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音樂劇《貓》的美術特色是什麼十分著急!!
「貓來」作為四大著名音自樂劇之一,當然是一部很有價值(去欣賞)的作品。
首先音樂劇的美妙之處,貓是發揮地「淋漓盡致」。音樂與場面美感完美融合在氣氛中,我就感覺我是一隻真實的「貓」
對美術最為「重點」(個人欣賞)的「貓」的的肢體動作的表現,有時舞台上只有屈指幾只,有時成群,但仔細觀察每一隻貓的表情神態,動作都刻畫地很講究,每隻貓的頑皮,沉穩,善良···盡顯其中,值得好好品位,這很有趣不是嗎?
不過我真的很喜歡「貓」的音樂,不愧是韋伯,好棒!
-也許我說得亂七八糟的,請你不要見怪。
⑵ 音樂劇《貓》
1楔子 2. 潔里珂歌唱給潔里珂貓 3. 貓的命名 4. 潔里珂舞會的邀請 5. 老甘比貓 6. 藍湯姆塔閣內 7. 格瑞澤貝拉:華容美的貓 8. 巴斯特瓊斯,城裡的貓 9. 蒙哥傑瑞和麗普提澤 10. 老德特然那米 11. 狗咬狗的可怕事件 12. 潔里珂之歌 13. 記憶 14. 快樂時光 15. 格斯:劇院的貓 16. 格若泰格的最後一戰 17. 斯格姆邦克:火車上的貓 18. 麥克維題:神秘的貓 19. 迷斯特弗里斯先生 20. 記憶(重復) 21. 踏上雲外之路 22. 對貓兒的態度
⑶ 音樂劇《貓》的主題曲回憶怎麼樣,請賞析
戲劇內涵:
音樂劇《貓》在海外20年的狂潮不衰,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純以外,更多的還應該歸功於《貓》劇所倡導的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和這種理念可以在生活中對應的人群。貓的伶俐、貓的乖張、貓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此新奇的吸引著人們,從貓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定位,這是個奇特的發現過程,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生活與一隻貓咪的生活做比,但是從音樂劇《貓》中,從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靈身上,從他們夢幻般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以外的角度,審視自我和自我的生活。
就象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的那樣:
在桀驁的獨來獨往中高貴著,在傲慢的靈性間我行我素的美麗著;
智慧、敏銳而帶著些許凌厲的心扉可以在永無止境的奔忙中悠然自若;
放縱、忘我、酣暢淋漓的感受世界,享受著、付出著,肆無忌憚的生存;
一群貓,造物的稟賦,讓她們成為貓。
《貓》是一個舞台奇觀,從該劇一開始,它就用開場音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非凡之作。他巧妙的用貓的世界來隱喻人類的社會,這是一次關於世界觀和人生態度的探討。
2戲劇的表現形式
英國式芭蕾,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為主要表現風格。
a音樂《貓》中的舞蹈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b音樂劇《貓》中的音樂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c音樂劇《貓》中的戲劇。
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貓》中,當衣衫襤褸的格里澤貝拉動情的唱出「回憶」(Memroy)時,那經典的旋律把這只飽受生活摧殘,離群多年而又風光不在的老貓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她對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和盼望回到貓家族中的嚮往,把整部劇推向了最高潮。每當「回憶」的旋律響起,觀眾總是抱以熱烈的掌聲,彷彿自己也成為了傑里科貓的一員,來共同慶祝格里澤貝拉被選中升上九重天獲得新生。可見音樂為烘托劇情起到的巨大作用。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3 音樂的作用
此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創造這個音樂神話的人正是當代音樂劇大師,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這位聲名顯赫的音樂家身上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他曾四次獲得托尼獎、四次Drama Desk獎、三次葛萊美獎以及五次勞倫斯•奧利弗獎。他的《貓》更是成為世界上演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正如這部音樂劇宣傳海報上所寫著的「Now And Forever」現在和永遠,這也許是它經典地位的最好表達,它會續寫自己的神話,吸引更多的觀眾。他開創了一個音樂劇的新時代,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詮釋著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音樂劇四大經典名作中竟有兩部都是他創作的。無論是劇中氣勢輝宏的交響樂樂段還是溫柔傾訴的優美旋律都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
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音樂是音樂劇中的靈魂,音樂標示了音樂劇的存在,而音樂劇也使得經典的音樂唱段得以流傳經久不衰。音樂的出色與否決定了一部劇作能否成為傳世的經典。讓我們從音樂主題的選擇、整體性、旋律性、戲劇性、多樣性等幾個宏觀的方面來看韋伯音樂創作的特點:
