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有效組織小班音樂游戲
選一首她們洗歡的
『貳』 如何盡量用音樂組織幼兒的活動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由於幼兒的生理發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奏簡單的內容進行。 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於生長發育狀態,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律進行選材。 在節奏方面,最好的節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奏相協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 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想像,因此,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採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幼兒學音樂的興趣。 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則。 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後,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則以後,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於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於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其中。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創造的人。
『叄』 如何組織幼兒園音樂集體教學活動
愛音樂是每個孩子的天性。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能播放音樂的小玩具。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歌唱、舞蹈,體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同時,幼兒也能夠學會與別人合作,發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記憶力與專注的學習態度。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要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必須注重以下的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
由於幼兒的生理發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奏簡單的內容進行。
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於生長發育狀態,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律進行選材。
在節奏方面,最好的節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奏相協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
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想像,因此,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採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幼兒學音樂的興趣。
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則。
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後,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則以後,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於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於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其中。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創造的人。
『肆』 淺談幼兒園小班初期音樂活動如何開展
音樂是表情達意的藝術,兒童恰恰具有喜形於色、感情外露的特點。幼兒由於自身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口語表達有時難以表現及渲泄情感,而相比之下音樂中強烈的情緒對比、鮮明的描寫能夠完成抒發幼兒內心的感受。幼兒發自內心地喜歡音樂,常常情不自禁地隨音樂手舞足蹈。小班初期幼兒處在分離焦慮期,處在「斷奶」階段的孩子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常產生「抗拒」反應,但各種活動中音樂活動卻能讓幼兒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怎樣把握好音樂活動的獨特優勢,在小班初期開展好音樂活動呢?1合理掌握小班初期典型的年齡特徵 天真活潑的兒童對音樂天然的熱愛和嚮往幫助我確定了這樣的信念:每個兒童都需要音樂,每個兒童都有接受音樂的願望和要求。教師在進行活動時如果不考慮幼兒剛入園的特殊期,很可能讓幼兒「觸景生情」。面對這群哭鬧的孩子,做教師的任務要學會讓音樂起到它穩定情緒的作用,讓幼兒在無助中產生對音樂的依賴,進而激發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根據多年的實踐證明,幼兒入園初期都有或多或少的「戀母」、「依賴」等情節。所以,對那些容易讓幼兒「觸景生情」的歌曲盡量放到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記得剛從事幼教工作時我便擔任了小班音樂教學。按教學計劃,入園第二周我教唱了《媽媽的眼睛》。歌中唱到:「媽媽的眼睛像鏡子,鏡中有你,鏡中有我,媽媽的眼晴像星星......」教唱過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僅僅范唱了一遍,孩子們卻張大了嘴巴:「媽媽......找媽媽......媽媽」的哭鬧起來。由此可見,教師要學會歸納總結,善於發現幼兒的某些特點,對一些容易拉開自己和幼兒之間感情的歌曲要忌諱。對一些培養師幼感受情及師幼互動的唱歌、舞蹈要提前進行。如唱《老師好》、《早上好》、《我愛幼兒園》等到能夠達到緩和師幼感情的目的,這些可放在前期進行。律動《寶寶聽音樂》、《娃娃學跳舞》、《小小指揮家》、《寶寶學拍手》等能讓老師和幼兒一會拍手,一會搭肩,一會又拉手轉圈圈兒,不覺中幼兒從良好的氛圍中忘記了「找媽媽」、「喚奶奶」。 2創設良好的音樂環境 對幼兒音樂藝術的培養,首先要給孩子一個有音樂的環境,是發展才能的重要條件。教師要引導孩子多聽音樂,提供多聽音樂的機會及保證充足的時間。聽音樂跟幼兒說話時引導他多注意成人的發音一樣,是基礎而重要的第一步。只有聽多了,看多了,幼兒才會懂得欣賞、體會音樂的情感,才會有逐漸想唱歌,並把歌唱好的願望。多聽音樂可以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氣氛和情緒,使孩子吃得香甜、玩得愉快、睡得舒服,並可以利用孩子無意識記憶的特點,在頭腦中積累美好的音樂印象,以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還可以配合孩子一天的生活活動來進行音樂熏陶。早晨幼兒入園時可為幼兒播放一些輕快的童謠及聯唱歌曲。如《賽船》、《兒童團歌》、《好朋友來了》、《小小畫家》等,建國以後的《好老師》、《拔蘿卜》、《找朋友》、《丟手絹》、《滴哩滴哩》等幼兒較熟悉,易於接受、投入進去。而進餐時旋律舒緩的古典音樂更能讓幼兒愉快地進食。適宜的民曲有《春江花月夜》、《彩雲追月》、《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等。欣賞時間要隨機掌握,如果時餐前幼兒進行的是戶外活動,欣賞樂曲的時間要提前進行,這樣會幫助幼兒的情緒盡早穩定,暴食現象也會相對的避免。幼兒睡覺前也要注意讓幼兒多聽樂曲,如睡覺前要播放些催眠曲,睡覺時盡量將聲音放低,大部分幼兒入眠後停止播放。 以上只是讓幼兒在無意間感受和欣賞音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西洋樂在小班初期同樣值得欣賞。欣賞時如果教師合理地引導,一定會為培養和發現幼兒的音樂才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較為偏愛的曲子有聖桑的《動物狂歡節》、德彪西的《兒童樂園》、柴可夫斯基的弦樂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天鵝湖的舊曲》、舒曼的《童年的情景》、莫扎特的《小夜曲》、貝多芬的《月光曲》等。教師將這些曲子可反復播放,滿足幼兒對音樂的確良需求心理,以達到穩定情緒的作用。 3以創新的內容吸引幼兒 小班上學期幼兒剛入園,幼兒自我控制水平不高、注意力也不集中,教師要靈活安排各項活動進度。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合理制訂。剛邁出搖籃的孩子,往往更喜歡自己熟知的故事、廣告和動畫片等等的歌曲。幼兒之所以偏愛它們,是因為他們平時在家接觸過它們,有種親切感。