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阿佳組合是哪裡人
中國。
阿佳組合由尕讓卓瑪、澤旺娜姆兩個來自雪域高原的藏族女孩組成,是藏族新青年代表人物,被譽為天籟女子天團。在2002年的央視「青歌賽」上,「高原紅」組合脫穎而出。 2003年8月「高原紅」組合更名重組了現在的「阿佳組合」。
2003-2005連續三年參加西藏電視台藏歷晚會,代表作《月光上行走》、《遇見你》、《依然是我》等。
演藝經歷:
2008年阿佳組合參加「同一首歌華彩樂章」倫敦演出、職業女性榜樣頒獎活動、北京交通台《車友音樂時空》、《同一首歌》「相約在春天」演出、錄制奧運歌曲「讓愛,因為我們燃燒」、做客馬來西亞的音樂訪談節目WATV、《鋼鐵俠》全球首映式、作客第一視頻;
央視《第5頻道》雜志創刊、錄制新專輯《遇見你……》中新歌、為香港佛教協會錄制佛教歌曲、做客原創音樂、與成龍大哥錄制共同合唱歌曲《呼喚》《愛飛翔》、做客中央電視台《挑戰主持人》、赴家鄉拍攝新專輯《遇見你……》部分歌曲之MTV、中央電視台寧夏自治區成立50周年大型文藝晚會;
作客兵團衛視超級大牌、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盛世開魯.百年放歌》、中央電視台「鄉村大世界」延安文化節演出、中央電視台「藝苑風景線」首屆中國.武功蘇武文化藝術節演出;
中央電視台「同樂五洲」第十二屆中國黃山國際旅遊節暨徽文化節、青海省藏歷春節晚會、中央電視台同樂五洲元旦晚會、廣州「成龍和他的朋友們」愛心演唱會,並與成龍大哥合唱《呼喚》、作客《音樂集結號》。
B. 法國音樂的音樂節
每年的6月號是法國的音樂節。每逢這天,只要在法國,無論大城小鎮,大街小巷,你都能見到人們自發組成的樂隊在盡情高歌。當然他們是以業余的音樂愛好者和年輕的學生為主。素有「全球唯一一個跨越國界、語言和文字障礙的節日」之稱。是一種每個人都可以參加的群眾性的活動,這一天無論是職業的音樂人還是非職業的都可以在街上演出,而且你還可以有幸見到你喜歡的音樂家,著名的歌星,音樂界名人,他們都將在音樂節上音樂節免費為人們演唱。
每年6月21日是法國宣布夏季開始的日子,法國前文化部長賈克朗Jack Lang決定在這一天舉辦一個真正屬於全民的音樂節。從1982年起, 每到這一天,所有專業、非專業的音樂人或團體走上街頭,向公眾免費展示自己的音樂藝術。 作為2013年「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動,法國音樂節將再次來到中國,落戶廣州。
從巴黎到北京、武漢、上海、成都和廣州,法國音樂節落地中國各處。1982 年,由時任法國文化部長雅克· 朗創辦的這一深受大眾歡迎的獻給各種音樂形式的盛會,在創辦之初就已取得巨大成功。時至今日,法國音樂節已經被全世界許多國家接納,每年在五大洲110 個國家的340 多座城市舉行。北京、武漢、上海、成都都於近六年內舉辦了該項盛會。廣州也將第一次加入法國音樂節的活動中,參加借順德音樂節。
今年,三支樂隊受法國駐華使館及領事館邀請為中國觀眾表演,分別為成立於法國里昂的Fowatile樂隊、夏威夷女孩(Girls in Hawaii)和April Shower。
C. 鮑勃·迪倫的音樂風格受誰的影響
成長
1941年5月24日他生於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又譯杜勒斯)城,原名Robert Allan Zimmerman,6 歲時全家移居到一個叫希賓(Hibbing)的靠近礦區的小鎮上。他在希賓附近的高中上學時,他在一個搖滾樂隊中進行了一段短暫的演出,然後到位於明尼阿波利斯的明尼蘇達大學學習了1年。在那裡,羅伯特·齊默爾曼名為鮑勃·迪倫,他開始成名是在民歌界的聖地紐約格林尼治村。他決心成為一位「著名的民歌手」,並不顧他少年時期的許多其他音樂的影響,朝著這一方面揚起風帆。
