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什麼音樂劇造型論文

什麼音樂劇造型論文

發布時間:2021-02-17 10:39:39

1. 音樂劇《貓》論文

1《貓》
它應是屬於歌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的撼世傑作,該劇無與倫比地囊括了1983年百老匯的七項托尼獎,並包攬了倫敦紐約所有戲劇大獎。該劇曾被授予「世紀音樂劇」的稱號,自1981年倫敦首演以來,其間在美、日、法、德等國公演,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轟動,往往一票難求,至今仍是紐約百老匯及倫敦最賣座的音樂劇。源於此劇的經典情歌《回憶》( M emory)早已家喻戶曉,堪稱音樂劇史上的一部不朽名曲 。

音樂劇《貓》賞析
音樂劇是綜合性的審美舞台消費藝術,本課以《貓》為載體,通過戲劇元素、舞蹈元素、音樂元素、舞美元素四方面讓學生走近音樂劇,了解音樂劇。

音樂劇《貓》的地位

《貓》是當今世界音樂劇中最成功的作品,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新倫敦劇院,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是倫敦和百老匯上演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3年獲得最佳音樂劇獎等7項托尼獎.。劇中一曲《回憶》(Memory),已經成為音樂劇音樂經典。2003年音樂劇《貓》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上海大劇院的舞台,引起了強烈的轟動效應。那麼為何音樂劇《貓》如此震憾人心,所向披靡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走進百老匯,領略貓的魅力。

二、音樂劇《貓》劇情介紹(戲劇元素)
《貓》的故事很簡單: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聚會,眾貓們會在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我們知道貓有九條命,升天以後可以再次獲得新生。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用歌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最後,當年曾經光彩照人今日卻無比邋遢的「魅力貓」以一曲《回憶》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貓,成為可以升入天堂的貓。
「魅力貓」,是全劇最重要的角色。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經變成一隻蓬頭垢面、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她以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

Old Deuteronomy老杜特洛內米-----領袖貓 "領袖貓"是貓族的首領,他的年紀很大,而且飽讀詩書,充滿智慧和經驗。在整個部落里,他德高望重,最受尊敬和愛戴。平時他很少出現在貓族中,日常事務都由年輕的"英雄貓"來處理。但是在一年一度的舞會上,領袖貓是一定會來的,因為只有他才有資格挑選獲得重生的貓兒。
Victoria維克多利亞---純白貓 純白貓的純白毛色反映了她的天真和單純,她的純朴本能促使她樂於幫助弱者。她羞怯地向欲回歸貓族的"魅力貓"伸手,卻遭到其它貓兒的阻止。
Rum tum tugger若騰塔格-----"搖滾貓" "搖滾貓"是貓中的搖滾歌星和花花公子。他的歌也是傲氣十足的搖滾樂,"搖滾貓"的個子很高,動作矯健而有爆發力,是只很有男性魅力的成年公貓。 他在聚光燈的照耀下狂舞,盡情享受母貓們瘋狂的迷戀。
小貓傑米瑪: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當魅力貓唱出了《回憶》以後,首先喚起了她的同情,用自己清甜明亮的嗓音也唱出了魅力貓的旋律,使眾貓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 另外還有保姆貓」、「劇院貓」、 「富貴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四、音樂《貓》中的舞蹈元素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為了傳達劇情,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
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體現了白貓純潔的心靈。
介紹保姆貓:褓姆貓是貓中的保姆,她一般白天顯得很懶散,整天睡,但一到晚上,她便非常繁忙,因為她要訓練老鼠織毛衣,還要為蟑螂失業的問題而擔憂,這不她帶著她的一支蟑螂童子軍來了……
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傑利克舞會,場面宏大、激情澎湃,搖滾貓帶領貓兒們所跳的現代舞,動感十足,也突出了的他狂野的個性,怪不得母貓們對他如此迷戀。

五、音樂劇《貓》中的音樂元素
與舞蹈一樣《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全劇近三個小時,共由二十三首樂曲組成。除了配合不同舞蹈場面的舞曲之外,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並被前後錄制了600餘次,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據說,直到首演的日期都已經很接近的時候,導演諾恩仍對劇里的歌曲不滿意。他覺得整部音樂劇的高潮部份不夠強烈, 努恩對韋伯說:我們在劇中需要的是你的情感大宣洩。韋伯告訴導演諾恩,不要抱太大的希望。那一晚韋伯回家之後,花了整整一個晚上,寫出了一個曲子。第二天早上,韋伯在排練室的鋼琴上給諾恩彈奏了他那晚的創作。拿恩聽完後,對旁邊的人說:「我請你們記住現在的日子和時間。因為你們現在聽到的,就是下一個能稱為傳奇的樂曲。」
當眾貓們沉浸在歡聚的幸福之中的時候,魅力貓來到場上,貓兒們都避開她,月光下,孤獨的魅力貓回憶著自己年輕美麗時的幸福時光,
回憶(1)這首歌曲感覺唱完了嗎?魅力貓第一次唱出回憶的時候,歌聲表達的是他什麼樣的心情?(有意猶未盡之感,音樂表達了孤獨、無助、凄涼的情緒。)
你想一個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輝煌的時候,背叛了自己親人,而當她年老色衰,以這樣一副醜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這兩者之間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歡聚的興奮中,她的突然出現,打破了當時暖融融的氛圍,貓兒們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她,我們的女主人公內心肯定非常復雜,孤獨、無助與凄涼。
領袖貓同情地向她伸出手,但她沒有看見,暗然地離開了。
領袖貓告訴貓兒們,幸福的含義不僅僅是現在,也包括過去那些不能遺忘的事情,月光下,傑里可貓族中最年幼的小貓傑米瑪唱起了《回憶》,貓兒們都流露出感動的表情,悲天憫人,寬大為懷。
回憶(2)同樣的旋律此時演唱者的身份已發生了變化,請同學們仔細聆聽,並對比兩次「回憶給你的感受有何不同」。(音樂情緒是和睦、溫馨、幸福的。)由其最後全體貓兒們起立的一剎那,表達了貓兒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憧憬與企盼,盼望幸福的降臨。
(歌曲:《Memory 回憶》)
回憶(3)貓兒們的寬容與同情,喚起了她對生活的信心,魅力貓鼓起勇氣再次唱起了《回憶》向大家伸出了渴望之手。 她悲哀的回憶著過去,祈求親人們的原涼和理解,同時盼望能夠獲得新的生活;
If yo u touch me,you wi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這一段是全劇的高潮,音樂經過兩次轉調,力度層層推進,極富有震撼力。
同樣的旋律,演唱者的身份發生的變化、調式調性的轉換,力度的對比給我們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六、舞台美術
據介紹,在百老匯的音樂劇中,絕大多數製作都是不惜投入巨資運用聲、光、電等各種現代技術手段,創造出夢幻般的舞檯面貌,具有強烈的視聽沖擊力。
首先在《貓》劇中最突出的一點就是人物的化裝,全劇共有36隻貓,為了表現貓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徵,他們的化裝也是形態各異,五花八門,各具特色,形象逼真。前面我們已經看到了一些貓,下面再出示一組圖片,你會給這些貓取什麼名字呢?
舞台效果,在前面的舞蹈和音樂片斷中已經感覺到了舞台效果在劇情的表達及人物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通往九重天〉這一段,舞台效果更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純潔的白貓維多利亞首先對魅力貓表示同情,傑里可貓們終於原諒了她,接納她回到族中。領袖貓選擇魅力貓是今年獲得重生的貓,貓兒們歡送她登上了通往九重天之路!

七、劇情總結
魅力貓載著大家的祝福登上了九重天,獲得了新生。這部音樂劇欣賞完了,《貓》的世界就是濃縮了人類社會。那麼,這個故事對你有什麼啟發呢?送魅力貓升天,領袖貓最後一個動作是怎樣的,包含了什麼含義?——愛與寬容的博大胸懷。最後一個運作是舞蹈主題動作與戲劇的完美結合。《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八、總結音樂劇概念、特徵
音樂劇是以戲劇為基石,以音樂為靈魂,以舞蹈為重要表現形式,將舞台美術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舞台表演藝術。 在一部音樂劇作品中,戲劇、音樂舞蹈通常不是那麼壁壘分明,而是相輔相承,最多是各部分強調的和程度不同而已,在絕大多數音樂劇中,歌唱舞蹈與對白是交替使用。
在當今的舞台藝術中,恐怕很少有哪種戲劇形式可以像音樂劇這樣具有勃勃生機。 以〈貓〉為代表的現代派音樂劇,與歌劇、舞劇比起來,它在音樂與舞蹈的創作中使用了大量的流行音樂的元素,並將觀賞性放在首位。 使戲劇表演更加通俗化、大眾化、現代化。這大概就是音樂劇能在眾多舞台藝術中異軍突起,廣受觀眾歡迎的一個主要原因。音樂劇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為成功的舞台表演藝術。在去年的七藝節上,取材於嘉善田歌的原創音樂劇《五姑娘》獲文化部文華大獎,具有濃鬱江南水鄉風情,以後我們有機會也給大家介紹一下。
音樂是音樂劇的靈魂,戲劇是音樂劇的基礎。

2. 誰能幫我寫一份 歌劇與音樂劇在聲樂表演方面的異同 2000字左右的論文 急急急~~~~

音樂劇與歌劇的區別


音樂劇跟歌劇最大的區別是它有戲劇、有音樂、有道白,這些都是隨意的。歌劇先作曲,有獨唱曲,二重唱,三重唱,合唱,有一定的規格、形式。歌劇道白也是唱出來的,它必須唱什麼詠嘆調。音樂劇沒有,根據劇情的需要,該說就說,該唱就唱,是根據戲劇的要求來進行的。音樂劇比較通俗易懂,而歌劇應該屬於古典類。

