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大意:午夜時分
人行道上寂靜無聲
明月她獨自在微笑著
難道是她將往事遺忘了嗎?
街燈中
枯黃的落葉堆積在我的腳下
風也開始嗚咽
回憶往事
只有獨自在月光下
我才可以在過往的歲月中微笑
那美好的時光
沉緬在回憶中,
我才知道什麼是快樂
讓往事重現吧
一盞一盞的街燈
像是在敲打出宿命論者的警告
有人低聲喁語著,
在搖曳的燈火中,
很快地黎明便會到來
天亮了
我必須等待日出
我必須思考一種新的生活
但我絕不能認輸
當黎明到來
就連今夜也將成為回憶
而新的一天也會展開
像燃燒到盡頭後的飛煙一般的日子
清晨,冷冽的空氣中
飄著陳腐的氣味
街燈滅了
又是另一個夜
和另一個曙光乍現的日子
輕撫我吧
要知道離開我其實是一件容易的事
只要留我獨自在記憶中
陽光燦爛的往昔
若你輕撫我
你必將明了快樂是什麼
看哪!那新的一天早已開啟
午夜,形態各異的貓兒們聚集在一個龐大的垃圾場上。這是一個特殊的夜晚,每年此刻,傑里科族的貓兒都要在此開一個慶賀舞會,並推舉一隻貓升天獲得另一次生命,每一隻貓都用歌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成為具有另一生命的傑里科貓。 老杜特羅內米決定哪一隻傑里科貓將獲得重生的時刻到了。格里澤貝拉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格里澤貝拉以"回憶"一曲唱起過去的事情。家族接受了她的回歸,她被選為"去九重天"而獲新生的貓!
能力有限了~~
❷ 音樂劇(貓)主題曲(memory)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曾經,在傑里柯貓族,有一隻風華絕代的母貓,她的名字叫「魅力貓」葛麗茲貝拉。她是貓族裡最美麗的貓。
但她並不安分於平靜的生活,她背叛了貓族,獨自一人前往外面的世界流浪漂泊。然而,葛麗茲貝拉並沒有在外面的世界裡過上幸福的日子,等到她回歸貓族的那個夜晚,傑里柯貓族正在舉行一場傳統盛會,要從貓兒們當中選出一隻升入天堂。
回歸貓族的葛麗茲貝拉已經變得又老又丑,貓兒們對這只曾經背叛族群的老母貓充滿了敵意和鄙視。直到後來,葛麗茲貝拉在月光下唱起了一隻表達回憶與懺悔的歌,感動了在場的每一隻貓兒,她才被貓群重新接納,並且被選中,升上了天堂。
這個童話故事就是音樂劇《貓》中的一段主線情節,也是歌曲《Memory》的背景故事。
《Memory》的前世今生
當初,在《貓》首演前夕,導演對整部劇的音樂仍感到不甚滿意,認為還缺乏情感高潮,缺少一個核心唱段。當晚,韋伯回家苦思了一夜,終於寫出了這首此後成為世界上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的《回憶》。
第二天一早導演回憶說,他(指韋伯)說:「看看這個怎麼樣?」當時,我們正在排演室開會,就在那兒將樂曲演奏了一遍。然後,我對大家說:「記住這個日子,這個時刻,因為你們剛剛聽到了一首絕妙非凡的歌曲。」
更與眾不同的是,當時這首歌還只有旋律,沒有歌詞。離公演只剩最後幾天了,導演來到他鄉下的房子里,自己動手寫出了以下歌詞,從此《Memory》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經典歌曲,並被前後錄制了600餘次並多次獲獎。
才華橫溢的韋伯於1988年榮膺英國皇家音樂學院院士頭銜,1992年被英國女皇冊封為騎士,1996年歲末再次被授予終生勛爵,成為貴族院成員。
❸ 急!對音樂劇《貓》的點評!