一. 主題的選擇。
韋伯的音樂劇創作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他喜歡選擇一些具有嚴肅的社會意義、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引起人們內心普遍共鳴的主題。因為這樣的主題極具戲劇性、沖突性;這樣,他的音樂創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把戲劇性的劇情用音樂連接起來。
二. 整體性。
音樂劇的創作非常講究整體性。這是什麼意思呢?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音樂是其中貫穿始終的線索。從序曲到幕間音樂直至劇終謝幕的音樂,都需要有體現其整體性的音樂把它們完美的聯系起來,一氣呵成,使觀眾產生完美的整體感,而不是一首首毫無關聯的歌曲大聯唱。韋伯無疑具有這種過人的整體把握能力。從他的音樂劇中不難看出,作品的風格是一致的。韋伯的音樂是流行、搖滾和美聲的綜合體,使用不同的音樂語言不僅拓寬了音樂劇的表現手段及范圍,還巧妙的讓人們接受了嚴肅題材的音樂劇也可以用輕松活潑的輕音樂甚至是搖滾樂來詮釋的觀念。在配器上,他打破了管弦樂的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到音樂劇中,同時加入具有古典風格的合唱來渲染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以此來加強作品的時代感和表現力。要把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統一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的不好就是不倫不類。然而,在觀眾聽來,韋伯是很善於處理這不同「種類」的音樂的,在他的劇中,不同的樂段和不同的場景、劇情珠聯璧合,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激進的搖滾樂都在同一部劇中依次亮相。我們感受到的這種結合是非常自然、統一的,並沒有牽強的感覺。從演出的效果來看,觀眾並沒有對這種嘗試提出什麼異議,反而是為他喝彩,可見他把這種看似矛盾的問題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巧妙的解決了。這不由的讓人產生一份敬佩之情。對於韋伯來說,那是一種遊走於古典與流行中的自在與從容。
三. 旋律性。
旋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歌曲的靈魂。每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必然有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優美旋律。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經典的旋律才成就了劇作的不朽。這一點在古典歌劇中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正如當提到《圖蘭多》人們馬上會想到「今夜無人入睡」、說起《卡門》我們就會想起「鬥牛士之歌」。很多人也許對整部歌劇並不熟悉,然而說到其中的著名唱段,卻是無人不知。可見,好的旋律對作品的影響是多麼巨大。旋律的創作最能體現作曲家的天才,幾乎在韋伯所有的音樂劇作品中,都有幾首歌曲成為經典。1978年上演的《艾薇塔》又一次引起了轟動。提到這部音樂劇,我們馬上會想到「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情深意重,聞者無不為之動容,正是通過這首歌曲,人們知道了貝隆夫人的傳奇故事。無論是充滿矛盾、斗爭的場面,還是輕松歡快的喜劇氛圍抑或是溫柔纏綿的傾訴,都在他神奇的筆下妙筆生花。聽上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出眾的駕馭旋律的能力使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過耳難忘。但他並沒有因為討巧的旋律而喪失創作的藝術水準,這正是他的大量作品得以成為經典和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說到《貓》,這恐怕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一部音樂劇了,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它在全球巡演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自1981年上演以來,一直到現在它還在繼續自己的神話,它的足跡遍及世界的很多角落。伴隨這部音樂劇的是一首經典的歌曲「回憶」,這首歌曲可以說是韋伯的代表作,是一首超越語言和地域限制而傳遍全球的名作。它已經和《貓》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就在《貓》劇的現場,當「回憶」的旋律響起,包括筆者,全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的長時間鼓掌,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據統計,有超過200位的各類藝術家都錄制過它,被錄制達600多次,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娜塔莉•科爾和多明戈等。當然,作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韋伯的音樂才能不僅體現在音樂劇領域,1996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歌「永恆的朋友」也出自他的手筆,莎拉•布萊曼和卡雷拉斯的傾情演唱為之增色不少,也使這首歌曲家喻戶曉。
