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阿依達音樂劇是假唱嗎
不是的,其實他們是戴了麥克風的,只是那個麥克風是從背後連上來的,連到頭頂的部位,觀眾是看不見的。
這是我們在休息的時候去問來的,正好邊上有人在和那個老外(應該是導演吧)溝通,問道了這個。我也聽見了。
⑵ 跪求音樂劇或電影版《阿依達》《艾薇塔》《卡門》下載!
阿依達,官方只有CD版,沒出過DVD
CD這里有http://www.jukebox.mndp.ru/music/pages/a-b.htm
要看不是很清晰的短視頻的話,youtube之類的上面都有回片段
艾薇塔么答多了,迅雷上一搜一大把,都能下。我自己下過好多次了
卡門據我所知只有歌劇,音樂劇的話只有《激情卡門》《愛上卡門》之類的中國出的音樂劇。歌劇的話,你在電驢自帶的搜索上搜索「Carmen opera」,下面有好多的。
電影的話應該有好多的。
⑶ 音樂劇和歌劇有哪些不同
音樂劇和歌劇都是當今世界上影響最大的用音樂來表現故事情節的音樂形式之一。歌劇屬於古典音樂范疇,一般指以歌唱為主,以管弦樂隊伴奏,有舞檯布景、化妝與舞蹈動作的戲劇,有時還加獨白、對白等。歌劇是綜合性藝術,包含音樂、戲劇、詩歌、舞蹈、舞台設計、化妝、燈光等多種藝術成分。近代的歌劇始於十七世紀初葉,後經長期發展而產生多種類型,如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小歌劇、樂劇等。音樂劇並不只是由音樂伴奏的表演。它不是歌劇、喜劇歌劇或是輕音樂劇,也不是歌舞雜耍、音樂荒誕劇或是夜總會的歌舞表演。歌劇和音樂劇都起源於宗教音樂,具體來說,音樂劇原本其實是歌劇中喜歌劇和輕歌劇的一種分化,但是最終形成了與歌劇截然不同的風格。
首先說說它們的相同點,有很多人經常把音樂劇和歌劇搞混,因為它們的形式確實比較相近。歌劇與音樂劇有許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都採取音樂和歌曲來表現劇情,以及包含舞蹈、舞台、化妝、燈光等多重藝術元素的綜合性。這些都是無庸置疑的,以下談一談兩者的區別。音樂劇嚴格的來說不能和歌劇一樣作為傳統意義上的高雅音樂或是換言之古典音樂的一部分。音樂劇產生的較早,但真正作為獨立的有影響力的一種音樂形式還是在上世紀初百老匯初具規模開始,而它的高潮則是70年代中期後以韋伯、勛伯格為代表的這些歐洲的,尤其是英國和法國音樂劇作曲家的活躍才開始的。音樂劇和歌劇的不同地位從人們的態度上就可以得知。在那些歌劇和音樂劇廣泛上演的國家,看歌劇是提前幾周訂好票,需要穿著正式的晚禮服入劇院的,觀看時要講究禮儀,不能隨便鼓掌之類的;但是看音樂劇就相對隨意,而且一部音樂劇常年上演,只需提前半小時到劇院門口買張票就行了,就像我們平時看電影一樣方便。但是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在當地人的心目中地位還是很崇高的,能夠到這些地方去觀賞音樂劇是一種榮幸。對於課上老師提到有一位同學認為音樂劇不能進大雅之堂,這一點純粹是誤解,所謂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是人們定的,經典是永遠的流行,歌劇也是幾百年前的流行音樂,只不過傳唱多年後剩下的精品自然就成了經典,今天流行的音樂劇中也一定會有幾百年後仍在流行的經典。
