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80年代音樂劇

80年代音樂劇

發布時間:2021-02-21 00:12:00

音樂劇的發展歷程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

早期發展史

在17世紀~18世紀的歐洲,音樂成了人們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在歐洲,各種各樣的音樂都得以茂盛發展,出現了清唱劇和歌劇。但華麗或庄嚴的歌劇或清唱劇並不能完全滿足觀眾,於是出現了被稱之為「居於雜耍和歌劇中間」的藝術形式。

歷史上第一部「音樂劇」是約翰·凱的《乞丐的歌劇》(The Beggar's Opera),首演於1728年倫敦,當時被稱為「民間歌劇」,它採用了當時流傳甚廣的歌曲作為穿插故事情節的主線。

美國娛樂

19世紀,城市在美國紛紛建立,音樂劇隨之繁盛起來,它們以城市觀眾為對象,出現了輕歌舞劇(vaudeville)及其更為粗俗的姐妹劇種———滑稽表演(Burlesque)。

快樂的少女

1893年曾經活躍一時的英國人瓊斯完成了一部後來載入史冊的音樂劇《快樂的少女》,在倫敦王子劇院首演時激起觀眾狂熱反響。劇情故事生動連貫,舞蹈演員即是劇中人物,採用相關的舞蹈動作和話劇式的丑角說白,清晰敘述了這些演員如何千方百計躋身於貴族社會的故事。

20世紀初

進入20世紀,歐洲的作曲家給美國帶來的一種小歌劇形式。由於多年來受到歐洲歌劇如吉爾伯特和蘇利溫的英國喜歌劇,加上其他的天才如約翰·斯特勞斯的維也納小歌劇,

奧芬巴赫的法國輕歌劇等的影響,使觀眾自動地有了一套評判音樂好壞的標准,而且也影響了觀眾的欣賞口味。有意味的情節,優美的音樂和文雅的歌詞成為編創者追求的目標。

現代

在1960年代中期至1970年代,前衛劇場的觀念滲入主流作品;搖滾樂、社會變遷豐富創作的素材,歐陸作品進口美國,百花齊放。

20世紀60年代,甲殼蟲和搖滾樂由英國沖向世界,各國音樂劇作曲家對這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由抵制逐漸轉向吸收,英國的韋伯率先在《耶穌基督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這部以古老的聖經故事改編的內容沉痛、主題嚴肅的音樂劇中採用了輕音樂及搖滾樂,

使之具有了現代感,歌曲變得活潑,通俗、易於演唱。在配器上也打破了管弦樂的嚴格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音樂劇,從而加強了它的時代感和表現力。

(1)80年代音樂劇擴展閱讀

流派代表

1、安德魯·洛依德·韋伯

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1948年3月22日生於英國倫敦,音樂劇作曲家。

1968年韋伯的音樂劇《約瑟與神奇綵衣》首次登上舞台。截至2013年,他一共創作了13部音樂劇,一部聲樂套曲,一組變奏曲,兩部電影配樂和一首安魂曲,獲得7次托尼獎,

7次奧利弗獎,3次格萊美獎,並且憑借《艾薇塔》中的歌曲《You Must Love Me》贏得奧斯卡和金球獎的最佳原創歌曲獎。

2、喬治·格什溫

喬治·格什溫(George Gershwin,1898-1937),原名雅各布·格肖維茨(Jacob Gershowitz),出生於紐約布魯克林的一個俄國猶太移民家庭,美國著名作曲家,寫過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數十部歌舞表演、音樂劇,是百老匯舞台和好萊塢的名作曲家。

1924年為保爾·懷特曼的爵士音樂會寫了《藍色狂想曲》獲得巨大成功。格什溫的卓越貢獻是把德彪西和拉赫馬尼諾夫的風格與美國的爵士樂風格結合了起來,雖缺乏熟練的寫作技巧,卻是個了不起的旋律天才。格什溫1937年夏因患腦癌去世,去世時三十九歲。

Ⅱ 請問那位友友知道80年代很經典的磁帶音樂劇<<濟公戲嫦娥>>的MP3下載地址

我也在找,就是找不到完整版的,有些視頻,是被別人製作的,聲音效果極差……

Ⅲ 比較80年代和90年代的音樂劇有什麼變化

相比於現在而言,80年代到90年代的時候,表演的風格還是比較單一,曲風也比較單一,但現在他加入了很多新的元素,它更注重舞台效果了吧?

Ⅳ 80年代後音樂劇的發展變化

(一)音樂劇的誕生

在十七世紀——十八世紀的歐洲,
在那些進步思想活躍的國家裡。音樂成了人們用來表達思想和感情的有力工具。義大利人找到了用聲音概括情感的方式;德國人找到了用聲音概括哲理和刻畫心理的方式;另外,在法國和英國也發展了富麗堂皇的音樂劇和英雄氣概的清唱劇。這是進步的藝術家由於受到文藝復興思想的啟發,有意識地追求一種新的表現方法——最富於戲劇力量的表現方法的結果。

歌劇在藝術上的用意是把崇高的情緒貫注給觀眾,使他們變得豐富而高貴。然而這種華麗的義大利式歌劇並不能完全滿足觀眾興趣和情感,於是一種被稱之為「居於雜要和歌劇兩端當中地帶」的藝術形式得以產生。

