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方新絲路模特大賽主題曲是什麼
讓世界更美麗,歌手是宋雪萊,只能在網易雲音樂看到mv,都是回憶啊。
㈡ 南寧美麗南方作文500字
我不喜歡冬天,不為別的,就因為太冷,讓我覺得這原本奇妙的世界變得那麼僵硬無力,整個世界都木木地閉上了雙眼,安靜地冬眠。立在窗邊定眼向窗外望去,樹上的葉子雖沒掉光,但樹木卻顯得如此憔悴,街道上行人和車輛寥寥無幾,偶爾聽到大笑聲,但僅僅一秒不到,瞬間萬物奄奄一息。這時汽車呼嘯而過的聲音和喇鳴聲,再大也喚不醒沉睡的一切。
因為冬天的寒冷,讓我覺得我們這個地方的冬景一無是處。「我們這邊下雪了,等明早一起來就能看見鋪滿到處厚厚的雪了!」電話的那頭是山西。那裡早已大雪紛飛白雪皚皚,雖然確實要寒冷得多,但有價值,就像「上帝關了你一扇門,就會為你打開另一扇窗」一樣。而我們這呢,寒風凜冽,乾冷,又沒有可觀的景色,這個溫度雖說有10℃左右,但對於我們來說,已經足以令人抱怨了--因為我是南方的孩子。
我原本是很喜歡下雨的,因為雨可以形成一段獨特的音樂。聽著大小不同時的雨拍打著屋檐和窗戶,那種感覺很奇妙。但是冬天,不了,我否定了我的觀點,我開始厭惡雨天,因為它會使本就寒冷的天氣越加的冷,氣氛越來越沉淪。走在濕漉漉的街上我會抱怨和擔憂。抱怨天氣的不佳和擔憂濺起來的泥水弄臟了褲腳,因為冬天的衣物確實很難洗,盡管不是我自己洗,但弄臟後難免會遭來教訓。
雨,越下越愁。
㈢ 為什麼很多民謠都會提到南方的城市
南方的城市有情調,山清水綠小橋流水鳥語花香會讓人產生很多情愫,北方的城市灰濛蒙的山也是光禿禿的讓人產生不了感情。
㈣ 請教一個關於音樂的學術性問題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約翰·丹佛(John Denver)
約翰·丹佛,1943年12月31日出生於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從小喜愛音樂,8歲時祖母送他一把吉他,開始學習音樂。年輕時,他學的是建築設計專業,1971年他放棄學業,一心從事鄉村歌曲的創作和演唱。當年,以演唱歌頌弗吉尼亞山區美麗風光的《鄉村之路》(country Road,例13)一舉成名。1972年以一曲《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進入電視屏幕,成為美國廣播公司"午夜特別節目"的主持人。
丹佛熟悉農村生活,熱愛大自然,他創作的歌曲大都是贊美大自然和歌頌人類的友愛和美好的感情。因其曲調簡朴、優美,內容清新向上,歌詞富有詩意和哲理,使他在羅拉多州一帶享有"桂冠詩人"的美名。他的吉他彈唱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名。
1997年10月,丹佛在駕駛自己的私人飛機時不幸失事,終年54歲。
約翰·丹佛的代表作品有:《鄉村之路》(Country Road,1971)、《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1972)、《安妮之歌》(Annie's song,1974)、《陽光灑在我肩上》(Sunshine on my shoulders,1974)等。
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
肯尼·羅傑斯,1938年8月21日出生於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在上高中時,他便學會了吉他和小提琴,並在一支叫"學者"(The scholars)的山區搖滾樂隊里演奏。1966年,他自己組建了一支名?quot;首版"(First Edition)的樂隊,1972年樂隊解散。1976年,羅傑斯從偏向"嬉皮式"的風格走向平穩的鄉村音樂道路,成為一名鄉村音樂的改良者。他將大量的流行音樂元素融入鄉村音樂之中,使兩者得到完美的結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間,羅傑斯一直忙於慈善事業、音樂會、電視節目、電影、攝影和他的快餐連鎖店等事務。
肯尼·羅傑斯的嗓音渾厚,表情灑脫,他愛唱節奏輕快自由、略帶敘述性的歌曲,有時還將鄉村音樂和城市溫和搖滾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露西爾》(Lucille,1977)、《女士》(Lady,1980)、《瘋狂》(Crazy,1983,例14)等。
喬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喬治·斯雀特於1952年5月18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普迪特(Poteet),是80年代最有影響的鄉村歌手之一。
斯雀特從小在父親的牧場里長大,有時幫父親做些傳籬笆、放牲口等工作。十幾歲時,他就開始玩音樂。1971年,斯雀特應征入伍,1973年駐扎在夏威夷。基地司令員想建立一支軍隊鄉村樂隊,這件事吸引了斯雀特,他買了一把便宜的吉他,開始模仿漢克·威廉姆斯的唱片,並給樂隊起了個名字叫"浪漫鄉村樂隊"(Rambling Country),常在營地外進行演出。
1975年他回到家鄉,為了滿足父親的期望,進了"西南德克薩斯州綜合大?quot;(Sounthwest Tesxas university),在攻讀農學學位的同時,他組織了一支樂隊。1979年,他在MCA唱片公司錄制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此後,斯雀特長期占據排榜上的高位,將近30次榮登榜首。到了90年代,許多歌手(包括加思·布魯克斯)都把他當作榜樣。斯雀特不願露面,比其他著名歌手接受采訪要少得多,但在1992年,他參加了電影《純鄉村》(Pure Country)的演出,這部電影中的四首歌曲上榜,使斯雀特站到了鄉村樂壇的前列。
斯雀特成了鄉村音樂中的焦點人物。他的事業仍在不斷地發展,但他現在每年只花半年的時間去錄制唱片和巡迴演出,而其餘的時間他則隱居在德克薩斯的家鄉,騎馬、爬山、和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文斯·基爾(Vince Gill)
文斯·基爾,1957年4月12日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諾曼(Norman),原名文斯·格蘭特·基爾(Vince Grant Gill)。他的父親是一名聯邦法官,會彈班卓琴。基爾10歲開始學習吉他,上中學時就參加過當地一支叫"山霧"(Mountain Smoke)的鄉村搖滾樂隊。中學畢業後,他得到高爾夫運動員獎學金,到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上大學,很快便參加了一支叫"南方聯盟"的樂隊。此時他除了會彈奏吉他外,還會演奏曼陀林、小提琴和班卓琴。
1979年,基爾來到納什維爾並很快的成了音樂節上的紅人。1984年,他的歌曲第一次進入鄉村歌曲排行榜前40 名。此後,他的歌曲不斷地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績。
進入90 年代,基爾留下了輝煌的足跡,除了錄制唱片外,他還是音樂會上的十大明星之一,兩次獲得鄉村音樂協會的最佳藝人獎。他說:"我希望有人記住我,我曾經關心過鄉村音樂的完整性。我也喜歡當演員、當作曲家、做事業。同樣,我關心歷史,它從什麼地方開始,他往哪兒發展。"
