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惠山音樂節

惠山音樂節

發布時間:2021-02-20 19:32:47

⑴ 無錫惠山區有哪些旅遊景點

無錫惠山區有以下旅遊景點:

  1. 吳文化公園

    吳文化公園位於無錫市惠山區錫澄路堰橋南段25號。吳文化公園是一座文化園林。這里有稻豐圩、蠶桑巷、船橋史館、交通館、江南風情苑、教育館、人文館和學生教育營地等17個館區,以豐富的資料、實物、圖片、電化形象手段,展現了四千年來吳地生產、人文、民俗的壯麗畫卷。

  2. 田園東方綠樂園

    綠樂園位於無錫市惠山區陽山鎮陽楊路和桃溪路交界處往西200米田園東方內。選用螞蟻世界中的泥土、木頭、樹樁、樹枝等原生材質,純手工打造,營造出完全不同於城市「鋼筋水泥」的「綠色王國」,是一座螞蟻主題親子樂園。 綠樂園包括白鷺牧場、螞蟻餐廳、螞蟻農場、螞蟻森林、螞蟻廣場,以及窯烤區和DIY教室等。

  3. 無錫歡樂水世界

    歡樂水世界是一個大型水上樂園,園區佔地面積約12000平方米,園內景點主要包括兒童戲水池、標准游泳池、造浪池、大喇叭滑梯、沖天迴旋滑梯、太空盤滑梯、競賽滑梯、螺旋滑梯、空中漂流滑梯、瀑布、水屋水寨、水上競技等各大水上娛樂設備。 歡樂水世界以獨有開放式的時尚娛樂、家庭娛樂和節慶娛樂"三大娛樂體系",聯結水陸兩條娛樂動線,構建立體互動的濱湖娛樂布局:音樂啤酒節、比基尼DJ狂歡節、海嘯狂歡節、潑水節等構成水上節慶活動,馬戲團、花展、房展、車展、自貢燈會、冰雕展等構成陸上娛樂活動,兩線合並形成獨特的娛樂方式。

⑵ 錫惠公園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錫惠公園。它位於無錫市西2.5公里處,包括錫山和惠山,全園面積達6.85平方公里。
錫惠公園因山而得名,西部是惠山,東部是錫山。惠山高329米,周圍約20多公里,素有「江南第一山」的美稱。它是天目山的支脈,從東南連綿而來,山有九峰,境蜒似龍,又稱「九龍山」。惠山因晉代開山禪師慧照在此建寺,後人就用慧照命名「惠山」。古時慧、惠兩字相通,惠山就由此得名。惠山以泉著名,有天下第二泉、龍眼泉等十多處,名勝古跡有春申澗、惠山寺、聽松石床、竹爐山房等數十處。

錫山背靠惠山,高75米,周圍長約1.5公里,相傳因周秦時盛產錫礦而得名。錫山是惠山東峰脈斷處突起的小峰。山頂建有龍光塔和龍光寺,山下有龍光洞。1958年開鑿映山湖後與惠山連成一片,使之形成「真山假水」,產生「山水掩映」的情趣。

錫惠公園全國分為三個游覽觀賞區:一是名勝古跡區,包括惠山寺、寄暢園、天下第二泉等;二是自然風景區,包括映山湖、愚公谷、春申澗等;三是文娛活動區,在錫山南麓。下面就請大家跟我前往參觀游覽。

【錫山:龍光塔—龍光洞—吳文化福壽天地】

請隨我進入錫山大門。錫山大門,面對大運河,飛檐翹角,大門正中高懸「山色溪光」橫匾,為當年康熙南巡時所書。進人大門,一塊巨石屹立於水池之畔,上刻「錫山」兩個大字。各位請看:下刻《無錫金匾縣志》所載無錫和錫山的幾句話,點出了此處地名的來歷。

沿山路向上,錫山頂上就是龍光塔。關於龍光塔,還有這么一段歷史傳說:明朝正德初年,禮部大臣崑山人顧鼎臣,游覽錫惠勝景後說;「惠山是龍身,錫山是龍頭,無錫所以自南宋以來長期無狀元的原因,是龍頭上無角的緣故。」聽了這位大臣的話,人們信以為真,於是後人就在錫山頂上建了一座實心的石塔。此後幾十年仍沒有人中狀元,於是有人又提出「龍以角聽,塔中宜空」。因此又在萬曆二年(1574年),建成七層八角的樓閣式磚塔,並由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取名「龍光塔」,寓意龍光普照。龍光塔建造以來,屢次被毀。1924年重修時把培改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塔頂鑄重1.5噸,高2.85米銅剎,塔的高度也增加到32.3米。1992年又一次加固,糾正傾斜,把牆面由杏黃色改成深紅色,使古塔更為挺拔端莊,英姿煥發。

