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柏林交響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是兩個不同的樂團嗎
當然是柏林愛樂樂團更好!
柏林交響樂團知名度不高。
柏林愛樂樂團簡介:
一個音樂文化的中心城市,柏林在世界音樂生活中所佔的特殊地位是十分明顯的:這里是全世界范圍內擁有歌劇院、交響樂團、合唱團和室內樂團數目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在這些不可勝數的音樂團體中,柏林愛樂樂團是首屈一指的最有代表性的位使者,也是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象徵。
在整個19世紀,柏林的音樂生活逐漸脫離了宮廷和教會的束縛,最初只是作為王公貴族的消遣和為宗教目的服務的音樂終於能夠進入尋常人等的生活圈子,這為柏林音樂的進一步繁榮奠定了基礎。從1801年開始,宮廷管弦樂團每年都要舉辦2到3場為社會公眾演出的音樂會,向聽眾介紹諸如貝多芬等作曲家的交響樂作品。1826年11月,這里的宮廷樂隊曾經演出過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在19世紀初期,盡管經濟的衰退曾極大地限制了公開的音樂演出,但是非正式的家庭音樂會仍然層出不窮,比如門德爾松和尼古拉家族就組織過類似的家庭音樂演出,約阿希姆和克拉拉•舒曼也安排過私人性質的室內樂音樂會。在這個階段,宮廷在柏林的社會音樂結構中的主導地位被進一步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教堂、學校和家庭式的業余音樂活動。一些私立的管弦樂團逐漸取得了良好的聲譽,有的甚至將其影響波及到了國外,其中名望較高的有約瑟夫•貢格爾樂團、卡爾•利比格樂團和威廉•維普雷希特樂團。本傑明•比爾澤於1867年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比爾澤樂團,在柏林眾多管弦樂團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這個樂團很快就成為擁有70名職業樂師的組織,這樣的規模在當時已屬十分難得。然而比爾澤樂團到了1882年時也發生了內部的分裂,70名樂師中的54人離開了這個樂團,他們在演出經紀人赫爾曼•沃爾夫的倡議下,與其他一些業餘音樂家匯合在一起,組建了愛樂樂團,這便是日後名噪世界樂壇的柏林愛樂樂團。
柏林愛樂樂團創建之初,由當時在德國頗具聲望的弗朗茨•維爾納擔任指揮。在此之前,維爾納的指揮活動主要集中於慕尼黑、萊比錫和德累斯頓等地,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分別於1869年和1870年指揮了瓦格納的歌劇《萊茵的黃金》和《女武神》的首演。維爾納除了在柏林愛樂樂團草創階段指揮了它的一些音樂會以外,並沒有給這個樂團帶來十分深遠的影響,他很快就離開了這個樂團,前往科隆成為當地音樂學院的院長。
隨後拿起柏林愛樂樂團指揮棒的是以小提琴家和作曲家、指揮家及教師等多重身分活躍於19世紀下半葉的約瑟夫•約阿希姆。盡管約阿希姆在當時德國乃至整個歐洲的音樂界都享有盛名,但是作為一名職業指揮家,他顯然對於樂團的發展和成長缺少遠見卓識,而他的曲目也過多地限定在勃拉姆斯等少數的幾位作曲家的范圍內,這對於一個音樂中心城市的代表性樂團來說似乎過於狹窄了。從1887年開始接替約阿希姆的是指揮家漢斯•馮•彪洛,這位瓦格納音樂的忠實追隨者執掌柏林愛樂樂團的時候已經年近六旬,盡管如此,彪洛還是以其豐富的經驗和音樂背景給這個樂團帶來了許多新鮮的東西,這些內容對於一個處於上升時期的樂團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段時間里,年輕的樂團與很多作曲家建立了密切而穩固的聯系,它的客席指揮里出現了理查•施特勞斯、勃拉姆斯、格里格和柴科夫斯基等人的名字。也正是由於這些合作,樂團的曲目不斷擴大和豐富,演奏水平日益提高,已經成為柏林最出色的交響樂團了。
