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幼兒音樂活動愛的喜悅

幼兒音樂活動愛的喜悅

發布時間:2021-02-04 04:34:17

A. 幼兒園中班有趣的音樂活動有哪些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節奏感及分辨節奏的能力。
2、感受成功的喜悅。
活動准備:
背景圖一幅、動物四個、大節奏圖譜四張、節奏卡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師:今天我們教室里來了四個小動物,他們是誰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師用叫聲分別引出小青蛙、小貓、小鴨、小狗,並出示動物圖片)(二)活動部分1、觀察小動物的房子,發現特別之處。
師:這些小動物想請小朋友去家裡作客,你們想去嗎?我也很想去。
(出示背景圖)師:你們再看看小動物的家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幼:有節奏符號2、提出規則。
師:這些小動物家的門鈴也很特別,是一種節奏門鈴。只要小朋友做對了門上的節奏,小動物就會出來迎接我們。
3、感知四種節奏型(播放幻燈片配合)(1) 老師依次「按門鈴」。(如:我先去小青蛙的家,我要按門鈴了x x I x x I….)師:現在,我第一個想去小青蛙的家,青蛙家的門鈴是這樣的(呱 呱 /呱 呱)。讓我來試一試,門開了,哦,原來「呱 呱/ 呱 呱」就是小青蛙家的門鈴。 然後再去小貓家,小貓家的門鈴和小青蛙家的不一樣,是這樣的:喵—,哇,小貓家的門也開了。 接下來我想去小鴨家,小鴨家的門鈴有點難,聽清楚,如果你拍得對就會開門,是這樣的:嘎嘎 嘎。 最後一個就是小狗家,小狗家的門鈴和小鴨家的有點差不多,但其實是不一樣的,小狗家的門鈴是:汪 汪汪。
(2) 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敲小猴、小貓、小牛、小兔家的門。
師:剛才華老師去了一趟小動物們的家,你們想不想去,那我們一起去一次吧!先是小青蛙家….
4、分辨四種節奏型(播放幻燈片配合)(1) 現在我要去一個小動物家,你們猜猜我去的誰的家?
師:這樣吧,我們來玩個游戲,現在我去一個小動物家,你們來猜猜我去的是誰的家?
(2) 請幾個小朋友來選擇一個小動物的家來「按門鈴」。
師:請一個小朋友選擇你最想去的小動物的家來按門鈴,我們一起來猜猜他去的是誰家。
(三)游戲部分1、游戲「舉小屋」(播放幻燈片配合)師:這個游戲真好玩,鋼琴也想去小動物家玩你們能不能幫幫它,看它能進哪個屋?現在小朋友的椅子下面都有幾種節奏卡,等會你聽到哪種就把那個舉起來。
(幼兒每人一套小屋模型,分辨後舉出相應的節奏卡片。)2、游戲:「找小屋」
玩法:分別由四個小朋友舉著小屋模型站在場地四周。老師用鋼琴彈一個小屋的節奏型,幼兒分辨後,迅速走到相應的小屋後面。
師:老師這還有幾間房子,是誰的家呢?(一一出示)現在我請四個小朋友每人一個把小屋舉起來,其他小朋友聽到老師彈的是哪個小屋的節奏就馬上走到小屋的後面。
(四)結束活動小朋友,外面來了許多小動物也想請小朋友去家裡作客,你們想去嗎?我們趕快去吧!

