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根據音樂教學過程中,學生獲得信息來源及主要活動方式,簡述當前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音樂欣賞法、演示法、參觀法、練習法、游戲教學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探究性音樂教學法
Ⅱ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Ⅲ 小學音樂課教學的主要步驟是什麼能詳細點么
(1)唱。
唱就是演唱歌曲或音樂,通過學生、老師的演唱,構建師生版互動的情境和權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通過多種表現形式的演唱,感受歌曲、理解歌曲、表現歌曲,為歌曲創作做了較好的鋪墊。
(2)想。
「想」就是提出問題之後,教師要留給學生思維的時間,鼓勵學生思維的聯想與發散、引導自由想像,以尋求創意。
(3)做。
「做」就是引導學生實踐與創作,利用各種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想、做中創,通過唱、想的體驗,把親身感受表達創作出來,成為個性化的作品,同時把自己的作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使之成為一部完整的音樂作品。在這一階段中,不同的活動方式,是指寫、說、演、唱等實際操作活動。
(4)評。
「評」主要是師生共同評估兒童作品,共同評鑒,相互欣賞,充分開發學生資源,促使創造性思維由個體萌芽而進入整體發展的階段。在此階段,強調的是師生相互的尊重與反饋,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延緩判斷」原則的具體表現。
Ⅳ 音樂、藝術、感統教育在0―3歲早期教育中意義
「音樂感統」是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作曲家陳澤銘教授所創立的。「音樂感統」指將感統訓練游戲化,同時與特定音響形態的音樂進行融合,集趣味性、愉悅性、審美性、增效性為一體的感統訓練體系。
在國際上,Music Sensory Integration一詞主要指的是傳統音樂治療的方法。到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將音樂與專指的感統訓練完全相融合的理論與實踐。陳澤銘教授創立的「音樂感統」則是根據感覺統合訓練的原理與動作、感受特性,根據聯覺原理,為各種訓練項目創作音響形態與之相對應的音樂,將音樂完全與感統訓練相融合,而不是在感統訓練中播放某些背景音樂這種簡單相加的方式。它應用到一部分音樂治療的原理和手段,而又不局限於音樂治療。
音樂感統訓練中,由於所配套的音樂都是適合小朋友欣賞的音樂,而且訓練活動中加進了欣賞環節,使孩子們在訓練的同時加強了音樂審美能力。
聯覺是人類共有,又非常重要的思維環節,聯覺的發達與否,直接決定思維的靈敏度。但是這一種心理現象同時又需要激發。由於音樂感統的音樂音響形態和動作形態的對應性,從而又能激發孩子們的聯覺,使孩子們的思維敏捷度得以提高。想要更透徹的了解關於寶寶成長的知識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孩子送到早教中心,有更合適的學習和教養,家長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如何與孩子相處bbu國際早教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提高孩子的智力等發育。
音樂感統從多種感官的信息輸入出發,設計以音樂游戲為基本形式的訓練方法,貫徹了多重感官聯動的教育理念,使不同的孩子都能從各自的智能強項角度感知和認知事物,所以,音樂感統又體現了多元智能觀的科學性。
音樂感統作為一種手段,豐富了音樂治療和音樂養生的形式。
Ⅳ 早教中感統和音樂有什麼作用
我們先看看什麼是『感統』。感統的正式名稱是『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這一觀點是由美國南加利佛尼亞大學的愛爾絲博士(Jean Ayres)於1969年提出的。感覺統合是指個體對進入大腦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聽、觸覺等),在中樞神經中形成有效的組合過程。即個體在特定的環境內有效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從環境中獲得不同感覺通路的信息(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運動覺、前庭覺和本體覺等),輸入大腦,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包括:解釋、比較、增強、抑制、聯系、統 一),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 理論上講,所有孩子出生後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一些『感統失調』問題,所謂『優育』的第一站便是應該注意從小對孩子進行『感統訓練』。若您的孩子出現上述某種『感統失調』症狀時,說明孩子的『感統失調』問題趨於明顯,更應重視對其進行系統的感統鍛煉。 『感統失調』通俗的說法是:「兒童大腦在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很輕微的障礙」,葯力是無效的,必須通過訓練才能糾正。也就是說,感統失調並不是一種病症,感統失調的孩子智力都很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出現了障礙,使得許多優秀的方面表現不出來。通常孩子在12歲之前通過訓練很容易糾正感統失調的現象,一旦超過12歲就會定型,無法改變。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小時候很聰明好動,但長大後卻很一般了。 感統失調』的常見問題包括: (一)觸覺問題: 1.