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論看完音樂會的啟示

論看完音樂會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1-01-28 00:40:19

❶ 宮崎駿音樂會觀後感

宮崎駿經典原聲視聽交響音樂會
久石讓的名字大家並不陌生。此次音樂會上,交響樂隊將現場演奏宮崎駿的代表作品中最受大家喜愛、最優美動聽、最感人的經典音樂。屆時,《天空之城》、《千與千尋》、《魔女宅急便》、《風之谷》、《貓的報恩》、《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幽靈公主》中的一幅幅精彩畫面伴隨著溫馨、浪漫而又大氣磅礴的交響音樂的震撼效果迎面撲來,對於喜愛「宮崎駿電影配樂」的觀眾來說,無疑是一次視覺和聽覺的絕佳享受。精彩的電影畫面讓你重溫一個個曲折的故事,震撼心靈的優美音樂把你的思緒帶入一個浪漫而且充滿夢幻色彩的童話世界。
1984年發行《風之谷》原聲唱片,與宮崎駿的第一次火花碰撞,令久石讓在日本樂壇「石破天驚」。 隨後宮崎駿動畫系列的配樂,包括《天空之城》、《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和《幽靈公主》等全部由久石讓「承包」。
久石讓這樣理解電影配樂:「我想,如果以前有電影的話,那些有名的古典音樂家們應該也會進行電影音的樂的創作。」他直言,如果自己寫作音樂作品的話,一定只想百分之百把音樂表現到最完美,「雖然我在創作動漫電影的配樂時也想這樣去做,但考慮到在影片中既有台詞,又有動作、影像,因此我要將影像和音樂合為一體表現出來。」久石讓還透露,每次在創作電影音樂前,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讀劇本,「然後,通過看電影畫面來寫作音樂,只有這樣,影片才會經過音樂的烘托達到提升的效果。」
從1984年的《風之谷》、1988年的《龍貓》到2001年的《千與千尋》和2004年的《哈爾的移動城堡》,久石讓成為與宮崎駿合作最多的作曲家,他的音樂總是充滿夢幻色彩,給聽眾以充分的想像空間,可他並不是對所有的動畫電影都充滿興趣,「我除了宮崎駿的電影之外不看任何動畫片,但我希望自己能始終保持這顆童心,永遠對生活充滿好奇。」他直言,自己非常清楚宮崎駿的電影在世界范圍內影響力極大.「但其中的音樂會有怎樣的影響,我就不知道了。我只希望觀眾能在看完這些動畫電影後,能夠增添勇氣,獲得一些積極的東西。」

❷ 觀看音樂會的感受

震撼,心靈彷彿得到升華,平靜,喜悅。

❸ 看音樂會是怎樣的感受

欣賞音樂會必須抱有極大的熱忱,指揮或者唱歌的演員上台時,必須給與熱烈的掌聲;一版首樂曲終了時也要權以掌聲相謝;欣賞音樂過程中應該保持安靜,切忌交頭接耳、用閃光燈拍照,因為這樣不僅影響其他觀眾聽音樂的心情,甚至會影響到台上音樂家們的演奏。

❹ 讀了短文不尋常的音樂會有什麼啟發

讀了這個故事後獲得的啟示是:我們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就算是身體殘缺也要堅持樂觀,笑著走完一生。