B. 如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

一、多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如果採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幼兒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採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例如:教《春天》一歌時,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大樹,然後隨著口唱"春天天氣真正好",畫出"太陽",地上長出小青草,畫出一些"小草",樹上小鳥吱吱叫,畫出在樹上唱歌的"小鳥","花兒都開了",在地上畫出正在開放的花朵。這些簡單生動的畫面不僅揭示了歌詞的內容,也能引起幼兒對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聯想。 對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的,可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邊唱邊游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 二、多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曲之前,教師為幼兒製作多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梯形、圓形等小模型,繫上小繩,讓幼兒放在裝有肥皂水的盆里進行實驗,取出後,一個個小模型像鏡子一樣透明,立體感強。然後啟發幼兒動腦想想,什麼東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來,並做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肥皂、洗衣粉、洗發水、洗滌靈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來。然後讓幼兒拿著自己製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礎上學習《泡泡不見了》,既拓寬了知識,感受到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見了》,這首歌的歡樂情緒。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三、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 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因此,幼兒藝術教育不能僅局限於教師組織的藝術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觀察活動中,幼兒穿上雨靴、雨衣, 打上雨傘, 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兒們興奮地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漫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我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 於是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帶著問題在玩耍中仔細尋找, 發現了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落在小草上沒有聲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 篤篤」 的聲音等。然後我參與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踏雨水的活動中, 發現會發出「叭叭」的聲音。於是,我提議幼兒們用小雨靴來唱歌, 幼兒們盡情地在積水中玩耍, 踏出了許多好聽的節奏, 在玩耍中不知不覺滲透了音樂教育。 幼兒們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 但幼兒們並未感到這是一種音樂活動,反而覺得「原來下雨在外面是這么好玩呀」。大自然廣闊的空間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自由的環境, 也為幼兒的創造提供了豐富的元素。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無拘無束地、快樂地創造,同時也享受了創造的快樂。 四、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 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首先是幼兒喜聞樂見,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過去往往教師自己費許多時間選出音樂,但幼兒卻不喜歡,為什麼呢?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想到,在選擇教材時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呢?幼兒喜愛動畫片,觀看動畫片成了每日必須完成的事,也是幼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幼兒的交流,我發現近期孩子對《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片非常感興趣,片頭曲更是人人會唱,甚至有一人唱眾人合的效應。於是當我把孩子帶來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主題曲放給幼兒聽時,立即引起了自發地合唱和歡呼。 如何挖掘《喜洋洋與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綱要》指出,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一般興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音樂的選擇來源於幼兒,這是讓幼兒享受音樂快樂的前提!怎樣讓幼兒享受音樂的快樂呢? 在認真反復思考後我感到, 以前的音樂活動往往是教師設計活動形式,幼兒被動參與。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參與到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來呢?於是我大膽嘗試著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方式。交流中有幼兒提出:"老師我想唱《《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來跳舞! ""我想畫喜洋洋與灰太狼!……"幼兒有許多的想法,這時我感到一種單一的形式已不能滿足眾多孩子的願望,於是我採納了他們的建議。 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喜歡音樂,喜歡這些表現形式,但表現還停留在對活動形式本身感興趣上,教師該採取怎樣的指導策略,去引導幼兒表現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該怎樣啟發幼兒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感受呢?兒童的創造表現往往是由環境和材料引發的,通過環境、材料的投放引發幼兒的內心沖突,進而引發幼兒認知結構的同化與順應,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因此,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圖譜、操作卡、舞蹈道具,讓幼兒在生動有趣,材料豐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現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嘗試創造表現帶來的快樂。這樣,教師不再是設計者和指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支持者,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在快樂的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五、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 當今社會的高度發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 大大地改變了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使得許多幼兒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會合作。幼兒在活動中更多注重於自我創造、自我賞識和自我滿足,對於怎樣與朋友合作, 怎樣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 怎樣欣賞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樂的體驗較少。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認為: 合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手段, 能促進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的長足進步。《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在活動中給幼兒自由組合相互參觀的空間, 幼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 也分享了同伴的快樂。教師重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重視了活動過程中孩子的愉悅, 給幼兒留一點欣賞成功的空間, 讓更多幼兒一起分享快樂。 總之,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C. 如何讓幼兒喜歡音樂活動

