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央音樂學院走出的名人有誰
1、黃日照
黃日照,男,漢族,1931年出生於菲律賓,1953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音樂總監及音樂指揮,改編多首小號名曲。
於中央音樂學院二十一年間,黃日照曾於俄羅斯受教於前蘇聯小號家提摩費.多克西哲(Timofei Dokshitzer)。 黃日照在文化大革命時曾被批鬥,因此1974年赴香港,在教會學院音樂系任教。
他於1975年開始任教於聖文德書院銀樂隊,帶領書院共贏得十次香港校際音樂節高級組管樂團冠軍,包括連續六年贏取冠軍,六連冠的成績至今仍未被破。
2、曹軒賓
曹軒賓(Cao Xuanbin),華語流行歌手、音樂製作人。7月19日出生於陝西西安,2002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2011年,曹軒賓參加《非同凡響》獲得全國總冠軍;2012年加盟海蝶唱片並發行首張個人EP《你的三次方》,同年獲得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具潛力新人和最受歡迎創作歌手獎。
3、李雙江
李雙江,1939年3月10日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國男高音歌唱家,聲樂教育家,國家一級演員。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
李雙江演唱技巧很高,情感表達准確,對作品的再度創作有著獨特的見解,何時用滑音,何時用氣聲,何時通過美聲唱法使高音出現金子般的閃亮,何時利用民歌唱法表達歌曲的情趣,何時通過眼神、手勢、姿態表達作品的內涵是李雙江演唱藝術的一個特點。
4、趙季平
趙季平,1945年8月出生於甘肅平涼,中國作曲家,978年,進入中央音樂學院進修1979年,創作管弦樂作品《陝南素描》。1984年,為陳凱歌執導的首部電影《黃土地》作曲,由此開始影視音樂創作。
5、劉育熙
劉育熙的出身頗有傳奇色彩:他的大伯父劉半農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之一,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二伯父劉天華是中國現代民族音樂的奠基人,作曲家、演奏家,人稱「現代民族器樂之父」。
父親劉北茂是中國現代民樂大師,作曲家、教育家。對於中國現代文化事業的發展,他們曾有過很大貢獻。
② 中央音樂學院女教授都有誰
這是聲樂歌劇系的
比較有地位的年長一點的,郭淑珍教授、張立萍教授、孫東方教授、楊曉萍教授、王秀芬教授、祝愛蘭教授。
年輕一點實力派的,孫媛媛老師、陸薇老師也很厲害,很出成績、
③ 中央音樂學院女教授哪個更有實力,怎麼聯系她
你是學什麼專業的,不同專業有不同的教授
④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教授哪些比較有名氣。一節課大概有多少錢
1、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教授在國內外均很有名氣,其代表人物有:周廣仁教內授、楊俊教授容、李其芳教授、陳比剛教授、謝華珍教授、楊鳴教授、吳迎教授、卞萌教授以及潘淳教授等,這些教授很多都是國際比賽的評委,帶出的很多學生也在國內國際的鋼琴比賽中屢屢獲獎。
2、目前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一些老教授帶的學生多為參加國際比賽的參賽選手,在學院的教學中也多為帶一些研究生,很少再教私學的學生(個別學生除外)。
3、就上述這些比較有名氣的教授而言,其個別課的學費一般都在800—1000元人民幣左右,而這些能夠交的上學費的學生也大多為在鋼琴演奏上很有培養前途的學生。
⑤ 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在老家辦藝術培訓學校合法嗎
利用業余為人民服務精神可佳,合法;至於所得是勞動報酬無可厚誹。
⑥ 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教授哪些比較有名氣
都很厲害。多大的孩子學?
