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陳鋼的人物介紹
陳鋼,1935年生於上海,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師從於父親陳歌版辛和匈牙利鋼琴家瓦拉權學習作曲和鋼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後,他又師從於丁善德院長和蘇聯音樂專家阿爾扎馬諾夫學習作曲與理論。早在求學期間,他即以其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 。
陳鋼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理事、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訪美國、加拿大、法國、新加坡、香港、日本、台灣等並被載入「世界名人錄」、「世界音樂名人錄」等十八項世界名人錄,並獲「國際文化榮譽證書」。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隻耳朵聽音樂》等。
㈡ 陳鋼作為一代作曲大師,他都有那些人盡皆知的作品
陳鋼,於1935年在上海出生,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在他的少年時期,他就開始以他的父親陳歌辛先生和匈牙利的一位鋼琴家瓦拉學習如何作曲和演奏鋼琴。在1955年,在陳鋼二十歲的時候,他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在他考入了上海音樂學院後,他又師從於音樂學院的丁善德院長和蘇聯音樂專家阿爾扎馬諾夫學習作曲與音樂理論。在陳鋼求學的時候,他就因為與何占豪合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一作,聞名中外樂壇。
陳鋼還創作了中國的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不止是膾炙人口的《梁祝》,陳鋼作為一位作曲大師還創作了很多優美曼妙的曲子,就像“苗嶺的早晨”、“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恩情”,還有八十年代由陳鋼所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等許多優秀曲目。
㈢ 陳鋼是怎樣的以及作品有哪些
陳鋼,1935年生於上海,作曲家。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師從丁善德院長及蘇聯專家內阿爾扎馬諾夫學習作曲與理論。在容校期間,他即以與何占豪合作的《梁山伯與祝英台》蜚聲中外。他的作品還有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等。現為上海音樂學院教授。
㈣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陳鋼創作這部作品時,就讀於哪所大學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陳鋼創作這部作品時,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
1958年,何占豪和陳鋼還都是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當時,學院提出小提琴要民族化、大眾化。為此,管弦系小提琴專業班的何占豪、丁芷諾、俞麗拿等6人,組成了「小提琴民族化實驗小組」。文化部領導和學院又指導實驗小組在何占豪寫的《梁祝四重奏》基礎上創作一首大的協奏曲。何占豪與丁芷諾開始討論樂曲的構思,決定集中全力寫好全曲最主要的愛情主題。出生於越劇之鄉紹興、從小就耳濡目染了越劇經典曲目《梁祝》、《紅樓夢》的何占豪,想起了上海著名越劇演員尹桂芳(《紅樓夢》中飾賈寶玉)那句往往被全場經久不息鼓掌的唱腔「啊,妹妹呀」,便把這句飽含獨特藝術感染力的唱腔曲調引進了小提琴曲譜,這就是現在名聞遐邇的《梁祝》協奏曲的愛情主題旋律。同時,他想起了越劇唱腔里的「百搭」過門,在小提琴上反復試奏後,創作出了《梁祝》協奏曲里「同窗三載」的小快板主題旋律。
1959年,學院動員作曲系學生陳鋼支援實驗小組,何占豪與陳鋼開始合作。他們用西歐傳統的奏鳴曲曲式進一步規范了原來的構思,並根據構思由何占豪寫樂曲,寫完用小提琴拉給陳鋼聽,定下來後,再由陳鋼寫伴奏(鋼琴),然後到院長課上聽取指導。何占豪至今仍對當年兩人的合作記憶猶新,他說,當年他對浙江越劇團演員張茵的一句「梁哥哥來我想你」唱腔百聽不厭,於是引進小提琴中,化成了「樓台會」一段。但當他把這一段拉給陳鋼聽時,陳鋼建議他第二段寫成復調,且用小提琴與大提琴對答,塑造「梁祝」相互傾訴的形象,這就是現在聞名於世的《梁祝》協奏曲里的「樓台會」旋律。因為兩人合作很愉快,從未有過爭論,所以僅兩個月,全曲創作就基本完成了。在學院禮堂首次試演時,何占豪小提琴獨奏,陳鋼鋼琴伴奏,兩人又合作得相當成功。1959年5月底,在上海蘭心大戲院正式首演,由俞麗拿傾情演奏,樂曲一出就猶如天籟之音,40餘年經久不衰。
㈤ 陳鋼的生平著作
在西方,人們給中國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起了一個浪漫的名字——《蝴蝶情侶》。蝴蝶,從此成了《梁祝》的標志,成了愛情和自由的象徵。一曲《梁祝》,讓曲作者之一陳鋼有了一生說不完的故事,解不開的情思。1981年,在《梁祝》誕生32年之際,陳鋼被告知,唱片發行超過了百萬。夜晚,他做了個夢:眼前升騰飛舞著大片大片的蝴蝶,她們變成了朵朵曼雲和滔滔情海,又化成了層層蝶浪……從小就懷揣文學夢想的他,激動地寫下詩句:「飛吧,載著對人類的愛,飛向人間,飛向太空,飛向無限!」
此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這首流傳最廣的中國交響樂作品曾先後榮獲五次金唱片與白金唱片獎。此外,他在七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金色的爐台」、「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恩情」和八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為著名的中國小提琴音樂文獻。他還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陳鋼的作品還有交響詩,大合唱和室內樂合奏等。他的作品以濃郁的民族祖宗情調和豐富的當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見長。
他在七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獨奏曲「金色的爐台」、「恩情」改編「苗嶺的早晨」、「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的和八十年代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王昭君」等,也都成為著名的中國小提琴音樂文獻。他還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豎琴協奏曲和第一首雙簧管協奏曲。陳鋼的作品還有交響詩,大合唱和室內樂合奏等。他的作品因改編而富有濃郁的民族祖宗情調和豐富的當代作曲技巧巧妙地融合而見長。
此曲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㈥ 作曲家陳鋼的經歷及作品
陳鋼
陳鋼(1935-)
上海市人。從小跟父親陳歌辛學音樂,十歲起隨匈牙利鋼琴家回伐勒學鋼琴。建國後答入部隊文工團,十五歲開始音樂創作,曾經寫過一些無伴奏合唱和鋼琴間奏曲等作品。1955年進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從師於丁善德、桑桐和蘇聯專家,畢業後留校任教。大學四年級時,與何占豪合作寫了蜚聲國內外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以後又編寫了《苗嶺的早晨》、《我愛祖國的台灣》、《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清水江戀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它器樂作品。
㈦ 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的作者何占豪,陳鋼創作這部作品時就讀於哪所大學
小提琴協奏曲來《梁山伯與祝英台》是源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㈧ 作曲家陳鋼的妻子
陳鋼抄
(中國襲當代著名作曲家)
編輯
陳鋼,是中國當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早年,他即師從於父親陳歌辛和匈牙利鋼琴家瓦拉學習作曲和鋼琴。1955年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後,他又師從於丁善德院長和蘇聯音樂專家阿爾扎馬諾夫學習作曲與理論。早在求學期間,他即以其與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協奏曲《梁祝》蜚聲中外樂壇。這首流傳最廣的中國交響樂作品曾先後榮獲五次金唱片與白金唱片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