歷史上第一部「音樂劇」是約翰·凱的《乞丐的歌劇》首演於1728年倫敦,當時被稱為「民間歌劇」,它採用了當時流傳甚廣的歌曲作為穿插故事情節的主,在一定程度上諷刺了統治者和華麗的義大利式歌劇。

1750年,一個巡迴演出團在美國北部首次上演了《乞丐的歌劇》,這便是美國人親身體驗音樂劇的開端。之後英國喜歌劇、潔國歌劇和維也納輕歌劇也進行了一些類型嘗試,可謂旱期音樂劇的雛形。但是直到1866年,由於音樂劇《黑魔鬼》的沖擊才使紐約的觀眾真正為音樂劇的鏈力所祈服。《黑魔鬼》也因此被公認為第一部美國的音樂劇。那壯麗的場面及一群赤膊的美麗少女給觀眾圈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從那時候起欣賞用歌曲進行潤飾的劇目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娛樂方式。

事實上,第一次使用「音樂喜劇」這一名稱要追溯到19世紀後期,製作人喬治·愛德華在倫敦蓋伊特劇院上演的作品。1893年英國人S·瓊斯創作了一部熔戲劇、音樂、歌舞於一爐的作品《快樂的姑娘》,該劇富有幽默情趣和戲劇色彩,加之通俗易懂的音樂,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特別是喬治,愛德華把《快樂的姑娘》帶到紐約時,不但很快被約人接受了,還促進了音樂劇在美國的發展。

(二)音樂劇的發展

經過十九世紀中葉之後半個多世紀的多方位的探索期,音樂劇逐步求得了音樂、舞蹈。戲劇的結合,到二十世紀中期它已成為一種獨具魁力的戲劇演出形式。概括他說,它是以簡單的有獨特性的有吸引力的情節為支撐,以演員的戲劇性表演為根基,使音樂舞蹈得以充分發揮其潛能,並把這些因素融合為有機的同一體的藝術。

正如《簡明不列顛網路全韋》對音樂劇的界定所示:它乃是能「激發情感而又給人娛樂」的「戲劇表演的作品」。如果說,戲劇本身是一種綜合藝術,那麼與話劇相比,音樂劇則是「綜合性」充分發揮的戲劇形式。

憑其滌盪心胸的律動節奏,光怪陸離的藝術效果,令人陶醉的戲劇故事,百老匯音樂劇己成為一種與眾不同的「日用商品」,被全世界的人們認同著,喜愛看。縱然它的形式本身派生於其它門類,但是它依然成為了一枝盛開的藝術奇葩。美國人自豪地說「美國已給了全世界一種新的形式!」。

美國人對音樂劇的興奮和擁護「就象當年米蘭人等待普契尼的新歌劇,或維也納人等待勃拉姆斯的新作交響曲一般」。他們不僅願意花很多錢去看音樂劇,並在早餐或聚會中熱烈地討論著他們,而且還執著地期待著羅吉斯的下一部作品。雖然音樂劇是在美國誕生成長的,但其極富時代感的藝術形式和強烈的娛樂性使它正成為世界上所有國家的觀眾都喜歡的表演藝術。

到今天。在美國。歐洲各國以及亞洲的日本,韓國等,音樂劇正以巨大的生命力在文化消費市場爭奇斗妍。成為大眾文化的一顆名珠。

(三)音樂劇的探索期

美國的歷史雖短,但為使人類賞心悅目卻貢獻了種類繁多的娛樂。

十九世紀,城市如雨後春筍在全美各地建立起來,於是應運而產生兩種以城市觀眾為對象的娛樂形式:輕歌舞劇(Vandevi11c)及其更為粗俗的姐妹劇種---滑稽表演(Burlesque)。輕歌舞劇適合每個人的口味,每周的節目單上有雜技,魔術,舞蹈、動物表演。單口相聲(monologist)唱歌和滑稽戲等等。輕歌舞劇的來源很多:合法劇院的幕間特別節目、黑人歌曲表演、賣野葯的玩意兒,英國音樂廳的表演和只供男觀眾欣賞的下流,見不得人的「音樂沙龍」。

貼子相關圖片:

這是上面那個的開頭

Ⅳ 八十年代的搞笑音樂劇有哪些

  1. 肯德基餐廳游樂園里有好多小孩子在打鬧,突然聽見響亮的一聲:「天馬流星拳」。頓時感動的淚目啊T-T,這個喜羊羊占絕對優勢的年代,還有會打天馬流星拳的小孩子,太難得了。

