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活動的三個要素是什麼
新《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應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進一步培養幼兒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並提高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然而在目前的幼兒戶外活動中,卻普遍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戶外活動的目標較隨意,階段性目標不明確,與集體體育活動的目標相分割,操作性不強,造成幼兒活動的無目的性。 2.戶外活動的內容較單一,多以教師組織一些重復的游戲為主要內容,缺乏層次性、自主性和生活性。 3.戶外活動的材料較單一,以幼兒園購置的大型玩具及器械為主。品種不豐富,材料的創意玩法和一物多玩較缺乏,時間長了,對孩子缺乏吸引力。 運動性區域活動作為戶外活動的一個分支,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組織形式的補充。它是教師根據主題目標,有計劃地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區域,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自主選擇、自主游戲、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動,也是一種師生互動的雙邊活動。鑒於戶外活動中存在的三大問題,我們在幼兒園運動性區域的實踐探索中,著重加強了對活動目標、內容、材料三大要素的研究。 一、區域目標——逐層分解運動目標,尊重和滿足幼兒個體的運動需要 運動性區域活動作為幼兒園體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的目標性規劃應科學系統地納入幼兒園體育活動的整體目標規劃,應將學期、月、周計劃逐層有機地聯系起來。 1.科學分解學期、月關鍵目標 目前,幼兒園教師在制訂體育活動目標時,多以《綱要》中的健康領域總目標為參考,但因其是總綱領,是對學齡前四年幼兒體能發展目標的綜述,而教師具體在執行目標時,受其專業水平的影響,往往分解的目標不符合各年齡段幼兒的發展水平,出現目標的顛倒或混亂情況。如何將總目標科學分解到各年齡段,使運動目標體現銜接與遞進性,從而促進運動性區域目標的有效性?我們積極藉助幼兒園外部力量,邀請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體育專業教師來園蹲點調研,和園內教師一起討論、實踐,將總目標按走、跑、跳、投擲、鑽、爬、平衡七個方面進行了在園四個年齡段的關鍵目標分解,為教師制訂學期運動性區域活動目標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參考目標,實現了根據幼兒不同的年齡特點和發展需要進行具體化和適當分解,保證了幼兒園體育活動總目標的落實。 2.合理搭配周、月目標 在制定運動性區域活動的周或月目標時,往往出現區域目標與集體體育活動目標兩條平列的目標線,兩者間的聯系和互相促進較缺乏。為了充分發揮運動性區域活動的補充和鞏固作用,我們實行周目標的目標審議制度。 (1)目標預設。以主題為單位,在一個主題開始前,由骨幹組教師根據學期關鍵目標,結合當前主題內容,分解月、周中的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多落實在集體體育中,而小目標則落實在運動性區域中,更注重層次目標的挖掘,成長組教師領會目標和實踐目標。 (2)目標調適。當一個主題結束時,全體教師分年齡段對預設目標的完成情況作集體研討,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及反思材料,並將修改意見充實到目標中,使預設目標更趨成熟。 通過目標審議,運動性區域活動的目標性及實效性更強了。 二、區域內容——關注幼兒的興趣愛好和情感體驗,回歸幼兒的生活世界 體育原本與生活世界有必然的聯系,最具體育基本特徵的走、跑、跳、投擲、站、爬等運動形式,就其實質而論,是人類最基本的活動技能和最經常性的生活行為。運動性區域活動因其組織形式的靈活性,在選擇活動內容時更應考慮其生活性和趣味性。 1.傳承、創新民間游戲 民間文化,博大精深,在改編和創新民間游戲時,應遵循「古為今用、取其精華」的原則。我們在大量收集民間游戲的基礎上進行改編,如炒黃豆、丟手絹、跳皮盤、拐子斗、跳大繩等,在組織形式上也十分適合運動性區域活動。同時,豐富的民間勞作,也能較好地成為幼兒園中的運動內容。 2.挖掘日常生活資源 家庭是幼兒主要的生活場所,家庭的日常資源中也蘊藏著多種豐富的運動資源,如晾衣服、用晾衣桿取懸掛的衣物、穿爸爸媽媽的大鞋等等,充分依託家長資源,教師們有效挖掘其教育功底,設計成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趣味性區域活動,貼近生活內容改編,受到孩子們的熱烈追捧。 3.融合特色主題活動 在運動性區域活動內容的挖掘中,應適時拓展幼兒園中的日常主題活動。如在「2008奧運」主題中,幼兒園和家長一起挖掘許多有趣的運動性區域活動,組織別開生面的「奧運家庭進行時」,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到了奧運帶來的運動與快樂。 三、區域材料———合力製作,促進孩子的自主性發展 運動性區域活動中,材料的多樣化提供十分重要,幼兒園受辦園經費等多方面因素制約,不可能經常添置或更換大型玩具及運動器械。因而,自製區域材料成為一種較好的方法和途徑。但在製作時應注意兩個方面。 1.製作方法求合力 在收集材料時,應從多方面入手,各種廢舊材料、半成品材料經過加工後均能成為孩子們區域活動時的寶貝。教師在材料的製作中更多擔任設計師,家長、後勤工作人員、幼兒都是材料的製作者,並確定製作時間、場地等。 2.製作要求講「四性」 (1)適合性。即材料的製作與提供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適合主題內容,適合不同層次發展的孩子。 (2)層次性。就是根據不同幼兒發展水平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從而滿足不同發展水平需要和個體發展差異,使每個孩子都能滿足運動的慾望,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獲行成功體驗,增強幼兒自信心。 (3)暗示性。遵循開放、有序的原則,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自己擺放、整理、歸類,在材料、場地上擺放標鑒、標記,以養成幼兒物歸原處的良好習慣,培養獨立性及責任感。 (4)擴展性。即材料的多功能性,提供的材料要一物多玩,有利於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 幼兒園運動性區域活動,其關鍵要素可能遠不止於上述三方面,但我們已從這三個基本要素的探索中獲得了與孩子共同運動、共同成長的無限樂趣,我們還會從更多的其他要素開展積極的研究,真正實現「關注幼兒的需要,促進孩子的健康」的辦園理念。
