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音樂活動對幼兒的好處
「幼兒音樂教學是音樂教育中的一部分,這種早期的音樂教育為幼兒提供發展其音樂才能的機會,是成人所能給予幼兒的最良好的關心和培養。」所謂的「律動」是一種肢體有節奏的運動,在音樂教學中運用「律動」,可以加強對音樂的感受性,並進而發展出更敏銳的聽力、專注力、對音樂各要素的覺察力、節奏的控制力、相互協調、彈性、對音樂符號的確認與了解、並能夠感知音樂中具有表達性的特質。律動教學是根據音樂情緒的起伏做有規律的韻律動作,以身體各部的動態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從而達到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和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的目的。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中,需要不斷地實踐和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我也總結出了在律動教學方面的幾個要點:
1、創設寬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感受音樂律動。
幼兒教師要多創造激發幼兒音樂興趣的環境,利用幼兒好奇、好玩的心理特點,把音樂教學的每個環節趣味化、生活化。奧爾夫認為,音樂是人本能的一種需要,是享受快樂的過程,幼兒並不需要熟練的技巧,但是需要心理和環境的寬松自由。教師還要注意多提供讓幼兒感興趣的材料,這樣便於幼兒識記,促進幼兒記憶力的發展。事實證明:如果識記的任務與有興趣的活動及活動的動機相聯系時,識記的積極性和識記的效果就可以大大提高。創設一個富有美感的環境,可以激發幼兒對美的事物的興趣,使他們的審美感知處於積極、活躍的狀態。我的做法是一日活動中滲透律動音樂,誘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同時,我們還巧妙地利用一些空餘時間,如餐後散步,或進餐前、集中教學前等時間來播放或彈奏各種類型的音樂讓幼兒表演一些優美的律動。久而久之,幼兒傾聽興趣慢慢地提高,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愛音樂、體會音樂,現在孩子們無論在什麼場合,只要聽到音樂、歌曲,他們都會手舞足蹈,自得其樂。
達爾克洛茲認為:「音樂本身就是以聽覺為基礎的,音樂教育應完全立足於聽。」因此,音樂律動教學應該以聽為主線。在幼兒熟悉音樂的過程中,逐步引導他們去做拍手、點頭、踏腳等動作,或者,啟發他們做簡單的即興表演。這樣,既能幫助他們去掌握音樂的節奏、韻律,還能啟蒙他們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讓他們投入到音樂的意境中。這個過程是對幼兒潛在的音樂素質的誘發。
2、運用多種音樂教學形式,表現音樂律動。
幼兒期正是一個從情感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展的重要階段之一,在這時期中,富有情感性的音樂活動對幼兒的情感發展具有明顯的促進潛力,幼兒越是能夠有機會接觸各種音樂作品,參加各種音樂活動,就越會逐步懂得愛、溫柔、同情、自豪、集體精神、憎恨丑惡和追求美善。在律動活動中,幼兒首先需要欣賞音樂作品,了解音樂性質,引起共鳴,激發情感,才能在此基礎上創編動作。為此,我們採用多種音樂律動教學形式,通過欣賞、舞蹈、游戲等多種教學形式來引導,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1)欣賞活動是音樂律動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通過對音樂的認真傾聽,從而運用語言及身體的動作去表現音樂,近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的一種主要形式。無拘無束的想像是培養和提高幼兒創造力的基本前提。而要使幼兒對欣賞活動感興趣,就應讓幼兒動起來,參與到音樂活動當中。
(2)幼兒律動教學跟舞蹈是密不可分的,它們都是把音樂的感受和身體的運動密切地結合起來,讓它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由於音樂是訴諸於情感的表演藝術。所以,律動和音樂的語言同是情感的語言。因此,把舞蹈放人律動中,把它的設計重點放在分析教材內容和音樂情緒的基礎上,根據教材的特點來設計。輕快活潑的舞曲,動作的設計必然乾脆利落,表現出歡快的情緒;柔和優美的抒情曲,其動作就應該突出抒展……;民族音樂就得根據不同的民族的習俗和風格來設計,應藉助民間的舞蹈語言使律動滲透民族特色。
Ⅱ 音樂對孩子帶來了什麼啟發和影響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它通過有組織的聲音來表達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動地反映社會生活,所以音樂又叫做情感藝術。因此,用音樂教育幼兒,能陶冶性格、凈化心靈、升華情感、啟迪智慧,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音樂可以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優美悅耳的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增強活力。據有關醫學研究證明,人在愉快時,...血液中可產生一種有利於健康的物質,它有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新陳代謝、促進消化、解除疲勞的作用。音樂中千變萬化的旋律、節奏和速度,既能調節人體的功能,又能對大腦的邊緣系統和腦平網狀結構產生直接影響。它能讓幼兒用身體動作來感受音樂情緒,即自由的擺動、走動或跳躍等,來達到創造合乎節律的動作,喚起幼兒天生的本能,培養人體極為重要的節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諧感與動作的協調性,使聽覺更加敏銳、感情更臻細膩,使幼兒更加活潑健康。