覺厭煩呢?
說到遺憾,劉秉義最大的遺憾是沒有機會在歌劇舞台上盡情地展示中外歌劇藝術。
1957年,從朝鮮戰場回國的劉秉義考入了中央音樂學院聲樂系,憑借著刻苦的精神和不懈的追求,他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五年的聲樂訓練。1962年,他成功地在中央歌劇院上演的古典名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扮演了男主人公奧涅金。留在歌劇院工作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歌劇夢就要實現了。而這時學院領導找到他:音樂學院有豐富的歌劇藝術需要有人去研究、繼承、發展和創新,校方希望他能留校。劉秉義經過認真思考,放棄了夢寐以求的歌劇舞台,選擇了留校邊學習邊任教。
然而,世事難料,風雲變幻,在後來的歲月里,劉秉義參與了革命歷史史詩《東方紅》的排練,又經歷了革命歌曲大家唱的崢嶸歲月,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機會再次登上歌劇舞台。更令他遺憾的是,當初為了能夠更多地學習研究的歌劇藝術也在動盪的年代化為烏有。而這也成為劉秉義永遠的遺憾。
再次唱響
《我為祖國獻石油》是劉秉義每場演出必唱的曲目,甚至有一段時間這首歌好像成為他的唯一曲目,這著實讓劉秉義「郁悶」了相當一段時間,但是每當聽到觀眾熱烈的掌聲和歡呼,劉秉義又一次一次地感到欣慰。
上世紀80年代後期,正值港台歌曲盛行時,在一次為大學生的演唱會上,劉秉義再次唱響了《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他原本以為台下的學子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也根本不熟悉那個時代。但是,完全出乎意料,音樂一響,全場學生情緒激昂,振奮,共鳴,將整個晚會推向了高潮,就連晚會藝術指導也對整個場面感到驚訝不已。劉秉義深刻地感到,一首歌能夠震撼幾代人,甚至是新時代的青年人,說明歌曲本身已經超越了時代的局限,反映的是一種精神。這首歌雖然唱的是石油工人的壯志情懷,但是同樣也唱出了中華民族最深刻的精神內涵,所以它能夠打動幾代人的心靈。
劉秉義認為:一首歌好,首先應該是詞曲作者的功勞,作為演唱者,只是用自己的聲音把一個好的作品表現出來——沒有好作品,再優秀的演唱者也是無米之炊。
說起《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劉秉義有說不完的故事。其實這首歌曾差點在那個火紅的年代夭折。「文革」時期,《我為祖國獻石油》這首歌被視為「只見石油,不見路線」,差點就被「革了命」。當時曲作者秦詠誠與劉秉義商討如何挽救這首歌,於是兩人就對這首歌的歌詞進行了一些「革命化」的修改,才使得這首歌得以倖存,才有了後來不朽的生命。「文革」結束後,劉秉義和秦詠誠來到大慶,再次見到詞作者薛柱國時,深深地向他鞠了一躬,對當年的「篡改」表示歉意。薛柱國卻緊緊握住劉秉義的手說:「是你們救了我,救了這首歌。」
成名之路
2010年3月27日晚,天津音樂廳。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劉秉義捧著鮮花回到了化妝間,他的獨唱音樂會剛剛結束。早已唱完了所有的曲目,但他在天津父老要求之下,又三度返場演唱了自己最為膾炙人口的歌曲《我為祖國獻石油》《跳蚤之歌》和《阿拉木》,然而歌迷們還是不肯「放過」他。面對著化妝間里的穿衣鏡,回想起剛才舞台下熱情的觀眾和經久不息的掌聲,60年的時光彷彿在眼前一一閃回,心潮澎湃的他忍不住老淚縱橫……
文藝兵上朝鮮戰場
在劉秉義還是個16歲少年的時候,朝鮮戰爭爆發了。那時的中國空軍剛剛起步,一腔熱血的劉秉義聽說朝鮮戰場的戰況,一心就想開飛機上天和美帝「對著干」,於是毅然投筆從戎參了軍。等到部隊的培訓結束,被分配到海軍部隊的劉秉義已經滿懷夢想准備前去報到,沒想到意外卻就此發生。