1 戲劇內涵:
音樂劇《貓》在海外20年的狂潮不衰,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純以外,更多的還應該歸功於《貓》劇所倡導的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和這種理念可以在生活中對應的人群。貓的伶俐、貓的乖張、貓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此新奇的吸引著人們,從貓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定位,這是個奇特的發現過程,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生活與一隻貓咪的生活做比,但是從音樂劇《貓》中,從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靈身上,從他們夢幻般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以外的角度,審視自我和自我的生活。
就象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的那樣:
在桀驁的獨來獨往中高貴著,在傲慢的靈性間我行我素的美麗著;
智慧、敏銳而帶著些許凌厲的心扉可以在永無止境的奔忙中悠然自若;
放縱、忘我、酣暢淋漓的感受世界,享受著、付出著,肆無忌憚的生存;
一群貓,造物的稟賦,讓她們成為貓。
《貓》是一個舞台奇觀,從該劇一開始,它就用開場音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非凡之作。他巧妙的用貓的世界來隱喻人類的社會,這是一次關於世界觀和人生態度的探討。
2戲劇的表現形式
英國式芭蕾,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為主要表現風格。
a音樂《貓》中的舞蹈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b音樂劇《貓》中的音樂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c音樂劇《貓》中的戲劇。
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貓》中,當衣衫襤褸的格里澤貝拉動情的唱出「回憶」(Memroy)時,那經典的旋律把這只飽受生活摧殘,離群多年而又風光不在的老貓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她對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和盼望回到貓家族中的嚮往,把整部劇推向了最高潮。每當「回憶」的旋律響起,觀眾總是抱以熱烈的掌聲,彷彿自己也成為了傑里科貓的一員,來共同慶祝格里澤貝拉被選中升上九重天獲得新生。可見音樂為烘托劇情起到的巨大作用。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3 音樂的作用
此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創造這個音樂神話的人正是當代音樂劇大師,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這位聲名顯赫的音樂家身上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他曾四次獲得托尼獎、四次Drama Desk獎、三次葛萊美獎以及五次勞倫斯•奧利弗獎。他的《貓》更是成為世界上演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正如這部音樂劇宣傳海報上所寫著的「Now And Forever」現在和永遠,這也許是它經典地位的最好表達,它會續寫自己的神話,吸引更多的觀眾。他開創了一個音樂劇的新時代,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詮釋著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音樂劇四大經典名作中竟有兩部都是他創作的。無論是劇中氣勢輝宏的交響樂樂段還是溫柔傾訴的優美旋律都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
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音樂是音樂劇中的靈魂,音樂標示了音樂劇的存在,而音樂劇也使得經典的音樂唱段得以流傳經久不衰。音樂的出色與否決定了一部劇作能否成為傳世的經典。讓我們從音樂主題的選擇、整體性、旋律性、戲劇性、多樣性等幾個宏觀的方面來看韋伯音樂創作的特點:
一. 主題的選擇。
韋伯的音樂劇創作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他喜歡選擇一些具有嚴肅的社會意義、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引起人們內心普遍共鳴的主題。因為這樣的主題極具戲劇性、沖突性;這樣,他的音樂創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把戲劇性的劇情用音樂連接起來。
二. 整體性。
音樂劇的創作非常講究整體性。這是什麼意思呢?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音樂是其中貫穿始終的線索。從序曲到幕間音樂直至劇終謝幕的音樂,都需要有體現其整體性的音樂把它們完美的聯系起來,一氣呵成,使觀眾產生完美的整體感,而不是一首首毫無關聯的歌曲大聯唱。韋伯無疑具有這種過人的整體把握能力。從他的音樂劇中不難看出,作品的風格是一致的。韋伯的音樂是流行、搖滾和美聲的綜合體,使用不同的音樂語言不僅拓寬了音樂劇的表現手段及范圍,還巧妙的讓人們接受了嚴肅題材的音樂劇也可以用輕松活潑的輕音樂甚至是搖滾樂來詮釋的觀念。在配器上,他打破了管弦樂的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到音樂劇中,同時加入具有古典風格的合唱來渲染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以此來加強作品的時代感和表現力。要把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統一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的不好就是不倫不類。然而,在觀眾聽來,韋伯是很善於處理這不同「種類」的音樂的,在他的劇中,不同的樂段和不同的場景、劇情珠聯璧合,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激進的搖滾樂都在同一部劇中依次亮相。我們感受到的這種結合是非常自然、統一的,並沒有牽強的感覺。從演出的效果來看,觀眾並沒有對這種嘗試提出什麼異議,反而是為他喝彩,可見他把這種看似矛盾的問題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巧妙的解決了。這不由的讓人產生一份敬佩之情。對於韋伯來說,那是一種遊走於古典與流行中的自在與從容。
三. 旋律性。
旋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歌曲的靈魂。每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必然有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優美旋律。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經典的旋律才成就了劇作的不朽。這一點在古典歌劇中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正如當提到《圖蘭多》人們馬上會想到「今夜無人入睡」、說起《卡門》我們就會想起「鬥牛士之歌」。很多人也許對整部歌劇並不熟悉,然而說到其中的著名唱段,卻是無人不知。可見,好的旋律對作品的影響是多麼巨大。旋律的創作最能體現作曲家的天才,幾乎在韋伯所有的音樂劇作品中,都有幾首歌曲成為經典。1978年上演的《艾薇塔》又一次引起了轟動。提到這部音樂劇,我們馬上會想到「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情深意重,聞者無不為之動容,正是通過這首歌曲,人們知道了貝隆夫人的傳奇故事。無論是充滿矛盾、斗爭的場面,還是輕松歡快的喜劇氛圍抑或是溫柔纏綿的傾訴,都在他神奇的筆下妙筆生花。