幼兒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音樂活動中,去體驗音樂,去感知音樂,獲得相應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接受美的熏陶,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對幼兒身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那麼,的呢?我記得早期教育家馮德全說過:「任何學習內容都可以游戲化,因為兒童本身就處在心理發展的游戲世界。」可見讓幼兒置身在游戲中接受美育的重要性。游戲完全符合兒童的本性,幼兒雖然喜歡音樂,但對音樂的興趣卻是不持久和易轉移的。因此,我就以讓每次音樂活動中能保持長久和濃厚的興趣為抓手來進行我的音樂活動。 一、非常重視音樂活動的選材。因為只有選曲有趣味性,藝術性的教材,才能使孩子喜歡,學起來有積極性。如:在歌唱教學時,我選的歌曲《我是人》,歌詞詼諧幽默「你是皮球?我不是!你是盒子? 我不是!你是地板還是牆?我不是!我不是!我是人你知道嗎?」幼兒初次接觸這首歌時,就被它形象生動、富有韻味的歌詞所吸引,產生學習慾望,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讓幼兒在放鬆的氛圍下進行音樂活動。教師努力創設條件讓幼兒在動作和游戲中自然學會歌唱。例如歌曲《豬小弟》,這是一首表演歌曲,在幼兒初步了解歌詞內容的基礎上,利用頭飾開展情境表演,讓孩子體會到小動物們不喜歡小豬的原因是小豬不講衛生,不洗澡,後來小豬知錯能改,把自己洗干凈,小動物們又接受了它。雖然這則情境表演語言不多,但幼兒能充分展開想像,用各種各樣的動作表現歌詞或故事情節,充分體會其情感變化,使後面的完整學唱變得輕松自如,由此令幼兒喜歡音樂活動。 三、創造幼兒表演的機會,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我在平時注重鼓勵幼兒在集體面前表演。有時利用多媒體,把攝相槍連結在電視上,拍攝下幼兒表演時的情況。幼兒看到自己的表演,變得異常興奮和驚奇。這樣既激發了學習音樂活動的興趣,還促進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水平。 四、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過程,循序漸進,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在中班進行的打擊樂活動《虹彩妹妹》時,有一次,我在教學過程中急躁了,未做到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因此未能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我雖然運用了直觀教具法、引導創造法,整體感知法進行教學,但是在最後一個步驟,指導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演奏時急躁了,未能做到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我原先設計是:拿起樂器由教師先模仿樂器動作指揮一次,然後提升到用演奏的手勢來指揮,發現那裡不行就練。再過渡到聽錄音演奏。進行教學時,我覺得孩子們領悟得很好,就把「拿起樂器由教師先模仿樂器動作指揮一次,然後提升到用演奏的手勢來指揮,發現那裡不行馬上練」這個步驟省略了,結果孩子們就在這個環節亂了,有些孩子拿起樂器,還未能聽音樂進行演奏,幸好我們班平日得音樂課常規建立得好,孩子們已經學會了看指揮進行演奏,所以很快就能跟著音樂節奏打擊樂器。由此看來,只有循序漸進,才能讓孩子更愉快的學習。 五、組織教學中,教師注意語氣兒童化、趣味性,表情豐富多采,動作誇張、有童趣。如果教師的語氣是兒童化、趣味性的,教師的表情是豐富的、多採的,教師的動作是有童趣的、誇張的,那麼幼兒興趣會很高漲,幼兒會積極參與。記得我在小班進行音樂游戲《開碰碰車》教學時,因為音樂處理出現了問題,我特別緊張,語言表達較平日干澀,自我感覺象嚼菜乾,缺少靈氣。孩子們玩起來完全沒有平日的歡樂氣氛。未能體現我設計中的「讓幼兒驚喜浪接浪」的效果。 以上的觀點是我在工作中積累的一些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多指教。