音樂劇的音樂形式是歌劇化的,它是古典歌劇藝術的現代傳承。是現代音樂戲劇的主流。音樂劇與歌劇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斷代。
與其說音樂劇是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倒不如說音樂劇是傳承了歌劇藝術而形成的現代歌舞劇。雖然它具有藝術手法的綜合性,但就藝術形式來說它依然獨具歌劇的傳統。仔細分析;如果話劇不用道白,舞劇不用舞蹈,那麼我們肯定不會稱之為話劇和舞劇了,因為道白和舞蹈是它們各自唯一重要的特徵。可是,音樂劇要是沒有了道白和舞蹈,它依然是音樂劇,因為他屬於歌劇的類型,它傳承的是歌劇的特徵,它不能沒有音樂,不能沒有歌唱。它只是屬於戲劇的一個范疇。從歌劇,輕歌劇,喜歌劇,音樂劇到充滿歌劇色彩的音樂劇。它有非常純正的血統,從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喬治·格什溫、理查德·羅傑斯、伯恩斯坦、韋伯、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這些偉大的人物之間要麼是同屬歐洲體系,要麼象喬治·格什溫和伯恩斯坦有師徒情份,或者,象普契尼和韋伯不同時代卻共同擁有迷人的旋律,這也經常讓我錯誤的以為《當晴朗的一天》和《回憶》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正如韋伯所說:他在創作的時候沒有覺得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因為我是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音樂劇在牛津簡明音樂詞典中的註解是這樣:MUSICAL歌舞劇,一種近似輕歌劇[OPERETTA]的戲劇體裁,但通常指美國的從紐約百老匯發展起來的音樂表演。比起音樂喜劇[MUSICALCOMEDY]顯得更為復雜精緻而更接近歌劇。假如我們用德國偉大的歌劇大師瓦格納對歌劇的論斷來看音樂劇;即「歌劇是用音樂展開的戲劇」。那麼,我們也可以這么說「音樂劇是用音樂展開的戲劇」。他們之間的差異只是音樂風格的不同而已。
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近一百年來,歌劇越來越被當作「陽春白雪」高擱於藝術殿壇之上,有代表性的創作作品鳳毛麟角,真正能欣賞歌劇的觀眾也是非常少的,因為這類觀眾必須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歌劇常識和音樂涵養的基礎上,它需要觀眾具備一定的審美條件,因此,它的觀眾在很大一部份是我們所謂的「圈內人」。但同時,在從後工業化時代轉變為資訊時代,電影、電視、網路對大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眾的審美需求,人們對娛樂的取向已經變得更加廣泛,單就一種藝術形式也需要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音樂劇以其時尚、大眾、流行等現代特性,逐漸占據了歌劇的市場份額成為現代音樂戲劇的主流。


3. 音樂劇鑒賞論文,急需!!! [5000字左右 ]

所謂流行音樂,是指那些結構短小、內容通俗、形式活潑、情感真摯,並被廣大群眾所喜愛,廣泛傳唱或欣賞,流行一時的甚至流傳後世的器樂曲和歌曲。這些樂曲和歌曲,植根於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眾音樂」之稱。 流行音樂起源於美國的爵士音樂。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一種由多民族文化匯集而成的爵士音樂。這種新興音樂,以它獨特的演奏(演唱)方式,刷新了聽眾的耳目,轟動了全美國,又很快傳遍西歐各國。 在今天,流行音樂所包含的內容極其廣泛。在器樂作品中,它包括豐富多彩的輕音樂、爵士樂、搖擺舞曲、迪斯科舞曲,探戈舞曲,圓舞曲以及各種不同風格的舞曲和各類小型歌劇的配樂等。 流行音樂中器樂作品的特點是:節奏鮮明,輕松活潑或抒情優美,演奏方法多種多樣,音響多變,色彩豐富,織體層次簡明,樂隊規模不大,現代作品多使用電聲樂器。聲樂作品的特點是:生活氣息濃郁、抒情、風趣、音域不寬,手法通俗、曲調順口、易於傳唱;歌詞多用生活語言,淺顯易,易為聽者接受和傳唱;歌手多是自成一格的流行歌星,發聲方法各有千秋,不受聲樂學派的約束,演唱時感情重於聲音技巧,動和自由不羈,自然親切,易引起聽眾的共鳴;小樂隊的強聲伴奏與歌聲融為一體。由於流行音樂具備上述特點,所以就能夠和群眾連在一起,無論文化水平的高低,都易於接受。 流行音樂也就是通俗音樂,流行歌曲作為一種以消遣娛樂為主的大眾文化現象,流行歌曲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脈絡息息相關,儼然已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尤其是90年代以後隨著國家的政策開放,使得流行歌曲的內容形式更加的多元化,更加的深入人心,90年代的流行音樂變化較廣,並且與我們的生長背景較為接近。然而流行歌曲不僅是藝術,也是娛樂、精神寄託,更是反應百姓生活的寫實記錄,甚至是大眾思想、意識型態的指標。 現在我們所聽的歌曲,像是周傑倫、蔡依林、張惠妹等等歌手,他們的歌都屬於流行音樂。 流行音樂與其它大眾媒介的差異主要是流行音樂有三種特性: 1.流行音樂乃是一重復的形式:流行音樂的主題內涵不斷的重復,而具有穿透閱聽人之意識的能力。 2.流行音樂多屬非敘述性的形式:其強調對接收者的身體、生理與感官能力之刺激。 3.流行音樂是一種經驗上的形式:音樂是屬於藝術而非科學的領域,是對某一經驗之體驗。
流行音樂的英文翻譯:POP MUSIC
流行音樂的發展
美國的流行音樂作為歐洲流行音樂的主體,主要是以歐洲及其它國家的傳統音樂、民間音樂以及黑人音樂為基礎,融合而發展起來的。隨著逐漸演化和發展,又產生出新的種類形式,如爵士樂、廷潘胡同歌曲、鄉村音樂、拉格泰姆布魯斯、搖滾樂等。流行音樂是與嚴肅音樂相對而言的,它不同於嚴肅音樂,因為嚴肅音樂常具有較深的思想內涵和一些專門的知識層面,需要聽眾運用自己的知識和修養細細領悟、品味。而流行音樂對於聽眾來說,其形式短小、通俗,唱起來上口,並且對於聽眾不需要更多的專門僅依靠對音樂的心領神會與感性認識就能理解。
美國流行音樂具有更多的自娛性與商業性。其自娛性來自非洲的音樂傳統。影響最大的,如爵士樂、布魯斯、搖滾樂等,都起源於黑人音樂。
早年大部分移民從世界各地來到美國,一般地說是出自於自願,他們基本上是願意把自己的文化同美國文化融合在一起。但只有黑人例外。他們是作為奴隸被迫來到這個國家的。他們身上「除了鎖鏈以外,一無所有,但他們的頭腦中卻牢記著非洲舞蹈和音樂的豐富傳統。」黑人奴隸們在農場勞動時,不允許說話,但可以唱歌。他們依靠自人聽不懂的勞動號子和歌曲相互傳遞信息,交流感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把他們郁積在心裡的痛苦與不平喧泄出來,從而逐漸形成了具有黑人特點的黑人音樂。黑人音樂在形成過程中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包括汲取白人音樂成分,產生了布魯斯、爵士樂等形式。而最初的搖滾樂就是黑人音樂「節奏布魯斯」,西方也有人把搖滾樂稱作為「下層階級反抗當局的一種形式」。

4. 求對一個音樂作品鑒賞的論文~!!急!!3000字

舒伯特藝術歌曲鑒賞
圈伯特是近代藝術歌曲(Lied)的奠基人。他在海短十幾年的創作生涯中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他的詞唱同一旋律的分節歌,音樂優美動人,充滿抒情氣息。
歌曲常常是和詩人交沐思想感情的產機
當他讀到一首詩,情動於中,不能自己,詩
的音樂形象也就閃現在面前了。為了有效
地表現詩的內容和境界,他擴大了旋律與
和聲的表現力,並提高了鋼琴伴奏的作
用。抒情歌唱性旋律在他的歌曲中佔有重
要地位,但富於語言表現力的朗誦調也同
樣起著很大的作用。現將英國女高音歌唱
家瑪格麗特·普賴斯(1941一)演唱的21
首舒伯特歌曲擇要介紹如下(漢譯歌詞是
筆者所譯,可以配譜演唱):
《夜與夢)}(。卜43No津.0827)
(/霖黔黔默言詩升鄴
神聖的夜馬上要消近
溫馨的夢也核沉淪,
皎潔的月光照進房裡,
照亮人們靜悄悄的心。
當她聽到白晝已睡醒,
當她聽到白晝已睡醒,
不禁聲聲呼喚
回來吧,神聖的夜!
把溫馨的夢找回來!
音樂悠長緩慢,輕柔婉轉,描寫夜
深人靜、似夢似幻的精神境界,是一首二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
((歡笑與哭泣)}(op.59No.4,D.777)
歌詞是德國詩人弗里德利希·呂凱爾
特(Fridc逾土Rt比ert,1788一18腸)的詩
1.我對變幻莫測的愛情保持冷靜,
變得時而歡笑,時而哭泣,捉摸
不定。
早晨懷著希望歡笑,為什麼
要在晚上對著落霞哭泣悲傷,
我自己也不知道,我自己也不知道。
2.我對變幻莫測的愛情保持冷靜,
變得時而歡笑,時而哭泣,
捉摸不定。
晚上還在哭泣傷心,為什麼
早晨醒來忽然面帶笑容,
我要問你,我的心,我要問你,
我的心。
音樂是一首變化分節歌,兩段歌詞
前半唱同一曲調,後半稍有變化。每逢歌
詞說到哭泣時從大調轉入小調,突出調
性色彩的變化。
《春天的信念》(Op.20No.2:D.686b)
歌詞是德國詩人路易·烏蘭德
(LudwigU擬and,1787一1862)的詩,
描寫圖賓根附近尼卡河沿岸的山谷里,
春天綠樹成蔭、山花爛漫的景色,洋溢著
樂觀主義精希電
1.柔和的春風已蘇醒,
簌簌地吹拂晝夜不停,
它裝點萬物,除舊布新。
啊清音燎亮,啊香澤氦氯!
可憐的心靈別『優愁!
如今一切都要變更。
2.世界一天比一天美麗,
不知道要達到什麼境地,
鮮花常開無盡期,
開在遙遠的深谷里
可憐的心靈別憂愁!
如今一切都要變更。
舒伯特為這首詩譜寫了一首兩段歌
《致音樂)}(。p.88No.4『。547)
歌詞是舒伯特的朋友法朗茨·馮
·