聽上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出眾的駕馭旋律的能力使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過耳難忘。但他並沒有因為討巧的旋律而喪失創作的藝術水準,這正是他的大量作品得以成為經典和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說到《貓》,這恐怕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一部音樂劇了,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它在全球巡演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自1981年上演以來,一直到現在它還在繼續自己的神話,它的足跡遍及世界的很多角落。伴隨這部音樂劇的是一首經典的歌曲「回憶」,這首歌曲可以說是韋伯的代表作,是一首超越語言和地域限制而傳遍全球的名作。它已經和《貓》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就在《貓》劇的現場,當「回憶」的旋律響起,包括筆者,全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的長時間鼓掌,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據統計,有超過200位的各類藝術家都錄制過它,被錄制達600多次,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娜塔莉•科爾和多明戈等。當然,作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韋伯的音樂才能不僅體現在音樂劇領域,1996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歌「永恆的朋友」也出自他的手筆,莎拉•布萊曼和卡雷拉斯的傾情演唱為之增色不少,也使這首歌曲家喻戶曉。
四.戲劇性。
在上面已經提到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歌劇院的幽靈》中,韋伯創新的引進了「音樂戲劇性展開」的概念和方法,把歌曲插入到對話當中,使他們成為連接劇情的線索。同時,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下,音樂劇中就包含了歌劇所有的要素,他不但大量的採用古典音樂的背景,用歌劇中的宣敘調,詠嘆調來發展劇情,還使用一些大歌劇的片斷,演員的演唱也必須用傳統的義大利美聲唱法。其中的經典唱段和歌曲如「夜之歌」(The music of night),「想著我」(Think of me),「對你的渴求」(All I ask of you)等都極大的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艾薇塔》中同樣有「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rgentina)這樣的金曲,很好的完成音樂渲染劇情的任務。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五.多樣性。
這里主要是指韋伯創作風格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他有一種糅合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通常來講懂嚴肅音樂的人一般都是專業學習音樂的,他們沒有寫作流行音樂的經驗,也寫不出具有流行味的音樂作品來。而懂流行音樂的人又往往缺少西方傳統音樂需要的那種修養,沒有駕馭大型戲劇音樂的能力。但是,音樂劇恰巧是這兩者的結合,缺乏任何一種能力都不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母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他十九歲考入了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編曲,嚴格的音樂訓練使他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同時,年輕的他對那時在英國正大為流行的搖滾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成為他一直追求的藝術目標,他成功的做到了這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創作的時候沒有覺的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在他的音樂作品當中,音樂風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限制,他大膽的使用一切可能的音樂元素,音樂風格也越來越難以簡單的給出定義,時而是古典音樂,時而又是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拉丁舞曲等。他的最新作品《孟買之夢》再一次體現了他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與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合作是他試圖將東方文明的魅力引入音樂劇的又一次大膽嘗試,評論界對這部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語,但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我相信人們會給韋伯一個的評判。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素養全面、藝術視野開闊的音樂家,他並不固守某一種藝術趣味,而是大膽的借鑒,使用各種各樣的音樂素材,只要是可以恰當的表達音樂劇作品的需要,就把他們融入其中。這些都體現出韋伯作為藝術家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扎實的音樂功力。
韋伯不愧是一位音樂劇的革新者和大師,他為音樂劇開辟了寬廣的藝術表現道路,並以自己的巨大成就開創了「現代派」的音樂劇流派。為當時處於低靡狀態的音樂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國音樂劇走向國際,和百老匯音樂劇分庭抗禮。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使自己的藝術有了不斷發展的動力。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為如今繁榮的英國音樂劇市場的重要基礎。由於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喜愛,客觀上,還幫助音樂劇這種劇場藝術真正走入了大眾的生活。他的作品影響著與他同時代以及後來的無數音樂劇作曲家,為他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他們永遠可以在韋伯的作品中找到新的素材,新的視角。
❹ 音樂劇貓除了回憶還有哪些經典片段
《貓》既然能稱得上經典音樂劇,就一定有它經典的原因。
《回憶》這首歌是最被大眾所熟知的一首歌曲,它在劇中也出現了不止一次。也是《貓》要表達善意寬容的思想時最重要的一段,它在全劇中共出現四次,每一次都有「變化」,格瑞澤貝拉由沉溺過去到打開自己,貓族成員對她由抗拒厭惡到變得寬容接納,是這樣的鋪墊和漸變使得最後一曲《回憶》變得更加感動人心。
而《貓》不只是一首《回憶》,這部音樂劇還有許多經典片段也非常值得一看。
例如魔術貓的32圈穩妥而又輕盈的揮鞭舞;劇院貓回憶過去時上演的那出「海盜貓大戰暹羅貓」的戲中戲,非常感人;保姆貓的熱情歡快的踢踏舞;兩只小偷貓調皮機靈的唱段,那段「風火輪」的動作配合的非常默契;「貓的命名」那段,貓會下台和觀眾互動也很有趣;等等等等
這部音樂劇里的舞蹈音樂元素非常多,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凝重華麗的芭蕾舞、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每個精彩的舞蹈段落都博得了全場歡呼。
另外,演員們在台上跳的生龍活虎,歌聲也四平八穩,這樣一直處於很高水平的穩定的演唱水準,也常常讓人誤以為是有錄好的CD按腳本播放,偶爾演員們的喘息聲,鼻息聲,才讓觀眾恍然大悟:原來真的是現場真唱!