D. 開心往前飛幼兒音樂教案

開心超人主題曲,自己去看

E. 《淺談如何讓幼兒在音樂實踐中快樂成長》

摘要:快樂的音樂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我們在兒童參加音樂活動的時候,要尊重幼兒的個性與差異,充分調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讓幼兒感受及體驗音樂的魅力,自信地參與活動,讓音樂真正走入每個孩子的心田,讓音樂貫穿於孩子們的一日生活並成為孩子們的快樂朋友。 關鍵詞:音樂教育;主動性;快樂。 幼兒是快樂的個體,幼兒天性喜歡快樂的事物。快樂的音樂活動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也能夠調動幼兒內在的創造潛力。《綱要》指出:藝術領域的目標、內容與要求、指導要點三部分中蘊涵的基本理念是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音樂有其獨特的益智功能、調節情緒功能和審美功能。美的音樂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維、發展語言,並能夠使幼兒情緒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動。因此我們應重新審視音樂活動,重新審視音樂活動中的幼兒,讓音樂滲透於幼兒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 一、尊重幼兒的個性與差異,營造溫馨和諧的氛圍 我們在教兒童學習音樂的時候,往往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學會,有的孩子卻很難教會,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差異是兒童音樂接受心理的明顯特徵。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兒童的認知、心理、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要求學生的音樂接受能力都一樣也是不現實的。教師要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幼兒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作為孩子大朋友、大夥伴的老師們,就必須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也就是走進孩子的心靈,知道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然後才能欣賞孩子,成為他們成長的有力支持者。 黑格爾說過: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平等民主的師幼關系是幼兒快樂成長的動力。教師做幼兒的朋友,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幼兒的活動,通過親切的目光、關切的問候、輕柔的撫摸、百變不厭的啟發引導,與幼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教師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幼兒的自尊、接納幼兒的個性,允許幼兒因情緒低落而拒絕參加集體活動;理解幼兒的發泄行為;讓幼兒敢於說不在活動中,教師敏感地捕捉幼兒自身進步的閃光點,及時肯定、鼓勵,讓幼兒認為我是很棒的!我可以做得更好!我能成功。幼兒在這樣的生活氛圍中感到奮發向上,有自豪感,精神上獲得愉悅,促進了心理的健康發展,有效的促進了每位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從而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 二、豐富知識,培養能力,激勵幼兒主動、自信、快樂地參與活動 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必須與培養幼兒的多種能力結合起來,使幼兒的自信心建立在實實在在的基礎上。在活動中,教師應運用各種形式來豐富幼兒的知識,引導幼兒動手動腦,手、眼、腦、口協調並用,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在學中玩、玩中學,在豐富幼兒知識的過程中有序列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注意力、想像力、動手操作能力及交往合作能力等。 在以往的音樂活動中,總有一部分幼兒老當演員,一部分幼兒老當觀眾。那些天賦好的幼兒經常有機會表現,而那些條件較差的幼兒卻因自卑而不敢表現。如果我們任其自然,這部分幼兒不僅失卻了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機會,還可能導致一定的心理缺損。我們應將音樂活動作為手段,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滿足幼兒自我表現的需要。譬如:一位老師教幼兒舞蹈,要求幼兒做出優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兒把重心放在右腳上,右腳在前,由於她熟悉幼兒思維具體形象和善於模仿的特點,所以她邊說邊做,語言生動形象,示範具體直觀,幼兒很快就學會了這個動作,而且姿勢優美挺拔。解決了具體困難,調動了孩子學習跳舞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 三、在情感體驗和審美感受中快樂聆聽音樂 音樂是視聽藝術,美妙的音樂能引發幼兒無盡的想像。音樂審美感受是使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從而識別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崇高與卑下而領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誤、美醜。音樂藝術不是靠直接的說理,而是以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激勵人的感情,給人以啟示,發揮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領悟其教育內涵。譬如:教兒童學唱《好娃娃》,歌曲的教育意義是尊老敬老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沒有直接說出孝敬老人的詞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純朴的兒童語氣、音調的旋律、愉快的情緒,唱出了小朋友為爺爺奶奶端茶送凳的具體情節,塑造了這樣一個生動感人的藝術形象,給兒童以啟示,使他們領悟到尊老敬老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這樣的激勵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說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樂教育中,無論是進行思想意識、情緒體驗、品德行為等方面的教育,還是進行知識技能、認識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過審美感受的途徑來進行。 幼兒在玩中學,在樂中學,把音樂教育寓於愉快的音樂感受和音樂表現之中,學得愉快,學有所得。引導幼兒在愉快活潑的、富有藝術特點的教育活動中受教育,把教育寓於歡樂的音樂活動之中,以樂作為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進幼兒性格活潑開朗,身心健康,精神滿足,體、智、德、美等方面同時受到教育。 四、創設情境,讓音樂點撥幼兒的創作靈感 心理學和教育學研究表明:愛動是兒童的天性。在學習和生活中,兒童總是喜歡親眼看一看,親耳聽一聽,親手試一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幼兒設置一個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們進行集體音樂活動時,老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王國。因為幼兒活潑好動,在教學教育活動中,應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手段,為孩子們提供動起來的機會,課堂中營造喜悅氣氛,讓學生在無拘無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順其自然,依據學生的認識天性,為學生留出課堂空間,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課堂教學會張弛有度,教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當一個孩子在欣賞鋼琴曲《火車》時,家長隨著音樂拉動一列玩具火車,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孩子由於清楚地看到了火車進行的全過程,便很快理解了,記住了。而讓孩子欣賞劃船曲時,家長則折了一條小船,在藍色皺紙做的小波中隨音樂起伏,讓幼兒看見船的搖動,很快獲得了樂曲是表現船兒晃動的感受。以此類推,在給孩子欣賞其他動物或其他場景的模擬音樂時也可以通過音樂的聯想發展兒童的音樂思維。 音樂教育是在兒童愉快的音樂活動中進行的,它的教育影響往往不像語言說教表述得那樣直截了當,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樂教育中無論是能力培養、思想認識提高,還是心靈陶冶都需要經過一個循序漸進的、連續不斷的、潛移默化的教育過程。而音樂藝術教育作用於幼兒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比說教更有說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F. 如何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鐵

一、多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幼兒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幼兒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等特點,如果採取簡單呆板的教學模式,幼兒難以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採取富有濃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慾望,方法力求生動、新穎。例如:教《春天》一歌時,事先在黑板上畫好一棵大樹,然後隨著口唱"春天天氣真正好",畫出"太陽",地上長出小青草,畫出一些"小草",樹上小鳥吱吱叫,畫出在樹上唱歌的"小鳥","花兒都開了",在地上畫出正在開放的花朵。這些簡單生動的畫面不僅揭示了歌詞的內容,也能引起幼兒對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聯想。
對一些童話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數鴨子"等歌詞形象、口語化強的,可讓幼兒邊唱邊表演,邊唱邊游戲,從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

