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帕格尼尼音樂會讀後感

帕格尼尼音樂會讀後感

發布時間:2021-02-21 13:38:58

㈠ 帕格尼尼的故事

帕格尼尼的父親是一個愛好音樂的商人,在帕格尼尼3歲時就開始教他小提琴演奏技巧,後來又讓他師從小提琴家塞爾維托·科斯塔學習。帕格尼尼8歲時便創作了他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鳴曲,並能演奏小提琴家、作曲家布雷爾的協奏曲。9歲加入市立歌劇院的管弦樂團。11歲就登台演奏自己創作的《變奏曲》。12歲時把《卡馬尼奧拉》改編成變奏曲並登台演奏,一舉成功,轟動了輿論界。隨後又赴帕爾瑪,師從當時最著名的小提琴家羅拉和指揮家帕埃爾學習。返鄉後,每天大約用12個小時練習自己的作品。13歲開始在義大利北部旅行演出。1797年之後,他的琴聲又遍及法、奧、德、英、捷克等國。他高超的演奏技巧,曾使在病中的老師羅拉跳下病榻,自愧無顏為師。法國著名小提琴家羅多爾夫·克羅采聽了帕格尼尼的演奏,也為他驚人的技巧而目瞪口呆,甚至在日記中寫道:「猶如見到惡魔的幻影」。為此,人們也就把帕格尼尼的演奏稱作「惡魔的演奏」。
1800年那年,帕格尼尼無論到哪裡演出都大獲成功,收入頗豐,可是源源而來的金錢,又因他嗜賭的惡習而輸的精光。據說他父親也是個賭徒,有一次竟然把帕格尼尼的小提琴作為賭注輸掉了。在帕格尼尼為演出無琴發愁之際,一位名叫皮厄·里沃隆的法國商人借給他一把瓜爾內里製造的名琴「卡隆珀」,這使演出大為增色,獲得巨大成功。里沃隆非常感動,對帕格尼尼說:「這把名琴就送給您了,但請切記千萬不可給別人。」 帕格尼尼感激之餘,一生遵守了這一約定。在他去世後,後人遵照他的遺囑將這把小提琴交於日內瓦博物館收藏。
1801年起的五年間,他忽然隱居起來,據說在練習吉他和務農,也有人說是為了與一位年長而富裕的寡婦之間的戀愛而躲避起來。此間,他完成了六首小提琴與吉他合奏的奏鳴曲。1805年,23歲的帕格尼尼復出赴義大利各地演出。他的演奏技巧又有了進一步發展,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聘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三年合同期滿後,帕格尼尼的蹤影再次消失了。1814年再度復出,在義大利許多城市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3年定居巴黎。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並於此地去世。
帕格尼尼開拓了近代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成為名震歐洲的最著名小提琴家。他的演奏技巧高超,表情豐富,情緒激奮,如痴如醉,引人入迷。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甚至故意弄斷小提琴上的一兩根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作品和演奏技巧幾乎懾服了歐洲所有的藝術家,如文學大師司湯達、巴爾扎克、梅涅、大仲馬,音樂大師肖邦、舒曼、李斯特等,聽過他的演奏無不為之激動不已。他對肖邦、柏遼茲尤其是李斯特等人的音樂創作,產生了強烈的影響。柏遼茲還應帕格尼尼之邀寫了一首突出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獻給他。而帕格尼尼雖從未演奏此曲(可能是嫌技巧不夠輝煌),但仍然慷慨地增送給在生活困境中苦苦掙扎的柏遼茲2萬法郎。
帕格尼尼在藝術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卻備受疾病的折磨。他從小就病魔纏身,一生中幾度死裡逃生。46歲時,突然牙床長滿膿瘡,只好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牙病初愈,又染上嚴重的眼疾,幼小病弱的兒子於是成了他的「拐杖」。1828年以後,他的演出越來越少。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斷向他襲來,後來他的聲帶也壞了,成了啞巴,只能靠兒子按他的口形作翻譯來與人溝通,可見他一生的成就來得多麼不易。
帕格尼尼是一位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但為了隱藏自己獨創的演奏技巧,他不肯將自己的作品出版。他去世10年後,人們才將他的作品編輯出版,總共包括:50首小提琴曲傑出,其中《二十四首隨想曲》的某些部分曾被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拉赫瑪尼諾夫等人改編成鋼琴曲;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其中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的四重奏;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b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鍾聲》)是他的代表作,主要特點是演奏技巧精湛,尤其是首尾兩個樂章遙相呼應,精彩迷人,無愧於它的標題《鍾聲》。作品1851年剛出版,李斯特就立即將它改編為同名鋼琴練習曲。原作與改編曲雙雙傳於後世,至今仍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他還創作有吉他曲200首,以及其他各種室內樂作品等。

㈡ 帕格尼尼音樂會海涅讀後感一

如下是 海涅《佛羅倫薩之夜》中關於帕格尼尼的描寫:
很遺憾,李賽爾作的那幅小畫眼下已不在我手邊,要在的話,您對帕格尼尼的外貌也許就會有所了解了。他那副尊容實在是古怪,與其說屬於這陽光燦爛的人士,還不如說屬於那彌漫著硫磺臭味兒的陰間,所以只能用濃黑的線條,虛虛幾筆描摹出來。

「說實話,是魔鬼把著我的手在畫哩!」那位聾畫家對我說。說這話時,他和我一塊兒站在漢堡阿斯特河畔的一座涼亭前面,正好是帕格尼尼將在城裡舉行首次演奏會那天。「真的,朋友,」他接著說,「世人講的一切有關他的故事,都千真萬確;他把自己抵押給了魔鬼,連肉體帶靈魂,為的就是能成為最優秀的小提琴家,為的是能拉琴賺大錢,但首先卻為了能從苦役船上逃下來;在這該死的苦役船上,他已受了許多年的熬煎啦。因為,聽我講,朋友,他在盧卡城當樂隊指揮使時,愛上了一名歌劇皇後,可後來,由於跟一個小青年爭風吃醋,沒准兒戴了綠頭巾吧,一氣之下便把他那不忠實的阿瑪塔殺啦,自己也就上了苦役船。末了兒,他據說是把自己抵押給了魔鬼,為了能逃脫苦刑,為了能成為最傑出的提琴家,為了今晚能從咱們每人口袋裡詐去兩塊銀元......瞧喲!上帝保佑!您瞧,他不是正好從那邊來了么,還帶著他那個神秘的僕人!」

來人果然是帕格尼尼。他穿著一件深灰色外套,長的幾乎跟腳背一般齊,使他的身材顯得高挑挑的。他滿頭黑色的卷發,亂紛紛的披散在兩間之上,給他死屍般蒼白的面孔嵌上了一個黑框。在這張面孔上,苦悶、天才以及地域都刻下了不可弄滅的印記。在他身邊,一蹦一跳的走著個小矮人兒,神態悠閑,打扮滑稽:一張布滿皺紋紅彤彤的臉兒,淺灰色外套上銅紐扣亮晶晶的,一邊走一邊向四周嬉皮笑臉,點頭哈腰,時不時又仰起頭去惶恐不安的瞅一瞅他的主人;他主人板起面孔,一本正經地、若有所思的走在他旁邊。瞧著他們倆,使人不由的想起雷契(1)那張浮士德與華格納在萊比錫郊外散步的插圖來。關於眼前這兩位,聾畫家做了驚人的說明,並特別要我注意帕格尼尼那跨得很慢很開的步子。

