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誰能介紹幾個世界著名的音樂會
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每年的當地時間1月1日上午(北京時間1月1日18:00),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的「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大廳——富麗堂皇的維也納金色大廳被鮮花裝點得分外秀麗,維也納新年音樂會在全球的矚目下舉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稱為「圓舞曲之王」的小約翰·施特勞斯及其家族的音樂作品,由世界歷史最悠久、素質最高超的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新年音樂會展示的是人類最文明、最歡快、最明亮的側面,高雅、輕松、豪華、熱烈是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最大特點。
輕松優雅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7年的新年音樂會,當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歡快樂的旋律響起時,聽眾情不自禁地應和著節拍鼓掌。這時指揮赫伯特·馮·卡拉揚很有想像力地轉過身來,示意觀眾隨著音樂的強弱和節奏來鼓掌,從此以後,每當音樂會最後的《拉德茨基進行曲》響起時,這個音樂家與聽眾水乳交融的鼓掌場面就成為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保留節目。
1989年的新年音樂會,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響起時,聽眾以熱烈的掌聲表示歡迎。這時,指揮家卡洛斯·克萊伯中斷指揮轉過身來,向現場聽眾(同時也通過電視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觀眾)說:「讓我們迎來一個美好、歡樂與和平的新的一年」。於是以後的新年音樂會又多了一項內容:當《藍色多瑙河》樂曲開頭的弦樂震音被聽眾掌聲打斷時,指揮都會轉過身向廣大聽眾致辭,倒數第二句是他略顯生硬的漢語「新年好!」隨後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紀念施特勞斯家族這些偉大的成員:老約翰·施特勞斯——施特勞斯家族的創始人,將圓舞曲從民間的舞場帶入高雅音樂廳的「圓舞曲之父」;小約翰·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輕喜劇帶入歌劇院的人,創作出傳世圓舞曲的「圓舞曲之王」;約瑟夫·施特勞斯——第一個將貝多芬的音樂手法融入圓舞曲的創作人;愛德華·施特勞斯——帶領「施特勞斯樂團」周遊世界,將家族音樂介紹給全世界的人。
一個半世紀以來,維也納愛樂樂團用音樂來歡迎新年的到來,無論時代滄桑,人事變遷,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核心並沒有改變。
施特勞斯家族
提到「圓舞曲王朝」還是要從1804年至1916年以老約翰·施特勞斯及三個兒子的施特勞斯家族說起。歐洲的十九世紀被稱為「跳舞的世紀」,當時,老、少施特勞斯被譽為「圓舞曲之父」和「圓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樂會
【柏林森林音樂會起源】
「柏林森林音樂會」由柏林愛樂樂團從1984年開始創辦,至今已經有20年多的歷史,其間許多世界著名指揮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藝。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出場地的全稱是「瓦爾德尼森林劇場」,這座森林劇場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給音樂愛好者的一件禮物。露天劇場的所在地原來是一片森林,但由於自然生態的推移變化,逐漸形成了一塊約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發現了這塊地方,經過大膽的創意和藝術性的修整,就成了一個可以容納幾萬人的露天劇場。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儀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這一露天舞台被裝上了一個巨大的雙塔型白色頂棚,設有88排環型坐席,可同時容納22000名觀眾就座。與其周圍的自然森林景觀有機地融合,成為一個可以舉行大型戶外音樂會的理想場地。此後,這里隨著柏林愛樂一年一度的「森林音樂會」名揚世界。在這里舉辦音樂會,聽眾不用像到音樂廳那樣西裝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隨意。人們帶著毛毯、野餐盒來到這里,或躺或坐在劇場中,在夕陽西下時,一邊聽著世界上最著名樂團的精彩演奏,一邊點燃自己帶來的小蠟燭,與家人在燭光下共同品嘗紅酒的香醇,情調格外地別致。不僅如此,瓦爾德尼森林中的鳥鳴蟲叫和濕潤清新的空氣則更是讓聽眾感到輕松和快樂。由於該劇場與一些私人別墅相毗鄰,所以,除了偶爾放映一些電影外,每年在這里所舉行的音樂會最多不會超過18場。因此每場演出的門票非常緊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銷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樂會」雖然是在露天劇場演出,但是聽音效果卻極其出眾。別看這么大的場地需要用音箱來加以輔佐擴聲,由於先進的音響擴聲技術的保障,通過音箱所發出的聲音不僅能夠很好地還原舞台的真實聲音效果,而且還音後的聲壓感與層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遠離舞台的最後一排,也不會因距離而產生聲壓不足的感覺。而相反,即便坐在距離音箱很近也不會感到震耳欲聾。這可以解釋為什麼會出現22000人的音樂會,不論你坐在什麼位置上觀看,票價都是統一價位的原因。這些感受卻只有到了瓦爾德尼森林劇場,才能真正親身體會到這其中的無盡奧妙!
