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主題: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開展有效創編活動
新課標賦予了我們的音樂教學新的活力。它要求我們的教學是創新的教學、靈性的教學,它鼓勵音樂創造,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於是,創作、創編便成了當下課堂中的時尚用語。大家紛紛躍躍欲試,創編歌詞、即興舞蹈、編排情景短劇等等環節,似一朵朵五彩斑斕的花兒,把我們的課堂點綴得絢麗多姿。那麼,創編活動在我們的實際教學中到底起了什麼樣的作用,它能夠起到怎樣的作用,我們該如何去運用它,以優化我們的教學呢?[主題內涵]新課標解讀中明確指出:1、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因此,音樂教育在發展學生的創造力方面表現出了極大的優勢,也為學生發展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礎。2、創造教學是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發掘創造性思維的音樂教學領域,也是引導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的重要學習領域。3、在關注對學生創造力培養的同時,還要關注音樂教育方式的創新。要把音樂創作教學融在經常性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中,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順帶地學習音樂創作方法。創編教學是音樂新課標「創造性」基本理念在課堂上的具體體現,是時下流行於音樂課堂中的一種「時尚」的教學活動,它以場面的歡樂、多領域的綜合、表現形式的豐富營造了一個全新的教學氛圍。但是,透過其時尚的現象,我們應該看到一個更為靈性的本質。創編活動旨在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創新能力,我們的創編教學安排應緊緊地圍繞這個主旨。但是,對於創編教學,大家都處在實踐與探索的階段,不少的創編活動都流於表面的喧嘩,或者是為了運用「創編」這一時尚而刻意地安排類似的教學環節。所以,如何把這種時尚的教學教得深、教的有靈性、教得成為實在的時尚、教得成為有效的時尚,是我們需要思索與研究的。在本文的案例描述與分析中,通過「時尚」與「靈性」的思考,希望能夠理性地回顧並且展望音樂教學中的創編活動。關鍵詞1 時尚追求時尚是一件無可厚非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進步的表現。當創編教學作為一種新事物被隆重推上教學舞台的時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並且迫不及待地想走進它,誰知道,它跟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案例描述]這是一次教學評比活動,課題是省編教材第四冊最後一課《夏天》,由輕音樂《潛海姑娘》與歌曲《夏》組成,表現了人們在夏天盡情地享受大海與陽光的安逸與舒適。我設計了一堂以唱歌為主的綜合課,並且在課的結尾安排了一個表現夏天海灘的創編與表演環節。在學生愉快積極的學完歌曲之後,我滿懷信心地對學生說:「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夏天的海灘好嗎?」學生不假思索的回答我:「好!」師:夏天的海灘,人們在干什麼呢?生:游泳、休息、跑來跑去……師:誰想來表演一下?學生呼啦上來一大片。師:除了歡樂的人們,還有什麼也是很歡樂的?生:浪花、大海、小螃蟹……師:誰願意來演浪花?又是呼啦一大片,還包括一部分剛才想演「人們」的。師:還有好多小動物,它們在干什麼呢?學生馬上開始在座位上開始了各種各樣的動作。師指導:浪花拉起手,做浪花翻滾;浪花的前面是在海灘上玩耍的人們;浪花的後面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還有小螃蟹、小海螺、小烏龜穿越在大海與海灘之間。師:好,讓我們合著優美的音樂開始我們的表演吧!《潛海姑娘》播放起來了,學生們卻像聽到了運動賽場中起跑線上的槍響一般,霎時教室就真的成了歡鬧的海灘,笑聲、叫聲、打鬧聲、還有在地上演小螃蟹的同學被人家踩到後發出的叫聲,聲聲入耳,就是沒有了音樂的聲音。這與我設計時的想像差別太大了,我的教學期待是:聽著輕柔的音樂,海浪在輕輕的翻滾,以這條海浪為界,前面有人兒在海灘上漫步,後面的人兒排著隊暢游在大海的懷抱里,小動物三三兩兩的,好像也在感受著美妙的海灘,當音樂結束的時候,我不讓學生回座位,而是輕輕地圍在我的周圍,輕輕的談話,結束,一切是如此的安逸……最後音樂停止了,學生還沉浸在游戲的歡樂中,就不要說可以安靜地聽老師說話了。這一節課就這么草草收場,留給了我深深的遺憾。[案例反思]1、創編活動的音樂性音樂課中的創編首先是要以音樂為前提的,是在音樂感染下的創造活動。本案例中的創編活動之所以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之一原因是因為脫離了音樂,是離開了音樂的游戲活動。當學生接收到「開始」的信號時,他們的大腦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是與參加體育活動中的「老鷹捉小雞」、「捉迷藏」等游戲是一樣的。而教師播放的音樂,沒有對正在進行的活動起到一個基本的烘托氣氛與感染學生的作用。學生對音樂無暇顧及,從而使這一音樂創造活動缺少了音樂性。2、創編活動的循序漸進性首先,小學低段的學生,他們的心理年齡決定了他們能反映出來的,都是與他們的生活最貼近的東西。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創造出高於生活的內容,需要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次,音樂活動的創編,在很大的范圍內是需要同伴之間的相互幫助與合作的,但是現在的社會條件及家庭環境使得我們的孩子都有很強的個性。如何讓每一個個體在這些活動中能融入群體,在發揮自己能量的同時顧及同伴,並從和同伴的合作中獲得樂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本課的不成功因素之二就是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過類似活動的狀態下,進行急功近利的創編活動,導致所謂的創編只是流於表面的喧嘩。3、創編活動的可操作性無論是情景模擬創編,或是想像創造創編,還是對歌曲原本進行歌詞創編,都應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滲透與鋪墊來打開學生的思路,並且根據創編活動的內容以及學生的能力水平等因素來確定所需的時間,以確保活動的可操作性。像剛才案例中的創編活動,它的參與面是全體學生,它的內容是分層次表現一個場景,它的實現首先需要學生理解音樂的情緒。所以,操作這樣一個創編活動,首先就應該有充裕的時間保障,在時間允許的條件下,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輕松並且有目的地參與活動,並且在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各種相關能力。本案例中在短短的幾分種內,要求學生表現相對來說比較大的一個創編活動,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會給人以為了創編而創編的感覺。階段小結:如果創編活動是時尚,那麼這種時尚的精華就是更好的鞏固與延伸課堂。我們生活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今天的時尚終會成為明天的過去。如果我們只取時尚的外衣,流於表面,那我們終將被時代淘汰。關鍵詞2 靈性靈,在詞典里有很多體現人聰穎靈秀的註解,靈活、靈巧、靈感等,但是組成詞語「靈性」的時候,它的註解是:動物經過訓練而具有的智慧。人作為高級動物,當然更應具有靈性。教師的靈性體現在教學上,那麼我們的教學也應具有靈性。創編教學是運用學生相關知識儲備加上靈感的音樂活動,更要求教學設計有靈性,教師有靈性,同時要培養學生的靈性。我們把這種靈性具體的理解為:在創編教學中靈活運用各種媒體,巧妙地調動學生,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體現個體與集體的智慧,逐漸培養學生的創造習慣,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案例描述]這是我設計的一堂四年級的音樂綜合課,課題為《天南地北*對花》。教材分析:省編教材四年級上冊的欣賞以中國民歌為主,讓學生了解中國民歌基本上可以分成勞動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類,並學會辨別區分。