❺ 音樂會鑒賞論文

《梁祝》賞析論文:(給我高分啊)一個千古傳頌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動了多少愛樂人的心。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就是這樣一首令欣賞者為之傾倒的我國優秀的音樂作品之一。作品創作背景簡析:這是一部以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為題材,以越劇音樂為素材而寫成的單樂章小提琴協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愛情》)。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下間稱為《梁祝》)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成功地創作了這部單樂章、帶標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摯愛情,對封建禮教進行了憤怒的控訴與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對這一愛情悲劇的深切同情。樂曲的結構為奏鳴曲式,由引子、呈示部、部、再現部組成。作品從故事中擇取「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和「墳前化蝶」三個主要情節,分別作為樂曲呈示部、部及再現部的內容。運用西洋協奏曲中的奏鳴曲式,很好地表現了戲劇性的矛盾沖突。並吸收了我國戲曲中豐富的表現手法,使之既有交響性又有民族特色.下面依結構欣賞作品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朴而美麗的「愛情主題。」(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台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迴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傳說中祝英台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後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在這段快板過後,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台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願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台會、哭靈投墳。(祝英台的父親逼祝英台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緊接著小提琴採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台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樓台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後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後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並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那天祝英台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後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台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台縱身投入後,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動,對他們的命運給予同情,人們不甘於悲劇的結局,因為我們都憧憬未來美好生活。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飛向遠天,去尋找真正屬於他們幸福,而給人間留下了無限地遐想。我們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運共呼吸,是那動人的音樂調動了我們的情感,讓我們時而歡喜、時而憂傷、時而悲憤、時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經歷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於音樂之中,我們的人生就會豐富了許多許多,通過這首作品,也告訴我們人間最可貴的就是真情。《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樂曲介紹版本:俞麗拿/英國廣播音樂會管弦樂團/李堅指揮/時長:25』43)《梁山伯與祝英台》是一部單樂章奏鳴曲式的小提琴協奏曲它把民間傳奇故事濃縮為「草橋結拜」、「同窗三載」、「長亭惜別」、「逼嫁」、「樓台會」、「投墳」、「化蝶」等7個主要情節。〈引子〉鋼琴引出秀麗的長笛聲聲(0』45)和弦樂的演奏,展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音畫世界。