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舞台劇與音樂劇及戲劇有什麼區別
舞台劇,可以定義為呈現於舞台的戲劇藝術。由於現代科技的進步,不僅舞台的配套設施日臻完美,而且舞台自身的功能愈發齊全——燈光的旋、掃、閃,裝置的升、移、搖,音效可以在劇院環繞,影像可以在舞台升騰;舞台可以橫移,舞台可以旋轉,舞台可以雲山霧罩,舞台可以呼風喚雨……
現場勁舞是舞蹈界的新舞種,是一種嘗試,其特徵是擺脫古典芭蕾的形式和束縛,以自然的舞蹈動作,自由地表現思想感情和生活,後來的許多舞蹈家繼承了鄧·肖的主張,又各自創造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
歌劇(opera)是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台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通常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序曲、間奏曲、舞蹈場面等組成(有時也用說白和朗誦)。早在古希臘的戲劇中,就有合唱隊的伴唱,有些朗誦甚至也以歌唱的形式出現;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揚宗教觀點的神跡劇等亦香火繚繞,持續不斷。但真正稱得上「音樂的戲劇」的近代西洋歌劇,卻是16世紀末、17世紀初,隨著文藝復興時期音樂文化的世俗化而應運產生的。
⑵ 京劇,歌劇,音樂劇有什麼相同和不同處
相同點:都是要表演。
區別:
1、性質不同: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歌劇是一門西方舞台表演藝術,簡單而言就是主要或完全以歌唱和音樂來交代和表達劇情的戲劇。音樂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
(2)中國音樂劇與戲劇擴展閱讀:
京劇的一些小知識:
1、京劇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黃和西皮為主要聲腔。二黃的旋律平穩,節奏舒緩,唱腔較為凝重,渾厚,穩健,適合於表現沉鬱,肅穆,悲憤,激昂的情緒。西皮的旋律起伏變化較大,節奏緊湊。
2、京劇的伴奏稱作場面。場面又分文場和武場兩部分。文場為管弦樂器部分,主要為唱腔伴奏,此外還演奏器樂曲牌和過門等過場音樂。武場為打擊樂器部分,主要用於配合身段表演,表現人物思想情緒,烘托舞台氣氛,有機地協調統一唱念做打等。
3、京劇可分為生,旦,凈,丑四個行當。生行為男性人物,其中又可細分為老生,小生,娃娃生,武生,紅生等。旦行為女性人物,其中又可細分為青衣,正旦,花旦,刀馬旦,老旦等。
⑶ 話劇、戲劇、歌劇的區別。謝謝!
中國戲劇主要包括戲曲和話劇:戲曲是中國固有的傳統戲劇,話劇則是20世紀引進的西方戲劇形式。
中國古典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她以富於藝術魅力的表演形式,為歷代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在世界劇壇上也佔有獨特的位置,與古希臘悲喜劇、印度梵劇並稱為世界三大古劇。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成熟的戲曲要從元雜劇算起,經歷、明、清的不斷發展成熟而進入現代,歷八百多年繁盛不敗,如今有360多個劇種。中國古典戲曲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曾先後出現了宋元南戲、 元代雜劇、明清傳奇、清代地方戲及近、現代戲曲等四種基本形式。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溫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
明清傳奇是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戲曲形式。它在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到了明嘉靖年間興盛,至萬曆而極盛,並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號稱「詞山曲海」。
清代地方戲是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它和近、現代戲曲有著共同的藝術形式。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昆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占據了舞台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1840年1919年的戲曲稱近代戲曲,內容包括同治、光緒年間形成的京劇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一段戲曲改良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傳統戲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後戲曲便進入現代戲曲時代。京劇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戲發達的結果,而京劇成為全國性的代表劇種後一點也沒有壓抑地方戲的發展。從清代地方戲到京劇,是中國戲曲極度繁盛的時代。
中國話劇只有百年的歷史。從西方引入中國,20世紀初到「五四」前稱「文明新戲」,這種早期話劇仍具有一些戲曲的特點。「五四」以後重行照原樣引進西方戲劇,形式是現實主義戲劇,稱「新劇」。1928年起稱「話劇」,沿用至今。
歌劇一種以歌唱為主,並綜合以器樂、詩歌、舞蹈等藝術為一體的戲劇形式,稱歌劇。歌劇是西洋音樂舞台上最重要的綜合藝術形式。西洋歌劇的故鄉是義大利,第一部歌劇《達芙妮》(佛羅倫薩作曲家培里創作於1597年)在那裡產生。其後法國(17世紀,奠基者呂利)、英國(17世紀、代表人物亨利?珀賽爾)、德國(17世紀,開創者序茲)等國家相繼出現自己的歌劇,從而歌劇廣泛傳播至歐洲各地。按其性質特點及流傳時、區的不同,分有正歌劇(嚴肅莊重,多取材於希臘神話或歷史,無合唱及舞蹈場面。18世紀,義大利),大歌劇(輝煌華麗,多取材於歷史故事,不用說白。19世紀20年代,法國)、輕歌劇(小巧、富喜劇性,通俗風格。18、19世紀,義大利)、樂劇(聲樂、器樂並重,用音樂描寫戲劇,強調聲樂、器樂與劇情的有機結合,19世紀下半葉,瓦格納所創)等類型。通常情況下,歌劇全劇由獨唱(詠嘆調、宣敘調),重唱、合唱、道白、序曲、間奏曲、舞曲等因素構成。中國宋元以來形成的各種戲曲,也有歌劇的性質。五四以後特別是延安時期,音樂工作者開始嘗試借鑒西洋歌劇的創作方式來創作具有中國特色的歌劇.