2. 幼兒游戲教案的規范格式包涵那些基本要素
教學目標: 1.在游戲過程中探索與同伴合作的方法。 2.喜歡合作,有一定的集體意識。 游戲評價 孩子進入大班以後已經有明顯的合作意識,但是他們缺乏科學的合作方法,因此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了這一游戲培養幼兒科學的合作方法。 教學准備: 報紙若干、紗巾(紅黃兩色)若干、地形圖、長繩兩條、鑽圈4個、平衡木4個 教學過程: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做好多游戲,你們高興嗎?這些游戲都需要你和朋友一起互相配合、互相合作。 一、踩報紙游戲 1.我們先來玩個踩報紙的游戲,好嗎?請你們每4個好朋友組成一個小組,每一組有一張報紙,聽到老師說「開始」,你們就趕快把報紙對折,然後4個人一起站在報紙上,比一比哪一組最快,聽清楚了嗎?(幼兒第一次玩游戲,教師觀察孩子的表現,及時表揚孩子想出的好辦法。) 2.請孩子們說說剛才是怎麼和朋友合作的,用了什麼好辦法? 3.二次玩游戲,提醒幼兒當報紙越折越小時,動腦筋想想好辦法如何讓4個人的小腳都踩上去。 二、闖關游戲 1.想不想再來玩一個游戲?這次我們一起再來玩一個更精彩的游戲——闖關游戲。這個游戲怎麼做呢?先要2個好朋友把靠近的兩條腿用紗巾綁在一起,(出示地形圖)跨過小河、鑽過山洞、走過小橋,然後再一起走回來。想想怎樣和好朋友一起闖關,需要大家怎樣? 2.請幼兒一起合作布置場地。 3.請幼兒和好朋友一起試試怎樣闖關。(教師觀察指導孩子) 4.請幼兒說說怎樣和好朋友一起過關,用了什麼好辦法? 5.請紅隊黃隊各站一邊,進行接力賽(2次)。第一次結束後,請小朋友說說怎麼會贏(輸)的。 6.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了這么多游戲,玩得高興嗎?和朋友合作玩真快樂! 道具准備充分 這一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我為他們提供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讓他們通過踩報紙和闖關兩個游戲尋找、探索合作的好方法,即要步調一致才能配合好。但是對於幼兒來說,需要在反復的、不斷的練習中才能體悟合作的要領,所以我還在生活活動、體育活動及各種游戲活動中設計了一系列有關合作主題的活動,讓幼兒在輕松自主的環境中充分嘗試,讓每個孩子體驗成長、體驗成功、體驗快樂!
3. 在音樂活動中應怎樣設計游戲規則才能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
例如:人游戲,多人游戲;幼幼、師幼、親子互動游戲;猜謎、益智、追回逃、領袖游戲等,不答僅僅在課堂,在戶外,幼兒回到家也一樣能玩。
在漸進式游戲中,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水平從淺入深,遞進進行層級性玩法。在橫向
式游戲中,同一個游戲還設計了豐富性玩法,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合的玩法,或者
將全部玩法帶領幼兒都玩一遍,讓幼兒感受游戲的多元玩法。
在活動中,盡可能為幼兒創造與音樂、與生活經驗、與周圍環境中的人與物互動的機會,在互動中建立聯系,嘗試溝通,和諧共好,習得溝通的能力,體驗感動的瞬間。
活動中,對空間安排做了明確的建議,主要分為坐位和站位。根據每一節活動的內
容,決定幼兒的位置安排是半圓形、馬蹄形還是其他形狀。適宜的空間安排,便於幼兒與同伴交流和教師交流。相互一起完成各個互動環節,讓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鍛煉。
4.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游戲教學活動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於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於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以及音樂活動的重要性。 1.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徵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2.所謂有效性在教育上的必要性,就要先知道音樂活動的重要性,幼兒從中可以發展情感和美感,促進認知能力的發展,當幼兒參與表演和動手實踐體驗時實現了自己的藝術想像,培養了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也發展了幼兒的基本音樂能力。既然音樂教育對幼兒健康發展有著這么多的作用。那麼教師組織的每個音樂活動就要打動孩子的心,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鳴,積累孩子的音樂技能,培養孩子的藝術情操,有利於其它能力的培養,因此,我們提出音樂活動要有效的開展,讓幼兒樂於學習,自由發揮想像和創造。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存在嚴重滯後現象。 音樂教育是愉悅孩子身心的教育,它的教育不像語言表白那樣直接而是像春雨點點滴滴滲透到兒童的內心情感、心靈深處,起著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可是教育跟不上新理念,還停留在「教他學教他做」的現象處處可見。 