一、「草橋結拜」(1』12)自1』12秒起小提琴奏出優揚、柔情的音樂,(1』53)隨著大提琴聲的息息相通,(2』38)發展為大、小提琴的一段協奏,好似兄弟情投意合,(3』08)弦樂的齊奏將此情深意篤的情感推向了高潮,(3』59)音樂還續上了一段柔和而又令人陶醉的樂章。與其是從「草橋結拜」的故事情節中去理解音樂,還不如從愛情主題來理解為好。獨奏小提琴那純朴而又含蓄的愛情主題,確實使人如醉如痴。二、「同窗三載」(4』51)以歡快、跳躍和激情的三分鍾時間的音樂分別講述了三年的同窗學習情景和如膠似漆的友情。三、「長亭惜別」(7』33)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在長亭惜別時的依依不捨的樂句,很有情感,令人纏綿悱徊。四、「逼嫁」(10』18)不安的音樂帶出銅管樂器那凶暴的主題,顯示以祝員外為代表的封建勢力的威逼。(11』21)小提琴以散板形式奏出的音調,揭示出祝英台的痛苦心情。強烈的切分和弦構成的反抗音調,與凶暴的主題交替出現,(12』20)導致英台抗婚的樂曲高潮,隆隆的鼓點以示洶涌澎湃的心潮和憤怒的對抗以結束此樂章。五、「樓台會」(14』07)小提琴與大提琴那對話般的樂章,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在樓台相會時的互訴衷情,難依難舍、委婉動情。六、「投墳」(16』32)急轉直下的音樂,從戲曲借鑒來的散板和快板樂章,是英台在山伯墳前向蒼天的控訴。在一片寂靜中,(19』33)唯有一個小提琴獨奏出悲憤的絕句,(19』46)凄慘和悲壯的鈸和鑼聲令人心碎……。(20』09)隨之是管弦齊鳴,謳歌英台反封建精神。七、「化蝶」(20』18)晶瑩的豎琴、(20』38)清脆的長笛,將人們引入了秀麗的意境,(21』25)裝有弱音器的獨奏小提琴再現了愛情主題,使之成為帶有神奇色彩的終曲。音樂展現了人們對梁、祝兩人化蝶的美好遐想和祝願。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東晉永和年間,在風景秀麗的善卷山南,有一個祝家莊。莊裡有一戶殷實富戶,人稱祝員外。祝家族規,財產傳男不傳女。因祝員外沒有兒子,為繼承家產,祝員外將女兒英台自小男裝打扮。英台才貌雙絕、聰穎好學。到了讀書年齡,祝員外便把英台送到附近的碧鮮庵讀書。在碧鮮庵讀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梁山伯,家住善卷山北西去五里的梁家莊,兩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引為知己,遂於善卷後洞的草橋結義金蘭,兄弟共勉,相互提攜。英台與山伯在碧鮮庵同窗三載,期間曾同往齊魯謁拜孔聖,又同到東吳游學。兩人日則同食,夜則同眠,詩文唱和,形影相隨。山伯不僅才高學富,而且為人忠厚正直,深得祝英台的愛慕。然而,三年之中,英台始終衣不解帶,山伯雖屢起疑惑,但均被英台支吾過去。山伯始終不知英台為女子。三年的同窗生活,梁祝情深意篤,祝英台對梁山伯產生了愛意。三年後,梁山伯要繼續去餘杭游學,而祝父因英台年屆及笄,不許英台前往。二人依依不捨,互贈信物。山伯贈與英台古琴長劍,英台回贈山伯鎦金摺扇,親書「碧鮮」二字。在山伯去杭城時,英台相送十八里,途中英台多次借物抒懷,暗示愛慕之情。但忠厚淳樸的山伯渾然不覺,不解其意。臨別時,英台又假言做媒以家中九妹許於梁山伯,並約定時日,請山伯來祝家相訪求婚。英台學成回家後,豈料其父母已將英台許配邑西鯨塘馬氏。山伯從餘杭游學回來,到祝家造訪,英台紅妝翠袖,羅扇遮面,前來相見,山伯方知其為女子。當得知英台已聘馬氏後,柔腸寸斷,悲痛至極。兩人臨別立下誓言:「生不能成婚,死也要成雙。」梁祝淚別後,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卒葬村西胡橋。英台聞訊悲痛欲絕,決意以身殉情。出閣當日,堅持要經胡橋祭奠。轎至胡橋山伯墓時,英台上前祭弔,慟哭撞碑,突然狂風大作,天空混沌,飛沙走石,地忽裂丈余,英台墮入其中。風停雨過後,彩虹高懸,有二隻碩大的蝴蝶,蹁躚起舞,傳為梁祝兩人之精靈所化,黑者即祝英台,黃者即梁山伯,情侶依依,形影不離,比翼雙飛於天地之間。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筆者曾看到過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敷衍出動人的傳說。近年,浙江越劇團的傅派傳人陳藝主演了新版《梁祝》的「祭墳」和「化蝶」兩場。總之,經典就是經典,彷彿有演不完的故事,說不完的意韻,道不完的感嘆。現在已是上海音樂學院教授的陳鋼說:盡管迄今為止已有無數中外小提琴家演奏過《梁祝》,但我認為最具代表性的有三位。第一位是俞麗拿。《梁祝》1959年5月在上海藝術劇院首演時,擔任小提琴獨奏的就是俞麗拿,其時年方十八,還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俞麗拿的演奏特點是身心極為投入,肢體語言和表情豐富,頗具現場感力她演奏的《梁祝》唱片、音帶和CD目前已發行了200多萬張。第二位是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早在1979年,西崎崇子就灌錄了第一張《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唱片。為了讓海外聽眾更好地理解《梁祝》,西崎崇子將《梁祝》改名為《蝴蝶情侶》。西崎崇子採用的是國際化的小提琴演奏語言,音色優美,力度好。她迄今灌錄發行的唱片、音帶和CD有六個版本,將近1000萬張。第三位是旅美青年小提琴家呂思清。呂思清對中國文化有極高的悟性,加之他的演奏技巧一流,具有時代感,他對《梁祝》的演繹別具一格,頗受新一代的青年觀眾歡迎.