盡管每年一屆的柏林森林音樂會觀眾人數眾多,但現場的氣氛卻絲毫也不亞於在室內音樂廳聆聽音樂。音樂會演奏時,這里只能聽到悠揚的音樂在瓦爾德尼森林上空回盪,只有當每首樂曲結束時,觀眾們熱情而慷慨的掌聲才讓人意識到這里竟然還有著那麼龐大的愛樂隊伍。熱情的觀眾在情感激盪的音樂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動,或掀起陣陣人浪,使劇場出現更加熱烈、歡快的場面。當夜幕降臨,在觀眾席中點燃起的一束束小煙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瑩閃爍,這靚麗的景緻,構成森林音樂會的特殊魅力。
【歷屆柏林森林音樂會主題】
1992年《法蘭西之夜》
1993年《舞曲與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國之夜》
1998年《義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韻與節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場曲之夜》
2003年《藍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羅斯音樂之夜》
2005年《浪漫法蘭西音樂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樂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樂之夜》
柏林森林音樂會特點】
與傳統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一樣,每屆柏林森林音樂會的最後一首返場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樂作品作為結束。維也納新年音樂會演奏的是具有濃厚奧地利維也納風格的老約翰·施特勞斯《拉德斯基進行曲》,而柏林森林音樂會演奏的是讓全體柏林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柏林的空氣》(「Berliner Luft」)。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柏林城有個特殊的地理環境——整座城市環抱在廣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氣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這得天獨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氣,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無比愜意和舒適。於是,作曲家保爾·林克以「柏林的空氣」為名創作出這首樂曲。這部曲調輕松、節奏熱烈、情緒歡快的作品,表現了柏林人樂觀向上的天性,也體現了他們對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贊美,深受人們的喜愛。從此,這首《柏林的空氣》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樣在一些重大的場合和節日喜慶的音樂會中演奏。每當柏林森林音樂會在最後演奏到這首樂曲時,全場觀眾的情緒也被帶到熱烈的頂點。全場觀眾起立,隨著激盪的音符和跳躍的節奏,或吹口哨、或擊掌節拍、或歡呼雀躍、或搖擺舞蹈,指揮和樂隊也總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頭,惹得全場嘩然大笑。此時音樂會的現場不論是柏林愛樂樂團還是22000名觀眾,全都融入進音樂所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之中。而這種景象是在任何音樂廳中所根本不可能想像的,它給人們留下的是難以忘懷的印象和無盡的美好回憶。
㈡ 德國音樂學院有哪些
一、主要(國立)藝術院校介紹:
國立斯圖加特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Stuttgart
國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Karlsruhe
國立曼海姆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Mannheim
國立符萊堡音樂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Freiburg im
Breisgau
薩爾州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des Saarlandes fuer Musik und Theater
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Muenchen
維爾茲堡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Wuerzburg
杜塞爾多夫"羅伯特.舒曼"音樂大學
Robert Schumann Hochschule Duesseldorf
科隆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Koeln
