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詳細
1 如何開展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東波幼兒園 柴曄文 一、 注重觀察幼兒興趣,合理選擇欣賞素材 我認為要組織一次成功的音樂欣賞活動,選材是第一步。我平時注重觀察幼兒,了解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來選擇適合幼兒欣賞的作品。比如在我們開展的《動物大聯歡》主題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對小動物抱有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就選擇《賽馬》《獅王進行曲》《四小天鵝》《動物狂歡節》等一些結構清晰、特點鮮明、有一定情節,形式工整的樂曲給他們欣賞。通過讓幼兒傾聽、由淺入深的提問、形象的多媒體展示、動物狂歡大派對等多種手段,幫助幼兒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這樣既深深地吸引和感染了幼兒,又讓他們對這些較難理解的名曲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我發現許多男孩子非常喜歡玩開汽車的游戲,於是,我就安排他們欣賞短小活潑的鋼琴曲《汽車嘟嘟》,讓幼兒在欣賞的過程中再次體驗開汽車的樂趣,這樣就能積極調動起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避免了以往呆板、單調的傾聽、模仿,讓幼兒真正沉浸到音樂中去。 二、 創設與欣賞相適應的環境 比如:教學活動前我根據所欣賞的音樂作品,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聽音樂上來。例如,在主題《美麗的秋天》中,我選擇了音樂作品《秋天》讓幼兒欣賞,以激發幼兒對美的欣賞力、感受力和表現力。事先幼兒已經畫了很多關於秋天景色的圖畫張貼在教室牆壁上,我又把和孩子一起收集的落葉灑在地上,使幼兒一下就感受到濃濃的秋意。當他們圍坐在金黃色的落葉上,聽著抒情優美的樂曲時,自然就更投入了。我看到了許多孩子眼中洋溢著幻想,還有的孩子則情不自禁地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又如在欣賞歌曲《小魚的夢》時,我創設了這樣的氛圍:多媒體大背景上月亮高掛、星空璀璨,小河裡的魚媽媽抱著小魚寶寶。整個環境洋溢著母愛與親情。很快,幼兒被這優美、溫存、安寧的氛圍所感染,沉浸在無比溫馨的氣氛中,以景引情,以情帶動,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從而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提高了欣賞的質量。 如在欣賞音樂《獅王進行曲》時,我先組織幼兒玩裝扮游戲:請一位幼兒當獅王,一位幼兒做猴子,其它幼兒做小動物,並讓幼兒帶上頭飾。在游戲時,教師進行情節指導:獅王走出來、小動物吹號、小動物表演、獅王捉小動物。孩子對游戲充滿了興趣, 2 創造性地表現獅王走路、吼叫、小動物吹號、表演的動作,對音樂的結構也在游戲中掌握了。 三、 開放多個感知通道,幫助幼兒表現欣賞音樂 1、運用語言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作品。 如在欣賞《搖籃曲》時,我先讓幼兒聽音樂感受「你感覺怎麼樣?」、「在夢里你們見到了什麼?」然後請幼兒閉上眼睛欣賞,每聽完一次讓幼兒將感受說出來,「我看見媽媽抱著我,在月亮上飛啊飛」、「我做了個美妙的夢,有甜甜的冰淇淋,美麗的糖果屋
❷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開展音樂欣賞課教學
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採用對比法教學,可以讓學生明白音樂的表現力,增強對音樂重要性的認識
小學音樂教學中,一味的說教音樂有多麼的重要,學生是難以理解和接受的,採用對比法教學效果就會比較好。比如在上音樂欣賞課《彼得與狼》時,可以先導入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一小段,第一種播放法是沒有聲音的畫面,第二種是有聲音的畫面,讓學生在看完以後說說他們a的感受。很多學生會爭著說,畫面配上了聲音看起來就有趣而生動,把滑稽的貓、機靈頑皮的老鼠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沒有聲音的動畫片雖然也表現出貓和老鼠的性格特徵,但是不夠生動有趣。這時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加深對音樂的表現力的認識就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會認識到不同的樂器可以生動地表現出不同的音樂形象,進而加深對音樂表現力的初步認識。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達到讓學生的體驗更深刻,為上好《彼得與狼》打好鋪墊。
二、採用視聽結合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感受音樂的情緒,了解音樂對不同角色的表現力
在上音樂欣賞課時,只是單純的依靠學生認真聽音樂,教師講解,學生的注意力是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的。採用視聽結合法進行教學,把學生的聯想進一步深化到具體形象,再應用一些輔助手段,就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在上欣賞課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時,就可以應用視聽結合的方法。首先播放卡通片《彼得與狼》,要求學生認真聽每個角色出場時的音樂,感受不同的音樂情緒,了解卡通片中都出現了那些角色。這樣使學生對整首曲子有個完整的印象,對故事情節有一定的了解。學生從頭到尾都會看得津津有味,這時問到卡通片中都有哪些角色時,學生一般都能踴躍舉手回答問題。
三、採用視聽結合法,重在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上欣賞課《彼得與狼》時,可以將片中的每個角色出場時的音樂片段剪切下來,同時配上該片段的演奏樂器,重點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塑造每一個音樂形象時的主旋律上來,並帶領學生配和著音樂片段逐個認識塑造每個音樂形象的樂器的名稱、類別、音色,以及該片段音樂的情緒、每個角色的性格特點等等。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通過 「對號入座」的游戲,測試學生的聽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進一步提高聽辨每個音樂形象主旋律、樂器音色的能力。