音樂劇和歌劇最大的差別在唱腔上。如果你聽不見聲音,不去觀察演員口型,僅僅靠看舞台和表演的話,可能比較難區分開音樂劇和歌劇。歌劇大都用美聲唱法,採用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宣敘調,詠嘆調會伴隨著每一次戲劇性的轉折將整部戲推向高潮。大家最熟悉的莫過於《卡門》和《茶花女》中廣為流傳的那兩段唱段。而音樂劇屬於流行音樂范疇,多數用流行唱法,也有用美聲唱法的(例如《悲慘世界》和《劇院幽靈》);但在正式場合歌劇決沒有用流行唱法的,因為發聲方式完全不同。雖然現在的演唱會流行和古典的融合比較時興。音樂劇中的歌曲很多並非獨唱曲;音樂劇中的歌曲更短,更簡單,易於傳唱,人們可以在散步或洗澡的時候唱起這些歌曲。一般來說,盡管音樂劇中的歌曲更容易從整部劇中獨立出來,也更加適於在酒吧等其他的娛樂場所單獨吟唱,但這些歌曲本身不一定適合劇情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演員通過舞蹈或其他的表演來烘托氣氛,帶動劇情進入高潮。許多上榜的流行歌曲就是音樂劇的插曲,例如韋伯的很多作品都因為作為流行歌曲而廣為流傳,像《貓》中的《memory》,《whistle down the wind》中的《No Matter What》(這首是由當紅的男子組合演唱,作為流行歌曲風靡全世界,但幾乎沒人知道這是音樂劇的插曲)。歌唱家也會演唱音樂劇的選段,例如「帕瓦羅蒂和他的朋友」系列演唱會,帕瓦羅蒂就經常演唱流行歌曲或是音樂劇,而流行歌星就很少演唱歌劇選段(莎拉布萊曼這類多棲的不算在內),畢竟歌劇演唱對於聲音和唱功的要求遠遠高於流行歌曲。
其次是音樂風格,歌劇的音樂大都是以比較傳統的管弦樂隊為基礎的古典音樂作曲技法,偶爾有現代風格的作品試圖超越這個界限,但大都保留著古典技法的思維方式。歌劇的結構、風格基本上沿襲著自浪漫主義以來所奠定的路線。而音樂劇在音樂風格的選擇上更自由,往往有爵士,搖滾等流行音樂因素的介入,配器也往往大量使用電聲樂隊的樂器。例如《貓》中韋伯嘗試了許多不同的風格,鄉村、踢踏舞、歌劇、流行,甚至還有贊美詩的成分。在配器上,有一段蘇格蘭風笛的兩次插入特別出彩。而在《巴黎聖母院》中,更是能不斷聽到吉他的聲音,為整部劇渲染了浪漫的氣氛。
還有就是角色所要求的表演風格。歌劇是以音樂作為各種藝術元素的基礎的,因此一個歌劇演員最主要的是把角色的唱段表達完善。如果一個演員在達到這一要求之後還有餘力,那麼他也可以為他的角色加入出色的戲劇表演,甚至舞蹈。但是在歌劇中,舞蹈大多以交誼舞、芭蕾這種形式出現,但芭蕾通常也是由專業演員完成。一個歌劇男演員可以大腹便便,女演員可以體態豐盈,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演出,觀眾們也可以接收。但音樂劇強調各種藝術元素的整體統合,所以演員在表演一個音樂劇角色時,必須同時兼顧各種表演成分:唱歌、舞蹈、表演……所以他是不可能為了某一方面的表現去過分地犧牲其他的方面。對於音樂劇演員,劇情的表演和對歌唱的處理同樣重要。像莎拉布萊曼退出音樂劇舞台的原因之一可能也和她為了聲音而犧牲體態有關,試想觀眾們是不會接受一個臃腫的Christine和Raul在舞台上談情說愛的。
至於前文中提到的舞蹈,這是歌劇的一個小部分,我們在看電影《莫扎特》和歌劇《茶花女》中,都能在歌劇里看到舞蹈的影子,但是比例不大,不是特別重要(這一點可由電影里國王下令歌劇里不能演芭蕾可以看出)。出於自身條件的限制,主要演員最重要還是靠舉手投足的一些小動作以及和其他演員的交流來表演。而且通常美聲唱法的發聲方式不太可能允許演員邊唱邊進行大幅度的舞蹈動作。而在音樂劇里,舞蹈是三大元素之一,極少有音樂劇里缺乏舞蹈元素的(《悲慘世界》是一個例子,是它的劇情和主題限制了舞蹈)。比較極端的例子是《貓》,全劇幾乎完全由一段段歌曲加舞蹈組成,所有演員在台上既要唱又要跳,僅當grazelbella出現時才沒有舞蹈(因為年邁而跳不動),舞蹈完全顯現了各種貓的特點,無法想像如果《貓》一劇沒有舞蹈會是什麼樣子。當然這部劇比較特殊,但是舞蹈確實是大部分音樂劇中不可或缺的主要表現手法。