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Hamburg
呂貝克音樂大學
Musikhochschule Luebeck
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Hannover
柏林藝術大學
Hochschule der Kuenste Berlin
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
德累斯頓"卡爾.馬里亞.馮.韋伯"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Carl Maria von Weber"
Dresden
萊比錫"菲里克斯.門德爾松.巴特霍迪"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Rostock
魏瑪"福朗茲.李斯特"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FRANZ LISZT Weimar
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Frankfurt
二、主要專業設置:
音樂專業主要設置在音樂學院和藝術學院里(有的綜合性大學和師范學院也開設音樂院系)。所設專業的目的是培養藝術人才和音樂師資力量,向學生傳授必須的專業知識、能力以及音樂教學的方法。其教育范圍主要是:器樂(獨奏、管弦樂、室內樂),教堂音樂,聲樂(獨唱、合唱),指揮(合唱指揮、管弦樂指揮),歌劇院樂隊指揮,譜曲;在聲樂和器樂領域既設有傳統的專業,同時還設有以爵士樂、搖滾和流行音樂為重點的現代專業。另外,在一些院校還設有音響技術專業(培養錄音師以及音響工程師),教授對電視、廣播、戲劇以及其它媒體進行錄音、以及聲音的輸送方面的知識。傳統的專業在媒體影響下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除了這些傳統的專業外,還另外開設了音樂概述以及將音樂和運動結合在一起的音律學等專業。
為進行普通教育的中小學校培養音樂師資力量也同樣是高等院校的任務。此外,同其它的音樂學術機構和音樂學院一樣,高等院校還向專門的音樂學校(中小學)輸送師資力量,同時培養自由音樂教師。和教會音樂院校一樣,國家所創辦的音樂院校也教授教會音樂,同時提供等級考試。
藝術院校、音樂學院和廣播電影學院均開設導演專業;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將音樂導演、戲劇導演、電影和電視導演作為自己學習的重點。另外還設有戲劇創作專業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
表演藝術包括音樂喜劇、舞蹈設計、芭蕾舞動作設計、戲劇、導演、啞劇等專業。
芭蕾舞(要求申請人必須從小就參加舞蹈培訓)。
三、錄取要求:
1、申請人應當出具獲得大學入學資格(Hochschulreife)的證明,(倘若申請人具有非常的藝術天分,也可以不出具大學入學資格證明)。
2、音樂能力證明(kuenstlerische Befaehigung /
Eignung),說明學生具有從事這方面職業的能力。
3、通過藝術專業能力考試(Eignungspruefung)。考查考生具有可塑性的唱歌和說話的嗓音(Sing-
und
Sprechstimme),主修和副修過一種樂器,聽力好,掌握音樂理論與和聲學知識。(Sonderregelungen)。
4、外國學生須通過德語入學考試(DSH)。
5、學制及畢業學位:
音樂
標准學習年限:音樂家、指揮、歌唱家、作曲家8至10個學期,錄音師(Tonmeister)10個學期,錄音工程師(Toningenieur)7至8個學期,公立中小學教師(Lehramt)7至10個學期,宗教音樂8個學期,學習6個學期考試合格可獲學士學位(Bachelor)。
畢業學位:碩士考試(Diplompruefung或Magisterpruefung),音樂教師資格國家考試(Staatliche
Musiklehrerpruefung,即SMP),教師資格考試(Lehramtspruefung),職業和藝術資格考試(berufliche
und kuenstlerische
Reifepruefung),音樂會水平考試(Konzertreife),音樂會考試(Konzertexamen),大師班畢業(Meisterklassediplom),學士學位(Bachelor)。
表演藝術
標准學習年限:舞蹈6至10個學期,戲劇8至9個學期,導演8或10個學期,音樂喜劇8至9個學期。
畢業學位:碩士考試(Diplompruefung)或者藝術專業結業考試(kuenstlerische
Abschlusspruefung)。
㈢ 德國音樂發展的重要時期