文斯·基爾的代表性專輯有:《我仍崇拜你》;1988年與Capitol唱片公司簽約,年底,他的首張專輯製作完成,於1989年出版。
布魯克斯踏上歌壇兩年,便成為大紅大紫的鄉村歌星。在1991年第25屆鄉村音樂頒獎大會上,他囊括了四項大獎。繼而又被評為1992年最佳鄉村歌手和"越界"獲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同時獲這兩項殊榮的歌手是史無前例的。
加思·布魯克斯的代表性專輯有:《加思·布魯克斯》(1989)、《沒有遮攔》(No fences,1990)、《徒勞》(Ropin' the wind,1991)、《狩獵》(The chase,1992)、《碎片》(In Pieces,1993)、《精選》(The Hits,1994)、《新馬》(Fresh horses,1995)。
仙妮亞·唐恩(Shania Twain)
仙妮亞·唐恩,1965年8月28日出生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90年代中期繼加思·布魯克斯之後最受歡迎的現代鄉村音樂代表歌手。唐恩從小學習吉他、學習創作和演唱,早期,她在各地的酒吧、俱樂部演出,偶爾也出現在地方電台。1993年推出首張專輯《仙妮亞·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獲得格萊美最佳鄉村女歌手獎。
雖然唐恩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因為她的音樂中硬搖滾風格的加入,同時也因她在MTV中大膽的性感出境,經常遭來評論界的冷眼。作為一名鄉村歌手,唐恩是第一個以性感取得成功的典範。
仙妮亞·唐恩的代表歌曲有:《是什麼讓你說起那些》(What Made You Say That,1993)、《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1996)、《你是我的唯一》(You'ar Still The One,1999,例15)等。
流行音樂是當今社會大眾重要的、也是現實的音樂生活,音樂工作者不應該迴避這個現實,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介入和實踐。尤其是從事音樂學研究的學者就更是責無旁貸了。
我們知道,關於音樂學的定義,日本《新音樂詞典》雖比較籠統,但卻比《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格羅夫認為音樂學只研?quot;被作為藝術來看待的音樂"。而日本《新音樂詞典》則認為,音樂學是運用各種學術性方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的學術之總稱。它應包括人類一切時代,從原始時代直到現今所創造的全部音樂,而不僅僅是那些被稱為藝術的音樂。這些音樂只有小部分保留在書面上(樂譜、文字、圖象),更多則留存在世界各民族的民間口頭傳統中。音樂學的任務應該是對所有這些音樂進行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這當然應該包括當代的流行音樂。 1863年確立音樂學這門學科的德國音樂學家克里桑德(CHRYSANDER)認為:
音樂的研究應該提高到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那種嚴肅而精確的標准上來,成為受到尊重的、完全意義上的科學,而不應逃避最嚴格的要求。從學術規范的要求來研究流行音樂,有無可能性?應如何做?有無可能把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提到學術的范疇?
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斗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sex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說唱(rap)(hip-ho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Hip-Hop,這種音樂節奏直接針對和適合街舞,很容易形成視覺沖擊。如今「韓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Hip-Hop旋律所編排的舞蹈,而且更進一步用OLD SCHOOL的節奏來詮釋NEW SCHOOL的舞步,新奇刺激,頗具挑逗性。韓國樂隊H.O.T在舞台上就是把這種音樂表現得十分到位。不過相對於Hip-Hop音樂發源地的美國來說,由於地理、歷史、民族、文化上的差異,使像H.O.T這樣的樂隊沒有太多黑人勁舞的色彩,同樣也避免受到太多的RAP音樂舊弊影響。所以,亞洲的Hip-Hop音樂就別具一格,不同於美國式的NEW YORK style與L.A.style。
說到美國式的Hip-Hop音樂,就必須從聽覺而不是視覺上去感受了。因為美式的Hip-Hop演變進化中,舞蹈是跟隨音樂的變化而改變的,由OLD SCHOOL發展到NEW SCHOOL,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節奏快慢的變化所致,這也許正是Hip-Hop音樂亞、美之間最大的差異吧。而且要說Hip-Hop音樂,必須追溯到Dr.Dre的RAP時代開始講述。
Hip-Hop是由RAP音樂發展而來的。而RAP這種音樂極具沖擊力和表演方式極具爭議性,歌詞也扭曲混亂,充斥著暴力和煽動。以Dr.Dre與Eminem這對「黑白雙煞」為代表的專輯《Strange Outta Compton》和《The slim shady》很能反映RAP音樂在思想上的陰暗性的反動性。
等RAP音樂發展到2PAC這位饒舌大師的時代,RAP正漸漸地被藝術化,內容上也出現較多的文化成份.2PAC饒舌歌曲中加進了一些柔性搖滾的成份,盡管像《Until the end of time》專輯製作很次,混音嘈雜,但仍然可以聽出弦樂隱約的斷奏和內容上對性權利的探討。隨著進一步的演化,這種被正統音樂視為音樂界異類的音樂形式,由於過於特立獨行和迥異突兀,同時因為能夠對年輕人造成巨大的心靈沖擊,而被主流社會的音樂衛道士視為不入流的街頭垃圾文化。因此發展到Hip-Hop時代,無法從內容還是從形式都演變的比較溫和折中了。音樂形態上融入了許多其它音樂元素,歌曲內容上正面攻擊的詞彙銳減。
藍調音樂始於本世紀初美國的藍部。本為貧苦黑人勞動時吶喊的短曲,而其中亦混合了在教會中類似朗誦形式的節奏及韻律。
這種音樂有一種很明顯的特式,便是使用類似中國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應」的形式進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樂句起初
會給人們一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然後接著的樂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象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訴,而其後得到上帝的安慰與響應!
所以藍調音樂很著重自我情感的宣洩和原創性或即興性。(筆者曾向 William Tang討教一些樂句,但他笑著對我說他自己都記不起那首樂曲當時是怎樣吹的了!因為那是即興的!)