❻ 關於音樂的"形式"和"內容"有哪些論述,對寫作有何啟示

淺談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形式
音樂作品有沒有內容,音樂內容是何種音樂本質的美學問題,一直是兩種音樂美學思想爭論的焦點。這同中外美學界對美的本質的爭論是一致的。凡是主張美存在於主體的主觀心靈的美學派別,就認為音樂根源於主體的主觀世界,反映的是自我。黑格爾從「美是理念」的美學觀出發,主張:「音樂表現的是只有完全無對象(無形的)的內心生活……完全空洞的『我』,沒有內容的自我。」①他所說的「自我」,實則是「理念」,音樂反映的是「理念」,黑格爾的音樂美學觀,正是他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的唯心主義美學思想的反映。
19世紀,奧地利音樂美學家漢斯立克明確提出:「音樂的內容就是樂音的運動形式。」 ②他將音樂本身流動的旋律歸結為音樂的內容,以音樂的形式代替了音樂的內容,實質上,是取消了音樂的內容。筆者認為,漢斯立克的「為音樂而音樂」的形式主義的音樂美學觀,顯然是接受了康德的形式主義美學思想的影響,否定了音樂內容的審美意義,否定了音樂同客觀現實的必然聯系。
在我國戰國時期成書的古籍《樂記》,充滿著唯物主義精神,其音樂美學思想十分寶貴。《樂記》的開篇就闡明了音樂產生的根源:「凡音之聲,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③「人心」——「感於物」——「形於聲」,這就是音樂產生的過程。由於人的內心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激起某種情感而發出了「聲」(音樂)。這是一種樸素的唯物主義反映論。主體的內心世界,受到了客觀事物的撞擊而震響了心弦,激起了思想情感,發出有規律的聲音。基於這一唯物主義的音樂美學思想。《樂記》進一步闡釋了音樂的內容與形式的美學問題。「樂者,心之動也。聲音,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④音樂是表現內心感受的,樂音是音樂的現象,節奏、樂音的變化是樂音的組合。制樂的人,要表現內心感受的音樂形象,要對樂音的組合,節奏的安排等進行精心的設計與組織。「心之動」「樂之象」是指音樂的內容;「文采節奏」「治其飾」是指音樂的形式。
唯物主義美學認為,一切藝術作品都是客觀世界的反映。而音樂通過樂音的組合,流動的旋律,藉助聽賞者的想像間接反映客觀現實,即使表現某種思想情感的抒情性音樂,也是主體有感於客觀事物而激起的,從思想情感的折光中映現客觀事物。
音樂內容,是音樂家集中現實世界中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過美學理想的篩選,審美情感的浸透,精心創造出來的音樂形象。它凝結著音樂家的世界觀、美學思想、鮮明的愛憎、創作技巧和心血。音樂形象是音樂家的「自我」同經過提煉的客觀事物相結合的產物,是主客觀相統一的聽覺藝術形態。
抒情性的音樂作品,其內容就是情感內容,音樂形象就是情感形象。
敘事性的音樂作品,其內容就是作品所反映的現實生活圖景。
音樂家賦予作品的思想與情感內容是作品的靈魂與生命,是構成音樂作品的第一要素。但是,音樂內容是無形的、無聲的,是一種意識形態,它只有依存音樂形式中,隱含在樂音組合中,才能存在。音樂內容只有通過完美的音樂形式才能得到表現,才能為人們所聽賞。音樂的內容與形式是無法分開的,離開形式,音樂就不存在,離開內容,形式只是一堆無生命的音符,毫無欣賞意義。分析內容,離不開形式;分析形式,離不開內容。只不過有所側重罷了。