錫山腳下是龍光洞,為地下游覽場所,於1979年春建成。洞前迴廊、樓亭相連,人口處拱門上磚刻「隱辰」兩字,「辰」屬龍年,「隱辰」是把龍隱於山內之意。洞內有三百多米長的通道,兩邊壁上燈火通明。東部的地下劇場,可容納五六百人。另有13個廳室,陳列工藝、陶瓷、泥人等。這里的氣溫常年保持18「C,冬暖夏涼,遊人至此,彷彿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沿山路向南,前面看到的便是九龍壁。它由壁座、壁身、琉璃瓦頂三部分組成,彩陶燒制,以花崗岩為基座,金星綠琉璃瓦頂,全長26.71米,高4.09米,九龍騰空,氣勢不凡。再向西是「吳文化福壽天地」。它沿錫山山坡而建,前面立的石碑上,刻著著名書畫家朱屺瞻102歲時題寫的景點名稱。石階上是金石砌成的承露台,台前石柱上有巨大的福壽石桃,往上正面刻:「福星殷殷邀依瓊林赴宴;壽仙默默為我海屋添籌。」背面是:「行善方可多福,守仁自然長壽。」繞過承露台,上面兩座方亭合並而成的雙亭,名「降福亭」。亭柱上對聯寫道:「國泰盡福地,民安多壽星。」亭名和對聯均由我國書法家協會代主席沈鵬書寫。

錫山就參觀到此,下面我們再去參觀惠山。首先前去惠山寺遺址。

【惠山:惠山寺遺址—山門—唐宋石經幢】

惠山寺在惠山東麓,早在南北朝時,劉宋司徒長史湛挺就在此建造「歷山草堂」,後改為「華山精舍」。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在此基礎上,建立了惠山寺。由於寺院地處福地,又因與天下第二泉同處名山勝景,於是名聞遐邇。

我們來到了惠山寺山門前,看到這座黃色拱形建築門上刻有「古華山門」4個金色題字,因惠山古稱「華山」,惠山寺原是「華山精舍」,所以惠山頭山門就叫「古華山門」,大門背面門檻上刻有「勝地名泉」4字。這個山門是1954年惠山街拓寬時王耀庭重新設計的,拱門頂端有雙龍戲珠的裝飾。

現在我們來到了山門內,各位看到的兩座古老的石經幢,南側一座建於唐代乾符三年(876年),是無錫現存最古老的石刻經幢。八角形幢身上刻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由白鹿山人李瑞符書寫,經幢高6.26米,由幢基、幢身、幢頂三部分組成,雕刻精美,充分顯示了唐代的藝術風格。北側一座建於宋代熙寧三年(107年),幢高6.22米,形制和雕刻模仿店幢,幢身刻「大白傘蓋神咒」。這種刻咒而不刻經的做法,是宋代以後才在佛教界流行的。兩座石幢分別用幾塊圓形湖石壘成,極具歷史價值。

【山門殿—日月池和香花橋—聽松石床—古銀杏樹】

進入古華山門,迎面是金剛殿,也叫「山門殿」。始建於明正統十年(1445年),改建於1976年。正中高懸「惠山寺」匾,匾額最早為明代陳勉所寫,清雍正時蔣衡重書,現在看到的是1979年根據影片《無錫景》畫面復制而成。

大殿廊柱上掛有清代無錫知縣廖綸所撰的對聯:「大哉王言,山為第一,泉第二;巍然廟貌,調為教孝,寺教忠。」由著名書法家武中奇重書。大殿背面,上懸「江南第一山」橫匾,系我國名畫家李可染所書,它為古殿平添了幾分光彩。

過金剛殿,一泓池水,水中睡蓮靜卧,名「日月他」。池上架一石橋,名「香花橋」。池是南北朝劉宋元徽二年(474年)開鑿的,距今已有1500多年歷史了。香花橋是明代建造的,他和橋的名稱取自佛經:信佛升天,進入無量壽之時,日月飛升,天佛放大光明,以香花伎樂相迎。香花橋的正中石板上刻有「鯉魚跳龍門」的圓形浮雕,中間兩扇石門,一開一閉,表示虔誠的善男信女可以從開著的佛門進入,若是惡人佛門則永閉不納。所謂佛門半開,有緣進來,或者說;善門開,惡門閉。遊人過橋,都會在開著的石門上踏一腳,表示願做善人。

下面請大家進二山門,請看古銀杏樹下有座六角小亭,亭中橫卧一石,名「聽松石床」,長1.99米,寬0.87米,高0.56米,它是馳名全國的江南奇石之一。石塊天然斷裂形成,質地堅硬,一端翹起,宛如石床。唐高宗時著名書法家李陽冰應無錫縣丞公孫羅之邀請同游惠山,特地篆寫「聽松」兩字,刻於石床枕端,以示紀念,雖經1200多年風雨,字跡依然清晰可見。床邊原有兩棵古松,毀於元末。