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形的音樂,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
至於口琴被廣泛用於藍調音樂中是起始於約二十年代中,那時候在美國當地有很多街頭藝人表演音樂,他們常用樂器是五弦琴、鼓、和一種叫「pan quill pipes」的吹奏樂器。而由於結他和口琴的性能比這些傳統樂器好和更適合於空獷的地方表演,所以漸漸地口琴便常被用作吹奏藍調音樂。
㈤ 關於音樂的問題
鄉村音樂(Country Music)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它來源於美國南方農業地區的民間音樂,最早受到英國傳統民謠的影響而發展起來。最早的鄉村音樂是傳統的山區音樂(Hillbilly Music),它的曲調簡單、節奏平穩,帶有敘述性,與城市裡的傷感流行歌曲不同的是,它帶有較濃的鄉土氣息。山區音樂的歌詞主要以家鄉、失戀、流浪、宗教信仰為題材,演唱通常以獨唱為主,有時也加入伴唱,伴奏樂器以提琴、班卓琴、吉他等(50年代中期以前,傳統的鄉村音樂樂隊里沒有鼓)為代表。演出場所主要在家裡、教堂和鄉村集市,有時也參加地區性巡迴演出。它與大城市的文化生活相隔離,一直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20世紀20年代,有些電台為了迎合農村聽眾的口味,開始播放山區音樂,如芝加哥的"民族谷倉舞"(National Barn Dance)節目(1924),納什維爾的"老式大劇院"(Grand old Opry)節目(1925)等,很受歡迎。這種做法鼓勵了山區音樂的樂師去電台錄音,也激發了唱片公司去各地發現人才、錄制唱片。從此,山區音樂開始匯入美國流行音樂的主流,並涌現出最早的一批鄉村歌手,如吉米·羅傑斯和"卡特家族"演唱組。
吉米·羅傑斯(Jimmie Rodgers,1897~1933)融合了布魯斯、白人山區歌謠(Yodels)以及民謠(Folk)等多種音樂風格,被認為是鄉村音樂的開創者,並冠以"鄉村音樂之王"的稱號。他的歌唱從容、悠然,並且發展了一種獨特的、真假聲來回轉換的山區民間唱法:"藍色的約得爾唱法"(blue yodel)。雖然他一生飽受肺病的折磨,但是始終沒有放棄過對鄉村音樂的執著。從1929年,到1933年羅傑斯共錄制了一百一十首歌曲,1933年5月26 日,在剛錄完音的兩天後正值盛年的吉米·羅傑斯因病情惡化而去世。
"卡特家族"(The Carter family,由Alvin Carter,1891~1960,和他的妻子、弟媳婦三人組成)以一種安逸、諧和的曲風和著眼於家園、上帝和信仰等題材而贏得了聽眾的喜愛。對於像"卡特家族"這樣的藝人,演唱只是一種業余的謀生方式。但是在鄉村音樂的初始階段,他們的確為鄉村音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也為早期鄉村音樂留下了寶貴的錄音資料。
下面,介紹幾位在商業上取得較大成績的鄉村歌手。
約翰·丹佛(John Denver)
約翰·丹佛,1943年12月31日出生於美國西南部的新墨西哥州,從小喜愛音樂,8歲時祖母送他一把吉他,開始學習音樂。年輕時,他學的是建築設計專業,1971年他放棄學業,一心從事鄉村歌曲的創作和演唱。當年,以演唱歌頌弗吉尼亞山區美麗風光的《鄉村之路》(country Road,例13)一舉成名。1972年以一曲《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進入電視屏幕,成為美國廣播公司"午夜特別節目"的主持人。
丹佛熟悉農村生活,熱愛大自然,他創作的歌曲大都是贊美大自然和歌頌人類的友愛和美好的感情。因其曲調簡朴、優美,內容清新向上,歌詞富有詩意和哲理,使他在羅拉多州一帶享有"桂冠詩人"的美名。他的吉他彈唱在世界上更是享有盛名。
1997年10月,丹佛在駕駛自己的私人飛機時不幸失事,終年54歲。
約翰·丹佛的代表作品有:《鄉村之路》(Country Road,1971)、《高高的洛基山》(Rocky Mountain High,1972)、《安妮之歌》(Annie's song,1974)、《陽光灑在我肩上》(Sunshine on my shoulders,1974)等。
肯尼·羅傑斯(Kenny Rogers)
肯尼·羅傑斯,1938年8月21日出生於得克薩斯州的休斯頓。在上高中時,他便學會了吉他和小提琴,並在一支叫"學者"(The scholars)的山區搖滾樂隊里演奏。1966年,他自己組建了一支名?quot;首版"(First Edition)的樂隊,1972年樂隊解散。1976年,羅傑斯從偏向"嬉皮式"的風格走向平穩的鄉村音樂道路,成為一名鄉村音樂的改良者。他將大量的流行音樂元素融入鄉村音樂之中,使兩者得到完美的結合。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期間,羅傑斯一直忙於慈善事業、音樂會、電視節目、電影、攝影和他的快餐連鎖店等事務。
肯尼·羅傑斯的嗓音渾厚,表情灑脫,他愛唱節奏輕快自由、略帶敘述性的歌曲,有時還將鄉村音樂和城市溫和搖滾融合在一起。代表作品有:《露西爾》(Lucille,1977)、《女士》(Lady,1980)、《瘋狂》(Crazy,1983,例14)等。
喬治·斯雀特(George strait)
喬治·斯雀特於1952年5月18日出生於德克薩斯州的普迪特(Poteet),是80年代最有影響的鄉村歌手之一。
斯雀特從小在父親的牧場里長大,有時幫父親做些傳籬笆、放牲口等工作。十幾歲時,他就開始玩音樂。1971年,斯雀特應征入伍,1973年駐扎在夏威夷。基地司令員想建立一支軍隊鄉村樂隊,這件事吸引了斯雀特,他買了一把便宜的吉他,開始模仿漢克·威廉姆斯的唱片,並給樂隊起了個名字叫"浪漫鄉村樂隊"(Rambling Country),常在營地外進行演出。
1975年他回到家鄉,為了滿足父親的期望,進了"西南德克薩斯州綜合大?quot;(Sounthwest Tesxas university),在攻讀農學學位的同時,他組織了一支樂隊。1979年,他在MCA唱片公司錄制了他的第一張專輯。此後,斯雀特長期占據排榜上的高位,將近30次榮登榜首。到了90年代,許多歌手(包括加思·布魯克斯)都把他當作榜樣。斯雀特不願露面,比其他著名歌手接受采訪要少得多,但在1992年,他參加了電影《純鄉村》(Pure Country)的演出,這部電影中的四首歌曲上榜,使斯雀特站到了鄉村樂壇的前列。
斯雀特成了鄉村音樂中的焦點人物。他的事業仍在不斷地發展,但他現在每年只花半年的時間去錄制唱片和巡迴演出,而其餘的時間他則隱居在德克薩斯的家鄉,騎馬、爬山、和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文斯·基爾(Vince Gill)