Ⅵ 中國歌舞片發展歷史 詳細的

中國歌劇的發展歷程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安全工程0902班
彭嘉--200901145076
在所有「舶來」的音樂體裁樣式中,「opera」大約最令國人感到陌生隔閡。別的暫且不提,僅從「opera」被翻譯成「歌劇」一事便可看出其中存在的誤解。「opera」一詞不僅原本並沒有「歌劇」的意思(源出義大利語opus――「作品」的復數形式),而且就其真正的內涵而言,也絕不僅僅意味著「歌唱的(或帶歌的)戲劇」。或許,opera的本來含義更接近「音樂戲劇」,但這又會與瓦格納的「Musikdrama」(通譯為樂劇)相混淆。無論如何,opera在中文語境中既已約定俗成被稱為「歌劇」,我們對此當不必過份認真。畢竟,「名」與「實」,稱呼與本質,並不是一碼事。但是,中文裡找不到opera的確切對等詞這一事實提醒我們,「歌劇」是一門「異種」藝術樣式,如想求得對它的理解和認識,可能需要我們雙倍的努力和耐心。
歌劇的這種「異種稟性」從某種意義上決定了我國歌劇事業的舉步維艱。曾幾何時,我國音樂界中對歌劇「民族化」的爭論何其熱烈,但最終卻無法達成有說服力的結論;歌劇的發展與我國傳統戲曲的關系似乎永遠是一個「剪不斷,理還亂」的難題;也曾聽到過一種論調,認為中國歌劇的關鍵是「宣敘調」問題的突破;還有許多人想當然地一概而論,西方歌劇重「樂」輕「戲」,戲劇價值很值得懷疑。而當上述(此外還有很多)問題還沒有來得及在理論上得到真正澄清時,我們的耳旁又斜殺出一個「程咬金」的聲音:「音樂劇」正躍躍欲試登場亮相。「音樂劇」的商業效應和藝術魔力,沖擊著我們原本並不成熟、並不穩固的音樂戲劇觀念,因而歌劇究竟是什麼,在當前似乎越發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另一方面,歌劇在所有重要的西方音樂體裁中,又是一個身份最為曖昧的「雜交」品種,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人們真正有效地觸及歌劇的本質。我們現在所熟悉的音樂分析方法,大多是針對以器樂作品為中心而發展起來的工具模式,因而在面對歌劇音樂時,不是「文不對題」,就是「捉襟見肘」。「純音樂」的耳朵所習慣尋找的,是音樂中的「有機統一」或「深層結構」,面對歌劇中伴隨劇情的音樂進展,所感到的往往是茫然不知所措。反過來,持「純戲劇」觀念的人們也經常指責歌劇的慣例和手法沒有生活根基,缺乏可信性。我們還時常聽到一種大家都認可的說法――「歌劇是將音樂、戲劇、文學、舞蹈、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舞台藝術」。但其實,這種歌劇定義與其說它發人深思,不如說它妨礙我們進一步思索。
二十世紀中國歌劇創作的拓荒者是黎錦暉,他創作了兒童歌舞劇《麻雀與小孩》《小小畫家》等共12部,在當時的中國曾產生了巨大影響,並為中國歌劇創作開了先河。1934年聶耳和田漢推出《揚子江暴風雨》,這種「話劇加唱」的做法後來也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歌劇結構形式。從三十年代中期起,上海、重慶一些專業作曲家在創造民族歌劇方面作了不同方式的探索,出現了《西施》(陳歌辛,1935)、《桃花源》(陳田鶴,1939)、《上海之歌》(張昊,1939)、《大地之歌》(錢仁康,1940)、《沙漠之歌》(王洛賓,1942)等作品,其中大多借鑒西洋大歌劇的創作經驗,力圖解決音樂戲劇化問題。在這些作品中,成就較高、影響最大者,當推黃源洛的《秋子》。在延安也出現了《農村曲》(向隅等作曲)和《軍民進行曲》(星海作曲)這兩部作品。不久,在延安秧歌運動基礎上產生的秧歌劇《兄妹開荒》(安波作曲)、《夫妻識字》(馬可作曲)這種載歌載舞、新穎活潑的廣場歌舞劇形式,改變了中國歌劇藝術的發展方向並且直接孕育著大型歌劇《白毛女》(馬可等作曲)的誕生。《白毛女》在我國歌劇史上是一座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標志著中國歌劇終於尋找到了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美學品格。繼《白毛女》之後,又出現了《劉胡蘭》(羅宗賢等作曲)