一天,正在籃球場上打球的劉秉義看見幾個穿志願軍軍服的人路過,接著領導就找他談話,要他即日奔赴朝鮮戰場。令他意外的是,他去朝鮮不是以戰士的身份,而是以志願軍文工團演員的身份。「領導說,你平常愛唱歌,就挑上你了。我當時一下子就懵了。我一直很喜歡文藝,從小到大都是骨幹分子,但那也只是業余的,讓我一輩子干這個我可從來沒想過。」
但在領導「開除軍籍、開除團籍」的「威脅」之下,劉秉義還是服從命令去了朝鮮,在他看來:「參軍本來也就是想上戰場,這下也算如願以償了吧。」
朝鮮戰場沒有任何學習演唱的條件,「需要你的時候就要沖在前面」,所以劉秉義的演出基本都是在野外,冬天他吃了不少苦頭:「在冰天雪地里樹林里演出,腳旁邊的雪一會兒就化了,鬍子眉毛上一會兒就會掛上冰凌。」
在朝鮮待了3年後,1955年,劉秉義和最後一批志願軍戰士一起返回了祖國。
天津是我第二故鄉
為了參加此次「鄉情」系列音樂會,劉秉義數次來津為音樂會做宣傳。在首次發布會上,他就向大家講述了自己「是又不是天津人」的緣故。
「我確實不是天津人。」劉秉義解釋道,自己是地地道道的秦皇島人。「可我也確實是天津人。」原來,劉秉義祖籍河北蘆台,蘆台的行政區劃屬於天津,「我感謝天津父老,海河水培育出不少金嗓子,天津是我的第二故鄉。」
1957年,劉秉義考入了當時設在天津的中央音樂學院,正式學習聲樂。60年舞台生涯就起自天津,這讓劉秉義對天津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看來,天津人性格好,豪爽,天津話也讓他覺得熟悉又舒服。劉秉義沒有正經拜師學過天津話,可他「一到天津說話就帶天津味兒」。「天津觀眾是最熱情的觀眾,講義氣、豪爽、講道理,但也最不好惹。演員在這耍大腕,天津觀眾就絕對不買賬。有人怕來天津演出,我就從來不覺得。一來天津我就特別放心特別踏實。因為只要你真誠,只要你認真准備,天津觀眾就是最熱情最寬容的。」
劉秉義至今還記得他學生時代在天津的情景,音樂學院附近一片荒涼,能演出的地方很少,「學生們就愛坐著一分錢一次的擺渡去市中心玩,去大光明看電影,能在音樂廳演出就高興得了不得。」
曾是個「說唱歌手」
從戰火紛飛的戰場回到了音樂學院,劉秉義的心情卻沒有變得輕松下來,因為他面對的第一個困難就是缺乏音樂基礎知識。「那時我剛從戰場上回來,覺得自己完全是一個滿身是土的土包子,連鋼琴都沒見過。我周圍的同學們有的原來就練過聲樂,有的熟悉很多中外作品,基礎都比我強。像我這種總共也沒聽過多少中外作品的人,想要在最後畢業考合格,簡直難於登天。」
劉秉義放暑假都不敢回家,坐在琴房練琴,坐得屁股上長了痱子也不敢走。「我的老師曾經說我:你唱中國民歌的說唱作品,能當我老師。可你唱歌的那個基本狀態不叫唱歌,那叫『說歌』。就是批評我發聲概念和語言結合薄弱。」
於是,劉秉義只好在學習中找差距,聽各種唱片開闊視野。功夫不負有心人,5年後,劉秉義以專業課滿分的成績畢業,還被選去出演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主人公奧涅金的A角,和同為女主角A角的郭淑珍一起演完了畢業大戲,也完成了從業余歌手到專業歌唱家的艱辛蛻變。
媒體采訪
提到劉秉義,觀眾們最熟悉的應該還是那首唱紅了大江南北的《我為祖國獻石油》,這也是他每次音樂會的必唱曲目。「主要是觀眾對這首歌太熟了,我也唱了太久了。這首歌1964年被寫出來,從那年開始我就唱,到現在已經將近50年了。」劉秉義說,自己獨唱音樂會上有很多時候都不安排這首歌,因為音樂會安排曲目一般都是本著古今中外都包括的概念,但《我為祖國獻石油》是一首群眾歌曲,歸到哪個系列裡都不合適,只能放在最後單獨演唱。但無論走到哪裡,觀眾最後都一定要他唱。
從薄膜唱片到黑膠唱片,再到卡帶、CD,不同的載體記錄了那個年代特有的故事。時至今日,劉秉義已記不得自己錄制了多少個版本的《我為祖國獻石油》,不管是手風琴、鋼琴、小樂隊還是大樂隊的伴奏,他的這首歌已經唱了近半個世紀。「這首歌我演唱的時間最長我承認,錄製版本多我也承認,但如果說我是首唱我就不敢妄稱了,其實那時也只是因為喜歡才開始唱。」說起自己的成名之作,劉秉義不忘謙虛地說。