音樂形式雖然是第二義的,但是,它是音樂之為聽覺藝術的最本質的獨有的特徵。沒有音樂形式就沒有音樂。在音樂領域里,可能存在沒有內容的劣品,但不存在沒有形式的音樂。只有音樂內容配以相應的音樂形式,才構成完整的音樂作品。
什麼是音樂的形式?德國著名的音樂美學家邁耶爾的定義是:「形式是內容的藝術造型。」⑤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音樂形式的特徵。音樂形式的本質是表現,是表現內容的手段。它是構成音樂作品聽得見的、流動的音樂旋律。它是由樂音合乎邏輯組成的流動的音響結構,所以說,樂音組合的規律性,便是音樂形式美的基本特質。音樂的形式美「是一種獨特的只為音樂所獨有的美……它存在於樂音以及樂音的藝術組合中,優美悅耳的音響之間的巧妙關系,它們之間的協調與對抗,追逐和遇合,飛逝和消逝——這些東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直觀的心靈面前,並使我們感到美的愉快。」⑥
有規律的運動著的節奏、起伏變化的旋律線條、和聲與對位嚴整的邏輯性、配器的平衡性與科學性、曲式結構的對稱性與均衡性、音色變化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等,構成了音樂作品的形式美。在西方美學史上,稱音樂為「流動的建築」,形象地說明了音樂形式的美學特徵。
音樂的內容與形式不是並列關系。內容左右形式,形式是表現內容的技術手段;形式是根據內容的需要而產生的,反過來,形式又制約著內容。形式符合內容的需要,它就促進內容的展開和顯現,形式越是美,越是符合內容的需要,音樂的表現力就越強;形式不符合內容的需要,它就阻礙內容的展現和顯現。黑格爾曾說:「一定的內容,就決定它的適合的形式。」「一件藝術品缺乏正當的形式,便不能算作正當的或真正的藝術品。」音樂作品的形式或優或劣,決定著音樂作品的質量高或低。
客觀存在的美,給人第一個感官印象的是形式。欣賞音樂美也同樣如此,聽眾首先憑聽覺接觸音樂作品的是音響形式,第一聽覺印象是音響美不美、動聽不動聽。因此,音樂美學對音樂形式提出嚴格的審美尺度:音樂作品,給聽賞者的第一個聽覺印象,必須要悅耳。以動聽的音響牢牢抓住聽眾,進而令其心動。必須為音樂內容建構起完美的「藝術造型」,配以相稱的音樂形式,才能給聽賞者以審美享受的同時,發揮其音樂內容的感染、凈化的審美功能。
我國漢代哲學家王充十分強調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統一。他說:「文墨著竹帛,外內表裡,自相副稱。」也即為藝術內容配製的形式要相稱、相符。
「形式和內容的完全一致是真正藝術作品的第一個主要的標志。」
注釋:
①黑格爾.美學.第三卷上冊.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第332頁.
②⑥漢斯立克.論音樂的美.人民音樂出版社,1980年版.第50頁.
③④樂記.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年版.第1頁,第30頁.
⑤邁耶爾.音樂美學若干問題.1984年版.第65頁.