「不是嗎,」他說,「他那兩條腿中間好像還帶著鐵枷似的?他已經習慣這么走道兒,一輩子也甭想改過來啦。您再瞧,當他的僕人問這問那,問的他不耐煩的時候,他是以何等輕蔑的目光在俯視著他呵。可他又離不開這個隨從,一張血寫的契約,把他們倆緊緊的結合在一起了;而這僕人不是別人,正是魔鬼本身。老百姓不明真相,都知道他是漢諾威(2)的喜劇和軼事作家哈里斯,帕格尼尼在旅途中帶上他,讓他幫著料理開音樂會的事務。其實呢,魔鬼只是借用喬治.哈里斯先生的肉體,把這個可憐人的可憐的靈魂連同其他破爛兒,都一股腦鎖在了他漢諾威家中的一口木箱里,一直要等待魔鬼再把軀殼還給他,他的靈魂才能出來。這以後,魔鬼興許會換上一副更體面的摸樣,也就是說變成一條黑狗(3),陪著他主人帕格尼尼繼續漫遊世界。」

要說這會兒還在大白天,我看見帕格尼尼從漢堡處女大街的綠樹下走來,心中已感到神秘可怕的話,那麼到了晚上,踏著怪誕離奇的形象,就更使我驚詫駭異了。

音樂會在漢堡喜劇院舉行,愛好藝術的公眾提早便把劇場擠得滿滿的,我好不容易才在樂池旁邊搶到了個座位。盡管那天是收發郵件的日子,我仍在頭等包廂中看見了漢堡整個有教養的商業界、銀行家和其他百萬富翁的奧林匹斯(4),咖啡大王、食糖大王以及他們胖胖的王後,還有汪德拉姆的朱諾和德雷克瓦爾的阿芙洛狄特(5),全都濟濟一堂。大廳中一派宗教肅穆氣氛。人人眼睛盯著舞台,個個耳朵豎著傾聽。我鄰座是一位上了年歲的皮貨經紀人,他先生也把塞在耳朵里的臟棉球掏出來,以便把花了他兩個銀元門票錢的寶貴聲音盡可能多的吸收進去。等了很久,終於在舞台上出現了一個黑色的人影,那模樣看上去恰似剛從地獄里逃出來的。他就是穿上了黑禮服的帕格尼尼。你瞧他那可怕的黑燕尾服和黑坎肩,恐怕只有按照冥府女王宮中規定的樣式才剪裁得出來。再說套在兩根瘦腿上那條黑褲子,也是要垮不垮,盪來盪去的。他一手提著琴,一手握著弓,不住的朝著觀眾行者鞠躬禮,琴和弓幾乎拖到地板上,他的胳膊就越發顯得長。他鞠躬時身子差點彎成了直角,顯示出木頭似的僵硬,且帶上一股子野獸般的狂勁兒,真個叫人忍俊不禁。然而,他那在舞台的強光下變得更加慘白的面孔,卻流露出某種哀哀求告的表情,某種白痴似的卑怯神氣,使我們心中對他產生強烈的同情,把笑的慾望完全壓了下去。
他那麼個鞠躬法,是跟一部機器學的呢,還是跟一條狗學的呢?他那哀哀求告的目光,是表現著一個病篤者的絕望呢,還是隱藏著一個狡猾吝嗇鬼的譏誚呢?他究竟是一個活人,眼看自己即將告別人世,因此像一個垂死的角鬥士似的,想以自己身體最後的抽縮痙攣,在藝術的角斗場上來取悅觀眾呢;或者他只是一個死鬼,一具才從墓穴里爬出來的手指小提琴的僵屍?這僵屍縱然不如人們傳說的那樣,能吸盡我們心中的鮮血,卻可以吸取我們口袋裡的錢幣。

在帕格尼尼對著觀眾一鞠躬再鞠躬之際,這樣一些問題便不停的翻騰在我的腦海里。可誰想到,一當大師把他那琴往額骨地下一夾,這種種想法便煙消雲散了。至於說到我本人,各位都知道我具有一種特殊的音樂視力,一中聽見任何聲音同時並看見相應形象的奇異稟賦。所以,帕格尼尼每拉一弓,我眼前都出現各式各樣的人物和景象,彷彿他用一種有聲象形文字,向我講述無數驚人的故事,彷彿他在為我演出五彩皮影戲,而在每出戲中,他都拉著提琴,擔任戲中主角。在他拉第一弓時,他周圍的布景就變了。轉眼間,他站在了一間明亮的屋子裡,面前立著譜架。屋裡陳設顯得凌亂而有趣,傢具一律為矯飾的蓬巴杜款式(6):滿屋是小鏡子,鍍金的愛神塑像,中國瓷器,胡亂扔著的緞帶、花環、白手套,撕碎了的金黃色花邊,以及用金銀紙做成的假珍珠和假金剛鑽等等,總之,在一位歌劇皇後房中能見到的一切,這兒應有盡有。帕格尼尼本身也完全變了樣,與剛才比起來是變得好得不能再好了:他穿著紫緞緊身短褲,銀絨綉花坎肩,上衣滾著天藍色絨邊,紐扣全都是包了金的;頭發精心的裹成了一個個小卷卷兒,把他那年輕紅潤的臉龐包在中間。他一邊拉琴,一邊含情脈脈的望著一個站在他譜架旁邊的美貌女子,臉上洋溢著柔情蜜意。

是的,我在他旁邊看見了一個年輕的小美人兒,一身的古式打扮,白綢裙在髖部以下向外隆起,使腰肢越發顯得纖細迷人,撲了粉的頭發梳成一個高髻,是圓圓的臉兒更加爽朗俏麗,一雙眸子滿含秋波,小小的鼻子也不乏魅力,兩邊臉頰濃施脂粉,還點上了一顆美人痣。她手握一個白紙卷兒,嘴唇不停地翕動,上身賣弄風情的搖來擺去,我終於明白,她是在唱歌吶。可她的歌聲我一點兒也聽不見;我只能從年輕的帕格尼尼為她伴奏的旋律中,猜出她唱的是什麼,以及這歌聲在帕格尼尼心中引起了怎樣的感受。呵,這旋律是多麼的優美啊!只有在春天的黃昏,薔薇的芳馨使夜鶯感到了春天的來臨,因而陶醉於對幸福的渴望中時,它才會唱出這樣的歌。呵,那又是一種何等甜蜜而令人銷魂的幸福啊!只聽得琴聲裊裊,宛如一對情侶,時而親吻戲謔,時而追逐奔跑,臨了兒便嬉笑著擁抱在一起,融合為一個整體,消失在和諧之中。是的,琴音宛如兩只蝴蝶,做著快活的游戲一隻在對另一隻挑逗後逃開,躲在一朵鮮花背後,但終於被同伴找到了,便雙雙在金色的陽光中飄飄飛去。可是,只要有一隻蜘蛛,僅僅一隻蜘蛛,就足以給這對相愛著的蝴蝶帶來悲劇!年輕的帕格尼尼,他心中該是有了不祥的預感了吧?只聽一聲悲哀的呻吟,像是即將襲來的風暴的前兆,偷偷溜進了從帕格尼尼琴上涌流出來的歡樂旋律中......他的眼眶濕潤了.......他跪倒在他的阿瑪塔腳下,哀求著她......天啦!就在他俯下身去吻她的腳時,卻發現床下躲著一個小小的情夫!我不知道他能把那個倒霉的傢伙怎麼樣。只見熱那亞人臉色變得跟死屍般蒼白憤怒的抓住年輕人就劈頭蓋臉一通耳光,然後又狠狠踢了幾腳,便把他扔出門去;回轉身來再從口袋裡拔出一把長長的匕首,一下刺進了年輕美人的胸中.......