此外,還有一些微小的區別,例如取材,詞曲創作過程,演出場所、方式等等,在音樂劇中,它的曲調可以是感傷的,但在歌劇中,它一定是熱情洋溢的;在歌詞方面,音樂劇趨於表現飽經憂患的經歷,例如「愛——無論你鞭打我,還是傷害我;欺騙我,還是遺棄我,我都將永遠是你的!」,歌劇則永遠是表現歡欣和喜悅的詩一般的語言。與音樂劇不同,在歌劇里,主人公總保持著優雅而高貴的舉止來生活、相愛和逝去。在每次踏上旅途時,他們會祈禱,「主啊,我上路了!」彷彿這不僅是一次地理意義上的旅行,更是精神上的旅程。但在音樂劇中,主人公與愛人告別的場景可以是雜亂的集市,甚至是垃圾場,他們也一定是疲憊不堪和心神憔悴。隨著藝術創作的多元化,這些區別並不是永遠正確。處於各種音樂結合邊緣的作品越來越多,分類就變得逐漸模糊。如音樂劇《阿依達》,其中就有對於歌劇《阿依達》借鑒的部分。而勃拉姆斯甚至有一部新的音樂劇,視角是對向白宮的第一夫人們的,採用的全是清唱劇的體裁。
起源於巴洛克時期(約17世紀至18世紀中葉)的歌劇,即使是在20世紀現代主義影響下的低潮期,也一直渴望成為一項偉大的藝術。它想表現人類的共性,提取情感的精華,蔑視日常生活中的小智慧。劇中的反面角色被刻畫成十惡不赦的徹徹底底的壞人,英雄們則勇敢無畏。音樂劇中的男女主角更加人性化,他們也會犯錯誤,也可以失去工作、窮困潦倒、無家可歸,但是他們在經歷坎坷之後總能得到真愛、財富和幸福。音樂劇產生於17世紀-18世紀的歐洲,當時被稱作「小歌劇」或「民間歌劇」,直到19世紀後期人們才開始引用「音樂劇」這一名稱;到了二十世紀中期,它已成為一種獨具魅力的戲劇演出形式。概括地說不得,音樂劇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節為支撐,以演員的戲劇性表演為根基,使用權音樂、舞蹈得以充發發揮其潛能,並把這些因素融合為有機的統一體的藝術。如果說,戲劇本身臨其境是一種綜合藝術。如果說,戲劇本身臨其境是一種綜合藝術,那麼與話劇相比,音樂劇則是充分發揮「綜合性」藝術手段的戲劇形式。英國和美國是音樂劇的全盛國度,從音樂劇發展史的角色來看,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可稱作為音樂劇的發源地。但音樂劇在英、美兩國也有著不同的歷史背景:在美國,它較多地受爵士樂、踢跳舞、喜劇性話劇和含有歌唱的喜劇的影響;在英國,音樂劇更多地與輕歌劇、話劇,特別是莎士比亞莫里艾、伊普生的戲劇背景相關,舞蹈方面則更帖近芭蕾舞。音樂劇並不追求卓越與出眾,也沒有野心,因此,它們被認為是平庸的創作。它們寧願逃避,也不抗爭;寧願犯一些小小的過錯,也不願只為理想而生活。音樂劇贊揚民主,它贊揚那些在平凡生活中追求浪漫和幸福的普通人,而對那些自命不凡的富人,尤其是貴族們,則充滿了鄙視和嘲弄。觀眾們已經認識到了它們的差別。當一個人去看歌劇和音樂劇的時候(在倫敦和紐約,兩種門票的價格幾乎一樣),他會以不同的心態欣賞這兩種戲劇。如果一場歌劇聽起來太像音樂劇,那麼它會被批評為太輕浮;反之,太像歌劇的音樂劇也會被批評太脫離現實。這些偏見並非偶然,它們是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形成的。它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一部音樂劇:《乞丐歌劇》
黑人音樂劇 音樂劇表現手段從以歐洲為主移向以美國為主,就是因為黑人的襤褸時代爵士樂、靈魂音樂、游吟和憂傷藍調的流行。再後來的搖擺樂也有強烈的黑人音樂背景。著名的黑人音樂劇包括《演出船》、《波吉和貝絲》、《天空小屋》、《聖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買加》等等。
百老匯音樂劇 象「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系一樣,一提起「百老匯」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百老匯」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條大街的名稱。在這條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的中心,因此「百老匯」就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了。