對花是小調中一種問答式的以花為線的歌曲,在民歌教學中插入該課的學習,是對民歌學習的一個深化與補充。教學設計:該課為第二教時。在第一教時中已將歌曲學會,第二教時是第一教時的延伸,通過聽天南地北的「對花」,使之產生新奇感,引發學習欲。本課主要有三大塊內容:A、小小演播廳:主要是將學過的《對花》以歌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B、音樂百花園: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C、音樂工作室:在已學歌曲《對花》的基礎上進行各種創編。教學過程:1、運用拉歌、對歌、賽歌等多種歌表演形式鞏固歌曲,為下面的欣賞與創編提供一個主體對象。(十分鍾)2、運用多媒體課件,視聽結合,欣賞天南地北的對花,體會民歌的豐富多彩。在欣賞的同時,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進行模唱。師:聽聽山東的對花,它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生:有很多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師出示樂句「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那就噌噌噌」,邊念邊做敲鑼打鼓動作。生:是鑼鼓的聲音啊。師:加進了它們後歌曲的情緒起了什麼變化?(聽)生:歌曲更加熱鬧歡樂。師:如果把它加到我們的對花呢,試試看。生嘗試……師:在演唱浙江對花的時候,你聽出來有什麼特點嗎?引導學生發現用方言演唱。師:說說你是怎麼理解這樣的演唱的。引導學生感受地方特色。師: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唱我們學過的對花呢?生嘗試……小結:對花的特點:1)有問有答,突出「對」;2)以花為媒,借花發揮,突出「花」;3)與當地民俗相關。(十五分鍾)3、對歌曲進行創編。師:我們聽了這么多的對花,也用很多方式唱了對花,那我們能不能來編編對花?學生興致很高:好啊!師:那我們以學唱過的《對花》為基礎來編吧,你想怎麼編呢?生1:我想把它的歌詞改變一下。生2:我想給它加上很多襯詞,把它編的熱鬧一點。生3:我想先編歌詞,再用家鄉話把它唱出來……師:編歌詞,是個好主意,誰先來一個?現場即興對歌。師:真好,如果再動動腦筋,把它編得像詩一樣朗朗上口就更好了。好,分小組試試看吧。學生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對於能力較好的小組進行提前滲透:除了大自然的花,還有那些花我們可以唱?並且在作品展示的時候請他們談談他們是怎麼理解的,以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和小組更好的融入集體的創作。師:我們已經編了很多的對花歌詞。剛才還有同學說要給歌曲加上一些很有意思的襯詞,像「七不楞登噌那個八不楞登噌」、「龍個隆冬嗆」等等,還有同學想用方言唱《對花》,下面我們給編好的歌曲加加花,把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們小組會怎麼做?小組合作,教師指導,並且根據學生需要提供鑼鼓等打擊樂器。這時候有一組學生提問了:「老師,可不可以不對花,我們想對水果!」師:「當然可以,老師迫不及待地想聽聽你們地『對水果』了,快試試吧!」匯報表演異彩紛呈,學生的投入為這堂課劃上了圓滿的句號。教師小結:勞動人民是勤勞智慧的。我們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花的兒女。今天我們學習探討的只是中國民歌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希望大家都做有心人,收集更多的資料,編出更多更好的對花,並且我們可以把自己編的歌曲裝訂成一本小冊子,你們看,這是老師給你們准備的封面,下次跟其他班級比賽對歌好嗎……(在歌聲中結束)這堂課上過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有學生反饋回來關於對花的信息,我想這樣的活動已經慢慢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省略號……[案例分析]1、創編活動前 「潤物細無聲」我們不能讓學生憑空去進行所謂的創造,一切創編、創造都是以學生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的,所以,要想讓學生能在每一次的創造中發展自己、提高自己,就應在活動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案例的創編前准備有:了解中國民歌;學習歌曲《對花》,並進行歌表演;各地《對花》的欣賞,感受豐富的表現形式;即興對歌曲《對花》的改編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已經對這種藝術形式有了多層次的了解,並且產生了「想試著編一編」的慾望,在這樣的心理環境下進行創編活動,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效果。2、創編活動中「枝頭春意鬧」創編活動的過程,應該是一個教師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其進行音樂創造的過程。只要給他們一個舞台,學生的創造力是無限的。案例中,教師在做好鋪墊後就放手讓學生進行各種嘗試與創造,並且有鼓勵有不同的想法。最後展示出來的,是對歌曲進行了二度、三度、甚至四度創作之後的成果,可以說這些是屬於學生自己的藝術作品了,這不僅滿足了學生當時的求知慾與表現欲,從更大范圍講,是發掘了學生的音樂潛能,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創造性思維。3、創編活動後「千樹萬樹梨花開」 學生通過這些活動,又在自己的記憶庫里填充了新的信息,如何讓這些信息真正消化在學生的身體里,這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做為教師,就有必要、也有義務給學生提供必要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去接觸與運用這些信息。案例中教師的「裝訂成冊、並和其他班進行對歌賽」的提議,就給學生提供了課外延伸的平台,課後學生的反饋,說明了學生已經接受了這些信息,並願意去嘗試它。希望可以有拋磚引玉的效果。階段小結:靈性應該是一次次的靈感加上長期的全身心投入的結晶。時尚的精神,再加上靈性的運用,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創編教學。[延伸]1、就教學內容而定是否該安排創編教學不是任何內容都適合運用創編的。有位老師在教完兩聲部合唱的第二聲部後,要求學生即興創編歌詞,結果學生像在語文課中造句一樣將樂句填滿。雖然我們也提倡學課綜合,但是合唱教學就是應該以讓學生體會聲部間的關系以及它們所產生的音響效果並且能掌握合唱技巧為主要教學目的的,教師應該運用各種媒體來激發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興趣,並且用新穎有效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較好的參與合唱。歌詞創編在這里的運用是沒有價值的。2、創編教學應體現在教學中的各個細節里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任何一種教育現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者的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創編教學發展下去,應該是我們教學中無處不在的一種精神,它應該體現在教學的各個細節里。比如在上歌曲《過新年》的時候,對於最後樂句的難點解決,教師採用的策略是將這句話做為一個線索貫穿始終,用它的旋律即興填詞來提問,學生即興用它來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這個難點解決。又如在一年級學生在學習四分休止符的時候,教師安排了一個木頭人的游戲:跟著音樂做動作,並且在每個樂句的結尾休止處,讓學生即興造型,看誰聽得最准確、做得最豐富。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游戲中做著各種造型,輕松的接受了這個知識點。[思考]1、在我們轟轟烈烈地進行音樂創造的同時,如何給學生營造一個安靜的聆聽與感受的空間,讓學生從音樂作品的本身獲得美的享受?2、創編教學所涉及的范圍廣,層次深,從知識涵蓋面到教學機智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為音樂教師該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質來適應這一多元化的教學?[總結]有一位哲人說過:歡樂的名字是創造。我們的學生在創造中取得快樂,在快樂中創造著心中的夢想,在快樂與創造中發展著自己,豐富著自己。創編教學是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的產物,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教學,更是符合學生天性的教學。通過案例的分析與探索,我們發現,合理有效的開展創編活動,不僅可以豐富課堂,增強所學知識的彈性,更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發散性、創造性思維。我們的教育是人的教育,學生的發展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願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教學可以達到更優化,我們的學生可以更出色。