二、多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的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內容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性和表現力。如在教《泡泡不見了》這首歌曲之前,教師為幼兒製作多種不同形狀的三角形、梯形、圓形等小模型,繫上小繩,讓幼兒放在裝有肥皂水的盆里進行實驗,取出後,一個個小模型像鏡子一樣透明,立體感強。然後啟發幼兒動腦想想,什麼東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來,並做實驗,得出的結論是肥皂、洗衣粉、洗發水、洗滌靈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來。然後讓幼兒拿著自己製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礎上學習《泡泡不見了》,既拓寬了知識,感受到自己動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見了》,這首歌的歡樂情緒。這樣,應用多種手段有機的結合,互相滲透,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興趣,使幼兒多方受益。

三、多給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創造快樂。
幼兒藝術感知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長期的, 是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環境中和參加無數次的藝術活動中得到發展的。因此,幼兒藝術教育不能僅局限於教師組織的藝術活動,應貫穿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觀察活動中,幼兒穿上雨靴、雨衣, 打上雨傘, 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兒們興奮地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漫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我感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契機, 於是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幼兒帶著問題在玩耍中仔細尋找, 發現了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音,落在小草上沒有聲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 篤篤」 的聲音等。然後我參與到孩子們感興趣的踏雨水的活動中, 發現會發出「叭叭」的聲音。於是,我提議幼兒們用小雨靴來唱歌, 幼兒們盡情地在積水中玩耍, 踏出了許多好聽的節奏, 在玩耍中不知不覺滲透了音樂教育。
幼兒們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 但幼兒們並未感到這是一種音樂活動,反而覺得「原來下雨在外面是這么好玩呀」。大自然廣闊的空間為幼兒提供了寬松的自由的環境, 也為幼兒的創造提供了豐富的元素。幼兒在大自然中,自由地、無拘無束地、快樂地創造,同時也享受了創造的快樂。

四、多給幼兒自主的空間,讓幼兒尋找快樂。
能讓幼兒快樂的音樂,首先是幼兒喜聞樂見,貼近幼兒生活的音樂。過去往往教師自己費許多時間選出音樂,但幼兒卻不喜歡,為什麼呢?因為教師忽略了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於是我想到,在選擇教材時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與教師共同收集喜愛的音樂,從孩子生活中尋找素材,尋找他們快樂的源泉呢?幼兒喜愛動畫片,觀看動畫片成了每日必須完成的事,也是幼兒生活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與幼兒的交流,我發現近期孩子對《喜洋洋與灰太狼》動畫片非常感興趣,片頭曲更是人人會唱,甚至有一人唱眾人合的效應。於是當我把孩子帶來的《喜洋洋與灰太狼》主題曲放給幼兒聽時,立即引起了自發地合唱和歡呼。
如何挖掘《喜洋洋與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綱要》指出,藝術教育激發興趣的目的是將一般興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動機水平上。音樂的選擇來源於幼兒,這是讓幼兒享受音樂快樂的前提!怎樣讓幼兒享受音樂的快樂呢? 在認真反復思考後我感到, 以前的音樂活動往往是教師設計活動形式,幼兒被動參與。為什麼不能讓孩子參與到活動設計的過程中來呢?於是我大膽嘗試著讓幼兒自己選擇活動方式。交流中有幼兒提出:"老師我想唱《《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與灰太狼》的歌來跳舞! ""我想畫喜洋洋與灰太狼!……"幼兒有許多的想法,這時我感到一種單一的形式已不能滿足眾多孩子的願望,於是我了他們的建議。 活動過程中我發現幼兒喜歡音樂,喜歡這些表現形式,但表現還停留在對活動形式本身感興趣上,教師該採取怎樣的指導策略,去引導幼兒表現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該怎樣啟發幼兒創造性的表現自己的感受呢?兒童的創造表現往往是由環境和材料引發的,通過環境、材料的投放引發幼兒的內心沖突,進而引發幼兒認知結構的同化與順應,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因此,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圖譜、操作卡、舞蹈道具,讓幼兒在生動有趣,材料豐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現的活動中獲得有益的經驗,嘗試創造表現帶來的快樂。這樣,教師不再是設計者和指導者,而是觀察者和支持者,幼兒真正成為了活動的主體,在快樂的活動中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