現象 1.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樂隊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還有點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於: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積極者,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現象 2.選擇音樂題材忽視幼兒的身心發展和實際需要 ,忽視慎重篩選。 如一首《大中國》,不加修改的讓小朋友學唱,孩子唱的歇斯底里,也不知在哪兒換氣只見個個氣噓喘喘。看到這兒我真為這群孩子痛心啊。 很多教師片面的認為兒童音樂應緊跟現代步伐 。因此,在選擇兒童音樂時,不考慮所選音樂是否適合孩子,音樂的音域是否適合孩子,即使選擇了音樂內容也不會處理以何種類型為主進行教學。如果這首《大中國》以欣賞和打擊樂形式教學未必不可。 現象 3.教學目標設定不能體現幼兒主體性。長期以來, 我國幼兒音樂教育主要採用目標教學模式, 目標在課程的選擇、組織、實施和評價中起著向導的作用,支配整個教學過程。而音樂教育的內容分為唱歌、律動舞蹈、音樂游戲、欣賞活動、打擊樂教學等 , 容易造成重點教學邏輯不清晰, 教師自然圍繞單項技能訓練來進行教學。由於教學方法較單 一、刻板,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便難以得到體現,而實際上幼兒在音樂活動中感受到什麼, 是怎樣去體驗音樂美卻往往被忽視。這抑制了幼兒的審美情感。幼兒情感得不到自由的表達, 其審美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必然喪失殆盡,忽視幼兒學習過程,不重視幼兒創新能力的培養 。 現象 4.「重頭輕尾」的音樂,許多老師在執教時重視情境化的導入,開始部分非常吸引人,教具准備新穎奇特,活動繼續開展就會突然脫節,道具利用率底,前後沒有關聯。 三、如何體現音樂活動中的有效性。 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徵,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1.活動前,要選擇適合幼兒學習的教學內容。 現今的音樂教材種類較多,這就給教師的選擇提出了難題,而本市園內使用的幼兒教材中音樂題材也極其豐富,這就需要教師多搜集查找適合幼兒園大中小各年齡段的教材,在使用《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幼兒園課程指導》和省編教材。 教師選中一個音樂活動時,首先要熟透它,做出教案分析,將學習側重點的安排一定要科學。可以參考許卓婭老師主編的《幼兒音樂教育活動叢書——歌舞活動》和《欣賞音樂》《打擊樂器演奏活動》《韻律活動》及許老師的其它音樂活動書,和美國《妙事多音樂花園》的3-6歲音樂。那裡有許多適合現今幼兒愛玩愛想像的天性這已特點。自由的展現自己,更和諧地融入音樂中去,如《太陽出來了》它非常能調動幼兒的肢體動作,讓幼兒在表演中自然的獲得了歌唱的興趣,體驗了表演的樂趣,此歌曲又能較好的成為音樂活動的准備歌曲,因為前因關系的歌詞和四四指的穩定性讓幼兒能較自然和喜悅進入角色。而《妙事多音樂花園里》的音樂節奏感強且生活化,能融入幼兒的生活經驗和發揮創造力,從中選出合適的教學內容。還可以從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音樂里選些適合幼兒的音樂。進行有效整理,把韻律活動、欣賞、打擊、歌唱活動歸類,每一年齡段每一學期合理安排。將各項教學內容結合主題開展,但也不能為主題教學而約束,在適合主題教育的情況下要注重它能否給幼兒帶來興趣和快樂。 2.教學目標要體現以幼兒為主體, 注重興趣的培養。 目標的制定要在活動過程中具體施展,教師要給他們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 重視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幼兒的表現慾望,讓他們在自編、自創中探索,產生自信感,獲取表演的樂趣和學習的興趣。 3.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 (1) 運用生動活潑的語言介入。 當適合幼兒的音樂內容確定後,教師如何有效地在活動中開展呢。涉及到的有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生動,是否合理和趣味性等問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動生動活潑的語言方法,馬上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隨之進入情景生活化的場景,如小班《大拇指》歌,教師先妙趣橫生的介紹手指的成員,口氣幽默嫻趣,沒有任何輔助道具,使用誇張的語言打動孩子,知道大拇指藏起來了,太有意思了,抓住了幼兒的心靈再進行動聽清唱:大拇指,大拇指,你在哪裡?然後大拇指慢悠悠的出來,唱:我在這里,我在這里,你好不好。活動進行到這里,教師的教學語言的感染力是很強的,它有時能賽過一些色彩鮮艷的圖片及可愛的教具。所以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們運用生動活潑的言語機率要多些,它將帶給你教學上無窮的輕松,也能給幼兒的音樂學習帶來積極性,主動性。 (2) 給幼兒想像、創造的空間和機會。 音樂活動中盡量讓每位幼兒有動起來的機會,身體的運動是孩子的本能,如果這個音樂很動聽很感人,孩子有肢體動作的慾望,如果教師不安排肢體的創作將會抹殺孩子的天性,有一次我去聽課,一個新老師上《柳樹姑娘》,這是首優美動聽的三拍子歌曲,當幼兒欣賞完歌曲時,教師出示圖譜幫助幼兒理解歌詞和記憶歌詞,雖然這位新老師一味的強調這首曲子的美,而整個活動過程下來呈現給大家的是:整個圖譜設計獨特幫助孩子記住了歌詞,教師讓幼兒分男女生唱,自由選擇唱等形式開展,沒有任何的肢體語言,看上去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乏乏,雖然活動結果顯示孩子會唱這首歌,但是這樣的教學能有利於孩子音樂能力的培養嗎?結果我到那班裡進行調查,沒有一位小朋友在活動後享受自
