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音樂學院 > 音樂劇點評

音樂劇點評

發布時間:2021-02-27 02:22:04

1. 如何評價美劇《歌舞青春:音樂劇

對於之前沒有看看過原版的人來說,確實是一部不錯的作品。


而美劇《歌舞青春》和原版也是掛鉤的,劇情設定在電影版結束的15年後,講述原版角色學弟學妹們重排音樂劇「歌舞青春」的故事,主要角色設定會部分參考電影版的人物。劇集中既有電影版的經典歌曲,也會加入原創新歌。拋開偏見,這也是一部好作品。

2. 如何評價音樂劇《貓》

首先,不得不說的是《貓》的作曲者是Andrew Lloyd Webber。Webber應該是整個音樂劇史上最受歡迎的作曲家吧,他的作品都創造了票房奇跡,《貓》是他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讓他成為全百老匯最熱門的作曲家。 (以下是個人觀點)《貓》並不是webber最經典的一部作品(個人認為是《歌劇魅影》)我並沒有現場去看過《貓》所以可能對它並沒有偏愛,家裡只有大約十年前在上海演出的音樂劇貓的DVD。我在悉尼看過很多現場的音樂劇,broadway的,英國的,法國的都有,其實有很多作品,從舞蹈,劇情,音樂都要比貓更受一籌,但是貓卻如此受歡迎,我個人感覺是因為:首先,音樂劇《貓》有一首極為經典的歌-《Memory》,我覺得是Sarah brightman演繹的Memory在很大意義上成就了貓的輝煌,這首歌在當年的流行程度其實遠勝於音樂劇本身(就好像很多人或許沒看過Titanic卻一定聽過他的主題曲),其次,就是通俗性,音樂劇中通常普遍受歡迎的是Disney的,像獅子王,阿拉丁啊等等,今年阿拉丁在悉尼演出,也是空前絕後,很多人看了一遍又一遍,論觀賞性其實貓都不如這些迪斯尼音樂劇,但是它勝在這是一個成年人的童話。 音樂劇在以前有個很兩極分化的情況,一種就是特別逗趣可愛的,舞蹈和音樂都非常棒,但內容並不是很深刻,純粹是大人帶小孩去看一場娛樂秀,非常歡快輕松;另一種就是極端相反,觀眾買票真不是去娛樂的而是去欣賞品位的,所以很多作品就有很濃重的歷史印記,或者結局很悲壯,比如,悲慘世界,西貢小姐等,或者藝術價值很高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如西城故事等。貓我並不能說他很經典(但memory這首歌很經典),卻是一部很成功的音樂劇,因為它既通俗易懂,逗趣可愛,同時也有深刻的價值觀和可以探索的人性問題,更能讓大眾接受,也讓人喜愛。

3. 從舞美的角度評價《小王子》音樂劇,詳細點!!