「好啊!好啊!」驀地從四面八方響起這樣的喊聲。漢堡的熱情男女,對偉大藝術家的演奏報以雷鳴般的喝彩。帕格尼尼結束了音樂會的第一部分,又在不停的向觀眾彎腰鞠躬,其次數比一開始更多,而且我覺得她臉上的表情比方才更加卑怯,更可憐,呆滯的目光中充滿恐怖,就跟個受苦的罪人似的。

「了不起,太了不起啦!單憑這一下子,就已值兩塊銀元!」我鄰座的皮貨經紀人一邊搔耳朵,一邊發著感慨。

說話間,帕格尼尼又已演奏起來,我眼前頓時呈現一片黑暗。琴聲不再幻化成鮮明的形象和色彩,提琴家的身體也裹在了陰影中,一支撕人心肝的凄慘曲調,便從黑暗中飄送出來。偶爾,當頭頂上那盞煢煢孤燈向他投下一團黃暈的光時,我才看清他的蒼白的臉;在這張臉上,青春的火焰尚未完全熄滅。奇怪的只是,他身上的衣服變成兩種顏色的了:一半是黃,一半是紅。他腳上,戴著沉重的鎖鏈;他身後,有一張面孔忽隱忽現,按照相面學的解釋,生有這樣一張面孔的人具有山羊的快活性格(7)。除此之外,我還看見一隻毛茸茸的長手,想來也該是屬於山羊臉一起的吧,不時的在帕格尼尼拉著的琴弦上按來按去,有幾回,這手還把著帕格尼尼的手,在幫助他更好的運弓哩。這當兒,從帕格尼尼琴上奔瀉出來的痛苦音調中,便混進一聲聲羊叫似的怪笑,活像在表示贊許。琴聲如泣如訴,恰似私娶凡女的天使們被逐出天國,在忍辱含羞的沉淪到地獄中去時所唱的哀歌。這琴聲彷彿是一個黑暗無底的深淵,連任何一點兒給人以希望與安慰的火星都沒有。即使是天國中的聖徒們聽見了它,他們也會嘴唇蒼白,不但唱不出贊美上帝的歌,而且會抱住自己虔誠的腦袋,傷心的痛哭一場吶!有幾次,當悲痛的琴聲摻進來羊叫的時候,我便看見在背景上出現一群小小的女妖,她們時而高興的點著邪惡醜陋的腦袋,時而又幸災樂禍的打著嘲弄的手勢。接下去,提琴便奏出來恐怖的音響,如哀號,如嗚咽,叫人聽著不寒而慄,這樣的聲音,在人間從未聽到過,而將來也未必能聽到,要不然就是在約瑟法山谷中吹響了末日審判的長喇叭,死鬼們都精赤條條地從墳墓里爬出來,等著對自己的命運作最後的判決了......可突然,在痛苦煎熬中的提琴家猛拉一弓,瘋狂而絕望的猛拉一弓,他腳上的鐵鏈便咣啷啷斷了,他那討厭的助手連同對他進行嘲弄的妖女,也都悠然遁去。

「可惜,太可惜啦!」我耳畔又傳來皮貨商的聲音,「他的一根弦崩了,這得怪他一個勁兒的老是pizzikati(8)!」

他琴上的弦是否真有一根斷了,我不知道;我只覺得提琴奏出的聲音有了改變,帕格尼尼本人和他周圍的環境,也隨之換成了另一個樣子。他身上裹著長大的修士袍,使我幾乎認不出他來。連在袍上的風帽,遮住了他半個面孔。他腰間系著一條絲帶,赤著足,臉上一股子狂熱勁兒,孤傲的立在一塊突出在海中的岩石上,拉著他的提琴。我覺得時間彷彿是黃昏,落日的余暉傾灑在海面上,把海水染得越來越紅,越來越紅。這時候,與小提琴奏出的神秘音響應和著,海潮的喧囂也顯得越發的沉濁了。而海水越紅,天空卻越白;當洶涌的海濤最後完全變成了猩紅的血水時,天空便白的跟死屍的面孔一般,使人產生一種不祥之感。接著,星星也出來了,可卻大的叫你害怕......呀!這些星星全是黑色的,黑的就跟煤塊一般亮晶晶的。這當兒,琴聲越加激越,越加奔放,從面目猙獰的琴師眼中,噴射出充滿破壞欲的咄咄逼人的火花。他那兩片薄嘴唇急促而可怕的咧動,好像在念誦古老的咒語,以招來暴雨狂風,並把鎖在大海深淵中的妖魔鬼怪統統都召喚出來。有幾回,他從寬大的袍袖中伸出瘦長的胳膊,握著琴弓在空中劃來劃去,那模樣好似一個巫師,在揮舞魔杖呼喚風雨。這當兒,海底便傳來瘋狂的呼嘯,血一般的海水也掀起高高的浪濤,紅色的水墨險些兒濺到了白色的天穹和黑色的星星上去。緊接著便是一陣嘯叫聲,怒吼聲,隆隆聲,猶如天塌地陷似的。而那位巫師呢,仍一個勁兒的把他那琴拉呀,拉呀。聰慧的所羅門王,把他降服了的妖魔關在一些鐵罐子里,打上七重封印,然後沉到了海的深處。帕格尼尼卻要憑自己不屈不撓的意志,強行啟開這些封印。他的提琴發出憤懣的低吟,使我彷彿聽見關在鐵罐中的妖魔在怒吼。臨了兒,我邊聽到了解放的歡呼,而同時,從血紅的海濤中,就冒出了一個個掙脫了枷鎖的妖精的腦袋,無不猙獰可怖:生著一對蝙蝠翅膀的鯨魚,長有兩支鹿角的巨蟒,頭頂著螺絲帽子的猢猻,胡須跟老祖宗一般長的海豹,臉頰上吊著乳房的女妖,腦頂門成駝峰形的大頭鬼,以及其他各種無以名狀的四不像,一個鼓著陰森森的巨眼,伸出蛙蹼般的腳爪,向著拉琴的修士撲去......帕格尼尼狂熱的只顧作法,頭上的風帽滑到了頸後,蜷曲的黑發隨風飄動,宛如一條條黑色的小蛇在他頭上盤繞蠕動。
這景象看著叫人神經錯亂;為使自己不至於此,我捂住了耳朵,閉緊了眼睛。這樣一來,幻覺便告消失。等我再睜開眼來的時候,看見可憐的熱那亞人已恢復常態,又在行他那老一套的沒完沒了的鞠躬禮,觀眾則興高采烈的大鼓其掌。