四、引導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提高對音樂的欣賞能力
在《彼得與狼》這一欣賞課中,一般主要採用多媒體教學,雖然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如在播放了卡通片《彼得與狼》後,它會局限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創新不足,只停留在簡單的模仿階段。此時需要教師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在生活體驗和欣賞音樂之間架起聯想和想像的橋梁。在角色表演的環節中,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如在播放「彼得」出場時的音樂時,上來表演的學生都只是模仿卡通片中彼得的動作,表演成了簡單的模仿。這時,就要採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的想像和聯想空間。比如可以對表演的學生說,你表演的彼得是卡通片中的彼得,模仿的非常的好,假如現在老師是導演,要拍一部新的《彼得與狼》,請你們演其中的角色,你會怎麼演呢?不要模仿,要有自己的風格。就這樣,再次播放音樂時,學生們都會發揮他們充滿童趣的聯想和想像力,會把他們心中不同的彼得都充分表現出來:有背著書包蹦蹦跳跳的,有踏著滑板車飛奔而來的,還有跳著街舞出場的,等等。在接下來表演其他角色時,就已經打破了開始的思維模式,學生的創新能力大為提高,音樂的領悟能力也得到進一步增強。這時問同學們有什麼收獲?學生們都能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紛紛表達自己的收獲:有的說,我認識了小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等樂器和他們的音色;有的說,我要學習彼得遇事要冷靜、機智勇敢地克服困難;還有的說,以前我沒有覺得音樂有那麼美妙,樂器有那麼強的表現力,等等。是的,音樂是美妙的,美妙的音樂需要我們音樂教師在可愛的小學生的心中播下學會欣賞音樂的種子,美化學生們的心靈,健全學生們的身心。
❸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進行音樂欣賞教學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嚴格來講,在各學習領域中,重要的只有兩個,一個是感受與欣賞,一個是表現,創作和音樂與相關文化都是圍繞著這兩個學習領域展開的。另外,從世界各國的音樂課程標准和指導綱要來看,國外也非常重視這兩個領域的學習,因為人類接觸音樂的主要方式就是欣賞和表現,音樂的表現包括演奏和演唱。在講解音樂欣賞教學的具體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回顧一下2011版音樂課程標准中有關於音樂欣賞的幾個要點:
1.審美性與音樂欣賞
2011 版音樂課程標准增加了「課程性質」部分,而音樂課程性質對實施欣賞教育學具有更為重要的指導意義。新版音樂課程標准繼續堅持「以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審美」則更多的是跟欣賞教學相關聯的。在課程標准中,以審美為核心,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中心,所以在感受與欣賞領域中,我們提到了音樂的情緒和情感的體驗。
2.人文性與音樂欣賞
在課程性質人文性這一部分中,第一句話就提到「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很多老師經常在音樂之外利用文學、文字和標題來解釋音樂。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新課標中增加了人文性的內容,特別闡述音樂本身的文化屬性。一線音樂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就可能使音樂課背離音樂本體的價值取向,從而變成其他學科的工具。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有很多老師習慣圍繞作品標題進行解釋,如果沒有標題就不知從何講起,我們在課標培訓中也提到過這個問題,要避免對音樂望文生義的理解。也有不少老師認為只有文學、文字才叫文化,所以音樂課就變成了地理課、歷史課、文學課或社會課。因此,這個問題是在人文性這一課程性質中特別強調的。
3.音樂音響的特性
有一句話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曾經兩次出現,就是「音樂音響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這就是說,音樂中很少有我們的生活經驗,音樂本身是一種產生豐富聯想的藝術形式,是一種直指人心的情感體驗,它本身並沒有提供我們生活中具象的生活經驗。所以,老師們在進行欣賞教學時一定要注意這一點。
4.音樂欣賞的特徵
很多人把欣賞作為一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實踐主義哲學曾經批判過欣賞、審美這些活動過於被動,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其實,在課程性質實踐性中講了四個方面,音樂創作、音樂表演、音樂傳播和音樂欣賞。這幾個方面都帶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都屬於實踐的內容。所以,音樂欣賞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但是這種實踐不同於唱歌和樂器演奏,它主要強調「動於心」。很多中小學音樂教師熱衷於參與性的欣賞方式,
尤其在小學階段,用身體的方式、樂器的形式、文學方式或者其他藝術形式參與欣賞。其實,音樂欣賞是從動的欣賞逐步轉變為靜的欣賞的過程,也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過程。參與欣賞對學生最初理解音樂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對班級教學來說,是可以觀察的。但是老師們要明確,音樂欣賞最終是要通過靜的欣賞,通過用心聆聽,通過與音樂對話的過程來實現。所以,到了初中和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就不能純粹為了動而動了。