東藝不怵「同城打擂」
.一本數萬字、百餘頁的小書,自1943年誕生之日起,就被法國乃至西方世界一致認為是「20世紀最佳法語圖書」。全球2500萬冊的銷量,超過100種語言的版本,讓這本名叫《小王子》的書,成為20世紀流傳最廣的成人童話。
以此改編的法國原版音樂劇《小王子》,11日起在東方藝術中心歌劇廳連演16場。一個嚴峻的問題是,把一部幾乎沒有什麼戲劇沖突的名著搬上申城舞台之時,它又正面遭遇著《媽媽咪呀!》以及「太陽馬戲」這兩部大製作演出的「前後夾擊」,特別是與同在浦東上演的「太陽馬戲」可謂是比鄰相望。
《小王子》的亞洲巡演首站,是否會因此變得有些尷尬?東藝總經理林宏鳴對此坦言,面對優秀劇目的「撞車」,宣傳資源、觀眾的選擇,在現實中的互相影響是必然的,但同時令他自信滿滿的利好消息則是,上海文化市場的這塊蛋糕遠沒有飽和。
「放眼東京、紐約、倫敦這樣的世界級城市,每晚十數台甚至數十台演出同時上演是家常便飯。而這次,《小王子》與其他大牌製作的同城熱演,正好是一個以高品質演出來證明演出市場空間的有益嘗試。」為了表明良性培育文化觀眾的決心,東方藝術中心還在6月與「太陽馬戲」達成協議,憑各自的票券,可以九五折的優惠購買對方劇目的入場券。
目前這3部劇目的出票情況幾乎平分秋色,截至上周,演出的總體票房各自達到了7成以上,尤其是低價位的票子早已告罄。僅從票房收益來看,就個個都是「贏家」。 不是所有的音樂劇都用來消遣
從「所有的大人曾經都是孩子」開始,《小王子》在淡淡的哀怨之中,用詩意十足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充滿哲理、又不乏純真愛心的故事。小王子看似天真卻值得咀嚼再三的話語,實則在提醒奔波忙碌的大人們——生命中美好事物近在咫尺,只要你保有一顆童心。
「星星美,是因為有一朵看不見的花;沙漠美,是因為某一處藏有水井。」類似的話語,不斷出現在音樂劇中。雖然是法語演繹,絕大多數觀眾需要藉助字幕來理解,不過出於對《小王子》這本書籍的熟悉,少數觀眾甚至能准確猜出台上演員的下一句台詞,這也讓演出方喜出望外。
聽音樂劇《小王子》,就像聽一首歌詞唯美、旋律憂傷的愛的頌歌,那歌能夠凈化你的心靈」,一位白領觀眾范小姐陶醉在天籟般的演唱中。在她看來,這部「成人童話」帶領觀眾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感悟失去的童心和純真感動。
被認為是《小王子》最佳譯本作者的馬振騁認為,《小王子》詩一樣的語言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只有靠閱讀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美。對於尚未看過原作的觀眾,音樂劇是最好的導讀。「原汁原味的風貌,奇幻的舞美特效,音樂劇更能激發觀眾回歸閱讀。」
業內人士也就此指出,不是所有的音樂劇,都像電影大片一樣僅僅以供消遣,好的劇目應當具有耐讀性。《小王子》的價值不僅在於觀眾坐在劇院里欣賞的那一刻,更多的是在走出劇院之後。「一個成熟的觀眾,也應該有意識地在觀賞改編作品後,補上原作閱讀這一課;又或者是重新拾起書本,再次品出人生的幾多味道。」 小王子扮演者原是女兒身
《小王子》以復雜的舞台機關,為觀眾打開了一個夢想世界。演出中,平均每分鍾就有2個機關現身。舞台上的6顆星球隨著軌道滑動、演員衣服上有燈泡閃爍、玫瑰花的花瓣會片片盛開……讓觀眾在欣賞音樂劇的同時猶如造訪「環球製片場」。
值得一提的是,相信幾乎所有觀眾都不會懷疑飾演「小王子」一角的不是男孩。所以,睜大眼睛看好啦,亞洲巡演版中的「小王子」扮演者的的確確是位女生!
劇組人員介紹,《小王子》於2002年在法國上演後,觀眾對這部音樂劇中的小王子扮演者小童星Jeff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隨著當年的小童星逐漸長大,他已不適合扮演這個角色,於是《小王子》不得不停演。
「再找小男孩出演,風險較大,小孩子的舞台掌控力不一定穩定,而大男生的聲音已經變得粗獷,因此找個適合的女生起到仿童聲的效果。」2007年,由於出眾的天賦與對於角色較高的領悟能力,身高159厘米、18歲的Manon Taris被選出演「小王子」一角。據悉,她5歲就開始學習舞蹈和舞台表演,7歲開始在兒童音樂劇中擔當角色。2003年起,她在音樂劇中擔當獨唱,並參加合唱團的演出。
其實「小王子懸念」一直就留著。在演出前一周劇組來到上海,當該劇導演以及劇中飛行員、玫瑰、狐狸的扮演者一一現身時,劇中最為核心的「小王子」卻仍然不見蹤影。藝術總監兼導演布魯諾·卡路奇曾賣起關子這樣對記者說:「令人期待的小王子,正在他自己的星球上,暫時無法來到大家身邊,不過他即將穿越神秘的太空,出現在首演的舞台上。」幽默的回答,原來留給觀眾的是這樣一個驚喜。
在此次上海演出中,飾演劇中送小王子回到他自己星球的那條蛇,是一位從上海本地挑選出的演員,更是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

4. 急!對音樂劇《貓》的點評!

1 戲劇內涵:
音樂劇《貓》在海外20年的狂潮不衰,除了作品本身的精純以外,更多的還應該歸功於《貓》劇所倡導的一種現代的生活方式與理念,和這種理念可以在生活中對應的人群。貓的伶俐、貓的乖張、貓的自由的生活方式,如此新奇的吸引著人們,從貓的生活方式中,找到一個全新的自我定位,這是個奇特的發現過程,沒有人願意用自己的生活與一隻貓咪的生活做比,但是從音樂劇《貓》中,從那些千奇百怪的小生靈身上,從他們夢幻般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從生活以外的角度,審視自我和自我的生活。
就象下面的一段文字描述的那樣:
在桀驁的獨來獨往中高貴著,在傲慢的靈性間我行我素的美麗著;
智慧、敏銳而帶著些許凌厲的心扉可以在永無止境的奔忙中悠然自若;
放縱、忘我、酣暢淋漓的感受世界,享受著、付出著,肆無忌憚的生存;
一群貓,造物的稟賦,讓她們成為貓。
《貓》是一個舞台奇觀,從該劇一開始,它就用開場音樂告訴觀眾這是一部非凡之作。他巧妙的用貓的世界來隱喻人類的社會,這是一次關於世界觀和人生態度的探討。