「這就是著名的G弦演奏啊。果真名不虛傳!」我的鄰座指點著,「鄙人也玩玩小提琴哩,知道要拉好它絕非易事。」他又說。

幸好幕間休息時間不長,否則我就免不了要聽這位皮貨行家大發一通關於音樂藝術的高論。只見帕格尼尼不動聲色的又把提琴夾在下巴底下將弓往上一搭,便奏出來了另外一種奇妙的旋律。它不再奔放熱烈,而是平穩淳厚,慢慢的在空中回盪開去,猶如大教堂中的管風琴一般庄嚴、雄渾。他周圍的一切也逐漸長大升高,終於成了一個浩渺深遠的空間,對於肉眼來說是無邊無涯,唯有精神的慧眼才能看出它有多廣多大。在這空間的中央,懸浮著一個光輝燦爛的圓球,球上有一位拉小提琴的巨人昂然而立。這圓球是否就是太陽呢?我說不上來。可站在球上的那個巨人,我卻認得是帕格尼尼。不同的只是他已變得其美無比,臉上容光煥發,還帶著慈祥和藹的微笑。他健壯魁梧,一件天藍色長袍裹住他高貴的身軀,黑的發亮的卷發披在肩上,他端端正正站著,威嚴的如同天神一般。他拉著他的琴,天地萬物全在屏息聆聽。他儼然是一尊「人王星」,整個宇宙都圍繞他轉動,同時還發出庄嚴悅耳的和聲。那些從他身旁冉冉飄過的的巨大閃爍的光亮,不正是天上的星群嗎?這星群在運動中產生的和諧音響,不又正是千百年來詩人和預言家們津津樂道的天籟嗎?每當我極目朦朧中的遠方,就覺得看見了無數飄動著的白色衣裙,原來是一些拄著白色游杖的朝聖者,在向著帕格尼尼走來。真怪呀,他們游杖上的球形金頂,又恰是那些讓我當成了星群的巨大亮光!朝聖者們循著一條圓形軌道,遠遠的圍著拉琴的巨人轉動。在他的琴聲當中,他們游杖上的金頂越閃越亮,越閃越亮,他們嘴裡唱著贊美詩,適才被我當成了天籟,原來不過是他琴聲引起的迴音。在這琴聲里,蘊蓄著一種無以名之的神聖激情,時而神秘的顫動著如柔波細語,叫人幾乎聽不見一些兒聲息,時而又如月夜的林中號角,甜美的撩人心弦;最後,卻終於變成了縱情歡呼,恰似有一千個行吟詩人同時撥動琴弦,高唱著昂揚的凱歌。

這樣的妙音啊,你可永遠不能用耳朵去聽;他只讓你在與愛人貼著心的靜靜的夜裡,用自己的心去夢......

=======================================================================

註解:

(1)雷契(1779-1857):德國著名畫家和蝕刻家,為歌德的詩劇《浮士德》作過插圖。

(2)德國城市名。

(3)在《浮士德》中,魔鬼梅菲斯托開始時曾以黑犬的形象出現。

(4)奧林匹斯山為希臘神話中的眾神聚居地。

(5)朱諾是羅馬神話中的天後;阿芙洛狄特是希臘神話中的美神和愛神,相當於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汪德拉姆(Wandrahm)和德雷克瓦爾(Dreckwall)是漢堡的兩個街名,暗含「脂肪的牆壁」和「垃圾的堤壩」之意,被海涅巧妙的用來挖苦那些腦滿腸肥、卑鄙齷齪的富商。

(6)蓬巴杜(1721-1764):法國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婦。所謂蓬巴杜款式,即十八世紀流行於歐洲的洛可可藝術風格,其特點是雕琢和多渦卷形花飾。

(7)在西方傳說中,魔鬼長著山羊面孔和山羊蹄子。

(8)Pizzicato為義大利語,用手指撥弦,皮貨經紀人錯念成Pizzikati。

㈢ 帕克尼尼的故事讀後感

《帕格尼尼》是我用心讀過的一本書,它介紹了小提琴家帕格尼尼不平凡的一生。
帕格尼尼(1782—1840)是義大利小提琴大師,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歌德評價他「在琴弦上展現了火一樣的靈魂」。
年僅8歲的帕格尼尼就學會了作曲,並敢於在公眾面前表演。13歲時,他在當地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小提琴家了。他的老師羅拉甚至不敢再教他。於是,帕格尼尼就開始了嚴格的自學課程,一天里他常常會拉15個小時以上。就是在這樣異常艱苦的練習中,16歲的帕格尼尼寫出了著名的《二十四首隨想曲》。這24首曲子充滿了年輕的激情,曲調優美,既反映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又顯示出作曲家豐富的想像力及精妙絕倫的演奏技術。成為了現代小提琴演奏者的「試金石」。在維也納,一個盲人聽到帕格尼尼的琴聲,以為是一個樂隊在演奏,當得知是他一個人用小提琴奏出這些聲音時,盲人大叫一聲「這是個魔鬼」!並被嚇得落荒而逃。此後。歐洲便傳出了帕格尼尼所使用的那把小提琴的弦是用他情人的腸子製成,而他的演奏技巧是由魔鬼所傳授的謠言。當然這些捕風捉影、神秘詭異的傳言更加襯託了帕格尼尼精湛的琴技。據說帕格尼尼喜歡賭博,賭場是他常去的地方。各種說法在歐洲各國不脛而走。更悲哀的現實是,小提琴大師也因此死無葬身之地——法國教會一直拒絕這個「地獄之子」進入教堂墓地。他的遺體先後搬遷了8次,一直到他死後86年的1926年,教會才同意把他安葬在故鄉熱那亞。一代音樂偉人的晚年,竟然如此地悲涼。
縱觀帕格尼尼的一生,有對小提琴狂熱的愛戀,有為追求藝術巔峰而付出的艱辛努力,有為成名背後接踵而來的種種風波......我的心也隨之起伏著,為一代傑出的小提琴家感動過、興奮過、擔憂過、不平過......
在滾滾歷史的長河中,帕格尼尼的事跡猶如點點星光,在逝去的歲月中熠熠生輝。讓我們從他成功的軌跡中,汲取我們成功的正能量,激勵我們走向絢爛的未來。

《帕格尼尼》讀後感 卜彥方 800字

㈣ 一場驚險的音樂會帕格尼尼最驚人的舉動是什麼

Google 或許可以

㈤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的情況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是拉赫瑪尼諾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假如拉赫瑪尼諾夫所有的音樂都被世界遺忘了,最後剩下的也會是《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很多音樂愛好者通過這部作品認識拉赫瑪尼諾夫,後來才接觸他的其它作品,如《第二鋼琴協奏曲》、《交響舞曲》等等。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寫於1934年,此時世界樂壇正在發生著很大的變化,傳統的調性體系、曲式、節奏等慣用的音樂法則被拋棄,代之而起的是流派紛呈的「新音樂」,無調性音樂、表現主義、後浪漫主義、新古典主義、十二音列等等相繼出現,「求異響於新聲」是歐美音樂的時代潮流,而拉赫瑪尼諾夫不為所動,仍然在十九世紀的風格和形式里尋求個性的表現。《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取材於一百多年前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隨想曲》,利用其中第24首隨想曲的音樂主題,寫成單樂章的鋼琴與樂隊曲,技巧復雜精深、氣勢輝煌,成為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炫技一派的絕響。
帕格尼尼這位小提琴魔鬼被許多人描繪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輝煌技巧給浪漫派帶來的風格上的影響,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藝術價值,也是對浪漫主義藝術本質的忽略。浪漫主義是一種不受拘束和無窮無盡的美,浪漫音樂最突出的特點是狂熱的主觀表現。音樂家表現狂放無羈的感情世界,必須有爐火純青的技巧為依託,才能進入橫無際涯的藝術境界。有一件趣聞說明的正是這個問題,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著樂譜去找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樂太難,不好演奏,請作曲家修改一下,貝多芬卻說:「當上帝喚醒我的時候,你以為我還會去考慮你那倒霉的提琴嗎?」

