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創新收獲與感悟
隨著新綱要的頒布和新課程的實施,為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增添了濃重的一筆。新課程代表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個「新」字。「新」是素質教育的靈魂。音樂是提高幼兒素質,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學科。新課程主張通過各種藝術教育,使幼兒內在的情感得於表現和發展,進而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並提出教師的作用在於激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讓幼兒體驗表現和創造的快樂。藝術貴在創新,創新需要個性。因此,我們必須走進新課程,從幼兒的角度出發,構建新的音樂教學理念,通過靈活多樣的途徑發掘幼兒的潛能,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現就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點滴做法,粗淺地談一談新課程理念下音樂教學中如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 一、創設寬松環境,激起創新慾望。 利用音樂來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必須給孩子創造一個音樂環境。沉浸在音樂環境中,感受著音樂的旋律,體驗著音樂的美感,幼兒會不時地迸發出音樂帶來的創造靈感。音樂環境的營造,可以從物質環境、心裡環境、文化環境等幾個方面進行。 物質環境的營造,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建音樂區角,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具供幼兒擺弄。在這里孩子們就可以盡情地跳呀,唱呀,盡情感受音樂的美。如:在欣賞民樂合奏《金蛇狂舞》後,我把課上用的材料:鼓、自製的小旗幟、頭巾等放到了音樂區。幼兒手拿道具,興致勃勃,他們隨著音樂表演起來。舞龍的舞龍、賽龍舟的賽龍舟、敲鼓助威的助威。這場景、這氣勢,可以說幼兒的創造力已發揮到了最高峰。 良好的心理環境的營造可以鼓勵孩子,引導他們大膽參與創編活動,使他們從成功中獲得信心,從而不斷地挖掘他們的潛能。如:在大班歌曲《小星星》的教學中,我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創設了「星星垂掛「的環境布置,並在燈管上紮上蘭色的縐紙,把教室里的窗簾拉上,營造了夜晚的氛圍。在這樣一個寧靜的夜晚,幼兒唱著歌,跳著舒展的動作。體驗到了創編的樂趣,同時也提高了創編的興趣。 文化環境的營造,我認為也是特別重要的。校園里的歌聲,幼兒教師歡快的舞蹈及其流暢的節奏,都會對幼兒產生音樂的熏陶。隨著新疆舞、蒙古舞的旋律,擺弄著他們最簡單的舞姿,孩子們常常是自然而然地輕松應和著,時而慢走,時而跳躍。在這樣的環境當中,是音樂激發了他們創造的慾望,是音樂環境賦予了他們創造性表達的激情和空間。 二、精選教學內容,拓展想像空間。 新課程要求教學內容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有益於幼兒解決社會問題,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修養。音樂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創造於生活。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教師應精心選擇一些具有鮮明特點,易被幼兒接受的樂曲。在不同場合出現不同音樂,能有效激發幼兒興趣。如運動時選擇熱烈的迪斯科;游戲時則選用活潑的鋼琴曲……動人的旋律,明快的節奏促使幼兒躍躍欲試,參與活動的興致頓然提高。 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創造建立在幼兒一定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必須讓幼兒從自己經驗里發生出來的知識做根。」這就要求幼兒園的教育應以幼兒生活為載體,創造性地開展教育教學。幼兒階段是想像力最活躍、最豐富的階段,是開發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時期。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採用形式活潑且受幼兒喜歡的活動豐富幼兒的創造源泉。如:在組織音樂活動《下雨了》之前,我有意識地讓幼兒在雨天時穿上雨靴、雨衣,打上雨傘,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孩子們興奮的在操場中玩耍,有的慢步,有的飛跑,有的在積水處踏得「啪啪啪」響,於是我引導幼兒發現雨落在不同的地方會發出什麼聲音。「老師,老師,我發現雨點落在雨傘上會發出「滴滴塔塔」的聲音」。過了一會,有的小朋友拉著我的手來到草地上說:「老師,你知道嗎?雨點落在小草上是沒有聲音的,而落在大型玩具上有「篤篤」的聲音」。「哦,是嗎?讓我來聽聽看」。我把耳朵湊到了小草旁仔細的聽。「哇,真的沒有聲音耶!」。於是,我提議讓幼兒用雨點的不同聲響來唱歌,幼兒在玩耍中進行了創造性活動。因此,精選音樂教學內容,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才能使幼兒發自內心地熱愛音樂,更積極地去接觸、「創造」音樂。 三、突破教學形式,構建創意課堂。 由於音樂教育的傳統模式化,許多教師把完成《綱要》中規定的音樂教育任務看作是單純地教會幼兒一定量的歌曲、舞蹈、律動和音樂游戲,一切都圍著教材轉,至於為什麼要教這些歌曲、舞蹈、音樂游戲,教材之間有什麼關系,教師很少去想。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那麼作為教師應該要突破傳統的教學形式,才能有效地、不失時機促進幼兒音樂感受力的發展 1.讓幼兒充分的動。 「動」是人的本性,動,是讓幼兒感受音樂的一個好辦法。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聽。