另外,在音樂游戲和舞蹈這個群體活動中,也能更好地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感,如個體與個體的位置變化,組與組的隊形變換。它可以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音樂中的動與靜,長與短,強與弱,體會音樂節奏的魅力,促進動作協調發展。 二、音樂能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音樂能促進幼兒大腦的正常發育,有利於大腦的全面發展。 音樂教育對促進幼兒腦細胞的增皮層的增厚、腦功能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些與兒童智力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在音樂活,各種聲音及身體動作的信息輸入大腦,增強腦神經元的刺激,這有利於各神經元之間的接通,形成神經通路;同時音樂能培養兒童動作的協調性和敏捷性,促進幼兒智力發展。動作是幼兒智發展的起點,曾經有人提出,訓練孩子的手腳就是訓練大腦,而手腳的訓練在音樂活動中能夠得到充分的施展:彈琴訓練了手指的靈活性,舞蹈訓練了全身的協調性。音樂中的唱歌、歌舞表演、音樂游戲等,都能促進幼兒動作的協調發展。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曾指出,人的大腦共有六種智能,其中第三種就是音樂智能,即能夠感受韻律和音樂並進行創作。可見,音樂與智力本身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音樂教育可擴大幼兒的音樂視野,豐富感知能力,發展形象思維。幼兒能在音樂學習中獲取多方面的知識。 三、音樂能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 任何思想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情感的基礎,只能成為空洞的說教,而音樂教育正好可以為德育打好情感基礎。人在幼兒時期所接受的音樂教育,往往會作用於他的一生。一首短小的歌曲,往往有巨大的力量和深遠的影響。歌曲《對不起,沒關系》以輕快的節奏、淺顯易懂的語言,讓幼兒在邊唱邊表演中理解歌詞的內涵,學會運用禮貌用語;《山羊踩痛小公雞》讓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小朋友之間要互諒互讓,友好相處;《李小多分果果》讓幼兒體會到謙讓能給別人帶來快樂。音樂對幼兒心靈的影響往往是潛在的,但它的教育效果卻是明顯的,效應也是長期的。音樂是孩子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維生素",我們應針對幼兒喜情感、厭講理,喜形象、厭抽象的特點,將德育寓於音樂教學中,真正達到以 情感人,以情怡人的目的。 四、音樂可以培養幼兒的 審美情感音樂能使人產生美感,受到美的教育,也就是愛的教育,在培養人的高尚情感及審美趣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使人感到生活的樂趣,更加熱愛生活。如歌曲《國旗 國旗多美麗》能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國旗的感情;《學做解放軍》《哈達獻給解放軍》能激發幼兒熱愛解放軍的感情;《值日生歌》能培養幼兒熱愛勞動的情感;《愛護小樹苗》能培養幼兒愛護公共財物的思想感情等。 音樂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音樂對孩子的成長更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家長和教師應該對幼兒從小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使幼兒在美好音樂的陪伴下健康成長。
Ⅲ 音樂游戲對幼兒的發展有什麼作用
音樂游戲是在音樂伴隨下進行的一種有規則的、以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為目標的游戲活動。它把豐富的教育要求以生動有趣的游戲形式表現出來,幼兒在聽聽、唱唱、動動、玩玩當中掌握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在不知不覺中滲透了常規教育和審美教育。同時在愉快而自由的游戲活動中,幼兒還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和享受,愉悅了身心健康,培養並形成了他們對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個性,發展了創造性。因此,音樂游戲能對幼兒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 一、音樂游戲愉悅了幼兒的身心,促進其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在參加音樂游戲活動時總是歡樂的,他們的情緒處在積極的狀態,幼兒身體各器官也處於積極的狀態。各種不同的音樂游戲,活動量大小不同,身體活動的部位不同,這些活動不僅促進了幼兒的神經、心臟、呼吸、骨骼、肌肉、消化等的發育,而且可以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比如在小班音樂游戲《拉個圓圈走走》中,雖然小班幼兒是剛入園不久的新生,但歡快的音樂一響起,會讓他們的戀母、戀家情結得到緩解,並且能激活其情緒,使他們更容易適應幼兒園生活,樂於參加幼兒園的活動。在活動中,隨著走、跑、跳不同內容的交替,幼兒的走、跑、跳基本動作也得到了發展。他們的焦慮情緒也會被歡快的音樂、有趣的游戲給沖走,快樂的感覺油然而生。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二、音樂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已有經驗和知識,促進其智力發展。 游戲是幼兒對現實生活的反映,音樂游戲是在此基礎之上加上音樂的元素,對舊有的生活經驗的升華和對新知識的探索。