《赤葉河》(梁寒光作曲)等優秀劇目。後來歌劇史家把從《兄妹開荒》到《白毛女》《劉胡蘭》《赤葉河》等優秀劇作在短時期內連續出現稱為「第一次歌劇高潮」。
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十七年中,我國歌劇創作在創作思維上形成幾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繼承戲曲傳統,代表性劇目有《小二黑結婚》(馬可等作曲)、《紅霞》(張銳作曲)、《紅珊瑚》(王錫仁、胡士平作曲)、《竇娥冤》(陳紫等作曲);一種是以民間歌舞劇、小調劇或黎氏兒童歌舞劇作為參照系,創作新型歌舞劇,其代表作為《劉三姐》;一種是以話劇加唱作為自己的結構模式,其代表作為「文革」後出現的《星光啊星光》(傅庚辰、扈邑作曲);一種以傳統的借鑒西洋大歌劇為參照系,代表作有《王貴與李香香》 (梁寒光作曲)、《草原之歌》(羅宗賢作曲)、《望夫雲》(鄭律成作曲)、《阿依古麗》(石夫、烏斯滿江作曲);最後一種是以《白毛女》創作經驗為參照系,在觀念和手法堅持以內容需要為一切藝術構思的出發點,既不受制於、也不拒絕任何一種手法,只要內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劇手法、板腔手法或話劇加唱手法。這種創作模式有兩部歌劇傑作——《洪湖赤衛隊》(張敬安、歐陽謙叔作曲)、《江姐》(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足可證明其卓有建樹。
到了新時期,由於歌劇生存環境的變化和藝術觀念、歌劇趣味的發展,歌劇創作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的趨勢:
一種是雅化趨勢,即沿著嚴肅大歌劇的方向繼續深入開掘,把歌劇綜合美感在更高審美層次達到整合均衡作為主要的藝術探索目標。這種探索的早期成果是《護花神》(黃安倫曲)、《傷逝》(施光南曲),隨後是《原野》(金湘曲)、《仰天長嘯》(蕭白曲)、《阿里郎》(崔三明等曲)、《歸去來》(徐占海曲),到了九十年代之後,又有《馬可孛羅》(王世光曲)、《安重根》(劉振球曲)、《楚霸王》(金湘曲)、《孫武》(崔新曲)、《張騫》、《蒼原》(徐占海等曲)、《鷹》(劉錫金曲)、《阿美姑娘》(石夫曲)等作品。就其思想性、藝術性和歌劇綜合美的高層次營雜邙論,《原野》、《蒼原》、《張騫》可視為新時期嚴肅大歌劇創作的高峰。
另一種是俗化趨勢,即把美國百老匯音樂劇作為參照系,探索在中國發展我們自己的通俗音樂劇的途徑。這方面最早的成果是八十年代初的《我們現代的年輕人》(劉振球曲)、《風流年華》(商易曲)和《友誼與愛情的傳說》(徐克曲),此後這類探索貫穿於整個八九十年代,公演過的新劇目不下百部,但鮮有成功者。
繼歌劇《白毛女》之後,我國的歌劇有了很大發展。並逐步向歌劇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等方面不斷邁進。歌劇音樂也在繼承傳統和借鑒外國歌劇的成功經驗方面作出了一些新的大膽的嘗試,並出現了一大批以反映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為內容的優秀歌劇。其中一些歌劇選曲在全國人民中間廣泛流傳,成為我國社會主義時期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建立後,隨著專業歌劇團體的建立和演出的「劇場化」,在繼承革命歌劇革命傳統的同時,出現了《王貴與李香香》(五幕,於村根據李季的原詩編劇,梁寒光作曲。1950年由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演)、《小二黑結婚》(五幕,中央戲劇學院歌劇系根據趙樹理的同名小說集體改編,田川、楊蘭執筆,馬可、喬谷、賀飛、張佩衡作曲。1953年於北京首演)、《劉胡蘭》(二幕,於村、海嘯、盧肅、陳紫等改編。陳紫、茅沅、葛光銳等作曲。中央實驗歌劇院1954年於北京首演)和《草原之歌》(六幕五場,任萍編劇,羅宗賢作曲,1955年中央實驗歌劇院於北京首演)、《星星之火》(侶朋等編劇,李劫夫作曲)等。 1957年,中國劇協、中國音協聯合召開了「新歌劇討論會」,對1949年以來的當代歌劇發展進行了廣泛地探討,在此後的10年間又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品。如《紅霞》(石漢編劇,張銳作曲,1957年首演)、《洪湖赤衛隊》(竹本和、楊會召編劇,歐陽謙叔、張敬安作曲,1959年首演)、《啞姑泉》(張萬一、張沛編劇,張沛、張文秀、李秉衡作曲,1959年首演)、《柯山紅日》(陳其通編劇,庄映、陸明作曲,1959年首演)、《紅珊瑚》