文斯·基爾,1957年4月12日出生於奧克拉荷馬州的諾曼(Norman),原名文斯·格蘭特·基爾(Vince Grant Gill)。他的父親是一名聯邦法官,會彈班卓琴。基爾10歲開始學習吉他,上中學時就參加過當地一支叫"山霧"(Mountain Smoke)的鄉村搖滾樂隊。中學畢業後,他得到高爾夫運動員獎學金,到肯德基州的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上大學,很快便參加了一支叫"南方聯盟"的樂隊。此時他除了會彈奏吉他外,還會演奏曼陀林、小提琴和班卓琴。
1979年,基爾來到納什維爾並很快的成了音樂節上的紅人。1984年,他的歌曲第一次進入鄉村歌曲排行榜前40 名。此後,他的歌曲不斷地在排行榜上取得佳績。
進入90 年代,基爾留下了輝煌的足跡,除了錄制唱片外,他還是音樂會上的十大明星之一,兩次獲得鄉村音樂協會的最佳藝人獎。他說:"我希望有人記住我,我曾經關心過鄉村音樂的完整性。我也喜歡當演員、當作曲家、做事業。同樣,我關心歷史,它從什麼地方開始,他往哪兒發展。"
文斯·基爾的代表性專輯有:《我仍崇拜你》;1988年與Capitol唱片公司簽約,年底,他的首張專輯製作完成,於1989年出版。
布魯克斯踏上歌壇兩年,便成為大紅大紫的鄉村歌星。在1991年第25屆鄉村音樂頒獎大會上,他囊括了四項大獎。繼而又被評為1992年最佳鄉村歌手和"越界"獲得了最佳流行歌手,同時獲這兩項殊榮的歌手是史無前例的。
加思·布魯克斯的代表性專輯有:《加思·布魯克斯》(1989)、《沒有遮攔》(No fences,1990)、《徒勞》(Ropin' the wind,1991)、《狩獵》(The chase,1992)、《碎片》(In Pieces,1993)、《精選》(The Hits,1994)、《新馬》(Fresh horses,1995)。
仙妮亞·唐恩(Shania Twain)
仙妮亞·唐恩,1965年8月28日出生於加拿大的安大略省,是90年代中期繼加思·布魯克斯之後最受歡迎的現代鄉村音樂代表歌手。唐恩從小學習吉他、學習創作和演唱,早期,她在各地的酒吧、俱樂部演出,偶爾也出現在地方電台。1993年推出首張專輯《仙妮亞·唐恩》,1996年以一首《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獲得格萊美最佳鄉村女歌手獎。
雖然唐恩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因為她的音樂中硬搖滾風格的加入,同時也因她在MTV中大膽的性感出境,經常遭來評論界的冷眼。作為一名鄉村歌手,唐恩是第一個以性感取得成功的典範。
仙妮亞·唐恩的代表歌曲有:《是什麼讓你說起那些》(What Made You Say That,1993)、《我的男人》(Any Man Of Mine,1996)、《你是我的唯一》(You'ar Still The One,1999,例15)等。
流行音樂是當今社會大眾重要的、也是現實的音樂生活,音樂工作者不應該迴避這個現實,而應該積極主動地去介入和實踐。尤其是從事音樂學研究的學者就更是責無旁貸了。
我們知道,關於音樂學的定義,日本《新音樂詞典》雖比較籠統,但卻比《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詞典》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格羅夫認為音樂學只研?quot;被作為藝術來看待的音樂"。而日本《新音樂詞典》則認為,音樂學是運用各種學術性方法(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的學術之總稱。它應包括人類一切時代,從原始時代直到現今所創造的全部音樂,而不僅僅是那些被稱為藝術的音樂。這些音樂只有小部分保留在書面上(樂譜、文字、圖象),更多則留存在世界各民族的民間口頭傳統中。音樂學的任務應該是對所有這些音樂進行挖掘、收集、整理和研究。這當然應該包括當代的流行音樂。 1863年確立音樂學這門學科的德國音樂學家克里桑德(CHRYSANDER)認為:
音樂的研究應該提高到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那種嚴肅而精確的標准上來,成為受到尊重的、完全意義上的科學,而不應逃避最嚴格的要求。從學術規范的要求來研究流行音樂,有無可能性?應如何做?有無可能把對流行音樂的研究提到學術的范疇?
朋克(punk)
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種搖滾樂,或稱「朋克搖滾」(punk rock),80年代初擴展到全美國。朋克針對搖滾樂的反抗性減弱這一情況,以一種故意與比較文明的搖滾樂相對立的面目出現。它繼承了搖滾樂開始時的反叛精神,蔑視一切傳統,蔑視、宗教、教育機構等等,但卻是用一種更加頹廢的方式,極端無主義的言行表現出來。他們的唱詞淫狠、粗魯;在舞台上尖叫、跺腳、斗毆;音樂上與硬搖滾比較接近,音響極大,音色濃烈渾厚。代表性樂隊有「性手槍」(sex pistols)、「撞擊」(the clash)等。
70年代末,從朋克中分離出一支比較能被人接受的、也更帶點藝術性的新品種,叫「新浪潮」(new wave)。
說唱(rap)(hip-hop)
黑人俚語,相當於「談話」(talking),產自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它以在機械的節奏聲的背景下,快速地訴說一連串押韻的詩句為特徵。這種形式來源之一是過去電台節目主持人在介紹唱片時所用的一種快速的、押韻的行話性的語言。萊普的歌詞幽默、風趣,常帶諷刺性,80年代尤其受到黑人歡迎。最有代表性的樂隊是「公開的敵人」(public enemy)。萊普有時也稱「希普-霍普」(hip-hop)。實際上,希普-霍普的含義更寬,泛指當時紐約街頭文化的各種成分,除萊普外,還有:(萊普經常採用的)用手把放在唱機轉盤上的唱片前後移動,發出有節奏的刮擦聲;唱片播放員(dj)在轉換唱片拼接唱片音樂片斷時,聽不出中斷痕跡的技法;霹靂舞等等。Hip-Hop,這種音樂節奏直接針對和適合街舞,很容易形成視覺沖擊。如今「韓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Hip-Hop旋律所編排的舞蹈,而且更進一步用OLD SCHOOL的節奏來詮釋NEW SCHOOL的舞步,新奇刺激,頗具挑逗性。韓國樂隊H.O.T在舞台上就是把這種音樂表現得十分到位。不過相對於Hip-Hop音樂發源地的美國來說,由於地理、歷史、民族、文化上的差異,使像H.O.T這樣的樂隊沒有太多黑人勁舞的色彩,同樣也避免受到太多的RAP音樂舊弊影響。所以,亞洲的Hip-Hop音樂就別具一格,不同於美國式的NEW YORK style與L.A.style。
說到美國式的Hip-Hop音樂,就必須從聽覺而不是視覺上去感受了。因為美式的Hip-Hop演變進化中,舞蹈是跟隨音樂的變化而改變的,由OLD SCHOOL發展到NEW SCHOOL,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節奏快慢的變化所致,這也許正是Hip-Hop音樂亞、美之間最大的差異吧。而且要說Hip-Hop音樂,必須追溯到Dr.Dre的RAP時代開始講述。