⑷ 音樂劇與歌劇,話劇,舞劇,中國傳統戲曲,中國專業歌舞劇的區別
音樂劇復某種程度上是歌制劇的延續,是歌劇的現代變種,具體區別太多了,無法一言以蔽之。簡單點來說音樂劇大多是通俗唱法!歌劇是美聲唱法!不過音樂劇也有用美聲唱法的!還有就是音樂劇看名字就知道是以音樂為主的嘛!歌劇當然是以唱為主啦!
自己去看看吧:http://d..com/rs.php?q=%D2%F4%C0%D6%BE%E7%D3%EB%B8%E8%BE%E7%B5%C4%C7%F8%B1%F0&tn=
⑸ 舞台劇、話劇和戲劇的區別是什麼
舞台劇、話劇和戲劇的區別在於:戲劇是泊來品,國外叫做戲劇(drama),話劇是中國人發明的詞語,說話的演出。舞台劇不僅包括話劇,戲劇,還包括歌劇,舞劇,芭蕾等。
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舞台劇,可以定義為呈現於舞台的戲劇藝術。舞台劇按內容可以分為喜劇、悲劇和正劇;按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歌劇、舞劇、話劇、啞劇、詩劇等。
⑹ 音樂劇、戲劇和影視劇的除了表現手法不一樣外,還有哪些區別
音樂劇、戲劇和影視劇的區別: 音樂劇簡介音樂劇(Musical theater,簡稱Musicals),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 音樂劇是20世紀出現的一門新興的綜合舞台藝術,集歌、舞、劇為一體,廣泛地採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術,不斷追求視覺效果和聽覺效果的完美結合。同時,西方的音樂劇在百年多的商業表演經驗中總結出了一套成功的市場運作手段,並且創作出一系列老少皆宜的優秀劇目,使這一藝術形式突破年齡、階層等客觀因素的局限,廣受觀眾的喜愛。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隨著我國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娛樂的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音樂劇這種新的藝術樣式很快以其視聽兼備、雅俗共賞的特質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並且正在不斷擴大的受眾人群。 音樂劇結構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為句詩(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book/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libretto)。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復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特點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別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貝絲》(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與歌舞片音樂劇與歌舞片的區別是: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調度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台版本成功移植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音樂劇簡介戲劇指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藝術的總稱。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是由演員扮演角色在舞台上當眾表演故事情節的一種綜合藝術。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為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現今在台灣地區也指電視劇。綜合藝術有兩種含義:狹義專指以古希臘悲劇和喜劇為開端,首先在歐洲各國發展起來繼而在世界廣泛流行的舞台演出形式 ,英文為drama,中國稱之為話劇。廣義還包括東方一些國家、民族的傳統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國的戲曲、日本的歌舞伎、印度的古典戲劇、朝鮮的唱劇等。 戲劇形態在古代希臘 ,藝術被劃分為音樂、繪畫、雕塑 、建築與詩,戲劇被劃歸詩的范疇。但是,真正的戲劇藝術應該包容詩(文學)、音樂、繪畫、雕塑、建築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成分,因而被稱為綜合藝術。 每一種藝術都有特殊的表現手段,從而構成形象的外在形態。作為一種綜合藝術,戲劇融化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它們在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是:①文學。