伯(Franzvonschober)的詩:
1.高雅藝術,我常常心煩意亂,
許多凡夫俗子把我包圍,
您在我心中點燃起愛的火焰,
使我在美的世界中神迷心醉,
美的世界,神迷心醉!
2.你常在琴中發出一聲嘆息,
奏出神聖而又甜蜜的和弦,
帶我走進盡善盡美的夭堂里。
高雅藝術,我對您深深銘感,
我對您深深銘感!
舒伯特把這首詩譜寫成兩段歌詞唱
同一曲調的分節歌;歌唱性的旋律深情
婉轉,嫵媚動人。
《西爾維亞.她是誰?》(oP.88No.4,
D891)
歌詞選自莎士比亞的雙維羅納二世》
(由鮑倫菲爾德譯為德文),是維羅納青
年瓦倫廷贊美米蘭公爵之女西爾維亞的

1西爾維亞,她是誰,
青年們一致贊美?
聖潔、秀麗而又聰慧;
這般天賦的溫雅,
使她為人一致欽佩,
使她為人所欽佩。
2.她很秀麗,也很和氣,
因美和善是兄弟
慈愛來到她眼睛裡,
救助盲目的人兒,
得救後住在一起,
_
得救後住在一起。
3.讓我們來歌頌伊人,
歌頌她超絕群倫,
她勝過茫茫塵世
居住的一切眾蟲
我們要用花冠獻敬,
要用花冠獻敬。
舒伯特為這首詩譜寫成三段歌詞唱
同一曲調的分節歌,音樂優美流麗,活色
生香。
見與上帝喜相逢,
走完人間崎嶇路程
和平安寧歸千萬靈。
舒伯特為這首詩譜曲,寫成兩段歌
詞(原有三段)唱同一曲調的一首分節
歌。音樂悠長緩慢、庄嚴肅穆。
生活的歡情。
一心傾慕著
你我心心相印,
唉,這就是苦痛
所以產生!
《死神與少女》(OP.7No3,D531)
歌詞是德國詩人馬蒂亞斯·克勞迪
烏斯(Matt扭aselau山us,1740一1815)
的詩,分二節,擬寫少女和死神的話:
[少女】快走開,唉,快走開!
猙獰的骼骼,走!
我還年輕,走,朋友,
不要向我追求,
不要向我追求。
〔死神】伸出手來,你美麗的芳體!

是朋友,並不來要挾你。
盡管放心!我並不凶,
溫柔地睡在我的懷里。
舒伯特採用二部曲式為此詩譜曲,
少女的曲調堅定沉著,死神的曲調以單
音為主,顯得陰森暗淡,死氣沉沉。1824
年3月,舒伯特把這首歌的音樂用於《D
小調弦四重奏抓D.810)第二樂章,作為
變奏曲的主題。
((迷娘之歌})(op.62no.4o.877no.4)
歌詞是歌德的詩,作於1785年6月
上旬,後收入《威廉·邁斯特的學習時
代)},作為迷娘與彈豎琴老藝人的二重
p昌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我孤身隻影,
總是鬱郁寡歡。
我只有凄然面對
那邊的藍天。
啊!我的知心人
遠在天邊。
頭昏目眩像
火燒我的心田。
只有懂得相思的人
能理解我的哀怨。
舒伯特為此詩譜曲,寫成了一首三
部曲式的抒情歌曲。音樂分四段,從緩慢
平靜轉向熱情洋溢,最後又回到開始的
段落。
是否向林間去逃避?
一切一切都白費!
生命的花冠幸福無際,
愛,就是你,
啊,愛就是你!
舒伯特採用沒有再現部的三部曲式
為此詩譜曲,用「無窮動」式的快速伴奏
表達不可遏制的熱情。
《流浪者的夜歌》(。p,96nO.3D.76甲
_
歌詞是歌德的詩,作於_178。年9月
6日夜晚,當時歌德居住在德國中部圖林
《萬靈節禱詞》(0343)
萬靈節是每年十一月二日(逢星期
日順延一天)為死者祈禱的天主教節日。
這首歌曲的歌詞是德國詩人約翰·喬治·
雅各比JohannGeorgJaco悅的詩:
1.萬靈享有和平安寧,
曾經遭受創巨痛深,
曾經做過好夢無數,
飽經滄桑歷艱苦,
走完人間崎嶇路程
和平安寧歸於萬靈。
2太陽已經收起笑顏,
憂心如搗難於人眠,
從皎潔的天光中
《無窮盡的愛分沁p·sno·ID.,3田
歌詞是歌德的詩二1776年歌德因迷
戀著一個有夫之婦仁魏瑪宮廷御馬司之
妻斯坦因夫人)而深感煩惱,適奉大公爵
之命來到圖林根山區的伊爾美瑙山城,5
月6日在雨雪交加中寫了這首詩抒發愛
情的苦悶:
甘冒雨和雪,
甘冒寒風急,
穿越峽谷
中的霧氣徑直
向前走!向前走!
永遠不停留!
我情願自作
自受尋煩惱,
放棄享受許多
根山區的游覽城市伊爾美瑙城西南基刻
爾罕山上的別墅里,他在別墅的牆壁上
題寫了這首詩。其後在1813年8月29日,
剛過了54歲生辰的歌德又登山游覽,在
別墅的牆壁上看到了三十三年前的題詩,
摩掌吟誦之餘,用筆加深了墨跡。再過十
八年,在1831年8月27日,歌德在72歲
誕辰(也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後一個誕辰)
的前夕,再度登上基刻爾罕山,回誦壁上
的舊題詩句,引起了無限的感慨,不禁喃
喃自語:「待一會,你也要去安憩。」啼噓
嘆息了一回,才拭著眼淚,慢慢離開別墅
下山。七個月後,詩人就與世長辭,這首
詩也就成了歌德抒情詩的絕唱(但並非
最後的詩作);後來曾由許多作曲家譜成
歌曲,總數在二百首以上,其中包括德國
作曲家策爾特、呂威、奧地利作曲家舒伯
特和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的作品。
一片沉寂籠罩群峰,
所有的樹梢都已停止擺磯
小鳥在林中默默地棲息,
待一回,待一回,你也要去安憩。
舒伯特在這首歌曲中用輕柔緩慢的
抒情筆觸和簡單樸素的樂段結構,表現
恬靜安謐的詩的境界後樂句的反復,使
人感到餘音裊裊,韻味無窮。
來自山間耕地。
我看見菩提樹邊,
有一群翩翩少年,
我把他們說服。
靦腆靦腆少年郎,
拘拘束束小姑娘,
都跟著我起舞。
有趣的游戲我同你耍,
五彩的花朵開在岸上,
我的母親給你縫金衣裳。」

父親啊,父親啊,你聽見了嗎,
魔王在輕輕地同我講話?」

安靜些,不要緊張,我兒,
是風吹枯葉瑟瑟作響。」
((詩神之子》(Op.92no,1D.764)
歌詞是歌德的詩,抒寫詩人在大自然中
的快樂逍遙。原詩分五節,每節六行,按
「裙韻」(Schwe汀reim)的格律用韻,六
如虎添翼的詩人,
穿山越谷有精神,
頓覺天寬地廣。
活潑可愛的詩人,
何時再見到你們,
共度安閑時光?
舒伯特為此詩所譜的曲,是一首三
部一一五部曲式(ABABA)的變化分節
歌,中段(B)是同節奏的對比段落。全
曲自始至終保持著和諧、統一的節律,表
現詩人從容不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乖巧的孩子,跟我來吧,
我的女兒在那裡等你呱
我的女兒將陪你尋歡作樂,
每天夜裡要為你唱催眠歌。」
「父親啊,父親啊,你看見沒有,
他的女兒正在暗中轉悠?」
,』)口阿,兒啊,我看得清楚,
那好象是灰色老柳樹。」
行詩的韻腳是aabccb,筆者譯詩也
用裙爵
我口吹一支小調,
在野外林間逍遙,
到處信步走!
受小曲節拍鼓舞,
被小曲韻律迷住,
大家跟著我走。
果真如我所預料,
花園里開花最早,
樹上一枝先放。
我唱歌表示歡迎,
哪怕冬天又來臨,
我為春夢歌唱。
《魔王})(Op.1D.328)
歌詞是歌德的敘事詩。1781年4月,
歌德在圖林根的極樹旅館聽到一則傳聞
前幾天夜裡,有一個庫尼茨村的農民抱
著生病的孩子騎鳥去耶那,想請一位著
名的內科醫生診治,但醫生對此病束手
無策,這位父親只好抱著孩子趕回家去,
在沒有到家之前,孩子已經死在他懷里。
歌德聽到這個傳聞寫作敘事詩《魔王》
時,顯然是受了德國詩人赫爾德根據丹
麥民歌改寫的《魔王的女兒》一詩的影
響,不僅詩的內容受到赫爾德的啟發,連
詩的命題和遣詞措意都明顯借鑒了《魔
王的女兒》一詩:
夜深風又大,誰還騎馬?
是父親帶孩子趕回家
他抱住小孩在懷里安放,
緊緊地抱著,怕他受涼。

我喜歡你,你長得很漂亮,
倘若你不情願,我要把你搶。」
「父親啊,父親啊,快把我抱住,
魔王搶我去,使我苦楚!」
父親心害怕,他策馬狂奔,
把呻吟的孩子在懷里抱緊,
回到家中,力竭精疲,
懷里的小孩已經斷氣。
歌唱遠方的伊人,
雖然遍地已凍冰,
冬花開得艷麗!
盡管鮮花會枯死,
卻迎來新的喜事,

我兒,你為什麼這般驚惶?」
「父親,你可曾看見魔王?
他穿著長袍冠冕堂皇。」

我兒,那是一陣霧光。」
「你,小寶貝,跟我來吧!
原詩分八節,每節四行。舒伯特的
敘事歌曲也分八節,按通譜歌的原則每
節歌都唱不同的曲佩一頭一尾(第一和
第八節>用第三人稱敘述故事第二節是
父親和孩子的對話;第三節是魔王引誘
孩子的甜言蜜語;第四節是孩子和父親
的對話;第五節是魔王進一步巧舌如簧
的媚語第六節又是孩子和父親的對話
第七節是魔王兇相畢露地最後威脅的話
語。每一節用不同性質和木同音區的曲
調來譜寫第三人稱的敘事性詩句和不同
人物的對話。孩子三次驚呼「父親啊」,曲
調一次比一次高半音,使孩子痛苦、驚惶
的情緒一步步達到高潮。全曲從頭至尾
貫穿著描繪馬蹄聲的伴奏音型,最後馬
蹄聲告歇,第三人稱的宣敘調唱出了「懷
里的小孩已經斷氣」。剛