Hip-Hop是由RAP音樂發展而來的。而RAP這種音樂極具沖擊力和表演方式極具爭議性,歌詞也扭曲混亂,充斥著暴力和煽動。以Dr.Dre與Eminem這對「黑白雙煞」為代表的專輯《Strange Outta Compton》和《The slim shady》很能反映RAP音樂在思想上的陰暗性的反動性。
等RAP音樂發展到2PAC這位饒舌大師的時代,RAP正漸漸地被藝術化,內容上也出現較多的文化成份.2PAC饒舌歌曲中加進了一些柔性搖滾的成份,盡管像《Until the end of time》專輯製作很次,混音嘈雜,但仍然可以聽出弦樂隱約的斷奏和內容上對性權利的探討。隨著進一步的演化,這種被正統音樂視為音樂界異類的音樂形式,由於過於特立獨行和迥異突兀,同時因為能夠對年輕人造成巨大的心靈沖擊,而被主流社會的音樂衛道士視為不入流的街頭垃圾文化。因此發展到Hip-Hop時代,無法從內容還是從形式都演變的比較溫和折中了。音樂形態上融入了許多其它音樂元素,歌曲內容上正面攻擊的詞彙銳減。
藍調音樂始於本世紀初美國的藍部。本為貧苦黑人勞動時吶喊的短曲,而其中亦混合了在教會中類似朗誦形式的節奏及韻律。
這種音樂有一種很明顯的特式,便是使用類似中國民俗唱山歌的「一呼一應」的形式進行,英文叫作「Call and Reponse」。樂句起初
會給人們一種緊張、哭訴,無助的感覺,然後接著的樂句便像是在安慰、舒解受苦的人。就好象受苦的人向上帝哭訴,而其後得到上帝的安慰與響應!
所以藍調音樂很著重自我情感的宣洩和原創性或即興性。(筆者曾向 William Tang討教一些樂句,但他笑著對我說他自己都記不起那首樂曲當時是怎樣吹的了!因為那是即興的!)
這種即興式的演奏方法,後來慢慢地演變為各種不同類形的音樂,如Rock and Roll、Swing、Jazz......所以藍調亦是現代流行音樂的根源。
至於口琴被廣泛用於藍調音樂中是起始於約二十年代中,那時候在美國當地有很多街頭藝人表演音樂,他們常用樂器是五弦琴、鼓、和一種叫「pan quill pipes」的吹奏樂器。而由於結他和口琴的性能比這些傳統樂器好和更適合於空獷的地方表演,所以漸漸地口琴便常被用作吹奏藍調音樂。
及後三十年代左右,很多黑人移往大城市芝加哥居住,藍調音樂和藍調口琴亦隨之在芝加哥這地開支散葉,及後更自成一派名為Chicago Blues。
在聽藍調音樂的時候,你會發覺它們好象都依著一個相同的曲式來進行。其中原因是因為藍調音樂會常用到一種標准曲式,名為12 Bar Blues。
爵士(Jazz)的原身是黑人(特指從非洲販賣到美洲做苦力的黑人)在勞動時唱的調子,象我們的勞動號子,以後經過發展愈加精細後成了今天的爵士,爵士樂的經典配器就 是小號和鋼琴,再加上歌手柔韌的聲音.這些決定了爵士樂的特點:大部分爵士樂的曲調都是緩慢而且相似的,但是在演奏時樂隊都相對較自由的發揮空間,歌手也可以盡力地炫耀自己的嗓音.一般來說爵士樂適合表現低落的情緒,比如失戀,人生不得志,當然也有節奏歡快的爵士樂,但是我不喜歡,美國有一位女歌手被稱為爵士樂女皇,不過叫什麼名字我忘了
搖滾(Rock)的本意是"岩石",關於它的起源,比較正統的說法是由於西方資本主義文明的腐朽,人們對現實不滿又無法宣洩而產生.但是我的粗淺認識是這是流行音樂發展的一個必由階段:我們熟悉的流行歌曲大部分是些情歌什麼的,這些歌曲十分重視旋律性,事實上大部分歌曲只有精緻細膩的旋律而無內容,這些旋律雖美,但是聽多了難免讓人煩,於是人們期望能有一種超越旋律束縛,能表現內容的音樂,搖滾樂就孕育而生(搖滾樂的主要表現手法,比如"噪音","失真"都是在故意的打破旋律).
代表人物:崔健
㈥ 「他說你任何為人稱道的美麗不及他第一次遇見你」。《南山南 》裡面的這句歌詞是什麼意思
表面的意思是以前其他人在我面前說你的好,都不如我第一次遇見你的那一刻給我的感內覺。通俗點說就是容遇見這么美的你真的很高興,很幸運,你是世界上最美麗的,看見你之後在我心中永遠無法抹去。
(6)第一屆美麗南方音樂節擴展閱讀
南山南 (馬頔原創歌曲)
《南山南》是民謠組織麻油葉創始人馬頔(dí)演唱的一首歌曲,由馬頔作詞作曲。該曲是馬頔第一首正式發表的單曲,歌曲發行於2014年9月26日。收錄在其2014年11月6日發行的專輯《孤島》中。
2015年2月2日,豆瓣音樂人公布了第四屆阿比鹿音樂獎獲獎名單,《南山南》獲得年度民謠單曲。
創作背景
談到《南山南》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時,馬頔表示這首歌前後大概寫了三年時間,所有這三年寫過的東西,把它積累起來的時候,發現潛移默化的變成了一個故事,所以這首歌的歌詞就是這三年之間經歷的所有事情的概括。而這首歌的曲子則來源於馬頔日常練琴時隨便哼的一個旋律,馬頔將自己原來所寫的契合這首曲子的詞填上去之後,便成了我們現在所聽到的《南山南》。
㈦ 2000年2004年2008年奧運會都是第幾屆分別是在哪個國家和城市舉行以及舉行國家的相關資料。
2000年是27屆奧運會,在澳大利亞的悉尼舉辦。國名: 澳大利亞聯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澳大利亞一詞,意即「南方大陸」, 歐洲人在17世紀初葉發現這塊大陸時, 誤以為這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australia 即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深藍色, 左上方是紅、白「米」字,「米」字下面為一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 旗地右邊為五顆白色的星,其中一顆小星為五角,其餘均為七角。 澳大利亞為英聯邦成員國,英國女王為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 國旗的左上角為英國國旗圖案,表明澳大利亞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一顆最大的七角星象徵組成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和聯邦區( 北部地區和首都直轄區)。五顆小星代表南十字星座( 是南天小星座之一,星座雖小,但明亮的星很多)。為「南方大陸」 之意,表明該國處於南半球。 國徽:澳大利亞國徽左邊是一袋鼠,右邊是一隻鴯鶓, 這兩種動物均為澳大利亞所特有,是國家的標志,民族的象徵, 中間是一個盾,盾面上有六組圖案分別象徵這個國家的六個州。 紅色的聖喬治十字形(十字上有一隻獅子、四顆星), 象徵新南威爾士州;王冠下的南十字形星座代表維多利亞州; 藍色的馬爾他十字形代表昆士蘭州;伯勞鳥代表南澳大利亞州; 黑天鵝象徵西澳大利亞州;紅色獅子象徵塔斯馬尼亞州。 盾形上方為一枚象徵英聯邦國家的七角星。周圍飾以澳國花金合歡, 底部的綬帶上用英文寫著「澳大利亞」。 國慶日:1月26日(1788年) 國花:金合歡 國樹:桉樹 國鳥:琴鳥。它貌似野雞,常在陸地行走。 雄鳥有一條華美無比的琴形尾,並以尾羽開屏的壯觀而聞名。 