德國以音樂聞名於世,它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之鄉。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熱愛音樂且極具音樂天賦的民族,它在音樂方面的成就無與倫比,世界上幾乎沒有哪一個國家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能像德國一樣造就了如此之多的音樂名家。歷史上,德國音樂的中心,一直是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談及德國音樂史,人們總要把奧地利包括在內,因為這兩個國家不僅同屬德語語言文化范疇,而且在其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兩國是休戚相關、密不可分的。巴赫和亨德爾是德國17世紀最傑出的作曲家;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三人被稱為維也納最傑出的古典音樂大師;作為德國歌曲之王的舒伯特與舒曼則是19世紀德國浪漫派音樂的傑出代表;19世紀下半葉,決定德國乃至歐洲音樂發展道路的中心人物是瓦格納;此外還有勃拉姆斯、勛伯格、米德米特等音樂名家,他們也為德國及世界音樂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德國至今有許多藝術節或音樂團體就是為紀念這些藝術大師而專設的。如波恩國際貝多芬節、拜羅伊特瓦格納文化節、獻身巴赫音樂的蓋興教堂唱詩班和國際巴赫協會及不定期舉行的巴赫文化節等等。
在17世紀的德國,義大利歌劇受到宮廷貴族們的普遍歡迎。只有極少數城市在支持著本國的歌劇,最重要的歌劇中心是漢堡。在那裡,建立了除威尼斯以外歐洲第一家公開的歌劇院。
當時德國歌劇台本很多是譯自於或模仿威尼斯詩人的,而德國作曲家的音樂則同時受到威尼斯和法國樣板的影響。在形成的過程中,受到本國的影響主要來自校園劇和德國獨唱歌曲。 德國人通常把歌劇稱為歌唱劇(Singspiel)。到1700年左右德國的歌劇還一直在義大利歌劇的陰影下,歌劇的題材一般都是神話故事。唯一不同於當時義大利歌劇風格的是:這類作品採用的是說白而不是宣敘調。在詠嘆調方面,德國的作曲家比較獨立,但難免有點像「大雜燴」。他們有時會運用法國的風格和法國舞曲的節奏,有時會把德國和義大利的風格熔於一體,而用的最多的是短小的分節歌,他們一般取材於德國民間的歌曲。
在德國早期的歌劇作曲家中值得一提的是凱塞爾(R•Keiser,1674—1739)。他是一位多產的作曲家,一共為漢堡舞台寫了100餘部作品。他的歌劇體裁豐富,音樂手法多樣,包括配器用的也非常的巧妙;還有個特點是:他會在德語的作品中插入一段義大利詠嘆調。凱塞爾在他的代表作《威尼斯狂歡節》中運用了漢堡當地的方言創作了一些詠嘆調和喜劇場景。在他頂峰時期的作品中,義大利的和德國的特色合而為一。最突出的貢獻是他使得喜歌劇在德國落地生根。
在歌劇發展了100多年後,有位德國作曲家叫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von Gluck 1714—1787)他針對亨德爾以前的歌劇,主要是對義大利的正歌劇進行了一次改革。他認為當時的作曲家太注重炫耀自己的技巧,在歌劇中創作了大量的詠嘆調,和增加了很多舞蹈場面,除此之外還需要華麗的服裝及精美的舞台;棄用了合唱、樂隊等表現手段,遭到了當時觀眾的反感。因此,格魯克提出了改革的建議。格魯克的歌劇以其簡潔、質朴、自然而令人感動。他歌劇中的詠嘆調是追求人物情感的真切表達。格魯克用自己的改革實踐,展現出一個有理想的藝術家的成功探索。他的新的思想和音樂語言,引起了很多作曲家的關注。
在17世紀末就曾受到德國民眾歡迎的歌唱劇到了18世紀中葉在德國逐漸興盛起來了,而且還加入了喜歌劇的成分。德國的喜歌劇剛起步時受到英國的民謠歌劇影響很大。但到後來慢慢的英國味道消失了,變成了純粹的德國娛樂。這時期喜歌劇的傑出作曲家是約翰•••••亞當•希勒(J•A•Hiller,1728—1804),他的音樂具有簡朴和秀美的吸引力,其代表作為《狩獵》(Die Jagol)。
當時很多作曲家運用的輕松和流暢的民歌風格直接啟發了同時期的莫扎特。歌劇可以說是他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體裁。也可以說他是當時歌劇的集大成者,他涉及了各種不同風格的歌劇形式,且都留下了不朽的代表作。但他只為德國創作過《後宮誘逃》和《魔笛》等四部德國式歌劇。
莫扎特是繼格魯克之後,給德國音樂注入新的活力的重要人物。但他有不同於格魯克的觀點,他覺得音樂要順從於歌唱,角色的性格和內心的情感要用音樂來表現,音樂在歌劇中佔有主導地位。莫扎特是一位戲劇天才,他把18世紀中下葉之前的歌劇風格綜合、提煉、加工到自己的歌劇當中,巧妙的將音樂和劇情完美的結合,成就了一部部動人的歌劇,因此,莫扎特各種類型的歌劇,至今仍有著無窮魅力,深受觀眾的喜愛。
在這時期我們不得不提的還有一位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雖然他只寫了一步歌劇《費德里奧》,但是它還是充分體現了貝多芬對社會現實和倫理題材的巨大熱情。他的這部作品,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年輕女子化裝成男子,化名為費德里奧,來拯救她被囚禁的丈夫的故事。這種題材是典型的表達當時社會背景下的人們的內心世界——「英雄」的模式,正義最終一定戰勝邪惡。這樣的題材也同時反映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他們既對古典時期的歌劇做了完美的收場也為後來的浪漫主義歌劇掀開了序幕。
19世紀的德國歌劇在歌劇發展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1821年被人們譽為第一部真正的德國歌劇,韋伯的《魔彈射手》誕生了。這部作品不僅標志著德國浪漫主義歌劇產生而且也是整個歐洲浪漫主義歌劇的先聲。韋伯的歌劇既體現出了浪漫主義又體現出了民族主義。韋伯出現在德國歌劇舞台上之前,歌劇是一種國際性的藝術。亨德爾用義大利的傳統形式來創作自己的作品,而格魯克則先是義大利派而後把風格轉為法國式的,莫扎特和貝多芬更是把當時所有的歌劇風格融會貫通。韋伯卻有意識地要改變這種歌劇國際化的現象,打破歌劇總是以古典傳說為題材的舊框框,把它變成一種民族的藝術形式,一種以德國自己的民間故事為題材,以德國的民間音樂風格為其特點的藝術。韋伯的音樂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瓦格納,而且,瓦格納把德國的歌劇發展到至善至美的境地。