5. 音樂劇論文格式是怎樣的

論文格式
1、論文格式的論文題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確、簡練、醒目、新穎。
2、論文格式的目錄
目錄是論文中主要段落的簡表。(短篇論文不必列目錄)
3、論文格式的內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內容的摘錄,要求短、精、完整。字數少可幾十字,多不超過三百字為宜。
4、論文格式的關鍵詞或主題詞
關鍵詞是從論文的題名、提要和正文中選取出來的,是對表述論文的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彙。關鍵詞是用作計算機系統標引論文內容特徵的詞語,便於信息系統匯集,以供讀者檢索。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題詞是經過規范化的詞,在確定主題詞時,要對論文進行主題分析,依照標引和組配規則轉換成主題詞表中的規范詞語。(參見《漢語主題詞表》和《世界漢語主題詞表》)。
5、論文格式的論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稱前言、序言和導言,用在論文的開頭。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寫出作者意圖,說明選題的目的和意義, 並指出論文寫作的范圍。引言要短小精悍、緊扣主題。
〈2)論文正文:正文是論文的主體,正文應包括論點、論據、論證過程和結論。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內容:
a.提出問題-論點;
b.分析問題-論據和論證;
c.解決問題-論證方法與步驟;
d.結論。
6、論文格式的參考文獻
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是將論文在研究和寫作中可參考或引證的主要文獻資料,列於論文的末尾。參考文獻應另起一頁,標注方式按《GB7714-87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進行。
中文: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標題--出版物信息
所列參考文獻的要求是:
(1)所列參考文獻應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讀者考證。
(2)所列舉的參考文獻要標明序號、著作或文章的標題、作者、出版物信息。

按照上邊的論文格式來寫,可以使你的論文更加容易被讀者了解,被編輯採納。

6. 求一篇音樂劇《貓》觀後感,論文形式,大約在2000---3000字,十分感謝!

你也不說給個郵箱,我發到這,大家不都見了嗎,算了,沒別的辦法,只能發到這里了!

《貓》觀後感
在以前並沒接觸音樂劇之前就已經聽說過這個著名的音樂劇,後來接觸了,果然是一部很了不起的作品。之前有看過國內的《白毛女》國外的《簡•愛》等,但《貓》和它們的風格完全不同,因此給人不同的享受。《貓》是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這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可見《貓》的影響力之巨大。
一、《貓》簡介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據T.S.艾略特(T. S. Eliot)的詩集譜曲的音樂歌舞劇。
音樂劇《貓》是世界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也是有史以來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 是世界上票房最高的舞台劇,也是在美國紐約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頭連續公演最長的舞台劇。自從在1981年倫敦首場演出之後開始風靡世界21年,共以10幾種語言在20幾個國家出演無數次。僅僅在倫敦的演出場次就達9000多次。《貓》曾獲得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歌劇。而劇中《記憶》一曲則成為現代音樂中的經典。
「夏日陽光穿過樹林/又一個清晨在等待/猶如破曉時分的花朵/記憶淡去/觸碰我吧/讓我重享/往日記憶的美麗時光/是多麼容易/觸碰我/你將明白什麼是幸福/看吧/新的一天已經開始」,既充滿宿命感,又有對生命不可抑止的激情。這是由「有魅力的格里澤貝拉」老貓唱出的《回憶》,該曲以憂傷的情調和動人心弦的旋律,表現了思歸的格里澤貝拉回憶它離開傑里科貓族外出闖盪,經歷了各種艱難遭遇和人生痛苦,昔日美好時光的流逝,青春不再,夕陽黃昏,對家鄉和親人的眷眷思念與渴望,都在歌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宣洩。如今已廣為傳唱,成為當代的經典曲。
二、觀後感
因為是第一次觀看這部音樂劇,所以印象也較為深刻。雖然我不能用藝術的專業的眼光來欣賞它,但是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仍然有許多觸動人心的地方讓我感動。
在開始前的一段片頭里,首先看到了很多雙貓的眼睛,雖讓人畏懼,但很有靈氣,如同在黑暗裡的貓顯出一雙雙眼。片頭音樂,給人陰森的感覺。
劇一開始就能看到舞台上各種各樣的「貓」:「毛色」不同、「臉面」不同、表情不同、動作也不同。筆者很欣賞演員們的表演動作,非常逼真,非常靈活,會讓人感到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貓的世界。在現實世界中,你鮮有機會能看到如此多的貓聚到一起,也很少能看到如此多種類的貓。他們在舞台上歡快地舞動,盡量展現自己。一場貓的盛會,在這里,是他們的天堂。雖然大體的情節很難把握,每一隻「貓」都有他們自己的故事,零零散散,完全不能拼湊,但是,在每一隻「貓」的背後,我們能隱約看到大的社會背景。這里試舉幾例。
1、貧富對比
我們能看到一隻在電影院門口流浪的老貓,瘦小、身體骯臟,雖然很窮,但很善良,所以大家都很尊重她,但更多的是同情她;與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一隻光鮮亮麗的肥貓,身穿西服,手持手杖,很gentleman,大家也同樣尊重他。並且在筆者眼裡,群貓都有點阿諛奉承的媚態。他們的對比,顯示了貓世界的貧富差距,但同時也能推出貓的主人同樣具有貧富差距,貓尚如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更大了。
2、盲目崇拜
在具有很高威望的老肥貓面前,每隻貓都很想盡量讓他滿意,都在不斷表現自己。在權利面前,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得到那個機會——重生。老貓的選擇似乎決定了它們的生死,所以它們把老貓看成至高無上的「神」。那麼,現實生活中呢?我們同樣可以看到一些盲目崇拜的例子。比方說迷信活動,很多巫師或神婆在玩弄把戲之後被信為「神的代言人」甚至是「神」,這不得不說是人類的無知與愚蠢。雖然很多現象我們不能通過科學來解釋,但是也不能被巫術迷惑,這常是在中國出現。另外,在西方國家,有的人的宗教狂迷行為也是同樣的問題。這些都是透過貓的行為所看到的。
3、階級觀念
後來,舞台上緩緩走上一隻老貓,她身材瘦小、毛色灰暗、爪子殘破、表情痛苦,似乎流浪了許久許久。此時所有其他的貓都很排斥她,不願意接觸她,似乎一旦與她有了關系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那麼,老貓在這樣不平等的對待面前作出何種反映呢?當然是痛苦萬分。被忽視,被排擠、受冷落,這是處於多麼悲慘的境地啊!大家都是同類,為什麼就有不公平的待遇呢?我們的現實難道不是這樣嗎?西方國家向來等級森嚴,往往把人分三六九等,在不同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現,不能偈越一步。我國古代社會也分等級,並且還要守禮,不能對上不敬。貓的這些行為不正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真實畫面嗎?
以上是從貓的行為中照出的人類社會現實。此外,我們還能看到這部劇中的感人之處。
正如人們公認的,在劇中最能觸動人的心靈的,就是那首《memory》,它由流浪而遭唾棄的老貓唱出,歌曲哀婉動人,從內心發出淡淡的凄涼感。歌詞節選分析如下:
「Has the moon lost her memory? And the wind begins to moan」連自然環境都如此凄涼,那麼人心也自然凍結。渲染了外界氣氛,更反映內心悲苦。
「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I was beautiful then」回憶自己的年輕時光,當時自己是多麼beautiful,「The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那時帶給人們多少歡樂,可惜時光不再,真希望人們記住自己曾經美麗。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And I mustn't give in,a new day will begin」始終有個信念,決不放棄,永不言拜!
「If you touch me,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Look a new day has begun.」喚醒人們的良知,人啊,不要厭棄我這只老貓!再一次堅信,新的生活已經到來,樂觀、積極、向上,使人為之感染。
其實,這守歌不僅唱出了老貓的心聲,也唱出了那些年華不再但又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們的心聲。「最美不過夕陽紅」,我們終會走到那一天,當自己慢慢老去,我們還能回憶自己的過去,而最美的回憶就是給人們帶去了歡樂。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走過,如果能在路上流下美好的足跡,如果能給別人帶去美麗的風景,那麼你的回憶就是最大的幸福。我們不禁思考,當我們老去時,我們會有怎樣的memory呢?作為青年一代,朝氣蓬勃,只要能做自己想為之奮斗的事情,那麼到了老年也就沒有遺憾;在青年時代做一些令人為之贊嘆的事情,也不枉此生;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在青年時,我們留下什麼。
還有便是人物眾多,而服裝竟沒雷同的,雖然是貓的服飾,與現代人的角色也差不多,有威嚴老人,有落魄老婦,有凶惡男人,有活力男人,有嬌媚女人,有賢惠女人,有黑衣,白衣,花衣,有資產者,有魔術師等等。很難得的是劇中一隻老母貓的聲線沙啞,脖子上的皺褶非常明顯,看的出是由老人演的,她唱起來也是大段大段歌詞的,與一位穿大毛袍子的老公貓遙遙相望,脈脈含情,互相對歌,這些老人很值得佩服。
《貓》不僅是一部充滿動感魅力和時代氣息的音樂劇,同時,它也飽含著生活哲理和人間情懷。就像有人所說,這是一部「從貓的眼中看世界和看人生」的音樂劇。自從它首次來中國上演以後,立即在北京、上海等文化較為發達的城市颳起一陣音樂劇的旋風,觀眾無不被它那奇特的舞檯布景、幽默生動的表演和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所吸引。演員精彩的演出把觀眾帶入了奇妙的傑里科貓族的世界,當然,此劇最令我難以忘懷的除了精彩的音樂,就是舞台中奇妙變化的燈光效果,使人們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燈光效果遵循劇作的戲劇結構和演員的心理流程,強調它在創造情感氣氛方面的作用。它擺脫所有寫實要求,根本不考慮光源的色彩和角度的合理性。舞台突然暗下來,是為了解釋一個角色的心理狀態;燈光在一個角色入場時又突然亮起來;恐怖襲來時,牆上出現巨大的影子。燈光被任意控制,它的變化和靜止,突明或突暗,唯一依據的原則就是服從戲劇本身的需要,毋容置疑,在擴大戲劇表現力方面,燈光成了表現主義者用之不盡的資源,開拓出各種獨特的表現方式。使前景與背景溶匯在一起,讓觀眾同時看到背景始終出現在所有動作地點的後面。同時善於對現實變形和發揮燈光的特殊作用,創造出特殊的氣氛。
音樂劇 《貓》的舞台燈光,將舞台設計在處理視覺因素時手法更加靈活,從寫實到抽象,其間具有極大伸縮性。在處理時間地點上更加自由,舞台上現實與夢幻互相交替和並置,擴大了舞台時空的各種可能性。也正是現代科技的運用,使這部音樂劇長盛不衰,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時間和事實都證明了這是部十分優秀的音樂劇,值得我們欣賞,品嘗。
《貓》讓我看到了頂級音樂劇的華麗表演,提升了我對音樂劇的認識以及鑒賞能力,並給我帶來了深深地感動。希望今後能有幸看到劇場版的《貓》,親身感受真真正正音樂劇的魅力。

