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活動簡介
讓學生喜歡自己。如果希望學生喜歡音樂課,努力讓學生喜歡上老師才是第一步。剛入學的孩子,對老師多少有些畏懼。因此,老師應該放下威嚴的架子,像朋友一樣走入學生的世界,多了解學生,以縮短師生距離。當然,最重要的是老師一定要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在課堂上可以適時的展示一下自己的專業技能,讓孩子從心裡產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望和學習興趣。
『貳』 如何增強音樂課堂趣味性
音樂可以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好的音樂作品更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凈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怎樣才能讓學生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音樂的魅力,讓學生真正的喜歡上音樂課,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受益呢?通過十幾年的音樂教學實踐,我漸漸總結了一些有效促進學生學習音樂的方法。
『叄』 淺談如何設計有趣的音樂教學活動
興趣,通常是一把打開通往只是大門和成功之路的金鑰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愛好,喚起學生對音樂的深刻而長遠的興趣是音樂教室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實現音樂課有效教學的重要保證。 我國具有悠久的音樂教育史,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視音樂的教化作用,所以他「歌『詩三百』,弦『詩三百』」,極盡「興」「觀」「群」「怨」之能事。而在孔子之後兩千餘年的封建文化教育中,《樂》一直被作為封建教育的經典文本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在我國的基礎教育中,音樂一直作為中小學的必修科目。近年來,根據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發展需要,小學開設的音樂課程,較之以往的音樂課,在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性與實踐性方面大大增強,在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審美意識和生活情趣,鍛煉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讓音樂教育的種子在小學生稚嫩的心田中盡快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可以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根據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客觀規律,結合個人從事小學音樂課教學的實踐經驗發現:興趣是兒童認知最好的老師。因此,我認為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音樂課學習習慣,進而激發其藝術的感悟、想像和創新能力,也必須從培養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抓起。一、興趣對小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重要影響 古今中外,許多教育理論家都闡述了興趣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重要作用。孔子就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裡,這種需要更為強烈。」西方教育理論先驅霍爾巴特和杜威也十分重視興趣在知識獲得、保持和應用中的重要作用,他們認為有趣的學習能使知識轉變成學習者精神生活的因素、能夠成為吸引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和熱情的誘因,從而激勵其進一步的學習。更具體點說,也就是興趣能使學習者在學習中表現出自己的特色和自己的人格,感受到一種自身的智慧力量和熱情向上的動力。 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看,初入學兒童的興趣愛好是其個性特徵形成的標志,也是其意識傾向的重要環節,又是其基本能力的體驗展現。在這個時期,他們對小學生的學習活動有著很大的興趣,他們對學習形式和內容感到新奇有趣,學校生活對他們還很新鮮,他們往往很喜歡學習,要求學習,但同時這種喜歡和要求又帶有極強的不穩定性,極易受到挫折而見異思遷,這一點在音樂課程教學中表現尤為突出(因為在目前的社會背景下,語文、數學等科目還有升學考試的眼前利益作學習驅動力,而音樂課一旦沒有了興趣,就極易被忽略甚至於徹底放棄)。因此,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注意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以後,學生才會自願地、自覺地、愉快輕松地去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感受、體驗、理解、表現音樂藝術的美,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作為小學音樂課教師更應該注意從兒童入學的時候起,就對學生進行學習興趣地培養和激發工作,並使這項工作成為小學音樂課教育的一項長期的重要的任務。二、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如何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音樂課教師,在過去十年來的音樂課教學過程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傳統的教學大綱、課程教材、教學方法都存在著重樂理傳授,輕能力培養的弊端,從而使許多感性重於理性的小學生對音樂課始愛終棄。所以,我認為要培養學習音樂課的興趣,必須從調整教學計劃,革新教學方法入手。我個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里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接觸。教師只有在課堂上對學生總是傾注著愛,努力創設「和諧的教學情境」,才能使學生覺得老師就像媽媽一樣和藹可親,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並「敬而受教」。正是基於這一點,在平時音樂課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喚起學生響應的情感體驗,使他們自然而然進入特定的教學情境,並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樂趣。 例如,我在《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的教學導入時,先是用慈愛的表情、期盼的眼神、溫和的語言編講《遊子吟》故事,並配以計算機製作的幻燈片,創設母子情深的意境,讓學生在我的引導下進入角色,用心靈去感受、觸摸詩歌中媽媽的愛,真正體驗歌曲意境中所蘊涵的藝術美。其次,我引導學生回憶想像日常生活中媽媽慈愛的神情、媽媽輕柔的歌聲、媽媽溫柔的愛撫、媽媽溫暖的懷抱對自己的呵護和關愛,從而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極大幸福感和滿足感,達到精神境界上和諧共鳴,進而誘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課後的作業布置中,我還鼓勵學生回家把這首歌唱給媽媽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小紅帽》這首歌曲時,一開始我採用學生喜歡的律動配以優美動聽的樂曲進教室;繼而以《小紅帽》的伴奏樂曲為背景音