『貳』 理想的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是怎樣的
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三:其一,正如葉聖陶所說:「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音樂為人類所共同理解,能產生共鳴。其二,音樂藝術能陶冶情操,為古今中外有識之士所認可。其三,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對於幼兒的健康心理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孩子們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 那麼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為: 1. 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 為: 1. 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 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 2 能。 3.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 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6. 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音樂教學活動是藝術領域里主要的活動,幼兒園唱歌教學活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一、選材恰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表現為: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玩具進行曲》《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 二、動作引導,富有情趣。 3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較長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並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創設氛圍,寓教於樂。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在進行唱歌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 4 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建立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 四、大膽創新,獨立思考。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培養創造能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船邊的餘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地發展。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也是對孩子創造性的很好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 五、善於發現,教學協調。 在教唱活動中,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麼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 5 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麼經常性的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兒童教兒童」,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給孩子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並吐字清楚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 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的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幼兒唱歌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活潑身心,抒發感情,發展語言,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尤其是孩子,當他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但有時會出現幼兒不樂意參與唱歌活動,或總覺得孩子的歌聲不動聽,唱歌音不準,或是缺乏感染力。為什麼會這樣呢?重新審視我們的唱歌教學,造成這種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於我們老師自身。那麼怎樣進行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呢? 一、分析教材,在選擇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 6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興趣容易轉移,而且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教學安排和孩子的階段性表現安排唱歌的內容。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歌,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唱歌的興趣和慾望。在我們的教材上,有許多好歌,但並不一定適合幼兒唱歌,因為有些歌詞太陳舊復雜,幼兒不易於理解,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偏離了,所以歌曲的選擇影響著幼兒歌唱的質量。那麼怎樣的歌曲適合幼兒演唱?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綱要》中也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
『叄』 如何有效開展音樂教研活動
通過開展豐富的肢體律動、識譜視唱等活動,讓學生領略了《西班牙鬥牛士》的風格回特徵。在音答樂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不同方式的行進來表現對不同類型進行曲的理解,通過對比賞析歸納出進行曲體裁的共性與個性,試圖在小學階段構建出學生對進行曲初步的概念。
從孩子們的生活經驗入手,讓大家通過模仿小雞、小鴨的叫聲,進而進入到歌曲《動物說話》的學習。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掌握了歌曲基本的節奏型、學會了五線譜的線間關系、能夠在五線譜中找到do、mi、sol三個音的位置並進行准確視唱。基本實現了從唱會到唱好的轉變。