2戲劇的表現形式
英國式芭蕾,古典樂,搖滾樂,爵士樂為主要表現風格。

a音樂《貓》中的舞蹈
《貓》中的舞蹈相當突出,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使全劇風格奔放,活力四射。優美的舞姿、高難度的動作讓我們體會到了一種純潔無暇的美。輕松活潑的踢踏舞體現了保姆貓風趣幽默的性格特徵。她非常具有親和力,她總是忙忙碌碌,為貓族做一些慈善公益性的事業。所以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b音樂劇《貓》中的音樂
《貓》的音樂非常動人,前後四次出現的主題曲《回憶》更是一首百聽不厭的金曲。它傳遍了全世界,成為當代的經典歌曲,多次獲獎。現在《回憶》已經和《貓》劇緊緊地連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
c音樂劇《貓》中的戲劇。
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貓》中,當衣衫襤褸的格里澤貝拉動情的唱出「回憶」(Memroy)時,那經典的旋律把這只飽受生活摧殘,離群多年而又風光不在的老貓的內心世界表達的淋漓盡致,她對美好生活的那份憧憬和盼望回到貓家族中的嚮往,把整部劇推向了最高潮。每當「回憶」的旋律響起,觀眾總是抱以熱烈的掌聲,彷彿自己也成為了傑里科貓的一員,來共同慶祝格里澤貝拉被選中升上九重天獲得新生。可見音樂為烘托劇情起到的巨大作用。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3 音樂的作用
此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還是那些美妙的音樂,正是這些風格各異而又高度統一的音樂才把劇情一次又一次的推向高潮,讓觀眾在驚喜和興奮的同時完全融入到劇情當中,進入到曼妙的神話世界。
創造這個音樂神話的人正是當代音樂劇大師,英國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這位聲名顯赫的音樂家身上有許多耀眼的光環,他曾四次獲得托尼獎、四次Drama Desk獎、三次葛萊美獎以及五次勞倫斯•奧利弗獎。他的《貓》更是成為世界上演次數最多,持續時間最長的音樂劇,正如這部音樂劇宣傳海報上所寫著的「Now And Forever」現在和永遠,這也許是它經典地位的最好表達,它會續寫自己的神話,吸引更多的觀眾。他開創了一個音樂劇的新時代,用他獨特的音樂語言詮釋著他對世界,對人生的看法。音樂劇四大經典名作中竟有兩部都是他創作的。無論是劇中氣勢輝宏的交響樂樂段還是溫柔傾訴的優美旋律都深深打動著每一位觀眾的心。
音樂劇中的音樂創作,不同於其他形式的舞台表演藝術,有許多它自身的特點和規則。音樂是音樂劇中的靈魂,音樂標示了音樂劇的存在,而音樂劇也使得經典的音樂唱段得以流傳經久不衰。音樂的出色與否決定了一部劇作能否成為傳世的經典。讓我們從音樂主題的選擇、整體性、旋律性、戲劇性、多樣性等幾個宏觀的方面來看韋伯音樂創作的特點:
一. 主題的選擇。
韋伯的音樂劇創作非常注重題材的選擇,他喜歡選擇一些具有嚴肅的社會意義、深刻的思想內涵,能引起人們內心普遍共鳴的主題。因為這樣的主題極具戲劇性、沖突性;這樣,他的音樂創作就可以有很大的空間和自由度把戲劇性的劇情用音樂連接起來。