雖然劉秉義從大學畢業之後就留校當教師,希望能夠將老教師們滿腹的學問和歌劇知識通通學到手,但演出任務打亂了他的計劃。1963年他赴蘇參加中蘇文化年,回國之後又立刻去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報到,不久就是十年動亂……從學校出來之後,歌劇就成了劉秉義再沒有再碰過的「痛處」。但他堅持自己的演出沒有中斷,對歌劇的喜愛也沒有中斷過。
耄耋之年繼續唱
一向自認為有運動底子的劉秉義做夢也沒想到,在上世紀90年代,自己一不留神就站到了「糖尿病」的隊列中。
采訪最後,劉秉義對記者表示,據他所知,聲帶是人最後衰老的身體器官。雖然已近耄耋之年,但他只要還能唱,就一定會繼續為喜愛他的人們努力唱下去。
⑻ 馬蘭的主要成就
1981年12月初:赴港演出《女駙馬》,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982年出席會議。
1982年:排《龍女情》。
1982年開拍的《西遊記》:在劇中扮演唐僧的母親、丞相的女兒殷溫嬌。
1983年元旦:《龍女情》於合肥上演,後在河南鄭州、洛陽等十個地市和黑龍江省的大慶市先後公演六十餘場。
1984年2月底:電影《龍女》殺青。
1984年:參加央視春節晚會。
1984年11月15日-1985年1月12日:安徽省首屆戲劇節,《風塵女畫家》參加演出,獲劇本二等獎,演出一等獎。
1985年:馬蘭獲全國黃梅戲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第一名,經全國廣大聽眾投票選出(按得票多少為序):馬蘭,陳小芳,黃新德,吳瓊,韓再芬,潘啟才,劉紅,丁同,江麗娜,劉廣慧。
1985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86年4月:《無事生非》在上海演出(莎士比亞戲劇節)。
1986年9月1日-9月12日:《無事生非》在首都人民劇場上演。
1986年9月12日晚:《無事生非》在中南海演出。
1986年10月13日晚9點30分:《無事生非》在人民大會堂演出(伊麗莎白會見)(演出前,馬蘭作為演員代表參加了李先念主席為歡迎女王舉行的國宴)。
1987年:榮獲第四屆全國戲曲梅花獎(主演莎士比亞戲《無事生非》)。
1988年3月11日:馬蘭主演的電視劇《嚴鳳英》於中央台播出。
1988年春節:黃梅戲音樂電視劇《西廂記》於中央台播出,第六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戲曲片創新獎。
1988年5月:馬蘭、黃新德出訪西德。
1988年: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88年:榮獲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最佳女主角獎(主演電視連續劇《嚴鳳英》)。
1988年:拍攝《劈棺驚夢》。
1989年:《羅帕記》全國首屆黃梅戲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 十佳之首 (近千名黃梅戲青年演員參加初賽,126名演員進入復賽,46名演員進入決賽,通過四場決賽精選出「最佳演員」10名,「優優演員」32名,「優優新苗」4名)。
1989年: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989年10月出席受獎大會。
1990年:黃梅戲音樂電視劇《遙指杏花村》獲全國第十屆電視劇《飛天獎》二等獎,全國第五屆戲曲電視劇多本劇二等獎 ,全國第三屆「烏金獎」特等獎。
1991年4月:《紅樓夢》整體構思。