⑦ 中央音樂學院聲歌系教授有哪些
53 聲樂 郭淑珍教授、黎信昌教授、葉佩英教授、張立萍教授、王憲林教授、黑海濤教授、彭康亮教授、馬洪海教授、王秀芬一級演員、趙登營教授、袁晨野教授、張建一教授、孫東方教授、黃鸝副教授、祝愛蘭教授 聲歌系
54 聲樂伴奏藝術(雙導師制) 趙碧璇教授、張慧琴教授、胡適熙教授、吳龍教授及鋼琴系碩士生導師
⑧ 中央音樂學院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中央音樂學院鋼來琴系的教授在自國內外均很有名氣,其代表人物有:周廣仁教授、楊俊教授、李其芳教授、陳比剛教授、謝華珍教授、楊鳴教授、吳迎教授、卞萌教授以及潘淳教授等,這些教授很多都是國際比賽的評委,帶出的很多學生也在國內國際的鋼琴比賽中屢屢獲獎。 2、目前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一些老教授帶的學生多為參加國際比賽的參賽選手,在學院的教學中也多為帶一些研究生,很少再教私學的學生(個別學生除外)。 3、就上述這些比較有名氣的教授而言,其個別課的學費一般都在800—1000元人民幣左右,而這些能夠交的上學費的學生也大多為在鋼琴演奏上很有培養前途的學生。
⑨ 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主任是誰啊
以前的是:
袁靜芳:女,1936年2月22日生,漢族,湖南省岳陽縣人,音樂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系主任。袁教授致力於中國傳統器樂與樂種理論的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涉足佛教、道教音樂的整理、研究工作。開設理論課程:「民族器樂概論」、「中國傳統器樂名作分析研究「、「中國佛教京音樂研究」、「中國傳統音樂理論專題研究」等,指導碩士、博士生多名。
主要論著有《民族器樂》(1987)、《中國樂器》(文字主編,1991)、《中國佛教京音樂研究》(1997)《河北巨鹿道教法事音樂》(1998)、《樂種學》(1999)等多部。主要學術論文有:《傑出的民間音樂家阿炳和他的二胡曲》、《五四時代優秀的民族器樂作曲家、革新家劉天華先生》、《民間鑼鼓樂結構探微》、《中國民間器樂套曲結構研究》、《樂種學導言》、《中國佛教京音樂中堂曲研究》、《〈料峭〉樂目家族系列研究》等40餘篇。1992年,她撰寫的《民族樂器》獲首屆文化部直屬藝術院校優秀專業教材評比二等獎和1995年國家教委優秀科研成果獎;主編的《中國樂器》一書獲北京市1994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1992年袁教授獲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音樂家協會民族音樂委員會委員和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傳統音樂學會副會長,中國南音學會理事等。
現在的是:鍾子林教授
⑩ [轉載]為什麼學習小提琴——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趙薇如是
中央音樂學院小提琴教授趙薇如是說 很多人都覺得學小提琴太難了,鋼琴一彈就有音了,發音和音準沒有這么困難,可是小提琴不一樣,音準很難掌握,怎麼讓孩子很高興地學習小提琴?我總結了兩個方面,一個是訓練要科學,不能教孩子錯的東西再讓他回頭。再一個要懂得兒童的心理學。三、四歲的小孩,精神高度集中只有五分鍾,時間再多,小孩就坐不住了,眼睛看外面,你跟他講什麼,都聽不進去,這就是他的實際情況、他的生理特點。你必須在五分鍾里把他該注意的事情都講完,過了五分鍾立刻放鬆干別的。四到五歲是人生的第一個轉折期,這個轉折期是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的轉化。 小孩不愛拉琴,一個是對音樂本身他不喜歡,他可能更喜歡跳舞或者更喜歡下棋,這個沒有關系。學習音樂也是開發他的智力和情商,音樂就是一種載體。可能有些孩子不喜歡學習,學什麼都不感興趣。練琴也是一種意志力的訓練,也就是一種非智力品格。注意力集中、堅持做一件事情、對待挫折的能力、戰勝困難的決心、勇氣和辦法,這個絕對是我們應該教他的。 我的教學法我自己給它起名「快樂教學法」,快樂的含義不是說縱容他哄著他讓他玩,快樂的含義包含榮譽感、上進心,通過他的努力得到了成功以後那種成就感。我管這個叫尋寶、探寶、得寶的快樂,尋找寶貝通過一定的努力得到了,他那種快樂那種滋味特別好。一個人一生就是要在這樣快樂克服困難的過程當中成長的。 培養他們快樂時所用的辦法,首先是愛音樂,培養他們的興趣。同時讓他有一個好的品格,這個品格最主要的就是愛心,對人的愛心、對美好的東西、對藝術的愛。我的那些學生互相之間都是好朋友,而且像一個大家庭一樣。人和人之間一種很正常的和諧關系,這個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動力,是學習的動力。另外,還要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沒有這個他們學不會,當然也不可能獲得快樂。我最近出的書《小提琴基本功口訣60條》,不是純粹講應該怎麼樣,怎麼樣是對的,重要的怎樣才能把它做對。