琴鳥的尾羽與希臘的一種七弦琴極為相似,因故得名。 它不僅美麗動人,還能模仿其它動物的叫聲,聲音十分宛轉動聽。 國家政要:總督邁克爾·傑弗里(Michael Jeffery) ,2003年8月宣誓就任 ;總理霍華德(Howard) ,2004年10月任職。 自然地理: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 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 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 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海岸線長約3.67萬公里。 面積769.2萬平方公里,佔大洋洲的絕大部分,雖四面環水, 沙漠和半沙漠卻佔全國面積的35%。全國分為東部山地、 中部平原和西部高原3個地區。 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撥2230米, 最長河流墨爾本河長3490里。 中部的埃爾湖是澳大利亞的最低點,湖面低於海平面12米。 在東部沿海有全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大堡礁。北部屬熱帶, 大部分屬溫帶。年平均氣溫北部27℃,南部14℃, 內陸地區乾旱少雨,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東部山區500— 1200毫米。 人口: 2023萬 ,其中70%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18%為歐洲其他國家後裔, 亞裔佔6%,土著居民約佔2.3%。居民中大多數信奉基督教。 澳大利亞的通用語言為英語。 澳大利亞是典型的移民國家,被社會學家喻為「民族的拼盤」。 自英國移民踏上這片美麗的土地之日起, 已先後有來自世界120個國家、 140個民族的移民到澳大利亞謀生和發展。 多民族形成的多元文化是澳大利亞社會一個顯著特徵。 首都:堪培拉(Canberra) ,人口約31萬(2000年6月),年平均溫度20℃。 堪培拉春季花展 行政區劃: 澳大利亞全國分為6個州和兩個地區。各州有自己的議會、政府、 州督和州總理。6個州是:新南威爾士、維多利亞、昆士蘭、 南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兩個地區是:北部地方、 首都直轄區。 簡史: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為土著人。1770年, 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抵達澳大利亞東海岸, 宣布英國佔有這片土地。1788年1月26日, 英國首批移民抵澳,開始在澳建立殖民地, 後來這一天被定為澳大利亞國慶日。1900年7月, 英國議會通過「澳大利亞聯邦憲法」和「不列顛自治領條例」。 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區改為州,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1931年,澳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1986年, 英議會通過「與澳大利亞關系法」, 澳獲得完全立法權和司法終審權。 政治: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 由女王任命的總督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總督由總理提名, 由女王任命。在聯邦行政會議的咨詢下執掌聯邦政府的行政權, 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聯邦議會是澳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女王( 由總督代表)和參、眾兩院組成。1992年12月17日, 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閣會議決定, 澳大利亞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國女王及其繼承人宣誓效忠。 經濟: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 是世界重要的礦產資源生產國和出口國。 澳已探明的礦產資源多達70餘種,其中鉛、鎳、銀、鉭、鈾、 鋅的儲量居世界首位。澳是世界上最大的鋁礬土、氧化鋁、鑽石、 鉛、鉭生產國,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煙煤、鋁礬土、鉛、鑽石、 鋅及精礦出口國,第二大氧化鋁、鐵礦石、鈾礦出口國和第三大鋁、 黃金出口國。 澳大利亞農牧業發達,素有「騎在羊背上的國家」之稱, 是世界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國。澳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 是世界第三大捕魚區,最主要的水產品有對蝦、龍蝦、鮑魚、 金槍魚、扇貝、牡蠣等。 旅遊業是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 著名的旅遊城市和景點遍布澳大利亞全國。 霍巴特的原始森林國家公園、墨爾本藝術館、悉尼歌劇院、 大堡礁奇觀、土著人發祥地卡卡杜國家公園、 土著文化區威蘭吉湖區及獨特的東海岸溫帶和亞熱帶森林公園等景點 ,每年都吸引大批國內外遊客。 新聞出版: 有4大報業集團:先驅報和時代周刊雜志集團、默多克新聞公司、 費爾法克斯公司和帕克新聞聯合控股公司。其中, 默多克新聞公司發展最快,近年來還買下了英國的《泰晤士報》 和美國的《紐約郵報》,已成為國際性的報業集團。主要報刊有:《 澳大利亞人報》、《悉尼先驅晨報》、《世紀報》、《金融評論報》 、《堪培拉時報》。澳有期刊1400多種,《澳大利亞婦女周刊》 是發行量最大的刊物。《公報》周刊(1880年創刊) 是最老的刊物之一。澳聯合新聞社是澳最大通訊社,總部在悉尼, 1964年起與路透社結為聯社。 澳有三個管理廣播電視系統的法定機構。(1)澳大利亞廣播公司( ABC):有4個電台網, 通過州和地區首府的製作傳送設備向全國播放非商業性廣播和電視節 目,並為邊遠地區提供衛星服務;通過澳大利亞廣播電台( Radio Australia)和澳大利亞國際電視台( Australian Television International)向海外播放, 節目內容不受政府控制。年度預算大部分由聯邦議會提供基金。