大眾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能主動參與音樂活動的人。人們參與音樂活動的主要方式,一個是表現,包括演唱、演奏,一個是音樂欣賞。但是,欣賞音樂並不是盲目的欣賞,要通過教育培養他們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提升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力。由於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所以每個人聽音樂的感受是不同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發展這種對音樂理解的不確定性,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獲得自己對音樂的領悟與感受,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從動的欣賞向靜的欣賞轉變,就是從「身動」到「心動」的轉變。
因為很多人批評欣賞是被動的,所以很多老師就進入一個誤區,認為欣賞課就要動,不動就不是好的欣賞課,不參與就不是好的欣賞課。其實,每個人對音樂都有自己的感覺,「心動」是心靈的參與,最終的目的是聽了音樂以後內心能有所感動,有所感覺。老師們要注意欣賞課不要過於程式化和形式化,過於追求「動」,而是要關注「身動」向「心動」的轉化過程。
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參與並沒有錯。對於低年級的學生,還是有必要通過參與的方式幫助他們獲得音樂體驗。但是,教師還是要考慮欣賞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什麼。其實,「動起來」是非常外在的,它僅限於對節奏、速度的一種理解,而不是音樂的全部。年級越高的學生越應該注重內心的參與,所以在高年級欣賞課上一定是要在內心參與上下功夫,關注音樂的細節。
5.音樂作品的內容
有一個問題始終在爭論,就是音樂作品的內容到底指什麼。有些人認為是音樂之外的一些情境,或者是一個故事,或者是一種生活經驗,或者是作品標題所提示的一些內容。還有人認為音樂內容主要是人體驗到的一種情感,或者是音樂的形式要素。這些說法各有各的道理,但是在音樂課程標准中,我們支持了形式要素作為音樂作品主要內容的觀點。通過生活經驗和生活現象對音樂產生的共鳴和理解是個體化的行為,不能成為主要的學習內容和追求目標。理解了這一點,就可以一改我們傳統音樂欣賞教學的基本做法,取得更好地教學效果。這是對音樂作品本身的認識,也是音樂課程標准修訂中提出的對音樂本體的學習和認識的基本要求。
一、什麼是音樂要素
在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的時候,就不僅僅要關注音高、音強、音長和音色這么簡單了,而是要把這幾個方面有機的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節奏、旋律、和聲、音色、力度、速度,調式、織體、曲式等等。這些就是音樂要素,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的內容。
老師們不應僅局限於對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和音色的講解,而是更應該關注這些要素逐漸發展的內容,包括節奏、旋律、和聲、力度、速度、調式、曲式等。把理論知識與音樂實踐結合起來的時候,音樂作品的深度就被挖掘出來了。
二、如何關注音樂要素
年齡越小的孩子就越能關注到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節奏的變化,所以這些音樂要素教師可以從低年級就開始引導學生進行關注。至於旋律的高低,可以稍微晚一點再加入進來。初中以上,就可以深層一些,關注到和聲、曲式、調式等方面的內容。音色是從小就可以進行分辨的。樂器的學習是一種經驗,在經驗當中獲得過,學生就能有所記憶。當然,音色本身並不是孤立的,音樂欣賞是欣賞綜合起來的音樂要素。對於音樂本身,如果沒有聽眾,那麼任何東西都不存在,它就只是一個作品。有人去聽,但不同的人去聽,就會獲得不同的音樂感受了。
1.音樂語言
音樂不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它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每個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它自身的文化特徵和文化認同。在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傳播不同音樂文化中的音樂,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目標。教材建設者把各種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提供給學生,而不是提供同樣類型的音樂作品,就是這個道理。音樂不是人類共同的語言,從這個層面來說,音樂課程標准中要求除了弘揚自己本民族文化之外,還要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音樂作為文化的組成部分,不是了解風土人情,建築,生活習慣,生長環境,而是了解音樂本身,了解音樂的語言。
2.音樂情感 音樂直指人的心靈,音樂本身是有情感的。以審美為核心、審美教育、情感教育、情感體驗的培養,其實是以情感體驗為核心的。演唱、演奏和欣賞的最終目的也都是為了體驗音樂中所蘊含的不同地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時代的人類情感。
音樂沒有具體的情感,也就是說音樂中沒有確定的情感。在教學當中,很多教師會提出這樣的問題:「這個作品表達了什麼?」學生的回答只能說明他個人的反應,並不代表這個作品固定的情緒和情感。當然,一首作品可能會有一個大家都傾向的情感,比如歡快的,或者悲傷的。
音樂中的情感從哪兒來?音樂中的情感是聽賞者被喚起的情感,所以要調動學生,體驗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影響情感的是音樂基本要素,對情感的判斷,是人的本能,不需要教育來獲得。但是對情感的豐富體驗,是需要通過教育來獲得的,因為他需要有對音樂要素的敏銳感知能力。
三、如何用音樂的思維方式學習音樂
1.深入理解音樂要素含義
關於音樂要素的構成,2001版音樂課標中是六個要素,2011版音樂課標增加了節拍和調式,這些都是廣義的要素概念,不是狹義的。音樂欣賞者首先要把音樂的問題搞清楚,老師們不要經常拿一個廣義的概念來提問。在教學過程中,對音樂要素的認識要清晰。一個作品中有典型意義的要素並不多,如果說這個作品中有八個要素,那麼並不是這八個要素都具有特點。