例:一次我放了《學做解放軍》的音樂,幼兒都禁不住動了起來,神氣地走步、敬禮、持槍、吹號,那神情儼然像個解放軍。音樂引起了幼兒情感上的共鳴,他們的動正是反映了音樂的情緒。在教《採茶》律動時,首先我讓幼兒反復傾聽音樂,體會樂曲歡樂、活潑的情景,我提示幼兒:「茶葉」豐收了,可做採茶動作。然後我再讓幼兒聽音樂,他們就產生想像活動了,我還通過自身動作來豐富幼兒的視覺形象,特別是讓幼兒看看手是怎樣抓住茶枝,手腕怎樣轉動就能採下茶葉的?幼兒獲得了這些基本知識以後,也就有了音樂和與音樂形象相適應的視覺形象,此時便可以讓幼兒隨音樂來做採茶動作了,這樣教學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樣了,幼兒隨自己想像創造了許多動作。有的采一次點點頭,有的兩手輪著采,幼兒跳兩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籃子狀,以示「茶葉」豐收了……幼兒自得其樂地做著各種採茶動作,把音樂作品的節奏、歡樂及愉快情緒都表現在每一個動作上。 2.讓幼兒自由的說。 聽音樂編故事是在幼兒充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形象的基礎上再進行講述的一種教學形式。為了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慾,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教學中我適當增加了一些聽音樂編故事的內容,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聽音樂前,我先對幼兒作啟發性談話,引發他們的興趣,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聽音樂,在聽的過程中發揮想像。我說:「小朋友,今天老師教你們學一種新本領,聽聽音樂編故事。你們在聽時,要動腦筋想,音樂里有誰?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發生了什麼事情?後來又怎麼樣?看誰能編出最好聽的、最有趣的故事。」這樣一說,幼兒就有了積極性,也會認真聽音樂了。如:一次我選用了《春天》改編的管弦樂曲作為樂曲的開始,《彼德與狼》中描寫的狼的音樂為第二段,《黑貓警長》中英勇追擊的音樂為第三段,三段音樂經過巧妙的剪接,編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兒聽了很感興趣。聽完第一段音樂後,我提問「樂曲里表現的是什麼季節?好象看到什麼動物?」幼兒說「春天來了,小草融化了,小河裡的冰融化了,河水嘩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變綠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還有的說「美麗的春天來了,草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勤勞的蜜蜂忙著採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小鳥在嘰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戲。」聽完第二段音樂,我啟發幼兒:「小兔忽然聽到了什麼樣的聲音?它回過頭來發現了什麼?它心裡是怎麼想的?這時大灰狼想干什麼?小白兔怎麼辦?」小朋友們爭先恐後的講:「小白兔聽到了輕輕的聲音,回頭一看,在草地上發現了一隻大灰狼。」聽完第三段音樂,我又啟發幼兒:「在這危險的時刻誰來了?黑貓警長是怎
2. 幼兒音樂游戲研究內容和研究思路
一、課題研究緣由
隨著新世紀幼兒園教育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總則第五部分提出的「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人格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使幼兒園音樂課程朝著游戲化的方向發展,倡導以游戲的精神貫穿在幼兒園音樂學習活動中,為幼兒創造快樂輕松的學習氣氛和舒適自由的環境。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它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往往通過聲音所塑造的藝術形象來直接、生動、形象地表現某種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著深刻的、微妙的、難以言表的概括與抽象。同時,音樂又是一門知識性、技術性很強的藝術,音樂的創作與表現必須掌握必要的知識與技巧,音樂作品的欣賞則同樣要有一定的常識和感知能力。可以說,音樂是一門很「難」的藝術。那麼,怎樣在「難」的音樂和幼稚的孩子之間架設一座橋梁呢?那就是游戲。
中國學前教育專家陳淑琴指出:「幼兒音樂活動游戲化,就是用游戲化的方法來組織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音樂教育。」游戲化不僅體現在「音樂游戲」這種特殊活動中,還體現在它的一切活動形式、方法都比較自由、靈活、豐富多彩,具有游戲和類似游戲的特徵,使幼兒體驗到和「玩」一樣的感覺,積極的、快樂地、不知不覺的、不知疲倦的投身於活動之中,在唱唱、跳跳、聽聽、玩玩、敲敲打打中,不僅使幼兒感知了音樂,發展了音樂能力,還能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因此,探索音樂活動的游戲化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在藝術教育部分中強調要「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培養幼兒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因此,音樂游戲對於幼兒的啟蒙教育具有特殊的價值,是一種很好的開發載體。音樂游戲之美,在於它不只是音樂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戲活動中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對歌詞、動作孩子味十足的創編,更能活化幼兒的創造細胞,開啟智慧之門。