1991年6月6日:《紅樓夢》初稿寫成,後經修改,7月23日起進入120餘天的創作主攻階段 (演員邊到街頭賑災邊排戲)。
1991年8月2日:馬蘭、黃新德赴京賑災義演。
1991年11月24日晚:《紅樓夢》在合肥長江劇院演出,後赴南京、北京、上海、武漢、長沙、廣州、深圳等市區演出八十餘場(統計截止到1992年)。
1992年:參加央視春節晚會。
1992年3月:《紅樓夢》進 中南海懷仁堂 演出兩場(當時還不曾有戲被邀連演兩場) 《紅樓夢》獲1991年度「五個一工程」獎,馬蘭獲「文華獎」,「白玉蘭」獎。
1992年4月:《紅樓夢》因故停演10個月。
1993年10月:《紅樓夢》赴香港演出。
1993年-1994年:《梁祝》第四、六兩場在香港、澳門、深圳演出,第三場在中央電視台1994年戲曲春節晚會中播出,《梁祝》全劇在合肥、新加坡、台灣演出。
1997年:參加央視春節晚會,表演《女駙馬》選段《狀元府》。並與白燕升共同主持央視春節戲曲晚會。
1999年1月18日:黃梅音樂劇《鞦韆架》在安徽劇院上演。
1999年6月8日開始:黃梅戲《鞦韆架》在北京長安大戲院 演出六場,後急加兩場 (馬蘭下榻國際飯店)。
1999年7月10日:《鞦韆架》在淄博劇院演出。
1999年:馬蘭赴美國演出。
2000年:馬蘭赴台灣演出《紅樓夢》、《鞦韆架》。
2000年12月:與吳鳳花合作表演黃梅戲.越劇《十八相送》(央視錄制)。
2002年6月9日9點30分:錄制央視《藝術人生》 (入住梅地亞中心)。
2002年9月:與白燕升在福州一起主持央視戲曲頻道中秋戲曲晚會。
2002年11月:參加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安徽慰問演出。
2003年9月:參加陝西衛視晚會,演唱《鄉音已改》。
2005年2月:參加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守歲大觀園》。
2005年3月:在湖南衛視楊讕《天下女人》做嘉賓。
2005年3月:在江蘇衛視《女人百分百》錄制專輯。
2005年11月:參加廣州·深圳中華戲曲名家演唱會,演唱《如此紅塵》。
2006年2月:在河南衛視《梨園春》當評委。
2006年6月:在湖北擔任「八藝節」劇目評選評委。
2006年9月:在鳳凰衛視錄制節目,《鏘鏘三人行》之《中秋節里話習俗》。
2006年10月:第二次參加廣州·深圳中華戲曲名家演唱會,演唱《女駙馬》。
2007年:榮獲美國紐約市文化局、林肯表演藝術中心和美華協會頒發的「亞洲最傑出藝術家終身成就獎」並於2008年1月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領獎。
2007年6月:參加走進餘姚-戲苑百家演出。
2007年12月:錄制《戲苑百家·情歸何處·馬蘭》訪談節目。
2008年1月:和白燕升在合肥主持吳瓊演唱會(暨五朵金花回家)。
2008年3月:上海參加《非常有戲》。
2008年4月:《戲苑百家·情歸何處·馬蘭》訪談節目播出。
2008年12月12日-15日音樂劇《長河》在上海演出。
2008年:參加錄制《文化主題夜》《陳蓉博客》《長河排練記錄》《魯豫有約》等節目。
2009年春:主持上海戲劇學院戲曲音樂劇專業在全國各地的招生工作。
2009年5月:戲苑百家----長河漫漫·馬蘭訪談節目播出。
2009年9月:應邀擔任「越女爭鋒」決賽評委。
2009年9月:參加湖北省第七屆黃梅戲藝術節,觀看黃梅戲《李四光》。
2009年12月10日:上海財經大學甲申講壇第六期暨中國十大文化藝術名家話六十年之中國系列講座開講,馬蘭老師應邀作了題為「黃梅戲藝術印象與人生」的講座。
2010年1月29日:赴北京參加2010「尋找鄧麗君傳人」 暨「紀念鄧麗君大型音樂會」。同時參加的還有金鐵霖、王立平、吳雁澤、李雙江、朱逢博、劉秉義、薛偉、莫華倫、張亞東、小柯、夢鴿、韓紅、蔡國慶等藝界名流。