2.善於發現有獨特性的音樂要素
敏銳的感受音樂要素,而且是獨特的感受,這個「獨特的」就是要求欣賞一個作品的時候,要理解這個作品中音樂要素的獨特性,只要掌握住這個原則,欣賞課就沒有上不好的。一個作品中有獨特的要素特點,但並不是所有要素都有特點。音樂課標感受與欣賞部分提到音樂風格的問題,音樂風格就是音樂要素的獨特性,音樂要素的獨特性構成了音樂風格。所以,教師要善於發現音樂作品中有獨特表現性的音樂要素。
教參會給老師帶來許多引領和啟發,但是老師們不能完全依賴教參進行備課和教學。李存老師是在教參的基礎上,關注教材本身,再通過研讀總譜來備課的。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聆聽、關注總譜,深入的研究作品,帶給學生更多的是音樂本身的體驗感受和相關的文化,挖掘的是作品的內涵。
四、如何從音樂要素入手欣賞音樂
1.記住音樂主題
音樂欣賞教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學生在聽過音樂作品以後,要能記得住音樂的主題,再次聽到的時候能知道自己聽過,老師講過。其次,能說出這個音樂的特點和一些相關的時代與創作背景。
音樂最大的特點就是百聽不厭,所有藝術形式當中只有音樂具有這種特點。無論是看小說、看舞蹈,還是看電影,看得多了都會厭煩,五遍之上不會有人再主動想看了,但是音樂聽五遍是遠遠不夠的。音樂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測試,最後得出這樣的結論:任何音樂作品聽90次之後就永遠不會忘記了。所以,音樂經驗的積累代表一個人音樂素養的基本狀態,而音樂經驗的積累是通過聽來獲得的。為什麼記住主題是第一位的?因為對音樂修養來講,儲備音樂經驗是第一位的。
一個人的音樂素養跟音樂經驗的積累有直接關系。這個人很有音樂修養,音樂素質很高,但是他只知道理論和道理,這是遠遠不夠的。對於大眾來說,頭腦中積累的音樂主題越多,就代表著這個人的音樂修養越好。記住音樂主題,甚至可以唱出許多交響樂的主題,就說明一個人很有藝術修養,而且很有音樂文化
❹ 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音樂有啟迪智慧,促進智力發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聽音樂能提高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思維。每當人們欣賞音樂的時候,大腦總要產生不同的生活聯想:或一幅幅生動的圖畫;或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或某種帶有幻想性的思維活動;或帶有哲理性的反映。所以,欣賞音樂是人們打開智慧大門的鑰匙之一。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早在本世紀初,美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學心理學學者詹姆斯·默塞爾就在其音樂教育心理學名著《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反復強調指出:在普通學校中,音樂教育就是欣賞教育,就是為欣賞而進行的教育。由此可見音樂欣賞對學生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通過音樂欣賞的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欣賞能力。 一、激發學生聆聽的興趣, 養成良好的音樂欣賞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它不像繪畫、電影、戲劇那樣是直觀可見的造型藝術,而是通過人們的聽覺引起人們的聯想,從而獲得一個彷彿可以感覺到的聽覺形象。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的輔助手段來體驗和領悟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近代認知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成人,特別是音樂修養水平較高的成人,他們在欣賞音樂時,可以通過無外顯行為的內部操作來設置期待和獲取期待的滿足。而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只能更多地通過可見的外部操作來產 生期待和追求期待的滿足。欣賞主體企圖從音樂中獲得某種體驗的期待是欣賞熱情產生的最原始的動力,而期待的不斷滿足則是欣賞熱情不斷保持並增長的強化劑。因此,沒有期待和期待的不斷滿足就不會有欣賞熱情的激發、保持和增長,也就不會有真正主動和持久的欣賞行為。喜歡聽音樂的人遠比喜歡唱歌演奏樂器等音樂表演的人多。一是因為耳朵比眼睛更易於動情,另一方面是音樂欣賞不受其它音樂形式、設備、技術和生理條件的限制。只要有一定聽力,每個人都可以欣賞音樂、享受音樂。科普蘭曾說過:如果你要更好的理解音樂,再也沒有比傾聽音樂更重要的了。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是學生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1、選擇有特點的音樂,激發學生欣賞興趣。 興趣是一種特殊的追求與探索,它是一種啟動人類智慧的特殊途徑。對音樂感興趣的人,在學習中就會全神貫注,積極思考,他們會有很大的積極性和很強的求知慾。孔子說: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所以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激發他們內心不同的情感體驗。對於普通學校中絕大多數缺少音樂經驗的小學生來說,熟悉度過低的內容,無論就音樂價值評論體系來說其品位多麼高,就音樂知識體系來說其體系多麼完善,小學生若不能很好地接受,其所有的 價值都將得不到充分的實現。因此,我們在選材上、設計上都必須努力確保兒童對所將關注的音樂有必 需具備的冗餘度。要做到這一點,在選擇欣賞作品、安排教學內容時就要根據兒童原有的生活經驗和音樂經驗 ,以兒童的經驗為基本的出發點。在選擇欣賞方法、設計教學程序時,也要依據學生對該作品中各種因素的熟悉情況和兒童音樂操作能力的實際發展水平來進行。例如在《鳥店》的欣賞中可以讓學生體驗到生動、精彩的音樂形象;在欣賞《苗嶺的早晨》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優美中國民族音樂;歡快活潑的《打棗》,依戀思念的《小背簍》,耐人回味的《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都深深的吸引著孩子們.。