音樂劇《貓》觀後感

不像《歌劇魅影》中繁華褪盡似的無奈,也不像《鍾樓怪人》里動人心魄的悲壯,《貓》給我的影像是神秘莫測的,也是統一唯美的。

在開始前的一段片頭里,首先看到了很多雙貓的眼睛,雖讓人畏懼,但很有靈氣,如同在黑暗裡的貓顯出一雙雙眼。片頭音樂,給人陰森的感覺。一開始就能看到舞台上各種各樣的「貓」:「毛色」不同、「臉面」不同、表情不同、動作也不同,會讓人感到這就是一個活生生的貓的世界。他們在舞台上歡快地舞動,盡量展現自己。一場貓的盛會,在這里,是他們的天堂。

正如人們公認的,在劇中最能觸動人的心靈的,就是那首《回憶》,它由流浪而遭唾棄的老貓唱出,歌曲哀婉動人,從內心發出淡淡的凄涼感。這是一隻年輕時魅力十足而年老後邋遢骯臟的貓,她孤獨衰弱,遭人唾棄,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區,受到貓族的排擠。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這對她顯然是一種奢望。在這個情景下,她演唱了這首《回憶》。在她唱完之後,貓兒們都被感動了,一致推選她升上天堂,全劇落下帷幕。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首歌在劇中所佔的份量,可以說,它是全劇的轉折點,也是高潮點。

其實,這守歌不僅唱出了老貓的心聲,也唱出了那些年華不再但又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們的心聲。我們終會走到那一天,當自己慢慢老去,我們還能回憶自己的過去,而最美的回憶就是給人們帶去了歡樂。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走過,如果能在路上流下美好的足跡,如果能給別人帶去美麗的風景,那麼你的回憶就是最大的幸福。

回憶也是如此的動人。以至於每一個認真傾聽回憶的人都會找到共鳴。魅力貓曾經的韶華已經化作過眼雲煙,痛苦卑賤的生活折磨得她痛苦不堪。然而她既沒有沉溺於那曾經美麗的幻想般的回憶,也沒有被那些悲慘絕望的記憶所埋沒。無論對過去的感慨有多麼深沉凝重,明天總是新的一天。

我們不能賦予幸福以意義,它存在於每個人心中,待在不同的位置,有不一樣的標准,也是變化無常的。有些幸福在一瞬間就能得到,而有些幸福是靠歲月慢慢累積起來的。正如Old D所說:「我們有了經驗,但失去了意義,重溫的意義,給幸福賦予的意義。」

當最後老戒律伯告訴我們「貓其實和人差不多」的時候,我們在貓的世界中其實也看到我們人類的縮影。

我們年幼時就像Jemima一樣,無憂無慮,愛玩愛鬧,跟著Rum Tum Tugger瘋來瘋去。漸漸地,我們長大了,像Vctoria一樣的純情,一樣的多愁善感。在沒有Demeter的悲慘遭遇下、也沒有Bombalurina的魅力四射中長大。我們學會了承擔責任,雖然也許不像Munk在某個領域做領導者,卻也像Alonzo一樣負擔自己的一份事。

歲月是什麼?歲月是Jemima不諳世事的純凈雙眼,歲月是Bombalurina的美麗笑顏,歲月是Rum Tum Tugger的輕狂快樂,歲月是Munk的青年力壯,歲月是Jennyanydots的嘮嘮叨叨,歲月是Grizabella的深深皺紋,歲月是老Gus回憶當年風光時顫抖的雙手……最終,幸福是像Old D一樣在歲月的歷練下,明白人生的含義。

《貓》從劇情到表演,無一不充滿著詭異凌亂的色彩,然而回味起來卻似乎又有著共同的中心。無論如何,貓劇確實散發著一股令人無法抗拒的魔力,令人們不得不臣服在它的意境之下,這也正是音樂劇的魅力所在。

音樂劇《貓》觀後感
音樂劇是一門十分年輕的表演藝術,經過近百年的發展,產生了眾多風格炯異的作品。《貓》屬於更靠近歌舞類的音樂劇。由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偉鉑根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S艾略特的長詩《擅長裝扮的老貓精》改編譜曲。
《貓》的故事:傑里科貓族每年都要舉行一次舞會,眾貓們會在著一年一度的盛大聚會上挑選一隻貓升天。於是,形形色色的貓紛紛登場,盡情表現。表現最好的一隻貓成為可以升上天堂的貓。子夜的舞會使貓瘋狂,在一個特殊的夜晚,每年一次的傑里科族的貓的家族慶賀會上,每個貓依次向來訪的人類解釋他們是誰,並且指出貓有三個名字:家庭里日常使用的名字、較高雅文氣的名字和秘密的名字。
劇中有「領袖貓」、 「迷人貓」、「魅力貓」、 「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貓》中的舞蹈和音樂相當突出。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麼好看怎麼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鍾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貓》的舞台也極精彩。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本劇以年輕天真的白貓維克多利亞跳起了獨舞"請到傑里科舞會來"作為開場,他們正在等待他們的領袖--英明的老杜特羅內米,今晚由他挑選一隻傑里科貓,這只貓將被派到九重天上"獲得"新的生命。每一隻貓都用歌曲和舞蹈來講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夠被選中成為獲得重生的傑里科貓。珍尼安尼朵茨是一隻老剛比貓,她整天不是睡覺就是閑逛;"蘭塔塔格",是一隻愛搞惡作劇、對異性魅力十足的貓;被遺棄的"富有魅力的格里澤貝拉"是一隻傑里科貓,她已離群多年,到外面的世界去闖盪,這次她發誓要回到家族裡;強壯的"布斯托夫•瓊"是只25磅重的貓,他把時間都花在吃上;突然一陣雷鳴般的碰撞聲,警笛聲大作,邪惡的貓麥克維第大搖大擺地來了;"蒙哥傑瑞和蘭普利第澤"是一個愛開開玩笑、愛搞作劇的搗蛋鬼小組,老是給他們家惹麻煩;當仁慈而英明的領袖"老杜特羅內米"到場時,整個家族一片歡騰。它們准備了一些節目:群貓表演了一出名叫"波里科狗進行曲下的佩克族與波里科族的可怕的戰斗"的戲。貓們穿著敵對派的狗的衣服向對方狂吠。表演被邪惡的麥克維第打斷,貓們四散奔逃!老杜特羅內米平息了騷動,"傑里科舞會"如期開始,全體貓們跳舞歡慶。夏天為何遲到,時光怎樣流逝"劇院貓格斯"是一位老演員,曾經與他那個時代的最偉大的演員共事過,他正受著痛風之苦。"鐵路貓斯金伯•申克斯"是所有貓的友善大叔。邪惡的麥克維第綁架了老杜特羅內米,麥克維第裝成老杜特羅內米,有兩只貓認出他來:一隻是蒂米特(嚇壞了的小貓),一隻是最性感的大個子貓鮑巴露瑞娜(無憂無慮的女孩)。麥克維第的惡行使他得到了一個渾名--"犯罪的拿破崙";麥克維第被揭穿後與曼庫斯特拉普及其他的雄貓打了起來,他把電線弄短路使得所有的燈都熄滅了,傑里科貓陷入黑暗之中。蘭塔塔格叫來"米斯特腓力先生",要他施魔法找回領袖。米斯特腓力成功了,燈又亮了。老杜特羅內米決定哪一隻傑里科貓將獲得重生的時刻到了。此時,格里澤貝拉以"回憶"一曲唱起過去的事情。家族接受了她的回歸。她被選為"去九重天"而獲新生的貓!動人心魄的《回憶》,明確了整部《貓》的主題。格里澤貝拉貓成為了《貓》劇的感情出口。她在《回憶》里達了她遭受的痛苦,她曾經的快樂和美麗,以及最後對溫暖的渴望。
這首歌不僅唱出了老貓的心聲,也唱出了那些年華不再但又對生活充滿信心的人們的心聲。「最美不過夕陽紅」,我們終會走到那一天,當自己慢慢老去,我們還能回憶自己的過去,而最美的回憶就是給人們帶去了歡樂。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如何走過,如果能在路上流下美好的足跡,如果能給別人帶去美麗的風景,那麼你的回憶就是最大的幸福。
最最精彩的便是人物眾多,而服裝竟沒雷同的,雖然是貓的服飾,與現代人的角色也差不多,有威嚴老人,有落魄老婦,有凶惡男人,有活力男人,有嬌媚女人,有賢惠女人,有黑衣,白衣,花衣,有資產者,有魔術師等等。很難得的是劇中一隻老母貓的聲線沙啞,脖子上的皺褶非常明顯,看的出是由老人演的,她唱起來也是大段大段歌詞的,與一位穿大毛袍子的老公貓遙遙相望,脈脈含情,互相對歌,這些老人很值得佩服。
《貓》其實沒有什麼復雜的情節關系和扣人心懸的內容,但正是這份簡單讓人們認識了很多東西,明白了一些簡單的道理。我們通過每一隻貓的肢體表演,通過他們的言行,我們看到了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有的勇敢,有的迷人,有的狡猾,有的慈祥……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扮演自己的角色,他們也享受屬於他們的這份快樂!在現實社會里人也是一樣的,我們通過每個人的言行舉止認識每一個人,了解每一個人!每個人也都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提高著自己,展示著自己好的一面!當眾貓們沉浸在歡聚的幸福之中的時候, 格里澤貝拉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她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貓族時已變成一隻蓬頭垢面、醜陋無比的老貓了。貓兒們不願接受這個背叛貓族的流浪者,整個貓族對她非常敵視,蒼老的身體搖搖欲墜,破爛腐朽的皮毛稀落而卑微地出現在我們眼前,是傑里科毛族曾經的皇後,襤褸憔悴的她想歸隊,卻受到張牙舞爪的待遇。所有貓都唾棄她,月光下,她只能逼到昏暗的角落,孤獨的魅力貓回憶著自己年輕美麗時的幸福時光。
你想一個人在她最有魅力、最輝煌的時候,背叛了自己親人,而當她年老色衰,以這樣一副醜陋的外貌再次回到家族中,這兩者之間反差有多大。尤其是在大家沉浸歡聚的興奮中,她的突然出現,打破了當時暖融融的氛圍,貓兒們會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她,我們的女主人公內心肯定非常復雜,孤獨、無助與凄涼……
這群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們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縱是貓性十足,亦然充滿人性,直抵內心,最為感動的一幕是魅力貓敢於面對自己以往的驕傲不羈、現在的落魄孤獨,坦誠的說出自己在洗盡鉛華的同時,想獲得重生的心聲。最終,也是因為她的坦誠、直白、敢於披露自己的需要,感動了大家,獲得了這個唯一的機會。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敢於面對自己醜陋的一面,敢於坦誠的說出自己的需要呢,太多的執著信念、太多的顧慮、太多的在乎別人的看法,令我們已經不再勇於說出自己的需要,勇於接受自己不好的一面。
遂有所恍悟:以貓喻人,貓人相通啊。其實在貓的競爭過程中,我看到了人類何嘗不是也在為了一個晉升的機會、為了個人利益,在不斷的展現自己,相互競爭,有些人甚至不擇手段去破壞他人,來達成自己的目的,就象劇裡面的犯罪貓一樣。相對於人類的爾虞我詐,貓要可愛多了。
《貓》的故事就是一個現代寓言,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應有盡有。