帕格尼尼精妙絕倫的演奏技巧和火熱的演奏風格正是浪漫派作曲家渴求的境界,激發了許多音樂家的熱情,追隨效法者甚眾。他們一方面在技巧和演奏風格上提高精進,另一方面直接從帕格尼尼的音樂里獲取靈感,把他的作品改編成其它樂器的獨奏曲,或者是以他的音樂主題為素材創作出自己的音樂。在大量的改編曲里,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幾位大作曲家的手筆,其中包括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拉赫瑪尼諾夫,作為音樂會曲目至今還頻繁演出的當推拉赫瑪尼諾夫的這首《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狂想曲是這樣一種曲式:它以烈焰般的激情歌頌狂傲不羈的英雄氣概,用飽滿的熱情表現民族精神。狂想曲不是從古典時期繼承來的形式,它是十九世紀浪漫主義音樂家的激情鍛造出的曲式,音樂內容一氣貫通的單樂章作品。拉赫瑪尼諾夫寫的這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也可以稱之「帕格尼尼主題變奏」,音樂取材於帕格尼尼的第24首小提琴隨想曲,在一個音樂主題上展開24個變奏,鋪衍成一部氣勢輝煌的大型作品。這24個變奏前後分成三組,很像是不間斷連續演奏的協奏曲的三個樂章,而且獨奏鋼琴與樂隊展開炫技性的競奏,又很符合協奏曲。但是從音樂狂熱的激情和艱深的技巧看,還是應該按照作曲家自己的標題理解為狂想曲。

作為一位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首先是一位鋼琴演奏家,而且技巧精湛,風格健朗,他的名字被列入偉大鋼琴家的行列,他在當時唱片錄制技術已經很完善,所以我們今天還能聽到他的演奏藝術。如此說來,拉赫瑪尼諾夫要比他的老師柴科夫斯基幸運得多,他不必像柴科夫斯基那樣拿著新完成的協奏曲去徵求鋼琴家的意見,結果觸了霉頭,一部不朽之作被說了個一無是處。拉赫瑪尼諾夫寫鋼琴音樂從不擔心技術問題,有些技巧艱深的部分,音樂甚至是在跟著飛舞的手指奔跑,聽憑它把音樂帶到哪裡,浪漫派音樂里充滿的熱情往往就是這樣表現出來的。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以輝煌的技巧表現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然而作品裡最令人難忘的卻不是眼花繚亂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個變奏,整部狂想曲到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純朴抒情的曲調,這個旋律開朗優美,動人心魄,其中當然也隱含著永不褪色的「俄羅斯憂郁」,這個旋律先在鋼琴上唱出,質朴而平和,然後讓位給弦樂,熱情在逐步增長,隨後發展成浪漫激情的頌歌。這段音樂有感人至深的藝術魅力,尤其富於浪漫氣息,它雖然只是一個音樂片段,不是一個樂章,也被抽出來編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見到這段音樂的芭蕾小品。拉赫瑪尼諾夫當初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時有意表現帕格尼尼傳說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蒼白、狂熱、鬼魅般的軀殼包裹著熱情的靈魂,被藝術之神喚醒時,便光芒四射地瘋狂演奏,輝煌的音樂照亮整個大廳。拉赫瑪尼諾夫甚至在寫這部狂想曲的同時就在考慮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劇情構思,編舞導演當然又是芭蕾大師福金。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表現的是一位狂熱的浪漫派藝術大師的藝術個性,也是拉赫瑪尼諾夫自己的寫照,他消瘦清癯,表情憂郁,舉止矜持,不苟言笑,登台演出則激情進發,高貴而尊嚴,這是他的性格特點,也是他的藝術個性。他尊崇古典浪漫傳統,厭惡庸俗的藝術趣味,他青年時代寫的升C小調前奏曲名揚海外,移居美國後只要一有演出,觀眾便一定要求加演這首前奏曲,使他對自己的這首傑作產生了懷疑,他認為這首前奏曲里一定有某種東西迎合了庸俗的趣味,於是他開始憎惡自己的這首作品。

拉赫瑪尼諾夫1917年移居美國,按照民族主義的理論,他應該就此失去了靈感,寫不出什麼東西了。他創作的新作品的確不多,但這不能印證這種斷言,因為拉赫瑪尼諾夫把主要精力用於演出,作品自然就少了。他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時已六十有奇,這不是創作的最佳年齡,但他的熱情並沒有減退,仍然寫出了堪稱經典的傑作。

《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也是1980年美國拍攝的電影《時光倒流70年》的主題曲.

㈥ 求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故事

他於1782年10月27日出生在義大利北部,靠近地中海的良港熱那亞。父親是小商人,沒受過多少教育,但非常喜愛音樂,是一個吉他和曼陀鈴業余愛好者。父親教他彈曼陀鈴並請了一位劇院小提琴手在他7歲時教他小提琴,後又與熱那亞最有名的小提琴家學習。

他幼年充分顯露出音樂才能,不論什麼曲子,他都立刻能輕松地演奏出來。同時他還學習作曲,8歲就會寫小提琴奏鳴曲。12歲,他在熱那亞舉行公開演奏會,獲得極大成功。

他13歲開始旅行演出。從十餘歲起,帕格尼尼跟著許多不同的老師學習,包括了Giovanni Servetto和Alessandro Rolla,但是對於這早來的成功,他沒有辦法妥善的處理。

在他十六歲時,他就開始賭博和酗酒,就在這個時候,荻達拯救了他,把他帶到她的家去,在那裡他又開始學習小提琴,共學了三年。在這三年之中,他也彈奏吉他。1805年他擔任盧加宮廷樂隊小提琴獨奏家。

1825年後,他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他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表現了高超的技巧。1840年5月27日夜,這位被譽為「小提琴之神」和「音樂之王」的人離開了人世,年僅五十八歲。

(6)帕格尼尼音樂會讀後感擴展閱讀:

相關:

帕格尼尼則為演奏家和作曲家們引入了更先進的技巧。通過他的貢獻,小提琴作品的創作極大地豐富了。他的音樂具有非常豐富和高難度的指法和弓法以取悅聽眾,並對他當時的同行們構成挑戰。他的音樂會作品中有連頓弓、和聲、撥弦(雙手),和豐富的音程(最多達到大十度)。

帕格尼尼的作品不被認為是完美的對位法創作:(伊薩依曾抱怨說在帕格尼尼的音樂中鋼琴和管弦樂伴奏太像吉他了,缺乏個性和對位)。但是,他將小提琴的音色和色彩擴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帕格尼尼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吉他演奏家,並為這件樂器創作了超過200部作品。

㈦ 帕格尼尼在與肖邦相遇的那一天記了什麼

1829年剛從音樂院畢業的抄肖邦,還與來華沙舉行音樂會的義大利「鬼才」作曲家兼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結識。這位風趣的前輩也很欣賞萬人迷肖邦,還特別在自己的記事本上記下一筆,在相遇的那一天,他註明:「青年鋼琴家肖邦。」