少年時期的鮑勃·迪倫只不過是一個喜愛音樂的平凡男孩,對鄉村樂感興趣。以Arthur Rimband、Hank Williams, James Dean, Woody Guthrie 和 Robert Johnson為偶像。直到14歲時,他在戲院里看到了《Blackboard Jungle》中的搖滾狂熱, 從此他發現了音樂的另一種功能——它的社會學效應。搖流樂的歌詞使人振奮,反映著青少年的個性、野心與叛逆。自此以後,希賓小鎮再也拴不住他的心了。
1961年1月,鮑勃·迪倫從明尼蘇達州立大學輟學,開始專心致力於歌唱工作,並來到紐約Cate Wha 民謠音樂城(Folk City)和煤氣燈(Gaslight)等著名的表演場所演出。
由於他的民謠歌曲受到知識分子的喜愛與支持,CBS的製作人John Hammond 與他正式簽定了合約,不久Albert Closeman擔任了迪倫的經紀人。此刻的迪倫是民謠風暴的煽動者,CBS 公司旗下最受重視的新人,也是年輕一代民謠歌手中最具潛力.
成熟
1961年經驗豐富的製作人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使他與Columbia(哥倫比亞)公司簽約,在他錄制的最初幾張唱片中,幾乎沒有表現出他對漢克·威廉斯(Hank Williams)或查克·貝里(Chuck Berry)的喜愛——盡管他偶爾也無意中像「埃弗利兄弟」(the Everly Brothers)那樣即興演唱。相反,迪倫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屬於民歌復興的主流之音,而且優美動聽,有時是那麼光彩照人。
鮑勃·迪倫的處世作《Bon Dylan》於1962年發表。其中收錄了Woody Guthrie 推崇的《Song To Wood》和談紐約生活感觸的《Talking New York》,整張專輯的風格,帶有濃厚的Woody Guthrie式民謠氣息。 另一方面他也採取客觀的立場,來審視當時政治及社會事件,創作了不朽名曲《Blo-wing Changin》,一躍而成為超級巨星。Bob早期的一些作品是以傳統旋律為基礎的,後來逐漸吸取了鄉村音樂的因素和黑人音樂並加以創新。Dylan 的抗議歌曲對當時青年人的心靈起了巨大的震撼作用,因而促使六十 年代美國青年的大覺醒。
他很快被公認為是青年詞作家中像菲爾·帕克斯頓(Tom Paxton)一樣最有才華的。
他的歌曲成為參加民權和反戰運動的白人學生的聖歌,有像《在風中飄盪》(Blowin』in the Wind)和《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Gonna Fall)這樣的抗議歌曲,有像傳統的《科里納,科里納》(Corrina Corrina)和以傳統為基礎的《來自北部鄉村的女孩》(Girl from the Country)這樣的愛情歌曲,還有像唱法多種多樣的《我將會自由》(I Shall Be Free)這樣的滑稽歌曲。
其曲調相對來說比較簡單(通常取自傳統民歌題材),而他的演唱技能(無論在演唱方面還是在吉他與打擊樂的演奏方面)在民歌音樂界中來說是純朴自然的,但他的影響卻引人注目。迪倫正在創造一種調式,他所描繪的音樂方式不需要很復雜。他的歌喉、吉他演奏和有時不很完美的口琴聲幫助確定音調,使其音樂從中得以展開並在國內引起轟動。在古巴導彈危機和核裁軍運動的世界中沒有什麼比聽迪倫演唱《戰爭的主人》(Masters of War)和《大雨將至》更令人振奮。
轉變