「聽松石床」前的古樹為銀杏,相傳為明代洪武初年(1368年)惠山寺僧人普真(字性海)所植,已經歷了600多年風霜。據說當時共種有18棵,象徵佛門18羅漢,現僅存這一棵。此樹高21 米,直徑1.91米,為雄性銀杏,只開花不結果,離地6米的樹洞中寄生的一株薛荔,也有200多年樹齡了,卻結出了圓圓的果實。但在1982年,這棵雄性古銀杏,居然也結出了7粒白果。古銀杏旁的石壁中,嵌有「頫察仰觀」4個篆字,是清代無錫書法家邵涵初所寫。意思是說人們在此可以「俯察古樹之茂盛,仰觀錫惠之秀色」。

【大同殿—竹爐山房】

大同殿,也叫大雄寶殿,始建於梁朝大同三年(537年)。到清同治年間,大同殿及周圍建築被毀。後來在此舊址建造了一所樹堂名「昭忠詞」。前廳里壁上嵌有李鴻章所撰《敕建惠山昭忠詞記》等兩道石碑。請看這組洞堂的建築特色,青瓦白牆,梁枋、柱頭、門樓都畫棟雕梁。圖案為戲文風景、花卉鳥獸等。大同殿是保存十分完整的清代樹堂建築,具有我國古代建築的特點。殿後天井中還保留三株老桂,已有1300多年樹齡。中秋時節,桂花飄香,使這座建築顯得更為清雅。

由大同殿出南邊門,不遠處就是「竹爐山房」。這里原是惠山寺彌陀殿,始建於明洪武初年。房前平台,檐廊古樸典雅,頭門邊兩塊磐陀石。正中匾額「竹爐山房」是1979年李苦禪重題。兩旁柱上的對聯:「削竹編爐,原是山房舊物;燒松煮雪,久為衲子珍藏。」為無錫書法家朱家駐題寫。

相傳明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津曾私訪惠山寺。寺僧性海砍倒一根竹子,一截為三,搭成竹爐,上架缽益,用二泉水煮茶,接待朱元津。朱元津品嘗了竹爐上煮的茶,極為滿意,贊揚性海是羅漢下凡、後來性海和尚重建惠山寺,並創建聽松庵,退居庵內,品茗聽松。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性海請湖州竹工,編制竹茶爐,上圓下方,象徵「天圓地方」。竹爐高不過一尺,外面用竹編織,裡面填土,爐心裝銅柵,形似道家的乾坤壺,叩之有金石之聲。性海常用它煮二泉水泡茶,招待客人。當時名畫家王紴作畫,學士王達題詩,合成《竹爐圖卷》共四卷,使竹茶爐流芳於世。明代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曾任湖廣提學副使的鄒迪光重建彌陀寺時改名「竹爐山房」,專門在這里用竹爐煮茶招待四方賓客。後原爐多次被毀,康熙年間,無錫著名詞人顧貞觀在1684年重製了兩只竹爐。竹爐山房也幾經重修,現在的建築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1984年把乾隆詩碑移到山房門廳和廊下。正中一塊正面刻的是乾隆1751年首次來無錫寫的《詠惠泉》詩,背面刻著乾隆第四次來無錫時寫的4首詩。東邊一塊碑上刻乾隆第三、四次來無錫的詩句。

【「天下第二泉」—二泉亭—漪瀾堂—阿炳墓】

出竹爐山房南行,就是聞名於世的「天下第二泉」所在地。惠山一帶,林木茂盛,泉水豐富,自古素有「九龍十三泉」之稱。其中「二泉」更是出名。「天下第二泉」得名於唐朝,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唐代茶聖陸羽,遍嘗天下名泉名茶,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以「天下第二泉」的美名享譽四海。

「二泉」得名以來留下了許多人文古跡。唐代時無錫地方官把「二泉」水送往長安。到宋徽宗時「二泉」水被列為貢品,「月進百壇」。蘇東坡品飲「二泉」水後,贊稱「色味兩奇絕」。清代康熙、乾隆兩帝六次南巡至無錫,每次必到「二泉」品茗,並吟詩題字。20世紀40年代,著名民間音樂家華彥鈞(瞎子阿炳),作二胡曲,取名《二泉映月》,更使「二泉」馳名中外。

「天下第二泉」泉址於1954年進行了全面整修。1992年6月對「二泉」進一步清理疏浚。現在「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上池為八角形泉井,深1.94米,水質最好;中池深1米,正方形,緊靠上池,兩池都是石底,青石圍欄。池上的「二泉亭」,初建於南宋初期,是宋高宗趙構到此巡遊時特地下令建造的,並題有「源頭活水」四字。亭頂裝飾雙龍戲珠。現在的亭子重建於清同治初年(豆862年)。亭壁上石刻「天下第二泉」出自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泉水通過暗渠從港瀾堂底流入下池。

漪瀾堂位於二泉庭院正中,四周遊廊環繞,遊客們在此可小想品茗。蘇東坡有「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的詩句。乾隆多次在此設御座品茗,堂前匾額是現代書法家費新我所書。大門柱上有蘇東坡的詩:「雪萍為我求陽羨,乳水君應怕惠泉。」