就像醫生發現人家有病太容易了,但開好葯方、治好病就沒那麼容易。音不準都能看出來,但糾正音準就很難。如何做到基本功,貫徹教學方法,通過學習,學到的不是學琴本身,而是學會拉琴,更重要的是學到一種學習方法。 如果從小養成每天做好必要事情的毅力,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和計劃性,養成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創造精神,能用同樣的時間比別人多做一件事,那麼他的聰明就已被大大激發出來,他的情商、智商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從小敢於迎著困難,有戰勝困難的辦法,以後一生不管從事什麼職業都會是勝利者,都能得到成功和幸福,這一點是比教或學會拉小提琴本身還要重要的事情。 我特別崇尚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特別是拉莫扎特的協奏曲,他的一些好的發明創造就來自於音樂的靈感。小提琴只是一種載體,通過這個載體來激發孩子的其他潛質,使他得到全面的發展,才是我們要教音樂的真諦。我從來不認為那些只有當提琴家的學生是我的驕傲,在各行各業做出突出成就的孩子都是我的驕傲。希望在中國培養千千萬萬、各行各業的愛因斯坦,這個對於我們國家的作用可能更大。在教學當中,每個孩子的個人素質會有很大差異,有些孩子反應很慢,天生條件不是很好,但我永遠不從嘴裡說出你「笨」這個字,永遠不說。我一定會鼓勵他們繼續學習,要毫不吝惜地鼓勵學生。任何人都要有自己的孩子,你怎麼保證你的孩子就是天才呢?我小時候個子比較小,手也比較小,當年我們院長不知道在什麼場合講了一句話,說我是個好孩子。這句話簡直是對我這一輩子的鼓勵。當時我就想,條件再差再怎麼樣,我一定要努力做最優秀的學生,我認為鼓勵是特別重要的。 我希望我的學生有個美好的未來,不管什麼樣的孩子,殘疾也好,弱智也好,都應該擁有幸福的人生。我們所做的事情就是通過我的教學,把他們的潛能最大程度發揮出來。他不是提琴家,但是可以在社會上成為一個很有用的人,他擁有了幸福的一生,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這就是我最大的成果。沒有好學生壞學生之分,這個問題關鍵在於你的出發點,你是為了自己的名望希望孩子獲獎,還是單純為了孩子的發展。這是第一個層面。 第二個層面,我認為所謂才能高、才能低是指在不同的方面,不能說他拉琴比較慢就說他才能低,這是不對的。我在鄭州講學的時候,禮堂前面坐的是鄭州市的市長,他說他小時候拉琴沒拉出來,考上了清華,後來當了鄭州市的市長。當時給我一個很大的觸動。所以我對孩子是一種平等的感覺,雖然他那麼小,但是過十幾年,過二十幾年他肯定是優秀的人才,我絕不能看不起他或者去訓斥他。我教了40年,有的學生從小跟我學琴,沒上音樂學院,但是很棒。有一個常小萌是清華的碩士,現在美國念博士。人的才能是不同方面,對所有孩子都應該充滿信心。千萬別看不起每個學生,沒准兒他們將來會成為音樂家。我像一個礦工,跟學生一起挖,我也不知道裡面有什麼,也許挖出來不是金子,但是別沒信心,別不挖,從我的經驗來看,所有挖到最後的都比我想像得要好,而且真是沒有讓我失望過。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為了把他所熱愛的音樂傳達到聽眾的耳朵裡面,而不是為了自己的名或者利,首先應該做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有很多教師,教學很功利,只是為了升學、比賽,在改革開放以後,這種現象很普遍。雖然我也是考級專家委員會的委員,也是我一起起草的曲目表。但現在音樂教育的發展的確違背了我們教琴的初衷,所以需要我們一起努力,來扭轉這種局面。 我不喜歡把對手當做學習動力,我不贊成這樣。音樂不是競技體育,要超過多少秒才叫做勝利,能夠感動人的心田才是好的音樂。心態一定要放平,要不然干嗎學音樂?我不喜歡那種互相嫉妒,恨不得你的手斷了,還有人把對手的弦剪斷,那樣的人提琴拉得再棒有什麼用,你的音樂傳達給人的不是美好的東西。上台演出應該具備很好的心理素質,這種心理素質要怎麼培養?還有讓他們擺正心態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們多上台鍛煉。在初學的時候要用集體課的形式,每堂課就是一次大眾表演,就會有讓人產生很大的上進心和成就感。拉好了以後大家給他鼓掌,表演的學生一定要給大家敬禮,而且要說謝謝。我教的專業學生,每個月舉辦一次音樂沙龍。這樣做最大的收獲是可以結識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來探討、研究音樂,通過這個,不光學到小提琴方面的知識,同時對於整個人生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啟發。音樂素養是人整體素養的一部分,普及音樂教育面向的是更大的群體,這樣對於整個下一代的兒童素質提高,對於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可能意義更要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