5. 幼兒園音樂游戲中怎樣制定游戲規則
教材分析:
幼兒認識事物更有目的、更有意識、更有興趣,於是,豐富多彩的世界進入了他們的視野,聚集了他們的視線。色彩來源於光的作用,是調皮的七彩光娃娃從天空來到地上「玩」出來的;七彩顏色給我們帶來了更豐富的意義,更多的快樂;而別具名族特色的「七彩音樂」更能讓幼兒心靈深處的七彩透出別樣的美麗和快樂。
活動目標:
1.感受別有趣味的新疆音樂。
2.根據音樂的轉換學會游戲方法。
3.。嘗試在圈上進行表演和游戲。
活動准備:
1.學會簡單的新疆舞的基本動作。
2.不用音樂已經玩過游戲後半部分。
活動過程:
一、復習舞蹈《掀起你的頭蓋來》
1.跟著音樂舞蹈一遍。
2.教師提要求 繼續一遍。
二、圈上舞蹈
1.幼兒看圖譜:了解圈的位置。
2.找一個位置在圈上站好。
3.在圈上學習跳舞。
當音樂中女生唱的時候女生起立跳,男生唱得時候男生起立跳舞。
三、復習「蓋紗巾」的游戲。
1.回憶游戲個規則
2. 傾聽音樂玩游戲,聽到結束音樂的時候。
四、學習圈上游戲規則。
用舞蹈來串聯以前學過的游戲,這樣使得游戲充滿了激情,增添了每個幼兒的表演機會。也使得游戲有所變化,感覺不枯燥乏味。
6. 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應該包括哪些元素
挖掘幼兒園音樂教學中的自然元素 在江蘇省學前教育研究會《在開放的音樂活動中發展幼兒創造力的研究》課題的三年實踐、探索中,我們以音樂教學為切入點,最大限度地挖掘音樂教育活動內容的潛在教育價值,讓幼兒在開放、多元的音樂活動過程中主動探索、創造,將五大領域的內容有機整合,組織活動的過程中,著眼於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給幼兒以充分發揮的空間,通過開啟幼兒想像創造的閘門,體現「音樂教育重在創造」的精髓。形成了一定的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風格及特色,現就我們在音樂活動素材和內容的拓展方面作的嘗試例舉如下,因為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創造元素隨時可挖掘: 一、音樂活動素材的挖掘與創新: 1、節奏素材的挖掘與創作: 在生活中創作節奏:借鑒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教學思想,在引導幼兒傾聽大自然、生活中豐富多彩的聲音,發現各種聲音的動與靜、長與短、強弱等變化,結合語言使音樂生活化。如觀察、傾聽廚房師傅剁菜的聲音: X - X - |X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剁剁剁骨頭 切白菜切白 菜切切切切切白 菜 在歌曲中創作節奏:在音樂作品中,許多音符和休止符組成了各種節奏形式,豐富了幼兒的節奏表象,也為他們的節奏創作打下了基礎。我們常常採用改變原有節奏創作新的節奏方法,讓幼兒把八分音符變成附點音符唱唱、二拍子的歌改成三拍子的唱唱;創作節奏性為歌曲伴奏,幫助幼兒分析作品的情緒特徵,創作相應的節奏型,部分幼兒演唱、部分幼兒拍打節奏為其伴奏。 在游戲情境中創作節奏:我們經常在游戲中隨機的進行節奏創作,如:玩開火車游戲,讓幼兒創作歌中牌號的兩小節、四小節、八小節的節奏譜,同時,在上火車後的坐座位時,三個座位可以坐3個人,小朋友編出了X X X |的節奏,其中一個人在中途下火車了,他們出乎我們意料的創作出了帶休止符的X X 0 |和X 0 X |、0 X X |;如果火車很擁擠,來了很多的人怎麼坐呢?幼兒又想出了兩人合坐一個位置的方法,創作出了 X X X X |、X X X X X |的節奏。 2、旋律素材的探索與創編: 生活中見景即唱:在戶外散步、小組活動中,鼓勵小朋友看到什麼唱什麼,如:小貓咪、花朵、太陽等等,幼兒可以任意用兩(或三)個唱出來,還鼓勵他們將自己和同伴的名字用音唱出來,在隨機的活動中孩子們玩的很有興致,我們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拓展。上課前的師生問好,每一次老師用不同的旋律唱出「小朋友好」,幼兒則用不同的旋律唱出「老師您好」。 改編歌詞強化常規:平時通過欣賞不同性質的樂曲,讓小朋友感受音樂的特點,在活動的組織時將一些生活常規用語也用唱歌的形式唱出來,1 1 2 -(坐坐好)、1 3 5 i(快快站直)、I 5 3 1(輕輕坐下);在集體音樂活動的生活等環節中,教師運用新授歌曲的旋律隨機改編歌詞變成歌唱式的表揚(例:集體活動前,編成對某一小朋友行為唱出來(《大蘋果》歌詞,改變:大家看看周心怡,身體做得多端正,眼看老師仔細聽,我們為她鼓鼓掌。)。幼兒在談音樂的感受時,用或抒情或跳躍、或堅定的旋律來回答,平時和幼兒常玩「唱唱X X X 」的游戲,讓幼兒根據命題唱一句話,如唱同伴、誇獎同伴、唱幼兒園等等,在即興的創作中,幼兒想怎麼唱就怎麼唱,可以隨心所欲自由的創作。 二、、音樂教育內容的拓展與創新: 在集體音樂教學中,課題組老師關注、嘗試讓幼兒掌握一些創作的方法,使各個能力層次的幼兒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樂。 1、對同一音樂作品進行不同的創作、表達:教育家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音樂可以讓不同的幼兒產生不同的聯想,可見音樂作品具有豐富內涵可以給幼兒廣闊的想像空間,同一人群中的不同個體、同一個體在不同時空條件下,對同一音樂所做的反應都是不同的,每個人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方法也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我們課題組的音樂活動中,對某一個素材都讓老師思考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式拓展,如:《音樂的瞬間》這首曲子,紀敏老師組織的是欣賞教學,用游戲的形式組織的,活動後我們課題組的老師就此課的重點、難點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紀老師也受到啟發,在班上進行了拓展,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特點分別進行的創作,有的參加了故事創編、有的進行圖譜創作、有的想像作畫、還有的拓展表演,在這樣的活動中,孩子們的長項得到了發展,讓小朋友享受參與音樂過程的快樂。 