㈧ 帕格尼尼最著名的10首樂曲是什麼

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已被公認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這不僅是因為其中採用了大量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還因為作品中的豐富音樂內容,最能考驗出演奏者對音樂的悟性。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僅充滿傳奇,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小提琴技藝,更為之添上了不少神話色彩;他所寫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隨想曲,當年更被認為除帕格尼尼以外,無人能夠演奏。
帕格尼尼創作二十四首隨想曲時還未夠二十歲,當時他已名滿歐陸。他在舞台上神乎其技的演奏,充滿浪漫熱情和強烈精力的音樂,結合他那副帶著魔幻神秘,瘦骨嶙峋的面容,有如魔鬼般的台風,使他在任何一個城市的音樂會門票,往往在一瞬間便被搶購一空,一票難求。他所到之處,都轟動一時,形成了一股席捲歐陸的帕格尼尼的狂飆。
帕格尼尼一方面周遊各地演奏,一方面又不斷創作不少採用他自己發明的眾多奇絕嶄新技法在內,以炫耀技巧的作品,供自己在音樂會上演奏,使技驚四座的效果,因為不斷有新的技法出現而保持。
帕格尼尼的出現,為小提琴這件樂器賦予了非凡的生命力,小提琴的演奏,脫胎換骨,散發出迷人的光彩,帶來追求超絕技巧的潮流;各種樂器的演奏家,都被刺激去尋求技巧的突破方法,李斯特便因為年幼時被帕格尼尼的超技演奏吸引,而要致力成為「鋼琴的帕格尼尼」,由此鋼琴在日後才因為李斯特此一志願的實現,而成為能發揮絢爛色彩,光芒四射的樂器。
帕格尼尼出神入化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親眼目睹他演奏的人都難以置信,加上他那副有如魔鬼般的台上姿采,將他的演奏與魔鬼拉上關系的謠言便不斷傳揚。其中流傳得最為廣泛的,是指他將自己的靈魂出賣給魔鬼,用以換取超凡的演奏絕技。
其實,其實帕格尼尼自己亦曾有意無意地傳播一些謠言,用以將他的演奏神話。舉例來說,他便曾說過這樣子一個故事:他被囚在牢獄中時,小提琴上的弦,一條一條地斷掉,最後只餘下一條,就這樣他便摸索到只用一條弦來演奏的竅門。
盡管帕格尼尼對人表示他的超絕技巧大部份是自學而來,事實上卻是,他曾跟隨過好幾位小提琴教師。他的父親,一位商店老闆,便是他的啟蒙老師。他很早便發現,他這位於1782年10月27日在熱那亞出生的兒子,具有不尋常的音樂天份,帕格尼尼年僅四歲,便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提琴、結他、曼陀林;到九歲時,首次上台公開演奏普萊耶爾(PLEYEL)的協奏曲。
帕格尼尼在作曲方面,同樣很有天份,十一歲便寫成處女作品小提琴奏鳴曲(現已失傳),但讓他的作曲才華得以成熟發揮的,卻和當時一位熱愛音樂的貴族馬卓斯內格羅(MARCHESE DI NEGRO),有很大關系。由於內格羅的協助,帕格尼尼得以通過內格羅安排的一系列音樂會,接觸到廣泛的聽眾;更重要的是,在內格羅的引薦 帕格尼尼得以和當時一批著名音樂家結交,大大擴闊他對音樂歷史和文學的認識,為他進軍音樂創作世界,增添了重大的本錢。
帕格尼尼創作二十四首隨想曲的靈感,便是因為他在內格羅的音樂圖書館中,第一次看到了平托·洛卡泰利(PIETRO LOCATELLE)的隨想曲樂譜。洛卡泰利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寫於1733年,但帕格尼尼所寫的卻完全很不一樣,各段音樂創作,都有鮮明的音樂形象,其中有好幾段尤為著名,因而被冠上不同的標題,如第六首《神秘》(MYSTICAL)、第九首《打獵》(THE HUNT)、第十一首《浪漫曲及塔蘭台拉舞曲》(ROMANCE AND TARANTELLA)、第十三首《魔鬼的獰笑》、第十四首《進行曲》(MARCH)、第二十首《牧歌》(PASTORALLE),第廿一首《小夜曲》(SERENADE)、第廿三首《軍隊》(MILITARY)。
帕格尼尼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從事音樂評論的著名作曲家舒曼,便認為他是當時義大利最優秀的作曲家。然而,帕格尼尼卻懼怕他自己的超絕技能會被人掌握得到,不僅堅持練琴時不讓任何人在場,以增加其個人的神秘色彩,更只將很少作品出版,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亦是在面世三十年後,才以作品編號1出版,成為他在生時最早發表的作品;而此後直至他逝世的九年間,合共才再出版了四個編號的音樂,包括作品2和3的小提琴與結他奏鳴曲,作品4和5的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四重奏。
帕格尼尼的廿四首隨想曲,給和他同時代的作曲家帶來不少創作靈感,著名的如布拉姆斯、舒曼、李斯特,都曾將部份樂曲改編為鋼琴曲,和配上鋼琴伴奏。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十四首,採用主題加變走形式寫成,該曲的主題便曾引發不少作曲家的靈感,布拉姆斯便借用該主題寫成《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拉赫曼尼洛夫則以之寫成《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而李斯特則將第六首編為《帕格尼尼練習曲》的第一曲。
然而,對小提琴演奏家來說,這二十四首隨想曲卻是一個惡夢,當時的小提琴家都視之為畏途。該部作品中採用的二重泛音、雙音奏法、左手撥奏、飛躍斷奏等艱深技巧,甚至有魔鬼亦要退避三舍的說法。事實上,直到二十世紀的上半葉,雖然產生了不少偉大小提琴家,但卻一直未有人公開演奏過帕格尼尼全部二十四首隨想曲,更沒有人敢將之全部錄音!大師如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海費茲(JASCHA HEIFETZ)、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奧爾斯泰克(DAVID OISTRATTI),經常演奏的亦僅是其中的三、四首,只有法蘭斯卡蒂(ZINO FRANCESCATTI)和年輕的梅紐因(YEHUDI MENUHIN)經常演奏或錄音的,會達到二十四首的半數。
不過,七十年代以來,新一代的小提琴家,如高根(LEONID KOGAN)、里茲(RUGGIERO RICCI)、帕爾曼(ITZHAK PERLMAN)、阿卡度(SALVATORE ACCARDO)、明茲(SHLOMO MINTZ)、拉賓(MICHAEL RABIN)、馬哥夫(ALEXANDER MARKOV)、斯瑪曼(FRANK-PETER ZIMMERMANN)、美島莉等,都已能夠成功挑戰這二十四首隨想曲。由於小提琴訓練方法的改進,能夠完全掌握這廿四首隨想曲(包括將次錄音)的小提琴家的年齡也就越來越年輕了。
中國著名小提琴教授林耀基在北京市藝術學校音樂分校的學生楊天媧,在二000年十二月中,只花了兩天時間,便成功地將這廿四首隨想曲全部灌錄好時,才僅十三歲!年紀之輕,相信在新世紀之交,又為中國人在世界樂壇上創下一項新紀錄!而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被視為難以攻陷的金湯場池的神話,亦徹底粉碎!
但無論如何,帕格尼尼的二十四首隨想曲,已被公認為小提琴家的試金石。這不僅是因為其中採用了大量高難度的演奏技巧,還因為作品中的豐富音樂內容,最能考驗出演奏者對音樂的悟性。不少小提琴家只顧去克服演奏技巧的挑戰,也就往往忽視了每首隨想曲中所蘊含的豐富音樂內容,致使二十四首隨想曲淪為練習曲,其實不可不知的是,帕格尼尼的魔力,便在於能夠用技巧發掘出每首樂曲中的音樂美感。
然而,說到底,帕格尼尼仍只是位具有獨特音樂天賦的一個人,仍難免病魔的侵襲。晚年他的健康情況日壞,已不可能公開登台,只能遷居到氣宜人的法國南部休養,初時在馬賽(MARSEILLE),後搬到尼斯(NICE)去,直到1840年5月27日逝世,帕格尼尼充滿神話色彩的傳奇亦在此結束。