7. 音樂劇論文(800字左右)

嘻嘻,華育的預初學生吧!我也是噢,你幾班的?
我也正在做這個作業,剛好一查就發現了你這個帖子,你不怕老師發現嗎?
頭痛這個作業啊!周五就要交了,偏偏復習階段作業特別多!
給你我的資料吧!大部分都可以抄上去。偷偷告訴你噢,這裡面我抄了700字,自己就寫了開頭和結尾。
http://ke..com/view/9921.htm

音樂劇簡介
音樂劇(Musical theater)是由喜歌劇及輕歌劇(或稱「小歌劇」)演變而成的,早期稱作「音樂喜劇」,後來簡稱為「音樂劇」,是19世紀末起源於英國的一種歌劇體裁,是由對白和歌唱相結合而演出的戲劇形式。音樂劇熔戲劇、音樂、歌舞等於一爐,富於幽默情趣和喜劇色彩。它的音樂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眾的歡迎。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
音樂劇(英語:Musical theater,簡稱 Musicals),又稱為歌舞劇,是音樂、歌曲、舞蹈和對白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劇中的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作為動人的組成部分,與劇情本身通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和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音樂之聲、西區故事、悲慘世界、貓以及歌劇魅影等。
音樂劇特點
和歌劇的分別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作曲的波吉與佩斯(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樂劇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與歌舞片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調度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是其中一個將舞台版本成功移植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萬花嬉春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移植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調度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擇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是其中一個將舞台版本成功移植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雨中曲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移植成音樂劇。
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沖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在一首曲之中,時空可以被壓縮或放大,例如男女主角可以在一首歌曲的過程之中由相識變成墮入愛河,這是一般寫實主義的戲劇中不容許的。
音樂劇結構
音樂劇的文本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歌唱的字句稱為句詩、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准,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間以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復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出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歷史
在17世紀~18世紀的歐洲,音樂成了人們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歐洲,各種各樣的音樂都得以茂盛發展,出現了清唱劇和歌劇。但華麗或庄嚴的歌劇或清唱劇並不能完全滿足觀眾,於是出現了被稱之為「居於雜耍和歌劇中間」的藝術形式。
歷史上第一部「音樂劇」是約翰·凱的《乞丐的歌劇》,首演於1728年倫敦,當時被稱為「民間歌劇」,它採用了當時流傳甚廣的歌曲作為穿插故事情節的主線。1750年,一個巡迴演出團在美國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劇》,這便是美國人親身體驗音樂劇的開端。1866年,《黑魔鬼》成為美國第一部的音樂劇。德國的喜劇,穿緊身衣跳舞的女孩,滑稽的歌曲,以及侏儒和妖精的扮相等等,奇異的場面令人驚異。美國人對音樂劇的興奮和擁護「就像當年米蘭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劇,或維也納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響曲一般」。
種類繁多的美國娛樂

19世紀,城市在美國紛紛建立,音樂劇隨之茂盛起來,它們以城市觀眾為對象,出現了輕歌舞劇及其更為粗俗的姐妹劇種———滑稽表演。輕歌舞劇適合每個人的口味,每周的節目單上有雜技,魔術,舞蹈、動物表演。單口相聲唱歌和滑稽戲等等。輕歌舞劇的來源很多:合法劇院的幕間特別節目、黑人歌曲表演、英國音樂廳的表演。這種雛形的美國音樂劇還只停留在模仿和沿襲歐洲輕歌舞手法的階段,其中歌、舞、啞劇,滑稽戲甚至雜耍,魔術籌各種藝術手段都可採用,不過,直到1890年,喜劇《唐人街之旅》成為一個里程碑,這部戲證明了音樂劇可以有美國的故事,也可以有美國的歌曲,如《巴華利街歌》。這首歌本來是一首很動聽的民歌,一首地地道道的美國歌;更為重要的是,該劇不僅有美國歌曲,美國故事,而且還有美國人說話的方式,就是說所有的角色們都用俗語說話。
小歌劇時代
進入20世紀,歐洲的作曲家給美國帶來的一種小歌劇形式。由於多年來受到歐洲歌劇如吉爾伯特和蘇利溫的英國喜歌劇,加上其他的天才如約翰。斯特勞斯的維也納小歌劇,奧芬·巴赫的法國輕歌劇等的影響,使觀眾自動地有了一套評判音樂好壞的標准,而且也影響了觀眾的欣賞口味:有意味的情節,優美的音樂和文雅的歌詞成為編創者追求的目標。1927,年由吉羅姆,科恩和奧斯卡·雙姆斯特恩所作的《畫舵漩宮》(該劇是至今仍在上演的優秀的音樂劇中最早的一部作品)在某種意義上說來它也是一部真正的小歌劇。它以密西西比河上一艘表演船為背景,描述船長、船長夫人、女兒木蘭小姐、賭徒女婿、劇團台柱黑白混血的朱莉小姐、船底黑奴、黑廚娘的故事,還有密西西比河沿岸的人情事故、悲歡離合,全劇長達四小時。首演之夜,百老匯的觀眾被嚇呆了,他們不曉得原來「Musi-cal」不是只有歌舞喜鬧劇,竟然可以這樣的「戲劇」!從此,百老匯音樂劇開始了現代劇目的嘗試,音樂劇的編導開始更注意故事情節及歌曲的創作,從而更豐富了音樂劇的形式。
與小歌劇並存於同一時代的還有Rcvue(時事諷刺劇),在音樂舞台上它以沒有完整故事的形式和通俗的方式興盛著,這種歌舞雖沒有情節,卻開著冷玩笑,利用這種諷刺的手法把戲劇或歌劇滑稽化,它模擬流行的東西,或對流行的丑聞放冷箭——這些到今天仍然是我們的歌舞的主要材料。

爵士樂進入音樂劇

爵士音樂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發源於美國南部新奧爾良的一種流行音樂。從它的身上可以找到美國民歌小調,黑人靈樂怨曲以及各種村音俗韻的身影,風格多樣,動感強。第一部偉大的令人不能忘懷的歌舞名為《當心你的腳步》,1914年在新阿姆斯特丹劇院上演。對於此事最有貢獻的是艾爾文·伯林。他作出了那種精細的切分音拍子的歌曲,使得美國的音樂劇舞台與爵士音樂永遠結了不解之緣。「爵士」成為音樂劇的「音樂俗語」。不少作曲家也將爵士的因素引入創作中。喬治·葛什溫開創的就是一種「交響味」的爵士風。1924年,由葛什溫兄弟創作的《女士,好樣的》就開創了上世紀20年代百老匯音樂劇的爵士舞風格,該劇也使弗瑞德·阿斯泰爾和妹妹阿德勒成為百老匯首屈一指的歌舞明星。至此美國音樂劇掀開了它的新紀元,作品逐步趨於成熟
20世紀40~60年代,受歐洲輕歌舞劇和爵士音樂的影響,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百老匯音樂劇經典劇目。在這期間的作品已經成為年輕的古典了:如以美國西南部俄克拉荷馬拓荒地區為背景的《俄克拉荷馬》(1943年),該劇1955年被拍成電影獲奧斯卡金像獎,1964年艾爾文;怕林的《安妮,拿起你的槍》;考勒·波特的根據蕭伯納劇本改編的音樂劇《窕窈淑女》。1956年在紐約首演,1964年被拍成電影並獲奧斯卡金像獎;以及1957年在紐約首演的《西區故事》,1961年被拍成電影也獲奧斯卡金像獎;1964年在紐約首演,反映沙俄時代猶太人命運的《屋頂上的提琴手》,1964年在紐約首演,1971年被拍成電影獲奧斯卡獎。