2、同樣的歌詞匹配不同的旋律、同樣的旋律匹配不同的歌詞:同一素材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同樣同一首歌詞也可配進不同的旋律中去,同一首旋律也能配上相近的歌詞,教學中我們的嘗試也讓老師、小朋友感受到創新的樂趣所在。大班的歌唱活動《春曉》的歌詞實際就是由唐代孟浩然的五言絕句,歌詞朗朗上口,由此我們發現了拓展俄素材,可以組織幼兒將一些耳熟能詳的五言詩替換《春曉》的詞,同時再將《春曉》再匹配上其他的旋律,結果小朋友唱起來樂此不疲,而且回家後纏著家長學古詩;也鼓勵幼兒將學過的兒歌、詩歌唱起來,讓他們嘗試尋找何時的相匹配的旋律,來演唱熟悉的兒歌、詩歌。 3、同一首歌曲嘗試改變不同的節奏、速度:歌曲的節拍、速度往往表達了歌曲的情感,因此,嘗試改變節奏、速度在我們的實踐中也妙趣橫生。同樣的一首《小白菜》根據原創的情感讓小朋友演出,孩子們感到悲悲戚戚,但再改變成快速、跳躍的方法演唱時,小朋友的表情很快就變得開心起來,因此,一歌多唱是我們讓小朋友享受音樂快樂、感受音樂無窮變化的神奇,多次的嘗試讓小朋友的童心世界變動更加的多彩多姿。 4、嘗試選圖例、填空:給幼兒提供現成的旋律,發給幼兒一些多次使用的填空卡,幼兒把空缺的歌詞用填在旋律下。如:大班歌唱活動東北民歌《歌唱春天》首先以小小圖例展示給幼兒,在嘗試唱出6個樂句後,讓幼兒根據前面的內容選圖填空、創作、表演。對幼兒來說有利於挑戰觀察、思維能力。 5、性質相近或相反風格、內容的對比: 在中大班,我們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課題組的老師們著手進行對比教學的嘗試,即將歌曲風格相近或相反的樂曲進行比較,從中引導幼兒發現兩者的聯系和相似(相反)之處,再用可以表示的符號進行創作,如:《小樹葉》與《迷路的小花鴨》是分別在中班、大班學習的兩首歌,讓小朋友從中發現他們的旋律、情感表達、連貫與斷頓的共同之處;《獅王進行曲》與《夢幻曲》則雖同出自作曲家聖桑的筆下,但二者確實風格迥異的樂曲,在比較中小朋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寧靜柔和的夜景與雄壯威嚴的森林獅王的音樂特點。縱向的聯系與橫向的比較使我們的音樂教學素材更加的豐盈、鮮活。 我們的課題研究在實施的過程中做了一定的調整,由兩條線並行:一是領域內的拓展、表達,同時進行領域間的滲透整合,讓幼兒在教師的激發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以音樂為龍頭的創造活動就在於讓幼兒用已有的經驗去嘗試新的歌詞,並進一步把已有的經驗擴展到生活之中,利用各種教育資源為幼兒思維的擴散、拓展埋下了智慧的種子。 請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敬請及時採納, ~如果你認可我的回答,請及時點擊【採納為滿意回答】按鈕 ~~手機提問的朋友在客戶端右上角評價點【滿意】即可。 ~你的採納是我前進的動力 ~~O(∩_∩)O,記得好評和採納,互相幫助
7. 幼兒園簡述規則游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課程內容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往往取決於怎樣理解課程。關於課程本質的認識,大致上可以分為「學科中心」和「經驗中心」兩大類,相應地,對於課程內容也有兩種理解。「學科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科中特定的事實、觀點、法則等,它們主要體現在教材當中;「經驗中心」的觀點認為課程內容是指學生通過實際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環境應該獲得的認識、態度、行為方式等,它們存在於學生參與的教學活動當中,存在於教學活動所涉及的問題領域、課題和科目中。綜合上述兩種觀點,可以將課程內容理解為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社會為學校制定的目標而設計的。 課程基本內容: 根據幼兒園課程的目標和相應的學習經驗選擇並組織在幼兒的各種活動中的基本態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行為方式。具體說來,幼兒園課程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關於周圍世界(包括自己)的淺顯而基本的認知經驗。 知識具有多種價值,它不僅能夠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同時還具有發展價值,是智力發展、能力提高和情緒情感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幼兒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包括:生命活動必須的知識,如與幼兒健康、安全相關的知識。有利於幼兒解決基本的生活、交往問題的知識,如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規則的意義等。幫助幼兒認識自己生活環境的知識,如自然和社會中常見的事物的名稱、屬性,幼兒能理解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和聯系等。為今後學習系統的學科知識打基礎的知識,如基本的數、量、形、時間、空間等。為成長為未來社會的高素質公民奠基的知識,如簡單的環保知識等。 ②關於基本活動方式的行動經驗(「做」的經驗)。 人類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產勞動、社會交往和科學實驗。每一類活動都有自己的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基本的原理原則。這些基本的活動方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掌握的,掌握它們不僅可以提高人的生存能力,也可以讓人體驗到活動成功所帶來的快樂。幼兒的基本活動大致可以分為生活、交往、學習等,細分可以分為自我服務、身體鍛煉、游戲、觀察、探索、交流、表達等等。各種活動都包含著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和技能技巧。