深入研究 《九年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反思課程改革以來取得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在深入推進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不斷提升"研究、指導、服務」的品質。
要以提高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以課題研究和教研組建設為突破口,加強對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的指導和管理,充分發揮學科中心組和學科基地的功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搞好課外興趣小組和各項藝術活動,努力促進我市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肆』 1、學前教育音樂活動課有什麼特點
先叫音樂活動課,有什麼特點?學前教音樂課一般的都是以兒歌為主,教育孩子用語音聲音用歌聲來教育孩子,讓孩子幫助學習
『伍』 如何上一堂孩子感興趣的音樂課
對於一位音樂教師來說,從事音樂教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這樣一些現象:現在的中學生大部分都喜歡聽流行曲,課本里的歌曲他們都不感興趣,於是有許多同學上課不認真、搞小動作,有的把耳機帶到教室里,一邊聽,一邊小聲哼;有的在抄流行曲;甚至有的學生還當著我的面大聲喊:「這首歌不好聽,來段流行曲吧!」面對這不良現象,我真的有點生氣,卻又覺得無奈,這種現象很多原因應歸結於教師在課堂上太注重知識的傳授和技能技巧的訓練,嚴重地壓抑了學生的思想感受與情感表達。
一、教師要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一貫的音樂課,我們都是教會學生唱一首歌,講授一點音樂知識,分組輪唱就算完了,可是現在卻不一樣了。我結合同學們的要求,在音樂課搞點游戲,如猜迷語,比一比讀順口溜,講故事……我還要求每一位同學在上新課前,輪流上黑板寫一句有關音樂方面的名人格言,或者自己對音樂的一些體會、感受。這樣做是為了激發同學們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更深刻地了解音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揭示音樂作品的思想,讓它融入學生的心田,起到「育人」的最終目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音樂教育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是人的教育。」例如學習歌典《七子之歌——澳門》,用澳門七歲小女孩那真誓的童聲,牽動著億萬炎黃子孫的心。在深情地多次呼喚母親的歌聲中讓學生深深地感受到我們中國曾經遭遇的災難與分離,體會離別孩子迫切回到母親身邊的渴望心情,此時音樂作品激發了學生濃濃的愛國情和企盼祖國統一的心願。
音樂是聽覺藝術,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首要條件是讓他們接受的熏陶,讓他們大量接觸優秀的音樂欣賞的能力,在聆聽音樂的同時,音樂的美會感染學生並激發他們的興趣,音樂欣賞能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注意力和記憶力,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作為音樂課教學內容之一的欣賞本身就是以欣賞教學方法為主,而在歌唱、器樂、律動等教學中也無不貫穿和體現著欣賞活動。
二、讓學生學習體驗,在體驗中學習。
音樂教學就是為欣賞音樂、演奏演唱、創作表現音樂而進行技術方面一系列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離開了技術訓練就很難完成美育任務,也就無法完成音樂教學任務。例如學唱《讓世界充滿愛》時,我讓學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組創編情景表演。因為下課的十分鍾不是學習的結束,是一種身心的放鬆,它猶如音樂中的休止符,不是音樂的結束,而是預示著音樂的繼續。所以讓同學們通過肢體語言,一邊唱一邊將下課的情景描繪出來。課下同學們經過構思分組排練,將各自的作品帶到音樂課中展示,有的組是創編舞蹈,有的組是集體舞;有的組加入了課間同學們喜歡的小游戲,有的組還加入道具,如羽毛球,足球,踺子等,將輕松,活潑的樣子展示出來。他們樂在其中,表演的同學和欣賞的同學形成了其樂融融的課堂氛圍。所以,通過創設的音樂環境,使學生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肢體的動作使學生獲得自由舒展,使其對音樂的情感獲得充分表達,做到了寓教於樂,即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
三、讓學生音樂作品的情感美,陶制審美情操。
首先要做有情感的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細微的情緒變化時刻牽引著學生的心。要想學生走進音樂,教師自己要在音樂的情感里自由翱翔,才能帶領學生飛翔。如學生一進入初中階段,最先接觸的是《國歌》,這首歌學生都會唱,但從我幾年的教學中發現有很少學生能將《國歌》唱好。有些學生唱得很響亮,讓人感覺那是在嘶心裂的叫喊,有些學生聲音低沉,有氣沒力讓人感覺有些東亞病夫的模樣,還有些學生嘻嘻哈哈,東張西望。此時我沒有批評學生,而是說,下面聽聽老師的演唱,當前奏響起,我以立正的姿勢站好,昂首挺胸,神情嚴肅,以堅定的目光直視前方,然後用雄壯有力、慷慨激昂的情緒演唱完全曲,學生一下子安靜了,然後發出響亮的鼓掌聲,彷彿在用眼睛告訴我,老師你唱得真棒。通過教師正確的示範很好地將作品的情感傳達給學生,給學生豁然開朗的情感體驗。
其次通過講授與感知不同音樂要素體會情感。有的作品可通過講授誘發學生的內心感受。如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的身世與作品有關的故事,如欣賞《心泉映月》,學生聽完了教師對作品及作者的介紹後,就能很快地進入樂曲那凄涼哀思、悲憤的意境中,從而喚起對阿炳一生遭遇的同情。再如欣賞舒伯特的《鱒魚—鋼琴五重奏》,欣賞前學生了解了舒伯特的一生貧苦,善良不趨炎附勢的性格,欣賞完我問學生,舒伯特為什麼要寫這首曲子,它的寓意是什麼,此時學生就聯想到了舒伯特與鱒魚的命運是一樣的,嚮往自由都遭人暗算和欺騙的無奈情感,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有時音樂作品的情感正是作者內心情感的真實現再現。
四、教師要從生活中改變自己的角色
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應引導學生從生活體驗入手,從自身音樂經驗出發,緊密聯系社會生活及音樂現象主動去探索、思考,音樂與人生的關系,使音樂成為一次生動、具體、藝術化的生活體驗。
課堂教學還應注重自己角色的轉變,要體現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作為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進入課堂。教師要能夠關注與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人盡其才。改變以往教師自始至終以琴帶唱的現象,多數時間在無伴奏的情況下進行,依靠師生間的交流,使學生學歌迅速。而在練習期間,擔任伴奏的是平時音準不太好的、有自己特長的學生(電子琴、豎笛等伴奏),增加每位學生的信心,使他們能夠勇敢的承擔這樣的事,使每位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喜悅。同時教師的評價不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應關注學生學習音樂的水平及在音樂聽賞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