理查德•瓦格納≥ichard Wagner,1813—1883)的名字在歐洲音樂史上十分響亮,但他是一位有很大爭議的偉大的作曲家。瓦格納是通過自學、交友和具體實踐來獲得音樂知識及藝術修養的。直到1832年他才開始嘗試寫歌劇,他一方面借工作之便指揮各種風格的歌劇,一方面構思創作自己的早期歌劇。他的第一部成功歌劇是《黎恩濟》(Rienzi),次年他完成了另一部佳作《漂泊的荷蘭人》(Der fliegende Hollander),這部歌劇預示著以後他的歌劇風格改變,並從此歌劇走向樂劇的道路。《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和《紐倫堡的名歌手》這兩部歌劇標志著瓦格納樂劇理想的實現和成功。《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對後世的作曲家有著深遠的影響。它在多方面體現了瓦格納成熟的風格。《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中和弦的復雜的半音變化,加上調的不斷轉移,解決的重疊,用留音和其他和弦外音模糊進行,產生了一種新穎獨特而模凌兩可的調性。它是走出了標志著1890年以後的音樂發展的那種和聲體系的第一步。為後來的十二音體系和和聲風格奠定了基礎。
瓦格納要求自己的樂劇是一個綜合的藝術品。他非常重視自己每一部作品的腳本,他的歌劇腳本都是他自己親手創作的。瓦格納主張音樂的功能是為戲劇表情服務的。他為了追求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的「綜合藝術品」發揮到淋漓盡致。他綜合了韋伯的「主導動機」、柏遼茲的「固定樂思」、李斯特的「主題變形」等思路。瓦格納的動機大都短小、精練、設計的恰當好處。瓦格納的作品既洋溢著後浪漫主義的激情,又體現著19世紀的「綜合藝術」和「標題化」的音樂潮流。李斯特曾贊美瓦格納「以音樂來描繪情緒、悲傷和狂喜的作曲家,瓦格納無人能及。」 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德國最有影響力的作曲家是理夏德•施特勞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他一生歌劇創作最著名的三部:《莎樂美》(Salome)、《埃勒克特拉》(Elektra)、《玫瑰騎士》(Rosenkavalier)。他的歌劇中有顯露出世紀末文藝的某些頹廢傾向,尋求感官的刺激,表現變態的情慾,渲染殘暴的兇殺等,但是他的寫作技巧是非常高潮的。在這些作品中,音樂的造型性很強,情節描寫生動而逼真,戲劇效果突出。音樂語言手法運用自如;旋律突破對稱結構,非常自由流暢;和聲顯露多調性趨勢,色彩艷麗;配器新穎精巧,音響豐滿;樂隊聲部密集交錯,線性復調豐富多彩。
20世紀初期德國還是盛行浪漫主義音樂,後期就出現很多各式各樣,風格迥異的作品了。這里出現了一位作曲家,他把浪漫主義的強烈情感和最嚴格抽象的形式主義相結合,他就是貝爾格。他歌劇的音樂大多使用無調性,它預示了某些十二音的手法和繼承了傳統調性音樂,把自然音階、半音階和「音列」有機的結合起來。貝爾格的歌劇中聲樂作品的形式多樣,有類似德國抒情歌劇中的旋律,也有勛伯格在歌劇中使用的「念唱」音調,還有配樂說白。他著名的代表作有《沃采克》和《露露》(未完成)。
德國歌劇從萌芽到發展最終至頂峰,經歷了一段漫長的過程,也誕生了許多為德國歌劇乃至整個歐洲歌劇史的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作曲家。德國歌劇同時也是整個歌劇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德意志民族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民族,在德國,對音樂的愛好可謂是全民性的。音樂在德國人的文化生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德國人非常重視對下一代的音樂素質的培養,兒童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音樂熏陶。他們除上好學校的音樂課外,母親往往都早早地著手培養孩子的音樂興趣。所有的中小學生往往無一例外地在課外學習一種樂器,其居首位的是笛子和吉他。今日德國的年輕一代,每兩個人中就有一人會彈奏一種樂器。年輕人聽音樂的興趣始終勝於看電視。德國每年售出的本國和國際上生產的唱片、磁帶和激光唱片就達2.4億張。
德國人對室內樂團與室內樂有著特別的偏愛。弦樂器重奏不僅深得觀眾的喜愛,而且它作為家庭演奏樂器也深受歡迎。梅羅斯四重奏、柏林十字山弦樂四重奏、謝魯比尼四重奏、馮特乃三重奏和曼海姆弦樂四重奏等都是德國著名的室內樂團。除了專業的小樂隊外,愛好音樂的德國人還自發地組織了幾百萬個家庭小樂隊,每當下班後或公休日,人們寧可關掉電視,與親朋好友歡聚在一起吹拉彈唱,自娛自樂。音樂已成為人們抒發共同情感的一種很好的社交方式。 在德國現代化的都市中,人們常能看到一些民間藝術家在街頭表演。他們手拉古老的風琴,自編自演,自彈自唱,給喧鬧的都市增添了一種清新、古樸的色彩。