然而,從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現狀來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音樂活動形式單一,沒能體現音樂的綜合性,很容易就陷入為完成教學任務的條條框框里,而將音樂游戲如此生動的活動僅限於音樂教學的需要而安排,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對活動的生活經驗准備、以及活動中自主性、個性化的發揮等都體現的不夠。而事實上,游戲無處不在,音 樂無處不在,當兩者出現在一起的時候,這種魅力是不可抵擋的。因此,要充分發揮音樂活動中游戲的無窮魅力,我們必須了解音樂游戲的主要特徵、精心選擇適宜的內容、尊重幼兒獨特的理解、大膽進行音樂游戲策略上的創新,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他們隨性而唱、隨心而跳的環境氛圍,沖破所謂的空間限制,讓幼兒在自由感知、自由想像、自由實踐的過程中,才有可能萌發幼兒的無窮創造力。
三、研究的目標、內容
(一)目標:
1. 通過精心選擇和設計的音樂游戲內容,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 運用音樂活動游戲化的形式,發展幼兒對音樂的感受、體驗、理解等多種音樂能力。
3. 讓幼兒在「玩」中學音樂,提高幼兒對歌詞、動作的創編能力,使幼兒的認知、情感及社會性得到全面的發展。
(二)主要內容:
1、游戲活動內容選擇適宜性的分析與研究。
(1)通過查找資料、深入分析教材與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使內容更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及生活經驗。
(2)最大程度地運用音樂游戲內容的選擇,來激發幼兒參與、表現的興趣、慾望。
2、音樂游戲活動開展中的大膽把握和研究。
(1)音樂游戲情景的創設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
(2)音樂游戲的樂曲的先期欣賞的程度,應該如何把握。
(3)游戲規則的制定如何體現幼兒的參與性。
(4)音樂游戲中幼兒情感的體驗,個性表現,對音樂的獨特理解如何把握。
3、音樂游戲組織中注意點的分析與研究。
音樂游戲強調聽音樂做游戲,重視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如何在高興的游戲中要保證幼兒的發展。
4、音樂游戲在藝術領域及其他領域中的巧妙應用的分析與研究。
如何將音樂游戲這一生動活潑的形式與其它活動相結合中。
(二)具體做法:
1、深入觀察幼兒,從幼兒興趣入手,讓游戲作品「活」起來。
了解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再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通過查閱、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來選擇他們適合的音樂游戲作品。活動內容上的適宜選擇。
2、結合作品,創設相應的情境,讓游戲環境「活」起來。
首先是物質及音樂環境的准備;其次是做好欣賞前的心理准備,它是游戲活動獲得較好效果的重要因素。活動前教師要根據所游戲的音樂作品,創設相應的物質環境,從而巧妙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到音樂上來。另外還要幫助幼兒作好與音樂情緒相適應的心理准備,讓幼兒在音樂的過程中頭腦中有聯想,想像的內容,在情感上有相應的情緒體驗。
3、多通道參與,多手段滲透,使游戲活動「活」起來。
(1)多接觸、多傾聽不同風格的音樂曲調,拓展幼兒思維。(2)運用語言手段來幫助幼兒理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作品。(3)通過繪畫,圖譜等視覺參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4)鼓勵幼兒運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
四、研究過程與方法
為了確保課題活動更好地落實到實處,我們計劃每個月開展一次大的課題活動,每周開展小課題活動。並且對每月開展的課題活動進行認真反思,從而積累經驗更好地實施計劃,讓幼兒的音樂游戲活動不斷提高,並將音樂游戲的課題研究融會貫通在幼兒的區域活動,日常生活以及其它形式的活動中。
3. 幼兒園音樂教育的活動設計應該遵循哪些
1)教師與幼兒之間相互作用的原則;2)面向全體幼兒尊重個別差異的原則;3)在整體審美情景中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原則。
4. 幼兒園音樂活動使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我想談談歌唱活動中教師如何抓住導入環節向幼兒發起互動,調動幼兒學習歌曲的興趣。 1.言語互動。 (1)故事導入。在教學中教師把歌詞編成幼兒愛聽的小故事,作為新授歌曲的導語,用生動的語言向他們講解。 (2)猜謎導入。如歌曲《大雨小雨》,教師用一個傳統的謎語:「千條線,萬條線......」將幼兒的注意力集中到 此,認真傾聽歌曲。2.范唱感染。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達的不同內容和情感,他們或高亢、或低沉、或歡快、或抒情,如何讓幼兒感知這一切呢?這時就需要教師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風格特點進行有感情的范唱,激發幼兒的歌唱慾望。3.動畫播放。教師可結合歌曲的特性製作PPT,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只有把幼兒的興趣調動上來,才可以引起有效互動。
5. 如何開展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