1895年,柏林愛樂樂團聘請尼基什擔任首席指揮,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與其幾乎同時發出邀請的是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當時正值年富力強的尼基什似乎是毫不躊躇地把這兩個職位一同攬下,並且將它們一直把持到他1922年離開人世。
尼基什入主之後的27年間,柏林愛樂樂團在他的手中迅速攀升到世界著名樂團的前列,成為最偉大的交響樂團之一。毫無疑問才尼基什是他那個時代最具魅力的指揮大師,也是最有影響力的一個人物,在很多方面,他幾乎是無可比擬的。他尤其擅長於演繹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作品,他對於舒曼、勃拉姆斯、布魯克納、瓦格納和柴科夫斯基的詮釋方式直至今天仍然被許多人奉為經典;在尼基什的手中,柏林愛樂樂團形成了自己最為獨特的聲音特徵:良好的控制能力,富於熱情的優美音色,這些對於一個一流的交響樂團是必不可少的存在條件。
尼基什的去世留下了兩個空缺:柏林愛樂樂團和萊比錫格萬特豪斯管弦樂團;而這兩個職位又一次由一名年輕人同時承擔下來,就像當年尼基什本人所做的那樣。這個當時只有36歲的指揮就是富特文格勒。盡管也就在這一年,他開始與柏林愛樂樂團的最強勁的對手維也納愛樂樂團建立了長期而牢固的關系,但是在後半生里,富特文格勒始終是把柏林愛樂樂團當作他最密切的朋友和最得心應手的樂器。他率領這個樂團進行了一次又一次歐洲旅行,斯堪的納維亞、英國、瑞士、義大利和匈牙利,這些巡迴演出向世界展示了德國古典音樂在20世紀的發揚和光大。富特文格勒還為柏林愛樂樂團確立了一項傳統,每年都要舉行大約25場大眾音樂會、6場民族音樂會和其他室內樂演奏會等等義務演出,作為回報,國家和柏林市政當局將向樂團提供財政資助。
富特文格勒與德國納粹當局的關系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惑的疑團,一方面他曾經幫助過許多猶太音樂家逃離納粹的迫害,並且曾一度辭去包括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在內的所有職位以示對當局的抗議;另一方面他又在納粹最囂張的時候擔任過政府的音樂顧問,戰爭結束後曾居於戰犯之列,甚至在一段時間內不能登台指揮。
戰爭的硝煙給處於戰火中心的柏林人的音樂生活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後果,1944年,柏林愛樂樂團的大本營愛樂大廳被炮火摧毀後,樂團不得不在教堂和貝多芬音樂廳等場所演出,然而音樂會在這種危險的環境中幾乎從沒有間斷過。柏林被盟軍攻陷前,樂團的最後一場音樂會在1945年4月15日舉行,然而就在5月26日,生於莫斯科的指揮萊奧•波爾查德就在戰後的廢墟中召集起了樂團的演奏家,舉行了戰爭結束後的首場音樂會。不幸的是,波爾查德不久後被一名士兵莫名其妙地打死。
由於富特文格勒被禁止參加音樂會演出,年輕的羅馬尼亞人切利畢達克成為柏林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這位不久前才從柏林高等音樂學院畢業的青年是柏林愛樂樂團在戰後重獲新生的決定性人物,經過他的努力工作,樂團在極短的時間里便重新振作起來,恢復了往日的雄風,並且得到了演出的許可。令人驚奇的是,桀驁不馴的切利畢達克對富特文格勒恭敬之至,當富特文格勒於1947年得以重返柏林愛樂樂團後,他一直與這位前輩共同分享這一職位,直至1952年富特文格勒就任音樂總監後,他也是平靜而滯灑地離開了柏林,這與日後聽到卡拉場就任總監後的憤怒簡直判若兩人。
1954年富特文格勒逝世時,柏林愛樂樂團面對的是正在冉冉上升的指揮明星卡拉揚和曾為樂團重建輝煌立下汗馬功勞的切利畢達克,然而對於樂團的管理者來說,卡拉揚更是他們心目中最理想的人選。富特文格勒謝世的消息傳來時,卡拉揚正在羅馬指揮當地的樂團演出,也許很難形容他此時的心情,因為在德語地區這兩位最優秀的指揮之間多年來一直存在著一種愛恨交織、恨多於愛的復雜關系,他們在維也納和柏林的明爭暗鬥實際上就是對於這兩個城市最有代表性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和柏林愛樂樂團的爭奪。在過去,年長而更富於經驗的富特文格勒是當然的勝利者,可是,從今以後呢?
不過在此時此刻,卡拉揚本人比柏林愛樂樂團更能沉得住氣,他與樂團方面商定先在第二年的春天以特邀指揮的身分一起去美國巡迴演出,雙方磨合一番,有何不可呢?