㈨ 帕格尼尼的我心惆悵

前蘇聯小來提琴家柯岡演奏的《自「心如止水(我心惆悵)」主題與變奏曲》,看過以後後背發涼。實在是不知道柯岡拉這個的時候有啥感覺,估計也只有他在演奏這個作品時才是真正心如止水的,沒有任何多餘、做作的東西,完全就像機器一樣精確。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或看到過其他演奏家演奏這個作品能到如此境界,五體投地~~~
本曲是帕格尼尼用帕伊謝羅 (1740-1816) 歌劇《磨坊女》 (1788) 中的詠嘆調「我心惆悵」為主題(Theme from Paisiellos Opera La Molinara—Nel Cor Piu Non Mi Sento)改編而成的一首主題變奏曲,又名「G大調隨想曲」,是他留給後人的作品中最難演奏的一首。整首樂曲由主體加六個變奏構成,帕格尼尼在這首樂曲中高難度地使用了各種小提琴演奏技術。這首樂曲是對演奏者在音樂上和演奏上的雙重挑戰,很少有演奏者在音樂會上演奏,錄音版本也不多,柯崗這個演奏視頻因而是很難得的。
滿意請採納。

㈩ 誰能對帕格尼尼做一下評價

帕格尼尼

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為音樂史上最負盛名的演奏家之一,被稱為小提琴魔術師。他最輝煌的成就在於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激越,如痴如醉。技巧之精湛有24首小提琴獨奏曲為證。
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熱內亞,父親安東尼歐·帕格尼尼,母親狄蕾莎。波姬亞蒂,皆未受過正式音樂教育,夫婦倆在酒店唱歌賺取賞金,帕格尼尼大概繼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體似乎天生就是為了拉琴的,肩膀;手肘;手腕關節異常柔軟,寬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墊及腮托,小腦特別發達聽覺格外敏感,即使是用調音不準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確的音.還有他可以將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來拉,當然不是藉由調音,而是從指法的改變,學過樂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調半音以後,會使得升降記號大變,即使看譜已很困難何況是即時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議的大,一般提琴家必須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兩條弦上拉出八度音,但據說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條弦拉出四個八度,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各位把手拉開看看吧!試試能張開到幾公分呢?
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技巧如魔鬼般,其小提琴樂譜看起來有點像鋼琴譜,許多技巧簡直不可思議,雙泛音;雙顫音;左手撥弦;連續跳弓等超高難度技巧,這或許跟他長相有很大關系.小提琴家都希望能親眼目睹他的現場演奏,不過看過他表演的人現在至少200歲了,我們也只能從他留下的曲目感受他的技巧。
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協奏曲里包含各種艱難技巧,令人嘆為觀止,其中第一號第三樂章"鍾"更被李斯特拿來改編為鋼琴曲演奏.第三樂章以輕快"飛躍斷奏"開始,是大家最喜愛部分!接下來技巧"近馬奏法"對樂壇貢獻更是功不可沒,所謂"近馬奏法"顧名思義就是拉琴時弓靠近黑色琴馬部份甚至超過,一般弓要維持在琴橋和琴馬間,靠近琴橋則聲音變硬變尖,靠近琴馬則變軟變模糊,由此創造出特殊音效.其他帕格尼尼創造技巧以左手撥奏及連續跳弓最常被運用。
第一號協奏曲是D大調,但神奇之處在於當年帕格尼尼演奏時是把四條弦調低半音,因此是看D大調譜按降E調指法,當今演奏家可能沒這能力.他的技巧才會被稱為是魔鬼所賜,好一個小提琴魔神!帕格尼尼的演奏相當商業化,他的技巧為他賺進無數錢財,音樂演奏會票價極高,但卻場場爆滿,聽眾無法抗拒他的魅力.此傳奇人物生活相當糜爛,隨著巡迴各地演奏也到處談戀愛,即使婚後依然如此,他自20歲以來就一直受到病魔纏身,可能是因為幼年時生活環境較差,年長後生活不正常所致,喉病和肺病一直伴隨著他,病痛使他的個性古怪,死後留下東西並不多且大部分失傳.從古至今多位作曲家曾根據他第二十四首綺想曲發展主題變奏曲,較知名的包括布拉姆斯,舒曼,拉赫曼尼諾夫等。
出生於義大利北部熱內亞, 父親安東尼歐. 帕格尼尼, 母親狄蕾莎. 波姬亞蒂,皆未受過正式音樂教育, 夫婦倆在酒店唱歌賺取賞金,帕格尼尼大概繼承了父母天份,他的身體似乎天生就是為了拉琴的,肩膀; 手肘; 手腕關節異常柔軟, 寬大的胸幅使他不必使用肩墊及腮托, 小腦特別發達聽覺格外敏感, 即使是用調音不準的琴依然可以拉出准確的音. 還有他可以將曲子任意升高或降低半音來拉, 當然不是藉由調音,而是從指法的改變, 學過樂器的人都知道一首曲子調半音以後, 會使得升降記號大變,即使看譜已很困難何況是即時的演奏.
帕格尼尼的手是不可思議的大, 一般提琴家必須在高把位才能用1、3指在兩條弦上拉出八度音, 但據說帕格尼尼可以用四根手指在四條弦拉出四個八度, 這相當於在手掌彎曲狀態下, 食指和小指指尖要相距至少20公分以上, 各位把手拉開看看吧!試試能張開到幾公分呢?
帕格尼尼在提琴界有如神一般的地位, 技巧如魔鬼般, 其小提琴樂譜看起來有點像鋼琴譜, 許多技巧簡直不可思議, 雙泛音; 雙顫音; 左手撥弦; 連續跳弓等超高難度技巧, 這或許跟他長相有很大關系. 小提琴家都希望能親眼目睹他的現場演奏, 不過看過他表演的人現在至少200歲了, 我們也只能從他留下的曲目感受他的技巧.
帕格尼尼六首小提琴協奏曲里包含各種艱難技巧, 令人嘆為觀止, 其中第一號第三樂章"鍾" 更被李斯特拿來改編為鋼琴曲演奏.第三樂章以輕快 "飛躍斷奏" 開始, 是大家最喜愛部分! 接下來技巧"近馬奏法" 對樂壇貢獻更是功不可沒, 所謂 "近馬奏法"顧名思義就是拉琴時弓靠近黑色琴馬部份甚至超過, 一般弓要維持在琴橋和琴馬間,靠近琴橋則聲音變硬變尖, 靠近琴馬則變軟變模糊, 由此創造出特殊音效. 其他帕格尼尼創造技巧以左手撥奏及連續跳弓最常被運用.
第一號協奏曲是 D大調, 但神奇之處在於當年帕格尼尼演奏時是把四條弦調低半音,因此是看 D大調譜按降 E調指法, 當今演奏家可能沒這能力. 他的技巧才會被稱為是魔鬼所賜, 好一個小提琴魔神!
帕格尼尼的演奏相當商業化, 他的技巧為他賺進無數錢財, 音樂演奏會票價極高,但卻場場爆滿, 聽眾無法抗拒他的魅力. 此傳奇人物生活相當糜爛, 隨著巡迴各地演奏也到處談戀愛, 即使婚後依然如此,他自20歲以來就一直受到病魔纏身, 可能是因為幼年時生活環境較差, 年長後生活不正常所致, 喉病和肺病一直伴隨著他, 病痛使他的個性古怪, 死後留下東西並不多且大部分失傳. 從古至今多位作曲家曾根據他第二十四首綺想曲發展主題變奏曲, 較知名的包括布拉姆斯, 舒曼, 拉赫曼尼諾夫等

獨弦操聖手
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據說是在監獄里練就的:謠傳他曾因殺死情人而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為消遣從而造就了他的G弦絕技。但不論謠傳是否可信,帕格尼尼確實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崙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里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隻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就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為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崙》。8月,在廣大宮廷聽眾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三首詠嘆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為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里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復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為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帕格尼尼Paganini