『陸』 納西兒歌音樂教案怎麼寫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模塊教學內容為三年級上冊第5課「媽媽的歌」,具體內容包括兩首「表演」類的歌曲:《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三首「聆聽」類的歌曲:《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此外還要進行編創和表演活動,內容極其豐富,形式非常活潑。 1、歌曲《媽媽的心...》是一首結構規整,曲調流暢,主題鮮明的兒童歌曲。它以第一人稱的內心表白,充滿激情地表達了幸福生活的兒童熱愛祖國媽媽的一片深情。歌曲為2/4拍,宮調式,全曲由兩個樂段構成。第一樂段在四個樂句中,都運用了附點八分音符的節奏,第一樂句到第二樂句的八度跳進,及第四樂句的旋律上行和充滿深情、富有兒童語氣的自白,表達了兒女對祖國媽媽發自內心的崇敬情感。第二樂段、用「啦啦啦」襯詞和跨小節切分節奏,在旋律上下移動三度的模進,在音調上節奏的松、緊變化,唱出了「媽媽的歌」、「兒女的歌」使人感到心潮起伏,激動萬千,把情緒推向高潮,與前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點明了主題,歌聲在兒女們對祖國媽媽的祝福中結束——祝燦爛的祖國永遠昌盛繁榮。 2、歌曲《媽媽之歌》 納西族是我國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於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其他分布在該省的寧蒗、中甸和四川省的鹽源、木里等地。納西族的民間音樂有民歌、歌舞音樂和民族器樂等。 3、《媽媽之歌》又名《阿哈巴拉》,流傳於寧蒗縣。由於當地的摩梭支系婚姻風俗,民歌中以「阿哈巴拉」為名的很普遍,常用這類腔調演唱情歌或歌唱母親的恩情。 4、《媽媽之歌》通過母子兩人的對答,表達了母親對孩子的摯愛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報。歌曲的歌詞朴實無華,母子之情溢於字里行間。旋律婉轉起伏、寬廣綿長,充分表現了母子間的真摯感情。 (二)編排特點: 1、突出一個主題:音樂與人 人民音樂出版社的教材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個課一個主題,通過不同的內容、不同的形式強化對主題的認識。本課表現的是「音樂與人」這一主題,通過五首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歌曲表達少兒對媽媽深切的愛,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培養學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意識,引導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別人的「愛」。 2、體現兩個特點:新、趣 新,教學內容的編排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緊密結合。本課圍繞「媽媽的歌」選編作品,兩首「表演」類歌曲《媽媽的心》、《唱給媽媽的搖籃曲》都是新歌,有時代感、符合現代的審美意識。另外3首「聆聽」類歌曲《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都是經典的老作品 趣,教學內容的選取注重了藝術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本課的每一個教學內容都貼近學生的生活,從內容上引起了學生的極大興趣。如《媽媽之歌》通過小喜鵲和媽媽的對話,形象地描述的是母子之間深切的關愛,非常有趣;《魯冰花》通過深夜的遐想回憶媽媽曾經講過的話,勾起對媽媽無限的思念,《小白菜》則通過對生活的如歌如訴表達了生活的痛苦和對媽媽深切的懷念。從選材面上看,既有漢族歌曲,又有少數民族歌曲,《媽媽之歌》是西南少數民族納西族的民間音樂,《小白菜》則是河北民歌。 教材這樣編排,通過不同體載、題材,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作品豐富了學生的視野,力圖使學生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音樂。 3、重視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根據課程標準的精神,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改變了以知識和技能為主線、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的編寫體系。教材在編排時候並不是把相關內容分門別類的編排的,而是由表演(歌曲),到傾聽(欣賞),再到模擬(或創作),在各項音樂活動中還巧妙地安排了一些最基本、最淺顯的音樂知識,在欣賞部分還安排了聽歌曲交流感受等環節。這些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使學生在學習歌曲的同時,知識、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鍛煉,情感、態度得到美的熏陶。比如本課中幾首歌曲都體現了媽媽和孩子之間無私無盡的愛,再如《小白菜》和《魯冰花》的聽後感的交流過程既是感受音樂表現力,體會音樂魅力的過程,也是對孩子進行思想熏陶,愛心教育的過程。 二、學情分析: (一)《課標》分析摘要: 針對小學中年接學段的學生,《課標》指出:「學生的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造的活動能力增強。」為此,《課標》規定了具體的「學段目標」,即: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樂於參與音樂活動,培養音樂感受與鑒賞的能力,培養表現音樂的能力,培養藝術想像和創造力,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我校學生情況分析: 1、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共性,從會牙牙學語起,孩子天生就喜歡唱歌。進入小學後,在老師的帶領下,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孩子們又接觸了很多優美動聽的歌曲,加上一二年級的律動表演比較多,孩子們的音樂學習興趣比以前更加強烈了,我們要把這種好的勢頭保持住,繼續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放飛他們的藝術夢想。 2、有一定的知識經驗。盡管一二年級並沒有進行刻意的音樂知識教學,但是通過兩年的學習,學生都有了一定的音樂知識經驗,知道打拍子、有表情地演唱、給歌曲編動作等等音樂活動。 3、有好動的年齡特徵。如今的孩子各有特點,個性張揚。三年級的孩子尤其明顯,他們都特別好動,要是有律動,表演等環節,他們特別積極,都喜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4、有強烈的創作慾望。在一二年級的音樂教學中,老師們經常帶著孩子進行表演,有時還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動作表達感情,因此三年級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作能力,加上這個年齡的孩子表現慾望都很強,所以他們都有很高的創作慾望和表演慾望,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我們要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他們的創作靈感,大膽地讓特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歌曲的理解。 三、總體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會兩首表演類的歌曲,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 在聆聽《媽媽之歌》、《魯冰花》、《小白菜》活動中了解女聲、童聲的演唱形式。 3. 在表演《媽媽的心》實踐活動中學習四分休止符,初步感受休止符在歌曲中能起到增強表現力的作用,感受這首歌曲中的休止符在歌曲中起到的作用:表達了兒女對媽媽甜蜜的愛心。 4、在教學《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時候,鼓勵學生創作動作,為歌曲做情景表演,培養學生的音樂理解能力和表演創作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1.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體會音樂傳遞給我們的感情,讓學生充分闡述和交流內心的感受,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的素養; 2.要切實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和交流中不斷反思,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愛祖國、愛人民、愛長輩是我們少年兒童的崇高品格。本課的五首作品就是表現了「音樂與人」這一主題,反映不同時代不同懂得少兒對媽媽深切的愛。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培養學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高尚品質。 2.通過音樂的學習、欣賞、交流和創作,提高學生與人交往、與人合作的態度,培養學生善於表達思想,會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媽媽「愛」。 四、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一)教學重點: 1、學會兩