正是在這一時期(1961-1964),迪倫成為民歌界和激進分子的英雄。但在更為廣大的流行音樂界中,他的歌曲卻被認為不過是「最適於別人來翻唱」,其中以「彼得,保羅和瑪麗」所翻唱的歌曲最為著名。由於兩個原因,把這一切都改變了。第一個原因是他反復扮演的激進分子領袖的角色開始使他惱怒,這種惱怒表現在他的歌曲中,以第4張唱片《鮑勃.迪倫的另一面》(Another Side of Bob Dylan,1964)最為明顯。在尚不成熟的歌曲《我的不太有價值的新聞》(My Back Pages)中迪倫對「人生是黑白相間的謊言」進行了譴責,並對其早期堅定的誓言評論說「那時我是多麼的老,現在我比那時年輕了」。第二個也是更重要的原因是1963年和1964年期間英國流行音樂的革命。據報道,當迪倫第一次聽到「動物」(ANIMALS)樂隊演唱他的傳統歌曲《旭日之家》(House of the Rising Sun)時,他「跳出汽車的座椅,因為這望權是無禮的改編。這件事在他眼前戰線了一個嶄新的音樂世界,並使他認識到他同時表達對查克.貝里和Woody Guthrie的熱愛是可能的。他的下一張唱片名為《席捲而歸》(Bringing It Back Home),微妙地論及了英國藝人喚醒了他對美國搖滾樂的興趣的贊美。該唱片的一面錄的卻是搖滾樂歌曲,每隔一首歌曲錄一段」滾石「(The Rolling Stones)的即興演唱。在唱片封套上他尖刻地寫著:」我已放棄對盡善盡美的追求。「他的音樂歡快而無拘無束地跳躍,他演唱的由查克.貝里的《沒完沒了的惡作劇》(Too Much Monkey Business)直接派生的歌曲《隱秘的思鄉病布魯斯》(Subterranean Homesick Blues)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他在六十年代後期的創作開始自我回歸,具有宗教式的超脫感。
1965年8 月,Dylan的專輯《High way 61Revisited》發表,獲得好評, 此時他的身價已躍升到了流行音樂的頂點,並正式確立 了搖滾音樂家的地位。七十年代Dylan 的作品吸收了Jazz 和Blues的元素,歌詞充滿了哲理性,帶動了七十年代的美國青年,也不 再是反抗的狂熱者,而是逐漸安定下來,出現了哲理性的趨向。
迪倫在方向上的轉變使他失去了一些從前的追隨者,但不管怎樣,該唱片還有另一面,其上收錄了《手鼓手》(Mr.Tambourine Man)和幾乎是政治性的歌曲《好極了,媽媽》(It』s All Right,Ma)。但是他在1965-1966年間舉辦的以他與保羅·巴特菲爾德(Paul Butterfield)布魯斯樂隊為首的在紐波特您民歌音樂節上的演出戲劇性地分裂了他的觀眾,而實際上迪倫正是由於違約才變成搖滾樂界崇拜的偶像。歌曲《像一塊滾石》(Like a Rolling Stone,1965年名列排行榜第2)的成功足以彌補失去的純粹民歌觀眾。這一時期的唱片《重訪61號公路》(Highway 61 Rivisited)和雙唱片《無數金發女郎》(Blonde on Blonde),代表著鮑勃.迪倫的錄音生涯的頂峰。與他合作過的樂手阿爾.庫珀(KOOPER,AL)、羅比.羅伯遜(Robbie Robertson)和納什維爾的樂手如查利.麥科伊(Charlie McCoy)和肯尼.巴特里(Kenny Buttrey),是貫徹迪倫把多年吸收的各種風格融合在一起的想法的最佳人選。這些歌曲結構仍很簡單,採用陳腐的反復樂句,但它們通常更長一些、更流暢一些。庫珀那豐富的風琴樂音使《近似女王簡》(Queen Jane Approximately)和《像一塊滾石》等歌曲具有權威性效果,迪倫的抒情詩是至關重要的,雖然現在線條的連貫性已崩潰,但卻有豐富的、無數的形象蜂擁而至。他們的景象是具有強大而特殊的夢想邏輯性的內心景象。