2010年4月7日:參加第2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頒獎晚會,和尚長榮宣讀「最佳主角獎」,並與白燕升共同演唱黃梅戲《風塵女畫家》選段《海灘別》。
2010年8月14日:赴上海參加越劇名家何賽飛新專輯簽售儀式。同時參加的還有著名作曲家何占豪等。
2010年8月16日:農歷七夕,赴河南參加《梨園春》第600期特別節目,與白燕升對唱黃梅戲經典唱段《海灘別》。
2010年11月21日:參加梨園春612期-第7屆蘭花獎頒獎晚會-蘭花賦,和閻肅頒獎。
2011年2月13日:在北京BTV參加《八大劇種名家名段演唱會》,唱女駙馬,及與白燕升對唱黃梅戲經典唱段《海灘別》。
2011年2月:在武漢的湖北劇院,與白燕升一起觀看楊俊的新戲《妹娃要過河》。
2011年8月23日:由「劉詩昆孫穎締造非凡會所」主辦的「幽默的高品質生活」徵文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儀式由劉詩昆親自主持,馬蘭到場參加。
2012年1月19日:馬蘭在貴州參加貴州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根深葉茂貴州情」,演唱女駙馬和黃梅調遠山含笑。
2012年2月21日,以黃梅戲名角馬蘭名字命名的「馬蘭戲劇工作室」,在上海市閔行區古美路街道成立。 馬蘭演出的黃梅戲劇目:舞台劇《女駙馬》、《龍女情》、《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遙指杏花村》、《紅樓夢》、《梁祝》、《鞦韆架》、《百花贈劍》,影視劇《龍女》、《嚴鳳英》、《西廂記》、《劈棺驚夢》、《遙指杏花村》。
馬蘭演出或錄制的眾多老戲、小戲及新創曲目:《天仙配》、《牛郎織女》、《小辭店》、《打豬草》、《夫妻觀燈》、《王小六打豆腐》、《戲牡丹》、《春香鬧學》、《桃花扇》、《白蛇傳》、《蘇詞新曲》等等。 迎風怒放傲黃梅
歷久奇葩永純香
委婉飄逸如行雲
清新悠揚似流水
在二十世紀最後的二十年裡,馬蘭憑借她的綜合素質使黃梅戲變得典雅、大氣。她的舞台呈現,品味高雅而又充滿生命力,把傳統藝術和現代精神結合得恰到好處,並且黃梅戲本身所固有的清新質朴、天然可愛的特點依然還在,於是,與時俱進的黃梅戲擁有了更加寬闊的舞台和更多層次的觀眾。無論是《女駙馬》、《小辭店》這樣的老戲,還是《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紅樓夢》這樣的新編劇,統統都打上了「馬蘭特質」。馬蘭在舞台上的存在感是極強的,她就是戲中魂。她在舞台上的所有表演、對人物的刻畫,不僅絲絲入扣、細膩傳神,而且一直自然地詮釋著典雅大氣。馬蘭音域寬,唱法靈巧多變,唱腔朴實清麗,動之以情,不尚華麗與雕琢,自然灑脫圓潤。因而馬蘭戲路廣,塑造了一個又一個光彩照人的成功角色,這些角色若失去其所蘊含的「馬蘭特質」,將黯然失色。她的唱腔純朴,灑脫,不事雕琢,有種返璞歸真的樸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細膩傳神,有種玲瓏剔透的靈性。看馬蘭的黃梅戲如同欣賞一幅氣韻流動的書法作品,單看局部,或巧或拙,不盡相同;感受全局,濃淡疏密,和諧統一。可以說,馬蘭的黃梅戲達到了一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很難超越的高點。
戲曲藝術家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鮮明的個性才能創造出與眾不同有生命力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因為打上了藝術家個性的「烙印」而更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是別人不能復制的。馬蘭的唱、念、做、舞頗具大家風范,其表演突出了馬蘭純正、朴實、大氣、幽遠的個性----馬蘭特質。馬蘭以她獨特的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廣大觀眾的喜愛。馬蘭是繼嚴鳳英之後的又一代黃梅戲表演藝術大師,馬蘭的藝術永恆! 縱觀馬蘭的表演藝術歷程,除了人們常常贊譽的扮相俊美,唱腔甜潤以外,呈現著兩個鮮明的外在特點:
其一,她主演的劇目不太多,卻演一個成功一個,不是以多取勝,而是以精見長。如果說《女駙馬》有嚴鳳英的表演可以模仿,借鑒,那麼《龍女情》,《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紅樓夢》《鞦韆架》中的海雲花,張玉良,李碧翠,賈寶玉,楚雲等形象卻無可依傍,完全是馬蘭的獨創,而且創造得十分成功,使的觀眾對這些本來陌生的劇目由熟悉到鍾愛,成為新時期黃梅戲的劇目精品。這既是馬蘭表演藝術的成就,也構成了她的表演藝術的一個外在特徵。
其二,馬蘭的表演藝術又呈現著從成熟到獨創的跳躍性發展軌跡。《龍女情》中的海雲花美麗,善良而多情,性格還比較簡單,傳統因素較多,馬蘭在這個人物身上既體現唱,念功夫,同時也注意到用細節動作表現人的內心情感,如「洞房」一場中偷揭蓋巾窺視姜文玉以及含情脈脈而又擔心疑懼的眼神運用,都表明馬蘭在主演此劇時藝術上的成熟。而從《風塵女畫家》開始,她扮演的人物或生活經歷跨度大,或性格復雜,並且沒有可以參照借鑒的對象,完全靠自己的創造。可喜的是馬蘭在這些角色面前,沒有退卻,而是激發了自己的創造力,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從《風塵女畫家》到《紅樓夢》,她的創造力一現再現,她的表演藝術也伴隨著新的劇目,新的人物邁上更高的台階,不僅再現了劇作家創造的人物形象,甚至還豐富和彌補了文學形象。
《風塵女畫家》對張玉良的刻畫,從她少女時代淪落風塵起筆,到她事業成就客老巴黎落筆,不惟時間跨度長,而且寫出了她在事業與愛情,個性的伸張與封建觀念的壓抑多種矛盾交織中的憂愁,苦悶,抗爭的多重情感。《無事生非》本就從個性化塑造的聖手莎士比亞筆下移植改編而來,劇中的李碧翠(即原作中貝特麗絲)既善良,又樂觀,她的心中蘊藏著火一樣的熱情,外在的特徵卻是潑辣,鋒利,令人不可親近。《遙指杏花村》中的紅杏同樣是一個復雜的人物,敢愛敢恨,敢笑敢怒,又柔情似水。《紅樓夢》是被魯迅稱為打破了以往小說「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經典小說,賈寶玉正是其中性格最復雜的人物,與林黛玉相處,始則帶著兒童的天真,繼則朦朧滋生愛心,最後徹心透骨的把愛情交給了林妹妹。而在愛的過程中,又夾雜著對封建家庭的叛逆,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諸種思想,情感。這些人物形象,在嚴風英的時代尚未出現,而馬蘭卻必須在舞台上再現出來。她捕捉人物性格中不同色調的火花,扣緊人物思想感情變化的瞬間流程,並用唱腔和表演動作將它們傳達給觀眾。
《風塵女畫家》中,她懷抱琵琶,雙眉低垂,步履拘謹的出場,一個被受社會欺凌,在社會底層討生活的少女形象立即深植與觀眾的腦海之中,拂之南去。隨著張玉良生活經歷的不斷延伸,馬蘭緊緊把握著人物性格基調,悲時催人淚下,喜時也能讓人感覺到悲的陰影。無事生非中,她把李碧翠性格的三個層次表演的清晰而生動:與白力荻和其他人物的爭辯,唇槍舌劍,如針如刺,機智潑辣,痛快淋漓;落入情網之後,則纏綿繾綣,不能自拔,雖然還犀利,還機智,卻已經溫柔幾分;在妹妹海蘿暗算,愛情出現危機時,馬蘭又將其機智,善良的性格充分展現出來,在海蘿「假死」的真戲假做中,她十分恰當地把握這表演的分寸,把戲演的妙趣橫生。在《遙指杏花村》和《紅樓夢》中,馬蘭也實在充分把握人物性格和復雜性的基礎上,發揮唱念優勢,將人物演得大喜大悲,出神入化,贏得了專家和廣大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了舞台表演,馬蘭在影視藝術的天地中也慎重的進行著藝術創作。