這些具有不同風格特點的音樂作品,感染著學生,引發著學生的共鳴,激發了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2、引導學生溶入樂曲的角色、培養欣賞音樂的習慣。 學會傾聽音樂是理解音樂的重要前提。在聽音樂中學生被要求安靜地傾聽他們所不熟悉的音樂時,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往往都會很快感到迷茫和厭倦 ,希望能盡快結束或退出這種活動。對此,我在欣賞音樂前給學生講述一些動人的音樂背景故事引導學生進入樂曲的角色中去。首先,讓進入樂曲的角色學生好好地欣賞樂曲;其次,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和理解樂曲;最後,讓學生把對樂曲的感受表達出來(語言表達、或動作表達)。循序漸進的引導使學生成為音樂的主人,從而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習慣。 二、通過欣賞音樂,增強學生的想像力,提高學生欣賞音樂的能力。 音樂是一種高尚的聽覺藝術,它是通過人的聽覺引起聯想而產生形象。這種形象是通過欣賞音樂而產生的。欣賞音樂應具備感受音的高低、長短、強弱、音色及節奏、速度、力度、配器、織體等變化的能力.音樂欣賞的教學是培養學生學會聆聽音樂、體驗音樂、理解音樂的重要手段, 能較快地提高學生音樂的鑒賞力和表現力的一項重要實踐活動。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和積極思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還能通過感受音樂語言的變化,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在知覺材料的基礎上經過大腦的思維加工過程,表現為創造新的形象的能力。音樂能給孩子們
❺ 怎樣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
在現代的音樂教學中,單純的教與循規蹈矩的學,已適應不了21世紀音樂教學的需要。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當前我們教師值得研究的課題。「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造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那麼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的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下面談談自己在音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一、 通過圖畫來啟迪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如:二年級歌曲《其多列》的教學,三段歌詞很長。因學生識字不多,給學唱歌曲帶來一定的困難,教師可在黑板上畫出上坡、竹筒、太陽的形象用講故事的方式說出歌曲的內容,加上教師的示範演唱,不用更多的啟發,學生就能夠很快記住歌詞,充分把握繪畫和音樂相互滲透的特點,利用學生喜歡用圖畫來表達自己想法的心理特點,讓他們通過圖畫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例如:在教《郊遊》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根據意境畫出郊遊的情景,同時將自己去野外郊遊的話寫出來。利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既肯定了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又使學生有種親切感,更容易感知音樂。
二、 通過游戲,為學生創設想像的空間
奧爾夫指出:「兒童階段是想像力和感受力最豐富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握機會予以啟發,這對未來有極大的影響,若在此階段不去培養他,所造成的損失將難以彌補。」原本性音樂教育是一種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學生不僅僅是聽眾,必須自己參與,以自己內心出發來表現音樂,使音樂和游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唱、奏、動作、表演等各種形式,讓學生不斷嘗試,在音樂活動中達到除音樂能力之外的想像能力,創造能力的提升。
三、 通過音樂欣賞,培養學生的音樂想像力
想像是欣賞教學中帶有創造性的心理活動。音樂是聲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我們要依靠聽覺感受音樂形象和獲得思想感情。在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對音樂的欣賞,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音樂欣賞課能給孩子們帶來美的享受,在運用聯想和想像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課本插圖是「音樂想像」的憑借。「音樂想像」是一種心理想像,是一種從內心感受到形象的過程。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如果只從「聽」的方面去感受,理解音樂還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應該為學生創設想像的情景,使學生聽與看、聽與想、聽於表演結合起來。如結合畫、電影、圖片進行欣賞,使得欣賞更引人入勝。課本插圖是最直觀的教具,它把歌曲的主要內容通過視覺形象地表現出來,符合兒童對形象事物樂於接受,容易理解的認識特點。在兒童音樂思維形象中,插圖起到了催化作用,直接推動學生進一步展開豐富的音樂想像。
四、 通過音樂傳達的意蘊和內容做到於學生自身想像力的培養
音樂作為一門現代藝術,通過音頻、歌詞、旋律等形式呈現出美感和旋律,能夠真正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技能,真正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以及對教學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音樂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動聽優美的旋律,其中包含的還有對於歌詞內容的延伸和意蘊的理解。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上,可以有效地利用音樂的歌詞、節奏、旋律、節拍、意蘊等不斷做到對於學生自身想像力的有效培養和重視,做到對於學生有效參與和學習的落實,真正實現對於學生自身學習和參與能力的有效晉升。