有時[在歌曲《墓碑布魯斯》(Tombstone Blues)、《荒涼的街道》(Desolation Row)中]它充滿著有關聯奇怪的歷史人物,有時它們機具抒情性[表現在歌曲《約翰娜的景象》(Visions of Johanna)和12分鍾《洛蘭茲的憂傷眼睛的女人》(Sad Eyed Lady of the Lowlands)中],使人看到一種把布魯斯改變成鄉村音樂的原型形象。迪倫滑稽而又面無表情的幽默感在《雨天的女人們》(Rainy Day Women)和《豹皮葯盒帽》(Leopard Skin Pill Box Hat)中仍明顯可見。
迪倫的個人生活方式在他所創作的歌曲的千變萬化的無秩序中得到准確的反映。他似乎正驅使自己以驚人的步伐前進(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發行了《重訪61號公路》和《無數金發女郎》等共3張唱片)。「他將成為傳奇人物」,皮特·西格(Pete Seeger)說,「如果他最終沒有精神失常的話」。即將發生內向爆炸的感覺在他1966年與「鷹」 [The Hawks,後來變成「樂隊」(The Band)]巡迴演出時進行的精神發泄性演唱中特別強烈。
1966年8月迪倫的事業突然被一次摩托車禍中斷,他有兩年沒有與公眾見面,不過他的風采卻無處不在,從每個主要商店的廣告畫到新聞界對他急切返回歌壇的不斷傳聞,非法銷售的音樂會(如1965年在倫敦舉國的著名的艾伯特大廳演出)唱片也很流行。他的沉默相反卻促使他的藝術絕技有所發展,具有不同程度的輕信和明智的迪倫學家活躍起來。在1967年間迪倫與「樂隊」(他1965-1966年與該樂隊一起進行巡迴演出)在伍德斯托克居住了一段時間,他的音樂在這種隱蔽的環境中繼續發展。這一時期錄制的唱片(這些唱片不久在非法交易中可以買到)被歪曲為可探查迪倫要成為新的搖滾樂歌王的想法。有些歌曲是令人狂笑的滑稽的酒後胡言,《讓亨利夫人狂歡》(Please Mrs Henry)、《百萬美元狂歡會》(Million Dollar Bash),但是那些較憂郁的歌曲決定了整體情緒是悔罪的、充滿不詳的預兆感。在歌曲《狂怒之淚》(Tears of Rage)和《太多微不足道的事》(Too Much of Nothing)中他似乎對他的過去感到罪責難逃,並對他所扮演的——公認的=不知不覺地——那些角色感到懊悔。在歌曲《我將得到解脫》(I Shall Be Released)和《著火的輪子》(Wheel』s on Fire)中似乎模模糊糊地、下意識地意識到一次迫近的、可能是迪倫演唱的所以歌曲中最有個性、最動人的。絲毫沒有表現他以往出版的大多數作品中的乏味、毫無信心、也毫無驕傲之感。他以哀怨而又不加雕飾的聲調演唱這些歌曲,偶爾還加入理查德.曼紐爾(Richard Manuel)的和聲。迪倫與「樂隊」在1967年演唱的所有歌曲被冠以《地下室磁帶》(The Basement Tapes)之名非法銷售,它是迪倫最有美感、最直截了當的唱片。如果說唱片《佩珀軍士孤獨心靈俱樂部樂隊》(Sgt. Pepper)和《無數金發女郎》是對60年代新反主流文化的樂觀主義之最好的慶祝,那麼唱片《地下室磁帶》則是對這種樂觀主義的另一面的關鍵表達。在這一方面,它必定會被列為70年代非烏托邦式的探索流行語言的一系列主要唱片中的先驅。最後,這些唱片在錄制完8年之後的1975年,在Columbia公司正式發行。