二. 整體性。
音樂劇的創作非常講究整體性。這是什麼意思呢?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有完整的故事情節,而音樂是其中貫穿始終的線索。從序曲到幕間音樂直至劇終謝幕的音樂,都需要有體現其整體性的音樂把它們完美的聯系起來,一氣呵成,使觀眾產生完美的整體感,而不是一首首毫無關聯的歌曲大聯唱。韋伯無疑具有這種過人的整體把握能力。從他的音樂劇中不難看出,作品的風格是一致的。韋伯的音樂是流行、搖滾和美聲的綜合體,使用不同的音樂語言不僅拓寬了音樂劇的表現手段及范圍,還巧妙的讓人們接受了嚴肅題材的音樂劇也可以用輕松活潑的輕音樂甚至是搖滾樂來詮釋的觀念。在配器上,他打破了管弦樂的限制,將電聲樂器引入到音樂劇中,同時加入具有古典風格的合唱來渲染歌曲所要表現的內容,以此來加強作品的時代感和表現力。要把這些不同風格的音樂語言統一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做的不好就是不倫不類。然而,在觀眾聽來,韋伯是很善於處理這不同「種類」的音樂的,在他的劇中,不同的樂段和不同的場景、劇情珠聯璧合,古典的、流行的、甚至是激進的搖滾樂都在同一部劇中依次亮相。我們感受到的這種結合是非常自然、統一的,並沒有牽強的感覺。從演出的效果來看,觀眾並沒有對這種嘗試提出什麼異議,反而是為他喝彩,可見他把這種看似矛盾的問題在他的音樂創作中巧妙的解決了。這不由的讓人產生一份敬佩之情。對於韋伯來說,那是一種遊走於古典與流行中的自在與從容。
三. 旋律性。
旋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歌曲的靈魂。每一部成功的音樂劇必然有讓觀眾難以忘懷的優美旋律。某種程度上說,正是這些經典的旋律才成就了劇作的不朽。這一點在古典歌劇中的情況也是一樣的,正如當提到《圖蘭多》人們馬上會想到「今夜無人入睡」、說起《卡門》我們就會想起「鬥牛士之歌」。很多人也許對整部歌劇並不熟悉,然而說到其中的著名唱段,卻是無人不知。可見,好的旋律對作品的影響是多麼巨大。旋律的創作最能體現作曲家的天才,幾乎在韋伯所有的音樂劇作品中,都有幾首歌曲成為經典。1978年上演的《艾薇塔》又一次引起了轟動。提到這部音樂劇,我們馬上會想到「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這首著名的歌曲,歌曲情深意重,聞者無不為之動容,正是通過這首歌曲,人們知道了貝隆夫人的傳奇故事。無論是充滿矛盾、斗爭的場面,還是輕松歡快的喜劇氛圍抑或是溫柔纏綿的傾訴,都在他神奇的筆下妙筆生花。聽上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出眾的駕馭旋律的能力使他的作品總能讓聽者過耳難忘。但他並沒有因為討巧的旋律而喪失創作的藝術水準,這正是他的大量作品得以成為經典和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
說到《貓》,這恐怕是國人最為熟悉的一部音樂劇了,作為世界四大音樂劇之一,它在全球巡演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奇跡,自1981年上演以來,一直到現在它還在繼續自己的神話,它的足跡遍及世界的很多角落。伴隨這部音樂劇的是一首經典的歌曲「回憶」,這首歌曲可以說是韋伯的代表作,是一首超越語言和地域限制而傳遍全球的名作。它已經和《貓》緊緊聯系在一起,成為該劇的招牌和象徵。就在《貓》劇的現場,當「回憶」的旋律響起,包括筆者,全場的觀眾都情不自禁的長時間鼓掌,那是多麼令人激動的場面。據統計,有超過200位的各類藝術家都錄制過它,被錄制達600多次,包括芭芭拉•史翠珊、娜塔莉•科爾和多明戈等。當然,作為一位出色的音樂家,韋伯的音樂才能不僅體現在音樂劇領域,1996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的主題歌「永恆的朋友」也出自他的手筆,莎拉•布萊曼和卡雷拉斯的傾情演唱為之增色不少,也使這首歌曲家喻戶曉。
四.戲劇性。
在上面已經提到韋伯非常注重音樂劇題材的選擇,這是充分的考慮到音樂劇的另外一個要素:戲劇性。音樂的寫作對於表現劇情的戲劇性矛盾沖突有著天然的優勢,當劇情需要表現人物內心激烈復雜的情感斗爭而又不能通過言語或肢體來傳達時,音樂就承擔了這個任務。在《歌劇院的幽靈》中,韋伯創新的引進了「音樂戲劇性展開」的概念和方法,把歌曲插入到對話當中,使他們成為連接劇情的線索。同時,在這樣的劇情背景下,音樂劇中就包含了歌劇所有的要素,他不但大量的採用古典音樂的背景,用歌劇中的宣敘調,詠嘆調來發展劇情,還使用一些大歌劇的片斷,演員的演唱也必須用傳統的義大利美聲唱法。其中的經典唱段和歌曲如「夜之歌」(The music of night),「想著我」(Think of me),「對你的渴求」(All I ask of you)等都極大的推進了劇情的發展。《艾薇塔》中同樣有「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Argentina)這樣的金曲,很好的完成音樂渲染劇情的任務。這些經典樂曲都在劇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並成為每部音樂劇的標志和象徵。
五.多樣性。
這里主要是指韋伯創作風格的多元化和豐富性,他有一種糅合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通常來講懂嚴肅音樂的人一般都是專業學習音樂的,他們沒有寫作流行音樂的經驗,也寫不出具有流行味的音樂作品來。而懂流行音樂的人又往往缺少西方傳統音樂需要的那種修養,沒有駕馭大型戲劇音樂的能力。但是,音樂劇恰巧是這兩者的結合,缺乏任何一種能力都不可能成為傑出的音樂劇作曲家。韋伯出生在英國的一個音樂世家,他的父母是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和鋼琴教師,他十九歲考入了皇家音樂學院學習管弦樂編曲,嚴格的音樂訓練使他具備了良好的音樂素質,同時,年輕的他對那時在英國正大為流行的搖滾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結合不同風格的音樂成為他一直追求的藝術目標,他成功的做到了這些。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創作的時候沒有覺的音樂劇和歌劇有什麼不同;可能是因為我出生在20世紀,如果出生在18世紀,我可能就寫歌劇了。」在他的音樂作品當中,音樂風格不拘一格,不受任何公式化模式的限制,他大膽的使用一切可能的音樂元素,音樂風格也越來越難以簡單的給出定義,時而是古典音樂,時而又是爵士樂、搖滾樂、迪斯科拉丁舞曲等。他的最新作品《孟買之夢》再一次體現了他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與印度作曲家拉赫曼的合作是他試圖將東方文明的魅力引入音樂劇的又一次大膽嘗試,評論界對這部劇給出了完全不同的評語,但一切都需要時間來檢驗。我相信人們會給韋伯一個的評判。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他是一個素養全面、藝術視野開闊的音樂家,他並不固守某一種藝術趣味,而是大膽的借鑒,使用各種各樣的音樂素材,只要是可以恰當的表達音樂劇作品的需要,就把他們融入其中。這些都體現出韋伯作為藝術家全面的藝術修養和扎實的音樂功力。
韋伯不愧是一位音樂劇的革新者和大師,他為音樂劇開辟了寬廣的藝術表現道路,並以自己的巨大成就開創了「現代派」的音樂劇流派。為當時處於低靡狀態的音樂劇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成功崛起使英國音樂劇走向國際,和百老匯音樂劇分庭抗禮。在承襲傳統的基礎上不斷的創新,使自己的藝術有了不斷發展的動力。這種不斷推陳出新的精神和努力成為如今繁榮的英國音樂劇市場的重要基礎。由於他的作品受到大眾的喜愛,客觀上,還幫助音樂劇這種劇場藝術真正走入了大眾的生活。他的作品影響著與他同時代以及後來的無數音樂劇作曲家,為他們樹立了一個典範,他們永遠可以在韋伯的作品中找到新的素材,新的視角。