合唱一直是德國的一種傳統音樂形式,有著眾多的愛好者。比起19世紀典型的男聲合唱團來,如今人們更喜歡混聲合唱團。在德國不論是兒童合唱團,還是成人合唱團都是由其愛好者組成的。長期以來,古典音樂一直是德國音樂的主流,不過近幾十年爵士樂、搖滾樂和流行樂也逐漸為德國聽眾所接受,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德國的爵士音樂主要以自由爵士樂聞名。阿爾貝特〃孟格斯道夫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號演奏家之一。和其他國家一樣,德國年輕一代也熱衷搖滾樂,他們除喜歡國際搖滾明星外,也喜歡德國自己的明星。德國著名的搖滾樂團有"蠍子"、"王子們"等,它們都是世界上知名的樂團。在德國,青年人幾乎每天都要聽廣播、唱片和搖滾樂磁帶。音樂把青年人凝聚在一起,只要有明星參加的露天演唱會,就連中學生也不在乎高達200馬克的昂貴票價。
歌劇起源於17世紀的義大利佛羅倫薩,到17世紀後半葉才傳遍整個義大利,並向外發展到其他國家。德國的歌劇就是從這時開始的,但在此後的一百多年間,都是受義大利等國的影響,發展緩慢。直到18世紀格魯克的改革,使德國的歌劇逐漸的興盛起來。19世紀是德國歌劇最輝煌的時期,涌現出了一些優秀的作曲家,最值得一提的是瓦格納,他把德國的歌劇推到了最頂峰。
㈣ 德國小提琴家david garrett 是否會來中國舉辦音樂會我想看他的演奏會啊!各位知道的幫幫忙。
2012年2月27日,上海音樂廳,你可以去音樂廳的票務上查,東方票務也有,不過他自己官網的消息還沒登出來。
㈤ 請教一下一般的音樂會或交響樂團的人員配置
西方管弦樂隊的樂器主要有三大組:
弦樂組——由第一小提琴(Violino,義大利語,下同)組、第二小提琴組、中提琴組、大提琴組、低音提琴組構成,弦樂組都不是移調樂器。
木管組——木管組的樂器有很多種類和排列法,比較典型的就是長笛(Flauto)、雙簧管(Oboe)、單簧管(Clarinetto,常見的是bB調、A調單簧管)、大管(Fagotto,也根據法語音譯叫巴松basson),以上這幾件樂器都是管弦樂隊木管組中固定存在的,數量都由作曲家定,另外還可加上短笛(FlautoPiccolo,拓展長笛高音音域的樂器)、英國管(CornoInglese)、抒情雙簧管(Oboed'amore)、上低音雙簧管(OboeBaritono)、小雙簧管(OboeSoprano,以上四件都是拓展雙簧管音域的樂器,當然它們也有自己的特色)、中音單簧管(ClarinettoContralto/CornoBassetto)、小單簧管(ClarinettoPiccolo)、低音單簧管(ClarinettoBasso,以上三件是單簧管的附屬樂器,當然也是拓展音域)、薩克斯管(Saxofono/Sassofono,bB調高音薩克斯管Saxofono-Soprano、bE調中音薩克斯管Saxofono-Contralto、bB調次中音薩克斯管Saxofono-tenore、bE調低音薩克斯管Saxofono-baritono)、倍低音大管(Contrafagotto,比標准大管低八度)。
銅管組——銅管組相對木管組比較穩定,樂器變化不大。有:4件圓號(Corno,也叫法國號,F調)、2件小號(Tromba,D、bE、E、F調)、2件短號(Cornetto)、4件長號(Trorrbone,附屬還有次中音、低音、倍低音長號)、2件大號(Tuba,bB、bE、F調)薩克斯號(Flicorno,本調和薩克斯管一樣)上面三組樂器在西方管弦樂隊中都會存在的(管弦樂這個名字已經體現出來了),另外比較常見還有下面這些:
打擊樂組——較為常見的就是定音鼓(Timpani)了,定音鼓有三種:大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組F~小字組c;小型定音鼓可奏出大字組bB~小字組f;中型定音鼓多見大字組A~小字組e,也有大字組G~小字組d的。
其他樂器還有小鼓(Tamburo)、中鼓(CassaRullante)、大鼓(GranCassa)、鈴鼓(Tamburino)、長鼓(TamburoProvenzale)、三角鐵(Triangolo)、響板(Castagnetti)、鈸(Piatti)、鑼(Tam-Tam)、鍾琴(Armonica)、木琴(Xilofono/Silofono)、排鍾(Campane)
其他樂器——豎琴(Arpa,Harp——法語)、吉他(Chitarra,Guitar——英語)、曼陀林(Mandolino)、鋼片琴(Celesta)、鋼琴(Pianoforto,Piano——英語)
以上大約都是在歷代管弦樂隊中出現的樂器,當然還有一些古樂器就不一一說了。
樂隊中的樂器與樂器數量每個時期都會有不同,分類方法按木管組每類樂器的數量來劃分,現多見雙管制和4管制的管弦樂隊:雙管制即為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各2支;而4管制的樂隊是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個3支再加上短笛(屬於長笛)、英國管(屬於雙簧管)、低音單簧管(屬於單簧管)、倍低音大管(屬於大管)。另外銅管組的樂器數量是:圓號6支,小號4支,長號3支,大號1支;弦樂器組為:第1小提琴16~18,第2小提琴16,中提琴12,大提琴10,低音提琴8,豎琴1~2架;而打擊樂器有:定音鼓4個,鑔1對,鋼片琴、大鼓、小鼓、鈴、三角鐵、鑼、木琴、鍾琴等各1件。
樂器的擺放位置也根據時期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我們是在觀眾席,而管弦樂隊在舞台上的這個視角,各樂器組的排放如下:
巴洛克Baroque時期:古鋼琴(Harpaichord,現在已不用)在舞台前面的正中間,第一、二提琴組分列舞台左右兩側,中提琴組、大提琴組在小提琴組後靠中間的位置左右排列,最後一排從左到右依次是雙簧管、大管、定音鼓、舊式小號(Trombanaturale)、低音提琴。這時期的樂器較少。
古典Classical時期:舞台前面正中間已不放樂器,站指揮;一、二提琴與巴洛克時期擺放一樣,中提琴組在一提後面,旁邊也就是舞台的正中間是大提琴組,再往右是低音提琴組;大提琴的後面是單簧管和長笛,低音提琴的後面是雙簧管和大管;最後一排從左到右是圓號、定音鼓、舊式小號。
浪漫派,大約19世紀:木管組、提琴組與古典時期一致,但在第一提琴和中提的中間(靠舞台的左側)加入了豎琴;這時候的銅管組已頗具規模,舞台最後一排從左到右有圓號、定音鼓、小號、長號、大號
現代,20世紀以來:第一小提位置不變,第二小提到了19世紀中提琴的位置,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是在19世紀第二提琴的位置,中提琴則在舞台的正中間;豎琴的位置不變;木管組的位置因為樂器的增加而佔了比以前較大的地方,總體排在中提琴的後面,分有兩排,第一排從左到右為
短笛、長笛、雙簧管、英國管,第二排為低音單簧管、單簧管、大管、倍低音大管;木管組的後面是銅管組,從左到右依次是圓號、小號、長號、大號;最後則是打擊樂組。另外由於20世紀以來音響學的知識的豐富,有很多指揮家也會有自己的排列方法。
至於鋼琴協奏曲,就是把鋼琴加入管弦樂隊里(舞台上會放在中間位置)就行了。
㈥ 德國有哪些音樂片值得一看
1.《布達佩斯之戀》
該部音樂電影講述了德國音樂史上一段著名的三角戀,德國著名音樂家舒曼和其妻子克拉拉及青年音樂家布達姆斯的一段愛恨糾葛。在十九世紀的德國,受到義大利文藝復興的和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響,社會中充滿了人文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氣息,著名音樂家舒曼和其妻子克拉拉也住在這里,貧窮少年布達姆斯仰慕舒曼,帶著自己的作品來到這里。舒曼被布達姆斯的天賦所打動,邀請他在家裡住下。初始,布達姆斯和舒曼一家相處極為愉快,但後來他發現自己愛上了自己的師母,為了斷絕這段戀情,布達姆斯選擇了離開。
㈦ 世界有哪些大型的古典音樂會
其實大型古典音樂會有抄很多,簡單介紹一下
鋼琴巨匠——毛里奇奧·波利尼獨奏音樂會
奧地利"鋼琴·小號"重奏音樂會200
莫斯科國立劇院-經典芭蕾《天鵝湖》
星期廣播音樂會——最愛老柴4
奇妙的和諧-奧地利薩爾茨堡四重奏音樂會
永遠的西貝柳斯——芬蘭拉蒂交響樂團音樂會
來自維也納愛樂的弓弦之舞-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音樂會
愛爾蘭踢踏舞《凱爾特傳奇》
「音樂神童」莫扎特 專場
義大利普契尼歌劇《托斯卡》
世界著名鋼琴家波利尼獨奏音樂會
德奧巔峰——柏林愛樂與維也納愛樂獨奏家八重奏
英雄史詩——德國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
北歐傳說——芬蘭拉蒂交響樂團音樂會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音樂會歌劇德國瓦格納歌劇《漂泊的荷蘭人》
義大利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
義大利威爾第歌劇《弄臣》
末室內樂音樂會
大型東方古典音樂會《國色天香》
希望你能滿意
㈧ 德國的音樂有誰了解
我比較喜歡勃拉姆斯(Brahms)的音樂,他的作品的形象構成和音調基礎,都是植根於德國民間音樂的。早在青年時代,他就開始收集、記錄和改編民歌,把這工作當作莫大的愉快。他在自己的創作中,常常引用德國民歌平易、真切而溫暖的音調,有意識地發展音樂的民族特點。
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http://www.classical.com.cn/...sic/Isbn_1.mp3
第二鋼琴協奏曲: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B5%DA%B6%FE%B8%D6%C7%D9%D0%AD%D7%E0%C7%FA&lm=0
海頓主題變奏曲:
http://210.61.218.118/.../5130798/5130798.mp3
匈牙利舞曲:
http://mp3..com/m?f=ms&tn=mp3&ct=134217728&lf=&rn=&word=%D0%D9%D1%C0%C0%FB%CE%E8%C7%FA&lm=0
㈨ 德國音樂學院
德國公立的音樂學院是完全免費的,而且學習音樂的同學對於德語的要求並不是很高,我記得以前聽說也就是中級一左右的水平,錄取主要是看你的樂器考試和音樂理解的面試,每個大學難度不同,據我個人的了解,魏瑪和柏林的音樂學院都是非常有名氣的,大學學制應該也是五年左右,如果還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
國立斯圖加特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Stuttgart http://www.mh-stuttgart.de
國立卡爾斯魯厄音樂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Karlsruhe http://www.hfm-karlsruhe.de