五、 通過舞蹈表演,拓展學生的想像力
舞蹈與音樂就是一對有機的結合體,是形體美與音樂美的交融。《樂記
師乙篇》記載道:「故歌之為言也,長言之也。說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長言之,長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說的是唱歌唱到激動時,不知不覺手也舞起來了,腳也動起來了。如果音樂教學中,能做到根據歌曲的內容,創造一些舞蹈動作,讓學生邊唱邊表演,一定能加深學生對歌曲的內心體驗和理解,拓展學生的音樂想像。例如在教唱第一冊《玩具進行曲》這首歌曲時,可以根據歌詞,編一些解放軍的舞蹈動作讓學生模仿。唱歌時,隨著歌曲的節奏與旋律,學生自唱自跳,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實現舞蹈和歌曲的緊密結合。這樣,更加有利於學生音樂想像力進一步培養與提高。
六、 通過歌唱活動,發展學生的想像力
歌唱是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發展學生歌唱能力的同時,還應該培養他們的想像能力。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及創造能力,如果教師能有意識地運用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創造力,那麼學生就受益匪淺了。
❻ 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
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欣賞是小學音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感知音樂從而理解音樂, 提高其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它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覺能力和音樂 記憶力,又能夠豐富學生對音樂的聯想力和想像力,還能增強學生對情感的體驗能力及音樂 直覺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開闊音樂視野、豐富情感世界。 音樂是一種善於抒情的藝術,音樂中有著豐富而深刻的感情內涵,只有當音樂欣賞者的 感情活動與音樂作品蘊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時候,才能稱之為正確的音樂欣賞。因此,准 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 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比如,我們在聽到一首樂曲的時候, 對這首樂曲所表達的感情(它是快樂的、或是優美的、或是慷慨激昂的�6�7�6�7等等),憑借自 己的感性經驗,自然地產生出一種體驗。低段音樂教材中有很多好聽的歌曲,如《小燕子》、 《嘀哩嘀哩》、《春曉》等。在教學欣賞曲《嘀哩嘀哩》時,我想到首先要讓學生感受「春 天」體驗「春天」的美,能充分感受春天的氣息,用眼睛抓住春天的美好,學會聆聽大自然 的音樂。為了讓學生走進春天感受氛圍,我在欣賞前先組織學生以「春」為主題展開討論, 參與討論春天的種種趣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然後聽優美的歌聲《嘀哩嘀哩》去發掘春天的 美,還可以自己編唱春天的歌曲。經過前面的體驗,學生很自然的進入角色,歌曲唱的異常 動聽感人,這是他們自己找到的春天的聲音,我認為這是對欣賞歌曲最好的理解。 音樂和舞蹈是擅長抒情的藝術,舞蹈在創作表演過程中總是離不開 音樂的。舞蹈通過動作來表現音樂的形象、情緒、旋律等,它具有可視 性,能更直觀地被人感知,能更形象地解釋音樂,使人更容易感受、體 驗、理解音樂,從而達到欣賞、感知音樂的目的。動是學生表達自己對 音樂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愛的方式。在欣賞樂曲後,給學生創造 動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動作來表達自己對樂曲的理解,充分利 用他們好動的特點,動靜結合,通過動來激發他們欣賞音樂的興趣,引 導他們加深對音樂形象的聯想和對樂曲的理解,在參與中得到愉悅和美 感。例如在欣賞《鍾錶店》時,請學生隨著音樂的第一段有節奏地模仿 各種各樣的鍾做動作,如眨眼的貓頭鷹鍾、點頭的小雞吃米鍾、搖擺身 體的不倒翁鍾等,來表現出時鍾均速走動的節奏。還可以結合故事欣賞 音樂,結合音樂來進行情節性的故事表演。如《龜兔賽跑》等,鮮明的 音樂形象、有趣的故事情節、個性化的音樂主題,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 地走進音樂,喜愛音樂。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音樂欣賞課不一定只坐在那兒聽,可以適當地讓學生動起來。學科 綜合是一個讓學生動起來很有效的辦法,包括音樂與美術、音樂與文學 語言、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綜合。在實施過程中,應把握好以音 樂為教學主線,用其他學科的內容來加強對音樂的感受、體驗,把握好 「度」讓它更有效地為音樂欣賞課服務。在我給學生欣賞過一段音樂後, 學生會用相應的圖示表現出來,有時書中圖示或者線條已經給出,供大 家選擇;或者讓學生們根據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創造性地畫出適合音樂情 感的線條、圖像、色塊等等,別人猛一看還以為是一節美術課呢,可是 這種教學方式有其獨特的審美教育的作用,比老師講述給學生音樂的內 涵以及情感更能激發學生對音樂本身的喜愛,也更能說明學生的內心世 界對樂曲的理解。例如:我在教學《杜鵑圓舞曲》時,學生初聽時用線 條、點和圓圈來表示初次印象。復聽是我給他們講了挪威的森林、圓頂 的尖頂的小房子、唱歌的杜鵑鳥、清新的空氣�6�7�6�7他們的好奇心一下子 提了起來,他們的繪畫紙上多了流動的波浪,他們告訴我這是聽到的在 唱歌的杜鵑;多了很多斜紋,這是感覺到田野上有微風吹過;多了小房 子,還在房子裡面畫了小鳥�6�7�6�7我不由感嘆,是音樂使他們產生了如此 豐富的想像。
❼ 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如何處理音樂審美實踐與音樂雙基之間的關系