四.戲劇性。
在上面已經提到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歌劇院的幽靈》中,韋伯創新的引進了「音樂戲劇性展開」的概念和方法,把歌曲插入到對話當中,使他們成為連接劇情的線索。同時,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下,音樂劇中就包含了歌劇所有的要素,他不但大量的採用古典音樂的背景,用歌劇中的宣敘調,詠嘆調來發展劇情,還使用一些大歌劇的片斷,演員的演唱也必須用傳統的義大利美聲唱法。其中的經典唱段和歌曲如「夜之歌」(The music of night),「想著我」(Think of me),「對你的渴求」(All I ask of you)等都極大的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艾薇塔》中同樣有「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rgentina)這樣的金曲,很好的完成音樂渲染劇情的任務。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五.多樣性。
這里主要是指韋伯創作風格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他有一種糅合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通常來講懂嚴肅音樂的人一般都是專業學習音樂的,他們沒有寫作流行音樂的經驗,也寫不出具有流行味的音樂作品來。而懂流行音樂的人又往往缺少西方傳統音樂需要的那種修養,沒有駕馭大型戲劇音樂的能力。但是,音樂劇恰巧是這兩者的結合,缺乏任何一種能力都不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母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他十九歲考入了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編曲,嚴格的音樂訓練使他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同時,年輕的他對那時在英國正大為流行的搖滾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成為他一直追求的藝術目標,他成功的做到了這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創作的時候沒有覺的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在他的音樂作品當中,音樂風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限制,他大膽的使用一切可能的音樂元素,音樂風格也越來越難以簡單的給出定義,時而是古典音樂,時而又是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拉丁舞曲等。他的最新作品《孟買之夢》再一次體現了他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與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合作是他試圖將東方文明的魅力引入音樂劇的又一次大膽嘗試,評論界對這部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語,但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我相信人們會給韋伯一個的評判。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素養全面、藝術視野開闊的音樂家,他並不固守某一種藝術趣味,而是大膽的借鑒,使用各種各樣的音樂素材,只要是可以恰當的表達音樂劇作品的需要,就把他們融入其中。這些都體現出韋伯作為藝術家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扎實的音樂功力。
韋伯不愧是一位音樂劇的革新者和大師,他為音樂劇開辟了寬廣的藝術表現道路,並以自己的巨大成就開創了「現代派」的音樂劇流派。為當時處於低靡狀態的音樂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國音樂劇走向國際,和百老匯音樂劇分庭抗禮。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使自己的藝術有了不斷發展的動力。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為如今繁榮的英國音樂劇市場的重要基礎。由於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喜愛,客觀上,還幫助音樂劇這種劇場藝術真正走入了大眾的生活。他的作品影響著與他同時代以及後來的無數音樂劇作曲家,為他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他們永遠可以在韋伯的作品中找到新的素材,新的視角。
⑷ 音樂劇《貓》中各個貓詳細賞析
貓眼中的世界與人生
——歌劇《貓》賞析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審美舞台消費藝術,它的形成與發展不過一百多年的歷史,傳入我國的時間也不長。簡單的說,它是一門綜合戲劇、音樂、舞蹈的大眾表演藝術。音樂劇有綜合性、現代性、多元性、靈活性和商業性操作等的特徵。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