作為教師,要善於捕捉生活中的美去創造音樂,在這些創編活動中要以自然的本性為出發點,這樣更容易培養幼兒的幻想和創造力。 例如:有一首歌曲《外婆橋》,旋律非常柔和優美,幼兒聽此歌曲時總是安靜下來。根據此旋律,我大膽改編了歌詞。活動時行時,我們三位保教老師和孩子們一塊坐在地板上,讓孩子和我們圍坐在一起,手拉手做搖船動作,邊搖邊唱: 搖啊搖,搖到幼兒園,我對園長哈哈笑,一盒牛奶一塊糕; 搖啊搖,搖啊搖,搖到小一班,我對老師哈哈笑,一隻蠟筆一彩紙,老師誇我了不起。 我們還唱「搖到玩具場,搖到醫務室和小花圃」等地方。通過創編幼兒從中更加了解幼兒園,這樣比單純地向孩子們介紹幼兒園,介紹室內外玩具更能較好地消除他們對幼兒園的恐懼心理。 「小兔子乖乖,把門開開。老師不回來,誰來也不開。」 整個故事過程中,我時而講時而唱,期間幼兒還跟著我唱: 「不開不開,我不開,老師回來了,我就把門開。」 不覺中,孩子們也學會了創編歌曲呢! 在做「找朋友」和音樂游戲時,我這樣創編了歌詞:「找呀找呀找朋友(寶寶),找到一個***(名字),摸摸臉啊,摸摸頭,你是我的乖寶寶。找呀找呀找乖乖,找到一個***(另一個幼兒),一塊蹦呀一塊扭,你是我的小豆豆(親昵的稱呼)。」幼兒看到我這樣投入,不知覺中都有參入了我的游戲之中,摸到自己的頭或臉時幼兒都異常興奮。 我還嘗試讓幼兒創編。如歌曲《兩只老虎》唱熟後,我讓能力強的兩個幼兒戴上頭飾表演一遍。之後,我對幼兒說:「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你們看,剛才是兩只老虎,現在有三隻老虎,老師唱給你們聽,三隻老虎,三隻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尾巴,一隻沒有耳朵,一隻沒有眼睛,真奇怪,真奇怪!」接下來,要求幼兒唱「四隻老虎」、「五隻老虎」,幼兒唱得津津有味。接下來,我出示小白兔頭飾,不用任何言語提示,幼兒脫口而出的是「兩只兔子,兩只兔子,跑得快,跑得快,一隻沒有尾巴,一隻沒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後來,我分別出示小羊、小馬、小雞、等頭飾引導創編。這樣,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 總之,開展小班音樂活動中重要的是教師要讓幼兒學以致用。見到老師了,引導他唱《老師好》;見到花兒草兒提醒他唱《花兒好看不能摘》。剛開始時教師有意識地唱,時間一長,幼兒也會學著有感而發地用音樂來表現情感了。小班初期是對幼兒音樂培養的最佳時期,也是關鍵時期,我們應該選擇正確、系統的音樂活動,讓幼兒真正快樂、自由地唱、跳,讓他們感受到音樂無所不在,讓音樂順應孩子的生活習慣,讓幼兒用音樂來表現出天真可愛的本性。
『伍』 怎樣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
許多孩子從小就喜歡能播放音樂的小玩具。到了三歲左右,孩子們在愉快的音樂活動中,能夠自由地歌唱、舞蹈,體驗音樂帶來的豐富情感。同時, 幼兒也能夠學會與別人合作,發揮主動、自覺探索知識的能力,培養良好的記憶力與專注的學習態度。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的年齡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進行良好的音樂教育。要組織...好幼兒的音樂活動必須注重以下的幾點: 一、選擇適當的音樂活動教材由於幼兒的生理發育以及認知水平都還比較低,因此,音樂活動的教材應當選取歌詞易上口、音域較窄、節奏簡單的內容進行。 理解歌詞方面:一般來說, 幼兒比較容易理解與他們的生活和興趣比較相關的歌詞。例如歌曲《我愛我的幼兒園》、《袋鼠媽媽》等,孩子們在學習這樣的歌曲時,能夠與自身的認知條件相符合,容易記憶,也能夠朗朗上口。 音域方面:兒童的發聲器官在整個學前期是處於生長發育狀態,聲帶短小而且柔嫩,因此,在幼兒園的集體音樂教育活動中,應遵循此規律進行選材。 在節奏方面,最好的節奏是能夠與兒童自身的生理活動,如心跳、呼吸、脈搏的節奏等相適應,或與兒童的身體動作,如走路、跑步等的節奏相協調,兒童掌握起來也比較輕松。例如歌曲《小星星》、《小鴨子》等。 二、注重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比較低,注意力不易集中,還容易情緒化,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自身的想像,因此, 幼兒的音樂教育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在開展音樂活動的時候,應當以採用接近幼兒本性,能以自然而然的、自由自在的手段和方式將幼兒帶入音樂的天地,和音樂成為朋友和方式進行。而具有游戲性的音樂活動,則是最接近幼兒的本性,最容易引發和維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將幼兒順利帶入游戲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實踐中,游戲化的教育以其活潑多變的形式給剛跨入幼兒園的寶寶們帶來了許多的快樂體驗。