五、多給幼兒合作、交流的空間,讓幼兒分享快樂
當今社會的高度發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 大大地改變了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環境, 使得許多幼兒性格孤僻,自我封閉,不會合作。幼兒在活動中更多注重於自我創造、自我賞識和自我滿足,對於怎樣與朋友合作, 怎樣跟別人表達自己的思想, 怎樣欣賞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樂的體驗較少。
蘇聯著名教育學家維果斯基認為: 合作學習是幼兒學習的重要手段, 能促進幼兒在最近發展區的長足進步。《綱要》中指出:「要為幼兒創造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在活動中給幼兒自由組合相互參觀的空間, 幼兒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 也分享了同伴的快樂。教師重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 重視了活動過程中孩子的愉悅, 給幼兒留一點欣賞成功的空間, 讓更多幼兒一起分享快樂。

總之,快樂是孩子學習、探究、嘗試的原動力,孩子因為快樂所以學習,因為學習所以快樂。因此,我們有責任成為幼兒音樂活動的夥伴,支持者,引導幼兒喜愛音樂。我們共同努力讓音樂帶給幼兒快樂,讓幼兒真正享受音樂的快樂吧!

G. 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多幸福教案怎麼寫

1.教師要寫自己認為有重要意義的教學經歷或教學故事,即要有選擇性,典型性版,不要事無權巨細都羅列進去,要圍繞中心問題進行選擇。並不是說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為案例,要善於捕捉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2.應根據以往的經歷撰寫案例,盡量保持案例中資料的真實性,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到案例的主體即學生那是去詢問、調查他們的真實感受。
3.教學案例與其它的教學作品有區別性。
與教學論文相比,教學案例在文體和表達方式上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在思維方式上,是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通過對生動的教學「故事」的描述,通過對具體的學生、老師心理感受的描述,反思、總結教學的利弊得失。