百花齊放的現代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衛劇場的觀念滲入主流作品;搖滾樂、社會變遷豐富創作的素材,歐陸作品進口美國,百花齊放。
20世紀60年代,甲殼蟲和搖滾樂由英國沖向世界,各國音樂劇作曲家對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漸轉向吸收,英國的韋伯率先在《萬世魔星》這部以古老的聖經故事改編的內容沉痛、主題嚴肅的音樂劇中採用了輕音樂及搖滾樂,使之具有了現代感,歌曲變得活潑,通俗、易於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樂的嚴格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音樂劇,從而加強了它的時代感和表現力。加之由於現代音響廣播設備的更新和普及,許多音樂劇中膾炙人口的歌曲。通過現代傳播媒介手段,很快就風靡世界,成為全球流行歌曲,如《艾維塔》中的《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及《貓》中的《回憶》在音樂會及平時街頭廣播中都常可聽見,致使許多沒有看過此劇的人也產生了一睹為快的期待。
20世紀70~80年代,「音樂劇」的創作熱潮轉向倫敦,英國創造了與美國風格大不相同的「音樂劇」,出現了一批英國「音樂劇」經典劇目,引起全世界的矚目。尤其是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萬世巨星耶蘇基督》(1971年)、《艾維塔》(1976年)〈貓〉(1981年)《歌劇院的幽靈》(1986年)和《日落大道》(1993年)以及根據雨果名著《悲慘世界》創作音樂劇《悲慘世界》(1980年)、都成了世界各競相上演的保留劇目,它們在音樂和戲劇上都有了突破和飛躍。
音樂劇的流派
音樂劇根據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有不同的分類。音樂劇流派的開成和壯大總是與傑出的作曲家和劇作家,尤其是他們的不朽的作品聯系在一起的。
科恩、羅傑斯和小哈姆斯坦的古典音樂劇流派、勒納和洛維的小歌劇流派、桑德海姆和普林斯的「概念音樂劇」流派、韋伯和萊斯的現代流派音樂劇、勛伯格和鮑伯利的史詩流派、呂克·普拉蒙登和理查德·科錢特的浪漫主義流派和方興未艾的後現代流派音樂劇向世人打造了一個五彩繽紛的音樂劇舞台。
音樂劇名家
英國戲劇家安德魯·洛依德·韋伯
安德魯·洛依德·韋伯(AndrewLloydWebber)1948年出生於英國倫敦。他的第一部音樂劇已表現出了對流行音樂的著迷,結合了迷幻、鄉村與法國小調三種元素。
70年代早期,韋伯與萊斯合寫的作品是大膽的《萬世魔星》,獲得了格萊美獎。該劇於1971年在紐約上演時,獲得了七項托尼獎,包括最佳原作曲和最佳音樂劇獎,1973年,該劇被拍成電影。韋伯根據T·S·艾略特的《擅長裝扮的老貓經》改編的《貓》正開始成為迄今為止韋伯在商業上最成功的作品。
在美國和英國以及全世界,任何一個時候,都至少有他的十幾個巡迴演出團在大城市演韋伯的音樂劇。1995年,《貓》以史無前例的演出紀錄慶祝它在百老匯上演十周年,《貓》、《星光快車》及《萬世魔星》三部韋伯的作品是倫敦戲劇史上演出時間最長的三部音樂劇。韋伯是改寫音樂劇歷史的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美國歌劇大師喬治·格什溫
喬治·格什溫(GeorgeGershwin)從小就表現出對音樂的極大熱情。1919年與歐文·凱撒(IrvingCaesar)的合作曲子「斯瓦尼」使他第一次出名。同年他被委任為《喬治·懷特1919年的丑聞》一劇作曲,其中一些歌曲成為美國流行音樂中的里程碑,如「我要建一條通往天堂的梯子」、「有人愛我」等。
1935年他的民歌歌劇《波吉與貝絲》在波士頓上演,成為格什溫上演最多的劇目之一。1936年格什溫兄弟轉到好萊塢去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時期。他們為《我們跳舞嗎》(1937)、《困苦中的年輕女人》(1937)譜為另一部影片《古德溫鬧劇》(1938)寫曲時,喬治病倒了,不久於1937年6月去世。[1]
[編輯本段]音樂劇的主要類型

1.百老匯音樂劇

像「好萊塢」與美國電影的關系一樣,一提起「百老匯」人們便會很自然地想到美國戲劇。「百老匯」是紐約市曼哈頓區的一條大街的名稱。在這條大街的中段一直是美國商業性戲劇娛樂的中心,因此「百老匯」就成為美國戲劇活動的代名詞了。百老匯曾經有非常輝煌的歷史,這是與美國商業音樂劇的歷史密切相聯系的。百老匯音樂劇(Broadway Musicals)的前身是黑人游藝表演、滑稽劇、歌舞雜劇等,比較多地受爵士樂、搖擺樂的影響,其舞蹈有獨創的百老匯風格。1904年,比特爾·瓊斯明確了音樂劇的概念,真正有代表性的劇目是1927年的《演出船》,它綜合地把歌曲、舞蹈和故事情節、話劇表演結合起來。可以說,是音樂劇把美國風格的爵士樂和與爵士樂配合得搖擺性很強的舞蹈成功地結合在一起。《俄克拉荷馬》、《西區故事》、《平步青雲》都是在百老匯相繼走紅的重要音樂劇目。此外在百老匯經年不衰的音樂劇有:《歌劇院幽靈》、《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美女與野獸》等。

2.黑人音樂劇

音樂劇表現手段從以歐洲為主移向以美國為主,就是因為黑人的襤褸時代爵士樂、靈魂音樂、游吟和憂傷藍調的流行。再後來的搖擺樂也有強烈的黑人音樂背景。著名的黑人音樂劇包括《演出船》、《波吉和貝絲》、《天空小屋》、《聖路易斯的女人》、《花之房》(1954年)、《牙買加》等等。