『柒』 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
音樂使人產生美感。孩子在幼兒園,接觸音樂的機會很多。晨間活動有音樂相伴,戶外有音樂相隨,作畫時有優美的旋律,音樂課上有動聽的歌聲……每時每刻都有音樂瑩繞在孩子們的身邊。因此,如何在幼兒園中有效地開展音樂教育呢?我園就這個課題進行了園本培訓,深受啟發,談談幾點體會。
一、培養音樂情趣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關鍵。
1.遵循年齡特點,培養參與積極性。
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對幼兒進行的音樂啟蒙教育,採取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和形式,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選取適合幼兒的音樂教材,帶孩子在音樂的伴奏下,動手、動腳、動口做一些活潑有趣的活動,如《小手爬》、《捏攏放開》、《拍手點頭》、《拍拍跺跺》等這些律動深受孩子的喜愛。幼兒只有在興趣性較強的音樂活動中才能真正喜歡參與音樂活動,感受音樂的情趣。因此,在音樂教育中,小班可採用活潑愉快的音樂游戲活動,如《走路》。中大班可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記憶音樂的旋律,使他們真正隨著音樂的內容,情緒變化做游戲,如《找小貓》。幼兒在聽聽、動動、說說中,培養和發展了音樂聽覺能力,音樂的記憶能力和動作的協調能力。
另外,在選取音樂教材時,必須注意既有教育意義又有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幼兒。
2.通過節奏訓練,培養音樂興趣。
幼兒活潑好動,總是蹦蹦跳跳閑不住。節奏性活動是幼兒喜歡的活動。教師一方面可以通過拍手、拍腿、拍腳等動作來進行節奏訓練;另一方面可以為幼兒提供一些打擊樂器,引導他們在有節奏的身體動作和運用樂器演奏活動中感受節奏性活動的興趣和美感。如《大鼓和小鈴》、《剪羊毛》、《加油干》,進行這類活動一定要建立一套常規,不然伴有樂器的課堂會顯得太過熱鬧。
3.拓寬知識面,提高唱歌興趣。
幼兒歌曲來自幼兒生活,反映幼兒生活。引導幼兒了解與歌曲相關的知識,不僅可以拓寬幼兒知識面,結合歌曲內容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還有助於對歌曲內容、情緒的理解與感受,提高歌唱的興趣和表現力。還有,如《表情歌》、《親親》、《寶貝在哪裡》、《碰一碰》等這些歌曲還可以讓孩子給其進行創編,把自己編的唱出來是多麼振奮人心的事情啊,享受成功喜悅的同時還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
二、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
音樂和語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首活潑、動聽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兒歌、詩歌;一首首優美、詼諧的樂曲都好象講述著一個個有趣的故事。音樂教學不僅能培養幼兒的音樂素質,而且能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和協發展。其中,語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是開展音樂教育的重要保證,我們應該寓語言於音樂教育之中。
首先,我們在進行音樂教育時,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在幼兒聽完一首歌曲或樂曲後,教師應及時鼓勵幼兒講講自己的感受和對作品的理解,可以用這樣的提問語:「你聽到了什麼?」。這樣,既增加了幼兒表達的機會,又滿足了他們表達的願望,提高了他們的語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進行音樂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處理好音樂與語言的關系。如在新授歌曲《小樹葉》時,先和幼兒玩一個語言游戲,讓幼兒扮成一片片小樹葉,教師扮成「秋風」,「秋風」一吹,「樹葉」就到處飄呀飄,當風停止時,讓他們說一說,這片小樹葉離開樹葉媽媽後飄到了哪裡?有的說,我飄到了小河裡,有的說我飄到了草地上……這個游戲是為學唱歌曲服務的,因此玩的次數要恰到好處,才能收到滿意的效果。
總之,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不應局限在音樂課中,應滲透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多樣化的環境,使幼兒的生活游戲學習都有優美的音樂伴隨。
『捌』 談唱歌課教學中如何讓孩子的歌聲更美
【摘要】:讓人生享受音樂,用音樂美化人生"是我們新課標的基本宗旨,唱歌教學在音樂教學中佔有主要地位,可以培養學生高尚情操,良好品質,提高審美意識,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歌唱教學 新課標 科學發聲歌唱教學是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作為小學音樂教師,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演唱是非常必要的。那麼怎樣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唱歌方法,讓他們的歌聲更美呢?一、激發演唱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的音樂教師在授課時要花好大的心思在學生的興趣上。只有有了學習唱歌的興趣才能夠很好的學唱歌曲。﹙一﹚、形象描述對於學生們來說,唱歌中講究的共鳴腔、氣息的控制等是很難理解的,這就需要教師用新穎而貼切的比喻來解決。如在教唱跳音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雙手叉腰,在感受腰部擴張的同時,形象的說明:「把聲音唱的像乒乓球在跳躍,而不是像大石頭落地。」這樣,學生們就能比較輕松的地掌握跳音的唱法。﹙二﹚、有趣練聲結合有趣的發聲練習是提高歌唱技巧的重要環節。學生們一般都有注意力分散的特點,教師勢必要在選曲、教學語言上增加趣味性,把單調、枯燥的訓練變為純粹的對美的追求。例如,指導學生做母音「U」的發聲練習:我先讓學生們感覺從遠處飄來的汽笛聲,再聽范唱「嗚──」。說說對這兩種聲音的感受,學生們有的覺得悠揚,有的覺得很「透明」,還有得說好像滿腦子都在振動。這時,我再讓他們模仿,結果都唱的挺到位。於是,我因勢利導:「老師這里有一首小汽笛唱給波浪的歌,你們也能學像嗎?」學生們學習熱情很高,不但鞏固了「U」母音的發音,還學會了急吸緩呼的演唱技巧。﹙三﹚、音樂到家庭:1、以「娃娃家」游戲的形式,孩子做「媽媽」「爸爸」,讓孩子邊抱著娃娃哄「寶寶」睡覺,邊學唱搖籃曲。可啟發孩子想想說說,媽媽抱著寶寶哄寶寶睡覺心裡是怎麼想的,該怎樣唱搖籃曲。接著問:「寶寶快睡著了,媽媽唱歌的聲音會是怎樣的呢?」讓孩子置身於情景中,很快就能掌握了唱搖籃曲的方法,知道唱搖籃曲要親切、溫柔,隨著樂曲情緒的變化逐漸地變輕、變慢。媽媽要以「外婆」口吻稱贊孩子,「真能幹,一邊哄寶寶,一邊唱歌,真是個好媽媽」,使孩子嘗試成功的愉悅。 2、以「開汽車」的游戲形式,將幾張小椅子拼接成汽車,蛋糕盒的底盤當駕駛用的方向盤,讓孩子做司機,爸爸、媽媽做乘客。邊玩開汽車的游戲,邊教孩子學唱《小司機》、《讓座》。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調換角色,舉一反三,學唱類似的歌曲。 