( 2)澳大利亞廣播事業局(Australian Broadcasting Authority):管理商業性電台和社區廣播, 收費並發放許可證。全國有商業電台120多家, 商業電視台50多家。(3)澳大利亞特別節目廣播事業局( Special Broadcasting Service,SBS):主管澳大利亞民族電視台( SBS電視台)和SBS廣播台,由聯邦政府資助。 SBS電視台是一個多元文化電視台, 1980年10月24日聯合國日開始工作,除新聞、 體育和部分記錄片用英語播送外, 其餘節目均用澳各民族語言配英文字幕播送, 為非英語背景人士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機會。 外交: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重點是密切同亞太地區各國的關系、 並加強同澳有重要聯系的發達國家的關系。 外交政策宗旨是捍衛國家主權和獨立,推進澳的經濟和戰略利益。 重點是加強同美國的聯盟關系,發展與亞洲,尤其是東亞的關系; 將與美國、日本、中國、印尼的關系作為澳最重要的四大雙邊關系; 主張種族平等,消除種族歧視,改善人權狀況, 反對將人權與貿易掛鉤。 與中國關系:1972年12月21日,中澳兩國建交。 中澳關系穩步發展。近年來,兩國高層互訪不斷。 2004年是28屆奧運會,舉辦地是希臘雅典。 國名:希臘共和國 (The Hellenic Republic, The Republic of Greece) 獨立日:3月25日(1821年) 國慶日:3月25日(1821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藍、白相間的橫條組成, 四道白條,五道藍條。靠旗桿一側上方有一藍色正方形, 上有白色十字。九道寬條表示希臘的一句格言,「不自由毋寧死,」 這句話在希臘文中共有九個音節。藍色代表藍天, 白色代表宗教信仰,希臘人大多信奉東正教,以東正教為國教。 國徽:為由橄欖枝環抱的盾徽。 近似方形的藍色盾面上鑲嵌著一個白色十字,白十字象徵宗教信仰。 國歌:《自由頌》 國花:橄欖 國石:藍寶石 國家政要: 總統科斯蒂斯·斯特凡諾普洛斯 (Costis Stephanopoulos),1995年3月首任, 2000年3月連任;總理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 (Costas Karamanlis),2004年3月宣誓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131957平方公里,其中15%為島嶼。 位於巴爾干半島最南端。北部與保加利亞、馬其頓、 阿爾巴尼亞接壤,東北與土耳其歐洲部分接壤,西南瀕愛奧尼亞海, 東臨愛琴海,南隔地中海與非洲大陸相望。 海岸線長約15000公里,領海寬度為6海里。境內多山, 沿海有平原。品都斯山脈縱貫西部,中部為色薩利盆地。河流短小, 多港灣。最大半島是伯羅奔尼撒半島,最大島嶼為克里特島。 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冬溫濕,夏乾熱。平均氣溫冬季6~13℃ ,夏季23~33℃。年平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 人口:1090萬(2001年)。98%以上是希臘人, 其餘為穆斯林人。官方語言為希臘語,信奉東正教。 首都:雅典(Athens);人口:307.3萬人( 1993年)。最高氣溫33℃,最低氣溫6℃。 簡史: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祥地,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化,在音樂、 數學、哲學、文學、建築、雕刻等方面都曾取得過巨大成就。 公元前2800至1400年,克里特島曾出現米諾斯文化, 伯羅奔尼撒半島出現邁錫尼文化。 公元前800年形成奴隸制城邦國家,前5世紀為鼎盛時期。 公元338年起被馬其頓、羅馬人、拜占庭等佔領。 1460年遭奧斯曼帝國統治。 1821年3月25日希臘爆發反土侵略軍的獨立戰爭, 同時宣布獨立。1829年9月24日,土軍全部撤出希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希臘被德、意軍佔領。1944年全國解放, 恢復獨立。1946年國王復位。1967年4月軍人發動政變, 建立了軍人獨裁政權。1973年6月廢黜國王,確立共和制。 1974年7月軍政府垮台;11月舉行議會選舉, 新民主黨獲勝並執政;12月舉行公民投票, 確立國家政體為共和制。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大區、52個州(包括北部享有很大自治權的聖山「 阿蘇斯神權共和國」和359個市鎮。各大區名稱如下: 色雷斯和東馬其頓、中馬其頓、西馬其頓、伊皮魯斯、色薩利、 愛奧尼亞群島、西希臘、中希臘、阿提卡、伯羅奔尼撒、北愛琴海、 南愛琴海、克里特島。 2008年在我國北京舉辦29屆奧運會。
㈧ 這首歌叫什麼名字
卜樺和她的flash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30日 17:10
節目開始:
《東北人都是活雷鋒》片段
主持人:
觀眾朋友您好,歡迎收看《人物》節目。2001年,東北姑娘翠花和她上的酸菜成就了雪村,也使很多不熟悉網路動畫的人喜歡上了flash,每天在網上下載各種flash動畫的有16萬人之多。Flash就像電視、電影一樣,娛樂著越來越多人的生活。然而2002年9月卜樺作品《貓》的出現,幾乎顛覆了人們對flash的認識,和往常一邊看flash一邊笑不同的是,許多人是流著淚看完這部作品的。《新周刊》雜志的一篇文章稱,因為有了這個人,就足以證明中國有了世界級的flash。
解說:
《貓》的出現,使媒體第一次對一部flash作品和它的作者,如此不惜筆墨地贊揚。《南方周末》說:卜樺的《貓》令人盪氣回腸,技巧之嫻熟主題之深刻為以往的flash作品中少見。《數碼藝術》雜志的標題是:她讓傳統繪畫插上了一對會飛的翅膀。與此同時,有100多萬人在互聯網上看過卜樺的作品,隨之而來的是許多的人都把她當作自己心目中的明星
采訪:
卜樺:對貓這個動物的理解
徐颯:引出卜樺要做《貓》(不做不行了)
解說:
這是一對流浪的母子,在母親的呵護下小貓的世界充滿了愛與幸福,當死神要把母親從身邊帶走的時候,膽怯的小貓終於鼓起了勇氣,找回了失去的愛與幸福。
采訪:
邸萌:救父親
卜樺:有那種經歷在(會議室采訪)
《貓》的片段
徐颯:更何況她父親其實是她的生活中的一個精神上依賴
解說:
高大勇是中國最重要也是最成功的flash專業網站的創始人,我們今天看到的每一部成名的flash作品,幾乎都是在他的個人網站里被大家所熟知的。正是他的努力推動了flash在中國的普及。
采訪
高大勇:最初的印象《無常》
高大勇:卜樺是一個獨特的人
齊朝暉:卜樺是藝術家,我們是上班族。
網友的看法:
以前我覺得Flash是一個嘩眾取寵的東西,可能就會畫面出現一些簡單的呆板的圖畫沒有故事性沒有情節。