作曲對我來說決不是象有些人所想像的那樣是件容易的事。我的重要准則是"藝術的變化和統一",而這是難以統一的。

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

偉大的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音樂史上最傑出的演奏家之一。幼年即學琴,後去熱那亞和帕爾馬學習,九歲首次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十三歲旅行演出,足跡遍及維也納、德國、巴黎和英國,還會演奏吉他和中提琴。在他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顯示出驚人的才華。他的演奏將小提琴技巧達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為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僅影響了後來的小提琴作品,也影響了鋼琴的技巧和作品。他還將吉它的技巧用於小提琴的演奏,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由於技巧保密,生前出版作品極少,絕大部分系去世後出版。作品有《降E大調協奏曲》、《二十四首隨想曲》、《女巫之舞》、《無窮動》、《威尼斯狂歡節》等。
作品集
第一小提琴協奏曲

一、獨弦操聖手

義大利小提琴家和作曲家帕格尼尼(1782-1840)是一傳奇式的人物,他創作和演奏過不少小提琴"獨弦操"。他在G弦上的不可思議的絕技,據說是在監獄里練就的。他曾因殺妻坐牢,看守准許他演奏只有一根弦的小提琴做為消遣,他就在這根G弦上練出了真功夫。

1805年3月,拿破崙的姊妹盧卡和皮翁博公主埃麗薩·巴切科契請他到她的宮廷里當樂長,每兩星期在宮廷音樂會上演奏一次。公主嫌他的泛音刺激她的神經,常常不等他演畢就離席,但還是十分欣賞他天才的創造力,經常鼓勵他發掘小提琴上的新效果。

當時有一個貴婦人和他相戀,要求他寫一首隻用兩根弦演奏的《愛情場面》。他用E弦代表女子,奏出求愛的旋律;用G弦代表男子,奏出了熱情的回答;最後, G弦和E弦上的雙音結合成愛情的二重唱。貴婦人聽了他的演奏大為感動。

公主把帕格尼尼捧上了天,她用最婉轉的語氣對他說:"你剛才演奏了在兩根弦上無與倫比的東西,能不能在一根弦上發揮你的天才呢?"帕格尼尼答應試試看。幾星期後,他果然寫出一首用G弦演奏的軍隊奏鳴曲(作品31號),標題是《拿破崙》。8月,在廣大宮廷聽眾之前演奏了這個作品。他後來所作的《瑪麗-路易絲奏鳴曲》(作品65號)、《宣敘調和三首詠嘆調的變奏曲》等,也都是專用G弦演奏的"獨弦操"。

二、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

帕格尼尼這個名字,總是與小提琴有著不解之緣。但是,帕格尼尼在吉它方面的造詣,則鮮為人知。事實上,帕格尼尼不但會演奏吉它,而且完全稱得上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吉它家。帕格尼尼為了潛心研究吉它,曾放棄了公開的小提琴演奏活動達數年之久。

歐洲的古典吉它藝術在十八世紀曾盛極一時,這與當時的幾位吉它藝術家如索爾、阿瓜多、朱里亞尼的努力倡導是分不開的。這幾位傑出人物作古之後,歐洲古典吉它藝術一時趨向衰落,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得以復興。

帕格尼尼研究吉它的時代,正是古典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他將許多吉它演奏技法有機地"移植"到了小提琴上,大大增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帕格尼尼一生留下了大量的小提琴作品,也留下不少吉它曲,都堪稱藝術精品。有趣的是,他的小提琴曲幾乎都以技巧艱深而著稱,但他的吉它曲卻很少有"炫技之作",大多平易而優美。

帕格尼尼是吉它藝術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這不僅是因為他留下了幾首堪稱珍品的吉它曲,更重要的是在於他在吉它藝術處於低潮之時對吉它藝術苦心扶植,為吉它藝術在十九世紀中後期的復興,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帕格尼尼
Niccolo Paganini (1782.10.27—1840.5.27)
Paganini,Nicolo 帕格尼尼,尼科洛(1782—1840) 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為音樂史上最負盛名的演奏家之一。學於熱那亞和帕爾馬,十三歲首次登台。1805—1813年任盧卡公主的宮廷音樂總監,1828年起赴維也納、德國、巴黎(1831)和英倫三島演出。除小提琴外,尚擅於演奏吉他和中提琴,請柏遼茲寫作中提琴曲一首而得《哈羅爾德在義大利》(1834),但他從未演奏它,據說嫌其獨奏部分不夠輝煌。帕格尼尼最光輝的成就在於演奏自己的作品。他身材瘦長,拉琴時情緒激越,似痴似醉,如魔鬼附身。技巧之精湛有二十四首小提琴獨奏用隨想曲(op.1)為證。這是帕格尼尼生前允許出版的少數作品之一。二十四首隨想曲中的某些新技巧由李斯特和舒曼移植於鋼琴練習曲中,由布拉姆斯和拉赫瑪尼諾夫用於鋼琴變奏曲中。另作有小提琴協奏曲至少五部(其中一部最近才被發現),《威尼斯狂歡節》和其他小提琴曲,以及吉他與弦樂合奏的室內樂。放縱無度的生活致使健康惡化,1834年起不得不減少音樂會演出。1840年5月27日死於尼斯,相傳有未死而誤遭活埋一說。
【摘自《外國音樂辭典》】

帕格尼尼 Paganini,Niccolo(1782.10.27—1840.5.27) 義大利作曲家、19世紀主要小提琴演奏大師。他革新了小提琴演奏技巧。最初從父學習,後師從G·塞爾維托和G·科斯塔。1793年首次演出,後到帕爾馬向A·羅拉和G·吉雷蒂求教。1797年隨父到倫巴第旅行演出,聲譽日增。獨立生活後即沉迷於酒色、賭博之中。1801~1807年間,為無伴奏的小提琴譜寫了24首《隨想曲》,顯示了他技巧的新特色。1805年以小提琴家的身份重新出現在義大利,並被拿破崙的妹妹莉薩·波拿巴·巴喬基任命為皮昂比諾的音樂指揮。後在義大利許多城市中舉行演奏自己作品的音樂會。1828年在維也納,1831年在巴黎和倫敦的演出均引起轟動。1832年在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巡迴演出使他成為富翁。1833年定居巴黎,委託柏遼茲譜寫表現中提琴的交響曲《哈羅爾德在義大利》。但曲成後又認為其中中提琴獨奏無大特色而拒絕演奏。在他投資的帕格尼尼賭場破產後,於1839年去馬賽,然後去尼斯。他曾贈送給為生活而掙扎的作曲家柏遼茲2萬法郎。他的作品(主要是隨想曲、小提琴協奏曲和幾套變奏曲)要求廣泛地使用泛音和撥奏、新的指法,甚至新的空弦定音。他常在音樂會上才華橫溢地即興演奏。為了炫耀技巧,他曾弄斷小提琴上的一、二根琴弦,然後在剩下的琴弦上繼續演奏。他的技巧創新成為後來的演奏家,特別是薩拉薩蒂和伊薩依的依據。其他作品有6首小提琴協奏曲,其中第一首(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尤其流行;12首小提琴與吉他奏鳴曲,6首為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吉他寫的四重奏。帕格尼尼的演奏技巧還影響了管弦樂和鋼琴作品,尤其對李斯特有巨大的影響。《隨想曲》中的主題啟發了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和拉赫馬尼諾夫等人的創作構思。

閱讀全文

與帕格尼尼音樂會讀後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