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開展大班音樂活動的教學教研活動中期報告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關鍵。
1.遵循年齡特點,培養參與積極性。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如《小手爬》、《捏攏放開》、《拍手點頭》、《拍拍跺跺》等這些律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採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找小貓》。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和發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2.通過節奏訓練,培養音樂興趣。
幼兒活潑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拍手、拍腿、拍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如《大鼓和小鈴》、《剪羊毛》、《加油干》,進行這類活動一定要建立一套常規,不然伴有樂器的課堂會顯得太過熱鬧。
3.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還有,如《表情歌》、《親親》、《寶貝在哪裡》、《碰一碰》等這些歌曲還可以讓孩子給其進行創編,把自己編的唱出來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啊,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可以用這樣的提問語:「你聽到了什麼?」。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不應局限在音樂課中,應滲透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
㈡ 如何組織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能播放音樂的小玩具。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歌唱、舞蹈,體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同時,幼兒也能夠學會與別人合作,發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記憶力與專注的學習態度。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要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必須注重以下的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由於幼兒的生理發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奏簡單的內容進行。
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於生長發育狀態,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律進行選材。
在節奏方面,最好的節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奏相協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
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想像,因此,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採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幼兒學音樂的興趣。
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則。
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後,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則以後,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於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於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其中。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創造的人。
㈢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游戲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
㈣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㈤ 如何進行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
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三:其 一,正如葉聖陶所說:「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音樂為人類所共同理解,能產生共鳴。其 二,音樂藝術能陶冶情操,為古今中外有識之士所認可。其 三,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對於幼兒的健康心理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孩子們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 那麼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為: 1. 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 為: 1. 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 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 2 能。 3.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 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6. 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音樂教學活動是藝術領域里主要的活動,幼兒園唱歌教學活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一、選材恰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表現為: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玩具進行曲》《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
㈥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游戲化音樂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㈦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
一、 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 ,首先要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雖然幼兒音樂教材中有很多高品質的歌曲,但是這些歌曲並不一定都符合幼兒的認知,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生活相距甚遠,有的歌曲歌詞復雜,幼兒不易理解……教學內容的不適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音樂教學活動的質量。因此開展有效的幼兒音樂教學活動,教師先要選取適合幼兒生理發育和認知水平的教學內容。比如,選擇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以及旋律明快、節奏簡單的歌曲。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音樂學習,不僅能夠愉悅幼兒的心靈,也能帶給他們美的享受 ,使他們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因此,作為幼兒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教學活動,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功能,提高幼兒的音樂素養,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進而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7)怎樣開展大班的音樂活動擴展閱讀:
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為: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為:
1、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能。
3、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5、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技能和能力。
