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演奏你的胡笳琴」,胡笳琴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胡笳琴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種樂器,在民間又被稱為潮爾、冒頓潮爾,外形酷似笛子。胡笳可用於獨奏,也可以與其他樂器合奏或進行樂隊伴奏,是一種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樂器。
據說,在東漢時期戰爭四起,蔡文姬不慎被匈奴兵擄走,流落塞外,後來嫁給了左賢王,之後在塞外度過了十二年,後來,曹操統一北方後,派人將蔡文姬接回,蔡文姬才回到中原後,便寫下了著名的長詩《胡笳十八拍》,裡面講述的正是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
這首琴曲反映的是蔡文姬遠在塞外思念故土的悲涼心境,但是又不忍離開孩子骨肉分離,所以音樂哀傷婉轉,悲涼凄切。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也曾寫過一首《胡笳曲》,
城南虜已合,一夜幾重圍。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聽臨關月苦,清入海風微。三奏高樓曉,胡人掩涕歸。
後來,在蔡文姬回到中原後,胡笳也逐漸流入了中原,成為胡樂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樂器。
在外形上也由之前的“蘆葦葉”造型,變成了後來的“木管三孔,兩端加角”的外形,在發展到後來,兩端的羊角也逐漸省略,成今天的胡笳。
為了發揮草原民族的文化傳統藝術,胡笳也成為了需要復原的重要民族樂器之一,內蒙古赤峰市民族歌舞團的敖金生老師,對草原樂器“胡笳”展開了深入的的研究工作。
在1986年,敖金生老師將胡笳帶上了首都舞台,這場演奏使很多人認識了胡笳,並使人們感受到了別樣的了草原游牧文化。
現在,胡笳又再次成為被大家所熟悉的音樂,它用自己獨特的魅力講述著草原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