例如如何參與到同伴的活動中去,採用什麼方式能夠讓別人接受自己,如果這種方式不起作用怎麼辦等,都屬於這—類。 ③關於發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經驗。 發展幼兒智力和能力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課程內容中必須包含這一部分,而且應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常常表現在解決活動中所遇到的問題上,並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得到發展。解決問題一般要經歷以下階段: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找線索——驗證假設——得出結論。幼兒的問題解決也經歷這幾個階段,需要綜合運用觀察、分析、批判、動手操作等能力,幼兒有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對幼兒來講,驗證假設需要靠「做」,如果一個假設被證明是錯誤的,就需要提出新的假設,再次進行校驗,如此循環,直到得出可靠的結論。因此,幼兒園課程內容應該包括那些對幼兒而言「成問題」的內容,讓幼兒的智力和能力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提高。幼兒的問題常常出現在生活、游戲、交往中,如起跳點不一,如何比較誰跳得遠;魚缸里的水變少了,是不是被魚喝掉了等等。這些「問題」就構成了幼兒學習的內容。因此,利用幼兒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或者感興趣且有價值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既有利於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智力,提高幼兒的能力。 ④對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動的情感態度。 情感態度是伴隨著活動過程而產生的體驗,類似的體驗積累多了,就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傾向性。從根本上講,情感態度不是「教」出來的,它的形成更多是潛移默化的結果,屬於隱性課程的范疇。情感態度形成的途徑主要有環境的同化作用、經驗的情緒效應和理智的分析。環境的同化作用主要表現在周圍人對事物的評價會不知不覺地影響幼兒,使幼兒也持有同樣的觀點。就經驗的情緒體驗而言,幼兒對那些使自己體驗到愉悅、幸福、自信、滿意的事物或者活動會抱有積極的態度,反之亦然。當幼兒認識並真正理解了某種事物或者特定行為的實際含義時,會根據自己的認識對這些事物形成特定的情感和態度,這就是情感態度形成途徑中的理智分析。根據這些途徑,問題的關鍵在於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以發展幼兒的情緒情感。例如,為了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就應該讓幼兒有機會探索他們感到好奇的事物,滿足幼兒的好奇心;選擇的學習內容要有趣、有懸念,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愉快的體驗,如有趣、驚訝、興奮等;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實驗;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幼兒感到周圍的人都對學習抱有非常積極的態度。 課程內容分類 目前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分類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按照活動對象的性質劃分或者按照學科與心理相結合的方式劃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兒園教育活動》把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健康、自然、社會、語言和藝術5個領域,這是以幼兒活動的對象及其所規定的活動類型為標准來劃分的。日本1998年修訂的《幼兒園教育綱要》將課程內容分為健康、人際關系、環境、語言、表現,結合了學科的邏輯順序與幼兒的心理發展順序。 ②按照基本學習課題或者問題領域來劃分。 國際21世紀委員會在一份重要報告中明確提出,面對未來社會的發展,教育必須圍繞4種基本的學習——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來重新設計、組織。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有人將幼兒園課程內容分為學生活、學學習、學做人等。 ③按照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或者圍繞關鍵經驗的活動來劃分。 歐美一些國家的幼兒園課程根據幼兒的主要活動形式,把內容分為游戲、工作、唱歌、律動、感覺訓練、故事、實物觀察、烹飪等。一些以皮亞傑理論為指導的學前教育方案,把課程內容視為能給幼兒提供「關鍵經驗」的各種活動。比如凱米課程以皮亞傑對經驗的劃分——物理經驗、社會經驗、數理邏輯經驗,將包含著3類經驗的日常生活、傳統活動和來自皮亞傑理論啟示的活動作為課程內容。 ④按照幼兒心理發展領域劃分。 英國的《學會學習》課程的內容是從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劃分的。具體分為7個發展領域:自我意識、社會能力、文化意識、交際能力、動作與感知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美感與創造意識。 圍繞上述領域選擇適合幼兒的活動和游戲並加以組織,就構成了幼兒園課程。有關幼兒園課程內容的劃分方式還不止上述這幾種。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對課程內容如何分類,而在於各種課程框架之下的內容是否可以保證幼兒的基本學習,是否能夠為幼兒的發展提供適宜的學習經驗.