音樂活動對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有著其他活動所無法替代的功效。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因有三:其一,正如葉聖陶所說:「音樂是世界的語言。」音樂為人類所共同理解,能產生共鳴。其二,音樂藝術能陶冶情操,為古今中外有識之士所認可。其三,喜愛音樂是孩子們的天性。音樂對於幼兒的健康心理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過一句名言:「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文學,一把是音符。」孩子們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熏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悅的心情。 那麼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是什麼?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目標為: 1. 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 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 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藝術領域的內容與要求 為: 1. 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 2. 在藝術活動中面向全體幼兒,要針對他們的不同特點和需要,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養。對有藝術天賦的幼兒要注意發展他們的藝術潛 2 能。 3. 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 4. 在支持、鼓勵幼兒積極參加各種藝術活動並大膽表現的同時,幫助他們提高表現的技能和能力。 5. 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 6. 為幼兒創設展示自己作品的條件,引導幼兒相互交流、相互欣賞、共同提高。 音樂教學活動是藝術領域里主要的活動,幼兒園唱歌教學活動應遵循哪些原則: 一、選材恰當,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慾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表現為: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的選擇歌曲。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玩具進行曲》《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 二、動作引導,富有情趣。 3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過程,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較長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並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創設氛圍,寓教於樂。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的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的學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的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那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吸引著「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時不大表現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動中,和大家一起「瘋」了起來。在進行唱歌教學活動時,我嘗試著不用琴來伴奏,而是讓孩子們自由的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擁有節奏的拍打增強孩子們學唱的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也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 4 素;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建立輕松、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生關系,能讓每個孩子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 四、大膽創新,獨立思考。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的創新,獨立的思考。培養創造能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船邊的餘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地發展。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也是對孩子創造性的很好的培養。對於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的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 五、善於發現,教學協調。 在教唱活動中,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麼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麼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 5 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麼經常性的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兒童教兒童」,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給孩子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並吐字清楚的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 德國音樂理論家舒巴爾特指出:"人聲是自然的原音,而自然的所有其它聲音,只是這個原音的遙遠的回聲。