在音樂游戲中幼兒運用各種感知覺、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積極活動。比如在中班音樂游戲《貓捉老鼠》中,幼兒要調動以往的生活經驗和想像,怎樣做動作才能和音樂匹配並在游戲中機智靈敏地捉住對方或不被對方捉住。再比如在大班音樂游戲《小老鼠與啤酒桶》中,老師在隨著音樂講述故事後,結合教具讓幼兒了解游戲情節的發展。這時幼兒會根據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通過聯想來鞏固、加深對游戲情節的了解,從而為下面的表演游戲奠定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音樂游戲會對幼兒的知識經驗積累產生積極影響,鞏固和豐富幼兒知識,促進其智力等方面的發展。 三、音樂游戲在促進幼兒審美情趣方面也會產生積極作用。 在音樂游戲中,幼兒反映著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藝術作品中的美好形象,使用著藝術語言,這些都是增進幼兒美感的活動。通過動作去表現美、創造美,有助於幼兒審美能力和美的創造力的發展。在音樂游戲活動中,幼兒能主動地選擇各種動作、造型、表情、手勢等體態語及色彩鮮艷、生動豐富的道具,自由自在地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 如在音樂游戲《水族館》中,老師用色彩鮮艷的海綿紙做了一幅海底世界圖,把海底生物世界活靈活現地表現出來,給小朋友視覺上美的感受。老師又讓幼兒用動作來表現海底有哪些動物,這個環節使幼兒的肢體充分活動起來,有的小朋友擺出了美人魚的造型,有的小朋友做出了美麗的小丑魚,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變成了可愛的水母,還有的小朋友把自己變成了大鯊魚??????,每個孩子都盡可能地把自己最美好的動作展示出來,表達自己對美麗的海底世界的嚮往。再加上美輪美奐的音樂,無不給幼兒以美的體驗。游戲是幼兒產生美感的重要源泉,而音樂游戲更容易激發幼兒在優美動聽的音樂中把美表現出來。 四、音樂游戲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的發展。 音樂游戲也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因為音樂游戲的過程是幼兒想像活動的過程。幼兒的想像發揮得越充分、豐富,他們的表演就越形象、生動。因此音樂游戲也能促進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比如我在上音樂游戲《趕花會》時,我用增加故事情節如:鴨媽媽帶鴨寶寶去趕花會怎樣走的路、怎樣打的招呼等,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音樂的內容,並請幼兒隨音樂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幫助幼兒體驗和表現游戲情節;在音樂的第二段引導幼兒做出花兒開放的不同動作,並擺出造型。第三部分:幼兒自由表現樂曲性質,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想像把創編出的走路、打招呼、游泳過河、以及開花的造型等動作表演出來,再跟著音樂一起把游戲情節完整地展現出來,這樣的學習過程能讓幼兒動腦的積極性得到較好的發展,並能跟著教師的有效提問、引導,展開想像的翅膀,創編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動作,與別人不一樣的觀點,發揮其創造性。再比如:我在上音樂游戲《包餃子》時,為了讓幼兒感知餃子在鍋里被煮開後是怎樣翻滾的,包餃子的過程,我特地從家裡帶了電磁鍋並現場和面,擀餃子皮、包餃子,創造出濃濃的包餃子場景,小朋友在這真實的場景中,自然而然地知道了包餃子、煮餃子的過程,了解了煮開鍋的餃子是怎樣在鍋里翻滾的,當我請小朋友把自己想出的動作做給大家看時,有的小朋友用單腳跳來表現,有的小朋友雙腳跳??????,還有的小朋友竟然翻起了跟頭,還真像那鍋里翻滾的餃子呢!我們不得不佩服孩子們的想像力是多麼的豐富,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多麼的。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幼兒把生活經驗遷移到了音樂游戲的情節中來,不僅興趣盎然,而且使他們的創造性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Ⅳ 幼兒園音樂活動對幼兒身心有哪些促進作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他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地發展。陳鶴琴先生很早就發現音樂教育、音樂活動對兒童的重要性,他說:「幼稚園應該有音樂的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欣賞能力和音樂技能。需引導兒童在藝術的環境中,有興趣的與環境發生互動, 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能力。」陳鶴琴先生的這句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每個孩子其實都是熱愛音樂的,只要給予他們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孩子每天都接觸音樂、傾聽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那麼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驚人發揮。 音樂家冼星海也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每名幼兒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因此,我們藉助錄音磁帶讓幼兒欣賞傾聽悠揚的歌聲、優美的旋律,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為孩子創設了一個個欣賞的天地。