音樂劇《貓》,可以說是無人不知.自從它首次來中國上演以後,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颳起一陣音樂劇的旋風,觀眾無不被它那奇特的舞檯布景、幽默生動的表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我有幸在大學美育這門課中觀看了《貓》,觀後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演員精彩的演出把觀眾帶入了奇妙的傑里科貓族的世界,當然,此劇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一、音樂劇《貓》的地位
《貓》是勞埃德·韋伯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同時也是在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一部音樂劇,該劇於1981年5月11日在倫敦西區的新倫敦劇院首演,2002年5月11日落幕,前後歷時21年。1983年,《貓》榮獲最佳音樂劇獎等七項托尼獎。
《貓》不僅是一部充滿動感魅力和時代氣息的音樂劇,同時,它也飽含著生活哲理和人間情懷。就像有人所說,這是一部「從貓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樂劇。
二、音樂劇《貓》劇情介紹
《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我們知道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可以再次獲得新生。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用歌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魅力貓」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入天堂的貓。
「魅力貓」,是全劇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經變成一隻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她以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
"搖滾貓"是貓中的搖滾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搖滾貓"的個子很高,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貓。他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狂舞,盡情享受母貓們瘋狂的迷戀。
小貓傑米瑪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當魅力貓唱出了《回憶》以後,首先喚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貓的旋律,使眾貓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
另外還有保姆貓」、「劇院貓」、 「富貴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三、音樂《貓》中的舞蹈元素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四、音樂劇《貓》中的音樂元素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五、舞台美術
在《貓》劇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化裝,全劇共有36隻貓,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形態各異,各具特色。
六、劇情總結
魅力貓載著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獲得了新生。這部音樂劇欣賞完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⑸ 如何欣賞音樂劇《貓》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亮點:
⑹ 求音樂劇《貓》清晰版
http://www.hbqn.org.cn/movie/音樂劇-貓.rmvb
上面一整行都是地址
這個是我曾經下過最清晰地了
....
《貓》這種老東西內
電驢上即使有,資容源也很少了
迅雷就叫做一個垃圾...
⑺ 百老匯音樂劇《貓》詳細的介紹
《貓》是作曲家洛依德·韋伯創作的最成功的一部音樂劇。自年5月11日首演於新倫敦劇院和1982年10月5日首演於紐約百老匯冬園劇院後便一直在這兩處演出,直至去年5月正式停下來,前後持續了整整20年。是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3年或最佳音樂劇獎等7項托尼獎,由韋伯譜曲。
曲作者介紹:
安德魯·洛伊·韋伯從1977年開始根據他從小最喜歡的書,《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編寫曲譜。因為韋伯原來的打算是寫一些在舞台上演的散曲,而且1980年他在愛德蒙頓音樂節(Edmonton Festival)上公演了他已經寫好的幾個片段。當時艾略特已經去世,艾略特的遺孀 Valerie Eliot 參加了音樂節,並且帶給韋伯許多艾略特沒有發表過的詩和故事。這些故事裡,就包括了後來十分有名的"Grizabella ,魅美的貓"(艾略特沒有把這首已經完成的詩包括到詩集里去,因為他覺得"這個故事對孩子來說太悲哀了")。有了這些信息,尤其是Grizabella的故事,使韋伯覺得終於找到了故事的主題,而更像一部有頭有尾的歌劇了。他找到拿恩作詞兼導演,兩個人合作,把這樣一部顯然不具備賣座條件的童話詩集搬上了舞台。
詞作者介紹:
《貓》的歌詞由特拉維·拿恩(Trevor Nunn)改編。它的故事來自T·S·艾略特(T.S. Eliot)在1939年出版的詩集《老負鼠講講世上的貓》(Old Pussom's Book of Practical Cats)。這一部詩集,事實上是艾略特寫給他的教子的。大部份的歌詞是從詩集里原封不動拿出來的。只不過,因為要和譜出的曲子相和,拿恩在詩詞上作了微小的改動,比如"傑里科之歌"(The Song of the Jellicles)里就多了八行歌詞的重復。此外,"楔子"、"The Marching Song of the Pollicle Dogs"和 Grizabella 的故事,是從艾略特未出版的故事裡找到的。而最有名的一首《記憶》(Memory),是拿恩根據艾略特的另一首《風夜狂想曲》(Rhapsody on a Windy Night)改編的。
《回憶》
據說,直到首映式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拿恩仍對劇里的歌不滿意。他覺得整部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應該有更富有感情,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樂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但還是回家重新開始編曲,而且他告訴導演拿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拿恩彈奏了他整晚的傑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這個曲子,就是後來在音樂劇史上流傳得最廣的《回憶》。該曲被多達150位藝術家錄制,可見其受歡迎的地步。該劇原版錄音帶銷售量達到兩百萬張,並獲格蘭美最佳演出錄音獎。
可是在當時,她還只是一個旋律,根本沒有歌詞。和其他的《貓》歌不同,《回憶》並不是根據已有的詩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拿恩找了三位詞作家編寫《回憶》,仍沒有得到滿意的歌詞。那時直到離首映只有幾天了,拿恩回到他在鄉下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寫《回憶》的歌詞。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貓》作線索,不但寫出了動人心旋的《回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魅美的貓 Grizabella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她在《回憶》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遠失去的快樂和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這首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出世了。
⑻ 求一張音樂劇《貓》的海報
這個應該是你需要的版
http://www.ls.net/files/image/cats__logo_4C.jpg
純黑的哦權
⑼ 關於百老匯音樂劇【貓】的鑒賞
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1981年5月11日在倫敦首演,一炮打紅,憑難以打破的票房紀錄成為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連續公演最久的音樂劇,曾獲七項托尼獎。全世界有七個劇團:倫敦、布達佩斯、漢堡、東京、美國巡迴、英國巡迴和全歐巡迴,共有十一個劇團、用八種語言灌制過《貓》的音樂,其中的《記憶》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被錄制達六百次之多。韋伯也憑該劇奠定了他「現代舒伯特」的地位。
該劇不得不提的特色是他們的舞台概念。整個劇場就是一個舞台,零距離的接觸不是只到觀眾席的前部,演員們會到觀眾席的各個角落,包括中間休息時,他們會爬到大廳,融入到觀眾
說實話,在看《貓》之前一直都沒怎麼接觸音樂劇這種百老匯式的表演方式。出於好奇也是對這個劇目之前的名氣,前鎮子完整的研究了一遍,看完後讓我不得不被這台音樂劇的表達方式及演員細微入致的表演所打動。
在這之前不怎麼想接觸舞台劇的原因是因為感覺這樣的形式所表現出的東西「很假」,作為觀眾一心想看到的應該是那種接近於現實的東西,但是音樂劇「演」的成分很重,所以對於看慣動/漫畫及電影的我來說「音樂劇」不是我理想中觀看的對象,直到看完《貓》之後,我也只是對這個劇作感興趣。可能你會說我眼光短淺,或是處於跟風,但是如果聽我一一道來你便會發現《貓》真的很神奇……
很多人都說看《貓》別指望看懂劇情,而更注重的是演員的表演及里邊的音樂。起初看了這話我只是覺得這些人的目的可能跟我不一樣,怎麼說這是台音樂劇而不是音樂會。於是抱著看劇情的想法開始觀看……
因為看的是1998年的正式錄象版,所以開場的時候並沒有很激動(我這人看電影開場都會很激動= =&line;&line;&line;)隨著開場曲的響起才慢慢的被帶到這個只屬於貓的世界……於是沒多久就發現了一個很大的特點——《貓》的對白情節幾乎沒有,而帶動整個故事的主導全部是歌曲= =於是想起了之前別人說的那句話「別指望看懂劇情,而更注重的是演員的表演及里邊的音樂」汗= =b也許正是這種亦幻亦真的表達方式及演員細微入致的表演,我慢慢忘記自己看的是一台音樂劇了,也開始覺得有意思起來。
其實這台音樂劇的故事內容很簡單,就是說每年一次傑里科族貓的聚會,聚會里由領袖選出一名傑里科貓,這只貓將會獲得重生的機會。於是在場的貓紛紛用音樂及舞蹈來推薦自己,希望自己能被選上。最後一隻從一開始就被大家唾棄的老母貓以一曲《MEMORY》(回憶)描述了自己的心聲,從而打動了在場的各位,於是大家一致推薦讓她或得這次重生的機會。
整個劇目基本上沒有過於復雜的關系及扣人心懸的內容,完全就是由這些貓各自的介紹音樂為主,那到底是什麼能讓它成為經典呢?