躲避接觸固執於某些物件要時刻抱著才有安全感,不愛玩身體接觸的游戲,嫌棄某些質地的衣物; 2.討厭被觸摸討厭理發、洗澡、刷牙,不喜歡繪畫、沙土、泥工等手工作業; 3.愛打架愛發脾氣動手打人,對非惡意的身體接觸反應激烈; (二)前庭感覺功能問題: 1.上課時東倒西歪,寫字握筆姿勢不當,端坐、閱讀、寫字時姿勢不正確; 2.閱讀中容易出現跳行、漏行,頭部運動時,眼睛在空間視物不穩定; 3.暈車、暈船,大幅度運動中容易頭暈; 4.結構和空間知覺障礙,難以辨別圖象的細微差別; 5.逃避或害怕運動,運動中主要用眼睛協調動作; (三)本體感覺功能問題: 1.書寫速度慢,字跡不規則,書寫時往往過分用勁; 2.在學習和其它活動中,順序性和時間意識差; 3.容易因為非智力因素引起學習不良,完成簡單動作常常遭遇失敗,自信心不足,遇到困難容易沮喪,依賴性強; 4.學習系鞋帶、扣鈕扣等精細動作困難,大運動和精細運動技能差,動作笨拙,不喜歡翻跟頭,不善於玩積木; 5.不合群、孤僻,在陌生環境容易迷失方向; 蹦床運動是兒童感統訓練的重要手段!在眾多感統失調的孩子中,平衡感、協調和前庭感覺的失調是最基礎、最重要的問題。而針對這幾點的訓練方法中蹦床是最常見,效果明顯的一種方法。跳躍運動有助於刺激孩子的感覺系統,改善本體感覺和前庭感覺的統合,培養平衡感,還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對孩子的自力運動和運動企劃的成熟幫助很大。跳蹦床還有助於孩子的情緒穩定及克服困難的進取精神。正規的感統訓練並不是一般玩玩那麼簡單,若發覺孩子有這方面的訓練需要,建議進行正規系統的蹦床感統訓練,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於孩子的平衡性和協調性都在發育中,動作的突發性和不確定性很大,非常容易失去平衡,摔倒。為此選擇安全的蹦床在感統訓練中至關重要。蹦床的安全性需要考慮幾個重要因素: 1. 裸露的蹦床框架:堅硬的金屬框架是跳躍者面臨的最大危險之一,可導致嚴重骨折,劃傷,和顱骨傷害! 2. 保護墊不足:保護墊在被撞擊數次後便會開始磨損,變形,撕裂,並會嚴重喪失其對撞擊的吸收能力。 3.彈簧:彈簧會產生顛簸彈性,即使在保護墊的保護下有時也會傷害跳躍者。 4. 剛性護網支撐桿:剛性金屬桿即使纏有保護墊也無法保護跳躍者快速撞擊金屬桿導致傷害。 5.輕型框架:當跳躍者跳躍或撞擊護網支撐桿時,傳統彈簧式蹦床的輕型支撐框架會變軟,褶皺甚至垮塌。 為此,要選擇帶有軟脊護網(護網支撐桿不能是剛性材料例如金屬),孩子可以接觸到的蹦床空間內不能有任何堅硬物體。不要使用帶有彈簧的蹦床,因為即使安有海綿保護墊,也無法達到幼兒使用的安全級別。
Ⅵ 如何進行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
內容摘要:兒童與生俱來就有音樂天賦,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是音樂帶給幼兒的第一份珍貴禮物。在自由舒暢的情感中體驗和學習,對幼兒性格、人格的養成及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前人的眾多研究得出,音樂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和美感,可以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無可厚非,音樂活動的開展是非常有利於孩子身心發展的,而做為幼兒園這塊對於幼兒時期音樂學習的重要場所,如何很好的開展音樂教育,就尤為重要。 關鍵詞 教學目標 滯後 有效性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
Ⅶ 游戲《追光》的感統音樂訓練活動方案
人家的音樂訓練活動方案的話是不可能泄露的呀,這是人家的機密嘛。
Ⅷ 1、幼兒韻律活動教學的主要內容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確定
幼兒韻律活動教學的主要內容可以從以下三方面來確定:
1、可選擇一些簡單的版,易被幼兒模仿權的,教形象的模仿動作,(如打鼓、吹喇叭、小 鳥飛、摘果子、騎馬等),讓幼兒在音樂伴 奏下,合乎節拍地做動作。
2、可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動作和舞蹈。
3、可讓幼兒進行其他節奏活動,入排除唱過的簡單歌曲的節奏,排除語言的及餓哦組等。所學的節奏以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為主。
Ⅸ 藝術領域歌唱活動 《音樂是好朋友》小班 教學 教案 過程
活動目標:1、讓來幼兒源學習歌曲旋律,學唱歌曲。2、教幼兒認識歌曲的間奏,學慣用唱與齊唱的方式演唱歌曲。活動准備:1、日常生活中,幼兒有經常互相幫助做好事的經驗,並會用語言表達事情的經過。2、曲譜、鋼琴。
活動過程:
一、律動、練聲。
律動:《我們大家做得好》、《學做解放軍》
練聲:《小鳥醒來了》、《扮家家》
二、導入活動。
1、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你們在一起是怎樣互相幫助的呢?
2、如果好朋友搬不動椅子,如果好朋友不會扣紐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通過實際問題,讓幼兒學會如何幫助好朋友。)
3、原來我們可以為好朋友做這么多事呢!有一首歌說的就是好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事,歌曲的名字叫《好朋友》
三、欣賞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1、教師清唱歌曲,提問:歌曲的名字叫什麼?歌曲里唱了些什麼?
2、教師彈唱歌曲一遍。這首歌好聽嗎?歌曲里唱了小朋友是這么互相幫助的?
3、教師按節奏完整朗誦歌詞。
四、學唱歌曲
1、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旋律念歌詞。
2、完整教唱歌曲。
3、幼兒齊唱歌曲。
4、練習對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