『肆』 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進行趣味教學
一、趣味教學能撥動學生興趣之弦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就會產生無窮無盡的求知、探索慾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看不見、摸不著,如果把音樂課上成聽歌唱歌課,是遠遠不夠的。音樂游戲有效地打破了音樂學習的空間,將知識在愉快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傳授給學生。
例如,在進行一些節奏訓練、聽音訓練時,利用先進的教學用具做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練習時,磁性線譜板上有許多不同類型的節奏型或聽音練習題,可讓學生進行聽辨練習。老師拍出一條節奏題,就讓學生在磁性線譜板上擺出教師所拍出的節奏,或找到老師彈奏的那個音高。這樣,利用游戲,使抽象的節奏訓練、聽音訓練變成了可見的高、低、長、短。教師還可及時反饋信息,控制教學節奏,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作為導入過程的游戲,其作用是揭示課題,吸引初中生注意力,激發初中生興趣和積極性,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要具有典型性和趣味性,短小精悍。要讓學生在短小有趣的游戲中迅速進入音樂課的角色,感覺游戲似乎太短,從而激發學生以高昂的情緒進入課堂。如:新歌教學中可以以聽強弱找位置、擊鼓傳花等小游戲引入主題。
二、趣味教學是架設學習音樂的橋梁。
創造是人的本質,是生命力和靈性的自由洋溢。奧爾夫教學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初中生的創造力。學生樂於參與的音樂游戲,具有開發初中生「自主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重要作用。音樂游戲能使學生受到啟發去創編音樂、發展音樂。正如廖乃雄所說:「在音樂課堂中,游戲性和音樂性必然原而有之,這樣,作為音樂游戲,方才能成為一種再好不過的,生動有趣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根據贊可夫的理論,音教學原則的核心是發展和形成學生的音樂聽覺表象。音樂游戲具備了將音樂聽覺表象付諸於行動之中的功能,讓初中生從音樂中來——感受音樂(聽音樂);到音樂中去——表現音樂(音樂游戲);再回到音樂中去——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掌握音樂)。比如,當學生學完了「do、re、mi、fa、so、la、si」七個音後,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音樂游戲,讓學生嘗試著進行簡單的旋律創作。如,我讓七個學生來扮演七個小矮人,每個小矮人的頭上戴著一頂小帽子,帽子上寫有七個音的唱名和節奏,讓學生嘗試著搬動小帽子,編織自己喜歡的旋律,再把排列好的旋律唱出來,然後發揮想像給它配上歌詞,也可以根據歌詞讓學生選擇旋律。通過這種愉快生動的游戲,學生的音樂想像力得到發展,激發了他們的創作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多創造有趣的音樂游戲,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作嘗試,從而提高他們的音樂創造力。所以音樂游戲是幫助初中生架設學習音樂的一座橋梁。
三、趣味教學符合初中生音樂的自身特質
初中生音樂自身具備認知性和幻想性,初中音樂教學的基本內容教師要傳授給初中生的,其中的音樂作品也是讓初中生唱的,學生在教學的課堂上往往自我教育、自娛自樂所以說教師應當以初中生的心態來體察初中生的音樂需求,這就使得初中生音樂的趣味性更為重要了。
四、趣味教學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情感,發揮想像能力
情感,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主要標志,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移入比其他藝術有力得多,能更直接有力進入人的情感世界,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是最為活躍的心理因素,既是音樂審美感受的動力,又是音樂教育目標之一。音樂教育應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則。不時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緒的勃發與激動中進入審美的聖境,音樂審美活動,是對審美對象得感知開始的,在審美感知中,必須帶有情感因素。
列夫.托爾斯泰說:「音樂是人類情感的速記。」不同歌曲的節奏、旋律、力度、速度變化等,都能夠給人帶來一種不同的感受。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完整的聽賞歌曲,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因為純粹學唱歌曲而產生的厭倦心理,而且還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唱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持久的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去。
五、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智能
首先,音樂可以最大限度使得小學生集中精力,不管是在演奏還是自聆聽音樂的時候都是如此;其次,趣味化的音樂教學還可以使得小學生的動作以及直覺達到完美結合;最後,趣味化音樂教學還能夠使得學生的耐力和毅力得到有效鍛煉。要知道一個人的毅力和耐力是其生活在這個世上最基本的素質。
總之,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為主體,為他們創造一個有利於創造思維發展的學習環境。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不失時機的進行創造性教育,為培養創造性地實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伍』 什麼是音樂活動課
就是以音樂為載體和線索,以活動為形式的音樂課,將知識用活動的形式傳授和鞏固。多為律動課,根據教學任務和目標制定律動形式。我想就是這樣,歡迎補充提意見
『陸』 怎樣安排音樂興趣小組活動過程
、不知不覺中,一學期又過去了,在工作之餘我不斷學習,勇於創新,大膽實踐,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做到與時俱進。我這半年的實驗教學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注重音樂審美體驗
我在每節課的教學設計中都比較注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這個基礎理念,這一理念常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在課堂中巧妙地把音樂基礎知識有機地滲透到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的魅力,設計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並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對音樂律動的參與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從自身的點滴做起,一方面,上課時注意歌聲美、琴聲美、語言美、教態美、服飾美等,讓學生從教師身上體會美的想力,從而使學生喜愛教師,進而喜歡上音樂課。另一方面,通過聆聽音樂、表現音樂、音樂創造等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情感的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以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二、給學生適當的活動空間、思維空間及時間