百老匯曾經有非常輝煌的歷史,這是與美國商業音樂劇的歷史密切相聯系的。百老匯音樂劇(Broadway Musicals)的前身是黑人游藝表演、滑稽劇、歌舞雜劇等,比較多地受爵士樂、搖擺樂的影響,其舞蹈有獨創的百老匯風格。1904年,比特爾·瓊斯明確了音樂劇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劇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它綜合地把歌曲、舞蹈和故事情節、話劇表演結合起來,可以說,是音樂劇把美國風格的爵士兵樂和與爵士樂配合得搖擺性很強的舞蹈成功地結合在一起。《俄克拉荷馬》、《西區故事》、《平步青雲》都是在百老匯相繼走紅的重要音樂劇目。此外在百老匯經年不衰的音樂劇有:《歌劇院幽靈》、《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美女與野獸》等。
倫敦西區音樂劇 倫敦西區音樂劇更多地受歌劇和輕歌劇的影響。英國音樂劇的發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別突出的改進,這里的藝術形式的結合是把歌劇、輕歌劇的傳統以及音樂喜劇的傳統與爵士樂、踢踏舞和芭蕾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出現了兩位音樂劇創作巨匠:安德魯·洛依德·韋伯和蒂姆·萊斯,隨即英國音樂劇就出現藝術上的轉折。在風格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偏重音樂,舞蹈相對較少;在製作上,英國音樂劇著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非常注重把舞台上的各種技術一一布景、服裝、燈光等與其他手段結合起來。很快百老匯感到了來自倫敦西區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倫敦西區的著名音樂劇包括《悲慘世界》、《西貢小姐》(1991年才移師紐約的百老匯)、《貓》、《歌劇院的幽靈》(後來移師紐約百老匯)等等。此外,似乎所有的音樂劇從倫敦搬到百老匯都能獲得成功,比如《象棋》、《男朋友》、《奧利弗》、《可愛的戰爭》、《查里姑娘》等等,無不如此。
⑷ 百老匯音樂劇《阿依達》上海站票價多少怎麼訂票
轟動全球的百老匯現代搖滾音樂劇《阿依達》將於9月25日起隆重登陸上海美琪大戲院,在十月金秋的上海拉開其首次中國巡演的序幕。
時間:
平時場及下午場
2008年9月25-28日、10月7-9日 19:30
2008年9月30日、10月1、3、4、11日 14:00
地點:美琪大戲院
票價:800、700、600、500、400、300、200、100元
400元和以上票價,設置有優惠套票(情侶套票和家庭套票),九五折優惠
周末場及節假日場:
2008年9月29-10月5日、10月10-12日 19:30
票價:1080、880、680、580、480、380、280、180元
480元和以上票價,設置有優惠套票(情侶套票和家庭套票),九五折優惠
此次由美國百老匯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和上海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聯手帶來的音樂劇《阿依達》,改編自威爾第傳世歌劇,是一部原汁原味的美國百老匯音樂劇,精彩程度完全可以媲美2006年曾在上海演出了100場多場的音樂劇《獅子王》。
百老匯音樂劇《阿依達》是現代音樂巨匠艾尓頓·約翰和蒂姆·萊斯再度攜手帶來的精彩劇目,這對迪斯尼《獅子王》黃金詞曲組合將用現代元素演繹的時尚音樂,帶領觀眾穿梭時空回到古老的埃及,領略一場氣勢恢宏的愛情史詩。威爾第傳世歌劇的百老匯後現代演繹加上來自阿尓文·艾利首席領舞,現代舞大師薩里塔·艾倫的全力助陣,共同打造出這部無與倫比的精彩演出。