迪倫以1968年發行的唱片《約翰.韋斯利.哈丁》(John Wesley Harding)表明他對一般公眾的新的態度。與復雜性(音樂的和抒情詩的)流行趨勢形成鮮明對照,這些歌曲是直截了當的和簡潔的,並且繼續探索犯罪和自疑的主題。但是最後的兩首歌《順著小河灣走》(Down Along the Cove)和《今晚我將是你的寶貝》(I』ll Be Your Baby Tonight)趨向後來接著錄制的兩張鄉村音樂唱片的那種柔美的音調,這兩張唱片是《納什維爾天空輪廓》(Mashville Skyline,1969)和《自畫像》(Self Portrait,1970)。這些唱片給迪倫招致自1965年轉向搖滾樂以來第一次真正的抨擊。他被譴責倒退到鄉村音樂的平淡和傷感之中,而收入其他民歌的雙張唱片《自畫像》則被說成不過是放縱自己。事實上,這也是早期音樂對迪倫存在影響的另一個例子:他與約翰尼.卡什(Johnny Cash)的友誼可以追溯到60年代初期,約翰尼.卡什曾與他在唱片《納什維爾天空輪廓》中合唱了一首《來自北部鄉村的女孩》。這些唱片標志著搖滾樂與鄉村音樂之間具有重要意義的重新融合的開始,因為許多人,從「飛鳥」(The Byrds)樂隊到瓊·貝茲(Joan Baez)都跟隨他在納什維爾錄制唱片。然而這些唱片是迪倫最後的一些具有先驅作用的唱片。在70年代,他對搖滾樂的發展小有作用,他的一些唱片冗長而且優劣不均。在唱片《新的早晨》(New Morning,1970)和《行星浪潮》(Planet Waves,1973)中他的發音常常是自然的、甚至是陳腐的,通常代表著遠遠擺脫早年那刺耳尖利的愛情歌曲傳統的愛好家庭生活的角色。《帕特.加勒特與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1973)是一張電影插曲唱片,其中包括一首經典歌曲《敲天堂之門》(Knocking on Heaven』s Door)。與70年代以往的唱片形成對照,唱片《路上的血跡》(Blood on the Tracks,1975)中包括令人痛苦的《愚蠢的風》(Idiot Wind),含義模糊的《莉莉,羅斯瑪麗和傑克之心》(Lily,Rosemary,and the Jack of Hearts)和矯揉造作的《簡單的命運扭曲》(A Simple Twist of Fate)等歌曲,由此可見迪倫正有意進行探索,在有關魯本.卡特爾(Reuben Garter)被非法監禁的故事的歌曲《颶風》(Hurricane,1975)中也明顯有類似的感覺。
步入70年代
迪倫仍受到他在前10年中所受到的注意。1971年他出版了一本片面的、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塔蘭圖拉》。他在薩姆.佩金帕的影片《帕特·加勒特》中扮演一個簡短而突出的角色。他那為數不多的幾次公開演出(為孟加拉國舉辦的音樂會、伍迪.格思里紀念活動)於是著對他1974年與「樂隊」進行的美國巡迴演出的響亮的回答。演出門票售出600萬張,還錄制了實況唱片《在洪水到來之前》(Before the Flood),從這張唱片可以看到迪倫和「樂隊」都有效地回到他們早年最好時代。當迪倫與Columbia公司的合同期滿時,他轉到Asylum公司的英國公司Island。這張唱片和另一張唱片《行星浪潮》都是在Asylum公司錄制出版的。與Columbia的關系一直是風波疊起的,特別在中止合同的兩年和傲慢的克萊夫.戴維斯(Clive Davis)出任最高行政官以後。他試圖把合作的音樂業務形象擬人化,而Asylum唱片公司的戴維.格芬則在藝人們的幫助下取得長足的進展。在這以後Columbia公司出版了有感染力的唱片《迪倫》(1974),這是一張只要迪倫歌迷才感興趣的憤世嫉俗的選編唱片。結果,唱片《行星浪潮》與這張唱片相對較大的銷售量在1974年致使迪倫與Columbia公司簽訂了又一個5年的合約。