總之,很多經典段落光說是覺不出什麼,只有到現場感受才能領略到它的魅力。現在中文版首演季快要收尾了,在北京世紀劇院還在上演,有機會一定要去感受一下呢。
❺ 歌劇《貓》既主題曲《回憶》在哪兒找
試聽地址:http://www.zz.hlw.cn/lu/image/mp3/Memory.ram
永遠的《回憶》
比起其它著名的音樂劇,中國聽眾最熟悉的一定是《貓》。原因不在其它,而在於劇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憶》。自《貓》誕生以來,《回憶》這首歌就開始傳播四海,那如泣如訴的旋律,一下就能抓住人們的心。大多數人也是聽了《回憶》之後才知道有《貓》這出音樂劇。看《貓》,很大一部分人會關注這首令人動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時候《貓》怎幺跳怎幺舞怎幺鬧,演唱《回憶》的時候都是演員最深情、觀眾最感動的時刻,這也使得該劇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滿哲理的想像。
《回憶》這首歌是由劇中的主角魅力貓「格里澤貝拉」演唱的,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說,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格里澤貝拉」的看法都將在這首歌後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據說在臨近首演的時候,導演依然對劇中高潮點的音樂不夠滿意。他總覺得這個音樂應該是一首更感人,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歌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重寫,但最後還是聽從了導演的要求。第二天早上,韋伯在鋼琴上給導演彈奏了他整晚熬夜寫作的音樂。導演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請你們記住這一刻,因為你們聽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稱為傳奇的樂曲。」這首曲子,就是《回憶》。在當時,《回憶》還沒有歌詞,只是一個旋律。為此,導演找了三位詞作者寫作歌詞,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導演看時間已經不多,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作《回憶》的歌詞。他來到自己在鄉下的別墅,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讀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詩作《風夜狂想曲》為參照,寫出了這首動人心魄的《回憶》。
事實證明,這首《回憶》確實起到了感化人心,支撐劇情和終結全劇的效果。每個聽眾聽完了《回憶》後都會心滿意足地哼著《回憶》的旋律踏上回家的路。至今,全球已有250位藝術家錄制了《回憶》,其中既有流行歌星,也有古典明星,包括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貝里?馬尼洛(Barry Manilow)和多明戈(Placido Domingo)等。《貓》劇的音像和唱片銷售在全球也已經突破了4千萬張。
《回憶》--Memory
詞:Trevor Nunn 曲:Andrew Lloyd Webber
Midnight, not a sound from the pavement(午夜、路上寂靜無聲)
Has the moon lost her memory(月亮也褪去記憶了嗎?)
She is smiling alone(她笑得多孤寂)
In the lamplight(街燈下)
The withered leaves collect at my feet(枯葉在我的腳下堆積)
And the wind begins to moan(風兒也開始哀鳴)
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回憶,當我獨自在月光里)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我的笑只在往昔)
I was beautiful then(那時我多幺美麗)
I remember 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回憶當時才知快樂是什幺)
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讓回憶重新降臨)
Daylight,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晨曦中,我等待太陽升起)
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我要為未來思慮)
And I mustn't give in(而我不能放棄)
When the dawn comes(當黎明到來)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今夜也將會成為回憶)
And a new day will begin(新的一天就要開啟)
Burnt out ends of smoky days(每日都像燃燒的煙霧)
The stale, cold smell of morning(霉味充滿著清晨的空氣)
The street lamp dies(街燈熄滅了)
Another night is over(又是一夜過去)
Another day is dawning(又是一個黎明將至)
Touch me, it's so easy to leave me(靠近我,離開我多幺容易)
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of my days in the sun(讓我獨自回憶,回憶昨日美麗)
If you touch me(如果你靠近我)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你將明白快樂的意義)
Look! A new day has begun(看!新的一天已經來臨)
編曲小記
已經記不得第一次聽到這首《回憶》是什幺時候的事了?(不過肯定是在1981年5月11日之後)印象中最初是透過收音機收聽芭芭拉?史翠珊(Barbara Streisand)的演唱,實話說、當時只是覺得好聽,但說不上感動(可能當時年紀還輕無法體會歌中的含意吧)。而後復經過了許多年,某日在台北的唱片行見到了一張安德魯?勞德?韋伯的音樂劇精選CD,看到其中有《回憶》這首歌曲,同時還有《歌劇魅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等韋伯的經典之作,而且都是原汁原味的「原唱版」,於是帶回家小心翼翼的拆開CD封套,一首一首歌曲的逐一品味,就在《回憶》的歌聲響起時,我立刻就被英國女歌手依蓮?派吉(Elaine Paige)如天籟般的嗓音深深吸引,當下我便決定要將這首歌曲改編用吉他演奏。自1997年,《回憶》做為我的音樂會返場曲目以來,每每在音樂會後總會有不少愛好者向我索要樂譜,足見此曲確實深受一般大眾的喜愛,此次藉由《吉他中國》發表,除可省去我一再復印的勞頓希望可以一饗所有的吉他愛好者,也希望可以一饗所有的吉他愛好者!
演奏提示
首先就像演奏所有的作品一樣,在演奏每一首作品之前一定要做一些「功課」,這些功課包括對作品的概括認識(作曲家生平、創作背景、曲式、和聲),其次就是作品的實質感情內容,訴求的表達情境,最後才是研究譜面上的左右手運指法,決定音樂的處理。如同我們在彈奏《卡門》一樣,如果我們連作曲家比才是誰?卡門是誰?它所使用的素材、音樂創作手法和歌曲的歌詞內容都不清楚的話,又如何能彈奏出《卡門》應有的韻味呢?