6、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㈧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表現出了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但同時也呈現出很多不足,本文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過程中的"音樂""教師""兒童"等進行了思考,以期能對實際工作者有所啟示和幫助。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都已很不一樣,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也呈現出很多不足。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不足加以反思。 一、對音樂欣賞過程中"音樂"的反思 (一)主體還是媒介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像設備的採用,flash製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體,配套的圖片、圖書等。也正是因為這些輔助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得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欣賞。然而,在這樣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倒成丁一個背景,大有喧賓奪主之感。我在幼兒園觀看了"野蜂飛舞"和"賽馬"活動的全過程,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很興奮,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她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於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一些輔助手段而引起的。 此外,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還有一個值得老師們注意的問題:即如何表達和感悟音樂。語言是思維的藕體,也是思維的工具,兒童如果不把其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音樂便不能分享,成為大家共同的依託。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這就類似伯蘭尼提出的"緘默知識(tacit knowledge)"。[1]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而且"語言一經說出,它往往會成為異己的存在"。如果教師過多地關注兒童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這似乎是對兒童提出的一個極大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而語言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就認為"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2]孩子的生活經驗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東西哪有成人世界那麼豐富。我認為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當孩子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
㈨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教學活動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基礎,是幼兒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種重要音樂的教育實踐活動。為了提高教師駕馭音樂欣賞活動的能力,現以林虹教師參加市幼兒園教師教學比武,獲得第一名時的大班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為例,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一、選擇適宜的音樂欣賞作品 選擇適宜的音樂作品是進行有效音樂教學的基本條件,促進幼兒深入感受、主動表現和積極創造的前提。教師在選擇音樂作品時應關注兩個方面的問題。
1、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認知水平。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教師應著重考慮的是結構單純、工整且長度適中的音樂作品,而且音樂所表達的內容和形象是幼兒所熟悉和理解的,可以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很容易找出音樂中所表現形象。如,音樂欣賞活動「水族館」的音樂選取了法國聖桑的名曲《水族館》,整首樂曲優美愜意,曲式為A間A間B尾。在主奏樂器——鋼琴晶瑩剔透如流水般的音色中,猶如有許多海洋生物在游泳、嬉戲;間奏是一組漸漸下行的音階,猶如魚兒在吐著泡泡玩耍,彷彿讓我們看到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快活地嬉戲。因此,我們選擇此樂曲開展欣賞活動,是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其趣味性、游戲性很強,非常適合作為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材料。
2、切合幼兒的音樂經驗。藝術來源於生活,切合幼兒生活經驗而開展的音樂活動有利於讓幼兒藉助經驗發揮想像欣賞音樂作品。音樂欣賞活動前,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豐富相應的生活經驗,並喚醒已有的相關生活經驗,為開展音樂欣賞活動作準備。例如,音樂欣賞《水族館》活動中,教師事先與幼兒討論的小魚生活習性和動作特點,並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模仿,表現小魚的不同生活情節。教師組織幼兒到「水族館」觀察水草在水中隨波晃動,小魚在水裡游動,讓幼兒觀看了水族館視頻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活動時,由於有了前期經驗的鋪墊,就使得幼兒的學習重點十分突出,將注意力集中於對音樂的聽辨與理解上,當幼兒安靜地聆聽著時而舒緩、時而快活的樂曲旋律時,教師適時地引導幼兒回憶小魚們快活地在水草邊游來游去的情景……這樣,更容易被幼兒理解和接受,避免了因學習難點過多而造成幼兒注意力分配的不足。
二、教學過程應優化教學手段
要讓幼兒在欣賞音樂活動過程中始終以一種積極、主動的狀態參與,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幼兒各種感官,豐富和深化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與理解。
1、聽音樂的節奏、旋律,有效感受音樂的美。
對於結構工整、簡單的音樂作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幼兒整體感知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使幼兒對音樂形成一個初步、完整的印象,然後結合其他方式進行分段欣賞,逐步深入幫助幼兒體會音樂中表現出來的美。在「水族館」的教學中,教師讓幼兒完整欣賞音樂,並用語言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第二遍欣賞時,用合適的線條表現自己對音樂的感受。這種層層深入的整體欣賞不斷加深對《水族館》旋律美的感知。
2、看圖譜理解音樂旋律,有效表達情感。
面對抽象的、轉瞬即逝的音樂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圖象——將抽象的音樂節奏和旋律進行形象化表達。[HTK]如,大班音樂欣賞「水族館」這個教學活動,在平緩的旋律中,教師用一條線代表音樂中的一個樂句,幾個相同的樂句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樂段。波浪畫得比較慢、比較大,它表現各種水草;波浪畫得快、密,它表現魚兒在游戲的狀態;用圓圈代表魚兒吐泡泡的樂句。通過這種具體、形象化的圖譜,幼兒能夠逐漸發現音樂的起、承、轉,聽出它細微的變化,音樂形象也會逐漸豐滿和生動起來。這是教師根據音樂結構、內容、情緒和自己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幼兒的音樂經驗來設計的圖譜。這樣,幼兒能夠更容易理解、感知音樂所要表達的情感。
3、做音樂游戲,有效表達對旋律的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運用生動、形象的音樂游戲讓幼兒感知音樂。其形式有:一種是音樂表演游戲,是讓幼兒跟著音樂徒手進行的,並有一定的情境性;一種是音樂操作游戲,是讓幼兒通過操作道具跟隨音樂進行的游戲。如,在幼兒初步理解《水族館》音樂後,我們以有趣的游戲介入,讓幼兒彷彿置身於海底之中。幼兒佩戴頭飾,扮演「小魚」「水草」,游戲規則是:水草動時小魚不動,小魚動時水草不動的動作。當音樂緩緩響起,請幼兒聽音樂並找出各自的音樂形象。幼兒很快分辨出旋律優美的代表水草姐姐,快樂活潑的是小魚弟弟,孩子們饒有興趣地做小魚和水草嬉戲的場景,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將「小魚在和水草玩」「小魚和水草跳舞」 等詼諧有趣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幼兒以極高的熱情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通過身體動作感受音樂的旋律,對音樂作品有了更深的體會。
4、藉助於體態動作,使音樂成為看得見的身體活動。
音樂欣賞是聽覺活動,肢體動作的配合對於幼兒感受作品是相當重要。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嘗試運用肢體語言來引發幼兒學習興趣,引起幼兒對音樂形象的關注與感受。如,《水族館》教學活動中,B段音樂輕快活潑,律動性強,但速度很快。首次執教時教師讓幼兒自由學小魚,幼兒各學各的:幼兒跳得氣喘吁吁,還是跟不上節奏;對活動進行優化後,我們在地板上貼上圓點,讓幼兒自由地穿梭,用熟悉的小跑步在沿著圓點邊跳,動作與節奏合拍,也能表現出B段音樂熱烈歡快的效果。同時,我們引導幼兒用不同的動作與水草交往,如給水草施肥、摸摸水草、對水草點頭等。
5、適時的語言引導,有效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在音樂欣賞教學中,教師恰當運用語言的手段,能夠讓音樂變得更加具體和形象,幫助幼兒感知、理解音樂作品,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如,教師根據《水族館》的旋律特點,嘗試編制一些描述性及明確提示作用的小故事來幫助幼兒感受樂曲的節奏,在A*B*段式音樂中老師是這樣講的:水族館住著許多的水草和小魚,水草在水裡輕輕地擺動,小魚在水草邊游來游去。小魚和水草在水裡成了好朋友,手拉手在水裡游來游去,好朋友抱在一起了。整個故事簡單明了,突出的情節與音樂的結構特點相吻合,在故事的啟發下幼兒很快聽辨出音樂的變化與不同,再通過幼兒集體聽音樂進行表演,進一步感受音樂的特點,為幼兒下一階段的自主表現積累相關經驗。
以上兩個方面,是開展幼兒園音樂欣賞的有效策略,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