如每天入園、進餐、午睡前、起床、離園等時間都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孩子時時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中,讓音樂充滿著幼兒的生活,從中誘發孩子傾聽音樂的興趣,當他們聽到各種美妙的旋律、優美的歌曲時,就會情緒安定,心情始終保持愉快,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同時他們對歌曲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久了歌詞就能很清楚地唱出來了。 實踐中我們看到,孩子非常熱愛音樂,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興的情緒。通過耳濡目染,漸漸地熟悉了音樂的旋律後,他們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所以在我們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已不再急於一時間馬上讓孩子唱出來、有成果,只要幼兒當時喜歡傾聽,情感得到滿足就行,以後逐漸就會唱了。 二、在豐富多樣的音樂區中,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近幾年來,我園在改善辦園條件,優化幼兒生活、教育環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室外是塑膠活動場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飼養角、種植園地等,整潔幽雅、安全衛生,讓幼兒盡情玩耍;進入一樓大廳,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情趣的童話世界;走廊里的每一個牆面、每一個空間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級級的台階,被巧妙製做成幼兒認知教育區域;二樓走廊的拐角,被開辟成為美容美發廳、「我行我秀」服裝設計和模特表演區;三樓樓梯拐角處,是小朋友們下棋、投球、編織京劇臉譜的好地方……類似這樣利用現有條件創設的教育環境還有很多,通過對一個個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塊塊空白牆壁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布置,使這些原本閑置的空間擴充成為幼兒教育園地,讓幼兒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知識的存在,進而汲取知識,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在活動區布置上我們遵循藝術化的原則,在創設的「小劇場」、「小舞台」等區角內,放置了各種道具及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小樂器、頭飾、綢帶、錄音機等材料,為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提供機會,並隨時向幼兒開放,盡情讓幼兒游戲、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為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區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敲敲、打打、玩玩、樂樂、說說、唱唱、動動、跳跳,各自展現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兒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為大家表演節奏樂,有的小朋友擔任小指揮,還有的在邊歌邊舞。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樂不思蜀、盡情表現,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由於在音樂區中,自始至終都是孩子來跳、孩子來舞,是孩子即興創造性地發揮,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表演,能夠充分激發了幼兒對音樂表演本能的喜愛,因此,幼兒在這片天地里,玩中樂、樂中玩,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由此可見,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使孩子的發展,良好的音樂環境,能使孩子在濃厚的音樂興趣中,一點點、一天天逐漸的聽懂音樂、學習音樂、表演音樂。 三、利用本土文化資源,讓音樂教學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存在於生活之中,生活是藝術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回歸兒童生活世界」也是這些年來教育界最為熱切的呼聲。這既是幼兒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幼兒作為一個生命體應該享受的權利。 1、加強生活體驗,讓音樂活動源於生活。 藝術的核心是審美,審美又是以體驗的方式存在的。體驗是主客體高度融合的狀態。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有不同的氣質、性格和生活史。同樣的事物或作品,會激活不同幼兒獨有的鮮活體驗。這種體驗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聲音的、肢體動作的等來加以表達。對於每一個幼兒來說,都具有寶貴的發展和享有的價值。我園正是將體驗做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雙手、心靈去感受和活動。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題活動中,我園組織了課題班的幼兒來到升泰牛奶加工廠,孩子們在飼養場看到了鮮活的奶牛,通過區分與比較,他們直觀的感知了澳大利亞奶牛、種牛和三個月之內牛犢的特點,通過介紹與觀察,幼兒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習性與動態。來到加工車間,通過透明的大玻璃孩子們親眼看到了牛奶從煮沸、滅菌、消毒,到包裝、裝箱等一系列的生產程序,最後品嘗了廠家送給小朋友們的禮物——鮮牛奶。在這之後開展的一系列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由於有了生活體驗,那些來自每個孩子內心的情感表達就顯得真實、生動、別具匠心了