要實現游戲化的音樂活動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要創設良好的音樂游戲情境,培養幼兒的愉悅情緒,激發幼兒學音樂的興趣。幼兒心理學表明,情緒在學前兒童心理活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學前兒童的行為充滿情緒色彩。 幼兒的情緒具有情境性的特點,常常被外界所支配,某種情緒往往隨著某種情境的出現而產生,又隨著情境的變化而消失。因此,有人甚至認為學前兒童是「情緒的俘虜」。愉快的情緒往往使幼兒願意學習,不愉快則導致各種消極行為。因此在小班進行音樂活動時,首先要注重創設適合的心理氛圍。創設良好心理氛圍的離不開與音樂活動相適應的環境以及語言這兩個方面的創設。 2、以音樂知識為基礎,強化音樂活動中的游戲規則。當幼兒初步認識了音樂知識以後,就可以以音樂知識點為游戲規則,讓幼兒進一步掌握音樂知識。如在音樂游戲《捉迷藏》中,當寶寶們了解了貓媽媽的聲音大,小貓聲音小的規則以後,就可以分角色扮演貓媽媽和小貓,當聽見弱的聲音時,就表演小貓,當聽見強的聲音時,就表演貓媽媽。在音樂游戲《小青蛙》中,當聽見活潑的音樂聲時,孩子們可以心情地表現小青蛙的各種動作,當聽見轟隆隆的雷聲時則要趕緊躲起來。就這樣,孩子們在有規則的音樂游戲中,盡情享受著音樂所帶來的快樂情感。 音樂是幼兒的表達形式,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方式,無論是寄音樂於游戲當中,還是寓游戲於音樂當中,都要將這兩個因素有效地結合,使音樂活動更具有趣味性,讓幼兒在音樂的審美過程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與探索樂趣,也從中學習到嚴謹科學的音樂知識。音樂活動中的游戲性可以讓音樂活動的形式和方法都更自由、靈活、豐富多彩,讓小朋友們能夠經常體會到「和玩一樣」的感受,從而自覺自願地、快樂而不知疲倦地投身於其中。 總之,音樂是啟迪「美」的教育,能夠帶給人以愉悅的心情,「美」的享受。在幼兒的音樂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感受「美」為導向,根據幼兒年齡特徵,充分發揮音樂活動的游戲性,培養幼兒良好的音樂素質,使幼兒的情感世界得以豐富,增強自信心、成功感以及合作能力,為幼兒人格的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熱愛生活,樂於創造的人。
『陸』 如何組織和指導小班歌唱活動
一、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貼近幼兒生活、幼兒感興趣的歌曲
在選擇歌曲時,既要旋律優美,歌詞還要容易記憶和理解,這樣孩子們學唱的時候才會更好地去參與活動。另外所選歌曲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幼兒學起來更易掌握。
二、用游戲的方法引入教學活動,讓幼兒正確的進行發聲練習和演唱
用學狗叫、貓叫、青蛙跳、模仿鼓聲、遠望、敲鑼打鼓等游戲,並同時與高音位形象生動的音樂結合。幼兒漸漸地能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歌唱,還能分清低音和重音的區別,在輕松的游戲中,使幼兒正確的運用聲帶、咽喉和氣息,協同配合,發出優美的音樂。
三、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訓練歌曲節奏
幫助幼兒自己從敲打節奏樂器的活動中辨別各種樂器聲音的特色和性能,引導幼兒自己去探索,敲打節奏。通過有節奏的訓練,聯系樂器的音色、強弱特點,培養他們對音樂節奏活動的感受力、表現力和興趣愛好。
參考資料:http://www.06abc.com/topic/20120726/90080.html
『柒』 如何有效組織和開展小班音樂游戲活動論文
音樂是打開心來靈的窗戶,源 音樂可
以把人帶入美好的境界, 可以凈化人
的心靈,讓人們感受真、善、美,給人們
帶來快樂。
音樂游戲活動中, 要求幼兒隨音
樂開始而開始動作, 隨著音樂的結束
而停止動作, 按照音樂的節奏合拍的
做動作,使動作協調優美、整齊一致、
以此來培養幼兒的節奏感; 在音樂游
戲活動中, 要求幼兒掌握音樂的基本
情緒,隨著情緒的發展變化來做動作,
音樂情緒的變化總是用音樂的表情手
段來表達的。 如,通過速度、力度、音區
等變化, 引導幼兒感受音樂的情緒變
化, 以此來培養和發展幼兒對音樂感
受力。
音樂游戲內容情節的變化總是通
過音樂作品的結構形式反映出來,要
求幼兒隨著樂曲結構的變化而變換動
作, 培養幼兒通過聽覺感知音樂的發
展變化和終止結束。 如《喂小鳥》是三
段式結構形式, 第一樂段描寫小鳥的
自由飛翔, 小朋友隨著三拍子的音樂
做輕盈優美的鳥飛動作; 第二段用兩
拍子輕快短促的跳音表現小朋友撒米
和小鳥吃米的愉快心情; 第三段又再
現變化第一樂段,結尾處稍稍漸慢、漸
弱到結束,表現小鳥飛遠了、飛走了。
從樂段與樂段對比鮮明的音樂形象
中, 使幼兒感知音樂中內容情節的變
化,從而增強音樂的感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