三池中下池最大,長8.6米,寬5.7米,深0.33米,是北宋明道二年(1033年)開鑿的。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俗稱龍頭),雙爪前踞,龍頸彎突,張開大口,清泉白龍口傾注而出,構成「螭吻飛泉」勝景。石始建於明朝弘治初年,最初採用無錫本地黃色陽山石雕鑿而成,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歷史,為「天下第二泉」內現存年代最早的一件古跡。池前一組太湖石,疊成觀音立於鰲背像,世稱「觀音石」,右為龍女,左為善才。觀音石下有一段銘文,落款「蕙岩」,說明這是原禮部尚書顧可學別墅「蕙岩小築」中的遺物,清乾隆年間才移到此地。

無錫歷史上最著名的民間音樂家阿炳——華彥鉤的墓,坐落在錫惠公園春申澗流向映山湖的洞口南邊的山坡上,音樂台背後山頭墓地林間,樹立著這位民間音樂家的銅像。阿炳信道教,道名彥鈞,無錫東亭人。生於1893年8月20日。從小跟父親學習音樂,對民族樂器琵琶、二胡有很深的造詣,後來雙目失明,流落街頭。直到解放後重獲新生。阿炳墓原在河口燦山下「一和山房」道教墓地。1983年12月,遷葬於此。

阿炳的代表作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創作於1939年,是作者心聲的流露及生活的寫照。全曲由引子和6個階段構成,是循環變奏的曲式結構。《二泉映月》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10周年時作為國禮贈送外賓。美國、義大利、法國、日本等紛紛改編,成為一支譽滿國際的名曲。

【愚公谷—春申澗—映山湖—惠山泥人一條街】

二泉東側就是「愚公谷」,原是惠山寺的凈月住所,名「龍泉精舍」,是明代晚期極負盛名的我國四大私家園林之一。它是無錫人鄒迪光在明萬曆年間建造的,佔地約50畝,先後用十多年時間建成。國鄒迪光以愚公自勉,故命名為「愚公谷」。

現在的「愚公谷」於1958年重建,具有明代古典園林特色。「愚公谷」匾是1960年郭沫若題寫的。人門向南,由長廊通向荷花池畔,廊k一軒二亭,軒名「荷軒」,由著名畫家吳作人書額。軒前對聯「得山水清氣,極大地大觀」,是當代山水畫家邑人錢松岳於84歲時書寫的。荷軒以南的泉亭,名「濾泉」。泉邊枝峰閣有唐代古聯:「掃石月盈帚,濾泉花滿篩。」南邊廊內的對聯「老龍聽法,頑石點頭」,巧妙地寫出了當年惠山寺高僧講經,老龍也前來聽法,使大同殿前聽松石連連點頭的情景,反映惠山寺高僧佛學的博大精深。由濾泉穿過小石橋,只見假山旁有一株古玉蘭,樹齡已達400多年。

現在我們前往參觀惠山「金粟堂」西南的「春申澗」。春申澗又名「黃公澗」,現為無錫觀瀑的景觀,因戰國時代楚國國相春申君黃歇曾率軍在此飲馬而得名。山澗前石牌坊,古拙雅緻。洞中一塊大石橫卧,如中流低柱,使洞水分流而下。石上刻有「卧雲」兩字,是明代南京禮部尚書邵寶為紀念惠山寺住持圓顯而題寫的,卧雲是圓顯的號。澗邊三角亭,名「卧雲亭」。

順春申澗東下,位於錫、惠兩山之間的是映山湖,古時稱「秦皇塢」。1958年這里開挖出1400平方米的湖面,清澈如鏡的水面使錫、惠兩山的景色融為一體,翠峰、古塔、秀亭倒映湖中,風景更加美妙動人。湖畔周圍精心種植喬木、灌木、花草。東面建有一石牌坊,題有「映山湖」匾額。牌坊對面,各位請看春申澗出口處的那塊石頭,上刻「翠螺」兩字,形容錫惠山峰如少女的發會。

錫惠公園的參觀就到此為止,下面隨我去觀賞一下惠山直街,大家可以隨意選購一些無錫的土特產「惠山泥人」。

現在我們來到了惠山東端的五里街,這條路原是赴惠山寺朝山進香的必經之路。現為「惠山泥人一條街」。惠山泥人歷史悠久,已有400多年歷史,起源於惠山山麓,故名「惠山泥人」,是無錫著名手工藝品。它採用惠山腳下特別細膩潔凈的黑泥,在藝術家手裡經過捶泥、打稿、捏塑、制模、翻模、泥胚、整修、上粉、上色、開相和上油等十幾道工序製作而成。惠山泥人分兩類:一類為「粗貨」,是泥人的傳統產品,以胖娃娃、動物為題材;另一類為「細貨」,即「手控戲文」,以戲曲、神話故事、舞蹈為題材,其中代表作有「大阿福」。傳說惠山古時林木參天,一對猛獸常下山傷人。後來,一家生了一對雙胞胎,一男一女,取名阿福。說來奇怪,猛獸見阿福就俯首帖耳,溫順得很,於是無錫的家家戶戶都喜歡把阿福供在家中,用以辟邪。