音樂劇《阿依達》的六大看點
1、享譽世界歌劇經典的後現代演繹
義大利作曲大師威爾第的傳世名作歌劇《阿依達》,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歌劇」名號始終讓人無比敬畏。音樂劇《阿依達》給觀眾一個近距離接觸這個經典愛情傳奇的機會。曾經主演過歌劇版《阿依達》的多明哥盛贊:「音樂劇《阿依達》是對歌劇的最佳通俗演繹。」
2、轟動全球的現代搖滾音樂劇
歷史悠久的「古典」百老匯音樂劇會給現代觀眾帶來距離感,來自英倫的歌劇化悲劇同樣讓人望而卻步,而《阿依達》通過動感的搖滾樂和激情飽滿的現代舞,讓觀眾毫無障礙的欣賞古埃及的愛情傳奇。用時尚去解讀穿越千年的愛情神話,講述愛情、責任、犧牲、背叛和誘惑等世界性主題。現仍在美國巡演,並在歐洲各國以及日韓長期演出。
3、現代音樂巨匠艾爾頓·約翰傾力打造
艾爾頓·約翰叱吒歐美流行樂壇40年,他創作的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Circle of Life等都是流行樂壇的打榜金曲。他更是享譽百老匯的頂級作曲家,他創作的《獅子王》席捲了百老匯舞台,從1998年在百老匯一直上演至今,榮獲包括最佳音樂劇,最佳導演等6項托尼獎(美國戲劇界的奧斯卡獎)。《阿依達》同樣在百老匯引起轟動,演出4年之久。
4、迪斯尼式的經典合家歡音樂劇
音樂劇在美國向來是成年人的娛樂,這一現象因為90年代美國娛樂巨頭迪斯尼進駐百老匯而徹底改變。迪斯尼音樂劇憑借其老少皆宜的故事情節,優美動人的迪斯尼旋律,歡快活潑的舞蹈,氣勢磅礴的布景征服了美國觀眾,至此音樂劇第一次向兒童張開懷抱,把整個家庭帶進了劇院。《阿依達》正是典型的適合全家人欣賞的經典迪斯尼音樂劇。
5、足跡遍布全國
因為製作規模龐大,迪斯尼長期以來只製作駐場演出,音樂劇《獅子王》在上海創下了連續演出100場的佳績,卻沒在其他城市演出市場留下任何痕跡。但此次《阿依達》將和去年的《42街》一樣,造訪全國各地此次巡演20個城市,把合家歡音樂劇帶給全國觀眾。想要彌補未能欣賞《獅子王》的遺憾嗎?《阿依達》不容錯過。
6、現代舞大師全力助陣
《阿依達》編舞薩里塔·艾倫,曾擔任阿爾文·艾利現代舞蹈團領舞演員17年,她以阿爾文·艾利舞蹈語匯豐富《阿依達》的表演。去年,有美利堅珍珠之稱的阿爾文艾利舞蹈團攜其代表作《啟示錄》來華巡演,取得票房佳績。此翻《阿依達》巡演,可讓艾利「粉絲」再度領略其風采,也讓無緣去年演出的觀眾享受舞蹈饕餮。
音樂劇《阿依達》曾獲獎項:
2001年托尼獎最佳詞曲,最佳女主角,最佳舞美設計,最佳燈光設計4項大獎
輝煌演出史:
音樂劇《阿依達》由迪斯尼旗下製作公司於2000年首演於百老匯,2004年下檔,一共演出1852場。現仍在美國巡演,並在歐洲各國以及日韓長期演出。
創作團隊:
流行天王、百老匯重量級作曲家艾爾頓·約翰(代表作《獅子王》,《夜訪吸血鬼》),百老匯與倫敦西區頂尖詞作家蒂姆·萊斯(代表作《美女與野獸》,《貝隆夫人》),百老匯首席華裔編劇黃哲倫。
⑸ 關於音樂劇《AIDA》
不知道啊,不過我知道有一首歌叫ADIA,很好聽莎拉克蘭克勞的,也有艾薇兒翻唱過
⑹ 求歌劇《阿依達》,《圖蘭多》和音樂劇《巴黎聖母院》,《悲慘世界》的資料
《悲慘世界》是繼《巴黎聖母院》之後,在法國小說乃至世界小說創作史上的又一座豐碑,而且可以說是更加巍然聳立的豐碑。雨果作為世界傑出小說家的聲譽從此穩固確立了。說它較之《巴黎聖母院》更為重要,是基於這樣的事實:《巴黎聖母院》以中世紀末期為故事背景,通過曲折的手法反映當時的法國社會,而《悲慘世界》則直接描繪了十九世紀初期,即復辟王朝時期和七月王朝初期的法國社會,因此更具有現實感;《巴黎聖母院》集中描繪流浪者、乞丐、孤兒等下層人民,而《悲慘世界》則把視角從窮人擴展到社會渣滓和共和派,視野遠為擴大,內容更為豐富,意蘊厚實得多。從《巴黎聖母院》到《悲慘世界》,相隔了二十多年,《悲慘世界》寫作時間很長,畢竟是雨果嘔心瀝血之作!