馬蘭的舞台表演與走上銀幕相隔時間並不長,她主演的第二部戲《龍女情》在舞台演出不久,即被搬上銀幕。20世紀80年代中期後,電視逐漸普及,相當多的演員,紛紛離開舞台,在電視劇中一顯身手。馬蘭拍攝《龍女》於前,如果全力走影視這條路,或許對她個人的成名更為有利,然而她依然像對待舞台劇目一樣,有自己的眼光,顯示了慎重態度。她演的電視劇同樣不多,僅《西廂記》《劈棺驚夢》《遙指杏花村》《嚴鳳英》四部作品,部部精品。在《嚴鳳英》一劇中,為了塑造好角色,她反復揣摩銀幕上的嚴鳳英形象,大量閱讀有關嚴鳳英的文章和資料,為藝術創造作了充足的准備。她像嚴風英一樣,以對藝術的執著精神和對人物的摯愛之情去演嚴風英,將自己的藝術悟性,理性認識和黃梅戲舞台表演的功底融注在嚴鳳英形象塑造中,把嚴鳳英在舊社會的悲,在新社會的喜以及遭受迫害含冤之死前的痛苦心靈演得淋漓盡致,令觀眾潸然淚下。《嚴鳳英》將馬蘭與嚴風英的名字緊連在一起,人們在劇中所看到的,除了嚴鳳英這位傑出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的一生坎坷輝煌的歷程外,也看到了作為新一代表演藝術家馬蘭的表演才能和藝術風采。
在表演藝術理論中,有本色演員和性格演員之分。本色演員運用本人的容貌體態氣質個性創造角色,而性格演員能對自己所創作的每一個角色按人物性格作各不相似的形象創造,人物形象中沒有演員自己的氣質因素。馬蘭的早期表演,本色意味明顯,無論是馮素珍還是海雲花,都是古代女性,與馬蘭恬靜的性格相吻合,她自己的個星氣質與角色形象之間差距不大。但從張玉良到賈寶玉,每個人物與她的個性氣質都相距深遠,或悲或喜,或柔或剛,要表現好這些人物,對於性格偏於恬靜而且缺少生活經歷的馬蘭難而又難。然而,馬蘭非但沒有退卻,反而因此激發出強烈的創作慾望和激情,李碧翠、紅杏、賈寶玉,這些人物的性格難度一個比一個大,而馬蘭演來一個比一個出色,她不僅再現了劇作家創造的人物形象,甚至還豐富和彌補了文學形象。這種創作中的反差既表明馬蘭戲路子寬,更顯示了她身上所蘊藏的藝術潛力。從《風塵女畫家》開始,馬蘭的表演由本色化向性格化的高一級台階不斷騰躍,並終於步入表演藝術的佳境,她已足以代表二度輝煌的黃梅戲女演員的最佳表演水平,反之,她的出色表演也構成了黃梅戲二度輝煌的一束絢麗的光彩。 馬蘭,為什麼你在舞台上這么亮?!馬蘭,她是用自己的人生積累和全部的生命能量,來展現劇中人物的光彩,她在台上,就有了一種攝人心魄的亮度。
——曹禺
馬蘭,1962年出生於安徽太湖,祖籍安徽壽縣。1980年畢業於安徽藝術學校黃梅戲表演專業,選拔到安徽省黃梅戲劇團。主演過《龍女》(舞台及電影)《風塵女畫家》《無事生非》《遙指杏花村》《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台》《鞦韆架》等新劇目;在電視劇《嚴鳳英》中飾演嚴鳳英,主演過黃梅戲音樂電視劇《西廂記》等,獲得過「梅花獎」「文華獎」「白玉蘭獎」「金鷹獎」「飛天獎」及美國「金猴獎」等表演獎的女主角獎。她是繼嚴鳳英之後黃梅戲中最傑出的旦角演員。
——金芝、楊慶生《中國國粹藝術讀本·黃梅戲》
人們常以《紅樓夢》《無事生非》作為代表作,以馬蘭與黃新德作為代表人物,把20世紀80年代概括為黃梅戲的第二個黃金時段,或曰「梅開二度」。但50年代時,是在戲曲整個漲潮聲中崛起,這次則是自80年代初就顯露出所謂「戲曲危機」,出現「夕陽論」、|「消亡論」、「美死論」的日益嚴峻的落潮聲中顯現的「惟見黃梅俏」。
——金芝、楊慶生《中國國粹藝術讀本·黃梅戲》
紅線女寫過一篇黃梅戲《紅樓夢》的「學習手記」,題為《成功的闖關與改革》,以敏銳的審美感覺和生動的筆墨,描述了這出戲獨有的藝術魅力,對於馬蘭則深加贊揚,稱之為嚴鳳英之後「出色的藝術火炬接力遞送者」。
——粵劇大師紅線女
台灣人把黃梅戲叫「黃梅調」,自從馬蘭在台灣演出後,台灣人就更加喜歡黃梅戲了,所以說是她最先架起兩岸戲劇溝通的橋梁,馬蘭在台灣家喻戶曉,家家哼唱黃梅調!