國立曼海姆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Mannheim http://www.muho-mannheim.de
國立符萊堡音樂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Freiburg im Breisgau http://www.mh-freiburg.de
薩爾州音樂與戲劇大學(薩爾布呂肯)
Hochschule des Saarlandes fuer Musik und Theater http://www.hmt.uni-sb.de
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Muenchen http://www.musikhochschule-muenchen.mhn.de
維爾茲堡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Wuerzburg http://www.hfm-wuerzburg.de
國立特羅辛根音樂大學
Staatliche Hochschule fuer Musik Trossingen http://www.mh-trossingen.de
代特莫爾特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 http://www.hfm-detmold.de
代特莫爾特音樂大學明斯特分院
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 Abteilung Muenster http://www.mhs-muenster.de
杜塞爾多夫"羅伯特.舒曼"音樂大學
Robert Schumann Hochschule Duesseldorf http://www.rsh-esseldorf.de
科隆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Koeln http://www.mhs-koeln.de
科隆音樂大學亞琛分院
Hochschule fuer Musik Koeln, Abteilung Aachen http://www.mhs-aachen.de
科隆音樂大學烏伯塔爾分院
Hochschule fuer Musik Koeln, Abteilung Wuppertal http://www.mhs-wuppertal.de
漢堡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Hamburg http://www.hfmt-hamburg.de
呂貝克音樂大學
Musikhochschule Luebeck http://www.mh-luebeck.de
漢諾威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Hannover http://www.hmt-hannover.de
柏林藝術大學
Hochschule der Kuenste Berlin http://www.hdk-berlin.de
柏林"漢斯.埃斯勒"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Hanns Eisler" Berlin http://www.hfm-berlin.de
德累斯頓"卡爾.馬里亞.馮.韋伯"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Carl Maria von Weber" Dresden http://www.hfmdd.de
萊比錫"菲里克斯.門德爾松.巴特霍迪"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 http://www.hmt-leipzig.de
羅斯托克音樂與戲劇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Theater Rostock http://hfmt.uni-rostock.de
魏瑪"福朗茲.李斯特"音樂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FRANZ LISZT Weimar http://www.hfm-weimar.de
法蘭克福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
Hochschule fue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Frankfurt Eschersheimer Landstrasse 29-39
D-60322, Frankfurt am Main
Germany
Telefon: +49.69.1540070
Telefax: +49.69.154007108
Email: [email protected]
代特莫爾特音樂大學多特蒙德分院
Hochschule fuer Musik Detmold, Abteilung Dortmund Emil-Figge-Strasse 44
D-44227 Dortmund
Germany
Tel. +49.231.7554875
Fax +49.231.7554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