從二十年代開始,雨果便對社會問題產生濃厚興趣。他為死刑所困擾,參觀了—些監獄和苦役場:一八二七年參觀了比塞特爾的監獄,一八三四年參觀了布列斯特的苦役監,一八三九年參觀了土倫的躉船。在這種關注社會問題的思想指導下,雨果寫出了一系列互有關聯的小說:用自敘體寫成的《死囚末日記》(1829)反對死刑,隨後,《克洛德·格》(1834)描寫一個找不到工作的窮工人,不得已行竊,被判五年監禁;由於典獄長故意將他與獄中夥伴拆開,並無端禁閉了他二十四小時,他—怒之下,殺死了典獄長。故事簡潔而動人。這兩篇小說反映了雨果對犯罪問題與社會狀況之間的關系的思索。早在—八二八年,雨果就知道—個真實故事:一八O六年,有個出獄的苦役犯,名叫皮埃爾·莫蘭,他受到狄涅的主教米奧利的接待;主教把他交託給自己的兄弟賽克斯丟斯·德·米奧利將軍。莫蘭品行端正,以贖前愆,最後在滑鐵盧英勇犧牲。這個故事就是《悲慘世界》的雛型。
三十年代,雨果不斷積累工人艱辛勞動卻食不果腹的資料。一八四一年一月,他目睹宵小之徒向妓女投擲雪球的場面,寫下了記載這一場面的散文。當時有位作家於勒·雅南寫過一篇風俗研究《她零售自身》(1832),記述一個女子為窮困所迫,出賣自己的頭發和—顆牙齒。這個故事雨果有可能知道。雨果為自己起草了這樣—個故事的梗概:「—個聖人的故事———個男子的故事——一個女子的故事———個娃娃的故事。」這里已經預示了《悲慘世界》的四個主要人物:米里埃爾主教、讓·瓦爾讓、芳汀、柯賽特。從—八四五年十一月起至一八四八年二月十二日,在兩年多的時間里,雨果斷斷續續在構思和寫作小說《貧困》。一八四八年的事件打斷了他的創作。流亡的前十年,詩歌創作的激情占據了他整個身心,直到《歷代傳奇》付梓問世之後,他才重新回到這部小說的創作上來。從—八六O年五月二十六日至十二月三十日,他花了七個月,「對出現在我腦海里的整部作品反復思考,融會貫通,使十二年前寫的一部分和今後將寫出的另—部分完全一致。」從—八六一年一月一日至一八六一年五月,他以驚人的毅力寫作《悲慘世界》,直至精疲力竭。於是他到比利時旅行,從五月二十二日起,到滑鐵盧戰場憑吊,隨即寫作關於這場戰役的篇章。六月三十日,他寫完了全書。九月,他回到蓋納西島以後,復看手稿,從十二月至次年五月,補寫了第五部。小說在一八六二年上半年陸續出版。《悲慘世界)不僅是雨果篇幅最長的小說,而且是寫作時間最長、花費精力最多的作品。它被看作雨果的小說代表作,享有崇高的世界聲譽。但是,小說出版時,雖然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卻不為評論家所充分了解。拉馬丁認為「這部小說是危險的」,就是一例。另外有人認為,倘若《悲慘世界》早問世二十年,也許會受到更加熱烈的歡迎,同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相媲美。歷史是最公正的評判人。《悲慘世界》剛出版時,並沒有獲得《巴黎的秘密》當初人人爭睹為快,排隊等候刊載這部小說的報紙出售那種轟動一時的情形。雨果並不稀罕這種一時的成功,因為他不願《悲慘世界》以報紙連載的形式問世,認為這有損於藝術品:「輕快而膚淺的劇作只能取得十二個月的成功;深刻的劇作會獲得十二年的成功。」雨果的斷言是正