當然這些工作都齊備了也不一定表示就能彈出動人心弦的音樂,因為所有的科學研究最終還是必須回歸到音樂性的表現上,而這種音樂性的表現既是主觀的情感表達,更重要的是對美的客觀感應和接受是否與主觀條件達成一種平衡、和諧、或稱共鳴更合適吧!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演奏者如果不能感動自己就絕不可能感動別人,而能感動自己的演奏者也未必能感動聽眾,因為演奏者自身對美的感應和標準是否與「眾」的水平一樣,這恐怕唯有通過音樂會這種形式才能檢驗得出吧?
言歸正傳,如前文介紹,《回憶》是一首旋律非常優美、歌詞內容感人至深的音樂,所以在演奏時首先一定要充分的把旋律的歌唱性和音色掌握好。節奏方面,8/12的拍子其實也可以將它視為4/4拍來彈奏(就是三連音 、三個八分音符為一拍);除此,演奏的速度雖然提示著「自由」,但這個自由並不是表示演奏時可以隨意變換速度,而是指在演奏中應當充分運用彈性速度(rubato)來增加音樂的張力和感染力。
技巧方面,唯一可以多所著墨的只有封閉和弦及泛音,編曲時因為考慮到樂器的共鳴和轉調(D大調和A大調是吉他可以得到最佳音響共鳴的調性),加上原曲旋律及和聲進行的需要,所以封閉和弦使用得較為頻繁也就在所難免,不過這些封閉和弦都不是非常復雜的,只要稍加練習應該都能駕輕就熟的應付裕如。至於結尾處的泛音,並不一定全部都要使用人工泛音,有些連接或把位變換的地方也可以採用自然泛音。
最後一點,在這個編曲有兩個轉調處(D→A,A→D)的過門音階,此處最好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不過長度必須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的即興演奏,往往可以使音樂帶來令人意想不到的氣氛和感動,並且為每一個人的音樂生活留下最美好的《回憶》。
❻ 音樂劇《貓》中《回憶》這段旋律出現了幾次
第一個問題:三次
第一次:魅力貓Grizabella在第二次上場時唱的
第二次:小貓Jemima在gus回憶之前唱回的
第三次:魅答力貓Grizabella最後一次上場和Jemima一起唱的
第二個問題:
《MEMORY》第一次唱的時候場上有兩個演員,分別是領袖貓old d和魅力貓Grizabella。
第二次唱的時候所有演員都在(除了犯罪貓Macavity,富貴貓巴斯特弗瓊斯和魅力貓Grizabella)
第三次唱的時候也基本上是所有演員(除了犯罪貓Macavity,富貴貓巴斯特弗瓊斯,和劇院貓Gus)
第三個問題:貓裡面的演員每個版本和每個版本的都有所不同,DvD裡面應該是有36隻左右的貓,劇院版本的我就不知道了
❼ 通過音樂劇(cat)中三次唱回憶有什麼不同的情感
<回憶>這首歌是由劇中的魅力貓「格里澤貝拉」演唱的,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說,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格里澤貝拉」的看法都將在這首歌後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在當時,《回憶》還沒有歌詞,只是一個旋律。同其他《貓》中的歌曲不同,《回憶》並不是根據艾略特的詩作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為此,努恩找了三位詞作者寫作《回憶》的歌詞,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努恩看時間已經不多,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作《回憶》的歌詞。他來到自己在鄉下的別墅,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讀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詩作《風夜狂想曲》()為參照,寫出了這首動人心魄的《回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格里澤貝拉貓成為了《貓》劇的感情出口。她在《回憶》里表達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經的快樂和美麗,以及最後對溫暖的渴望。簡單的歌詞中傳達了太多的情感。
❽ 歌曲《回憶》是哪部音樂劇的插曲
《回憶》這首歌是音樂劇《貓》的插曲。
這首歌是由劇中的魅力貓「格里澤貝拉」演唱的,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說,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格里澤貝拉」的看法都將在這首歌後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據說在首演已經臨近的時候,導演努恩依然對劇中這個高潮點的音樂不夠滿意。他總覺得這個音樂還撐不起整部劇目,應該是一首更感人,更能讓觀眾投入的歌曲。韋伯起先並不願意重寫,但最後還是不得不聽從了導演的要求。他當時告訴努恩,不要對下一首抱太大的希望。第二天早上,韋伯在鋼琴上給努恩彈奏了他整晚熬夜寫作的音樂。努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請你們記住這一刻,因為你們聽到的,就是一首能被稱為傳奇的樂曲。」這首曲子,就是後來在音樂劇中流傳最廣的《回憶》。
在當時,《回憶》還沒有歌詞,只是一個旋律。同其他《貓》中的歌曲不同,《回憶》並不是根據艾略特的詩作編寫的,也沒有其他可以套用的詩。為此,努恩找了三位詞作者寫作《回憶》的歌詞,但都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努恩看時間已經不多,於是決定自己來寫作《回憶》的歌詞。他來到自己在鄉下的別墅,花了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重讀艾略特的詩集,借用了艾略特的另一首詩作《風夜狂想曲》()為參照,寫出了這首動人心魄的《回憶》,也更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格里澤貝拉貓成為了《貓》劇的感情出口。她在《回憶》里表達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經的快樂和美麗,以及最後對溫暖的渴望。簡單的歌詞中傳達了太多的情感。
❾ 音樂劇《貓》的主題曲回憶怎麼樣,請賞析
戲劇內涵:
音樂劇《貓》在海外20年的狂潮不衰,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純以外,更多的還應該歸功於《貓》劇所倡導的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和這種理念可以在生活中對應的人群。貓的伶俐、貓的乖張、貓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此新奇的吸引著人們,從貓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定位,這是個奇特的發現過程,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生活與一隻貓咪的生活做比,但是從音樂劇《貓》中,從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靈身上,從他們夢幻般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以外的角度,審視自我和自我的生活。
就象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的那樣:
在桀驁的獨來獨往中高貴著,在傲慢的靈性間我行我素的美麗著;
智慧、敏銳而帶著些許凌厲的心扉可以在永無止境的奔忙中悠然自若;
放縱、忘我、酣暢淋漓的感受世界,享受著、付出著,肆無忌憚的生存;
一群貓,造物的稟賦,讓她們成為貓。
《貓》是一個舞台奇觀,從該劇一開始,它就用開場音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非凡之作。他巧妙的用貓的世界來隱喻人類的社會,這是一次關於世界觀和人生態度的探討。
2戲劇的表現形式
英國式芭蕾,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為主要表現風格。
a音樂《貓》中的舞蹈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b音樂劇《貓》中的音樂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c音樂劇《貓》中的戲劇。
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貓》中,當衣衫襤褸的格里澤貝拉動情的唱出「回憶」(Memroy)時,那經典的旋律把這只飽受生活摧殘,離群多年而又風光不在的老貓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她對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和盼望回到貓家族中的嚮往,把整部劇推向了最高潮。每當「回憶」的旋律響起,觀眾總是抱以熱烈的掌聲,彷彿自己也成為了傑里科貓的一員,來共同慶祝格里澤貝拉被選中升上九重天獲得新生。可見音樂為烘托劇情起到的巨大作用。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3 音樂的作用
此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創造這個音樂神話的人正是當代音樂劇大師,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這位聲名顯赫的音樂家身上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他曾四次獲得托尼獎、四次Drama Desk獎、三次葛萊美獎以及五次勞倫斯•奧利弗獎。他的《貓》更是成為世界上演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正如這部音樂劇宣傳海報上所寫著的「Now And Forever」現在和永遠,這也許是它經典地位的最好表達,它會續寫自己的神話,吸引更多的觀眾。他開創了一個音樂劇的新時代,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詮釋著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音樂劇四大經典名作中竟有兩部都是他創作的。無論是劇中氣勢輝宏的交響樂樂段還是溫柔傾訴的優美旋律都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
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音樂是音樂劇中的靈魂,音樂標示了音樂劇的存在,而音樂劇也使得經典的音樂唱段得以流傳經久不衰。音樂的出色與否決定了一部劇作能否成為傳世的經典。讓我們從音樂主題的選擇、整體性、旋律性、戲劇性、多樣性等幾個宏觀的方面來看韋伯音樂創作的特點:
一. 主題的選擇。
韋伯的音樂劇創作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他喜歡選擇一些具有嚴肅的社會意義、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引起人們內心普遍共鳴的主題。因為這樣的主題極具戲劇性、沖突性;這樣,他的音樂創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把戲劇性的劇情用音樂連接起來。
二. 整體性。
音樂劇的創作非常講究整體性。這是什麼意思呢?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音樂是其中貫穿始終的線索。從序曲到幕間音樂直至劇終謝幕的音樂,都需要有體現其整體性的音樂把它們完美的聯系起來,一氣呵成,使觀眾產生完美的整體感,而不是一首首毫無關聯的歌曲大聯唱。韋伯無疑具有這種過人的整體把握能力。從他的音樂劇中不難看出,作品的風格是一致的。韋伯的音樂是流行、搖滾和美聲的綜合體,使用不同的音樂語言不僅拓寬了音樂劇的表現手段及范圍,還巧妙的讓人們接受了嚴肅題材的音樂劇也可以用輕松活潑的輕音樂甚至是搖滾樂來詮釋的觀念。在配器上,他打破了管弦樂的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到音樂劇中,同時加入具有古典風格的合唱來渲染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以此來加強作品的時代感和表現力。要把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統一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的不好就是不倫不類。然而,在觀眾聽來,韋伯是很善於處理這不同「種類」的音樂的,在他的劇中,不同的樂段和不同的場景、劇情珠聯璧合,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激進的搖滾樂都在同一部劇中依次亮相。我們感受到的這種結合是非常自然、統一的,並沒有牽強的感覺。從演出的效果來看,觀眾並沒有對這種嘗試提出什麼異議,反而是為他喝彩,可見他把這種看似矛盾的問題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巧妙的解決了。這不由的讓人產生一份敬佩之情。對於韋伯來說,那是一種遊走於古典與流行中的自在與從容。
三. 旋律性。