70年代中期,迪倫在「滾雷」巡迴演出(與瓊.貝茲及其他人一起)中表現自己是同行中的音樂家。然而他被謠言和像A.J.韋伯曼(A.J.Weberman)這樣的迪倫學家們的嚴密監視所糾纏,A.J.韋伯曼總是樂於接受對迪倫的私生活和親以色列的同情感「揭露」的職責。他與妻子薩拉的關系並不是沒有問題的,他們的關系正在惡化,即將利益的痛苦與絕望充滿於唱片《路上的血跡》(1974)和《心願》(Desire,1975)之中,後一張唱片中包含了幾首與雅克.萊維(Jacques Levy)合作創作的歌曲。1977年迪倫與薩拉正式離婚。迪倫又投入到另一次「滾雷」樂隊巡迴演出中,並從中產生了一段長達4個小時的影片《雷納多和克拉拉》(Renaldo and Clara),該影片中插入了一段由迪倫表演的半自傳性的音樂會。1978年,即該影片上演的那一年,又發行了唱片《街頭示威》(Street Legal),從這張唱片可以明顯地聽到迪倫正發生著宗教信仰的改變,那生動形象的描述和類似福音音樂的伴唱不久就使他著了迷。1979年迪倫聲稱自己是一個再生的基督教徒,宗教的主題是他後面4張唱片的核心,這4張唱片是《慢車開來》(Slow Train Coming,1979)、《得救》(Saved,1980)、《愛的爆發》(Shot of Love,1981)和《異教徒》(Infidels,1983)。1985年發行了《皇帝諷刺劇》(Empire Burlesque)和《爛醉如泥》(Knocked Out Loaded),後者是與劇作家薩姆.謝潑德和湯姆.佩蒂(PETTY,TOM)合作的。
1986年,迪倫又回來進行巡迴演出。這回是與湯姆.佩蒂和為他伴奏的「傷心人」樂隊一起,音樂廳和體育場中仍然人山人海。由丹尼爾.拉努瓦(Daniel Lanois)製作的怪異恐怖的《噢,天啦》(Oh Mercy)也成為迪倫成功專輯之一,由名為「永不停止的巡演」(Never Ending Tour)的巡演和1992年的專輯《像我一樣對你好》(Good As I Been to You)中可以看出,迪倫的那種獨特的木吉他家沙啞嗓音的民謠形式風格已日漸衰敗。為慶祝迪倫50歲生日,CBS公司發行了令人注目的3張一套專輯《私錄卡帶系列》(The Bootlegs Series),收錄了他1961-1991年的非法出版的歌曲。
成就
迪倫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60年代,如果沒有迪倫,無疑搖滾樂將走一段彎路,將不會有「披頭士」(BGEATLES,THE)的《佩珀軍士》(Sgt.Pepper),不會有「滾石」的《乞丐的宴會》(Beggar』s Banquet),也不會有「樂隊」的《來自大平克的音樂》(Music form Big Pink),這就是他的影響程度。他對音樂的最主要的貢獻,這點也影響了列農和麥卡特尼之後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成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從他一開始的抗議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詞比他的音樂更浪漫、更激動人心。他對工業國家整個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樂對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關重要的。
他對音樂的最主要的貢獻,這點也影響了列農和麥卡特尼之後的很多歌手,那就是歌詞的深刻寓意與音樂成為同等重要的一部分,從他一開始的抗議歌曲,就展示了他的歌詞比他的音樂更浪漫、更激動人心。他對工業國家整個一代人的敏感性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音樂對理解和分析60年代是至關重要的。