二、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童聲合唱以其高雅、清純的藝術魅力和廣泛的普及性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小學生在演唱中容易喊唱,所以讓學生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是首要問題。因此,正確的、科學的發聲方法對兒童歌唱是極為重要的。注意少年兒童發聲的特點,不懂得怎樣合理、科學地使用嗓音,常常是隨教師或歌曲的情緒高聲喊唱。少兒時期孩子們的聲帶是嬌弱的,這種唱法對其嗓音發育很不利。另外,這種歌唱方式缺少色調變化和層次感,聲音熾白、不柔和,使童聲合唱缺乏協調性,破壞了合唱優美、動人的童聲美感。鑒於此,我認為在童聲歌唱的訓練中應注意以下有關問題:一、運用「輕聲」唱法,形成正確的發聲狀態﹙一﹚、輕聲教學為避免學生的喊唱,應該提醒他們用輕聲去歌唱。「輕聲」實際上是人體各發聲器官協調地發聲的基礎,這種發聲有它的形成條件和發展步驟。「輕聲」的合唱訓練,有效地克服了發聲狀態中不必要的緊張和僵硬。總結其中的規律,遵循它生成的過程去發展童聲合唱,對防止學生的喊唱,形成正確的發聲方法是相當重要的。學生喊唱的主要原因是喉部的發聲狀態拘謹,缺少彈性和靈活性。有時氣息浮也會造成胸僵、喉緊的狀態。因此,在合唱訓練之前必須要做好放鬆練習。如打呵欠,讓喉嚨打開,頸部放鬆,氣息流暢自如。不管是用旋律音程練習,還是用帶聲部的和弦練習,都不能在音量上過早要求。直到學生們在歌唱時做到完全打開喉嚨,徹底放鬆下巴,呼吸自如,氣息勻暢,這時,再去考慮聲音的力度問題。﹙二﹚、訓練正確的氣息支持呼吸在發聲、歌唱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孩子們的嗓音、身體都在發育時期,所以唱起歌來有時感到氣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這樣的結果是,出現了氣僵、喉緊的弊病,一定要避免這種胸部呼吸的方法。所以,在歌唱之前做一些呼吸訓練是十分必要的。胸腹式聯合呼吸的狀態是比較科學的呼吸狀態。即用胸腹舒展、擴張的動作有規律地進行吸氣;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動氣息支持而發聲,這種發聲訓練就是氣聲結合的方法。這種合唱發聲訓練所產生的力量是使聲音穩定、靈活、有彈性、流動。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練習時,要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進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動作練僵,出現憋氣的現象。三、讓學生學會用情感演唱每次學習歌曲都會給學生說:「不動感情不歌唱」。不管是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有豐富的情感,而歌曲正是這些情感的完美表達。任何聲音失去了情感,便不可能是美的。應該怎麼做呢?﹙一﹚、朗讀歌詞,激發學生情感。歌曲是通過旋律與文學語言雙重手段來表達思想感情的,特別是學生通過歌詞來理解內容,再通過優美的旋律來記憶要表達的音樂形象。所以分析理解歌詞對於學生來說,是加強分析理解歌詞的最佳手段。怎樣讓學生分析歌詞呢?我認為在音樂教學工作中,當學生接觸一首新歌時,首先應該通過朗讀歌詞,然後劃分段落,教師啟發誘導學生找到歌詞所表達的中心,並要他們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後由教師總結歌曲的內在思想感情。如:在學習人教版一年級《我愛家鄉,我愛祖國》這首歌曲時,用多媒體向學生們展示了黃河、長江滾滾長流的畫面。這樣不僅使學生了解了我們偉大的祖國,而且調動了他們的思維聯想,感情的進入,又激發了他們學唱歌曲的興趣和慾望。 ﹙二﹚、理解歌詞,升華學生情感。通過朗讀歌詞,學生對歌詞表現及內涵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只有深入逐段逐句的分析研究,才能達到更深地理解作者在創作過程中的意圖、情緒、情感,從而在歌唱中通過聲音表達出來,豐富並升華學生的思想感情。如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歌曲用講故事的形式《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採取敘事性手法,記敘了烏鴉反哺的感人故事。旋律多採用同音進行和三度、四度跳躍音程,並逐句下行,節奏由密漸疏。歌詞形象生動,寓意深刻。給人們以啟示:愛不僅僅是索取,更重要的付出和奉獻,教育孩子懂得愛並學會愛。﹙三﹚、挖掘作品內涵,正確表達歌曲情感。在唱歌教學中,教師還要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風格、創作動機、創作手法;歌詞的思想性;表達了什麼樣的情感;音樂的高潮在何處;哪些地方有難度需要特別注意等;要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做到正確地表達歌曲情感。比如前段時間我聽了一堂五年級的教唱課《讓我們盪起雙槳》,首先老師描繪了歌曲的意境:微風拂動著柳枝,歡樂的孩子們搖著小船,湖面上盪起漣漪。老師用愉悅的表情、自然朴實的動作,把學生帶入歌曲的意境之中,讓學生真的感覺到了童年的幸福,生活的甜蜜。教師隨時結合歌曲的旋律與意境點撥學生,讓學生從內心領悟歌曲的意境,從而對這首歌產生極好的感覺,萌生出想學會它、學好它的念頭。如此這般,學習歌曲的過程,就成了享受藝術美的過程,學起來輕松,理解起來深刻。在優美的旋律中,讓學生的思想意境和歌曲的意境融為一體,一切就會很自然。在輕松的音樂氛圍中,不知不覺就把學生領進了音樂的殿堂。不難看出,深入挖掘作品的內涵,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意境是表達歌曲情感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四﹚、聆聽歌曲。當學生完整的學唱會了歌曲之後,在對整個音樂背景和歌曲內容熟悉的情況下,教師可以讓他們通過CD、VCD、POWERPOINT幻燈片等能有效的將視聽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受到作品美工感染,加深學生能夠對作品的理解和對主旋律的記憶。如今的音樂新課程教學,要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過程,充分發揮電教媒體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輔助性作用,使教學活動立體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造更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使其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豐富知識,增強技能。在新課程教學中合理的運用電教媒體,學生會不斷的接受新的刺激,學習情緒高漲,這樣既加大了教學密度,又優化了課堂教學。另外,在情感體驗上,小學生在生活中的親身經歷、親身體驗有很大的局限性。為了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可以通過學習一些描寫各種人間情感的文學作品,電影、電視等,間接體驗色彩絢麗、變化多端的情感世界,從中汲取營養。還可以讓他們多接觸社會,增加閱歷和擴寬知識面,理解和接受別人,多一點感動。 四、評價激勵在歌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多元評價機制激勵學生演唱水平的自主發展。如在教一年級《小雨沙沙沙》時,先讓學生分兩組有感情地唱一遍。讓學生互相評價一下,並指出優點和不足。有的學生認為表情還不夠,有的學生認為聲音不夠輕柔,也有的學生認為感情的投入不夠,使學生在互相評價中獲得演唱上的自主發展。我在課堂上,發現學生學得認真,唱得投入時,會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使他們在自信中學習,在學習中發展。在評價中,培養了學生聆聽音樂和欣賞別人的習慣;在評價中,提高了學生的演唱能力;在評價中促進了學生的情感交流,獲得了共同發展。 五、開展活動除了在課內抓好歌唱教學以外,課外的教學延伸也很重要。為使學生的演唱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音樂組成立了校合唱興趣小組,每星期四下午第三節課為活動時間。我們這個興趣小組已成立好幾年了,我們能充分利用每次的活動時間給學生進行合唱訓練。在我們音樂組的共同摸索努力下,我們校合唱隊近幾年在市組織的合唱比賽中多次獲獎。 六、鑽研提高孔子曰:教人先教己。要使歌唱教學取得更大的進步,就得不斷學習教學理論,汲取資深教師教學經驗的豐富營養,把這些先進有效的教學理論和經驗有意識地應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去。平時我自己還購買一些有關的音像資料,在有空時,多聽聽講座、多欣賞一些童聲合唱曲,多閱讀有關的音樂教育雜志等等,不斷從中感悟教學的奧妙,不斷揭示教學的真諦。 總之,中小學音樂教學是音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筆,作為音樂教師,有責任也必須讓孩子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讓孩子養成終生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興趣和習慣,讓音樂裝扮學生快樂的一生。優美、動聽的歌聲能凈化學生的心靈,挖掘學生的潛能,展示學生的個性;能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位名人說過:「執著的追求和不斷的分析,是走向成功的雙翼。」歌唱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每位音樂教師就是一名雕塑家,只要在歌曲教學中用你的專心、耐心、細心精雕細琢,就一定會塑造出精緻、理想的作品。