其實現實中我們要了解一個人往往是通過對方的言行舉止,《貓》也一樣。《貓》里的每個角色(或是說每隻貓= =&line;&line;&line;)都有自己的特徵,迷人的、勇敢的、狡猾的、和藹的……而這些都反映在了《貓》的音樂當中,加上演員細微入致的表演,一隻活脫的貓的形象就展現在了大家的眼前。
當然,光有這些分散的介紹還是不行的,那樣一來的話整個劇目就會很散。然而在《貓》的整個表演過程中最讓人稱絕的就是那瞬間的統一,之前還是各自分散的介紹一下子就被統一到了這個「貓」的大環境里。正是這點精之筆讓整個劇目有條不紊的進行著。而在節奏上也穿插得非常好,時而輕松時而緊張的氣氛也非常能抓住觀眾的視覺神經。
其實看完整個劇目後我都會暗自發笑,因為上半場主角「格里澤貝拉」(那隻被唾棄的老母貓)出場時我完全沒發覺她就是主角= =b因為介紹很短,在短短的介紹後又是一個歡快的場景,所以很容易讓人把她忘記,也恰倒好處的體現了她當時的處境(這算是特意安排的吧好口年T-T)從下半場開始她的戲份就明顯很重要了,兩次出場都起到了提醒及轉折的作用,最後那次《MEMORY》的響起很有那種讓人恍然大悟的感覺,也是整個劇目的最高潮,作為觀眾的自己也完全被打動了。經典!不愧經典!!
既然已經說到《MEMORY》了當然不得不說這首歌的背景。「和其他的《貓》歌不同,《回憶》並不是根據已有的詩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拿恩找了三位詞作家編寫《回憶》,仍沒有得到滿意的歌詞。那時直到離首映只有幾天了,拿恩回到他在鄉下的別墅,決定由自己來寫《回憶》的歌詞。他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新讀過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風夜狂想曲》和《Grizabella,魅美的貓》作線索,不但寫出了動人心旋的《回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魅美的貓Grizabella成為《貓》的感情出口,她在《回憶》里表白了她在外面世界所受的痛苦,她所永遠失去的快樂和美麗的日子,以及她歸家的渴望。這首讓人難以忘懷的歌出世了。」(出自《中演國際網站》)
因為看的是1998年的正式錄象版,這首《MEMORY》仍然是由原唱「伊蓮佩吉」演唱,在了解了這首音樂還有2位演繹也一樣經典的人唱過之後在網上翻了翻,也聽了,不過感覺還是沒原唱的有味道。雖然很多人都說「巴巴拉」的經典但是我始終覺得「巴巴拉」只是唱得好、感動,卻沒有把這只貓當時的性格及特徵體現出來。而「伊蓮佩吉」就完全是兩者結合了,「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功力果然不是蓋的~~哈哈~~我想很多朋友只《貓》也是從這首歌來的吧,一首170個人曾經演繹過的音樂可見一般……
⑽ 音樂劇貓的地位
推薦個網站,里邊有很多關於音樂劇《貓》的介紹 http://www.musical-cat.com/cats.php 還有以下介紹,里邊列出了《貓》所獲的幾乎所有獎項: 貓Cats 資料: 製作人:CameronMackintosh,ReallyUsefulCompany,TheShubertOrganization 作曲:AndrewLloydWebber 作詞:TrevorNunn,T.S.Eliot,RichardStilgoe 原著:T.S.Eliot"OldPossum'sBookofPracticalCats" 編曲:DavidGullen,AndrewLloydWebber 音樂指導:HarryRabinowtiz,DavidFirman 聲效:AbeJacob 燈光:DavidHersey 設計:JohnNapier 編舞:GillianLynne 導演:TrevorNunn 簡介: 有點像中國古代的宋詞元曲,這套音樂劇是改編自T.S.Eliot的長詩"OldPossum'sBookofPracticalCats"的作品,原詩幾乎原原全全地搬過去成了歌詞。