⑶ 1月4號無錫惠山堰橋有什麼音樂會

惠風和暢-2020新年公益音樂會。

⑷ 無錫市天下第二泉怎麼樣有什麼好玩的地方

天下第二泉位於江蘇省無錫市。一曲悠揚的「二泉映月」樂曲,把你帶到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二泉旁, 泡上一杯二泉茶,喝到口裡,甘美醇厚。當你倒茶時仔細觀察,還能發現 茶水高出杯口數毫米而不溢。這是含礦物質多的緣故。專家認為:二泉水 有消煩解渴、延年益壽之功。 惠山多清泉, 歷史上就有"九龍十三泉"之說.位於惠山寺附近的惠山泉原名漪瀾泉, 相傳它是唐朝大歷未年 (公元779 年) , 由無錫縣令敬澄派人開鑿的.共兩池, 上池圓, 水色澄碧, 飲料都在這里汲取;下池方, 雖一脈相通, 但水質不如上池清澈.唐朝陸羽在他著的《茶經》中排列名泉20處, 無錫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評水大家劉伯芻認為: "適宜於煮茶的泉水有七眼, 惠山泉是第二".此後"天下第二泉"之名為歷代文人名流所公認.宋代詩人蘇拭曾兩次游無錫品惠山泉, 留下了"獨攜大上小團月, 來試人間第二泉"的吟唱, 更使惠山泉生輝.惠山泉名不虛傳, 泉水無色透明, 含礦物質少, 水質優良, 甘美適口, 系泉水之佼佼者——1明朗, 二泉更成了詩人墨客、達官貴人品茗遊玩, 題詠不絕的地方.特別是明初聽松庵的高僧性海, 請湖州竹工做了個天圓地方, 形成乾坤壺的竹爐, 以二泉水煮茗待客.著名畫家王級於洪武甘八年 (公元1395 年) 為竹爐作畫, 並有詩雲: "寒齋夜不眠, 瀹茗坐爐邊;伙火煨山栗, 敲冰汲澗泉, 瓦鐺翻白雲, 竹牖出青煙;一啜鳳生腋, 俄警骨已仙! "足見其傾倒之情.著名畫家文徵明, 在明正德十三年 (公元1518 年) 二月十九日清明節, 與友人茶會於惠山, 興會所致揮毫作了《惠山茶會圖》, 設色紙本, 再現了詩人、畫家竹爐煮茗, 茅亭小想的情景, 這一珍貴畫卷, 珍藏故宮博物院.2唐相李紳酷愛家鄉此泉,並攜泉水赴京,分贈友好、同僚宰相李德裕品嘗後,特命驛站把二泉水千里迢迢專送長安。 晚唐詩人皮日休,把李德裕的嗜飲二泉水與楊貴妃愛吃荔枝相類比,寫有諷刺詩: 丞相常思煮茗時,郡侯催發只嫌遲; 吳關去國三千里,莫笑楊妃愛荔枝。 後宋徽宋將二泉水列入貢品,月進百壇。著名詩人蘇東坡詠有「獨 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之名句。康熙、乾隆都曾到惠山品泉 題詠。近代民間音樂家瞎子阿炳,曾在惠山一帶顛沛流離,譜下了「二 泉映月」一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在國內外廣為流傳。3千百年來,石檻已被汲水者踩陷十多厘米。中心是泉亭, 亭內有上池和中池;泉亭之上為"景徽堂": 泉亭之下為"漪瀾堂", 堂前為下池.上池, 中池和下池組成了"天下第二泉"的完整水系.三池形狀各異, 均砌以精緻的青石欄桿.中池方 形,緊靠上池,相距僅三尺,石底「活水細流,澄澈可愛,惟水質較 差」。上池和下池之上,築有「二泉亭」。

飛豬上還可以查看更多有關於天下第二泉的介紹和玩法還有周邊的景點

⑸ 琴聲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著歌,奔跑跳躍在惠山的竹林間草地上。仿寫一句

陽光流淌在了一地,窸窸窣窣地淺唱低吟,手舞足蹈地在地板上嬉戲。

⑹ 無錫的惠山,樹木蔥蘢,藤蘿搖曳。山腳下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 有一年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堅持不懈 不能半途而廢