H. 如何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作品中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在幼兒音樂教學中,如何激發小朋友的學習興趣,讓小朋友在課堂中愉快地學習音樂,提高音樂素質,這是我們每個幼兒老師所要研究的問題。下面就我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首先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營造寬松,融洽活躍的氣氛提供保障。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師生共同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不管幼兒表現的好與不好,我們教師都要給予鼓勵的目光,首先讓學生有一種愛的情感的教育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活動的興趣,帶領幼兒走進音樂。
1、把歌曲學習融於故事中
幼兒都非常愛聽故事,教師就利用這個特點把歌曲的內容編成故事,邊講故事,邊讓學生學習歌曲,那麼會使小朋友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較好地掌握所學的音樂知識。如我結合歌曲《小花貓》編了一段故事講給小朋友聽:一隻漂亮的小花貓從遠處慢慢地走來,它嘴裡唱著「喵喵喵,喵喵喵」,這時,它忽然發現了一隻老鼠在偷吃東西,於是小貓輕手輕腳地走近老鼠,「喵喵喵喵」突然一躍,小貓抓住了老鼠,「喵——」,小貓高興地又唱了起來。這里通過邊講故事邊唱歌曲,巧妙地使幼兒聯想到小貓活潑可愛的形象。,前兩小節唱得輕松自然,第三小節唱得短促,跳躍,聲音要富有彈性。而第四小節唱得飽滿激動,表現出小貓抓到老鼠的喜悅心情。這樣的安排使小朋友覺得很有趣好玩,因此他們很快地掌握了歌曲的演唱。又如:在教學《小猴子》一歌時,我根據歌詞內容精心製作了教學掛圖,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熱情,在學生掌握歌曲之後,我又拿出一副小猴子的頭飾隨歌曲忘情地表演,以自己的感受理解融入音樂表現小猴子活潑的可愛形象。形成良好的融洽民主的課堂氣氛,把幼兒帶進了優美的意境中,彷彿那可愛又淘氣的小猴就在他們面前,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情感和創作慾望,從而達到幼兒們受音樂形象的感染並產生喜歡的情感。
2、從生活語言中學習節奏
我們平時生活語言中處處都存在著節奏。我們要從小朋友的實際出發,從他們的生活語言中來尋找節奏。如學習切分節奏「|×××|」與我們平時說的「|大大的|紅紅的|」,還有帶附點音符的節奏「|×·×|」與平時所說的「|來·吧|去·吧|」等等,幼兒一看到這節奏型後,生活語言馬上就會想起來,並會高興地說出來。幼兒從自己生活中尋找出來的節奏,不僅可以很快地掌握,而且印象也特別深刻,不易忘記。這樣,由生活語言節奏過渡到音樂節奏,既降低了小朋友學習節奏的難度,又提高了小朋友學習節奏的效度。小朋友學得輕松愉快,又記得牢固,一舉兩得真是太好了。
二、利用律動來學唱歌
由於幼兒還沒開始識字,在學唱歌時,就給掌握歌詞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師能根據歌詞內容在教唱時配上優美而又能准確地表達歌曲內容的動作,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幼兒理解和掌握歌詞,而且為有感情地演唱打下基礎。
1、利用律動,感知音的高低
教學中我結合幼兒愛動,愛表演的心理特點,讓幼兒利用律動來感受音的高低。我彈奏一段高低分明的旋律,請幼兒用動作來表示旋律的高低,請幼兒高舉雙手輕輕拍打來表示高音,下蹲重重地跺腳來表示旋律的低音,先讓幼兒用律動練習一些簡單的旋律,然後由淺入深,直至到較難得旋律。這樣是他們對音的音高有一個比較形象的對比感知。
2、 利用律動,感受音的長短
幼兒計算能力有限,利用律動來感受音的長短,幼兒就容易理理解和掌握了。例如:在認識四分音符時,讓幼兒做小青蛙的蹦跳動作,一拍跳一次,並且每跳一次,叫一聲「呱」。通過律動後,再講解四分音符,這樣幼兒就容易理解四分音符的長短了。
3、利用律動,感受音的強弱
在講解音的強弱知識時,要求幼兒以動作來表示音的強弱,讓幼兒隨音的強弱做出相應的動作,音強時,做的動作幅度比較大的動作。音弱時,做幅度較大的。以此來加強幼兒對音的強弱的感受,如:在《獅王進行曲》,請幼兒模仿獅王由遠到近地走來,腳步聲由弱到強。請幼兒動作隨音樂的強弱由小變大。又如:幼兒按照敲鼓聲強弱進行律動時,鼓聲強時,要求幼兒拍手,雙腳做小跑步動作,鼓聲弱時,雙手放後背,雙腳不動,頭隨音樂左右擺動。再如:唱《國旗,國旗,真美麗》,讓幼兒自己作相應的動作。強音時同座位的小朋友互相拍手,弱音時自己點手心,這樣幼兒既感興趣,而且感知了音的強弱。
4、利用律動,熟悉歌曲內涵
例如在教唱《學做解放軍》這首歌時,教師就根據歌詞的內容編好動作來教,教師邊唱歌詞邊做敲鑼、打鼓、吹喇叭等一系列動作。因為動作較形象地展示了歌詞的內容,所以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幼兒的興趣很高。小朋友邊唱邊表演,唱了一遍又一遍,都不覺得累,幼兒不但很快地掌握了歌詞而且都會有感情地邊表演邊背唱這首歌了。
三、結合多種手段讓幼兒愉快的學習
1、在游戲中進行聽音練習
聽音教學是音樂教學中不可忽視的環節,它是發展小朋友音樂聽覺的重要手段。由有於聽音比較抽象枯燥,小朋友們往往不太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利用幼兒愛做游戲的心理特點,組織小朋友一起做聽音游戲。如聽五聲音階時,教師把全班小朋友分成五組。小狗代表「1」音,小貓代表「2」音,小豬代表「3」音,小羊代表「5」音,小雞代表「6」音,老師在琴上彈哪一組的音,哪一組小朋友就站在起來,按其音高來模仿小動物的叫聲。
2、在自然環境中體驗歌曲意境
教師要注重幼兒的生活體驗和情感體驗,激發學習的興趣,加深對音樂作品內容以及表現的理解。所以要讓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教師在設問和啟發時,要善於利用幼兒的生活,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出發,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在教唱《雲》這首歌時,如果讓幼兒坐在教室里來學唱,他們看到的只是老師的臉和四周的白牆壁,那還有什麼激情去演唱呢?於是,我帶他們走進大自然,帶領幼兒去觀察藍天上的白雲,真實的景物激發了他們產生想唱的情,使他們有想唱的慾望,然後在綠色的草坪上,老師先發自內心唱起《雲》這首歌,幼兒也隨之唱起來了,歌唱會後,我問了個問題?除了白雲你們還知道什麼雲嗎?(烏雲、火燒雲等),而後啟發幼兒用自然的科學知識分別說出對各種雲的形成和現象,並說出對各種雲的情感等等。在這種師生共同創造的氛圍里,幼兒對各種雲、對生活也有了進一步的情感認識。
3、在表演中享受歌曲情緒
幼兒的個性都具有活躍、好動等特點,他們在唱歌或聽音樂時會無意識地做動作。如坐不正、搖頭晃腦、甚至手舞足蹈,這是幼兒本能的自然流露,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利用律動歌表演,不但可以激發幼兒的興趣,調動幼兒積極性,增強音樂的節奏感和動作的協調,而且還可以發揮學生的創造性,也是幼兒抒發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受的一種重要途徑。例如:在教歌曲《雪花飄》時,我就為幼兒創設了歌表演的機會,讓學生自己創編動作,分小組創編。然後把好的動作組合成一個律動組合。分小組上台表演。這樣一來,不但滿足了他們人人參與表演的慾望,,從中也抒發了他們自己對音樂作品情感的體驗,而且還有成功的喜悅,因為動作都是他們自己編出來的。所以說,利用律動,可以使幼兒充分享受到旋律的美感和集體活動的快樂。
4、在視聽中感受歌曲內容
「音樂是最有感情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要努力使音樂的情感性和形式性獲得有機地統一。運用電教媒體使幼兒既能受到感情的陶冶,又獲得了形式技巧的訓練,音樂的審美素質也得到了全面地提高。例如:在教唱《粉刷匠》這首歌時,我就運用多媒體技術,設置了「音樂娃娃」的家,每天都能傳出奇妙動聽的音樂,讓幼兒認真地傾聽聲音,在節奏方面作出反應(讀或拍),激發了幼兒的審美情趣。歌曲中描繪了粉刷匠勞動時的愉快情景,我就用多媒體將這一情境再現出來,給幼兒身臨其近地實感,引導幼兒模仿「粉刷匠」,從粉刷匠的動作中提取不同的節奏,使幼兒在模仿角色的活動中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理解歌曲,掌握技能奠定了基礎。這樣不但創設了最佳的課堂氣氛,而且能使又如的心靈在美的情景中得到陶冶,在情感的陶冶中,體會節奏,使兒童的音樂素質也得到了全面地提高。
興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需要我們教師長期的灌溉點滴的滲透才能形成。「生活就象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就對你笑」,學生也一樣,作為教師,在新課程實施的今天,我們就更應該把最美的笑容留給學生,把最深的關懷留給學生,運用各種手段和教育形式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學習興趣。