為其譜曲的是英國音樂劇界首屈一指的作曲家AndrewLloydWebber。此劇先在倫敦上演獲得巨大成功,之後由傳奇製作人CameronMackintosh將之由英國進軍美國,成為現今第二長壽的音樂劇。此劇的設計可謂改革了舞台史,演員們穿上緊身的衣服、一身毛茸茸的戲服、臉上化的像化妝舞會一樣。整套音樂劇不離同一個場景,沒有角色亦沒有故事,而從此卻變出多種變化,還有演員們極高難度的舞蹈和特技都是此劇吸引人的地方。對於此劇究竟屬何種音樂劇一直都有爭論,更令人感驚異的是觀眾對此劇頗為極端的反應。 對於此劇的音樂,可以說是AndrewLloydWebber由早期步入中期的標志作品,此劇所用的曲風一反其之前的作品,不再以連綿不盡的曲譜寫成,反而是一首首不相連,沒有連系的歌曲。曲風方面,則舍棄統一而取廣博,眾類型的歌曲各顯紛呈。因為此劇沒有所謂劇情,那麼劇本倒不如說是一堆堆描寫各貓的文字。這亦是此劇最大的問題所在,有劇評指此劇沒有"劇"的成份,倒像一場舞蹈音樂會。即使有多少劇情的片段亦沒有延伸下去,長詩本身內容原亦為兒童而作,音樂殊無藝術之處,空有耳目之娛,卻無內在之實。縱有劇評如此,此劇的音樂讓人一聽難忘,豐富的舞蹈與別具一格的創新化妝、服裝及背景都征服了觀眾與劇評,使之在倫敦初上演及百老匯上演之時平地一聲雷,熱潮席捲英美兩國。 "貓"的魅力大得甚至有人跟據T.S.Eliot的原作在劇中沒甚麼台詞的貓兒們逐只找出來。此劇捧紅的名星甚多,例如由後來成為巨星的SarahBrightman、TerrenceMann、ElainePaige、KenPage、BettyBuckley,甚至導演TrevorNunn、設計師JohnNapier等。有份參予過的名星有如LaurieBeechman、RobMarshall、WalterCharles、LizCallaway、Charlotted'Amboise、GreggEdelman、LilliasWhite等等。在全世界這套音樂劇有多於三十多個語言版本,所演的地方更是遍布各地。雖然如此其實這套音樂劇並未取得輿論界的一致認可,然而因為其童話故事性質以及T.S.Eliot這位詩人的名氣及內涵,其深受歡迎仍是意料中事。而此劇更值一提的則是在每個版本中,海報上都是一對貓眼,裡面都是一對舞影。 故事: 第一幕: 在序曲("Overture")的音樂下,貓兒們一隻只地從廢車場中各個地方出現。眾貓的領袖門高史特立開始贊頌並介紹它們的身份:JellicleCat。("Prologue:JellicleSongforJellicleCats")眾貓以極華麗的舞蹈自我表演著。然後它們介紹貓的名字的由來。("NamingofCats")每年都會有一個叫Jellice舞會的東西,在那時候,貓王迪托羅勞美會選出一隻貓行過天梯,在天堂重新生活。("InvitationtotheJellicleBall")這時貓兒們開始逐一出場:首先是好心的懶貓珍妮安妮鐸("OldGumbieCat");然後是喜歡搞怪的林登提格("RumTumTugger")。這時突然一隻老邁、襤褸的母貓出現,它是當年的魅美之貓基莉莎貝拉。因為她當年離開大家,以致大家都對她很抗拒。("Grizabella")之後居住在聖占士的紳士貓畢斯杜化鍾斯出現("BustopherJones")。這時其中一隻貓迪米特感覺到有大惡貓馬卡菲特的氣息,所有貓一鬨而散,可出來的卻是小偷二貓組門高積尼和立普緹莎。("MungojerrieandRumpleteazer")大夥制服了這兩只貓後貓王迪托羅勞美出現("OldDeuteronomy")。門高史特立這時介紹英雄超人貓立普斯及其英雄事跡("","")。終於月亮出來,Jellice舞會開始!("TheJellicleBall")在眾人的目光外,基莉莎貝拉唱出了一首富意義的歌使迪托羅勞美為之動容。("Memory") 第二幕: 迪托羅勞美提醒貓兒們開心幸福的意義,只有年輕母貓謝美瑪以Memory的曲調答出。