當這次巡迴演出圓滿結束時,卡拉揚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他多年來夢寐以求的目標。當然,對於樂團來說,他們也找到了在德語地區最適合擔任這一職務的人選。於是,卡拉揚與柏林愛樂樂團——現代音樂史上最有號召力的一對搭檔就這樣形成了。
在卡拉揚的領導下,柏林愛樂樂團進入了它的黃金歲月,它所錄制的唱片總是會創下古典音樂銷售的新紀錄,它每到一處的演出都會受到眾口一辭的歡呼和贊譽,唱片公司紛紛前來洽談合作事宜,歐洲各地的音樂節的組織者也都競相向樂團投來獻媚的眼光。1963年10月15日,樂團進入了它新的大本營—新愛樂大廳,這座處處體現著卡拉揚風格氣質和音響觀念的演出場所能夠容納2397名觀眾,是柏林最大的一座音樂建築。
卡拉揚將柏林愛樂樂團帶入了前所未有的音樂境界中,而這同,卡拉揚從來不把自己僅僅局限於某一時期或某一流派的作品當中,他指揮所有樂曲雖然不能都做到完美無缺,但是都毫無疑義地達到了第一流的水準。自然,卡拉揚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就也直接得益於他手中這一支同樣富於特殊魅力的樂團。
然而,即使這樣一對看似美滿的組合也有其危機的一面,特別是到了卡拉揚的晚年,到了他以帝王一般的目光審視一切的時候,這種矛盾便更加明顯了。矛盾爆發的起因是對於錄用一名女性演奏員的態度,然而實際上真正的緣由在於樂團對這位音樂的君王在一切事務中都凌駕於樂團之上的反抗。於是,被激化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卡拉揚在最後的幾年中甚至轉而去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錄制唱片,舉行音樂會。
在卡拉揚於1989年去世之後,柏林愛樂樂團在挑選他們的下一位領袖時,不得不認真考慮到這樣一個問題:他們需要的是一位威嚴的君主還是一位和善可親的合作者?於是,在團員的幾輪秘密投票中,永遠和顏悅色、神態溫和的阿巴多順利當選,在幾名候選者當中獨占鰲頭。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指揮家已經不再會像他們的前輩那樣多年死守著一個樂團,即使是常任指揮也常常身兼數職,不願把精力全部放在一處。這一點,在柏林愛樂樂團近年來的情形中也可以一見端倪。僅以1994年到1995年這個樂團音樂季中首席與客席指揮家出現的頻律來看,首席指揮的分量已經大大減輕,與之相對應的是客席指揮的人數分布廣,場次增加,其中首席指揮阿巴多指揮28場,而巴倫博依姆、拉特爾指揮7場,指揮6場的有梅塔、薩瓦利施、海廷克和萊文,指揮4場的有布列茲和小澤征爾,索爾蒂指揮2場,其他獲邀指揮這個樂團的還有臘斯泰特、哈農庫特和薩洛寧等。
❷ 今年柏林愛樂樂團除夕音樂會曲目單,網上播出時間
Philharmoniker
Sir Simon Rattle Conctor
Thomas Quasthoff Bass-Baritone
Pauline Malefane Soprano
George GershwinCuban Overture
Samuel BarberAdagio for Strings
Aaron CoplandOld American Songs
John AdamsShort Ride in a Fast Machine
George GershwinSummertime from Porgy und Bess
George Gershwin»Bess, you is my woman now« from Porgy und Bess
George GershwinAn American in Paris (revised by Frank Campbell-Watson)
2008年12月31日 17:15 新柏林愛樂大廳
主題:美國現代音樂之夜
西蒙·拉特指揮
【德】托馬斯·誇斯托夫(低男中音)保琳·梅勒菲(女高音)
曲目:1喬治·格什溫—《古巴人序曲》
2薩繆爾·巴伯—《弦樂柔版》
3艾龍·科普蘭—《老美國歌曲》
4約翰·亞當斯—《震盪者的環節》(或譯為《在快速機器上的短暫騎行》
5喬治·格什溫—《夏日時光》選自歌劇《波吉與貝斯》、唱段《貝斯,你現在是我的女人了》、《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屆時,北京的聽眾可通過北京音樂廣播電台FM97.4收聽越洋音頻現場直播,上海地區可通過人文藝術頻道收看直播,全國其他地區可通過東方衛視收看該音樂會的實況直播
❸ 古典音樂愛好:昨晚除夕在德國柏林是不是有個音樂會我想知道相關的信息,比如說曲目
你說的是不是這個
http://www.56.com/u19/v_NDg2NTY2MTY.html
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專協奏屬曲》
❹ 阿巴多 - 1997年柏林愛樂新年音樂會 - 向卡門致敬 節目單
1.Selection from Carmen
卡門選曲
2.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3.Carmen Fantasy
卡門主題幻想曲,獨奏家是沙漢姆~內
4.Rhapsody Espagnole
西班牙狂想曲
5.Ritual Fire Dance
????