其實,新課程從一開始就沒有淡化或忽視「雙基」,只不過是以一種全新的視野去審視專「雙基」,對基屬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位。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界定應在於它的基礎性和發展性,漫無邊際引申出來的各種類型的試題、補充練習題、解題套路,不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對「雙基」的理解應當有一個新的認識與定位,應該賦予它更豐富和更具時代特徵的內涵,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應當是與時俱進的,不能用20世紀50年代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要求21世紀的學生。因此,新課程改革重新確定了什麼是終身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在基礎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
音樂鑒賞教學中,應將音樂審美實踐與音樂雙基合理的結合在一起,可在音樂審美實踐中插入雙基的內容,也可在講解雙基的同時進行適當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這兩者要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相互作用。
❽ 音樂鑒賞課的作用與意義
音樂鑒賞課的作用與意義:
陶冶情操,豐富精神世界。 系統性的培育一個人對音樂的領悟能力,開發個人對音樂的興趣及愛好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並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音樂欣賞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教育活動。它以一定的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觀。通過這種對音樂的聆聽,實現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鑒賞。從音樂實踐的總體來看,音樂欣賞的存在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美國音樂學家默塞爾所說:「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它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都可以找到相應音樂來表達。一切音樂都可以給人聽覺上的愉悅感。音樂是最富於情感的藝術。但音樂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准確、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當地表現出音樂情感的。這主要是因為音樂的情感不單是人的本能生理現象,而是一種高級的、社會性的美感。
但是,對音樂的欣賞並不神秘和困難,只要大腦、聽覺健全的人都能欣賞音樂。但要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內涵,並引起相應的共鳴,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備相應的知識,並經歷一個長期反復聆聽和學習的過程。馬克思說:「對於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德國音樂評論家舒曼也說過:「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點學會辨別調性和個別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種樂器的聲音和性質,把它們的獨特音色深深地銘刻在聽覺記憶里。」這種感知能力的獲得,只有通過欣賞的實踐才能提高。
初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新的課題,在擔任初中音樂教學的幾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適合初中音樂課的上課方法,我個人認為音樂欣賞在音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欣賞課不僅使學生學到多方面的知識,更能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也屬於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於祖國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趨倍受人們的關注。新課程改革標准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於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學生缺乏最起碼的體驗感受音樂美的音樂欣賞能力,就談不上產生情感共鳴,更談不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學中一定要重視音樂欣賞課並上好欣賞課。
❾ 如何關注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的「問題」
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師們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審美能力、正確的音樂審美觀念的重要途徑。我們的音樂世界裡,存在著積極向上和糜爛頹廢的兩個對立階層,存在著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兩種風格,存在著通俗、民族和美聲的各種唱法,存在著民族音樂、古典音樂和帶有濃厚商業性的流行音樂等各種音樂流派。一個具有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的中學生,必然能表現出對音樂的良好的感知力,能夠鑒賞真善美和假惡丑的音樂形態,能夠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具有高尚的情操和優良的道德品質。下面,筆者就高中音樂課堂上如何提高高中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談幾點意見,希望能夠做到拋磚引玉,給廣大從事高中音樂教學的老師以啟迪。