-------------------------------------------------------------------------
音樂影響了他們的寫作

導語:音樂與文學自古以來都是一對「孿生兄弟」。許多作家都曾在音樂中汲取力量與靈感,因此,作家中的「音樂發燒友」可不少。村上春樹、菲茨傑拉德、余華……讓我們看看,音樂是如何改變了他們的寫作,甚至是人生?
一、羅曼羅蘭:音樂是心靈的避風港

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以長篇巨著《約翰·克利斯朵夫》而聞名於世,而這部作品即是以音樂家貝多芬為原型創作的。
羅曼羅蘭從小就十分喜愛音樂,他曾說過:"在我生命的歷程中,音樂佔有了我,它是我最初的愛,也可能是我最後的愛,我像女人愛孩子一樣愛它。"
羅曼羅蘭的一生中對他影響重大的藝術大師有很多,光是他自己為這些偉人寫的傳記人們都可以如數家珍《貝多芬傳》《歌德與貝多芬》《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在羅曼羅蘭十六歲以前他所受到的音樂方面的熏陶主要來自海頓、莫扎特。而在他接觸到了瓦格納和貝多芬的音樂以後,那些優美的旋律就從此占據了他心靈中最美好的位置,也成為了他一生中重要的精神寄託和靈魂的避風港。
羅曼羅蘭對於音樂有著堪稱狂熱的喜愛。他曾寫過名為《音樂》的小短文,文中稱:「生命飛逝。肉體與靈魂像流水似地過去,歲月鐫刻在老去的樹身上。整個有形的世界都在消耗、更新。不朽的音樂,唯有你常在。」
羅曼·羅蘭正是在音樂的熏陶里成長起來的一位具有音樂家氣質的文豪。他從音樂中獲得了心靈的升華和美的陶冶, 從音樂中獲得了人生的量和安慰, 還從音樂中不斷地汲取文學的靈感、構思和啟示。文學與音樂, 在他的藝術創作中獲得了高度的融合。
二、菲茨傑拉德:「爵士樂時代」的代言人

菲茨傑拉德是美國「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樂時代」美國年輕人的代言人。菲茨傑拉德這個美國文化與「美國夢」孕育起來的作家,創作了以《了不起的蓋茨比》和《夜色溫柔》為代表的長篇小說和其它短篇小說。其作品主要以「美國夢」的破滅對那個時代的冒險價值進行深刻的剖析。作為「美國最善感的社會小說家」,一個有著「獨特的浪漫風格」的作家,他的作品與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菲茨傑拉德在其作品中經常借鑒音樂的藝術手法來突出敘事文本的表現性。菲茨傑拉德在小說中對音樂的借鑒有著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他既將音樂與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音樂內容成為構成小說情節的有機組成部分;又借鑒音樂的結構技巧,將音樂的章法揉進小說創作中,使小說成為結構意義上的音樂作品。
音樂內容包括人為演奏的音樂,自然界的天籟之音,和一些間或出現的音樂術語和符號。音樂結構則由即興演奏與反復吟唱,復調,和聲與對位,以及迴旋來體現。由此可見,菲茨傑拉德的作品中不僅四處彌漫著以爵士樂為主的音樂內容的描寫,就連敘述格式也是從音樂的河床上自然地流淌出來的。因此他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爵士樂時代」的回聲。
菲茨傑拉德在對音樂的處理上體現了一個「雙重視角」的 原則。也正是將這個「雙重視角」滲透在小說中的音樂中,菲茨傑拉德淋漓 盡致地表現了對社會現實的分裂的感受力。作者既沉醉在以爵士樂為主的即 興演奏的音樂中,又聽出了這弦外之音一即人主理想的破滅,「美國夢」 的破滅。這是菲茨傑拉德矛盾又統一的雙重視角,而音樂,最合適表達這種 飄忽不定的思想了。同時,音樂對菲茨傑拉德創作的影響也給我們一個啟示: 音樂與小說雖然分屬於不同的藝術范疇,但相互借鑒會使兩種藝術形式相得益彰,這種有機結合的手法顯然值得借鑒和發揚。
三、村上春樹:音樂教會了我寫作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有兩個愛好:跑步和音樂。
村上春樹在古典音樂方面的鑒賞力,甚至讓小澤征爾感到震驚:「他熱愛欣賞交響音樂會和爵士音樂會,也在自己家裡聽唱片,甚至知道許多連我都未曾聽聞的事,著實讓人驚訝。」
村上曾對小澤征爾說:「如果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音樂最重要的要素就是節奏。文章如果少了節奏,沒有人想讀。」
「文章就像音樂,也可以通過字詞的組合、語句的組合、段落的組合、軟硬與輕重的組合、均衡與不均衡的組合、標點符號的組合以及語調的組合營造出節奏感。音樂品位不夠好,這些就做不好。」村上認為,音樂品位對一個作家相當重要。
「倘若文章有節奏,故事有節奏,接下來自然會文思泉湧。寫作時,我會在腦海里自動將文章轉化為聲音,用這聲音構架出節奏。以爵士樂的方式即興演奏一個主題樂段,便能自然地產生下一個主題樂段。」村上的寫作過程,也因為音樂而與眾不同。