I. 父母愛的音樂幼兒園心理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故事中所表達的愛並嘗試用語言、行為等方法大膽表現。
2、體驗愛和被愛的快樂情感。
3、懂得怎樣用實際行動來關心父母、尊敬長輩。
活動准備:1、故事《快樂地家》,爸爸媽媽寫給孩子的信,製作的相冊,說給孩子的話(錄音),感恩的心(歌曲)課件。2、愛心卡。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導入活動。
(一)欣賞故事《快樂的家》。
提問:
1、小兔樂樂有一個快樂而溫馨的家,聽樂樂在說什麼?怎麼說的?他們的心情會怎樣?
2、樂樂說出了自己對爸爸媽媽的愛,那你們愛爸爸、媽媽嗎?
(二)小結:
愛一個人的時候,一定要大聲說出來,是怎樣愛的?
二、傾聽書信,爸爸媽媽對小朋友的愛。
(一)讀爸爸媽媽的來信《寶貝,你長大了》
1、你們聽後有什麼感受?
2、用信可以傳遞我們的愛。
(二)欣賞"愛的相冊"1、請每位幼兒說一句最想向爸爸、媽媽說的話。
2、相冊可以留下我們的愛。
(三)聽錄音《親愛的孩子,我愛你》
總結:每個人都有爸爸媽媽,他們天天為我們忙碌著,的確很辛苦,我們也要好好的回報父母。
三、你對爸爸媽媽的愛(一)欣賞課件並提問:
1、你看到的小朋友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
2、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樣愛爸爸媽媽的?
(二)"悄悄話"愛心卡。
我們愛爸爸媽媽的方式很多很多,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愛,把我們的心願說在愛心卡上,送給爸爸媽媽。
(三)表演歌曲《感恩的心》,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1、把自己的愛心卡獻給爸爸媽媽。
2、在日常生活中,用各種方式表達對家人的愛。
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今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都是在父母親百般呵護,悉心照料下,無憂無慮的成長。今天的父母已經傾盡所有來愛孩子、照顧孩子。但孩子們由於接受了太多的愛,漸漸的,連他們自己也把這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養成了對父母只知索取,不懂感恩的不健康心理。為了培養幼兒從小感恩父母的情感,我設計了本活動《爸爸媽媽,我愛你》。

閱讀全文

與幼兒音樂活動愛的喜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