1傳授基本的音樂知識和鑒賞技巧,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音樂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要求非常高的藝術,然而它又是最富於創造力和表現力的藝術。一個合格的音樂鑒賞者必須具有濃厚的音樂樂理知識和扎實的基礎技術,很難想像,一個合格的音樂鑒賞者能夠在不了解曲子的曲式、調式、旋律、節奏、和聲和器樂等諸多因素的情況下談到對音樂能夠真正的了解。音樂鑒賞教學作為高中音樂課堂的重要內容,要求同學們必須了解:音樂的背景、作品的樂理常識、能區分出不同的音樂載體等。這就要求我們的高中音樂老師在實踐教學中必須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積極給大家講述音樂所要表達的社會因素和情感因素,需要傳授各種基本的音樂知識,提高音樂欣賞的水平,增強對糜爛頹廢音樂的識別能力和免疫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如,在欣賞《英雄交響曲》的時候,可以給同學們講述,這首曲子一共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採用的是奏鳴曲樣式,規模宏大,變化多端,第二樂章採用的是慢板帶動的賦格曲效果,到了第三樂章又採用快板引導出開始部分的弦樂主題,力度逐漸加強,整個樂曲詼諧幽默,最後一個樂章用甚快板引發的自由變奏曲模式,這樣結合著曲子的旋律、節奏、曲式、調式給大家做一個講解,再結合著音樂去進行鑒賞,就可以讓學生們從各個方面去體會音樂所要表達的意境,真正做到了「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2實施分層次音樂教學,合理引導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音樂鑒賞分為三個階段,它們包括:感官體驗、感情體驗和理性體驗。在感官體驗中,受眾者僅僅是感受到音樂帶給他的優美的旋律、律動的音符和優美的和聲;到了感情體驗階段,受眾者可以體驗到作者通過音樂所表達出來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可以分清曲式、調式等樂理知識,能夠感受到聲音的高、低在音樂整個轉呈銜接中的作用,能夠對音樂中的各種樂器進行識別;到了理性體驗階段,就真正進入到了欣賞階段,它可以將情感和理智相互結合,可以通過音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行交流,真正成為音樂之大成者。對於音樂鑒賞的這三個階段,需要我們高中音樂老師在音樂課堂上能夠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來把握這個度,積極創造一種良好的音樂氛圍,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提高學生的音樂識別能力。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如欣賞我們耳熟能詳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時候,對於一些剛剛接觸到這個曲子的同學,教師可以引導他們了解整個曲子優美的旋律,可以結合根據這個旋律改變的一些通俗歌曲來講解,讓大家對這種旋律加深印象;如果是已經對樂理知識和五線譜有一些了解的同學,教師就可以在欣賞優美旋律的基礎上,穿插講解樂曲的結構、旋律和節奏等,提高大家對作者所要表達情感的理解;到了真正做到情感和理智貫通者,可以結合故事的背景,給大家穿插講解在每一段、每一小節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流露的心聲,並了解作者是通過什麼樂器、什麼方式來表現的。3創作良好的音樂氛圍,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識別能力音樂是人類特有的一種語言,它看似抽象但又非常理性,它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卻又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這就需要我們的音樂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夠真正做到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上巧安排,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真正做到以實踐欣賞為主,樂理知識講解為輔,再穿插講解曲子中包含的音高、旋律、節奏、曲式、和聲等樂理知識,保證能夠在一種歡樂融洽的氣氛中,吸收單調枯燥的樂理知識,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深入了解,使得同學們在吸收到美的元素後又體驗到了音樂所帶來的成就感,真正達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比如,在欣賞《二泉映月》這種民族性風格非常強的音樂作品的時候,可以給大家介紹這首二胡名曲創作的過程,給大家講述瞎子阿炳的故事,這樣有助於同學們體會到《二泉映月》所要表達的那種凄美的意境。在教學中,只有讓學生全面了解每首曲子,才能引發學生從時代背景、作者經歷、創作心情等各方面領會曲子所要表達的意境,增加學生的鑒賞能力。比如,在欣賞《藍色的多瑙河》的時候,可以利用投影儀在幕布上播放多瑙河婀娜多姿的身材和沿岸的秀美風光,可以保證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的同時會產生聯想效果,腦海里浮現美麗的風景,更好的激發學生對這個音樂作品的理解,也達到了陶冶情操的目的。總之,上述幾點關於提高高中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方法不是個別孤立的,而是需要我們的高中音樂老師能夠相互融合,穿插使用。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音樂鑒賞能力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我們的高中音樂老師在高中課堂上持之不懈的努力,需要我們的同學們將興趣完全投入到這個方面上來,從最基礎的音樂知識開始學起,逐漸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真正做到博古通今,學位所用,在欣賞作者優美動聽的音樂的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