5. 如何評價音樂劇《歌劇魅影》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魅影」,這是欣賞完《劇院魅影》後給我最大的感想。「魅影」我認為就是每個人性格上自卑和懦弱的一面,是我們最為隱蔽的黑暗面,不容外人發現和觸碰,一但暴露在人前就會「兇相畢露」,但歸根到底都是想保護自己的尊嚴。
「魅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天才,但由於面容上的殘缺,導致他極度的自卑和心理的扭曲,他高傲孤寂漠視一切,同時只有在音樂上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魅影」把自己當作劇院的最高主宰,所有人和事都要服從他的命令。在面具的保護下,他是一位優雅的紳士,運籌帷幄把整個劇院的人和事都玩弄在鼓掌之中,但隱藏在面具上醜陋的面容被揭露後他是顯得那樣的蒼白和無力,粗野的像一頭野獸,這里也贊贊麵包的演技,把被揭面具的「魅影」那種獸性和笨拙的丑態表演的微妙微翹。可是他還抱有一絲的僥幸心理,期盼Chiristine會因為自己的才華和對她的恩惠而接受自己的愛,不過Chiristine並沒有接受「魅影」的愛,只是感到恐懼和壓逼,努力逃離魅影。
「魅影」知道Chiristine和Raoul相愛後,他認為Chiristine背叛了自己,徹底的傷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他要報復要Chiristine自己心甘情願的回到自己的身邊,於是他策劃了一系列的計劃和圈套,最終讓Chiristine選擇自由還是愛人。在得到Chiristine那同情憐憫的吻後,「魅影」高興的有點不知所措,同時他也在反問自己,這是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嗎?他內心封存已久的善意和對Chiristine的真愛,他放走了這對情侶,最後他自能自己在黑暗中繼續自卑的生活著,沒有人愛他,他也不想再與外界接觸了,唯有一個猴子音樂盒與他作伴,度過一滴滴孤寂的時光,而使他最為傷心的是Chiristine的去而復返只是為了把戒子還他。
這個劇的舞台效果很好,每個道具的設計和製造都很有心思,而且立體感十足,基本上把整個舞台空間都運用的十分好,從上到下,遠到近,都有演員的表演區,沒一個地方都經過精心的設計,另人意想不到,特別在「魅影」的每次出場,都是在你想像之外的地方出現,在地底撐船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船的運行軌跡好順滑,好像真的在湖上滑行一樣,特別是兩邊的樹有一種從遠而近的視覺效果,加上乾冰機和蠟燭的運用,使人感到神秘和詭異。在化裝舞會的大樓梯和演員的服裝都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場景與場景之間的轉換很流暢,使你感覺不會到一點的突兀和停滯。至於在燈光上可能會有人感到比較暗,但我認為這恰到好處,因此這個劇都是彌漫著一種驚悚暗黑的氛圍,對於「魅影」每次出場的燈光都能很好很自然的營造氣氛,讓人沒有一種 「為做而做」的感覺,而且舞台效果十分干凈,沒有一絲多餘的雜光影響你的觀看,在化妝舞會上用簡單的燈光、物美道具和服裝把整個氛圍很好的帶了出來,讓觀眾把注意力都聚焦在演員的表演上。最後一幕「魅影」的消失也足見導演對於道具設計的所花的心思,對於「魅影」的聲音比較尖,我覺得也是很符合他那種扭曲的性格,而且也為劇目帶來了神秘和驚悚的氛圍。