8. 如果理解"幼兒游戲課程化"幼兒音樂游戲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游戲是幼兒時期不可缺少的一樣課程,在游戲中幼兒可以忘我的,開心的進行自我展示。幼兒對音樂的愛好與探求往往是從興趣開始的,興趣是一種特殊的指向性,是幼兒學習入門的導向,然而幼兒對游戲那是與生具備的,游戲和音樂一同進行那是沒有矛盾的,用游戲使之達到培養和發展他們的音樂興趣何樂而不為呢?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粗淺認識。 1.音樂課游戲化的意義 幼兒音樂課的游戲化,是對幼兒審美教育,提高想像力,認知能力,豐富音樂知識的才能,發展智力的良好手段。用這種手段讓幼兒用肢體去感知音樂,用心靈去觸摸音樂,在游戲的過程中去體會音樂。音樂游戲靈活多變而富於想像,符合幼兒學習音樂的特點。 音樂游戲是幼兒們需要的,幼兒教育不可缺少的,是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獲得快樂的重要途徑。音樂課的游戲化不僅促進幼兒的興趣,也能培養和塑造幼兒的智商。 喜歡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游戲中學習使幼兒快樂。快樂的學習會給幼兒身心健康和日後的學習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音樂課的游戲化,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游戲會為幼兒學習音樂創造自由,靈活和想像的環境。把這種自由和快樂的游戲引入音樂課中,使幼兒快樂的感知音樂,充分體驗學習音樂的快樂。 音樂課游戲化的教育,應立足於幼兒本身,幼兒是否在音樂學習中自由的發揮,無拘無束的展示他們的本領,並快樂的學習等,這是游戲化音樂課的問題根本所在。要尋出恰當的適合於幼兒的游戲,在游戲的途中挖掘出幼兒的巨大潛力。通過游戲化音樂課,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以及課程內容的游戲性。 幼兒好動,好玩,思維具體形象,一切從興趣出發,這是幼兒的特點,所以將音樂教學用游戲的方法和幼兒的學習、生活、玩耍融為一體。音樂課程游戲化能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幼兒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從幼兒音樂教育的現狀來看,幼兒音樂課游戲化是必要的。從我們幼兒園就可以看出,音樂教育形式呆板,單一,音樂游戲一般都不會用到,有時會在課前進行一些簡單的游戲,那是為了整頓課堂紀律而用的一些小音律游戲,真正在音樂課上的游戲活動的成份就大打折扣了。課程與游戲的融合性、互動性不夠,甚至有些課程和游戲互不相干。 2.音樂課內容的游戲化 音樂游戲活動具有幼兒的玩耍性,才符合幼兒的特點。充分利用幼兒的特點,認識游戲在幼兒發展中的作用。在幼兒音樂教學內容中唱歌、跳舞、律動活動、打擊樂器、音樂欣賞等內容中游戲的特徵是十分明顯的。例如:「小矮人和大巨人」這首歌曲中可用的方法有,角色扮演,用肢體語言來體現人物的心情和表情,用打擊大鼓和雙鈴來表演歌曲中的人物出場情景,還可以用親子活動來體現歌曲中的內容等等。所以游戲會讓幼兒自由的展現自己,愉快的感受音樂,盡情的發揮創造能力和參與游戲的興趣與樂趣。 3.激發和培養幼兒對學習音樂的興趣 興趣是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是激發幼兒學習的動力。創造性教育是激發幼兒對音樂游戲活動的濃厚興趣。興趣能誘發和強化學習的動機,有了興趣幼兒才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能獲得愉快的情緒。幼兒的興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我們的生活里或是教育中培養的,要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那首先得激發幼兒的音樂興趣。比如說:放一首節奏感強,輕巧愉快的歌曲時,幼兒就會手舞足蹈的動起來,這個時候就要及時的引導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生活當中多接觸音樂。教育家芭芭拉老師說過「大多數幼兒游戲或上課,玩耍時他們本能的愛唱,愛跳錶現出音樂的律動,人的本身就是音樂的旋律」幼兒具備學習音樂的潛力。教師要通過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興趣,保護好興趣的萌芽,不斷創造條件給予滿足,使其穩定並不斷的發展。 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的興趣,還要用自己對音樂游戲的濃厚興趣去感染幼兒,教師應該把自身改變為幼兒的狀態,要用恰當的豐富感情以及表現方式來感染幼兒,帶動幼兒。在音樂課游戲化教學中,用游戲的方法,把本課的重點和難點轉化為幼兒們的興奮點。 4.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 音樂能力是指:「對音樂要素的認知和情感反應的綜合能力。包括對音樂、音響、時值、音色、節奏、旋律等要素的識別能力。此外對音樂審美方面的才能是各種音樂能力結合形式的音樂敏感性。是音樂能力的集中表現。」音樂能力的培養是從事音樂實踐活動的本領和個性心理特徵。音樂能力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在從事演唱、演奏、音樂欣賞、音樂創作等方面活動時,需要音樂感、節奏感、音樂聽覺等等能力的支撐。是建立在音樂素質基礎上的,經過教育培養和相應的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得到發展和提高。 音樂能力的培養要整個貫穿在課程游戲化內容的教學中。而幼兒的音樂能力往往受到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以及知識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經驗、音樂修養的限制,使幼兒的音樂能力很有局限性。因此對幼兒來說,他們在學習和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聽覺上的感受來體驗音樂的美,藉助聯想和想像來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 幼兒音樂能力的培養和訓練的最佳時期是幼兒成長過程的早期,對幼兒實施早期音樂教育是必要的。作為幼教工作者,應該懂得如何在幼兒早期實施音樂教育,不斷培養、充實和反戰幼兒的音樂能力。音樂課程游戲化教學,培養幼兒的音樂能力從聽覺抓起,先聽後做,邊聽邊做,在教師的指導下用心去聽音樂,用自己的聽覺來辨別音高、節奏、速度、力度等變化,根據音樂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動作。幼兒的聽辨能力提高了,遷移能力也就提高了。這樣幼兒就能聽辨音樂做游戲了,隨後類似的音樂游戲也就會做了,這是教會幼兒自己做游戲的方法。讓幼兒學習如何學習,這將使幼兒終身受益。 游戲化音樂課程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另外音樂可以促進大腦右半球的活動,提高記憶力的效果。 (一)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 從游戲的內容和主題來分,可以分為有主題的音樂游戲和無主題的音樂游戲兩類。 1.有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一類音樂游戲一般有一定的內容或情節的構思,有一定的角色。兒童在音樂游戲中根據游戲中的角色模仿一定的形象,完成一定的動作。如《小貓敲門》的游戲,可以由教師和兒童分別扮演「小貓」和「老鼠」的角色。根據游戲中的情節內容,模仿小貓輕輕地走路和躲藏、學貓叫以及老鼠機靈害怕等動作,按照游戲中的情節提示進行游戲。 玩法:前奏,小老鼠到處竄來竄去偷東西吃。 1—2小節:貓作敲門狀。 3—4小節:小老鼠右手放在耳邊傾聽敲門聲。 5—6小節:貓用力敲門。 7—8小節:貓很神氣地用手拍胸脯。 9—12小節:老鼠輕聲地問,貓司令很神氣地回答。 13—20小節:小老鼠東竄西竄,邊跑邊喊「救命」,貓司令大叫一聲「喵嗚」,向老鼠猛撲過去。 第二遍音樂:貓追捉老鼠,老鼠可蹲下躲避。 規則: (1)貓司令在最後一句「喵嗚!」後才能向老鼠撲去,老鼠才能逃走。 (2)被捉住的老鼠停止一次游戲。 2.無主題的音樂游戲 這類游戲一般沒有一定的情節構思,只是隨音樂做動作,相當於律動或律動組合,但這種動作帶有一定的游戲性,即含有游戲的規則。如《搶位子》的游戲,兒童只是隨著樂曲聲自由地做各種動作,但是當音樂一停,必須搶坐一個位子,這便是游戲的規則。 (二)從游戲的形式來分 從游戲的形式來分,可以分為歌舞游戲、表演游戲和聽辨反應游戲。 1