Ⅳ 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有怎樣的啟發
音樂是用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音樂活動專也是藝術教育中的屬一部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要充分發揮音樂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由此可見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好的音樂教育開發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性
好的音樂教育對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
好的音樂教育發掘幼兒的潛能,塑造幼兒健康活潑的個性
Ⅵ 音樂對孩子的作用
音樂對孩子的作用有: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讓孩子的聽覺能力產生差別;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
1、音樂能夠促進幼兒想像力的發展。幼兒時期是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的時期,是由再造想像逐步自創造想像發展的時期。幼兒在進行內容豐富的音樂活動中,運用想像進行創造。如:一段活潑的旋律,幼兒可以想像成小鹿在奔跑,小兔蹦蹦跳等,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創造性的想像自己快樂玩耍的歡快情境。
2、音樂能夠讓孩子的聽覺能力產生差別。聽覺器官是孩子最早發育的器官之一,在孕期四個月時,孩子在母體中就會聽了。孩子能聽到母親的心跳,聽到母親的說話,甚至聽到母體以及體外的多種聲響。孩子不僅能主動探究和選擇環境中的刺激,而且具有驚人的早期音樂學習傾向,甚至能將這種音樂能力遷移到其他領域。
3、音樂教育能夠發展幼兒的語音能力。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音樂教學不僅是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好的兒歌、詩歌、散文;一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在講述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語言在音樂教育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學習音樂應循序漸進:
1、3歲至4歲開始讓音樂的種子慢慢開始發芽。家長可使用鋼琴上固定音高的唱名,邊彈琴邊唱給孩子聽、與此同時也讓孩子對鋼琴鍵盤結構產生一個感性的認識,用這種讓孩子多聽多看的方式對幼兒進行啟蒙教育,無論是在聽覺上,還是對日後的鋼琴演奏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4歲至5歲是學習樂器的最佳時機。4歲以後,是孩子們開始學習鋼琴的最佳時機。孩子此時還不適合學習沒有固定應高的樂器,比如弦樂、管樂等。孩子們每天彈琴的各種練習材料便是訓練固定音高的最佳教材。此時,鋼琴教師與學生家長切莫只強調學生的演奏技巧與進度,而忽視了對其聽覺上的培養。
3、5歲到6歲確立音樂的准確固定音高概念。此時應根據孩子內心已有的固定音高,在鋼琴的監測下,想像並哼唱十二音中的的任一音。每天堅持練習,並復習以前聽辨與模唱過的音高材料,大約需要一年的時間便能夠運用已經掌握的固定音高來准確無誤地唱各種復雜的視唱了。
Ⅶ 如何利用音樂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心理
未來社會的人才應該是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人,不僅具有高智商以及豐富的知識,而且還應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會化程度高、具有強健的體魄。在教學實踐中,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原因有三:其一,正如葉聖陶所說:「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音樂為人類所共同理解,能產生共鳴。其二,音樂藝術能陶冶情操,為古今中外有識之士所認可。其三,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對於幼兒的健康心理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利用音樂自身的感染力,培養幼兒大膽、活潑開朗的性格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對於任何人都有巨大的感染力。英國詩人馬.普頓爾說過:「音樂的力量能馴服兇猛的野獸,能使惡狠的野豬收斂怒容,能使雄獅火氣頓消,對著歌聲洗耳恭聽。」因此,有人說「音樂是天使的演說」。我們常常聽到孩子們游戲、散步時,本能地哼著歌;也常能看到剛會站立的嬰兒聽著音樂扭動身體,手舞足蹈.這些也都表明孩子天生是喜愛音樂的.