確的。《悲慘世界》在二十世紀受到長盛不衰的歡迎,流傳於世界各國,它的讀者遠遠超過了《巴黎的秘密》的讀者。
……
⑺ 阿依達這部音樂劇怎麼樣
如果你喜歡曾經的景觀歌劇,個人認為那就免了
如果喜歡玩現代的,那就先去找找卡司再說吧.....掏錢也要掏個明白
⑻ 跪求音樂劇《阿依達》劇本。。。。。。
是歌劇。
⑼ 求一篇聽美國搖滾音樂的心得
《阿依達》是迪斯尼繼《獅子王》後與流行音樂教父埃爾頓·約翰、金牌詞人蒂姆·萊斯聯手推出的又一經典,更邀請到有「美利堅珍珠」之稱的阿爾文·艾利現代舞團的靈魂人物——薩里塔·艾倫傾情編舞,一進百老匯就捧得4座托尼獎杯。
迪斯尼解讀愛情神話
《阿依達》與《美女與野獸》《獅子王》並稱為迪斯尼經典音樂劇三部曲,也是惟一一部沒有動畫版而直接進行舞台創作的迪斯尼音樂劇。
當代博物館內,一對男女的目光相接,激活了古埃及女法老王阿美瑞斯的雕像,舞台上的場景回溯到古埃及時代:埃及將軍阿達梅斯率領軍隊攻佔鄰國努比亞,抓獲努比亞公主阿依達。阿達梅斯將其送給本國公主阿美瑞斯當奴隸。當阿達梅斯和阿依達彼此相愛時,卻傳來法老要將女兒安涅麗絲許配給他的消息。此時努比亞軍隊前來復仇,阿達梅斯捕獲努比亞國王凱旋而歸。面對是敵人的戀人和被俘虜的父王,阿依達的心情十分矛盾,她懇求阿達梅斯釋放她和父親並一起逃走,事情敗露後兩人被埃及國王判處絞刑。臨刑前,為真情打動的阿美瑞斯請求父親改判,最終阿依達和阿達梅斯擁抱著被埋於黃沙之底,為真愛雙雙殉情。
埃爾頓·約翰潛心譜曲
埃爾頓·約翰耗費一年時間為《阿依達》潛心譜曲,融合了黑人音樂、說唱音樂、福音音樂、鱷魚搖滾等多種音樂類型,將一部百年前的古典歌劇演繹得優美而時尚。
與歌劇版拖沓冗長的節奏相比,音樂劇版《阿依達》更像為都市年輕人量身定做的一部時尚愛情大片。埃爾頓·約翰把流行的抒情和搖滾的激越糅合在了一起,公主與將軍心靈獨白式唱段,每次唱響令觀眾激動不已。阿依達接下救國重任時內心復雜地高唱《The dance of the Robe》、深愛的戀人忍受叛國罪名煎熬的歌曲《A step too far》、安娜瑞絲公主發現阿依達和阿達梅斯相愛後無比痛苦的《I know the truth》……每一首都堪稱經典。埃爾頓·約翰本人評價說:「《阿依達》不再是歌劇,而是一部獻給都市人的現代音樂劇。」
現代舞混合埃及文化
法老出場時富有埃及宗教色彩的祭祀蛇舞,埃及公主出場時融合古老埃及宮廷舞和時尚走秀的火辣「走秀舞」,奴隸們充滿痛苦和仇恨、爆發力十足的「奴隸舞」……音樂劇《阿依達》巧妙融入現代舞蹈,不僅讓艱澀難懂的現代舞充滿了戲劇性,也讓全劇充滿了古老埃及文化與現代藝術混合的藝術魅力。
該劇編舞薩里塔·艾倫來自美國著名的阿爾文·艾利現代舞團,她將美國黑人舞蹈、印第安民間舞蹈、芭蕾舞和現代舞融為一體,解構出《阿依達》的歷史背景、戰爭場面、情感糾葛等豐富內涵,讓音樂劇版《阿依達》較之威爾弟歌劇版更加立體和有血有肉。舞蹈演員穿著極具現代舞特點的薄紗服裝,無一例外地赤腳跳完全場演出,因此,《阿依達》在百老匯又被稱為「赤裸足尖的音樂劇」。
據悉,在北京的演出中,百老匯劇院盛行的音樂劇晚宴也將盛裝舉行,持1280元VIP票的觀眾都將成為晚宴最高級別嘉賓,獲邀進入莫斯科餐廳與戲劇名流和音樂劇迷交流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