6.Hungarian Dance No.5
匈牙利容舞曲第五號
❺ 柏林愛樂夏季森林音樂會的必演曲目
必演曲目:《柏林的空氣》
《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 又譯作《柏林的氣息》、《柏林的氣質》
這首輕松愉悅的小進行曲選自德國本土作曲家保羅·林克的輕喜劇《月亮公主》
❻ 柏林愛樂音樂廳的音樂廳介紹
事實上辦展覽的這部分是室內樂廳,是Scharoun在原來的交響樂廳旁邊造的,1987年才完工,風格幾乎與交響樂廳完全一樣,僅僅是把觀眾席正面長出去的那部分切掉了,使之成為一個中心對稱的八角形布局。全新的舞台設計將表演者置於大廳中心,四周是自由伸展的不對稱的觀眾席,夏隆對於戰後德國有相當大的影響,並且它的精神持續不斷的延伸到世界各地柏林愛樂音樂廳的前廳安置在觀眾廳的正下面,由於觀眾廳的底面如同一個大鍋底,其下的前廳的空間高矮不一,其中還布置著許多柱子、傑梯和進口,因而這個音樂廳的前廳的空間形狀極其復雜,路線非常曲折。初次來此的人會產生撲朔迷離、摸不清門路而豐富誘人的印象。及至進入觀眾廳內,看到的又是如同山口袋中葡萄園似的景象。聽眾席化整為零,分為一小塊一小塊的「哇田」似的小區,它們用矮牆分開,高低錯落,方向不一,但都朝向位於大廳中間的演奏區。由於化整為零,一般大觀眾廳中常有的誠大的大尺度被化解了,確實呈現出親切]隨和、輕松、細開展巧、瀟灑的氣氛。
愛樂音樂廳的外形由內部的空間形狀決定。周圍牆體曲折多變,屋頂的形狀由內里的天幕似的天花板確定。整個建築物的內外形體都極不規整,難以形容。
在廣場的另一端是密斯生前設計的最後一個作品——柏林新國家美術館。
❼ 柏林愛樂樂團的現任總監
西蒙·拉特爵士,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三日,柏林愛樂樂團的樂師投票選出西蒙·拉特接替阿巴多為樂團的總指揮。阿巴多於前一年宣布,希望在二○○一至○二樂季於領導了樂團十二年後,可以卸下職務。在樂團成立了一百二十年之後,拉特於二○○二年九月七日以第六任總指揮及新藝術指導的身份,指揮樂團演出第一場音樂會。
拉特一九五五年生於英國利物浦,於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學藝,七四年至七七年在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和伯恩茅斯小交響樂團任助理指揮。此後他與英國多個樂團合作過,包括愛樂管弦樂團、倫敦愛樂樂團和倫敦小交響樂團。一九七九年他首度在美國亮相,指揮洛杉磯愛樂樂團演出,並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九四年擔任該團第一位首席客席指揮。
一九八零頭年,拉特當上伯明翰市交響樂團的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十年後直至九八年夏出任音樂總監。他在該團孜孜不倦的工作,又推出各項充滿新鮮意念的藝術活動,令該團穩立世界一流樂團的地位。他率團走遍全球,九八年更為薩爾斯堡音樂節的嘉賓,演出全套貝多芬交響曲。
除了伯明翰市交響樂團之外,拉特領導過的樂團遍及歐美。他與波士頓交響樂團、費城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建立了悠久而深厚的關系,更於二○○一年五月與維也 納愛樂樂團合錄了多首貝多芬樂曲。自一九九二年十月起,他也是啟蒙時代樂團的首席客席指揮, 以及伯明翰當代樂組的藝術總監。
