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小班音樂小手小腳動起來教案用什麼音樂好
活動目標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
2、掌握洗手的正確方法 。
3、教育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學習正確的洗手方法 。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養成清潔衛生的好習慣 。
活動准備
洗手的課件、 兩個小熊手偶、幼兒人手一條小毛巾、溫水、盆子、香皂。
活動過程
(一)游戲:「手指歌」導入活動
「小手小手前拍拍,小手小手後拍拍,小手小手上拍拍,小手小手下拍拍,小手小手把小眼睛蒙起來。」
(二)集中觀看手偶表演,幫助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戲導入:「醫生嘟嘟來做客」(激發幼兒觀看手偶表演的興趣)
教師引導語:「今天,我們小的醫生嘟嘟要來我們班裡做客了,我們一起來歡迎它吧!」(出示扮演小醫生的手偶,向小醫生問好)
2、觀看手偶表演:(教師邊做手偶表演邊講述故事,讓幼兒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問:豆豆為什麼會肚子疼啊?
它應該怎樣做呀?
(通過故事讓幼兒了解手上有許多的細菌,要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3、引導幼兒聯系自己的實際進行交流(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進一步體驗洗手的重要性)
問題:你們的肚子疼過嗎?為什麼?
我們應該怎麼做啊?
4、小醫生嘟嘟小結:洗洗小手講衛生(鼓勵幼兒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B. 小班音樂課後反思:大腳小腳
反思
教師的腳底對著幼兒的腳底,告訴幼兒老師的是大腳,幼兒的是小腳。 老師的大腳和小朋友的小腳還能一起做游戲呢。
對於腳部各個部位的認識環節中,我發現,幼兒們對於自己身體上那麼重要、常用的器官竟然認識的那麼少。看來成人們在注重孩子們智力、情感等各方面的投入的同時,卻忽略了一些其實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進行的常識教育。每個人對自己身體上各個外部器官的認識與接觸不是天天都有嗎?何不進行適時的教育呢?
這次的活動雖然開展的效果不錯,可課後給我的反思也很大。對於孩子們的經驗,我們是不是還忽略了日常中太多的東西,所以在今後的教學或日常中應多考慮這方面的內容。 同時在與家長的聯系中,也要求他們重視這一點。相信,經過努力,幼兒的個方面都能更好地得到發展。
C. 奧爾夫音樂《小腳》教案
一. 背景內容包括:
1. 說明使用的教材名稱.
2. 前一節課,為這節課做了哪些鋪墊.
3. 本節課為下次課做哪些准備.
二. 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a.學習的知識.
b.應掌握知識的方法及程度
2.過程與方法:
過程我認為應從學生的學習心理過程去設計:即從學生的感覺→思維→知識、智慧的過程,這是認識過程,也是智力活動;是知識技能的具體運用.
方法:即教法和學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備課的又一項重要任務.是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採取的一種活動方式.教學方法具有多層次、多形式.但總體上可分為單一性和綜合性兩大類.兩者密不可分,缺一項都不成其為真正合理的學習過程.
單一性教學方法是狹義上的教學方法,它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或用口述、或用提問、或用演示、或讓學生自學、討論、練習等單一活動的方法所進行的教學.
綜合性教學方法是一種廣義上教學方法,它是把教學原則、教學形式、課堂結構、教學手段,單一的教學方法等包括在內,又能有完整地反映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創造的「定向→自學→討論→答疑→自測→自結」六步教學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教師備課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實驗法(屬於單一的教學方法).嘗試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掌握學習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發現法等(屬於綜合性教學法).
備學法: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
教師的學法指導應遵從5項原則:
⑴. 體現自主性(不強制灌輸,而重在引導點悟)
⑵. 體現針對性(不主觀臆想,掌握學情,有的放矢)
⑶. 體現操作性(不繁瑣籠統抽象,操作方法具體明確)
⑷. 體現差異性(不搞一刀切,區分對象分類指導)
⑸. 體現鞏固性(不一蹴而就,立足反復強化,長期訓練).
學法指導方法:應體現多層次多形式,通常有5種形式:
⑴. 滲透指導(教師在課堂上見縫插針,隨時滲透.)
⑵. 講授指導(向學生直接講授學法知識.)
⑶. 交流指導(教師組織學生總結交流學習經驗,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⑷. 點撥指導(學生在學習迷茫時,教師給以恰當點撥提示.)
⑸. 示範指導(有些方法僅靠教師講解是不夠的,必要時教師要做示範,讓學生效仿.)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這是學生感受——情緒——意志、性格(包括行為)的過程.是情感過程,是非智力活動.
三. 教學重點、難點
(略)
四. 學習環境設計
是指為學生學習本節課知識所提供的教學環境.如:教師為學生准備的軟體、或課件、或評價表……
五. 教學理念的思考
簡單地敘述你在這節課所採用的教學方法是在什麼理論支撐下設計完成的.闡述你的一些認識(或看法)或是具體實現的過程.
D. 小班音樂《小腳的舞》的教案如何寫
,「教學目標」要明確.「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這個例子的最精妙之處是什麼,或者從學生實際來看,要克服的問題是什麼,這個例子最值得借鑒的地方是什麼,我們在設計教學時,應做到心中有數.這不就是確定教學目標嗎?如果我們可以把一堂課的教案看作一篇文章,那麼教學目標就是這篇文章的論點或主旨,組織材料,安排結構,運用語言,都應圍繞它進行.所以,在寫教案時先明確教學目標十分必要.
E. 小班語言《大腳丫,小腳丫》教案重難點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腳丫有腳心,腳背和五個腳趾,學會愛護,保護小腳丫。
2.樂意用自己的小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能積極地參加探索活動,體驗光腳踩在不同材料上的感受。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小腳丫。
難點:用自己的小腳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准備
1.
活動檢查場地,小腳丫圖片,萢沫板,地毯,席子,竹板,塑料布,海綿,沙池,鵝卵石。
2.
歡樂的背景音樂。
3.
橡皮泥,彩紙,畫筆,畫紙等若干。
4.
引導幼兒有意識地觀察人們在不同場所從事的活動。
5.
欣賞有關的故事、兒歌、進行猜謎活動。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播放《小腳哪裡去了》音樂磁帶,鼓勵幼兒隨音樂大膽地進行表演。
二、
基本部分:
1、
教師引導幼兒找一找自己的小腳去了哪裡,找到後動一動小腳。
2、
組織幼兒將鞋子、襪子脫掉,看一看小腳長得什麼樣。
3、
鼓勵幼兒找同伴或老師,比較兩人的腳有什麼不一樣。如:有的腳大,有的腳小;有的腳胖,有的腳瘦;有的腳白,有的腳黑。
4、
請幼兒比一比十個腳趾的長短,可以比較自己的腳趾,也可以與同伴,也可以與同伴、老師互相比較。
三、
結束部分:
1、
組織幼兒討論;腳有什麼用?你會用小腳做什麼事?
2、
教師與幼兒一起觀看圖片或錄像,了解腳的多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