⑺ 華彥均有怎樣的人生 二泉映月是怎麼來的,他還有什麼樂曲,樂器被保留下來

華彥均(1893-1950),人稱「瞎子阿炳」,江蘇無錫人,自幼隨其父雷尊道士華清和學習各種樂器。華清和死後,他經常同民間吹鼓手交往,並參加他們的吹奏活動。後因道產變賣殆盡,淪為街頭流浪藝人,依靠演奏為生。在二胡、琵琶的創作、演奏上有相當大的造詣;琵琶技藝尤為高超;解放初期被發現於無錫街頭,經錄音留下二胡曲三首:《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琵琶曲三首《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華彥均病逝於1950年。 阿炳是這位藝人的乳名,他的姓名叫「華彥鈞」(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是江蘇省無錫東亭人,是當地「雷尊殿」一位道士——華清和的兒子。華清和名號為「華雪梅」,擅長演奏二胡、三弦、琵琶等樂器;其中,以琵琶演奏最為精通。 華彥鈞4歲喪母,隨父親在道觀里學習音樂演奏;20歲時,父親患病去世;21歲時患了眼病,34歲雙目失明;因社會動亂、生活無著,道產賣空,他無法再做道士,只得流落街頭,以賣藝為生,飽受了人間的艱辛和苦難。 華彥鈞天資聰穎,自小學習十分刻苦。冬天,為了彈好琵琶,他用冰塊摩擦雙手鍛煉指功;夏夜,他在練二胡時將雙腳泡在水裡,以防蚊蟲的叮咬;真可謂「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正由於這種勤學苦練,他在13歲時已經熟練地掌握了二胡、三弦、琵琶和笛子等多種樂器的演奏技藝,16歲時已得到了無錫道教界的一致公認。此後,華彥鈞不顧父親和道教長輩們的指責,沉迷於與浪跡天涯的民間藝人的交流和切磋之中,並由此廣泛學習了各地豐富的民間音樂。 華彥鈞的民族器樂演奏植根於深切的生活體驗和豐富的民族底蘊,它能夠根據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從民間藝術遺產中超凡脫俗,創作、改編、演奏出與時代息息相關的作品。在抗日戰爭時期,他曾在街頭編唱過《漢奸的下場》等小調;他著名的二胡曲《聽松》以南宋名將岳飛抗金的史實寄託了對民族解放的期望。在抗戰勝利以後,他又編唱了《前走狼,後走虎》等在街頭演唱,對國民黨的反動統治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這種新聞活報式的藝術創作和表演,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和強烈的民主意識。 華彥鈞在二胡、琵琶等藝術作品中體現了相當高的藝術造詣,但他留下的只有創作的二胡曲《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和親傳的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被收入了1956年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成為中國近現代民間音樂研究的寶貴遺產。 他的《寒春風曲》音調與《二泉映月》相近,在明亮音區的演奏更顯得活潑流暢、舒展寬廣,展現了充滿活力的世界;他傳譜的琵琶曲《大浪淘沙》取材於十番鑼鼓曲中的《將軍令》,音調鏗鏘有力,表現了熱情奔放的情緒,使人陶醉於「天人合一」的意境;《昭君出塞》是華彥鈞的父親華清和傳授的琵琶曲,曲中展示了威嚴端莊,富於動力和明快的形象。琵琶曲《龍船》源自江南民間套曲,表現了端午節龍舟競渡的歡快熱烈場面,反映出作者的民俗生活情趣……在這些作品中,無不顯示出華彥鈞豐富的精神世界;其中,以《二泉映月》的影響最為廣泛。 《二泉映月》是華彥鈞最傑出的二胡代表作。這首樂曲原為道教的嗩吶曲,具有濃郁的宗教音樂風格。20世紀30年代末,華彥鈞在街頭流浪賣藝的過程中,經過反復演奏、加工、創作,引入了蘇南一帶的山歌、小調、江南絲竹、蘇南吹打、灘簧腔甚至廣東音樂《三潭映月》的音調。它從最初不定型的片段到完整結構,經歷了久遠的年代才得以形成,華彥鈞稱之為「依心曲」或「自來腔」。在1950年夏天,我國著名音樂史學家楊蔭瀏先生等人在民間音樂的「搶救」性采風中,為其錄制了鋼絲錄音,並與華彥鈞先生商榷,定名為《二泉映月》。 作品的旋律委婉流暢、跌宕起伏、意境深邃。作者運用二胡上五個把位的寬廣音域演奏,配合蒼勁的運弓處理,流露出如泣如訴、如悲似怒的情調及對光明和理想境界的憧憬,表現了一個經歷舊中國生活坎坷和磨難的流浪藝人的感受和倔強不屈的性格,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編輯本段-身後的懷念
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當時文化藝術界「革命化、民族化、群眾化」的口號下,眾多藝術家對祖國的傳統音樂文化遺產進行了加工整理。《二泉映月》先後有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的作者之一——何占豪改編的小提琴獨奏、儲望華改編的鋼琴獨奏、吳祖強改編的弦樂合奏等西洋樂器改編曲相繼問世,得到廣大聽眾的由衷喜愛。弦樂合奏《二泉映月》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相繼由一些世界級的指揮家指揮著名的中國和外國交響樂團演奏,並使它的影響跨出了國門。 《二泉映月》作為中國近現代民族器樂創作的優秀代表,以邏輯嚴謹的結構以及對人生的深切感嘆,展現了古老民族的東方神韻。中國人民的好朋友、多次親自指揮這部作品演奏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先生,在第一次聆聽我國著名二胡演奏家閔惠芬演奏這首樂曲時激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這首樂曲太感動人了,像這樣的樂曲應該跪下來聽。」 