一九七○年代後期,拉特開始涉足歌劇,於一九七七年首次在格蘭特堡指揮演出楊納傑克的《狡猾的狐狸》。之後,指揮過的製作包括史特勞斯的《那克蘇斯島上的阿麗德奈》和《玫瑰騎士》、浦羅歌菲夫的《三隻橘柑之戀》、蓋希文的《波基與貝絲》,以及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女人皆如此》、《唐喬望尼》幾出歌劇。歷圖首次為英國國家歌劇院執指揮棒的製作是楊納傑克的《卡佳·卡巴諾娃》,首次亮相在高文花園的歌劇是《狡猾的狐狸》。演過的歌劇只包括楊納傑克的《馬可普洛斯事件》 (二○○○年九月於普羅旺斯 )、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依索爾》 (二○○一年於荷蘭歌劇院 )、貝多芬的《費多里奧》 (二○○一年於格蘭特堡和二○○二年於巴黎沙德萊劇院 )、華格納的《巴西華》 (二○○一年於高文花園 ),以及於二○○二年十二月在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尼古拉斯莫的《蘇菲的抉擇》。○三年他再指揮上演貝多芬的《費多里奧》 (於薩爾斯堡復活節音樂節,及在柏林的音樂會 ),和莫扎特的《伊多內美奧》 (格倫特堡、柏林、琉森 )。
拉特當上柏林愛樂樂團的總指揮之前,與樂團合作已有十五年之久。 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十四日他首次指揮樂團演出馬勒的《第六交響曲》,此後定期出現在樂團的指揮名冊上。截至二 00二年九月之前,他共指揮了七十五場音樂會,演過類別廣泛的曲目,包括巴赫、巴托、貝多芬、貝爾格、貝里奧、白遼士、伯恩斯坦、布列茲、布拉姆斯、狄恩、德布西、蓋希文、格列瑟、古拜杜蓮娜、赫斯、海頓、楊納傑克、李斯特、馬勒、梅湘、莫扎特、尼爾森、浦朗克、拉赫曼尼諾夫、拉莫、拉威爾、荀伯克、蕭斯達高維契、西貝流士、史達拉汶斯基 、蘇克、以及史曼諾夫斯基的作品。
拉特經常安排在音樂會演出名不見經傳的樂曲, 例如一九九○年九月他 為古拜杜蓮娜的《阿利路亞》舉行首演,翌年一月指揮演出史曼諾夫斯基的《聖母悼歌》,一九九二年九月向柏林大眾介紹蘇克的《死神交響曲》。到了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他指揮上演一套組曲,取自拉莫的《波里亞後代》;而一九八年二月,介紹了貝里奧的《交響曲》。在歷圖的指揮下,柏林愛樂樂團也首次演出了馬勒《第十交響曲》的庫克版本。
拉特與 EMI唱片公司簽了獨家錄音合約,該公司為他與伯明翰市交響樂團及其他樂團合僅錄制了六十多套樂曲。他的電視專輯《離家》演繹二十世紀的音樂,於一九九七年由英國電視 (第四台 )播放。他與柏林愛樂樂團合錄的李斯特《浮士德交響曲》和馬勒的《第十交響曲》,不單博得全球樂迷贊賞,並贏取了格林美獎。 至於他在柏林愛樂音樂廳現場錄音的荀伯克《古雷之歌》,已於二○○二年四年面世 。不久前 EMI推出了一張現場錄音唱片,是歷圖與柏林愛樂樂團於開幕音樂會上演奏馬勒的《第五交響曲》,裡面並收有 樂團於二○○三年四月在愛樂音樂廳現場錄音的貝多芬《費多里奧》。
一九九四年,拉特榮獲英女皇在壽辰儀式中頒授英帝國爵級司令勛章 (KBE),表揚他在藝術方面的貢獻。兩年後,漢堡的杜費基金會向他頒贈「莎士比亞獎」。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他又獲英國皇家藝術學會頒發阿爾拔獎章,表揚他對音樂的傑出貢獻,以及在教育與社區活動的熱心服務;這兩方面也會是他在柏林的重大任務。 二○○三年秋, 他又獲德國唱片業界頒授「迴音古典音樂獎」中的「指揮年獎」。
❽ 柏林愛樂音樂廳的介紹
柏林愛樂音樂廳,1956年德國本土建築師Hans Scharoun(漢斯。雪龍),這也是卡拉楊經常在此演出的並常常贊頌不已的一個演奏廳
❾ 柏林愛樂年度音樂會系列8DVD
這套DVD我也有的,可以用電腦看的,我看過N遍了。你的電腦看不了?那隻能說是電腦的問題了。
看看光碟機有沒有問題,另外換幾種其他的播放軟體試試
換台電腦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