縱觀其音樂生涯,Bob Dylan 真正賦予了搖滾樂以靈魂。
D. 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節,什麼時候開始呀
7月30日至8月3日
E. 紅原雅克音樂節那個台直播
微信,微紅原,關注之後裡面就有~
F. 求:2006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節目表!!
二零零六北京國際音樂節
第九屆北京國際音樂節節目表
十月十二日
中國現代作曲版家室內樂作品音樂會權
郭文景:炫,Op. 40(2003)—為六面鑼而作
陳怡:氣
瞿曉松:草書
張麗達:線條與激情
譚盾:為六件樂器所作的協奏曲
葉小綱:馬九匹
周龍:鍾鼓樓
演奏:德國現代室內樂團
地點:北京音樂廳
十月十七、十八日
崑曲:《桃花扇》(江蘇省演藝集團、江蘇省昆劇院)
地點:北大百年講堂
G. 2016年6月紅原音樂節
7月30日至8月3日,第五屆紅原大草原氂牛文化節暨紅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樂季將在紅原縣舉辦,
由此拉開四川省春夏秋冬四季音樂節系列活動的序幕。
是這個?
H. 紅原雅克音樂節DJ叫什麼名字
駕車抄路線:全程約襲179.5公里 起點:雅克夏雪山 1.從起點向正西方向出發,行駛6.4公里,左轉進入S302 2.沿S302行駛10.3公里,右前方轉彎進入S209 3.沿S209行駛85.9公里,直行進入瑞慶中路 4.沿瑞慶中路行駛460米,過左側的惠民民族商店,直行進入。
I. 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2007年音樂節
4月28日,2007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上海大劇院以一台「城市交響」音樂會揭開大幕。 「城市·交響」——2007上海之春開幕式多媒體新作品音樂會
時間:4月28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指揮:陳燮陽
雷內·鮑斯克(法)
多媒體製作:傑羅姆·鮑斯克(法)
演出:上海交響樂團
女高音:熊郁菲、徐曉英
笛子演奏:唐俊喬
二胡演奏: 吳旭東
曲目:奚其明 抒情交響音詩《嚮往》
許舒亞 交響音詩《韻》(為兩個女高音和交響樂隊而作)
郭文景 協奏曲《野草》(紀念魯迅逝世70周年——為竹笛與管弦樂隊而作)
陳其鋼《五行》(為多媒體與交響樂隊)
雷內·鮑斯克《新上海交響樂——獻給所有的上海人》(為多媒體與交響樂隊) 來自塞納河畔的問候——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音樂會
時間:5月13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指揮:鄭明勛(美)
演出:法國國家廣播愛樂樂團
鋼琴:孫穎迪
曲目:貝多芬《第四鋼琴協奏曲》
柏遼茲《幻想交響曲》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音樂徵集啟動儀式暨「外國作曲家寫中國」音樂會
時間:5月11日
地點:上海大劇院
指揮:張藝
演出:上海交響樂團
民樂演奏:馬曉暉、馬向華、趙磊、陳春園、王楠、羅苑苑、顧懷燕、左翼偉、胡晨韻
曲目:尼古拉·巴克利《中國主題冥想曲》(二胡協奏曲)
貝爾納·卡瓦納《隱晦的五聲調式主題變奏曲》(二胡、嗩吶協奏曲)
紀堯姆·科內松《豫園》(二胡協奏曲)
讓·雅克·迪圖西《外形》(二胡協奏曲)
格拉西安·芬齊《歸去來兮》(二胡、嗩吶協奏曲)
克里斯托夫·馬拉特卡《上海》(嗩吶協奏曲)
特瑞·伯庫《清夢之舟》(二胡協奏曲)
帕斯卡·扎瓦羅《上海之舞》(二胡協奏曲)
歷時16天的本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將首次橫跨「五一」黃金周。期間,第四屆當代作曲家優秀作品展、「外國作曲家寫中國」系列展示活動、中國鋼琴新作品徵集評選活動、世博號角——「上海之春」管樂廣場展演及群眾性音樂活動、經典音樂演出、第四屆上海國際爵士周、第四屆「校園音樂先鋒」全國邀請賽、第一屆「上海之春」青少年業余民族器樂(二胡)比賽等8大項主體項目中,將推出30台音樂會。來自中國、法國、美國、日本、阿根廷、俄羅斯、德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支音樂團體匯聚申城舞台,預計有數百萬人次的聽眾和觀眾在現場或通過廣播、電視享受音樂節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