(趙忠、鍾藝兵等編劇,王錫仁、胡士平作曲,1960年首演)、《竇娥冤》(侶朋根據關漢卿原作編劇,陳紫、杜宇作曲,1960年首演)、《劉三姐》(柳州市《劉三姐》劇本創作組創編,廣西壯族自治區《劉三姐》匯演大會改編,1960年首演)、《江姐》(嚴肅根據長篇小說《紅岩》編劇,羊鳴、姜春陽、金砂作曲,1964年首演)、《阿依古麗》(海嘯編劇,石夫、烏斯滿江作曲,1966年首演)等。
在中國歌劇史上,這10年是大豐收的10年。從宏觀上看,這批歌劇在表現題材和內容上,比建國初期有了較大的開拓,在繼承民族傳統方面也有新的探索,成果是喜人。其中《紅珊瑚》、《洪湖赤衛隊》和《江姐》尤為突出,在社會上反響最大。 綜觀我國五、六十年代的中國歌劇,可以說我國的音樂工作者在這一領域里的探索和實驗所取得的成績和成功是十分喜人的,這些歌劇之所以成功,在音樂上最主要的經驗就是突出了民族化和群眾性。在歌劇音樂創作上,「民族化一直是重視和貫穿在歌劇創作的實踐中並且是有成績的」(梁寒光《歌劇民族化問題及其他》1961年11月《文匯報》)。安波也認為:「提倡民族化是與全盤西化的錯誤思想對立的,其對立之處,不在於要與不要外國的東西,而在於如何要法。„„如果能和民族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做到完全地恰當地統一,那麼,這就是正確的要法.」(《關於新歌劇的提高問題》)我國五、六十年代的歌劇創作,基本上遵循了這一規律去進行的,那麼多的歌劇唱段在人民中間廣泛流傳,就是因為這些唱段優美、流暢的旋律以及所塑造的藝術形象,反映了人們的現實生活並深深地打動了他們的心。
當歷史進入到80年代前後,我國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生活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我國的歌劇藝術在經過「文革」10年的停頓後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並且在美學觀念、創作風格、表現手法等方面都經歷了一場程度不同的變革。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在全國各地共上演了約200餘部歌劇作品,其數量之多是驚人的。其中以《傷逝》(王泉、韓偉根據魯迅同名小說編劇,施光南作曲)、《芳草心》(根據評彈和話劇《真情假意》改編,向彤、何兆華執筆,王祖皆、張卓婭作曲)、《火把節》(陸 編劇,金午、楊寶智作曲)、《第一百個新娘》(胡獻廷、徐學達等編劇,王世光、蔡克翔作曲)、《原野》(萬方根據曹禺同名話劇改編,金湘作曲)、《情人》(劉文玉、魯東勇編劇,雷雨聲、楊余燕作曲)、《牛郎織女》(吳祖光所編詩劇,陳遠林作曲)、《深宮慾海》(馮柏銘編劇,劉振球作曲)以及《仰天長嘯》(郁文編劇,蕭白作曲)、《山野里的游戲》(王廷松、徐立根編劇,李黎夫、彭川作曲)等。
還值得提出的是在80年代中出現的一部我國歌劇史上比較特別的「歌舞故事劇」——《搭錯車》,以其進入萬人體育館的大膽之舉和超千場的演出記錄,在全國引起了轟動和反響,令人震驚。
1990年在湖南株州召開的「全國歌劇觀摩演出」可以說是對粉碎「四人幫」以後我國歌劇創作與表演的一次檢閱和總結。這次觀摩會中演出的15部歌劇,在題材的主旋律與多樣化、在探索嚴肅大歌劇的新高度以及在音樂劇的創作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是喜人的。其中《海篷花》(趙振勝、傅清泉編劇,鄭兵作曲)、《桃花渡》(李靜林、余清泉編劇,呂冰作曲)、《徵婚啟事》(鄧海南編劇,冬林作曲)、《木棉花開了》(王鴻編劇,薛彪作曲)以及《人間自有真情在》(陳振華、姜述寶編劇,王猛作曲)等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改革開放後的現代生活和時代風貌。而《從前有座山》(張林枝編劇,劉振球作曲)、《阿里郎》(余京連、金哲學等編劇,崔雲明、安國敏、許元植、崔昌逵作曲)、《歸去來》(丁小春編劇,徐占海作曲)以及《青稞王子》(栗粟、劉光弟編劇,林一、董秉常作曲)等則用現實主義手法來描寫遠古神話故事,並在結構、樣式等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特別是在探索嚴肅大歌劇的新高度方面,如《從前有座山》、《歸去來》和《阿里郎》等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人間自有真情在》、《海篷花》等則是十多年來音樂劇創作的一個總結。
綜觀80年代前後我國的歌劇音樂創作,在突出主旋律,站在時代高度和突出歌劇的音樂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是建國後歌劇創作的一個高峰,但是這些歌劇與建國後五、六十年代的歌劇創作相比,還遠不如其在人民群眾中間的影響,原因應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當是作者對作品的時代精神的創造性與音樂語言和音調的創新問題以及在突出作品的個性等方面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有相當一部分作品還沒有進行很好的精雕細刻,因此在藝術上顯得比較粗糙

Ⅶ 音樂劇起源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Operetta)、喜劇(Comedy)和黑人劇(Minstrel Shows)。

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自從1927年《演藝船》(畫舫璇宮)開始著重文本之後,音樂劇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這時期的音樂劇多宣揚樂觀思想,並經常以大團圓的喜劇結局。

直至1960年代搖滾樂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80年代以後,英國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匯的盛況。

後來出現法語音樂劇(如《悲慘世界》[後改編為英文版]、《星夢Starmania》、《鍾樓怪人》、《羅密歐與茱麗葉》、《小王子》等),德語音樂劇(如《伊麗莎白》、《吸血鬼之舞》、《麗貝卡》、《魯道夫》等),以及由其他各種不同語言寫成的音樂劇。

(7)80年代音樂劇擴展閱讀:

與歌劇比較:

和歌劇的區別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類型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

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格什溫(Gershwin)作曲的《波吉與貝絲》(台灣翻譯「乞丐與盪婦」)(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而一些輕歌劇如《卡門》卻有對白。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總體藝術(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

但在華格納的樂劇(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里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Ⅷ 找一首80年代流行的音樂劇或歌劇,裡面一段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哭砂》改編的。

請問你找到叫什麼名字了嗎?我也在找,一直找不到名字。

Ⅸ 80年代末90年代初經典迪斯科有哪些舞曲

從80年代中期開始一直到90年代初期,掀起一股現代disco的熱潮,.無數經典的舞曲都是誕生在那個時代里,那時候的舞曲才是disco舞曲真正的起源。是永遠回味無窮的經典。
1: YMCA-VILLAGE PEOPLE
VILLAGE PEOPLE(村民樂隊)1978年經典勁歌,提起YMCA,估計80年代以後出生的朋友們大多不甚了了;而對於生於70年代或者更早一些的朋友來說,印象最深的大概莫過於那首存在眾多不同語言翻唱版的Y-M-C-A以及那雙手高高舉過頭頂(Y)、雙手彎曲置於雙肩(M)、雙手向右(C)、雙手面前交叉(A)的標志性集體舞蹈動作。當年這首歌曲在DISCO的流行程度至今讓人難以忘懷,全場上下整齊一致的動作,將氛圍急速推升至最HIGH點。

2:RASPUTIN-BONEY M
BONEY M(波尼曼)樂隊,70.80年代西德傳奇DISCO組合,這首RASPUTIN30年來被無數人翻唱,高凌風翻唱為《心上人》,80年代初,國內青少年「地下DISCO」舞場熱翻天的經典舞曲,保證你跳到腳軟!