人的喉嚨是創作的第一個最純潔的,最卓越的樂器。"幼兒唱歌活動可以陶冶情操,活潑身心,抒發感情,發展語言,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豐富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尤其是孩子,當他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以表達輕松、愉悅的心情。但有時會出現幼兒不樂意參與唱歌活動,或總覺得孩子的歌聲不動聽,唱歌音不準,或是缺乏感染力。為什麼會這樣呢?重新審視我們的唱歌教學,造成這種困惑的因素很多,但更多的在於我們老師自身。那麼怎樣進行音樂活動中的唱歌教學呢? 一、分析教材,在選擇的基礎上安排教學內容 6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興趣容易轉移,而且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我們可以根據自己教學安排和孩子的階段性表現安排唱歌的內容。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歌,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唱歌的興趣和慾望。在我們的教材上,有許多好歌,但並不一定適合幼兒唱歌,因為有些歌詞太陳舊復雜,幼兒不易於理解,有的歌曲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偏離了,所以歌曲的選擇影響著幼兒歌唱的質量。那麼怎樣的歌曲適合幼兒演唱?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綱要》中也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
6. 如何設計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 教學設計
當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表現出了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但同時也呈現出很多不足,本文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過程中的"音樂""教師""兒童"等進行了思考,以期能對實際工作者有所啟示和幫助。
音樂欣賞是幼兒園藝術教育的內容,是提高幼兒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審美情感的重要途徑。目前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和以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音樂欣賞的內容選擇、途徑手段、組織形式都已很不一樣,表現出多元化、多通道化、多媒體化等特徵。然而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媒體的參與中,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也呈現出很多不足。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音樂欣賞活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不足加以反思。
一、對音樂欣賞過程中"音樂"的反思
(一)主體還是媒介
目前多媒體和大量教學輔助手段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廣泛應用,如錄音、錄像設備的採用,flash製作的和音樂相匹配的動畫軟體,配套的圖片、圖書等。也正是因為這些輔助手段的廣泛應用,使得幼兒園的音樂欣賞活動已不再是單純的音樂欣賞。然而,在這樣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孩子們的注意力往往只專注於畫面所帶來的視覺享受,音樂似乎倒成丁一個背景,大有喧賓奪主之感。我在幼兒園觀看了"野蜂飛舞"和"賽馬"活動的全過程,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很興奮,視覺和運動覺的參與淹沒了音樂本身作為聽覺藝術的本質。孩子們的耳朵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倒成了可有可無的,她們的興奮、激動、手舞足蹈不是來自於音樂本身的體驗和感悟,而是由音樂欣賞活動中所採用的一些輔助手段而引起的。
此外,在音樂欣賞活動中,還有一個值得老師們注意的問題:即如何表達和感悟音樂。語言是思維的藕體,也是思維的工具,兒童如果不把其從音樂中感悟到體驗到的情緒、想像、沉迷、留連、感動用語言表達出來,音樂便不能分享,成為大家共同的依託。然而能夠用語言表述可能不是音樂欣賞的最根本要求,音樂欣賞中似乎更應該關注兒童的融入、迷戀和感動,而這些可能是一些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東西,這就類似伯蘭尼提出的"緘默知識(tacit knowledge)"。[1]成人在對音樂、散文、美的感悟中,也會時時感受到語言的蒼白,而且"語言一經說出,它往往會成為異己的存在"。如果教師過多地關注兒童用語言去說出他對音樂的理解,這似乎是對兒童提出的一個極大挑戰,畢竟兒童的經驗是有限的,而語言哲學家維特根斯坦就認為"想像一種語言就是想像一種生活方式"。[2]孩子的生活經驗能用語言描述出來的東西哪有成人世界那麼豐富。我認為對於幼兒園的孩子而言,當孩子不能用語言去流暢表達的時候,教師完全可以更多地引導幼兒運用身體語言來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