6. 如何評價音樂劇《埃文漢森》

埃文漢森》的評價有點兩極分化,真愛和路人都非常多,也有一部分黑。
但這部劇精彩的表演、貼近生活的劇情、近現代化的台詞、對現實問題的真實反映,是在如今的音樂劇舞台上相當難得的。

7. 舞蹈歌劇點評

《天鵝湖》的音樂象一首首具有浪漫色彩的抒情詩篇,每一場的音樂都極出色地完成了對場景的抒寫和對戲劇矛盾的推動以及對各個角色性格和內心的刻劃,具有深刻的交響性。這些充滿詩情畫意和戲劇力量,並有高度交響性發展原則的舞劇音樂,是作者對芭蕾音樂進行重大改革的結果,從而成為舞劇發展史上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其中許多音樂都是流芳百世佳作,這里只能選擇其中著名的幾首加以介紹。

舞劇的序曲一開始,雙簧管吹出了柔和的曲調引出故事的線索,這是天鵝主題的變體,它概略地勾劃了被邪術變為天鵝的姑娘那動人而凄慘的圖景 (片段1)。 全曲中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第一幕結束時的音樂。這一幕是慶祝王子成年禮的盛大舞會,音樂主要由各種華麗明朗和熱情奔放的舞曲組成。在第一幕結束時,夜空出現一群天鵝,這是樂曲第一次出現天鵝的主題,它充滿了溫柔的美和傷感,在豎琴和提琴顫音的伴隨下,由雙簧管和弦樂先後奏出(片段2)。 《匈牙利舞》,即是匈牙利民間的《查爾達什舞》。音樂的前半段舒緩而傷感,如舞蹈前的准備(片段 3),音樂後半段節奏強烈,顯示出舞蹈者的粗獷,是一首狂熱的舞曲(片段4)。 《西班牙舞》,音樂富有濃厚的西班牙民族風味,西班牙響板的伴奏色彩明亮,更加重了音樂的民族特色。音樂前半部分熱情奔放,氣氛熱烈(片段5),後半部分則充滿了歌唱性和旋律性(片段6)。《那波里舞曲》是一首十分著名的義大利風格的舞曲,整個舞曲以小號為主奏,音樂活潑,前半段平穩, 後半段則節奏越來越快,氣氛越來越熱烈, 是一首塔蘭泰拉風俗舞曲(片段7)。《四小天鵝舞》也是該舞劇中最受人們歡迎的舞曲之一,音樂輕松活潑,節奏干凈利落,描繪出了小天鵝在湖畔嬉遊的情景,質朴動人而又富於田園般的詩意(片段 8)。

《貓》是音樂劇歷史上最成功的劇目,曾一度成為音樂劇的代名詞。該劇創作於1981年,是在倫敦上演時間最長、美國戲劇史上持續巡迴演出時間最長的音樂劇,1981年5月11日首演於倫敦西區新倫敦劇院,每周8場,星期一休息,連續演出至2002年5月11日在它21歲生日時,在同一個劇場落幕。《貓》在美國演出時間相加總長為16年零2個月,僅這一出戲在全球演出的總收入就超過了20億美元,到2000年6月該劇正式宣布停演時,已在全球演出了6000多場。該劇創作精良,表演水平精湛,36位出場演員各有各的絕活,片中的老貓格里澤貝拉由大家熟悉的依蓮·佩姬扮演,她被一些媒體稱為英國音樂劇「第一夫人」。
《貓》中的角色:「領袖貓」。貓族中的首領,充滿智慧和經驗,他必須出席一年一度的貓會,並最後決定哪一隻貓能夠升天獲得重生;「迷人貓」,劇中成熟女性的代表,全劇舞會高潮時她是領舞者,在青藍色調的光線下,惟有她的紅色皮毛洋溢著溫暖;「魅力貓」。年輕時是貓族中最美麗的一個,厭倦了貓族的生活到外面闖盪,但嘗盡了世態炎涼,再回到貓族時已醜陋無比——她的樣子最像人類,長發披肩,身穿黑色晚禮服,腳蹬一雙高跟鞋。一曲《回憶》平息了所有貓兒對她的敵意,喚起了對她的深深同情和憐憫。還有「富貴貓」、「保姆貓」、「劇院貓」、「搖滾貓」、「犯罪貓」、「迷人貓」、「英雄貓」、「超人貓」、「魔術貓」等。這群五花八門、各不相同並被擬人化了的貓兒組成了貓的大千世界。在舞會上,它們各顯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戲,上演了一出盪氣回腸的「人間悲喜劇」,訴說著愛與寬容的主題。
《貓》中的舞蹈和音樂相當突出。為了傳情達意,編導們不惜用了大量的舞蹈場面來表現貓的不同特徵和性格。這里既有輕松活潑的踢踏舞,又有凝重華麗的芭蕾舞,還有充滿動感的爵士舞和現代舞。怎麼好看怎麼編,沒有框框,別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長達十幾分鍾的「傑里克舞會」的舞蹈,場面宏大,激情澎湃,讓人看得如痴如醉。
《貓》的舞台也極精彩。它的設計概念是「從貓兒眼裡看到的世界」。觀眾可以從自己坐的座位角度看到一個垃圾場,上面堆放著1500多個牙膏皮、碎碟子、壞信用卡、可樂罐、廢棄的汽車等等各式垃圾,全部都按照貓眼中的尺寸放大。台上還有一座重達5噸的天橋,供貓兒上下戲耍,演出時橋下有三個工作人員躲在裡面控制煙霧、燈光、變出「魔術貓」。 《貓》的服裝全按各個貓兒的形象特徵來設計,共有250多套,上面逼真地繪出了不同年齡、性別的貓的膚色和皮毛花紋,每個演員都被畫成了一個與其身份相符的貓臉,再配上30多個不同色澤和質感的假發,活靈活現地裝扮出了一隻只性格各異的貓兒。
《貓》是英國作曲家安德魯