3.倫敦西區音樂劇

倫敦西區音樂劇更多地受歌劇和輕歌劇的影響。英國音樂劇的發展很少在舞蹈方面做特別突出的改進,這里的藝術形式的結合是把歌劇、輕歌劇的傳統以及音樂喜劇的傳統與爵士樂、踢踏舞和芭蕾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20世紀70年代,英國出現了兩位音樂劇創作巨匠:安德魯·洛依德·韋伯和蒂姆·萊斯,隨即英國音樂劇就出現藝術上的轉折。在風格上,韋伯創作的音樂劇偏重音樂,舞蹈相對較少;在製作上,英國音樂劇著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非常注重把舞台上的各種技術——布景、服裝、燈光等與其他手段結合起來。很快百老匯感到了來自倫敦西區的巨大壓力和挑戰。倫敦西區的著名音樂劇包括《悲慘世界》、《西貢小姐》(1991年才移師紐約的百老匯)、《貓》、《歌劇院的幽靈》(後來移師紐約百老匯)等等。此外,似乎所有的音樂劇從倫敦搬到百老匯都能獲得成功,比如《象棋》、《男朋友》、《奧利弗》、《可愛的戰爭》、《查里姑娘》等等,無不如此。[2]
[編輯本段]西方音樂劇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喜劇和黑人劇。
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自從1927年演藝船(畫舫璇宮)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這時期的音樂劇多宣揚樂觀思想,並經常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直至1960年代搖滾樂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80年代以後,英國 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匯的盛況。後來甚至出現法文的音樂劇,如悲慘世界(後改編為英文版,曾在百老匯演出)、星夢Starmania、鍾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小王子等等。
My Fair Lady Playbill with Julie Andrews and Rex Harrison而隨著英國和美國的音樂劇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音樂劇也開始在日本、韓國、中國內地、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流行。參見亞洲的音樂劇。
發展和著名劇目
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音樂劇後來傳播到美國,並在美國得到高度冶煉和發展。美國紐約的百老匯,視其為音樂劇中心,甚至將音樂劇統稱為百老匯音樂劇。美國音樂劇的內容,偏重於談情說愛及幽默風趣,音樂輕松愉快,演出方式往往比較富麗堂皇,但仍不失其主要風格。其典型代表人物科恩人稱「百老匯音樂劇之父」。
科恩1885年1月誕生於紐約,年輕時曾在紐約音樂學院學習鋼琴,1903年赴英國倫敦學習作曲,同時潛心研究輕歌劇、音樂喜劇的創作表演經驗,並參加創作實踐。自1904年起先後創作音樂劇50部,其中《演藝船》(1927)最為出眾。
故事敘述了20世紀20年代密西西比河上一個在船上演出的流動劇院演員們在時代變遷和種族歧視的社會環境中悲歡離合的生活景象。船主安迪的女兒馬格諾莉雅與游手好閑的青年拉威涅相愛,婚後生了一個女兒取名吉姆。一天,船主發現女婿拉威涅竟是賭棍,將其驅逐,吉姆隨同離去。馬格諾莉雅無奈在夜總會登台獻藝,艱苦奮鬥了21年,終於成為著名音樂喜劇明星,最後回到船上,挽救了日益衰敗的演藝船,拉威涅和女兒吉姆也回到船上一家人終於團聚。劇情中加入了民間歌舞、爵士樂、查爾斯頓等清新歌舞,歌曲旋律深沉感人,以《老人河》最為著名。在演出中,美國黑人男低音歌唱家保爾·羅伯遜(1898—1976)飾船工喬一角,成功演唱蒼勁、悲切的《老人河》使其揚名世界。
發展中百老匯音樂劇
20世紀同樣引人注目的還有格什溫的《開始奏樂》(1927年)、《瘋狂的女郎》(1930年)、《我為你歌唱》(1931年)以及1935年創作的黑人民間音樂劇《波吉與貝絲》,其中的《我為你歌唱》因為劇中諷刺了美國總統選舉中的弊病,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並成為第一部獲得「普利策獎」的音樂劇。
自20世紀20年代起,百老匯名家輩出,經典佳作頻頻登台,商業操作生意興隆,持續鑄造數十年的輝煌。百老匯音樂劇發展史上,除科恩、格什溫兄弟等風雲人物外,在40、50年代有過密切合作的作曲家羅傑斯和劇作家哈默斯坦也為音樂劇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他倆合作的《俄克拉荷馬》於1943年3月在紐約聖詹姆斯劇院首演,獲得空前成功。這是一部反映農村青年愛情生活的故事。其中女主人公勞芮做夢的場景,描寫夢幻中與戀人克萊的綿綿情語——僱工加德與克萊斗毆,勞芮相阻——勞芮在加德追逐下奔跑、掙扎……最後從夢中驚醒。德蜜爾在這里巧妙運用雙人舞、三人舞,與劇情和諧巧妙的結合,舞姿舞步做了民俗化、美國化的改革,以區別古典概念的芭蕾舞。《俄克拉荷馬》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成功實踐了多種要素的完美綜合。此後,羅傑斯和哈默斯坦又合作完成了《旋轉木馬》、《南太平洋》、《國王與我》。還有一部中國觀眾十分熟悉的音樂劇。這就是《音樂之聲》。這部音樂劇後來被搬上了銀幕,作品中的許多歌曲,可謂膾炙人口,流傳甚廣。
50、60年代是百老匯音樂劇的全盛時期,在強化歌唱、舞蹈、表演、劇情的有機綜合功能方面又作了一系列大膽革新。精湛的專業化創作技巧和美國作風的音樂舞蹈匯成渾然一體,將音樂劇的藝術品位和演員的多能性表演藝術提升到新的境界。1957年9月16日,由普林斯製作、伯恩斯坦作曲、勞倫茨編劇、桑岱姆作詞、羅賓斯導演的《西城故事》在百老匯首演,標志著音樂劇藝術最佳發展階段的開始。此劇1961年拍成電影,榮獲十項奧斯卡獎。作品從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獲得靈感,地點從維羅那古城變為現代曼哈頓西區,人物關系由原劇兩個世代宿怨的貴族家族移植為落後、貧窮的移民集聚地的兩個青年團伙爭奪地盤的惡斗,男女主人公托尼和瑪麗亞分屬一個群體,最後以悲劇告終。該劇融會復雜的爵士節奏和富於沖擊力的音響律動,歌曲音調著重深入揭示人物內心情感,將音樂完全置於劇情之中。雖為爵士流行風,卻不追求聽覺的效果,給了觀眾以細細咀嚼回味的餘地。劇中歌曲《瑪麗亞》、《今晚》、《阿美利加》等韻味十足,百聽不厭。
繼《西城故事》之後,百老匯陸續推出一些風格迥異的音樂劇,《吉卜賽》(1959)、《音樂之聲》(1959)、《卡米洛特》(1960)、《您好,多莉》(1963)、《屋頂上的小提琴》(1964)、《滑稽女郎》(1964)、《油脂仔》(1972)、《平步青雲》(1975)、《芝加哥》(1976)、《安妮》(1977)、《第42街》(1980)以及紅極90年代的《美女與野獸》、《獅子王》、《化身博士》《為你瘋狂》以及心理劇《化身博士》等等,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不少作品從紐約到世界,從舞台到屏幕,展示了音樂劇這一獨特藝術品種的千姿百態。
倫敦西區的《奧立弗》「挑戰」百老匯
自60年代起,倫敦西區的音樂劇創作表演正急起直追,不時發起向百老匯的沖鋒進軍,「音樂劇中心」百老匯受到嚴峻的和強烈的震撼。
1960年6月由巴特根據狄更斯的小說《孤星淚》(即《霧都孤兒》)編劇作詞作曲的《奧立弗》首演於倫敦。1963年進入百老匯舞台,榮獲兩項托尼獎。該劇沒有舞蹈場面,將創作重點放在戲劇表演、各種形式的演唱和舞檯布景的創新上,採用並行轉台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倫敦社會圖景,讓觀眾直觀感受到故事發生的特定環境,對奧立弗的悲慘命運給予深深的同情。也正是在60年代,倫敦劇壇升起了一顆作曲新星,那就是安德魯·洛依德·韋伯。他具有扎實的古典音樂根基,擅長於鋼琴、小提琴等樂器演奏,對新潮流行音樂和音樂劇情有獨鍾。1967年他與詞作家蒂姆·萊斯(1944)合作《約瑟夫和神奇綵衣》,此劇1981年在百老匯連演800多場,1982年獲包括音樂在內的托尼獎多項提名。1971年10月他們合作的搖滾音樂劇《耶穌基督巨星》在百老匯首演,此劇取材於聖經故事靈感來自於霍爾本的油畫《墓中死基督》,通過對以基督與猶大為中心的復雜人物關系折射當代社會普遍的人性命題,寓以深刻的哲理意味。1978年6月他們的又一部搖滾音樂劇《艾維塔》在倫敦隆重上演,故事取材於阿根廷前總統庇隆第二任夫人艾維塔的生活事跡翌年9月在百老匯連演1560多場,榮獲7項托尼獎和紐約戲劇評論界最佳音樂獎。以上兩部搖滾音樂劇為了使觀眾深入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關系,調動了旁白演唱的形式,《艾維塔》中演唱的搖滾歌曲《如此一個競技場》、《金錢滾滾來》有力地推動著情節發展,而且又十分動聽。這部音樂劇中還有一首並非搖滾的主題歌《阿根廷別為我哭泣》以其楚楚動人的旋律而風靡全世界。他的驚世巨作《貓》1981年5月在倫敦首演轟動了百老匯。此後又創作了以舞蹈精彩絕倫而著稱的《星光快車》、《劇院幽靈》(1986)和90年代榮獲8項托尼獎的《日落大道》等傳世名劇。
20世紀80、90年代稱雄世界音樂劇壇的倫敦西區,除了韋伯,還有作曲家勛伯格(1944~)和著名製作人卡麥隆·麥金托什(1946— )。他們的配合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麥金托什是一位聰明的藝術經營者,用高質量藝術作品贏得千千萬萬的觀眾。他與韋伯合作的《貓》、《歌劇院的幽靈》,與勛伯格合作的《悲慘世界》、《西貢小姐》,以及重新製作的許多經典劇目都為世人所矚目。
世界經典音樂劇——《悲慘世界》
根據法國19世紀雨果的經典小說《悲慘世界》改編的同名音樂劇是麥金托什製作的四大名劇之一。由阿蘭·鮑伯利作詞,勛伯格作曲,特里沃·南與約翰·凱德合作編劇、導演。此劇最早是1980年巴黎演出的法語版本,麥金托什為其音樂所激動,決定重新製作,由芬頓將法語歌詞譯成英語,並請詩人赫伯特·克萊茨梅對歌詞重新修改加工,成為通行的英語版本。繼1985年10月在倫敦首演、1987年3月在百老匯隆重推出以來,至今已在33國家、200多個城市用21種不同語言演出過 54種製作版本, 該劇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50多個重要國際獎項。
2002年6月22日美國國家巡演團在中國上海持續演出22場。上海大劇院的演出廣告用大字寫道:「《悲慘世界》,創造歷史,首部中國上演的百老匯音樂劇。百老匯巨星康姆·威爾金森專程加盟,再度詮釋冉·阿讓。美國國家巡演團傾情演繹,上海大劇院震撼巨獻。」國內外觀眾紛至沓來,大劇院門票告罄,劇場內掌聲雷動,此次演出成為上海文化生活的一大盛事。《悲慘世界》以逃亡的冉·阿讓與警探沙威周旋,終其一生逃避追捕迫害的故事為主線,多側面表現冉·阿讓捨己救人,給予苦難中的人們以同情和關愛的人道主義精神,史詩般地反映了19世紀法國三十年動盪歷程中人間的悲歡離合和人民大眾英勇抗爭的業績。
《悲慘世界》這部音樂劇貴在寫實,實在難得。其流動的舞台、巨大的轉盤、豐富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8. 關於音樂劇的論文拜託了各位 謝謝

音樂劇的音樂形式是歌劇化的,它是古典歌劇藝術的現代傳承。是現代音樂戲劇的主流。音樂劇與歌劇在形式上是相同的,它們之間沒有明顯的斷代。 與其說音樂劇是一個新的藝術形式,倒不如說音樂劇是傳承了歌劇藝術而形成的現代歌舞劇。雖然它具有藝術手法的綜合性,但就藝術形式來說它依然獨具歌劇的傳統。仔細分析;如果話劇不用道白,舞劇不用舞蹈,那麼我們肯定不會稱之為話劇和舞劇了,因為道白和舞蹈是它們各自唯一重要的特徵。可是,音樂劇要是沒有了道白和舞蹈,它依然是音樂劇,因為他屬於歌劇的類型,它傳承的是歌劇的特徵,它不能沒有音樂,不能沒有歌唱。它只是屬於戲劇的一個范疇。從歌劇,輕歌劇,喜歌劇,音樂劇到充滿歌劇色彩的音樂劇。它有非常純正的血統,從羅西尼、威爾第、普契尼、喬治·格什溫、理查德·羅傑斯、伯恩斯坦、韋伯、克勞德-米歇爾·勛伯格。這些偉大的人物之間要麼是同屬歐洲體系,要麼象喬治·格什溫和伯恩斯坦有師徒情份,或者,象普契尼和韋伯不同時代卻共同擁有迷人的旋律,這也經常讓我錯誤的以為《當晴朗的一天》和《回憶》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正如韋伯所說:他在創作的時候沒有覺得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因為我是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音樂劇在牛津簡明音樂詞典中的註解是這樣:MUSICAL 歌舞劇,一種近似輕歌劇[OPERETTA]的戲劇體裁,但通常指美國的從紐約百老匯發展起來的音樂表演。比起音樂喜劇[MUSICALCOMEDY]顯得更為復雜精緻而更接近歌劇。假如我們用德國偉大的歌劇大師瓦格納對歌劇的論斷來看音樂劇;即「歌劇是用音樂展開的戲劇」。那麼,我們也可以這么說「音樂劇是用音樂展開的戲劇」。他們之間的差異只是音樂風格的不同而已。 我們不能不承認這樣一個現實,近一百年來,歌劇越來越被當作「陽春白雪」高擱於藝術殿壇之上,有代表性的創作作品鳳毛麟角,真正能欣賞歌劇的觀眾也是非常少的,因為這類觀眾必須是建立在有一定的歌劇常識和音樂涵養的基礎上,它需要觀眾具備一定的審美條件,因此,它的觀眾在很大一部份是我們所謂的「圈內人」。但同時,在從後工業化時代轉變為資訊時代,電影、電視、網路對大眾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大眾的審美需求,人們對娛樂的取向已經變得更加廣泛,單就一種藝術形式也需要能得到更多的信息,因此,音樂劇以其時尚、大眾、流行等現代特性,逐漸占據了歌劇的市場份額成為現代音樂戲劇的主流。

閱讀全文

與什麼音樂劇造型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