四、余華:音樂讓我感受到愛的力量
我國著名作家余華也是一名音樂發燒友。他曾出版過隨筆集,名字就叫《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文中記述了音樂對於他的影響:「音樂一下子就讓我感受到了愛的力量,像熾熱的陽光和涼爽的月光,或者像暴風雨似的來到了我的內心,我再一次發現人的內心其實總是敞開著的,如同敞開的土地,願意接受陽光和月光的照耀,願意接受風雪的降臨,接受一切所能抵達的事物,讓它們都滲透進來,而且消化它們。 」

那是1993年的冬天,余華買了一套音響設備,伴此而來的是大量CD唱片。原本,他只是想「附庸風雅」、「讓音響出現在我的生活中,然後在朋友們談論馬勒的時候,我也可以湊上去議論一下肖邦,或者用那些模稜兩可的詞語說上幾句卡拉揚。」卻沒想到,音樂情結從此揮之不去,最終開始影響他的寫作。
「確切的說法是我注意到了音樂的敘述,我開始思考巴爾托克的方法和梅西安的方法,在他們的作品裡,我可以更為直接地去理解藝術的民間性和現代性。」、「此後不久,我又在肖斯塔科維奇的《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里聽到了敘述中「輕」的力量。」、「(加德納與蒙特威爾第合唱團)彷彿只用了一個短篇小說的結構和篇幅表達了文學中最綿延不絕的主題。」
音樂給了余華愛的思想,從而影響了他的文學觀念;音樂激發了創作靈感,使他找到了獨特的出場路徑;音樂影響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從而導致他敘事風格的變化。

❼ 要一篇交響音樂會後的感想(800字以上懸賞20分!!)