8. 如何點評音樂劇

音樂劇魅影 音樂劇概論 看完再說

9. 如何點評兒童音樂劇

具體可以參考關於上海「小韋伯兒童音樂劇團」的評析,比如說最近主持人豆豆演的兒童劇(好像是上海大劇院演的吧~~~)

10. 怎樣評價音樂劇伊麗莎白

關於劇
第一次接觸Elisabeth這部劇,我還連ich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印象中的伊麗莎白還是羅密施耐德飾演的那個天真無邪的Sissi,這部劇於我的印象也就是MP3里那一點都聽不懂的維也納92版。大約從看了維也納復排版官攝起,自己一直想寫點什麼,但總是不敢下筆,覺得自己對她的理解對這部劇的理解總是很膚淺,雖然到現在這一點還是沒有改變,但我還是憋不住要寫篇評論。不論是從什麼方面來說,Elisabeth都深深地影響著我,為她歡笑為她哭泣,為她去學習德語,不得不感嘆這樣一個已經去世100多年的女人還能擁有著如此強大的魔力,又或許Michael Kunze和Sylvester Levay兩位給這個著名卻又神秘的女人賦予了更加傳奇的色彩。
嚴格的來說,這一版本的伊麗莎白並不叫德國版。作為維也納復排版,其在主體構架上主要還是延續了維也納原版,並在一些方面結合了德國版,比如Schwarzer Engel歌詞的改動,添加了Wenn ich tanzen will等等。撇開05版那劣質的項鏈,Maya那被拍成特寫的皺紋,還有那不知道為什麼節奏變成趕集的Wenn ich tanzen will,於我來說這幾乎是一個完美的版本。昏暗的舞台勾勒出哈布斯堡王朝最後的勝景,講述著一個女人一生的悲喜。
幕布升起,一道光線直射Lucheni的屍體,空中回盪著質問者的聲音「你,Lucheni,究竟為何要謀殺這位奧地利的皇後?」Lucheni請上了歷史的證人們,「人人都與死神跳舞,但無人能像Elisabeth那樣,她是個迷。」具象化的死亡——死神走上舞台告訴人們他對Elisabeth的感情正是你們人類所謂的愛情。其實我很喜歡復排版中Mate Kamaras的死神,雖然他不如Uwe那樣高傲,但卻散發出一種迷人的邪魅,他所展現出的死神愛的更加熱烈。
很多人不喜歡Maya Hakvoort的年少Elisabeth,不得不說Maya確實對老年時期的Elisabeth駕馭得更好,不過Wie 一首里她的表演也很可愛。「Nach Ägypten, Spanien oder Katman.」一句的語調實在俏皮,沒有特別活潑這一點大約也是維也納版的特點。
皇太後Sophie和她的妹妹Ludovika原本計劃著將Ludovika的大女兒,Elisabeth的姐姐Helenen嫁給Franz Joseph,誰知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政治婚姻也只能屈從於愛情,年輕的皇帝為天真的Elisabeth所傾倒,16歲的Elisabeth成為了奧地利年輕的皇後。認為Elisabeth只屬於他的死神此時怒不可遏,帶領著手下的黑天使們來到霍夫堡的舞廳宣告自己對Elisabeth的愛情。時間靜止,空氣凝固,死神從他的吊橋下緩緩走下,「最後一支舞,我只與你跳。」Mate的舉手投足都展示著「魅惑」的含義,那一歪頭的邪笑更是至極我內心。從克制地對Elisabeth表露心跡到按耐不住地暴躁狂跳,Mate證明了搖滾嗓的死神也可以很迷人。
但正如劇中Lucheni嘲笑的那句「小鳥飛入金絲籠,牢籠緊鎖不復開。」 Elisabeth開始了她為之掙扎又心灰意冷的婚姻,她與Sophie的關系日漸僵化。Eine Kaiserin muss glänzen一首中Else Ludwig所飾演的Sophie所展現出的咄咄逼人以及周圍宮女們氣勢洶洶的附和無不營造出維也納宮廷里的刻板和婆媳直接針鋒相對的緊張感。在這沒有硝煙的皇室戰爭中,16歲的Elisabeth孤立無援,這里她唱出了整部劇的主題曲Ich gehör nur mir,維也納版的舞台背景此時幽藍,站在升起的舞台上的Elisabeth有如飛翔的海鷗,她要向所有人宣告「我不是你的所有物,因為我只屬於我自己。」