『玖』 幼兒園音樂活動對幼兒身心有哪些促進作用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幼兒傾聽音樂的興趣 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情感方面發展是健全而豐富的,他的智力、體力和品德才能協調一致地發展。陳鶴琴先生很早就發現音樂教育、音樂活動對兒童的重要性,他說:「幼稚園應該有音樂的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欣賞能力和音樂技能。需引導兒童在藝術的環境中,有興趣的與環境發生互動, 充分激發其主動性、積極性,才能更好的培養和提高兒童對音樂的感受、理解、體驗和表現能力。」陳鶴琴先生的這句至理名言,充分說明了每個孩子其實都是熱愛音樂的,只要給予他們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讓孩子每天都接觸音樂、傾聽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那麼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驚人發揮。 音樂家冼星海也曾說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每名幼兒都有一雙音樂的耳朵,因此,我們藉助錄音磁帶讓幼兒欣賞傾聽悠揚的歌聲、優美的旋律,在每個孩子的腦海中形成一幅幅動人的畫面,把孩子帶入詩一般的意境,為孩子創設了一個個欣賞的天地。如每天入園、進餐、午睡前、起床、離園等時間都播放優美的音樂,讓孩子時時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中,讓音樂充滿著幼兒的生活,從中誘發孩子傾聽音樂的興趣,當他們聽到各種美妙的旋律、優美的歌曲時,就會情緒安定,心情始終保持愉快,甚至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同時他們對歌曲也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久了歌詞就能很清楚地唱出來了。 實踐中我們看到,孩子非常熱愛音樂,他們會以極大的熱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聽、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興的情緒。通過耳濡目染,漸漸地熟悉了音樂的旋律後,他們就會在平時不由自主地哼唱出來,所以在我們的歌唱教學中,教師已不再急於一時間馬上讓孩子唱出來、有成果,只要幼兒當時喜歡傾聽,情感得到滿足就行,以後逐漸就會唱了。 二、在豐富多樣的音樂區中,激發幼兒表演的興趣 近幾年來,我園在改善辦園條件,優化幼兒生活、教育環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室外是塑膠活動場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飼養角、種植園地等,整潔幽雅、安全衛生,讓幼兒盡情玩耍;進入一樓大廳,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卡通形象使人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情趣的童話世界;走廊里的每一個牆面、每一個空間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級級的台階,被巧妙製做成幼兒認知教育區域;二樓走廊的拐角,被開辟成為美容美發廳、「我行我秀」服裝設計和模特表演區;三樓樓梯拐角處,是小朋友們下棋、投球、編織京劇臉譜的好地方……類似這樣利用現有條件創設的教育環境還有很多,通過對一個個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塊塊空白牆壁的精心設計和巧妙布置,使這些原本閑置的空間擴充成為幼兒教育園地,讓幼兒在不經意間感受到知識的存在,進而汲取知識,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積極、主動、自信地參與到活動之中, 使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都能滿足自我表現的需要,在活動區布置上我們遵循藝術化的原則,在創設的「小劇場」、「小舞台」等區角內,放置了各種道具及一些適合幼兒使用的小樂器、頭飾、綢帶、錄音機等材料,為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表現活動提供機會,並隨時向幼兒開放,盡情讓幼兒游戲、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為幼兒帶來積極的情感體驗。 活動區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鏡頭:孩子們在音樂聲中敲敲、打打、玩玩、樂樂、說說、唱唱、動動、跳跳,各自展現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兒用小樂器為歌曲伴奏,為大家表演節奏樂,有的小朋友擔任小指揮,還有的在邊歌邊舞。每次活動,孩子們都樂不思蜀、盡情表現,陶醉在音樂的海洋中。由於在音樂區中,自始至終都是孩子來跳、孩子來舞,是孩子即興創造性地發揮,而不是機械、呆板地表演,能夠充分激發了幼兒對音樂表演本能的喜愛,因此,幼兒在這片天地里,玩中樂、樂中玩,真正做到樂在其中,其樂無窮。由此可見,音樂是孩子離不開的夥伴,孩子的發展需要音樂,音樂可以促使孩子的發展,良好的音樂環境,能使孩子在濃厚的音樂興趣中,一點點、一天天逐漸的聽懂音樂、學習音樂、表演音樂。 三、利用本土文化資源,讓音樂教學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 陶行知曾說過:「生活即教育」。美存在於生活之中,生活是藝術教育取之不盡的源泉。「回歸兒童生活世界」也是這些年來教育界最為熱切的呼聲。這既是幼兒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也是幼兒作為一個生命體應該享受的權利。 1、加強生活體驗,讓音樂活動源於生活。 藝術的核心是審美,審美又是以體驗的方式存在的。體驗是主客體高度融合的狀態。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體,有不同的氣質、性格和生活史。同樣的事物或作品,會激活不同幼兒獨有的鮮活體驗。這種體驗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聲音的、肢體動作的等來加以表達。對於每一個幼兒來說,都具有寶貴的發展和享有的價值。我園正是將體驗做為音樂教育的核心,讓孩子們用自己的感官、雙手、心靈去感受和活動。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題活動中,我園組織了課題班的幼兒來到升泰牛奶加工廠,孩子們在飼養場看到了鮮活的奶牛,通過區分與比較,他們直觀的感知了澳大利亞奶牛、種牛和三個月之內牛犢的特點,通過介紹與觀察,幼兒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習性與動態。來到加工車間,通過透明的大玻璃孩子們親眼看到了牛奶從煮沸、滅菌、消毒,到包裝、裝箱等一系列的生產程序,最後品嘗了廠家送給小朋友們的禮物——鮮牛奶。在這之後開展的一系列音樂教育活動中,幼兒由於有了生活體驗,那些來自每個孩子內心的情感表達就顯得真實、生動、別具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