在教學過程中,我每節課至少要留出五分鍾時間,讓學生表現自己,鼓勵學生在他人面前自信地表演,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每節課還設計一些值得研究、可討論的問題,讓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回答。注重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並且從不用教師的思維定勢去約束學生,應尊重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及理解,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主要是通過提供開放式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是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們從中可挖掘自身的許多潛力,如: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等。我在上「用音樂編織故事」這一課時,讓學生分組進行創作,每組自己推選一名組長,再由組長來組織、分配備人的創作任務,課前我擔心一年級的學生是否有這樣的組織能力及合作精神,但是最後的結果令我大吃一驚:小組長組織得井井有條,同學們的創作出乎意料地好,有的聲音創作是我根本想不到的,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創造能力非常強。這節課給我的啟示是不要小看自己的學生,要充分相信他們,他們會帶給你意外的驚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音樂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四、注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是藝術乃至整個社會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藝術教育功能和價值的重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設計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景,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以往的音樂課有個誤區:把創造單純地看成是作曲。我覺得音樂課中的創造可以多種多樣、豐富多彩。
以上就是我在活動中的工作總結,由於經驗不足,對教材及教法的把握不是很准確,有待進一步提高,望各級領導、教師多多指導,我會不斷完善,爭取做得更好。
『柒』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捌』 如何使音樂課堂充滿趣味性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節音樂課,課堂的導入尤為關鍵。新課的導入要有趣味性,要有針對性,有些課堂教學,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常常將導入設計的花樣百出。導入設計得妙,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學習興趣和愉悅的學習情感,也能激活學生的學習氣氛,但究竟選擇那種導入法,才會真正的達到一節課的教學目的?我認為首先應精確的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導入時要為後面的音樂教學做好前提准備。曾經聽過《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授課教師准備了彩筆畫紙,讓學生將國旗描述的細致而美麗,學生是從畫面上感受到了國旗的美麗。可是半節課過去了,學生們還是沉浸在畫國旗的喜悅中,而忽略了歌曲的學唱。換一種想法,如果教師把操場上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作為現場直觀的教具,直接讓學生切身感受五星紅旗的鮮艷、美麗,進一步帶領學生欣賞歌曲,進而開展歌曲教學,這樣直觀而有效的導入要比繞個大圈子再回到原點的導入方法更有效。
充滿趣味的音樂游戲最能感染學生
音樂互動游戲是融音樂和游戲為一體的藝術形式,在音樂課堂中學生特別喜歡游戲活動。而這種藝術形式學生也最能接受和理解,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樂感和美感的一條有效途徑。通過在日常教學中運用音樂游戲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直接地體驗音樂、感知音樂,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掌握淺顯的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歌唱技能,認識簡單樂譜,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幾年來,我嘗試著在音樂教學中,把枯燥的知識傳授和抽象的音樂符號變為富有情緒的生動形象的游戲教學,發現同學們在游戲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投入,還會表現出異常的興奮和出乎想像的表演,就連平時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也會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把音樂游戲中所要表現的節奏、音樂形象,表演的淋漓盡致。
游戲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樂課恰當地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利於激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教學中經常採用的游戲有:找朋友、走迷宮、猜一猜等。在講授《小動物唱歌》一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並以「找朋友」的游戲形式找到小動物的家,學生在游戲中聆聽音樂,在游戲中發現動物的叫聲有長有短,有強有弱,可以說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在講授《對鮮花》一課時,先根據歌詞進行猜謎游戲,請學生們猜一猜什麼開花在水裡?什麼開花紅滿山?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為後來的編創歌詞,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以日常生活做背景素材,音樂課堂更多彩
音樂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把現實生活引入課堂,豐富課堂的現實內容,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不知不覺中獲得音樂的情感體驗。在進行《可愛的家》一課教學時,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家,說說家人對自己的愛,把家的可愛之處融入到課堂中來,帶著對家無比眷戀的感情學習歌曲,學生在演唱的同時,帶著對家的熱愛之情去體會歌曲,在學會歌曲的同時,思想感情得以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