嫁入奧地利皇室的Elisabeth從一個瘦弱的小姑娘逐漸成長為一位美麗的皇後,羽翼漸豐的她就像一顆寶石,無論到哪都閃爍著璀璨的光芒。她漸漸意識到利用自己的美貌和皇帝對自己的感情可以對奧地利的政治產生影響,而在匈牙利被加冕為王後也應該是她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何時起舞,與誰共舞,只由我自己來決定。」維也納版的Wenn ich tanzen will節奏太趕,與埃森版Elisabeth與死神對峙時的驕傲相比,維也納的這首里Elisabeth還是無法掙脫死神的束縛,縱使這是自己最大的勝利。她對死神所宣告自己的獨立更多是以一種對手的姿態而非勝利者。
一直都特別喜歡Maya和Mate的Maladie一首。Maya將Elisabeth從極度絕望到索性便掙脫桎梏的情感轉換演繹得極贊。死神原本想藉此機會讓Elisabeth投入自己的懷抱,但Elisabeth此時卻發現自己不用在顧忌曾經那些對自己的牽絆,她要變得堅強,她要依它自己的意願去做所有的事情。她不願意再見到丈夫,不停的旅行可以讓她不去想那些惱人的事情。不得不說她對兒子Rudolf的冷漠也是釀成Mayerling悲劇的原因之一。其實我覺得《伊麗莎白——不情願的皇後》一書中所記錄的Elisabeth比劇中的皇後要更加陰暗一些,我曾經一度覺得Pia在Essen版的Wenn ich dein Spiegel wär中對皇太子Rudolf回絕得過於嚴厲,但直到看了書才發現這樣的表現其實一點也不為過,反而是Maya在復排版中的表現太溫和了一些。失去兒子的Elisabeth此時萬念俱灰,她懇求死神帶走自己,但死神只是冷笑,你回絕過我那麼多次我也要讓你嘗嘗被拒絕的滋味。
Rudolf死後Elisabeth只能消磨著時間等待著死亡的到來。縱使Franz Joseph再一次地表明他對她的愛,希望她能回到自己的身邊,她也只是平靜地告訴他兩人只是茫茫大海上的兩條船,各自有著不同的航線。Maya的Boote in der Nacht平靜卻深情,卸去所有的光芒,這一身黑衣的女人還剩下些什麼呢。
在封建王朝的城堡一座座坍塌的時候死神覺得時機已到,他指使Lucheni刺殺了Elisabeth。Der Schleier fällt里Mate抱著Maya所展現出一種驚喜卻不敢相信的神情,使人相信他對Elisabeth的愛至深至切。「死亡」的並不是一種駭人的行為,而是Elisabeth真正自我的解脫。「Ich weinte, ich lachte, war mutlos und hoffte neu. Doch was ich auch machte, mir selbst blieb ich immer treu.」也許正是作者想向所有觀眾傳遞的一種觀點。
也許,這個世界上確實沒有人真正理解這位歷史上著名的皇後。我們所鍾愛的關於她的一切都不過是 Kitsch!

閱讀全文

與音樂劇點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愛情圍牆歌詞 瀏覽:230
道奇酷威廣告背景音樂 瀏覽:106
比喻輕音樂之美的文字 瀏覽:542
小號音樂下載 瀏覽:578
歌曲專輯圖下載地址 瀏覽:867
財神駕到歌曲mp3下載 瀏覽:734
琴歌指彈海闊天空吉他譜 瀏覽:355
下載mp4格式的音樂 瀏覽:352
電腦聽音樂用什麼 瀏覽:512
最好酷狗音樂播放器 瀏覽:502
信樂團隊的假如簡譜 瀏覽:243
平安酷狗音樂 瀏覽:760
佳人輕撫桃花mp3下載 瀏覽:453
infinite網易雲音樂 瀏覽:844
歲月趙忠祥背景音樂 瀏覽:980
如何將電腦的歌體添加到蘋果音樂 瀏覽:672
fade鋼琴mp3 瀏覽:86
奔跑吧兄弟宋仲基背景音樂 瀏覽:806
成都彩虹小學音樂老師 瀏覽:496
鳳凰傳奇星光歌曲點評 瀏覽:930