旋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歌曲的靈魂。每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必然有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優美旋律。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經典的旋律才成就了劇作的不朽。這一點在古典歌劇中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正如當提到《圖蘭多》人們馬上會想到「今夜無人入睡」、說起《卡門》我們就會想起「鬥牛士之歌」。很多人也許對整部歌劇並不熟悉,然而說到其中的著名唱段,卻是無人不知。可見,好的旋律對作品的影響是多麼巨大。旋律的創作最能體現作曲家的天才,幾乎在韋伯所有的音樂劇作品中,都有幾首歌曲成為經典。1978年上演的《艾薇塔》又一次引起了轟動。提到這部音樂劇,我們馬上會想到「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情深意重,聞者無不為之動容,正是通過這首歌曲,人們知道了貝隆夫人的傳奇故事。無論是充滿矛盾、斗爭的場面,還是輕松歡快的喜劇氛圍抑或是溫柔纏綿的傾訴,都在他神奇的筆下妙筆生花。聽上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出眾的駕馭旋律的能力使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過耳難忘。但他並沒有因為討巧的旋律而喪失創作的藝術水準,這正是他的大量作品得以成為經典和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說到《貓》,這恐怕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一部音樂劇了,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它在全球巡演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自1981年上演以來,一直到現在它還在繼續自己的神話,它的足跡遍及世界的很多角落。伴隨這部音樂劇的是一首經典的歌曲「回憶」,這首歌曲可以說是韋伯的代表作,是一首超越語言和地域限制而傳遍全球的名作。它已經和《貓》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就在《貓》劇的現場,當「回憶」的旋律響起,包括筆者,全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的長時間鼓掌,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據統計,有超過200位的各類藝術家都錄制過它,被錄制達600多次,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娜塔莉•科爾和多明戈等。當然,作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韋伯的音樂才能不僅體現在音樂劇領域,1996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歌「永恆的朋友」也出自他的手筆,莎拉•布萊曼和卡雷拉斯的傾情演唱為之增色不少,也使這首歌曲家喻戶曉。
四.戲劇性。
在上面已經提到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歌劇院的幽靈》中,韋伯創新的引進了「音樂戲劇性展開」的概念和方法,把歌曲插入到對話當中,使他們成為連接劇情的線索。同時,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下,音樂劇中就包含了歌劇所有的要素,他不但大量的採用古典音樂的背景,用歌劇中的宣敘調,詠嘆調來發展劇情,還使用一些大歌劇的片斷,演員的演唱也必須用傳統的義大利美聲唱法。其中的經典唱段和歌曲如「夜之歌」(The music of night),「想著我」(Think of me),「對你的渴求」(All I ask of you)等都極大的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艾薇塔》中同樣有「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rgentina)這樣的金曲,很好的完成音樂渲染劇情的任務。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五.多樣性。
這里主要是指韋伯創作風格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他有一種糅合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通常來講懂嚴肅音樂的人一般都是專業學習音樂的,他們沒有寫作流行音樂的經驗,也寫不出具有流行味的音樂作品來。而懂流行音樂的人又往往缺少西方傳統音樂需要的那種修養,沒有駕馭大型戲劇音樂的能力。但是,音樂劇恰巧是這兩者的結合,缺乏任何一種能力都不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母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他十九歲考入了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編曲,嚴格的音樂訓練使他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同時,年輕的他對那時在英國正大為流行的搖滾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成為他一直追求的藝術目標,他成功的做到了這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創作的時候沒有覺的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在他的音樂作品當中,音樂風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限制,他大膽的使用一切可能的音樂元素,音樂風格也越來越難以簡單的給出定義,時而是古典音樂,時而又是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拉丁舞曲等。他的最新作品《孟買之夢》再一次體現了他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與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合作是他試圖將東方文明的魅力引入音樂劇的又一次大膽嘗試,評論界對這部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語,但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我相信人們會給韋伯一個的評判。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素養全面、藝術視野開闊的音樂家,他並不固守某一種藝術趣味,而是大膽的借鑒,使用各種各樣的音樂素材,只要是可以恰當的表達音樂劇作品的需要,就把他們融入其中。這些都體現出韋伯作為藝術家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扎實的音樂功力。