華彥鈞作為一位中國的民間藝人,在中國民間音樂文化的歷史積淀上,以自己度過的滄桑歲月和不平凡的經歷凝聚成了逐漸獲得世界性聲譽的傳世之作;應該說,他是一位在中國音樂史上罕見的、走向世界的民族、民間音樂家。 22歲時父親去世,他繼為雷尊殿的當家道士。後因交友不慎,沾染上嫖娼、吸毒的惡習,35歲時雙目先後失明。為謀生計,他身背琵琶、胡琴,走上街頭,自編自唱,說唱新聞,淪為街頭藝人。40歲時,與寡婦董催弟(彩娣)同居。每天下午在崇安寺三萬昌茶館門前圍場演唱。他敢於切中時弊,抨擊社會黑暗,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說唱形式吸引聽眾。一二八事變發生後,他又編唱《十九路軍在上海英勇抗擊敵寇》的新聞,並用二胡演奏《義勇軍進行曲》。在抵制日貨的運動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忱。他的許多新聞唱出了群眾的心聲,深得一般市民的喜愛。每天晚上還走街串巷,手操二胡,邊走邊拉,聲調感人。蜚聲國際樂壇的《二泉映月》,就是這一時期創作的。日軍侵佔無錫後,阿炳和董催弟一同到雙方老家避難。不久赴上海,在崑曲班仙霓社擔任琴師,彈奏三弦,並在電影《七重天》中擔任表演群眾角色盲人。這時他創作的《聽松》,是一首氣魄豪邁、情感充沛的二胡獨奏曲,傾吐著不願當亡國奴的愛國主義熱情。民國28年重返錫城,再操舊業。他每天上午去茶館搜集各種新聞,回來構思創作,下午在崇安寺茶館門前演唱;夜間在街上拉著二胡,演奏他創作的《寒春風曲》。他的琴藝十分高超,可將琵琶放置在頭頂上彈奏,還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說話、嘆息、歡笑以及雞鳴狗叫的聲音。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禁止他在崇安寺的固定場所說唱新聞。民國36年,他肺病發作,卧床吐血,從此不再上街賣藝,在家以修理胡琴為業,艱難度日。 1949年4月23日無錫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樂曲獲得新生。1950年暑期,中央音樂學院師生為了發掘、研究和保存民間音樂,委託楊蔭瀏教授等專程到無錫為他錄制《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終年57歲。
編輯本段軼聞趣事
人們稱阿炳是三不窮:人窮志不窮(不怕權勢);人窮嘴不窮(不吃白食);人窮名不窮(正直)。 在無錫城裡,有個地主強奸家中的一個13歲丫頭,阿炳知道後,馬上把此事編詞演唱,揭露地主的罪惡之舉,激起民憤,嚇得那個地主外逃好幾個月都不敢回家。 有一次,國民黨軍閥湯恩伯要阿炳給他的十三姨太唱生日堂會,阿炳斷然拒絕,遭到一頓毒打,可阿炳毫不屈服,並編了唱詞,拉起二胡痛罵他們。 抗戰時期,日寇佔領無錫,一個叫章士鈞的人當了漢奸,阿炳知道後,就編詞罵他,又遭到一頓毒打。後來,這個漢奸被日本人殺了,阿炳拍手稱快,並編了一首《漢奸的下場》沿街演唱,無錫人士無不叫好。
編輯本段華彥均墓
華彥鈞墓(hua yan jun mu),一名阿炳墓。位於無錫市錫惠公園內惠山東麓映山湖邊。華彥鈞,即「瞎子阿炳」,民間音樂家,1950年12月病歿,葬無錫西郊璨山腳下「一和山房」道士墓。1979年5月,墓遭破壞,由無錫市博物館原地拾骨,於1983年遷葬惠山東麓、二泉之南現址。墓地面積742平方米,主體由墓牆和翼牆組成,狀如音樂台;舊墓碑現藏市博物館,彩墓碑由中國音樂研究所、無錫市文聯立,楊蔭瀏書,墓前瞎子阿炳銅像,由錢紹武雕塑。 1986年由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間盲藝人華彥鈞(阿炳)創作並於1950年親自錄音傳譜的二胡曲。該曲問世以來,不僅以二胡獨奏形式 華彥鈞是我國傑出的民間音樂家。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在音而且還被改編成各種形式的器樂曲,以它那優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樂內涵而聞名國內外。 江蘇無錫惠山泉,世稱「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為樂曲命名,聯繫到阿炳在舊社會的不幸遭遇,從音樂中我們可以感到作者在借景抒情、感嘆身世時,還流露著對舊社會進行控訴的憤懣之情。在《阿炳曲集》中曾這樣介紹:「他在雙目失明之後……用音樂形象來描繪他想像中舊時曾目睹的美麗風景」,「但當時感到的卻是周圍漆黑的一片,這就使得他在宛轉優美的旋律中,時時流露出感傷凄涼的情調來」。 《二泉映月》的曲體結構是一首傳統的變奏曲。音樂一開始,短短的引子,音階下行的旋律,猶如一聲百感交集的輕輕的嘆息,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深沉的意境中去。主題音樂使人聯想到一個拄著竹棍的盲藝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徘徊流浪,無限傷感,無盡凄涼。 《二泉映月》就是在上述音調的多次變奏下逐漸展開構成全曲的,它通過變奏使音樂形象得到層層深化,使人感到受到阿炳懷著難以抑制的感情,一遍又一遍地向人們訴說他種種苦難和遭遇。樂曲的後半部分,音樂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積聚起來的感情迸發了,樂曲推向高潮,強烈而激憤,顯示了阿炳特有的氣質和魄力。這是作者對舊社會憤怒控訴的聲音,它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強、剛毅的性格,表達了他對黑暗勢力不妥協的反抗和斗爭。 《二泉映月》層次分明而又渾然一體,旋律動聽而又質朴蒼勁,音樂感人但更促人激憤。它是中國一位窮苦盲藝人的傳世傑作,深受國內外聽眾喜愛。