3:ONE WAY TICKET- ERUPTION
ONE WAY TICKET(單程車票),與BONEY M(波尼曼)系出同門的ERUPTION跳舞組合,80年代國內最風靡的一首西洋舞曲,1978年冠軍舞曲。

4:GIMME!GIMME! GIMME!—ABBA
瑞典一代傳奇組合ABBA(阿巴樂隊),中學時代的最愛,樂隊在80年代雖已解散,但這首1979年的GIMME!GIMME! GIMME!卻早已成為樂迷們心中永恆的經典,費翔在80年代把它翻唱為《惱人的秋風》,相信你還記得歌詞「為什麼一陣惱人的秋風,把你的人......」

5:DISCO-OTTAWAN
還記得當年舞場里一致齊吼「D!I!S!C!O!」嗎?對了這就是OTTAWAN(奧塔萬)在1981年的著名水晶球舞曲「DISCO」,加拿大著名二人組合,帶給你前所未有的激情碰撞。無法抗拒的80歐式DISCO。

6:BED BOYS—WHAM
1983年的英國金牌榜單曲BED BOYS(壞男孩), 英國WHAM(威猛)樂隊,當年帶給我們的沖擊和震撼,是我們這代人永遠不會忘記的。1985年的那場轟動全國的北京演唱會,一夜之間使他們的作品家喻戶曉。雖然樂隊在86年解散了,但是他們的經典作品卻永久的駐留在了一代樂迷們的心中。

7:HOLLDAY-MADONNA
MADONNA,無人不曉的一代天皇巨星,80年代的中國西洋歌迷舞迷們聽的最多的一首「HOLLDAY(假日)」,1983年成名曲之一,看得出,出道之初的MADONNA還有點略顯稚嫩。但是他基本的演唱風格通過這首HOLLDAY(假日)」已經確立。

8:DOLCE VITA -RYAN PARIS
DOLCE VITA(杜絲毓姬),80年代最風靡的一首慢搖舞曲,RYAN PARIS在1983年的成名曲,當年國內最流行的歐舞《家庭舞王》系列收錄過該曲,現在重聽,一定能勾起你很多美好的記憶 。

9:HAPPY SONG- BONEY M
大名鼎鼎的BONEY M組合,在80年代中期的一首超級歐陸DISCO,HAPPY SONG歡樂頌,1984年歐洲ITALO DISCO榜首舞曲,橫掃全球,更威鎮舞池。

10:BIG IN JAPAN-ALPHAVILLE
德國電子組合Alphaville(阿爾法村),1984年名曲BIG IN JAPAN,強烈的節奏,優美的旋律,迷幻的色彩。令人如醉如痴迷的電子舞曲,90年之後,重新混音後,又成為跳舞機上最流行的DISCO。

11:One Night In Bangkok-murrav head
原瑞典ABBA樂隊成員BENNIE ANDERSON和BJORN ULVAEUS與英國的著名音樂人TIM RICE(創作過007主題歌)在1984年一起創作的音樂劇《棋王》主題音樂One Night In Bangkok曼谷一夜。由當時的資深藝人墨瑞.漢德演唱.當然了,80年代我們的甜歌皇後李玲玉也翻唱過的,感興趣的朋友不妨聽聽,有點歐陸DISCO的味道.。

12:TOUCH BY TOUCH- GOY
80年代是歐舞盛行的時期,JOY奧地利著名組合,由三個帥哥組成,他們風格樸素,歌舞令人舒暢。這首1984年唱紅了全球的Touch by touch(接觸再接觸)被收錄在當年飛時唱片公司的《荷東》里.是80歐陸舞曲發展巔峰的典型的一個縮影。

13:Touch in the night——SILENT CIRCLE
提到80歐舞界,除了德國的Modern Talking樂隊,還有一個是我們絕對不能遺漏的,那就是多才多藝的Silent Circle(無聲循環)組合,其團員兼演唱於製作人於一身,雖然其作品不算很多,但在歐舞界備受推崇, 80年代所有曾經痴迷過歐舞DISCO的青少年,還記得這首膾炙人口的1985年的「Touch in the night」嗎??當年和「Brother Louie」一樣流行,市面上最熱銷的流行舞曲。活力四射的舞曲,魅力不可阻擋 。

14:TONIGHT-KEN LASZLO
大名鼎鼎的的歐舞紅星KEN LASZLO(肯.拉斯洛)1985年的那首著名舞」TONIGHT(今宵)"恐怕是所有當年痴迷過<荷東>舞曲的青少年最為熟悉的一首80歐舞了,KEN LASZLO當年很多作品都曾被<猛士><荷東>所收錄,其中的Glasses Man(透明人),和Don't Cry 不要哭,當年是我最喜愛的兩首勁爆舞曲。

15:Say you'll never-LIAN ROSS
凡是經歷過80DISCO時代的朋友,只要聽到這熟悉的旋律,幾乎都能猜出這是什麼曲子。這首Lian Ross( 蓮.露絲)1985年的名曲「荷東」(1)當中的Say you'll never(請你說你將永不),簡直太經典了 。
各大舞廳搶手的熱門金曲,Lian Ross的很多經典舞曲甚至一度成為衡量舞廳優劣的標准。 在當時的中學校園里,每到節日期間,在班級組織的聯歡晚會上,它每每也是高潮時的必放的壓軸曲目。