我班有個叫方方的幼兒,他愛動腦筋、但很沉默。而鄰居給他的評價是這孩子很會講,大樓里沒有一個大人能說得過他。由此看出他與別人交往沒有障礙,他在園的沉默只能說明他怕生、內向。讓我驚喜的是有一次我無意中聽到他唱了一首很難唱的成人歌曲,聲音雖小,但是音準、節奏都無可挑剔。從此,我常要求他唱歌給我聽,這也成了他和我之間特殊的交流方式。逐漸地他與我交流不困難了,可是遇到別的老師,他又同以前一樣不說話了。於是我常常帶著他去給其他老師唱歌,讓他逐步大膽起來。就這樣,在音樂課上他開始主動要求唱歌給小朋友聽。兩年以後,他已完全不同於以前了,雖然不是班內最活躍的孩子,但是與剛入園時已是判若兩人,不僅能同小朋友正常相處,還能在班上大膽表達自己的意見。是什麼使他改變了?我想這是音樂特有的感染力,使他成為一個大膽、開朗的孩子。
二、提供單獨表演的機會,確立幼兒的自信心
音樂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孩子們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在活動中就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個性。當教師要求小朋友來單獨表演時,總有那些自我感覺特好的小朋友強烈要求表演,其實他並不比別人更出色;但也有一些幼兒總是怕老師叫到自己,其實他並不比別人差。針對這種情況,每次音樂活動我總是留出幾分鍾給小朋友大膽表演。斌斌小朋友年齡偏小,學什麼都很慢。請他回答問題總要小朋友幫忙;大家合唱時,他總是嘴巴張得大大的,其實歌詞與嘴形完全不符;讓他單獨表演最多隻會唱一句。無形中小朋友有些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覺得不行。可當他看過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之後,卻把其中的主題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給他媽媽聽。每當我彈起《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曲子時,他總是伴著琴聲,動情地唱著這首歌。這使我認識到,每個孩子的心靈就象一把鎖,只要有適當的鑰匙,總能叩開孩子的心扉。當我了解到斌斌喜歡跟著錄音機唱歌,而且學會了好多歌曲時,就把所教過的歌曲、歌表演等錄製成磁帶,給他開「小灶」讓他邊聽邊學。我還在班裡經常為他提供單獨表演的機會,並與小朋友們一起鼓勵他。聽到斌斌能唱完整的歌,小朋友們也很奇怪。漸漸地他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在音樂活動中成了班上最活躍的一分子,就這樣,音樂使一個並不出色的孩子自信起來。
三、採取集體活動的形式,形成孩子的合作意識
我們平時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常採用的是集體教學的形式,唱歌時齊唱的時間多,演奏樂器時各種樂器合奏的時間多,舞蹈時集體舞居多。這就要求小朋友要有協作的意識和能力。在合唱時,我常會在小朋友的歌聲中,聽到那些特別響亮的但並不優美的歌聲。細細的問來,各有其原因,有的想以自己唱得響來表示學得認真;有的想以此來引起老師的注意;有的認為唱得越響就越好聽……針對這種情況,我先把他們雜亂的歌聲錄下來,放給他們聽,然後向小朋友說明:一個人唱要聲音響些,而合唱音量就得控制,大家都放開聲音唱,就會顯得很吵。
在對幼兒進行指導之後,我又把他們合唱的聲音錄下,把兩次錄音放給他們聽,讓他們自己去比較。漸漸地,孩子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合唱並不比獨唱容易,自己唱時要聽著琴聲,聽著別人的聲音。大家協同一致才會唱出美妙的歌聲。
四、開展音樂游戲,形成幼兒的規則意識
音樂游戲可以說是幼兒最喜歡的一種音樂活動,它不僅有優美的旋律,還有一定的情節,它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具有趣味性,但要玩好音樂游戲卻不容易。如音樂游戲《小兔采蘑菇》,講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後幫助小豬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歡扮小兔,而游戲要玩就必須有人扮小兔、小豬、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麼游戲就玩不成。游戲中各種動物的表演還應隨著音樂來進行,小兔的音樂出現了而小松鼠搶著去表演,這樣也違反了游戲規則。因此我在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時,經常強調規則,只有遵守了規則才能交換各種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在音樂游戲中,讓幼兒知道應該學會克制自己的情緒,遵守一定的規則才會得到快樂,
五、創設良好的音樂活動氛圍,促進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音樂是情感藝術,幼兒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圍中開展活動,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因此我在教學中力求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活動氛圍。從硬環境來說,為他們提供相應的道具場景;從軟環境來說,為他們創設寬松的心理氛圍,尊重他們,從不因為孩子達不到預想的效果而責難他們,不斷嘗試新的方式,讓每一首歌、每一個舞蹈、每一個游戲都充滿吸引力,讓孩子們輕松地接近藝術,感受到音樂藝術的美。
德國音樂家奧爾夫指出:「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許多心理學家表示,兒童能從音樂的學習中受益,音樂不僅可以陶冶兒童的情操,更可增強其學習能力,協助其建立情緒技巧,「處理無法以其他方式處理的心理部分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音樂的獨特的教育效果,它在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方面,有著其他教育手段所無法達到的效果。我們所培養的二十一世紀的高素質人才,既要具備一定的音樂藝術素質,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以從容應付生活中的各種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