("TheMomentsofHappiness")而老演員貓吉斯出場了,他道出了他的辛酸。("Gus:TheTheatreCat")他幻想著以前的戲,並回復青春,再一次表演。("Growltiger'sLastStand/BalladofBillyMcCaw")他們的聲音吵醒了幽默的火車貓史金寶贊斯("SkimbleshankstheRailwayCat")。突然間馬卡菲特出現並擄走了迪托羅勞美。迪米特和艷貓芭芭洛蓮娜介紹這只無惡不作但又次次逃脫的貓("Macavity:TheMysteryCat")。期間馬卡菲特想搶走迪米特,門高史特立力戰下敗陣,可其他貓一擁而上,把馬卡菲特趕走了。迪米特和門高史特立在燈光下對望,一切盡在不言中。可如何找迪托羅勞美回來呢?林登提格找來了魔術貓米斯杜費利先生來變回迪托羅勞美。("Mr.Mistoffelees")基利莎貝拉再現("Memory"),迪托羅勞美接受了她,其他貓兒亦被此曲感動而重新接受它。迪托羅勞美把基莉莎貝拉帶上天梯("TheJourneytotheHeavisideLayer"),基莉莎貝拉在大家目送下離去。這時所有貓面向觀眾,迪托羅勞美向所有人說:其實人和貓也沒什麼分別嘛。("TheAd-dressingofCats) 紀錄: 1981年奧利佛獎 最佳音樂劇、年度特別獎(編舞) 1981年倫敦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83年東尼獎 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BettyBuckley(基莉莎貝拉)、最佳劇本、最佳曲詞、最佳服裝設計、最佳燈光設計 1983年DramaDesk獎 最佳燈光設計、最佳服裝設計、最佳作曲 1983年外圍劇評獎 最佳音樂劇 1983年格林美獎 最佳原聲 1985年洛杉磯劇評人獎 最佳燈光、最佳服裝、最佳背景 唱片: 唔...香港的貓唱片不少,應是1981年倫敦原裝的為最好吧,因為ElainePaige、BrianBlessed和SarahBrightman都有份。至於說版本實際上是多得嚇人的:1981年倫敦卡士、1982年百老匯卡士、1983年維也納卡士、1984年匈牙利卡士、1985年澳洲與日本卡士、1986年漢堡卡士、1987年德國卡士、1989年日本新卡士及法國卡士以及1991年墨西哥卡士。 觀感: 香港也有貓的DVD喔!另外貓的紀綠是很多,零零碎碎的,大家可以到連結頁到Smartosphere的廢車場了解。另外這套音樂劇名曲"Memory"相信大家也一定聽過吧。反倒看這套音樂劇的音樂非常容易入耳,讓人聽到難以忘記,歌詞卻遠比音樂優勝。聽了幾次或許會認為歌曲悶,但看多幾次歌詞倒是越看越有味了。另外此劇的設計和舞蹈的確十分精采,要一睹其風便得買DVD了。話雖如此,筆者本人卻不大喜愛這部作品,而這部東西為何會迷倒百老匯十多個年頭則仍然是劇評家們一個難以解答的謎題;但又有甚麼所謂呢?觀眾喜歡便是喜歡。 推薦曲目: JellicleSongforJellicleCats:全劇開場曲,特技、舞蹈均甚精彩。 MungojerrieandRumpelteazer:兩只俏皮貓的音樂,男女合唱,甚為有趣。 TheJelliceBall:舞會歌曲,並無歌詞。 Growltiger'sLastStand:戲劇性最豐富的曲目,音樂也很有風格,屬大合唱音樂。 SkimbleshankstheRailwayCat:男聲獨唱,風趣幽默開朗,跟角色性格一致。 Mr.Mistofelees:男聲領唱,調子容易記琅琅上口。 Memory:全劇最出名的曲目,女聲獨唱。 TheAd-dressingofCats:劇中主題的一個總結,男聲領唱,要求的音域挺大。 數字: 百老匯首演:1982年10月7日-2000年9月10日 上演場數:7485 倫敦首演:1981年5月11日-2002年5月11日 上演場數:8950 電視首映:1998年10月5日 個人評分: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