16:I Find The Way-Roger Meno

毫無疑問,當年"荷東"(一)中收錄的--羅傑.米諾的1985年的「我尋得了奧妙」(I Find The Way)應該是歐舞史上最經典、最完美的作品之一。
義大利Disco舞曲。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風靡大江南北,全國軒起disco狂潮。當時正值年少,沒錢買正版原聲磁帶,正版原聲帶要花5元,只好買空白帶從磁帶鋪子里拷下來,回到家,急不可耐,放進低檔的錄音機里,盡管音質很差,但也聽得廢寢忘食,忘卻一切煩惱!現在再聽,一股溫馨湧上心頭,彷彿又回到了1980年代。

17:COLDER THAN ICE——GRANT MILLER
這首1985年的歐式舞曲「COLDER THAN ICE"冷若冰霜"」對於痴迷過80年代猛士荷東舞曲的孩子來說,真是如雷貫耳.20多年來常盛不衰,它簡直就是荷東的代名詞,GRANT MILLER(格蘭特.米勒)當年響當當的歐舞紅歌手,20世紀80年代迪斯科舞壇的傳奇人物,許多經典作品一直被傳唱至今。

18:CHA CHA CHA-Finzy Kontini
這首由Finzi Contini演唱的查舞曲,動感強勁,韻率十足。想必當年跳過「恰恰舞」的男生都不陌生的。此曲被收錄在當年的荷東第三集中,相當好聽的一首單曲。Finzy Kontini(芬茲康蒂妮)最棒的恰恰舞曲。令老舞棍們熱淚盈眶的絕佳80DISCO勁舞。

19: CHERI CHERI LADY——Modern.Talking
說起80年代的歐陸舞曲風潮,曾經撩動過無數80年代青少年的心扉的,也最典型的代表莫過於德國的Modern.Talking(摩登語錄)組合來自柏林的「摩登語錄合唱團」,組成於1983年。在短短的兩三年間,戴德伯罕(Dieter Bohlen)與主唱湯瑪斯艾德斯(Thomas Anders),陸續以「brother louie」「You"re My Heart You"re My Soul」、「Cheri Cheri Lady」等暢銷曲風靡全球,成為八十年代中期歐陸舞曲樂壇的唯一代名詞。
他們的作品在混音方面已經達到了極高的水準,節奏感非常強,其中大家最為熟知的brother louie(路易兄弟)被50多種語言翻唱過,當時唱便了全國的大街小巷,可謂是電子樂的最經典之作!

20:brother louie——Modern.Talking
1986年的brother louie(路易兄弟),還用多說嗎?地球人都聽過的歐陸名曲DISCO,當年從5歲到50歲的國人,都會哼唱。

21:I Don't Wanna Lose You -DAVID LYME

凡是那個年代聽過猛士荷東的孩子都曾千百次的聽過這首I Don't Wanna Lose You 我不能失去你(被收錄在猛士第三集中),其傳唱最廣,流傳時間也最長,是每個歐舞歌迷百聽不厭的著名DISCO舞曲,義大利歌手DAVID LYME(大衛.林米)1986年的冠軍舞曲,還有那首令無數老舞棍百聽不厭的Bye Bye Mi Amour (再見愛人),20年來長盛不衰。

22:Like A Burning Star——JESSICA
荷東旋律女聲JESSICA(傑西卡)一曲天籟般的「Like A Burning Star一顆明亮的星」(1986),彷彿又把我帶回了難忘的80DISCO時代。

23:BOOM BOOM——Paul Lekakis
這首市面早已絕跡的80年代紅遍舞池的勁曲,Boom Boom (Let's Go Back Into My Room),1986年由Paul Lekakis保羅拉卡奇斯唱紅全球的ITALO DISCO, 當年僅僅是卡帶,就令我們跳到爆的動感舞曲, 荷東》中最棒的舞曲之一。
火辣的歌詞,有力的節拍,熱力四射,午夜場最火爆的DISCO 。

24:Easy Lady——SPAGNA
義大利disco天後,沙啞狂野的SPAGNA在1986年紅遍全球的一首單曲,動感十足,極富旋律感的Easy Lady,是那個年代每個歐舞歌迷們最愛!

著名義大利舞曲歌手Spagna(史帕娜),從80年代中期開始活躍在歐舞歌壇,被稱為義大利的瑪當娜,這首Easy Lady是80歐舞界最好的舞曲之一。當年英國排行榜的季軍歌曲。

25:You're My Love, You're My Life——PATTY RYAN
著名歐舞女星,來自德國的Patty Ryan (帕迪.瑞安)1986年的You're My Love, You're My Life (我的愛.我的生命),80年代風靡大江南北的歐陸勁曲,是我中學時代最喜歡的一首ITALO DISCO舞曲之一。
2003年在俄羅斯80 DISCO演唱會現場演唱的這首You're My Love, You're My Life ,引起全場一片歡騰,20年後的Patty Ryan 風采依然。

26:Yeti——RADIORAMA
由來自義大利米蘭的Radiorama組合 ,在80年代歐陸的士高歌壇可謂是家喻戶曉。代表了義大利舞曲音樂的最高水準,由他們演唱的諸多經典舞曲如Yeti,Vampires,Vampires,Warrior,Aliens,等......早已成為了80歐舞的頂尖之作。
而他們最經典的-Yeti(雪人),在87年一經推出就橫掃歐美流行歌壇,是歌迷們最熟悉和最喜愛的一首單曲了,二十多年來常盛不衰。
被收錄在1987年猛士專集第二集中,正是那一年全國的歌迷被這首Yeti所深深的打動,從而進一步喜歡上了這對默契的義大利組合,每當伴隨著Yeti的那激昂的節奏而又動感十足的旋律翩翩起舞時。真是叫人熱血沸騰。