⑻ 無錫的景點「天下第二泉」與藝人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有何關聯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的標題,也使學者們常常為之爭論。在江蘇無錫市的西郊,有江南名山惠泉山。山上的一泓清泉,經唐朝「茶神」陸羽品嘗,評為「天下第二泉」。阿炳失明前後常常去這里流連,他對故鄉的山水充滿著深情。然而,面對那月光雖明,世道卻暗,泉水雖甜,人世卻苦,水面雖平,人間不平的現實。他心中月兒凄冷,泉水愴涼。於是便借景抒情,融情於景,傾訴辛酸,遂取名為《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問世以來,奏家蜂起,各展其長,異彩紛呈。對樂曲的理解也不盡相同。但一切演奏家都把握了「形神兼備,寓神於形」這一表現原則,從而給聽者留下銘心刻骨的深刻印象。《二泉映月》的「神」是什麼呢?在於其孤獨者的心境,夜行者的傷感,不屈服的性格和對光明的希望。
《二泉映月》自問世以來流傳至今。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男女老少中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愛;在國外也有廣泛的影響。著名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曾在北京聽二胡演奏家姜建華演奏《二泉映月》,聆聽中,頓生斷腸之感,不禁黯然淚下。
新中國成立後,曾由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派出音樂史家楊蔭瀏、曹安和等同志去無錫對阿炳的音樂作品進行了錄音、記譜、整理,並由有關部門出版、廣播。自此,《二泉映月》更煥發出了他勃勃生機和動人的光彩:他先後被改編成小提琴獨奏、民樂合奏、民樂重奏、旋樂四重奏、西洋旋樂合奏、二胡與樂隊、高胡與豎琴等演奏形式,無不絢麗多彩,各得其趣。此曲後來又被搬上銀幕,成為電影《二泉映月》的主題音樂。
為什麼這位盲藝人的二胡曲會如此引人注目,視之為我國民族樂曲的瑰寶呢?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慘境遇,正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一幅縮影,自然會引起人們對他的關注與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誠愛國的品格和氣節,表現了一種民族的氣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樂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透露出一種來自人民底層的健康而深沉的氣息,必然會引起人們心靈深處的極大共鳴。
其次,《二泉映月》音調和中國江南一帶的民間音樂及戲曲音樂等有著很深的淵源聯系,給人以十分親切之感。它的曲式結構為循環變奏體。通過變奏的手法,即句幅的擴充、縮減,結合旋律音域的上升或下降的手法,讓音樂層層推進和迂迴發展,從而塑造出單一而集中的音樂形象,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它的旋律發展,使用了中國民間的樂句首尾銜接,同音承遞的旋法,使音樂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起伏連綿的律動美感,彷彿是道不完的苦情話,流不完的辛酸淚,給人以「嘆人世之凄苦」,「獨愴然而涕下」之感。另外,樂曲的藝術美感還表現在於深沉中含質朴,感傷中見蒼勁,剛柔並濟,動人心魄。這樣富於民族風格、民族氣派的二胡曲怎能不使人為之陶醉,百聽不厭呢?
再則,這首樂曲體現了注重情深、著意傳神的法則,發人聯想,令人回味。如果將他比之於歌,則決非王摩詰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之類的重要描景之作,而倒有杜甫詩歌中那憂國憂民的嘆息,李白詩歌中《蜀道難》之感慨,屈原詩詞中那怒不可遏的呼喊聲。比之於繪畫,決非清代「四王山水」,而倒有揚州八家之犀利、堅挺的鋒芒。決非《平湖秋月》一類的陶情之作,而倒有貝多芬「月光」奏鳴曲中所蘊涵之憤然心緒。

閱讀全文

與惠山音樂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