9. 幼兒音樂游戲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
一、課題研究緣由
隨著新世紀幼兒園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五部分提出的「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人格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朝著游戲化的方向發展,倡導以游戲的精神貫穿在幼兒園音樂學習活動中,為幼兒創造快樂輕松的學習氣氛和舒適自由的環境。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往往通過聲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直接、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著深刻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概括與抽象。同時,音樂又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的創作與表現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音樂作品的欣賞則同樣要有一定的常識和感知能力。可以說,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那麼,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那就是游戲。
中國學前教育專家陳淑琴指出:「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用游戲化的方法來組織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游戲化不僅體現在「音樂游戲」這種特殊活動中,還體現在它的一切活動形式、方法都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具有游戲和類似游戲的特徵,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積極的、快樂地、不知不覺的、不知疲倦的投身於活動之中,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敲敲打打中,不僅使幼兒感知了音樂,發展了音樂能力,還能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因此,探索音樂活動的游戲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教育部分中強調要「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因此,音樂游戲對於幼兒的啟蒙教育具有特殊的價值,是一種很好的開發載體。音樂游戲之美,在於它不只是音樂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戲活動中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對歌詞、動作孩子味十足的創編,更能活化幼兒的創造細胞,開啟智慧之門。
然而,從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音樂活動形式單一,沒能體現音樂的綜合性,很容易就陷入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條條框框里,而將音樂游戲如此生動的活動僅限於音樂教學的需要而安排,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對活動的生活經驗准備、以及活動中自主性、個性化的發揮等都體現的不夠。而事實上,游戲無處不在,音 樂無處不在,當兩者出現在一起的時候,這種魅力是不可抵擋的。因此,要充分發揮音樂活動中游戲的無窮魅力,我們必須了解音樂游戲的主要特徵、精心選擇適宜的內容、尊重幼兒獨特的理解、大膽進行音樂游戲策略上的創新,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他們隨性而唱、隨心而跳的環境氛圍,沖破所謂的空間限制,讓幼兒在自由感知、自由想像、自由實踐的過程中,才有可能萌發幼兒的無窮創造力。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目標:
1. 通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音樂游戲內容,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 運用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形式,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等多種音樂能力。
3. 讓幼兒在「玩」中學音樂,提高幼兒對歌詞、動作的創編能力,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主要內容:
1、游戲活動內容選擇適宜性的分析與研究。
(1)通過查找資料、深入分析教材與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使內容更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及生活經驗。
(2)最大程度地運用音樂游戲內容的選擇,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音樂游戲活動開展中的大膽把握和研究。
(1)音樂游戲情景的創設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
(2)音樂游戲的樂曲的先期欣賞的程度,應該如何把握。
(3)游戲規則的制定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性。
(4)音樂游戲中幼兒情感的體驗,個性表現,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樂游戲組織中注意點的分析與研究。
音樂游戲強調聽音樂做游戲,重視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如何在高興的游戲中要保證幼兒的發展。
4、音樂游戲在藝術領域及其他領域中的巧妙應用的分析與研究。
如何將音樂游戲這一生動活潑的形式與其它活動相結合中。
(二)具體做法:
1、深入觀察幼兒,從幼兒興趣入手,讓游戲作品「活」起來。
了解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通過查閱、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來選擇他們適合的音樂游戲作品。活動內容上的適宜選擇。
2、結合作品,創設相應的情境,讓游戲環境「活」起來。
首先是物質及音樂環境的准備;其次是做好欣賞前的心理准備,它是游戲活動獲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動前教師要根據所游戲的音樂作品,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另外還要幫助幼兒作好與音樂情緒相適應的心理准備,讓幼兒在音樂的過程中頭腦中有聯想,想像的內容,在情感上有相應的情緒體驗。
3、多通道參與,多手段滲透,使游戲活動「活」起來。
(1)多接觸、多傾聽不同風格的音樂曲調,拓展幼兒思維。(2)運用語言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作品。(3)通過繪畫,圖譜等視覺參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4)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為了確保課題活動更好地落實到實處,我們計劃每個月開展一次大的課題活動,每周開展小課題活動。並且對每月開展的課題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從而積累經驗更好地實施計劃,讓幼兒的音樂游戲活動不斷提高,並將音樂游戲的課題研究融會貫通在幼兒的區域活動,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