主要指劇本。②造型藝術。主要指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 。③音樂。主要指戲劇演出中的音響、插曲、配樂等,在戲曲、歌劇中,還包括曲調、演唱等。④舞蹈。主要指舞劇、戲曲藝術中包含的舞蹈成分,在話劇中轉化為演員的表演藝術——動作藝術。 戲劇中的多種藝術因素分別起著不同的作用,它們在綜合整體中的地位不是對等的。在戲劇綜合體中,演員的表演藝術居於中心、主導地位,它是戲劇藝術的本體。表演藝術的手段——形體動作和台詞,是戲劇藝術的基本手段。其他藝術因素,都被本體所融化。劇本是戲劇演出的基礎,直接決定了戲劇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它作為一種文學形式,雖然可以像小說那樣供人閱讀,但它的基本價值在於可演性,不能演出的劇本,不是好的戲劇作品 。戲劇演出中的音樂成分,無論是插曲、配樂還是音響,其價值主要在於對演員塑造舞台形象的協同作用。戲劇演出中的造型藝術成分,如布景、燈光、道具、服裝、化妝,也是從不同的角度為演員塑造舞台形象起特定輔助作用的。以演員表演藝術為本體,對多種藝術成分進行吸收與融化,構成了戲劇藝術的外在形態。 西方戲劇的誕生西方戲劇的曙光,普遍認為是古希臘悲劇,而古希臘悲劇則是源於古希臘城邦的 蒂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儀式。在祭典中,人們扮演蒂厄尼索斯,唱「戴神頌」,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動物)。古希臘悲劇都是詩劇,嚴謹古雅、莊重大氣。表演時有歌隊伴唱,史實表明歌隊先於演員存在。關於這個起源,也可以參考德國哲學家尼採的早期哲學著作《悲劇的誕生》。 中國戲劇的誕生中國戲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漢代的巫祇儀式,但是宋代南戲的發展才有了完備的戲劇文本創作,現存最早的中國古代戲劇劇本是南宋時的《張協狀元》。元代時以大都、平陽和杭州為中心,元雜劇大放異彩。後世形成了諸多戲曲形式,也就是各劇種。明代的崑曲經過發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愛,他們大量創造劇本,不斷修改曲譜,同時修正崑曲的戲劇理論,並使得傳奇劇本成為一種新的主流文學形式。隨後崑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宮廷皇室的喜愛,成為貴族生活的一部分,成為獲得官方肯定的戲劇藝術,故稱「雅」;而以各地方言為基礎的地方戲,廣受民間喜愛,則稱「花」。於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爭」,實際上是戲曲共同繁榮的局面。這豐富了戲曲藝術的門類,也形成了各自的藝術特色。 近年來台灣的戲劇研究學者曾永義提出一套說法,認為在討論中國戲劇起源時,應該要區分「大戲」與「小戲」,大戲是成熟的戲曲,而小戲則是戲劇的雛型。大戲是在到了金元雜劇之後才發展完成,而之前的宋雜劇、唐代的代面、踏搖娘、缽頭、參軍戲、樊噲排君難等,都可列入小戲的行列,而中國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戲。 中國在與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觸前,沒有西方意義上的「戲劇」(主要指話劇)傳統。中國傳統的戲劇為一種有劇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綜合音樂、歌唱、舞蹈、武術和雜技等的綜合藝術形式,也就是戲曲曲藝。 戲劇的種類按容量大小,戲劇文學可分為多幕劇、獨幕劇和小品; 按表現形式,可分為話劇、歌劇、詩劇、舞劇、戲曲等; 按題材,可分為神話劇、歷史劇、傳奇劇、市民劇、社會劇、家庭劇、科學幻想劇等; 按戲劇沖突的性質及效果,可分為悲劇、喜劇和正劇。 不過最基本、使用最多的分類是悲劇、喜劇和正劇,其中悲劇出現的時間早於喜劇,正劇也稱為悲喜劇。 悲劇:沖突的實質:「歷史的必然要求和這個要求的實際上不可能實現」。悲劇的審美價值:「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喜劇:審美價值:「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 正劇:將悲劇和喜劇「調解成為一個新的整體的較深刻的方式」。 戲劇演出場所在中國古代,所謂的舞台最早是用在歌舞儀式上,舞者進行儀式時所站的一塊以土推成的高台,隨著戲劇發展逐漸成熟,而出現了戲棚、戲台、戲亭、勾欄等演出場所。 西方戲劇的演出從希臘的露天劇場、古羅馬的圓形劇場(即「角斗場」),發展到近世的「鏡框式舞台」,適合先鋒實驗戲劇演出的「黑匣子」(Black Box,或作黑盒、黑箱)、「小劇場」(Experimental Theater) 戲劇組織中國:中國國家話劇院、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表演工作坊、台灣現代戲劇表演團體列表、台灣傳統戲劇表演團體列表、香港話劇團。 歐洲、北美:美國百老匯、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英國倫敦西區。 