像她這種看似很不經意那種畫完很隨意的,但是你完全被她劇情所表達的東西吸引住,一直看完下去。
然後我就覺得不管她是從用色也好,從她風格也好,跟表現主義特別接近,然後我就很吃驚,我就想這個人到底是干什麼的。
雪村現場演唱《東北人都是活雷鋒》
采訪:
高大勇:媒體對flash的興趣
接《選擇》欄目高大勇說:閃客的由來(2001年中央電視台節目錄制現場)
解說:
Flash是一種製作動畫的軟體,它的中文意思是閃光,閃現。把閃客這樣的一個稱謂送給flash製作者,除了准確之外,也似乎正迎合了年輕人的喜好。
采訪:
齊朝暉:介紹flash是一個方便的動畫軟體
高大勇:介紹flash對互聯網的影響
老蔣作品《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2001年在中央電視台節目錄制現場
老蔣:中國很多閃客不上網,文件特別大,所以很難看到中國flash的整體面貌。
解說:
這時候的卜樺似乎正印證了老蔣的話,她只是和朋友們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
采訪:
卜樺: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的作品上網了。
高大勇:第一部作品是《木偶戲》
《木偶戲》
解說:
和上學識字比起來,卜樺是先開始畫畫的。她和哥哥卜鏑的經歷,曾經影響了很多學習繪畫的同齡人。
采訪:
邸萌:小時候就已經創作
解說:
卜樺的父親是著名的版畫家,但是自從孩子出生以後,他們就成了畫家生活的中心。
解說:
我覺得畫畫是個奇怪的事情,我只偶爾覺得它好玩,多數時候我覺得這是必須做的事情,我甚至以為小孩都得從小在家學畫畫呢。
畫面:是和各種名人在一起
采訪:
哥哥:卜樺繪畫的樂趣很少。
卜樺:需要人鼓勵
解說:
1983年卜樺十歲時設計了這一張兒童郵票,16歲時她在香港舉辦了個人畫展,然而少年成名卻給卜樺帶來了太多的壓力,她一直非常刻意在意自己的表現,在她上大學後,這種壓力幾乎將她擊垮。
字幕:
1992年卜樺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飾藝術系
采訪:
卜樺:大學時期的作品都是為了讓別人看的
哥哥:大學時的東西太累
陳江:自尊心
卜樺:大學畢業作品遭到父親的批評
陳江:她太害怕失敗了。
字幕:卜樺大學時期作品。
解說:
我想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有個階段是不計後果地做理想中的事,成功就成功了,失敗了也沒什麼,大不了就是沒有做好。
音樂起 歐洲汽車
采訪:
卜樺:偶然的機會出國 出國前的恐懼
王強:所見皆不同
解說:
在國外的一年多實在是一段很神奇的旅程。讓我總是處於興奮狀態,全身心都在發生變化,似乎連時代都分不清了,看到和我生活生長了20年的中國完全不同的場景,我覺得每個毛孔都是打開的,隨時呼吸完全不同的空氣。
采訪:
卜鏑:沒有自己的風格這個人完全是不存在的
卜樺自己說:孤獨
王強:文化的差異。
卜樺:沒有人可以哭訴。
邸萌:回來後人特別瘦。
卜樺:轉變的臨界點。(去掉她自認為的轉折,保留苦悶)
解說:
這是卜樺最喜歡的flash《生之愛》。當破土而出的小種子,經過無數次失敗的模仿而垂頭喪氣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自己是美麗的花朵。
2003年在卜樺的作品《生之愛》中,一隻可愛的小種子,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的模仿。就在它為自己的失落而難過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自己是美麗的花朵。
解說:
對卜樺來說,真正的轉變卻是如此的意外。有一天她拋開廝守了20多年的畫筆,才為自己找到繪畫的樂趣。
陳江:畫畫不能成名。
卜樺:
以前人家說以後早晚有一天大家都喜歡電腦來畫畫,我說為什麼,他說電腦不用調顏色,不用綳布。而且這個顏色老也用不完,可以節省很多經費,關鍵是省事。然後當然很生氣,很不屑地說一個人畫畫的,要你連顏色都懶得調,你真完了。
徐颯:好多藝術家不用電腦
陳江:很多人玩不好
邸萌:出名的捷徑
王強:卜樺具備這個條件
陳江:做flash之前找不到出路。
王強:從國外回來沒有通道
陳江:最後干什麼呢 電影 我對這個東西也有所了解。
卜樺:對flash的好感就是不麻煩別人。
電腦畫畫
卜樺:坐在這里每天隨隨便便也得十幾個小時。
采訪:
卜樺在電腦前畫畫
卜樺的插圖畫
解說:
2001年之後,卜樺便沒有用過畫布,現在她的畫筆也已經找不到了。
采訪:
卜樺在家裡的各種位置進出畫面鏡頭。
卜樺的flash作品
采訪:
卜樺:網路的公平性
打電話談生意.
采訪:
卜樺:和父親那一代人的生活態度上的差異。
一組悠閑的鏡頭。
卜樺:沒有樂趣,寧可不做藝術。
主持人:
2004年6月,法國昂西國際動畫節上,《貓》成為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flash動畫。「我本以為一個完成的作品就和自己無關了,它卻在網路的世界裡,吸收了陌生人的愛和力量,又把它們送回到我面前」,卜樺說 「不要對flash有成見,覺得這是小兒科,這將是中國的個體最有可能在國際上異軍突起的武器。我喜歡flash,今後幾年我都會用它說話。」
好,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㈨ 第一次去音樂節應該帶些什麼
由於音樂至少都是4、5個小時,為了看演出你大多數時候都是站著的,回帶太多的東西會很累,所以答只需帶個人必須用的東西,紙巾,現金,手機等等對自己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
注意:
1、現金不能少,因為很多地方買東西會沒有信號,這樣付不了款,會很麻煩。
2、手機前一天要充好電,有手機在可以應付很多狀況,手機耗電快,帶個 充電寶很有必要。
關於音樂節的注意事項如下:
1、如果要看你喜歡的樂隊,請提前兩個樂隊入場。可以在上一個樂隊表演的時候就開始往裡面擠。不要等樂隊調試設備的時候進場,那個時候你肯定進不去的,到時只能站在最後面看著大屏幕。
2、在舞台前要保護好自己。
3、演出前要記得看天氣預報。有雨的話,帶雨衣,不要拿傘。
4、音樂節是不讓自己帶水的。
5、身上一定要備些現金身上一定要備些現金。雖然現在移動支付非常的便捷,現場手機很多時候都沒有信號。
6、一定要提前安排好回旅館的路線。
7、現場和屏幕上差別很大,尤其是樂隊。
㈩ 徵集音樂
我也很喜歡《回夢遊仙》,推薦你一首也是比較有名的,鳥之詩,不知道你聽回過沒有:
http://www.jnylsj.cn/bg.mp3
還有就是答仙劍裡面的滄桑嘆也很不錯,不知你有沒有聽過:
http://hd3.15150.com/banzou/2006_1_23/24481_21212871.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