聽德國柏林交響樂音樂會有感
之一:震撼的藝術
音樂——神聖,而不屑於庸人的膜拜.
音樂——優雅,而讓人撕裂精心包裹的面具.
音樂——深邃,而讓人的靈魂歸入虛無清爽.
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樂《英雄》,悠長,迭盪,宏響,得擁有怎樣的勇氣,修養,才華的人才能演奏,才能指揮?
讓喋喋不休的虛偽閉上它殘缺的嘴巴,這是交響樂的宗旨.
從枯絕的靈感中尋找靈感,這是其成功的來源,
你聽,曼妙雄偉的聲音,優美撥人的旋律,瞬間將你的不適,怠倦,恐懼,以及神經質都隨之升華.
到那時,你才真正明白,在炙烈的光明中尋找黑暗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哪怕是你用上了鼻孔.
震撼的藝術,是在絕對寂靜中才爆炸出的聲音.
震撼與驚悚,原本不是一個詞,但在交響樂中,卻偏偏這樣怪異而自然的重合了.
這樣的音樂,帶給你的,是血肉的質感.就像是搗碎了自己靈魂似的.
之二:醜陋的聽眾
昨日晚, 9月21日,往四川省錦城藝術宮觀看8:00開始的德國柏林交響樂團演奏.
音樂,在我心目中,一直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據說,在歐洲,人們在前往觀看交響樂時,都會正正規規的穿上西裝,打著領帶.而這樣的行為,在我們中國人看來,無疑是神經,以及不可思議的舉動.
很快,拿著花380元買來的甲級票入場後,(門票分為VIP票,特級票,甲票,乙票,丙票.)我坐在第四排,是諾大的演出廳里靠前左方的位置.
不久,頭頂燈光一暗,眾多穿著黑色燕尾服的人從幕後走上了舞台,拿著各自的樂器,紛紛坐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
等各位交響樂樂團團員紛紛准備完畢,一位儀態略顯威嚴的西方人走上台來,他是樂隊指揮夏.巴道爾,隨著他的上台,台下爆發出一陣震耳欲聾的掌聲,口哨聲,尖叫聲,不知情著,指不定還以為這是在搞什麼大型婚宴活動.
這時,我往四周略一掃視,發現還有眾多位置空著.我不由得聯想到,明天蔡琴的演唱會一定全場爆滿.
指揮者一揮樂捧,樂聲轟然奏鳴,第一曲是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樂——英雄》.此曲起伏悠長,共分為5段,這一曲完畢,前半場也就完了.而後半場,則是6首較短的圓舞曲以及快速波爾卡,2首中國交響音樂.最後,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拉德茨基進行曲.
這整個曲目單里的11首交響樂,除了兩首中國交響樂,外加一首斯特勞斯的春之聲圓舞曲沒聽過以外,其他的都基本上聽過.但即使聽過這么多遍,仍然是百聽不厭,很快就融入了樂曲當中.
大概音樂會進行到40分鍾時,我已經有些情緒失控了,因為我後面的兩個女的,不大,約7~8歲,一直打鬧個不停,聲音之大,幾乎小半個演奏廳都能聽到,我清楚的感到眾多目光看向這邊,我也憤怒的看了她倆數次,但她二人卻視而不見,我努力數次讓自己平復心情,卻始終做不到.心中不禁暗嘆,唉,買門票那380塊錢啊,就這么被兩個小屁孩給糟蹋了……
再也忍不住,轉過頭,稍稍提醒了那兩個小女孩,她倆一愣,隨即閉上了嘴巴.我這才轉過頭,繼續聆聽.我剛一轉過頭,卻又聽見嘰嘰喳喳的聲音,我心中暴怒,剛想轉過頭去教訓教訓這兩個小傢伙,卻突然發現這嘰嘰喳喳的聲音並不是那兩個小女孩的聲音,而是這兩個小女孩的父母.剛才由於兩個小女孩的聲音過大,我沒發現,這下可好,她倆的聲音一閉,倆父母的聲音立刻就突出來了.我這兒聽得清清楚楚.暗嘆一口氣,實在是無語也.我不禁想起原來於網上看到的國外在公共場所,用中文寫上「請勿大聲喧嘩.」「請勿隨地吐痰.」的一系列事情.中國人啊,連交響樂音樂會的氣氛都可以污染,實在是強,I服了.
好不容易,熬到貝多芬的英雄交響曲完畢,我毫不猶豫的起身,後轉,朝後排走去,終於,找到了一個安靜,人少的位置,約在14排左右.心想,這下可以免受騷擾了.誰料,才坐下來沒好一會兒,就聽到周圍時不時響起手機聲,我不免疑惑的拿起節目單,另一面上,的確寫著「入場請自覺關閉手機等物」.更有甚者,居然直接大大咧咧的就在這里煲起電話粥來.下半場斯特勞斯的古典音樂又被現代雜音伴奏了!真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賤則無敵.
哦,祖國,五千年文明,你讓我怎麼理解你?

❽ 聽音樂會使大腦哪裡活躍會有什麼啟發

從醫學上來說,和吸毒成癮的道理大體相同,你聽到自己喜歡的音樂,你的大內腦裡面有一個叫做腦垂體容的東西就會分泌一種叫做 多巴胺 的物質,這種物質會使你產生快感,忘記疼痛以及不愉快,當你第一次聽一種音樂的時候,你覺得它好聽,同時你的身體就會分泌多巴胺,這樣你下一次就會還想聽,這就是所謂的獎賞機制,獎賞機制會在反復刺激下增強,或是變弱,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聽一些東西聽多了就會厭倦。

閱讀全文

與論看完音樂會的啟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