——白先勇
當然首推馬蘭和黃新德了,他們配合默契,表演到位,唱腔的韻味濃郁,聲情並茂,又是一對黃金搭檔,多好啊!馬蘭是非常有才華的演員,形象好,形體漂亮,表演深入淺出,在表現人物方面更是有獨到之處。
——時白林
我必須承認,馬蘭是個非常優秀的、非常有品位的藝術家,她的素質,她的氣質,包括她的演出的這個水準,我覺得恐怕不是什麼人都能取代和超越的。
——黃新德
馬蘭在香港成功演出《女駙馬》回來以後,在實戰中,在磨練中,她一天天成熟起來,演唱方面的進步非常明顯,在台上更有信心。可以說馬蘭的潛質和聰慧得到了完全的開啟和充分的釋放,彷彿過了冬眠期突然蘇醒過來!她付出的巨大努力和辛勤汗水也得到了回報,她最終站在了當代黃梅戲藝術的巔峰,這也是順理成章的。
——黃新德《萍蹤浪跡幾度秋-我的梨園記憶》
馬蘭天生麗質,風度翩翩,如空谷幽蘭,品位一流,是黃梅戲梅開二度的代表人物。盡管她已經離開舞台多年,但在觀眾心目中、在藝術圈內,她的聲望猶在,她至今是黃梅戲界一座無法替代、難以逾越的高峰。甚至隨著歲月流逝,她的作品、她的為人,更加散發出濃郁的清香......
——黃新德《萍蹤浪跡幾度秋-我的梨園記憶》
這部書中,另一處篇幅較大的章節是記述新德先生與馬蘭女士的合作過程。他與馬蘭搭檔多年,每每搭檔一個戲,都要相互切磋藝術上的長短優劣,都要相互砥礪表演上的成敗得失。正是這種文化層面上的磨合與配合,使他們互補並進,默契有加,相得益彰,攜手托起黃梅戲藝術史上的一個高峰時期。
——黃新德《萍蹤浪跡幾度秋-我的梨園記憶》之唐躍《梅花二弄聲入雲》(序)
此次來深參演的馬蘭是劉雲程心目中最出色的黃梅戲藝術家,可以說還沒有人能超過她在黃梅戲表演上的成就。尤其是馬蘭演唱的《紅樓夢》,更是黃梅戲歷史上里程碑式的劇目。
——《徽州女人》編劇劉雲程
在我還是很小的時候,她(馬蘭)已經紅遍大江南北了。我們也很崇敬她,看著她一出戲一出戲展示給大家,我是非常喜歡她,我就覺得作為一個戲曲演員,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們傳統藝術的那種形式的東西,程式化的東西。
——袁慧琴
馬蘭的藝術魅力來自特有的、和諧的「詩意」,看她的演出,好象在讀著一首首不盡相同但又風格統一的詩。
——劇作家金芝
古人唱曲兼唱情,今人唱曲只唱聲。馬蘭,她不是只唱聲,也不只是兼唱情,她是有了今天表演的新的高度,她是產生了真正的人物心理形體動作,她是以賈寶玉的立場在那兒想,在那兒傾訴,她就驚心動魄地唱出了那種境界。
——黃梅戲《紅樓夢》導演馬科
形象地說,馬蘭和她的黃梅戲已經走在了這個劇種的最前頭,產生的影響一度超越了劇種本身。
我認為馬蘭是當代黃梅戲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某種程度上她甚至超越了嚴鳳英。如果她不是我敬重的藝術家,如果不是藝術上可交流可過心的朋友,我不會如此在意一個人的去留。古人講: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白燕升
五朵金花排名第一的,理所當然是馬蘭,第一確定了,其她也就無所謂前後了。馬蘭那種特有的大氣與高貴是其她人不具備的。
——吳瓊
她這種與生俱來的魅力不僅表現在藝術上還表現在做人上。我欣賞她獨特的氣質,圈中那些人雲亦雲和風吹易擺的事與她毫不沾邊。
——楊俊
⑼ 90年春節晚會中唱《馬字令》中的演員介紹一下
3.《馬字令》大聯唱
演唱者:楊學進 彭節民 張暴默 劉偉 唐傑忠
劉秉義 劉斌 馬玉濤 胡松華 蘇紅
羅寧娜 陳佩斯 牛群 趙莉 姜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