韋伯不愧是一位音樂劇的革新者和大師,他為音樂劇開辟了寬廣的藝術表現道路,並以自己的巨大成就開創了「現代派」的音樂劇流派。為當時處於低靡狀態的音樂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國音樂劇走向國際,和百老匯音樂劇分庭抗禮。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使自己的藝術有了不斷發展的動力。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為如今繁榮的英國音樂劇市場的重要基礎。由於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喜愛,客觀上,還幫助音樂劇這種劇場藝術真正走入了大眾的生活。他的作品影響著與他同時代以及後來的無數音樂劇作曲家,為他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他們永遠可以在韋伯的作品中找到新的素材,新的視角。
❿ 急求歌劇貓歌曲回憶的聽後感
6段音樂劇《貓》主題曲《回憶》的聽後感:
1、 《memory》一曲,出自魅力貓「格里澤貝拉」之口,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母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回憶起自己年輕離家前的美貌非凡和幸福,凄楚地緩緩唱起這首歌,曲調憂郁、深沉,似從天幕中傾瀉下來的星輝,當她再次唱起回憶歌,第三次請求族群讓她回歸家族,她的請求被答應了,而且最終被選定上九重天的貓也正巧是她.....這首歌在全劇所佔的分量,是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她的看法都在這首歌後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2、Memory,我一直很喜歡這個詞,讀起來很好聽。但我一直不知道,那首我那麼熟悉的旋律,歌名就叫《Memory》。
直到幾年前,看電視上的片斷,正在演《Cats》。我簡直驚呆了,那麼喜歡的旋律,那麼熟悉的旋律,竟然就是《Cats》里的。
然後我到處去找它的盜版碟。因為我在音像店裡看到過正版的,一百多,好貴啊,我不買盜版,就買打口,因為都不貴。還沒經濟能力之前,暫時不要把自己搞得太過於貧困了~~
終於有一天,忘了是在哪個不知名的小店,買到了雙碟裝的原聲CD,拿回家,就只聽《Memory》,反反復復,直到歌詞也記得。
我不太喜歡Sarah Brightman的版本,說實話我不喜歡她的聲音和發音。我喜歡Carreras的。
其實這首經典得不能再經典的歌,起碼有幾百個人翻唱過了,齊豫也唱過,我第一次知道這首歌叫《Memory》,就是聽她唱。那次她穿一襲長衣,光腳,頭發完全自然的披下來,站在舞台上閉著眼睛唱。我當時想,這就是遺傳吧,姐姐聲音這么好,弟弟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Memory》的歌詞我一直貼在衛生間,正對馬桶,實在不雅。但我每次坐在馬桶上就想唱這首歌。歌詞寫得好,就當是首詩吧。
3、內心一直很感動,尤其是聽到熟悉的旋律,memory,霎那間覺得這個世界安靜下來,只聽到一隻貓在婉聲低泣。我甚至看到了她臉上那些因年華逝去的悲傷。
每個人終究會去,只是在我們風光不再時,也要挺起胸抬起頭,唱一首Memory
4、今天在音樂課上,因為看音樂劇《貓》再次聽到這首歌,熟悉到幾乎落淚。
很久很久以前,就聽過。在一個我很熟悉,很愛的親人的身邊,在逐漸遠去的同年裡,在記憶的某個角落,曾這樣熟悉地靜靜聆聽這首歌。
《Memory》。盡管那時的我還那樣年幼。盡管那時並不懂因為。盡管只有一次。盡管記憶在模糊著。曲調仍這樣熟悉。彷彿能夠聽見這樣的聲音。那曾經的自己的低語。
不要留下我一個人。
人在寂寞時就會變得回憶。
那段時光有多美好。
不要走,不要離開。
一切仍然在繼續。
謝謝你,曾伴我同行。
5、永遠的《回憶》
比起其它著名的音樂劇,中國聽眾最熟悉的一定是《貓》。原因不在其它,而在於劇中一首歌的力量,那就是《回憶》。自《貓》誕生以來,《回憶》這首歌就開始傳播四海,那如泣如訴的旋律,往往能在第一時間俘獲人心。很大一部分人會關注這首令人動容的歌曲,不管其它時候《貓》怎幺跳怎麼舞怎麼鬧,演唱《回憶》的時候都是演員最深情、觀眾最感動的時刻,這也使得該劇更具有生命的意味和充滿哲理的想像。
《回憶》這首歌是由劇中的主角魅力貓「格里澤貝拉」演唱的,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說,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因為所有的貓對「格里澤貝拉」的看法都將在這首歌後發生改變,如果這首歌不感人,無疑就是全劇的失敗。
然而貓劇是如此的成功,回憶也是如此的動人。以至於每一個認真傾聽回憶的人都會找到共鳴。魅力貓曾經的韶華已經化作過眼雲煙,痛苦卑賤的生活折磨得她痛苦不堪。然而她既沒有沉溺於那曾經美麗的幻想般的回憶,也沒有被那些悲慘絕望的記憶所埋沒。無論對過去的感慨有多麼深沉凝重,明天總是新的一天。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 And the new day will begin. 這是永遠對明天充滿希望永不言放棄的光明之歌,也是所有生命得以生生不息的偉大意志的體現。正是這首歌,使所有的貓們為之動容,並推舉她上了天堂;也正是這首歌,將全劇的氣氛推向高潮,讓所有的人體會到回憶的虛幻和未來的真實,使每個人懂得如何從縹緲的過去中汲取力量,為每一個明天而努力不息,讓每個明天都能成為美麗的回憶。
6、Memory 這一首歌給人的感覺是驚鴻一瞥的,一見鍾情的,驚艷的。當你剛剛一聽到這首歌的第一句,或者其中的一句的幾秒鍾內,你就會愛上它,然後瘋狂的尋找它,然後發現它,看它,反復聽它 尋找它的不同版本。這是很多人聽到memory的共同經驗。很多人說這首歌是最出彩的,說沒有這首歌貓劇是不成功的。也不無道理,這首先是一種旋律上的美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