27:Boys Boys Boys——Sabrina Salerno
由著名歐陸DISCO性感女歌手Sabrina Salerno現場演繹的這首1987年的 BoysBoysBoys(小伙!小伙!)是那個年代歐陸舞曲中的上乘之作,歡快的旋律,極富動感的節奏,是讓每個經歷過荷東猛士年代的人情不自禁的好歌 。

28:Never Gonna Give You Up——RICK ASTLEY
紅遍全世界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曾經做為世界流行音樂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廣為流傳,中國聽眾也正是通過這首輕快優美的舞曲音樂和歌曲中渾厚獨特的嗓音認識Rick Astley里克.阿斯特利的。
學生時代最喜歡里克.阿斯特利的兩首單曲一是Together Forever 再就是這首1987年的Never Gonna Give You Up永不放棄你.。

29:Moving Your Hips——MOVING YOUR HIPS
SQUASH GANG」樂隊是80年代著名的ITALO DISCO三人組合,這首創作於1987年Moving Your Hips(扭扭你的臀),是一首節奏明快的80歐舞。是80ITALO DISCO顛峰時期的代表作之一。節奏明快,旋律優美。配器花哨,絕對是歐舞中的上乘之作。20年來百聽不厭!

30:LA LSLA BONITA ——MADONNA
這首Madonna(麥當娜)的La Isla Bonita(依莎寶尼達) 就不用多說了吧!它真是太有名了,80年代唱紅了全世界,大家不止一次的在猛士里聽過它的翻唱版。在之後的80末期又在Madonna(麥當娜)的專集中聽到過原唱,一直到21世紀,它的翻唱版依然多如牛毛。足以說明它的魅力經久不衰。

31:NEED YOUR PASSION——SWEET CONNECTION
NEED YOUR PASSION,想必80舞迷們太熟悉了,1988年SWEET CONNECTION以NEED YOUR PASSION(需要你熱情).征服了全球無數的歌迷舞迷,80年代的猛士(三)中就收錄了這首經典舞曲。
這個女子二人組合的性感火辣表演風格,至今還影響到許多80後的女子組合

32:only wanna be with you——SAMANTHA FOX
80年代走紅英美搖滾舞曲女歌手Samantha Fox 在英國撂下13首暢銷單曲,美國寫下多首Top10單曲,被譽為80年代的小甜甜,當年舞曲專集猛士(5)中的"only wanna be with you只想伴著你"就是出自他在1988年的作品,許多中國的歌迷就是通過這首only wanna be with you開始認識並喜愛上這位英國的搖滾女歌手的。

33:The Look ——ROXETTE
這首The Look (有型有款),中國的歌迷再熟悉不過了,被收錄在當年的「猛士的士高專集」第五集當中。被譽為瑞典國寶級的Roxette樂隊,是由男成員Per Gessle和女成員Marie Fredriksson組成。1986年,他們正式走到了一起,組建了Roxette。這首1988年的The Look (有型有款),帶著悅耳動聽的旋律和激動人心的節奏傳遍了世界,也傳入了我們的耳中。the look奇跡般的成為19個國家流行榜的冠軍歌曲,譚詠麟還將這首歌重新填詞改變為「你知我知」在港台演唱。

34:Straight Up——PAUIA ABDUL
說起我最喜愛的80年代美國籍歌星,除了傑克遜和Madonna,還有就是Paula Abl(保拉.阿巴杜)了。
Paula Abl 的歌曲大多走的是強節奏的情歌路線。她那優美動聽的歌聲和全情投入的舞蹈具有著極其出色的感染力,為她贏得了眾多的聽眾。
1989年的這首「Straight Up」(快快說清楚)節奏鮮明,動感十足!!是至今令人難忘的勁爆好曲!

35:Lambada——KAOMA
不知這里有多少朋友喜歡跳舞,更不知有多少朋友伴著這首曲子跳過舞。KAOMA在1989年的Lambada(倫巴達),一首激情四射的舞曲,上世紀80年代末曾風靡歐洲。是法國人將這支舞曲帶到了那依山的大海邊,同期也傳到了我國,從此,每到周末,Lambada便成了舞廳里常常聽到的曲子。
這首歌曲演唱的歌手或團體非常多,包括中文也有翻唱,(我國80-90年代也將此曲翻唱成「人生嘉年華」和「倫巴達」,使得遙遠的南美音樂得以在古老的東方傳唱。

36:STEP BY STEP——New Kids On The Block
男孩團體的始祖New Kids On The Block(新街邊仔)樂團,1990年全英冠軍單曲STEP BY STEP
1985年,來自波士頓的5個稚氣未脫的男孩組成了一支叫「New Kids On The Block(新街邊仔)」的流行樂團,樂團當中年紀最小的Joey McIntyre剛剛14歲,而年紀最長的Jonathan Knight也才18歲,他們活力十足、外貌討人喜愛,憑著他們滿身的稚氣,稚氣的形象,稚氣的嗓音,僅僅出道一年,就象一陣龍卷風,席捲了全美每一個角落,他們健康純真的形象,甜美無邪的歌聲也走進了那個年代每一個10-20歲年輕人的心田,同時也向世界宣布,少男少女們從此有了屬於自己的音樂,屬於自己的流行團體,他們的出現和成功也定義了隨後10多年中歐美層出不窮的男孩組合的模式 。

閱讀全文

與80年代音樂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