藝術院校: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中國戲曲學院。 戲劇的代表人物京劇名家:梅蘭芳、評劇:新鳳霞、越劇:袁雪芬、黃梅戲:嚴鳳英、豫劇:常香玉 影視劇敘事藝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影視從美學觀念、藝術語言等領域率先邁出了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那麼今天這一步伐,將在影視制度體系、經濟體系、科技體系等縱深領域邁進。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英、法、意、日等國的電影電視教育開始在大學中得到普及,使設有相關專業的高校成為這些國家電影電視發展的人才庫和智囊團。以美國電影為例,60年代後半期至70年代崛起的「新好萊塢」代表人物,如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科波拉、馬丁·斯科塞斯、史帝汶·斯皮爾伯格、奧立弗·斯通等,大多畢業於著名大學的電影系科或專業。 21世紀的中國影視業,影視教育是電影電視產業發展到相當程度時的產物。作為一種觀念形態,它反映著影視產業的發展實踐,而作為一種制度形態,它又以源源不斷的人才供應,支撐乃至影視業的進步。 </SPAN></p>
⑺ 試論音樂劇與中國戲曲的異同之處
戲曲藝術表現手段之程式性
程式是戲曲反映生活的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是一種有規則的自由動作。它是對生活的自然形態進行藝術加工後,使之成為一種規范化的、賦予表演基本固定格式的形式。簡言之,就是生活動作的規范化、舞蹈化。戲曲程式是歷代藝術家經過長期舞台實踐凝煉而成的,是中國戲曲在表現形式上的主要特徵。
戲曲舞台上的生活動作,如開門、推窗、喝酒、寫字、上馬、登舟等都有一種不同於日常生活自然狀態的表現程式,它們在相當程度上簡化了日常生活動作中瑣碎的細節,精選出關鍵性的動作加以裝飾、美化,使它們比生活原樣更鮮明、更准確、更美,還有一些將一系列動作組合而成的表演程式;除了動作的規范化外,具有更多的舞蹈性,如象徵趕路的「走邊」,一般是表現身懷武藝的人物身負重任,輕裝潛行的程式,常常用於偵察、巡查、夜行、暗襲或趕路等特定情境,通過整袖提鞋、抄帶踢腿、箭步旋子等動作的組合,表現行走、窺視、辨路、隱蔽等內容;又如「起霸」,是由演員提甲出場、亮相、雲手、踢腿、弓箭步、騎馬蹲式、跨腿整袖、正冠緊甲等一套基本動作連貫組合而成,「起霸」最初是一個扮演霸王的演員為這個角色在半夜聽到軍情,起來披甲上馬設計的動作,後來變為武將出場的規范性表現手段,作為表現古代將士出征上陣前整盔束甲的情景。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舞台戲劇藝術,戲劇的本質要求決定了戲劇性是其首要的藝術特徵,把音樂、歌唱、舞蹈、表演等藝術形式融合和應用到舞台表演之中充分體現了它的綜合性.
⑻ 話劇和音樂劇的區別
1、定義不同: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
2、發展歷程不同:
話劇:1906年冬,受日本「新派」劇啟示,中國留日學生曾孝谷、李叔同(息霜)等於東京組織建立一個以戲劇為主的綜合性藝術團體——春柳社。
音樂劇: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a)、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
(8)中國音樂劇與戲劇擴展閱讀:
特點:
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
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貝絲》(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
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⑼ 音樂劇跟話劇有啥區別啊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回後來簡稱為音樂劇答,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
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⑽ 什麼是話劇,什麼是音樂劇,它們有什麼區別
話劇指以對話方式為主的戲劇形式,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來到中國。與傳統舞台劇、戲曲相區別回,話劇答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但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早期譯稱為歌舞劇,是一種舞台藝術形式,結合了歌唱、對白、表演、舞蹈。通過歌曲、台詞、音樂、肢體動作等的緊密結合,把故事情節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情感表現出來。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